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制度不改革 应试教育就很难破除

合集下载

用人机制不改革:教改成功有难度

用人机制不改革:教改成功有难度

学生 和 家长带 来 更 大 的 负担 , 在提 高学生 的 综合 素质 方
面 , 效 果 也 非常有限 。
为 什 么 高考 有这 么 大 的 魔 力? 答 案 其 实很 简单, 因
为我 们 的 用人 机 制 在 围 着高考 转 , 一 个人 如 果 不 能 通
过 高考 这 一
关 ,

然有天
大 的 才华,
里 面 陈 列 的 商 品 琳 琅 满 目, 从 洗 衣 机 到 电脑 一 应 俱 全 ;
漂 亮的 售 货 员也 很 热 情, 让 进 城 的 蓰 民叔 叔 们提 前感 觉
到 了春 天 的 温 暖 。 但 据 我 所知 , 看 的人 多, 买 的人 少— —
这 说 明 农 民叔 叔 的 钱 包 没 有我们 想 象中那 么 大 。
要 求 完 全 禁 放 是 一 种 民 意 , 而 春 节期 间 城 市上 空
漫 天 的礼 花 更 是一 种 强 大的 民意。
(J E京 徐 昕 教 师 )
地铁 电梯为何常停运
前几 天 到 磁 器 口 地 铁 乘 5 号 线 , 准备 坐 到 东单 站
再 倒 1 号 线 , 从 5 号 线 东单 站 换 来 到 1 号 线 东单 站 的
都 安 装 了类似 于 传 输 带 似 的 平 行 电梯 , 既 加 快 了人 们 的
换 乘 速 度 , 又 让 人 们 少走 了不 少路 。 但 如 果 安 装 了这 些
设 施 却 经 常停 运 , 就 会 影 响 人 们 的 步行 速 度 , 因 为换
乘 的 地 方 一 般 人 都 比 较 多又 特 别 拥 挤 。





国无
门”

考试改革与应试教育:我们需要做出何种调整

考试改革与应试教育:我们需要做出何种调整

1.近年来,考试改革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的热门议题。

许多人认为,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过时,需要做出一些调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然而,围绕着考试改革的讨论却层出不穷,各种声音纷至沓来。

那么,我们究竟需要做出何种调整呢?2.首先,我们需要转变对考试的态度。

考试应该是一种评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目标。

现实中,很多学生为了追求高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过度注重应试技巧和死记硬背,而缺乏真正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对考试的过分重视,将其作为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

3.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然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需要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4.除了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擅长领域,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课程选择,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

只有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他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潜力。

5.此外,我们也需要改变评价的方式。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分数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和竞争压力。

我们应该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通过项目作业、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成果。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潜力。

6.最后,我们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让他们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支持,让他们能够承担起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责任。

7.总之,考试改革与应试教育需要做出一些调整,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们需要转变对考试的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改变评价方式,并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浅论中国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论中国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论中国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作者:王晨筱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47期摘要:应试教育是长久以来制约中国教育水平提升的一大障碍。

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应试教育的作用,指出了对应试教育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然后剖析了应试教育改革难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改革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教育投入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师资力量逐步扩大,教育理念持续更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但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成为制约高素质人才成长的瓶颈。

中国已经迈入“十二五”时期,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的教育模式也必须加快转型。

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改革进程缓慢,素质教育在实施中遇到了一定的障碍,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从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找出制约教育水平提升的根本性因素,并探索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效结合。

一、中国应试教育效应的辩证分析1.应试教育的正面效应分析应试教育是以升学考试为教育的唯一价值取向,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存在一定的正面效应。

(1)确保了选拔的相对公平。

应试教育对于考试者的门槛很低,不考虑考试者的出身、性别、富裕程度、民族等因素,以考试分数为选拔人才的根本,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一方面为底层人们改变出身和改善生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有助于阶层之间的流动,维护了社会公平,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另一方面对人们形成了一种稳定、权威、持续的激励,使其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人们的教育意识与热情。

