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灭虢的故事
假道伐虢 三十六计之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三十六计之第二十四计
三十六计第24计假道伐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
困,有言不信。
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
虢,诸侯国名。
也作假道灭虢。
上图: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假道伐虢的故事
孙膑来到韩国申大夫家,申大夫要将他引见给韩王,孙膑不愿让自己来到韩国的消息传到魏国,因此不愿去见韩王。
申大夫还是将孙膑来到韩国的事告诉了韩王,韩王立即召见孙膑,拜孙膑为军师。
庞涓得知孙膑在韩国,故作不知,派使者来到韩国,邀请韩国在成周会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请韩王允许魏国参加盟会的人路经韩国成皋。
孙膑向韩王进言,说魏国肯定另有所图,并向他讲了当年
晋献公假道伐虢的故事。
韩王只答应盟会,未答应借路。
盟会之时,魏王假作劳累过度,旧病复发,庞涓再次提出借路韩国的北方重镇成皋,从近路回国。
韩王以为盟约以定,魏国不会与之为敌,答应了庞涓了请求。
庞涓回国途中,乘韩国不备,突然占领了成皋。
然后向韩王提出:以成皋换孙膑。
假虞灭虢 创作于东周的晋献公成语故事
假虞灭虢创作于东周的晋献公成语故事摘要:一、晋献公背景介绍二、成语“假虞灭虢”的由来三、故事情节与发展四、成语背后的启示与教训五、结语正文:【晋献公背景介绍】晋献公,名诡诸,是东周时期晋国的国君。
他统治时期的晋国,国家势力日益强大,疆域不断扩张。
晋献公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他的领导下,晋国也发生了一系列战争与政治斗争,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假虞灭虢”的故事。
【成语“假虞灭虢”的由来】“假虞灭虢”这个成语,来源于晋献公时期的一场战争。
虞国和虢国是春秋时期的两个小国,位于晋国周围。
晋献公为了扩大疆土,采取了一个巧妙的策略:先向虞国借道进攻虢国,待虢国被灭之后,再借机消灭虞国。
这个策略,便是“假虞灭虢”。
【故事情节与发展】晋献公在位期间,晋国与周边小国的关系紧张。
他瞄准了位于晋国南部的虢国,企图将其纳入版图。
然而,直接进攻虢国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和抵抗。
于是,晋献公想出了“假虞灭虢”的计策。
晋献公首先向虞国提出借道请求,表示要进攻虢国。
虞国国君虞公贪图小利,未加思索便答应了晋国的请求。
当晋军借道虞国,成功击败虢国后,晋献公又以慰问为名,率领晋军进入虞国境内。
这时,虞国人才发现中了晋献公的圈套,但为时已晚。
最终,晋国轻易地消灭了虞国,实现了“假虞灭虢”的战略目标。
【成语背后的启示与教训】“假虞灭虢”这个成语,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家间的斗争往往充满着诡异与变幻。
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必须具备高度的战略眼光,善于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国家利益。
其次,这个成语告诫我们,不能轻信他人,要时刻保持警惕。
虞国国君正是因为贪图小利,而忽视了晋国的真实意图,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这也提醒我们,在国家利益面前,不能掉以轻心,要懂得拒绝诱惑,坚守底线。
【结语】“假虞灭虢”这个成语,既是晋献公时期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对我们今天具有重要启示的典故。
关于晋献公的历史典故 假道伐虢的故事
关于晋献公的历史典故假道伐虢的故事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有一个比较大的诸侯国叫做晋国,那时候正是晋献公姬诡诸的统治时期。
晋献公是曲沃武公的儿子,于公元前677年继位为晋国的国君,在位期间多次征伐外地,大大扩张了晋国的领土。
观的。
君上不必担心,虽然虞和虢的关系亲近,但是臣却听闻那虞国的国君虞公是一个贪得无厌之人,只要我们好好利用这一点,晋国之谋就可以实现了。
晋献公一听,来了兴趣,转眼紧紧盯着荀息说道:如何谋划?你且细细说来。
荀息又一作揖,说:虞虢亲近,多年来亦是如此,因此不可强攻。
只要君上舍得两样东西,臣便有十分的把握可以为晋谋得两国。
献公一听,自己还需要舍得两样东西,他好奇到底是哪两样东西,居然有这样大的效果,就继续问荀息到:何物?卿可直言之。
荀息听后,说到:乃献公所爱之良马、美玉。
献公一听就愣住了,他知道晋国有两个地方分别盛产这两种物品,晋国边境一个叫做屈的地方盛产良马,而垂棘则盛产上好的美玉。
献公心想,这个荀息胆子真大,良马和美玉的确是他心之所爱,晋献公有一天就对虞公说:既然虞晋已经是好朋友的关系了,那我就不能看着你虞国受欺负,这样吧,我愿意发动晋国的军队来帮助你教训虢国,这样你就可以不耗费兵力了。
