第十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十二单元教案初中语文

十二单元教案初中语文

十二单元教案初中语文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b.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c.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感受草原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b. 学习草原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草原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2.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的认识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草原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他们对草原的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大意,学会了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在课堂讲解环节,通过讲解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堂练习环节,通过朗读和小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的思想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单元走进森林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单元走进森林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走进森林》教学设计(初)
赖秀程
板书设计:
春生机勃勃T大花园小兴安岭(树多)夏万物生长
秋硕果累累
T巨大宝库
冬雪花飞舞
2、草叶上的歌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教学重难点:注意事项:
1、理解诗,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运用拟人、比喻把诗句写生动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草叶上的歌
绿茸茸的
草坪亮晶晶的美丽的大自然
笑盈盈的
4、语文天地十二
教学目标:
1区别形近字,从偏旁了解字义,正确组词,抄写词语,积累词语。

2、区别搭配词语,积累AABB、ABAC、ABB的词语并仿写。

3、了解对子,背一背,编一编。

4、阅读短文《大自然的孩子放暑假》,学概括主要内容。

5、口语表达,了解树,介绍树。

了解与林木有关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进行阅读训练,掌握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说明:“日积月累”“金钥匙”“笔下生花“部分穿插在三篇主体课文的学习中解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
一㈠抄一抄㈠。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第十二单元Unit12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第十二单元Unit12教案
—By the time I was five, I ____English. —Really?
A. had started learningB. have started learningC. started to learnD. started learning
【解析】by the time所引导的从句是一般过去时,其主句要用过去完成时。正确答案是A。
19. embarrassed adj.窘迫的;害羞的;20.announce v.宣布
21. spaghetti n.意大利面条22. hoax n.骗局;恶作剧
23. discovery n.发现,发觉; 24. lady n.女士
25. cancel v.取消,终止;26. officer n.军官
A. were learningB. have learntC. learnt D. had learnt
【解析】由时间状语By the end of last year可知应用过去完成时,即“had+过去分词”。正确答案是D。
3. Since 2000, Nanchang has become a new city. Everything ____.
当他把面条放进碗里时,他意识到他忘了添加绿豆荚了。
7. Before she got a chance to say goodbye, he had gone into the building.
在她得到一个向他告别的机会之前,他已经进入楼房了。
Section A(1a ~ 2d)
a.词汇包:by the time到……时候
b.句式包:
1.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当我出来的时候,公共汽车已经走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教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本课题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正常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拓宽视野上,并通过吸烟的危害,霉变的食物不能食用等资料来教育学生远离有害物质,且在整个课题中贯穿了合理摄取营养物质的教育。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种物质。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资料、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摄取相关的信息。

(2)从所学知识中意识到各种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使自己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点】1.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

2.学生视野的拓宽。

【教学难点】1.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2.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你们早上吃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人类要维持生命,必须摄取食物。

那么,人类生存所需食物中营养素有哪些呢?这些营养素各起什么样的作用?【课件展示】教材 P90图12-1、P93图12-6、P94图12-7【归纳总结】人体生命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物质,通常称之为人体营养素。

【提出问题】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生命活动各有哪些重要意义呢?【指导阅读】分四大组,分别指定阅读教材上关于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内容介绍,结合教师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资料,组内合作,讨论限时完成下面的任务: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段,题目自拟。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十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十二单元教案

Unit 12 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 全单元教案【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Bad days ”这一话题进行教学活动。

运用“By the time…,sb had already done….”句型谈论发生在身边的令人尴尬或难忘的事,学习和巩固过去完成时态。

本单元的核心语言项目是“Narrate past events”,通过一系列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加深学生对过去完成时态的理解,在学习和运用过去完成时态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变化规则,区别现在完成时及过去完成时的用法,最终达到将目标语言运用到真实的生活语境的目的,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用过去完成时态来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

2.正确运用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叙述自己的难忘经历,并注意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3.谈论愚人节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语言功能:用过去完成时态来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