在目前尚未找出更好的评价标准之前,应试教育尤其是考试制度仍是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标准。

(2)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优良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面对大量的考生资源必须有一套公平、合理的选拔方式,应试教育是当前最有效的方式。

浅谈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浅谈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浅谈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泰安市岱岳区化马湾乡土山河小学朱绪林1997年10月29日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国家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十多年了,但是素质教育到底实施的怎么样;取得的效果如何?下面谈一谈我的粗浅看法。

我认为“素质教育”和传统的“应试教育”并不是相互抵触的,只是“素质教育”比“传统的应试教育”更适应现在社会人才教育的需求。

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长为素质全面的建设者。

实施素质教育也不可能取消考试,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就是提高自身素质。

连最基本的文化知识都学不好,还谈什么素质教育呢?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并不是相互对立的。

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一致的,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

不过应试教育过于注重考试,而忽视了学生其它能力素质的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取消或放弃考试,学生素质不高并非由考试造成,进行必要的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并不矛盾。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把考试的目标由选择淘汰转为及时诊断与纠正。

改革考试,要以考查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素质为导向,要有适当的内容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考试,要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卷面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考试要为素质教育服务,而不是素质教育为考试服务。

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教育提出了新人才观;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而绝大多数学校仍以培养单一型人才——升学作为学校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

讨厌应试教育,又逃避不了应试教育,我们该怎么办?

讨厌应试教育,又逃避不了应试教育,我们该怎么办?

讨厌应试教育,又逃脱不了应试教育,我们该怎么办?前几天有些学生家长和笔者聊天时,都提到了同一个问题,以后可能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上不了高中,国家在控制升学率,想分流职业教育,家长很焦虑,孩子的学习跟不上,真不想他去上技校。

笔者1999年考上大学,重点一本,作为农村孩子,作为本家族明代以来的第一个“秀才“,通知书下来的时候十里八乡的人们都来了,杀猪宰鸡,款待宾朋,张灯结彩,人声鼎沸,父母在乡亲们的恭维话语和羡慕眼神中开怀大笑,这样的景象在老家人的心里像是必考题一样记忆犹新,津津乐道了20年,从未停滞。

时至今日,考上高中,考上大学,还是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职业教育不是不好,而是这样的心态是国民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难改变,人生三大喜事中“金榜题名“带来的满足感诱惑着所有怀揣梦想的爸妈。

而这一条路对出身市井的大多数升斗小民来说,是最具性价比,也是最有可能接近“光门耀祖“梦想的现实之路。

讨厌应试教育,又逃脱不了应试教育,我们该怎么办?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在一直以来的教学过程中,对教育的认知从:服从---质疑---理解---遵从,大概走过了15年的时间,一路感慨不已,开篇先抛一大一小两个问题吧。

其一,新中国是如何从积弱积贫、百废待兴的境地走到今天这个盛世景象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扬威国际,世界第二大的经济规模,日新月异的城市,飞奔的高铁,基建狂魔的称号,华为的突破,“嫦娥”奔月挖土,量子“九章”计算机问世,70年走过了西方200年的发展史,别人炮火连天,苦不堪言;咱们国泰民安,盛世复现,这些绝对拿得出手的成绩是怎么在别人近1/3的时间内做到的哪?国家层面的决策咱们升斗小民无从知晓,但随着阅历的增长,逐渐发掘出几个更接近真相的原因:1百废待兴,模仿开始:没时间刨根问底,只能偷师学艺。

2广纳贤良,制定规范:先知带动后知,钱学森历经劫难,回国坐镇指导,同事比葫芦画瓢,逐步实现目标。

3积累经验,大兴教育:有了各行各业的数据积累,扩大教育范围,培养更多的人才,重复第1,2步。

我国教育的弊端

我国教育的弊端

我国教育的弊端对中国教育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在百度上检索“教育研究”,其中多数是改良性的,很少是改革性的。