但是需要你同意晋军从虞国借道,这样就更容易成功了。
虞公一听,大为感动,当即就同意了,还说虞国也要出兵,还要打头阵。
献公一听这傻子居然这么上道,也做出感动的样子。
最后虢国被消灭了,晋军却没有立刻回到晋国,晋将里克借口生病,赖在虞国都城不走,虞公不疑有假,准许了他和晋军留在虞国。
最终里克和献公里应外合,轻易就灭亡了虞国。
这就是晋献公假道伐虢的故事。
假道伐虢的故事
假道伐虢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派遣姜尚率领大军伐虢。
姜尚在出征前派人去虢国
打探情报,得知虢国国君虢仲喜好美女,便想出了一个计策。
他命令士兵们打扮成美女,带着乐器和酒,悄悄地进入虢国,虢仲果然派人前来迎接。
当虢仲看到“美女们”时,大为高兴,立刻邀请他们进宫。
士兵们在宴会上表
演歌舞,引得虢国国君心醉神迷。
姜尚趁机派人在虢国内外放火,虢国国君在宴会上得知国家危急,连忙派人回宫,却发现宫殿已经被火焚毁。
虢仲非常懊悔,感叹自己被美色所迷,忘记了国家大事。
最终,虢国被晋国攻陷,虢仲被俘。
这个故事后来就被人们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的典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美色是会迷惑人心的,虢仲因为被美女所迷而忽略了国家
大事,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覆灭。
这也是晋国利用虢仲的弱点,成功实施假道伐虢的故事。
这个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也告诫我们要懂得分清轻重缓急,不要被表面的诱惑所迷惑,要时刻牢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是战胜敌人的关键。
姜尚利用虢仲的弱点,
成功地实施了假道伐虢的计策,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取得成功。
总之,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警惕美色的诱惑,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取得胜利。
这个古老的故事,至今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假道灭虢的故事
假道灭虢的故事假道灭虢是中国古代武术家兵法家孙武提出的一个军事战略原则,也是一种取胜的策略。
该原则源自《孙子兵法》中的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智勇双全的将领通过巧妙的计谋,成功地假装投降,最终成功灭掉敌对国家虢国的故事。
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述假道灭虢的故事并探讨其背后的智慧。
故事发生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虢国两国相互为敌。
当时,虢国实力强大,围困齐国长乐城已经三年,齐国国力殆尽,守将田忌为保住国家,不得不开始寻找突破口。
田忌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采用假道灭虢的战略。
首先,田忌派出使者前往虢国,与虢国君主商讨投降事宜,并向虢国君主提出希望以双方精兵对决的请求。
虢国君主为了炫耀自己的实力,应允了田忌的请求,并让田忌挑选出100匹千里马参加比赛。
虢国方面派出10匹最强的战马参赛。
田忌得知虢国的决定后,开始制定战略。
他仔细观察虢国派出的10匹战马,发现其中有三匹马非常出色,称为“千金一掷”马。
为了应对虢国的强大实力,田忌决定执行“以弱胜强”的战术。
在比赛前一天的晚上,田忌在马槽里给自己挑选的马喂以上等草料,让它们恢复体力。
而对虢国的三匹顶级战马则采取了相反的策略,让它们吃以次级的草料,削弱它们的战斗力。
比赛的当天,田忌带领齐国的弱马与虢国的强马相对而立,开始比赛。
起初,虢国的战马迅猛无比,田忌的马明显处于劣势,但田忌并未慌张。
他特意调低自己的马速度,巧妙地保留了体力。
比赛到了最后一刻,田忌突然一声令下,他的马猛然加速,超过了虢国的马。
接着,田忌再次下令,让自己的马全速冲刺,最终取得了胜利。
虢国的将领对于自己明明实力强大,却被田忌战胜感到非常气愤和郁闷,不明白是自己的马出现了问题。
而田忌则趁胜追击,率领齐军突袭虢国,最终成功灭掉虢国,彻底解除了齐国的困境。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假道灭虢的战略的精妙之处。
田忌通过巧妙地调配马匹的力量,以弱胜强,并使用了出其不意的战术手段战胜了虢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战争中,智慧和计谋同样重要。
假道伐虢的故事
假道伐虢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文公因为对周朝的弱势,决定要伐虢国。
虢国国君虢公听说晋国要来伐国,非常害怕,于是找到了周朝的国
君周幽王,请求周幽王帮助他抵抗晋国的进攻。