语言结构:过去时态和过去完成时。

重点词汇及短语:oversleep, exhausted, embarrassed, fool, rush, describe, lock, flee, reveal, convince, get married, on time, empty, show up, break down, get dressed.重点句型:What happened?I overslept. And by the time I got up, my brother had already gotten into the shower.When I got to school, I realized I had left my backpack at home.情感目标:1.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做事的计划性.2.能通过交流分享难忘的经历,增进彼此的了解,学会沟通3.了解西方国家愚人节发生的事情,学会理智地分析事件,不愚弄人.【教学重点】过去完成时的构成及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明确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顶点等相关概念.2.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3.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根据“SSS”“SAS”“ASA”“AAS”“HL”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4.能够画已知角的平分线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1.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推理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2.在教学中,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树立认真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多进行交流,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归纳概括、形成能力,养成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中学阶段重点研究的两个平面图形间的关系是全等和相似,本章将以三角形为例研究全等.全等三角形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将为后面学习相似提供思路,而且全等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的重要基础.本章还将借助全等三角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主要包括用分析法分析条件与结论的关系,用综合法书写证明格式,以及掌握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过程.由于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角等基本几何元素相等,所以本章的内容也是学习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内容的基础.本章分为三节,主要介绍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判定方法,以及如何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第12.1节首先介绍了现实世界中的全等现象,然后从“重合”的角度引入了全等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接着由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导出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第12.2节由图形的性质与判定在命题陈述上的互逆关系出发,引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第12.3节首先由平分角的仪器的工作原理引出了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然后探究并证明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同时总结了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最后给出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本章将重点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在其中渗透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方法.本章既有直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又有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推出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中还融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中边和角的等量关系、折纸情境等内容,推理论证的难度比《三角形》一章增大了.【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3.证明的基本过程.【难点】1.根据不同条件合理选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特别是对“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认识.2.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正确运用.3.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1.用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贯穿本章的教学.学生在前面的几何学习中研究了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对于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问题、思路和方法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本章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思想方法,用几何思想贯穿全章的教学.2.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本章在编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内容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包括探究的目标、探究的思路和分阶段的探究活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探究过程,在明确探究目标、形成探究思路的前提下,按计划逐步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本章在编排中将画图与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结合起来, 既有用尺规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又有用技术手段根据已知数据画三角形.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探索画图方法的过程对形成结论的价值,让学生自主探索画图的步骤、创设多种画法、解释作图依据等,在活动中发现结论.3.重视对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本章是初中阶段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章节,主要包括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进而证得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教学中要在学生已有推理论证经验的基础上,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按照整套教科书对推理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的目标,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书写严谨的证明格式,从具体问题的证明中总结出证明的一般步骤.12.1全等三角形1课时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课时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12.1全等三角形1.掌握好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理解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含义.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教学时结合实际图片或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图片,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本节的知识,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及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2.通过对一个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等动态变换,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动态,形成空间观念,对以后的图形观察与总结具有更好的指引作用.1.在全等形的引入中,通过一些实际生活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反作用于生活实际.2.在学习中,同学之间以及小组之间相互研讨,可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认识合作的价值.【重点】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难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教师准备】全等的三角形纸板.【学生准备】剪刀、三角形纸板.导入一:(老师手拿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板,可先分开操作,然后把两个三角形进行重合操作,目的是让学生看出这两个三角形是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的) 【师】同学们,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生】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全等形中的一种,全等三角形.(同时教师手写板书)[设计意图]本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所以此设计比较简捷,单刀直入,可以节省时间,直入主题.导入二:【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做个游戏,把你们准备好的剪刀与三角形纸板拿出来,先取一张纸,将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观察一下,有什么特点?同桌之间互相配合完成,再一起讨论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同桌之间通过互相帮助,动手探索,既能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又能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全等三角形的认知与理解.导入三:(老师拿出一块硬纸板)同学们请看,每组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形状、大小一样吗?它们能互相重合吗?[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引起了学生认知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之在思维情境中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就为学生认识和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做了铺垫.一、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1.全等形的概念思路一【师生活动一】多找一些学生举例子.(此过程中,有些学生举的例子是不正确的,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双胞胎”,可先让学生说说此例子是否正确,让学生们一起讨论,然后老师给出正确的指引及错误的原因,对学生的不同回答,只要合理,就给予认可)[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定义,以及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师生活动二】(1)上面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有人用“全等形”一词描述上面的图形,你认为这个词是什么含义?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老师给出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为了加深理解,可通过列举反例强调定义的条件.全等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思路二【学生活动一】把一块三角形样板按在纸板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问题思考】裁下来的纸板和样板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吗?把样板和裁得的纸板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吗?用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两张照片上的图形,放在一起也能够完全重合吗?【学生回答后总结】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例子引出全等形的概念,可以排除学生对几何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重合”的重要性,使全等形的概念的引入显得更加自然.【学生活动二】观察黑板上的两个三角形ΔDEF和ΔABC.【思考】如果把ΔDEF放到ΔABC上,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吗?可以重合的三角形称为什么?【生答】全等三角形.[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及时巩固全等形的概念,同时也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拓展延伸]两个三角形全等指的是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和位置无关.2.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定义【师生活动一】老师演示以下三种情况:(1)将Δ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ΔDEF;(2)将ΔABC沿BC翻折180°得到ΔDBC;(3)将ΔABC绕点A旋转180°得到ΔAED.【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说它们是全等三角形,其中能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如上图中的甲,ΔABC与ΔDEF全等,我们就记作ΔABC≌ΔDEF,符号“≌”读作“全等于”,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我们就用它来表示.其中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是对应顶点;AB与DE,BC与EF,AC与D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同学们,能不能对上述的图乙,图丙,分别说出它们的记法、读法,以及其中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当学生回答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时,教师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师生活动二】【师】由上述的演示可以看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在上述三种变换中,怎么能快速地找到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呢?请同学们讨论.[设计意图]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此过程中学生说的不一定对,在互相的讨论、交流中,学生慢慢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好的方法,这样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掌握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师最后总结】在全等三角形中,找出对应角和对应边,关键是先找出对应顶点,然后按对应顶点的字母顺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再按顺序写出对应边和对应角.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但是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知识拓展]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从运动角度看1.翻转法:找到中心线,沿中心线翻折后能相互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2.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3.平移法:沿某一方向平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二)根据元素位置来推理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4.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学生们纷纷发言,在此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知识拓展](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以及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三、例题讲解如图所示,ΔOCA≌Δ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1)ΔOCA≌ΔOBD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那么通过怎样的变换可以使这两个三角形重合?(2)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解:(1)将ΔOCA翻折可以使ΔOCA与ΔOBD重合.(2)∠C=∠B,∠A=∠D,∠AOC=∠DOB;AC=DB,OA=OD,OC=OB.