有人认为,教育与经济不同,教育不能产业化、商业化等等,经济需要改革,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而教育由于其非经济、特殊,所以不能模仿经济改革。

笔者以为,中国的教育已经不能用教育问题来涵盖,中国的教育就是问题教育,应试教育、听话教育、保姆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三大弊端。

第一个弊端:应试教育一切教育活动以考试能力为中轴,分数成为教育成败的价值尺度。

社会(包括我们的媒体)、学校、家长均极力推崇、赞美、追求这一价值尺度。

奉升学考试为“神明”的教育思想,不但排斥多数学生的素质提高,也排斥能够升学的部分学生身心合谐地发展,势将产生难以弥补的不良后果。

一、课业负担过重,祸及学生的思想与身体健康。

我国的合格公民应有基本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觉悟,有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共道德与公共秩序的习惯与责任感,有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有鉴别美丑的初步能力,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气质、风度……如果基础教育忽视了这一系列重要,内容,则学生高尚审美情趣与能力的培养、他们劳动习惯与文明习惯的养成,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的树立等等,必将受到冲击,民族国脉必将削弱。

如是,中华民族焉能以文明进步的风骨和神采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少中小学校,学业负担过重,孩子们背着沉重的书包,整日愁眉苦脸,面色痿黄,实在令人痛心。

我们有责任把金色的童年还给孩子。

如果孩子们从小只知道祖国给他们的就是沉重的、苦不堪言的负担,他们怎么会热爱祖国呢二、考试能力压倒一切,其他能力的培养因此忽略。

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并不是全部的标准,甚至也不是主要的标准。

中小学的教学范围有限,卷面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来对付。

身心正在蓬勃发展、充满旺盛活力的青少年的精力被引向拼命应付考试,不能不造成学生主动创造能力、实践实验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和表述能力等重要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的严重后果。

应试教育的改革措施

应试教育的改革措施

应试教育的改革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

然而,应试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难点之一。

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学生们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革应试教育。

我们需要改变教育的评价方式。

目前,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成绩。

这种评价方式只能反映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而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样,学生们就会更加注重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只关注考试成绩。

我们需要改变教学的方式。

目前,教学的方式主要是讲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实验探究、项目研究等。

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们需要改变教育的目标。

目前,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需要将教育的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我们需要改变教育的管理方式。

目前,教育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导向,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如建立学生档案、定期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等。

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应试教育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改变教育的评价方式、教学方式、教育目标和管理方式,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整理]

《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整理]

《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整理] 《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三中学俞旭安今天,我在网上看了《教育能改变吗》这个视频,感慨良多。

我在一线教学已经有五年了,教育的现状从身边就可以得到真实的反映。

师道尊严,教师自古以来就是光荣的职业,可是在改革的洪流里,在物欲横飞的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我们的教育走到哪里了,在一线工作多年的同行肯定都有很多发人深思的真实的感触。

在《教育能改变吗》这个视频里也都很真实地反映了一些情况,比如对高考的反思,高考不改革应试教育还是不能去除,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还是老一套模式,甚至在近几年人们对高考的重视达到顶峰的阶段,出现了一件件偏离教育本质的事情。

学校还是以考试为出发前提,学校领导以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出更多高分和前几名的学生为骄傲,老师们如同一个个流水线上高负荷的机器一样,制造着一个个雷同的,经过反复操练看似精致的零部件组织成的所谓的“优秀学生”。

其实很多老师早已是抱怨多多,无奈教育不彻底改革,这种现状还得维持下去。

学生们中也不乏如同视频中出现的一个个呆若木鸡,面无表情,或摇头晃脑死记硬背的学生。

作为教师都很响应国家的教育改革,可是决策权在领导,领导为了升学率也有压力,对于学生的素质的评价没有合理的现实改变,包括中学招收人才的制度不变革,社会招聘人才制度的不完善,还有我们大多数国人对上学这件事固有的观念和思维,这些都影响教育的发展。

虽然国家决策者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如同邓小平同志感慨的那样:国家改革开放,付出的巨大代价是教育的失衡。