如图所示,已知ΔABE≌ΔACD,∠ADE=∠AED,∠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解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ΔABE和ΔACD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根据元素位置来找,有相等元素,它们就是对应元素,再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出其余的对应元素.解:对应角为∠BAE和∠CAD.对应边为AB与AC,AE与AD,BE与CD.1.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注意挖掘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公共元素、对顶角等.3.在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时应注意规范书写格式.1.如图所示,ΔABC≌ΔDEF,则此图中相等的线段有()A.1对B.2对C.3对D.4对解析:因为ΔABC≌ΔDEF,所以AB=DE,AC=DF,BC=EF,因为BC=EF,即BE+EC=CF+EC,所以BE=CF,即有4对相等的线段.故选D.2.如图所示,ΔACB≌ΔA'CB',∠A'CB=30°,∠ACB'=110°,则∠ACA'的度数是()A.20°B.30°C.35°D.40°解析:∵ΔACB≌ΔA'CB',∴∠ACB=∠A'CB',∴∠ACB-∠A'CB=∠A'CB'-∠A'CB,即∠ACA'=∠BCB',∵∠A'CB=30°,∠ACB'=110°,∴∠ACA'=1(110°-30°)=40°.故选D.23.如图所示,找出由七巧板拼成的图案中的全等三角形.解:三角形1和三角形2,三角形6和三角形7.4.如图所示,已知ΔABC≌ΔADE,试找出对应边、对应角.解析:方法1:可以发现∠A是公共角,在两个三角形中∠A的对边分别是BC和DE,所以BC和DE是一组对应边.而AB与AE显然不重合,所以AB与AD是一组对应边,剩下的AC与AE自然是一组对应边了.再根据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可得∠B与∠D是对应角,∠ACB与∠AED是对应角.所以对应边为AB与AD,AC与AE,BC与DE.对应角为∠A与∠A,∠B与∠D,∠ACB与∠AED.方法2:沿A与BC和DE的交点O的连线将ΔABC翻折180°后,它正好和ΔADE重合,这时就可以找到对应边为AB与AD,AC与AE,BC与DE.对应角为∠A与∠A,∠B与∠D,∠ACB与∠AED.解:对应边为AB与AD,AC与AE,BC与DE.对应角为∠A与∠A,∠B与∠D,∠ACB与∠AED.12.1全等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例1例2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32页练习第1,2题.【选做题】教材第33页习题12.1第3,4,5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图形的是()2.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形的是()A.对应钝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含60°角的直角三角形C.边长为3和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3.如图所示,ΔABC≌ΔBAD,点A和点B,点C和点D是对应顶点,如果AB=6cm,BD=5 cm,AD=4 cm,那么AC的长是()A.6 cmB.5 cmC.4 cmD.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RtΔABC≌RtΔDEF,则∠D的度数为()A.30°B.45°C.60°D.90°【能力提升】5.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ΔABC≌ΔBAD.求证:(1)OA=OB;(2)∠OCD=∠ODC.6.如图所示,ΔABC≌ΔAEC,B和E是对应顶点,∠B=30°,∠ACB=85°,求ΔAEC各内角的度数.【拓展探究】7.如图所示,已知ΔABD≌ΔACE,且点E在BD上,CE交AB于点F,若∠CAB=20°,求∠DEF的度数.【答案与解析】1.B(解析:根据全等图形的定义可得.)2.D3.B(解析:∵ΔABC≌ΔBAD,点A与点B,点C与点D是对应顶点,∴AC=BD,又∵BD=5 cm(已知),∴AC=5 cm.故选B.)4.A(解析:∵RtΔABC≌RtΔDEF,∴∠D=∠A.∵在RtΔABC中,∠A+∠B=90°,且∠B=60°,∴∠A=30°,∴∠D=30°.故选A.)5.证明:(1)∵ΔABC≌ΔBAD,∴∠CAB=∠DBA,∴OA=OB. (2)∵ΔABC≌ΔBAD,∴AC=BD,又∵OA=OB,∴AC-OA=BD-OB,即OC=OD,∴∠OCD=∠ODC.6.解:∵ΔABC≌ΔAEC,∴∠ACE=∠ACB,∠EAC=∠BAC,∠E=∠B,又∵∠B=30°,∠ACB=85°,∴∠E=30°,∠ACE=85°,∴∠EAC=65°.7.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B,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对顶角相等求出∠BEF=∠CAB=20°,代入∠DEF=180°-∠BEF即可求出∠DEF.解:∵ΔABD≌ΔACE,∴∠C=∠B,∵∠BFE=∠CFA,∠CAF=180°-∠C-∠CFA,∠BEF=180°-∠B-∠BFE,∠CAB=20°,∴∠BEF=∠CAB=20°,∴∠DEF=180°-∠BEF=180°-20°=160°.本节内容与图形是紧密相连的,图形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所以本节课的引入,重点以图形为主,既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又引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信心,并且对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找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图形的平移、翻折与旋转,要求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这既是数学的美,也是一些学生感到吃力的地方,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上,引入了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能在非常生动、精彩的课件中找到自信,另外,也为他们日后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本节课中,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都是比较浅显的,学生们非常容易接受,本节的难点是全等三角形的书写及找出对应边、对应角,在突破难点上,讲解没有达到非常生动.让学生在非常欢乐的气氛中达到难点突破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为了能突破难点,在设计上可先让学生拿着自己制作好的两个全等三角形进行平移、翻折与旋转,观察前后的变化,同时写出每次变换后的对应边、对应角,可同桌之间互相考察,也可一名学生指派另一名学生答题,然后老师再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把实际操作逐步变为头脑中的印象,最后达到不用任何辅助手段就能在头脑中达到上述目的.练习(教材第32页)1.解:图(2)中,AB和DB,BC和BC,AC和DC是对应边;∠A和∠D,∠ABC和∠DBC,∠ACB和∠DCB是对应角.图(3)中,AB和AD,BC和DE,AC和AE是对应边;∠BAC和∠DAE,∠B和∠D,∠C和∠E是对应角.2.解:相等的边:AC=DB,OA=OD,OC=OB;相等的角:∠A=∠D,∠C=∠B,∠AOC=∠DOB.习题12.1(教材第33页)1.解:AC和CA是对应边;∠B和∠D,∠BAC和∠DCA,∠BCA和∠DAC是对应角.2.解:其他对应边:AN和AM,BN和CM,其他对应角:∠ANB和∠AMC,∠BAN 和∠CAM.3.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a所对的角为180°-60°-54°=66°,又∵两个三角形全等,∴∠1=66°.4.解:(1)其他对应边:EF和NM,FG和MH,EG和NH;其他对应角:∠E和∠N,∠FGE和∠MHN. (2)因为ΔEFG≌ΔNMH,所以NM=EF=2.1cm,EG=NH=3.3 cm,所以HG=EG-EH=3.3-1.1=2.2(cm),所以线段NM的长度是2.1 cm,线段HG的长度是2.2 cm.5.解:∠ACD和∠BCE相等.因为ΔABC≌ΔDEC,所以∠ACB=∠DCE.又因为∠ACB=∠ACE+∠BCE,∠DCE=∠ACD+∠ACE,所以∠ACD=∠BCE.6.解:(1)对应边:AE和AD,AC和AB,EC和DB;对应角:∠A和∠A,∠AEC和∠ADB,∠ACE和∠ABD. (2)因为ΔAEC≌ΔADB,所以∠ACE=∠ABD.又因为∠×(180°-1=∠2,所以∠ACE+∠2=∠ABD+∠1,即∠ACB=∠ABC,所以∠ABC=12∠A)=65°,所以∠1=∠ABC-∠ABD=65°-39°=26°.如图所示,ΔEFG≌ΔNHM,在ΔEFG中,FG是最长的边,在ΔNHM 中,MH是最长的边,∠F和∠NHM是对应角,且EF=2.4 cm,FH=1.9cm,HM=3.5 cm.(1)写出对应相等的边及对应相等的角;(2)求线段GN及线段HG的长度.〔解析〕(1)由于ΔEFG≌ΔNHM,根据两个三角形的最长边是对应边可知FG与MH对应相等,又∠F和∠NHM是对应角,所以∠FGE和∠HMN对应相等,剩下的一对角∠E和∠N也就对应相等了;进而根据对应顶点的关系可得到EF与HN对应相等,EG与MN对应相等;(2)由HM=3.5 cm可得它的对应边FG=3.5 cm,根据FH=1.9 cm可求得HG=FG-FH=1.6 cm;又由EF=2.4 cm可得它的对应边HN的长也是2.4 cm,则GN=2.4-1.6=0.8(cm).解:(1)对应相等的边有:FG=MH,EF=HN,EG=NM;对应相等的角有:∠F=∠NHM,∠E=∠N,∠EGF=∠M.(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HN=EF=2.4cm,HG=FG-FH=HM-FH=3.5-1.9=1.6(cm),GN=HN-HG=2.4-1.6=0.8(c m).如图所示,A,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ΔBAD≌ΔACE.(1)试说明BD=DE+CE;(2)ΔABD满足什么条件时,BD∥CE?〔解析〕(1)要说明BD=DE+CE,由于ΔBAD≌ΔACE,所以BD和AE相等,因此我们只需说明AE=DE+CE即可,又AE=AD+DE,所以本题只需说明AD=CE即可,而这对线段恰好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2)要使BD∥CE,则必须有∠BDE=∠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知∠ADB=∠E,所以需要条件∠ADB=90°.解:(1)∵ΔBAD≌ΔACE,∴BD=AE,AD=CE,∵AE=AD+DE,∴BD=DE+CE.(2)当ΔABD满足∠ADB=90°时,BD∥CE.〔解题策略〕证明形如“BD=DE+CE”的问题有两种思路:思路一是将BD拆成两段,证明这两段分别等于DE和CE;思路二是找一条等于DE+CE 的线段,然后证明该线段等于BD.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熟练掌握“边边边”定理、“边角边”定理、“角边角”定理、“角角边”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2.会用这些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1.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和作图的方法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让学生用运动变换的方法证实.2.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过程中,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1.让学生体验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难点】能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第课时1.掌握“边边边”定理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让学生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通过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重点】“边边边”定理.【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准备直尺和圆规.导入一:【提出问题】(1)全等三角形相等,相等.(2)已知ΔAOC≌ΔBOD,则∠A=∠B,∠C=,AC=,=OB,=OD.[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为下一步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打下基础.导入二: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具备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要想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的三角形全等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吗?条件能否尽可能地少呢?一个条件行吗?两个条件呢?一、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生活动一】(1)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三角形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如果给出两个条件呢?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学生讨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然后按照下面条件画一画:①三角形一个内角是30°,一条边是3 cm;②三角形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50°;③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 cm和6 cm.学生分组讨论、画图、探索、归纳,最后以组为单位出示结果.【结果展示】(1)只给定一条边时.只给定一个角时.(2)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议一议】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时,你能说出有几种情况吗?(三条边,两条边一个角,一条边两个角,三个角)在刚才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已知三内角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索其余的三种情况.(这节课只讨论第一种情况)【学生活动二】拼一拼.用你们准备的4 cm,5 cm,7 cm长的三根细木棒拼一个三角形,与其他同学拼成的三角形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你又发现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把拼好的三角形画在纸上并剪下来,再把剪下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都能够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都是全等的.二、探究运用“SS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思路一【出示问题】先任意画一个ΔABC,再画一个ΔA'B'C',使得A'B'=AB,B'C'=BC,A'C'=AC,把画出的ΔA'B'C'剪下来,放在ΔABC上,看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画法:(1)画B'C'=BC;(2)分别以点B',C'为圆心,线段AB,A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A'B',A'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这个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教师板演】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画图、观察、比较、思考等活动,一步一步地探索出结论,感悟基本事实的正确性,在概括基本事实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锻炼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结论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数学体验,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思路二。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全单元)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全单元)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能迅速正确地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一、情境导入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了”,但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着好多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案.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二、探究新知1.动手做(1)和同桌一起将两本数学课本叠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重合吗?(2)把手中三角板按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并裁下来,把三角板和纸三角形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够重合吗?得出全等形的概念,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观察观察△ABC与△A′B′C′重合的情况.总结知识点: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全等的符号:“≌”,读作:“全等于”.如:△ABC≌△A′B′C′.3.探究(1)在全等三角形中,有没有相等的角、相等的边呢?通过以上探索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把△ABC沿直线BC平移、翻折,绕定点旋转,观察图形的大小形状是否变化.得出结论:平移、翻折、旋转只能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如△ABC和△DEF全等,记作△ABC≌△DEF,其中点A和点D,点B 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AB和DE,BC和EF,AC和D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三、应用举例例1如图,△ADE≌△BCF,AD=6 cm,CD=5 cm,求BD的长.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找出对应边即可.解:∵△ADE≌△BCF,∴AD=BC.∵AD=6 cm,∴BC=6 cm.又∵CD=5 cm,∴BD=BC-CD=6-5=1(cm).四、巩固练习教材练习第1题.教材习题12.1第1题.补充题:1.全等三角形是()A.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B.