也如同钱学森一针见血的质问一样: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现在的孩子是成长在共和国红旗下的一代,物质生活有了改善,可是他们大都不快乐,如何去积极地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快乐成长呢?孩子们身上不仅肩负着自身成长的重重困惑还有未来和家庭赋予的重担,考上好中学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了,这个目标也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愿望。

还有社会对于没有学历和没考上好中学的学生存在很多不公平歧视的和偏见,这些就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了。

我国高校现行招考制度的弊端及其解决思路

我国高校现行招考制度的弊端及其解决思路

我国高校现行招考制度的弊端及其解决思路【摘要】中国高校现行招考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包括导致“应试教育”倾向加重、选拔标准过于功利化等问题。

这一制度的由来及影响根源于固有的传统观念和教育体制,需要深刻的改革思路和建议。

建议通过多元化选拔标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式,深化改革。

推进现行招考制度的改革也需要探索路径和方法,如设立更丰富的高校招生途径,提高高校录取的自主权等。

我国高校现行招考制度亟待深化改革,未来应立足于改革,建立更为合理的选拔制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引言、背景介绍、问题意识引发、招考制度中存在的弊端、由来及影响、改革思路和建议、深化改革的路径和方法、推进现行招考制度的改革、总结回顾、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高校招考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环节,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招考制度也不断面临挑战和争议。

传统的高考制度存在种种弊端,如应试教育偏重、分数至上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整个教育体制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高校现行招考制度的探讨和分析,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推动招考制度的改革,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应该勇于改革,不断完善招考制度,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就是上述问题讨论的重点,也是对现行招考制度弊端的引入和开端。

1.2 问题意识引发高校招考制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不合理之处也是人们诟病的焦点。

在我国高校招考制度中,存在着不少弊端,这些问题不仅是高校录取过程中的隐患,更是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问题意识的引发,正是源于人们对这些弊端的认识与反思。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高校招考制度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改革和创新,使招考制度更加公平、透明和高效。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招考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例如招生政策不够公正、选拔标准不够科学、招生程序不够透明等等。

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改革考试制度

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改革考试制度

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改革考试制度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得比任何历史时期的此类改革宣传更响亮,而收效呢?正如有人说的“雷声大,雨点小。

”究其深刻的根源,问题始终在考试制度的迷惘无着。

多年喊改革,但考试制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这虽然不是什么顽症,但要根治,改得彻底、完善、切合实际、有得利于培养高分高能的优秀人才,恐怕不是喊几句口号,做些表面文章能够解决的问题。

说来也没有什么新意,笔者只不过就大家都了如指掌的一些问题谈谈看法。

首先,我们应当肯定应试教育有它的历史功绩,不要一说素质教育,就全盘否定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重分数,轻能力,当然不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以教育必须是在我们已经推行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

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落实到每一堂课中,那么教师的每一堂课首先必须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除了教学大纲去针对以外,更重要的是考试(统考)所起到的导向作用。

那么,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是旗帜鲜明的教育方针问题,不容模糊和犹豫。

改革考试制度首要的问题是改革考试的方式和方法。

这里必须打破以前只做笔试的做法。

譬如说,语文科的考试,一张试卷无卷仍然陈旧得很)。

听、说、读、写怎么考,在初等教育中尚无行之有效的模式出台。

尤其是听和说,怎么能从一张试卷上反映出来呢?既然一张试卷可以包揽知识和能力的全部,那么高考、中考有的学校为什么要做面试呢?由此看来,考试的方式方法太单调,不能体现素质教育。

考试是根“指挥棒”,上层怎么考,基层就怎么教,考的单调,那么教得也单调,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考试的方式应当是多样化的,应该使内容更丰富,效绩更突出,评价更全面。

例如笔试、口试、活动测试等等,均可作为考试的范畴。

第二是改革试卷。

现在的试卷还是偏重于考书本知识,忽视考能力。

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型多,而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的题型少;死扣教材本本的题型多,而发挥再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题型少;孤立地检测单科知识的题型多,而多学科横向渗透的题型少。