周长相等的三角形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④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A.1B.2C.3D.43.如图,已知△ABC≌△DEF,∠A=85°,∠B=60°,AB=8,EF=5,求∠DFE 的度数与DE的长.补充题答案:1.D2.D3.∠DFE=35°,DE=8五、小结与作业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作业:教材习题12.1第2,3,4,5,6题.本节课通过学生在做模型、画图、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亲身体验,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对应含义的理解,即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又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课时)第1课时“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重点“边边边”条件.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思考: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二、探究新知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 cm,6 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3 cm.学生剪下按不同要求画出的三角形,比较三角形能否和原三角形重合.引导学生按条件画三角形,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明确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并作出△A′B′C′,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强调在应用时的简写方法:“边边边”或“SSS”.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三、举例分析例1如右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引导学生应用条件分析结论,寻找两个三角形的已有条件,学会观察隐含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讨论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师归纳:(1)什么是尺规作图;(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边边边”.四、巩固练习教材第37页练习第1,2题.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给出个别指导.五、小结与作业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进一步明确: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1,9题.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运用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的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等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让学生产生学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为下一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第2课时“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边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边角边”条件的理解和应用.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3.“SSS”具体内容是什么?二、新知探究已知△ABC ,画一个三角形△A′B′C′,使AB =A′B′∠B =∠B ′,BC =B′C′. 教师画一个三角形△ABC.先让学生按要求讨论画法,再给出正确的画法.操作:(1)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和原三角形重叠,观察能重合在一起吗?(2)上面的探究说明什么规律?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三、举例分析多媒体出示教材例2.例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 ,从点C 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连接AC 并延长到点D ,使CD =CA.连接BC 并延长到点E ,使CE =CB.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分析:如果证明△ABC ≌△DEC ,就可以得出AB =DE. 证明:在△ABC 和△DEC 中,⎩⎨⎧CA =CD ,∠1=∠2,CB =CE ,∴△ABC ≌△DEC(SAS ). ∴AB =DE.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分析实际问题,按要求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及已知条件选择对应的方法.四、课堂练习如图,已知AB =AC ,点D ,E 分别是AB 和AC 上的点,且DB =EC.求证:∠B =∠C.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用规范的书写完成证明过程. 五、小结与作业 1.师生小结:(1)“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使用公共边和公共角. 2.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3,4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掌握运用“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讨论,发现此定理中角必为夹角,从而得出“边角边”的判定方法.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训练了思维能力,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掌握的也好,但要强调书写的格式的规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在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时,通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第3课时“角边角”和“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角边角”条件及“角角边”条件.难点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2.[师]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二、探究新知1.[师]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生](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做一做: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 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学生活动:自己动手操作,然后与同伴交流,发现规律.教师活动:检查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活动结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提炼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师]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ABC,能不能作一个△A′B′C′,使∠A=∠A′,∠B=∠B′,AB=A′B′呢?[生]能.学生口述画法,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加深对“ASA”的理解.[生](1)先用量角器量出∠A与∠B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的边长;(2)画线段A′B′,使A′B′=AB;(3)分别以A′,B ′为顶点,A ′B ′为一边作∠DA′B′,∠EB ′A ′,使∠DA′B′=∠CAB ,∠EB ′A ′=∠CBA ;(4)射线A′D 与B′E 交于一点,记为C′.即可得到△A′B′C′.将△A′B′C′与△ABC 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 [师]于是我们发现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这又是一个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出示探究问题:如图,在△ABC 和△DEF 中,∠A =∠D ,∠B =∠E ,BC =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证明:∵∠A +∠B +∠C =∠D +∠E +∠F =180°, ∠A =∠D ,∠B =∠E , ∴∠A +∠B =∠D +∠E. ∴∠C =∠F.在△ABC 和△DEF 中,⎩⎨⎧∠B =∠E ,BC =EF ,∠C =∠F ,∴△ABC ≌△DEF(ASA ). 于是得规律: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例 如下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B =AC ,∠B =∠C.求证:AD =AE.[师生共析]AD 和AE 分别在△ADC 和△AEB 中,所以要证AD =AE ,只需证明△ADC ≌△AEB 即可.学生写出证明过程.证明:在△ADC 和△AEB 中,⎩⎨⎧∠A =∠A ,AC =AB ,∠C =∠B ,∴△ADC ≌△AEB(ASA ). ∴AD =AE.[师]到此为止,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条件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已全部结束.请同学们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作一个小结.学生活动:自我回忆总结,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补充.三、随堂练习1.教材第41页练习第1,2题. 学生板演. 2.补充练习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四、课堂小结有五种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边边边(SSS ) 3.边角边(SAS ) 4.角边角(ASA ) 5.角角边(AAS )推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要学会联系思考其条件,找它们对应相等的元素,这样有利于获得解题途径.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12.2第5,6,11题.在前面研究“边边边”和“边角边”两个判定方法的前提下,本节研究“角边角”和“角角边”对于学生并不困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式体验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也了解了分类思想和类比思想.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探索和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 2.会运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重点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难点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证明.一、情境引入(显示图片)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方法一:测量斜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AS );方法二:测量没遮住的一条直角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SA 或AAS ). 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出示教材探究5.任意画出一个Rt △ABC ,使∠C =90°.再画一个Rt △A ′B ′C ′,使∠C′=90°,B ′C ′=BC ,A ′B ′=AB.把画好的Rt △A ′B ′C ′剪下来,放到Rt △ABC 上,它们全等吗?画一个Rt △A ′B ′C ′,使∠C′=90°,B ′C ′=BC ,A ′B ′=AB. 想一想,怎么样画呢?按照下面的步骤作一作: (1)作∠MC′N =90°;(2)在射线C′M 上截取线段B′C′=BC ;(3)以B′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 于点A′;(4)连接A′B′.△A ′B ′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吗?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 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由探究5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多媒体出示教材例5如图,AC ⊥BC ,BD ⊥AD ,垂足分别为C ,D ,AC =BD.求证:BC =AD.证明:∵AC ⊥BC ,BD ⊥AD , ∴∠C 与∠D 都是直角.在Rt △ABC 和Rt △BAD 中,⎩⎨⎧AB =BA ,AC =BD , ∴Rt △ABC ≌Rt △BAD(HL ). ∴BC =AD.想一想:你能够用几种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SAS,ASA,AAS,SSS,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全等的方法——“HL”.三、巩固练习如图,两根长度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点评.四、小结与作业1.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斜边、直角边.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所有判定方法:定义,SSS,SAS,ASA,AAS,HL.思考:两个直角三角形只要知道几个条件就可以判定其全等?3.作业:教材习题12.2第7题.本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回顾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特殊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加深他们对公理的多层次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方法,一步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难点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一、复习导入1.提问角的平分线的定义.2.给定一个角,你能不用量角器作出它的平分线吗?二、探究新知(一)角的平分线的画法教师出示: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上方思考.(教师演示画图)通过对分角仪原理的探究,得出用直尺和圆规画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师生共同完成具体作法.(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试验:(1)让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角的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2)分别过点P作PD⊥OA,PE⊥OB,垂足为D,E;(3)测量PD和PE的长,观察PD与PE的数量关系;(4)再换一个新的位置看看情况怎样?归纳总结得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讨论PD=PE的理由.(三)角平分线的判定教师指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1)写出已知、求证.(2)画出图形.(3)分析证明过程.巩固应用:解决教材第49页思考(四)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1.例题:教材第50页例题.2.针对例题的解答,提出:P点在∠A的平分线上吗?通过例题明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练习:教材第50页练习.三、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1)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2)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3第1~4题.教学始终围绕着角平分线及其性质、判定的问题而展开,先从出示问题开始,鼓励学生思考,探索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教案第十二单元unit12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教案第十二单元unit12
朗读,巩固语言结构学生齐读、分男女角色朗读、两人一组朗读句子以巩固语言。
仿造对话,学会运用
1.学生两人一组仿照3a的对话。
2.请几组学生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Step 3 Work on 3b
运用语法规律完成练习
1.学生四人一组试读短文,确定短文时态。
2.全班交流,教师通过追问“why?”,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整体理解的阅读策略。
T: Let’s play a game.
1.老师先在黑板上画自己周末做的事情,学生猜。(可使用图片或照片)
2.请一些学生到黑板上画自己的周末活动,其他学生猜。
更多练习,巩固加深
小结
作业布置
1. Remember the sentences in the Grammar Focus.
2. Think of six interesting things you did in the last month. Then write them down in English.
She is a little tired.她有点累了。
小结
作业布置
1. 复习一般过去式的构成方式,并总结其变化规律。
2. 回顾所学的周末/业余活动的词组;并用它们来造几个句子。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课题
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Where are your sheep, Ted?
Every sheep has a thick woolly coat.
每只羊身上都穿着一件厚的羊毛外套。
2. I worked as a guide at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Unit 12 Do you have any money(第三课时)教案

Unit 12  Do you have any money(第三课时)教案
板书
Unit 12 Do you have any money?
pr---prince, pretty, present, princess
How much is a cup of tea?
It's five yuan.
小猪Emma:Do you have any milk,Tony?
小猫Tony:Yes.I have some milk.
小兔子Ben:I have some jam.
Let' have supper.
Now answer my question.
What do they have?
Emma has_____·
Tony has_____·
Ben has_____·
Now look at the video and read after it..
2.学习Let's chant.
pl发音
Look at the picture.Say the English.
prince pretty present princess
4.Drills
大转盘
5.Exercise.
Ask and answer.
游戏操练句子,学生喜欢。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不可数名词怎么样表示数量,作用句型Du you have any...?/How much is ...?操练句型,补全句子,通过图片教学把阅读理解简单化,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学习字母组合pr发音。在教学当中运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Let's watch the video.And sing it.
3.学习Let's have fun.

九年级英语第十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英语第十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3、Teaching and Practice (1) 学生看书本上 1a 的插图,根据图画内容, 让学生说说图画中 的握手、接吻、鞠躬是属于哪些国家的礼仪,然后,按要求把书本给 出的“国家”和“习俗”联系起来。 (2) 1b,听力训练。首先,帮助学生明确本题要求。 Now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check your answers to activity 1a. 接着,听力练习, 学生根据听到的录音内容检查自己在 1a 的答案,介绍本单元的目标 语言 be supposed to do sth. (3) 1c 两人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刚刚学习的目标语言,谈论不 同国家的人初次见面的礼仪、 包括录音里听到的, 和他们自己知道的。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任务一:玛丽亚做错了什么? 利用 2a 和 2b 的听力材料, 训练学生的听力。 老师说:Maria is an exchange student. Last night she had dinner at an American friend ’ s house. Listen and check the mistakes Maria made. 朗读 Grammar Focus中的句子,进一步向学生讲解本单元的目标 语言。
③ Read the first two sentences at the top of the article. explain that the interviewer will talk to several teenagers.
④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interview on their own. ⑤ Then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interview again and wri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3) 讲解课文,强调本单元的目标语言。同时检查学生的答案。 最后让学生听录音,模仿朗读课文。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理解课文,获取信息的能力) 2.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本单元是一个涉及面很宽的课题,涉及初中化学教材好几个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着重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即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以及有机合成材料。