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引言:在当代社会中,应试教育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应试教育指的是以应对考试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模式,其弊端已经逐渐显现并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对教育方式的思考和教育改革的进行。

一、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1. 性价比突出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应试教育无疑能够迅速提高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压力。

此外,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相对明确,给予了学生和家长明确的参照,也给了教育部门一个计量的方式。

这种“最少努力,最大回报”的思维模式使得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各方的青睐。

2. 体系复杂应试教育体系的复杂性导致了很难一下子革新,因为它已经与中小学的教学内容、考试制度、升学政策以及教育机构的利益密切相关。

即使有人们发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却很难改变这个体系,因为改变一个环节就会涉及到整个教育体系,这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和时间的。

3. 社会心态影响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于升学和就业的压力感受过大,他们将希望寄托在应试教育上。

一味追求分数和奖状的事实背后是社会对名校和名企的追逐,这种心态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思维中。

这种心态对于应试教育的延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其长期存在。

二、应试教育的对策分析1. 价值观的转变需要改变当前以分数为唯一衡量标准的现象,培养学生对于真才实学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感的关注。

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包括完善教育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2. 教学方式的改革应当积极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等教学模式的引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热爱,使他们愿意主动学习。

3. 多元化评价机制评价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试教育问题频发,如何应对挑战?

应试教育问题频发,如何应对挑战?

应试教育问题的频繁出现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这个问题:
1. 培养综合素质教育:将注意力从纯粹的应试成绩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上,包括思辨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等。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

2. 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体系,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项目制、展示性评价、小组讨论等。

这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减少应试教育的压力。

3. 引导家长正确对待教育:加强家校合作,教育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

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并积极支持他们的发展,而不仅仅追求高分和名校。

4. 加强教育改革:政府应该加强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体制、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提供更多选择性课程,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兴趣,并根据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

5. 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应对应试教育带来的挑战时能够更好地适应。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朝着更加人性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迈进,有效应对应试教育问题的挑战。

是否应该废除高考制度?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高考制度?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高考制度?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高考制度。

首先,高考制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高考制度过分强调分数,导致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实际的学习质量。

这种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们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知识,而非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高考制度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由于高考成绩对学生未来升学的影响极大,导致了教育资源向重点学校和地区集中。

这种情况使得一些学校和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而另一些则过度繁荣。

再者,高考制度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取得好成绩,许多学生不得不背负沉重的学业压力,甚至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而家长们也为了孩子的高考成绩而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

最后,废除高考制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取消高考制度后,学生们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学习,而非被迫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高考制度。

首先,高考制度是公平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高考作为一个公平的选拔机制,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取得好成绩,而非依赖于家庭背景或其他因素。

其次,高考制度有利于规范教育教学秩序。

高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考核方式,能够促使学校和教师们更加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们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再者,高考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

高考成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问题,如果取消高考制度,将会导致社会上出现更大的不公平现象,引发社会动荡。

最后,高考制度也是对学生自律能力和应试能力的一种考验。

通过高考,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应试能力和自律意识,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名人名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爱因斯坦。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考试,而非人生的全部。

”——毛泽东。

经典案例:新加坡取消高考制度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如何克服“应试教育”思维定势,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克服“应试教育”思维定势,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克服“应试教育”思维定势,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说真的,现在的家长啊,真是把“应试教育”这四个字刻在脑门儿上了,恨不得把孩子塞进题海里去。