按知识内容看,它们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与应用的范畴。

因此课程标准对它们的教学要求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

但是,这些知识有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编写了阅读资料以及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家庭小实验等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参加活动的方式,认识吸烟、居室装修、污染和食物霉变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白色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从而提高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本课题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合理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本课题重点应放在蛋白质的学习上。

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过:“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其次要让学生通过血红蛋白和酶的实例,知道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如甲醛、一氧化碳等)对人的肌体蛋白质的侵害。

在糖类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淀粉食物的主要功用是为机体提供能量,了解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葡萄糖并在体内消化吸收的简单过程。

本课题的难点在于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在不能讲明这些营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情况下,要学生了解它们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第1课时蛋白质知识与技能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

2.了解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学会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十二单元英语教案模板范文

十二单元英语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英语(具体年级和教材版本)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短语。

-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的语法结构。

- 学生能够听懂并模仿本单元的日常对话。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 学生能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短语。

- 本单元的语法结构,如时态、语态等。

- 本单元的日常对话和情景模拟。

教学难点:- 复杂的语法结构的运用。

- 在真实语境中进行有效沟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黑板。

- 教学辅助材料,如图片、卡片等。

- 音频资料,如听力材料、歌曲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歌曲引入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上一单元所学内容,为新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短语,通过实物、图片或情景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2. 通过例句和语境讲解本单元的语法结构。

三、词汇学习(15分钟)1.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组词汇卡片游戏,如“猜词游戏”、“单词接龙”等。

2. 全班活动: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和拼写重点词汇,并进行造句练习。

四、语法讲解(10分钟)1. 通过例句和练习题讲解本单元的语法结构。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语法结构进行对话练习。

五、听力训练(10分钟)1. 播放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学生听后回答问题。

2. 教师点评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如词汇卡片制作、语法练习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0分钟)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词汇和语法。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教师点评。

二、情景对话(15分钟)1. 教师展示本单元的情景对话,学生跟随朗读并模仿。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章 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章 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十二单元《最后一片银杏叶》长春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十二单元《最后一片银杏叶》长春版
1、指名分段读文
2、齐读课文。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生字。
“称、捧、抖”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在虚宫格中所占位置要左窄右宽。“图”字第二笔是横折。
六、练习。
1、填一填。
一()学校一( )叶子 一()银杏树
一( )泪水一()小鸟 一()美好的愿望
一()神奇的药丸
2、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学校(二)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执教时间:2017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十二板块:爱在我们中间
总(10)课时
课题
最后一片银杏叶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最后一片树叶》讲孩子们向银杏树爷爷提的请求,表现人与人之间浓浓的关爱。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银杏树满足了孩子们提出的要求后很快就干枯了,在孩子们的泪水的滋润下,奇迹般的复苏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爱的伟大力量。
2、会写4个生字。
3、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写4个生字
教学、读生字卡片:音——字——词
2、出示词语卡片。
二、深入读文。
1、为什么孩子们后来不忍心再提请求了? (体会到孩子们与银杏树之间伟大的爱。)
2、如果让你提请求,你想提什么?
三、熟读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探究衣袖颤抖 发抖
渗透滋润足迹 名称
地图一般枯叶 复习
作业设计
A、写生字B、默写生字
板书设计
12—4、最后一篇银杏树叶
称 图 抖 捧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第十二单元复调音的巡礼整体单元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十二单元复调音的巡礼整体单元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高中音乐鉴赏必修第十二单元《复调音乐的巡礼》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综述】1、教学理念本课以“复调音乐”为主题,主要介绍西方1718世纪中叶巴洛克时期的代表音乐家——巴赫,及其代表作品《勃兰登堡第二协奏曲》。

通过聆听、思考、分析,以审美为核心,了解复调音乐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区分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课堂上引导其运用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感知复调音乐多声部旋律创作对位手法带来音响上的和谐之美;理解巴洛克音乐对后世音乐创作的深远影响,提升音乐审美素养。

2、教学价值本单元课题“复调音乐的巡礼”,除了重点介绍巴赫《勃兰登堡第二协奏曲》,课堂上教师会选取五首当今电影中出现的巴赫音乐作品的经典选段及两首主调作品作为辅助欣赏,快速引起学生对复调音乐的共鸣和兴趣;通过介绍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让学生在理解巴洛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聆听其音乐时较准确地把握“复调音乐”的风格特点;通过分辨教材作品中四种乐器的音色,初步了解巴赫在创作音乐手法上的创新和突破,了解这种多声部音乐线条的构成,尤其是复调音乐中的对比、模仿两种创作手法。

了解巴赫为何要钻研彼时已经过时的复调音乐,他把复调这门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本单元侧重学生对欧洲1718世纪中叶流行的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鉴赏和理解。

二、【单元教学安排】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四、【教学分析】1、教材简析巴洛克音乐时期作为人类音乐历史上一颗闪耀而璀璨的珍珠,《勃兰登堡第二协奏曲》还作为“地球名片”飞向太阳系外的空间探测器旅行者2号,同学们可以通过聆听、感受、体会参与到复调音乐的世界,了解巴赫在音乐创作手法上模仿、对比的鲜明特点。

《勃兰登堡协奏曲》是18世纪献给勃兰登堡总督,实际也是为年轻王子利奥波特和克滕的宫廷乐团创作的六首协奏曲,每首均为不同乐器而作,均有由键盘乐器或拨弦乐器赋予低音上的“通奏低音”,即兴补上和弦进行演奏。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分曲为F大调,主奏乐器为巴赫时期特有的“高音小号”(F大调)、竖笛、双簧管、小提琴,伴奏组为弦乐和古钢琴组成。

PEP六年级英语下册第十二单元备课

PEP六年级英语下册第十二单元备课

PEP六年级英语下册第十二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词汇:cost, prefer, least, expensive, type, service, order等。

2.学会谈论消费品或服务,表达自己的喜好并做相关的解释。

3.了解网络消费的便利和风险。

二、教学重点:1.学会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偏好,并能做出相关的解释。

2.能够使用网络进行交流和购物。

三、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描述产品的优缺点。

2.了解网络购物的安全和风险。

四、教学方法:1.交际法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单词卡片、实物图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自备签字笔或马克笔。

六、教学流程:1.导入本单元主要研究如何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和服务,了解网络消费的风险和便利程度。

请同学们谈一谈他们最近买了什么东西,为什么买,哪里买,花费了多少,以及是否满意等。

2.新词研究本单元的重点单词是cost, prefer, least, expensive, type, service 等。

教师通过PPT和单词卡片等形式,让学生掌握这些单词的发音和意思。

3.听力训练播放录音让学生听五组句子,判断每个句子是与在商场购物还是网络购物有关,加深学生对本单元听力的理解和能力。

4.交际实践要求学生以“我最喜欢的XX”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某个事物的偏好,并配以相关的解释。

然后自由交流,同学之间互相了解彼此的喜好,沟通交流。

5.方法探究了解如何在网络上购物,教授网络购物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网络购物存在的风险,并告知如何防范网络诈骗。

6.巩固练完成练册上与本单元有关的练题,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1.完成练册上与本单元有关的练题。

2.自主上网完成网络购物,并写一篇使用网络购物的心得和注意事项。

八、教学反思:本单元以网络购物为主题,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从自己的喜好入手,解决实际问题,将英语与生活场景相结合,不仅让语言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和听力等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十二单元《音乐万花筒》教案

第十二单元《音乐万花筒》教案

第十二单元《音乐万花筒》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快速地听辨出本期学过的歌曲并自信流畅地进行接唱
2、能为歌曲和乐曲选择正确的速度和力度记号
3、熟悉本期听赏过的乐曲主题能在听赏后说出具体的曲名
教学过程
一、我是最炫的小歌星
1、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轻松愉快地进行师生问候
2、组织学生分成三组
3、活动规则
A、接唱(注意老师的声音教师唱完第一句学生就进行接唱要完整地演唱一段要完整地说出歌名)
(展示:万花筒点将被点到的组演唱某首歌曲的前半部分相邻组接唱歌曲后半部分第三组说出歌名)
B、出示相关的风景和图片请学生唱出本期学过的少数民族的歌曲
C、评奖
二、超级英雄抢答赛
师:我们都记得些速度和力度记号
(出示歌曲《可爱的羊群》让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演唱一遍要求每个小组的力度和速度要不同比一比看组按要求唱得最好) 1、展示万花筒每转动一次呈现一个画面共三个画面:
摇篮曲
海娃的歌
军队进行曲
2、学生听歌声想以抢先击掌的方式获得抢答权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抢答===教师宣布答案===学生按标记的速度和力度记号再演唱一遍)
3、评奖
(只有答得又对又唱得好的小组才能获胜)
三、盛开着的万花筒
师:本学期我们聆听过很多优秀的乐曲现在我们再一起来重温一下
1、万花筒依次展示四朵荷花画面每朵荷花中一个曲名:
《牧歌》、《彩云追月》、《回家》、《天鹅》
2、分组讨论说出四朵荷花里的曲名
3、哼唱乐曲音乐主题
A、听一听
B、唱一唱
4、讨论与评价
四、课堂小结
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畅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复习教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复习教案
对学生进行适时激励评价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题同步复习练习。
教学
反思
一、创设情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及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合成材料的发明和使用的重要意义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二、小组合作基础复习 形成网络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如下题目(投影)
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人类重要的六种营养素
热塑性塑料(链状结构):聚乙烯塑料。
注意:加热能,可反复加工的是塑料;加工成型后,受热的是塑料。
4.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污染”
解决办法:1.减少使用;2.重复使用;3.使用降解塑料;4.。
三、精讲点拨 总结规律
课件展示上述题目参考答案,精讲存在的问题。
四、总结回顾,深化提高
各小组将自己的小结与课件展示内容进行比对、填空、识记。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梳理本单元各知识点的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2、加深对营养物质以及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了解;加深对合成材料的认识。
3、加深学生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的关系进行梳理,加深同学们对它们的理解。2、巩固所学知识。
2、几种化学元素对人体的重要影响
元素名称