我最近就碰到一件事儿,让我真是哭笑不得。

前两天,我带我儿子去公园玩,他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玩滑滑梯。

玩得可欢了,你追我赶,哈哈大笑,谁也没心思记什么公式,背什么单词。

可你猜怎么着?他爸,也就是我那老伴儿,竟然开始愁眉苦脸了!
“你看人家孩子玩的多开心,可是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办呀?”他
竟然开始念叨起应试教育的“老调”了!我当时就忍不住笑了,说:“哎呦,老伴儿,你就别操心了,学习固然重要,但快乐童年更不能缺席啊!你就不能好好享受一下这难得的轻松时刻吗?”
我儿子听到我们这番对话,也忍不住插嘴:“爸爸,你总是说要考高分,可你都没有教我怎样玩游戏!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我早就想玩了!”我当时就被他这句童言无忌逗乐了,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其实,我们大人都忘了,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学习难道只是为了考个好分数,考上个好大学吗?那我们岂不是成了“考试机器”?学习应该是让孩子对世
界充满好奇,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所以,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其实很简单,就从我们自己做起,多倾听孩子的声音,多陪伴孩子玩耍,多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感受世间万物的美好。

我们不应该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分数上,而是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玩耍中成长。

就像我儿子在玩滑滑梯一样,他玩得开心,玩出了创造力,玩出了快乐,这不就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吗?所以,亲爱的家长们,放下对分数的执念,让孩子们自由玩耍吧!这才是最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才是他们快乐成长的最佳途径。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的呈现不够生动有趣: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复述教科书内容,缺乏足够的生动性和互动性。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流失。

2. 缺乏学生参与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主导的一种教育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3. 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面临着种种应试压力和考试焦虑。

这些压力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降,甚至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改进措施。

以下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原因:1. 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一些老师可能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这导致他们无法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育资源的不足:教学过程中,教育资源的不足也是导致教学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育资源的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设备的不足,如实验室设备、多媒体教室等;二是教材和教辅材料的不足,如缺乏更新的教材和丰富的参考资料。

3. 考试制度的限制:当前的教育系统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的问题,学生被评价和奖励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

这就导致教师只注重教授应试技巧,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师培训不足: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然而,一些老师缺乏系统的教师培训,无法及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这也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多样化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

对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对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对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关于推进社会事业单位改革创新中明确规定,逐渐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目、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的规定。

这一“颠覆性”高考改革即将呼之欲出,使高考改革这一敏感话题再一次推向了风浪口,各种改革方案与猜想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媒体等地方随处可见。

现行高考制度看似一场优胜劣汰、公平正义的考试,其实,隐藏了诸多地区的不公平以及城乡之间差异、耗尽了不少人的青少年华,甚至埋葬了不少年轻人青春热骨。

因为高考压力大选择辍学的比比皆是、因为高考迟到不能入考场自杀的已不足为奇,更有甚者,因为高考失败自杀更不是什么新鲜事。

如近几年湖南省隆回县一中考场一名考生在高考时因未能及时赶到考场参加考试,在他苦苦哀求下,工作人员依旧不准许其参加考试,最后他选择自杀祭奠高考体制,这绝对不是第一例也不是最后一例,但却成为现行高考体制最好的讽刺。

现行高考对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逼着他们成功、成才与成长,一方面也插刺着他们最彷徨、最脆弱的心,使原本是选拔贤能一项制度似乎成为部分年轻人摧残心智的梦魇。

其次就是频繁报端的高考腐败事件与乱加分现象存在,如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事件,高考制度不完善导致监督的缺失,使高等院校一些投机分子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破坏考试的公平公正。

我们很容易发现,每当教育界出现点问题,都会引起网上“轩然大波”,破除一考定终身的应试考试高考改革已成为民心所向。

其实,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高考改革在30多年历史里,改革从没有间断过,从最初的文6理7(即高考时,文科生考6门、理科生考7门)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3+2”,再到2002年以来各省市陆续实行“3+X”科目设置方案;从“一卷试天下”的全国统一命题到部分省份自主命题;从高校招生计划并轨,到高校扩招;从“一考定终身”到部分高校拥有自主招生权;从人工改卷到网上阅卷,网上录取……在考试科目、命题形式、录取方式等方面,显示我国高考体制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大。

初中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普与九年义务教育后,初中的校舍、设施等硬件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学管理能不能跟上呢初中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应试教育的影响还较为严重。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种形式的统考”。