钾和钠





摄入多少对人体的影响
3、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存在形式
在人体中,除、、、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元素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三、有机合成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分析、交流:条形统计图比较好
独立思考并完成
交流从统计图中获得的信息
“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读题,提问:你想绘成什么统计图?
读题分
交流:要表示几年的年人均收入情况,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好
检查绘图情况,提示个别点的定位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从统计图中估计2001年、2002年他们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有多少元吗?
小组讨论调查分工
交流分工情况
分工合作,实施调查
小组汇总、整理
绘制统计图
提问:大家采用的什么统计图?
指名汇报调查情况
展示部分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折线统计图
共同交流、检查订正
分析、评议
分析、讨论、交流
你知道了
提问:阅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适当讲解)
你有什么想法?
自主阅读、分析统计图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主备教师的教学策略
个性修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现在所处的季节,你觉得一天中什么时候凉快?什么时候比较热?
简单交流获得的信息
独立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互相检查、订正
指名读第(2)小题并提问
提问:从1997年到2002年,我国私人拥有汽车情况是怎样变化的?
哪一年增长的最多?
独立计算、交流
看图、分析,交流:这几年我国私人拥有汽车的数量正逐渐上升
2001年到2002年增长得最多
谈话:这幅折线统计图反映了我国从1997年到2002年私人拥有汽车量的增长情况。从逐渐上升的折线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简明、生动、形象,给人的印象深刻)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
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作业布置
收集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本地近期的气温变化情况。
教学反思:
课题:选择统计图
单元
十二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97-99例题“想想做做”“你知道吗”
分析、交流:9:00~11:00气温上升最快,17:00~19:00气温下降最快;11:00~13:00气温上升最慢,13:00~15:00气温下降最慢
比较统计图与统计表,你觉得谁更能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比较、交流: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提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慢吗?
观察、交流:折线统计图也有标题、日期、阁2小时测量一次气温;最高点是“24”,说明最高气温是24℃,对应的是13时,最低点是“9”,对应的是19时,说明19时气温最低,是9℃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这个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台数是怎样逐年变化的?
由这些数据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
独立尝试完成统计图
互相交流
小组内互相检查指正
交流(每年的数据;变化情况等)
观察、分析、交流:一年一年上升,增多的越来越多
巩固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第1题统计图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
巡视检查
展示部分学生作业,交流绘图过程
提问:从统计图上我们知道了什么信息?
根据统计表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互相交流绘图过程
互相交流由统计图获得的信息
提问:这道题用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可以清楚地看出南京一年的降水量变化情况)
指名说出从统计表获得的信息
提问:它和例1有什么不同?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
阅读统计表并交流信息
合作探究
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指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能看懂这张图表示的内容吗?
(横轴上相临的两个时刻都相差2小时,可以看出他们每隔2小时测量一次;折线上最高的点表示最高气温,最低的点表示最低气温;折线向上表示升温,反之降温,折线越陡表示气温变化越快)
指名结合统计图下的三个问题汇报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难点:在提供的表格里准确地制作统计图
教学准备:投影仪、直尺、三角尺
主备教师的教学策略
个性修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运用统计,需要统计图表示数据,怎样才合适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身高数据集中在110~145㎝)
阅读统计表,独立完成统计图
互相交流完成的统计图
(身高增长情况举例交流;增长最快、最慢……)
“你知道吗”
提问: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你认为这幅统计图是什么统计图?
它有什么优点?
自由阅读“你知道吗”
交流(……)
(既是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又有折线统计图的成分)
个性修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谈自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
谈话交流,出示地球图片(蓝色的星球)
揭示课题并板书: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欣赏、交流
课前,同学们去收集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你对环境问题知道了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互相交流收集的信息
了解的情况(人类对的地球的破坏、地球对人类的报复等)
谈话:人口和环境就是影响我们生存空间的重要因素。我们就从这两方面着手,来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请大家阅读第103页的统计图(我国造林面积增长情况统计图和我国自然保护区增长情况统计图)
从这两幅统计图中,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认真阅读统计图
互相交流: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这方面我国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讨论、交流:……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教学反思:
课题: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一
单元
十二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102-10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围绕自身的生活与生活空间,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调查、统计身边的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方法与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及其在生活里的应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便于比较;更能表示数量增减)
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教学例1
教学例2
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统计表
提问:统计的是什么数量?
要反映一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观察统计表,阅读“你知道吗”交流有关降水量的知识
(统计的是南京2002年各月的降水量;要反映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从这幅统计图中,你想到了什么?
互相检查统计图的完成情况
分析、交流(客运量最少的是1980年,最多的是2000年)
计算、交流:2000年的客运量比1995年增加6.3亿人次
讨论、互相交流
第4题
现在我们分组调查一下我班近几年“五一”外出游玩的人。先讨论如何分工
巡视,作好指导工作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提示
制作统计图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想自己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吗?
(想)
出示:“试一试”统计表提问:表中列举了哪些数据?怎样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观察统计表、交流:先描点,再连线,还要在点旁边标注数据
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怎样确定点的位置;连线时要注意什么;数据与日期是否具全
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阅读相关资料——体验统计作用
阅读书上第102页的两张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
巡视、适当提示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你想说什么?
认真阅读统计图:我国人口增长变化情况统计图和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互相交流: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
交流: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
小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我们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做了很大努力。
分析、交流(每一年体重增加的数量差不多,6岁到7岁增长了2千克……)
第3题
出示统计表,指名读题
巡视个别指导
提问:采用的什么统计图?
为什么用折线统计图?
认真阅读统计表
独立完成统计图
汇报:折线统计图;因为要反映的是客运量的变化情况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提问:内从图上看,客运量最少的是哪年?最多的是哪年?
2000年的客运量比1995年增加多少亿人次?
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提问:你能预测再往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注意引导: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每分80~90次左右)
观察、交流:跳绳停止时心跳最快,以后慢慢平稳,4分后心跳恢复正常
预测、交流:小红的心跳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
“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提问:统计图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你知道为什么吗?
讨论、互相交流: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2题
出示统计表,指名读题
巡视个别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