但是,目前各县区基本上对全体学生都进行期末统一考试,有些县区还或明或暗地进行分数排队,以分数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或唯一依据,缺乏全面科学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学校也基本上是以县区的统考成绩评价教师和学生,很少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估,形成了“以统考成绩论英雄”的局面。

在教师的奖惩上,也以统考成绩作为奖励或惩罚的唯一或主要标准,因此,考试、评卷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教师和学生都想争取好分数,因为分数和经济效益是直接挂钩的。

既然统考了,又要评比,自然就产生了按分数排队的现象,或明或暗,县区内学校排名次,学校内年级排名次,年级内班级排名次,班级内学生排名次,形成了从上到下师生—起围着分数转的局面。

对有些薄弱学科,因为不统考,学校不重视,许多教师也就不认真。

体育课上成“放羊式”,男生打球女生玩;音乐课上成唱歌课,不懂乐理不识谱;美术课上成画画课,不知色彩和线条;劳技课随意性更大,没有统一教材随便上。

更有甚者,在初三甚至初二干脆停开音、美、劳课。

活动类课程,按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初一至初三均为每周三课时,但我校执行很不一致,随意性较大。

产生重统考科目、重分数排队,轻非统考科目、轻活动类课程的原因主要还是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思想僵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未能积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未能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办法,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素质教育的评估机制。

2、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不平衡。

我校都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涉与教学、考试、出勤、常规、班级、奖惩等各个方面,初步形成了以“法”治校、制度管理的良好局面,但许多学校却又忽视了思想工作、忽视了情感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制度不改革应试教育就很难破除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要求,各地要适应城市化、信息化新形势,调整完善学校布局,逐步解决一些地方中小学“大班额”和“超级大校”问题等。

此外,中小学教师的编制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标准。

基础教育
公众对“择校热”意见很大
温家宝说,当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区域的不同学校之间,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教学设施等资源配置的差距也很悬殊,由此出现“择校热”等突出问题,形成了新的不公平,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很大。

对此,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要适应城市化、信息化的新形势,调整完善学校布局,逐步解决一些地方中小学“大班额”和“超级大校”的问题。

农村要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尽量让孩子们就近上学。

“择校”很大程度是“择师”
温家宝说,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择校”很大程度上是“择师”。

要建立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继续实施“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教育等政策措施,拓宽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教师补充渠道。

国家教师培训项目也要重点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

此外,要更加有效地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解决好留守儿童上学问题。

认真落实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就学问题。

对城乡低保和经济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按政策给予补助。

素质教育
让学生和教师从高考指挥棒下解放出来
温家宝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当前,迫切需要把教育从应试和高考指挥棒下解放出来,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

只有这样,学生、教师、学校才能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学习、去教学、去管理,真正提高教育质量。

温家宝说,不能用一个模式办教育,更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

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做到因材施教,尊重、鼓励个性发展。

此外,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

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判断,鼓励创新思维、激励个人兴趣。

“当前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几乎成了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唯一标准,不仅学生压力大,教师和学校的压力也很大。

”温家宝说,必须加快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只有把学生、教师和学校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教育事业发展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升学考试
让学生有多次选择机会
温家宝强调,考试制度不改革,应试教育就很难破除。

升学考试制度改革总的方向是,在保证公平公正这个根本前提下,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并让学生有多次选择机会,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要倡导教育家办学。

他指出,教育应当由懂教育的人办,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不但大学应由教育家来办,中小学也应由教育家来办。

温家宝表示,要改变学校行政化管理模式,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权。

教师职称
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也能评职称
温家宝指出,要改革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研究完善教师编制标准。

中小学教师的编制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标准。

边远地区、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编制,要考虑当地特殊情况,能够满足当地教育发展需求。

严禁挤占、挪用教师编制。

加快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

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体系,完善符合村小和教学点实际的教师职务职称评定标准。

推进学校和教师人事管理改革,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的聘用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