周幽王答应了虢公
的请求,派遣周公旦率领周军前去抵抗晋军。
虢公知道晋国的实力很强大,虢国的实力又很薄弱,不敢和晋
军硬碰硬,于是决定采取假道伐虢的策略。
他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
式来蒙混过关,保住自己的国家。
假道伐虢,就是通过假装撤退的方式来引诱敌人深入虢国境内,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对敌人进行反击。
虢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打败
晋军,保住自己的国家。
周公旦率领周军前去抵抗晋军,看到虢国的城池已经被晋军攻破,虢公的宫殿也已经被焚毁,他以为虢国已经无法抵抗,于是率
领周军继续追击晋军。
虢公看到周军继续追击,非常高兴,因为他
知道假道伐虢的策略已经成功。
晋文公看到周军继续追击,也非常高兴,因为他以为虢国已经
无法抵抗,于是继续追击虢国的军队。
虢公看到晋军继续追击,也
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对晋军进行反击了。
在适当的时机,虢公派遣精兵强将对晋军进行反击,晋军大败,晋文公也被俘虏。
虢公通过假道伐虢的策略,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
国家,打败了强大的晋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战争并不是靠实力取胜,而是靠
智慧和策略。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运用策略,善于蒙
混过关,善于等待时机,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假途灭虢 成语故事
假途灭虢成语故事摘要:1.成语来源及含义2.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3.故事情节与发展4.故事中的智慧与启示5.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正文:【一、成语来源及含义】“假途灭虢”是一个出自春秋时期的成语,成语故事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用借路的名义,实则灭亡对方国家。
在这里,虢国国君虞公没有看清敌人的真实意图,轻信了敌人的谎言,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二、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欲图谋虢国。
为了达到目的,晋献公派遣使者前往虢国,向虢国国君虞公提出借道的要求,声称要讨伐虞国的邻居。
虞公听信了晋献公的谎言,答应了借道的要求。
【三、故事情节与发展】晋国军队借道虢国后,沿途占领了虢国的城池。
虢国百姓疲惫不堪,国家危在旦夕。
此时,虞公才意识到自己中了晋国的计谋。
然而,为时已晚。
最终,虢国被晋国所灭,虞公成为了晋国的囚徒。
【四、故事中的智慧与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要求,不能轻易相信,要懂得辨别是非。
同时,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国家的安全与繁荣离不开明智的领导者。
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要时刻保持警惕,防范外敌入侵。
【五、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假途灭虢”这个成语运用到各个方面。
例如,在商业竞争中,一些企业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借合作之名,实则侵害对方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会认清敌人的真实意图,避免陷入陷阱。
总之,“假途灭虢”这个成语故事告诫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我们的信任来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假途灭虢成语故事
假途灭虢:春秋时期的谋略与智慧在古代中国的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争斗、攻伐,局势错综复杂。
在这个大背景下,一个经典的谋略故事——“假途灭虢”,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展现了那一时期政治和军事的智慧。
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个成语的背景、故事经过和寓意。
一、背景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其中晋国和虞国、虢国是邻国。
晋国为了进一步扩张势力,计划吞并虢国。
然而,晋国与虞国之间也有领土纷争,因此,要想成功吞并虢国,必须先获得虞国的同意。
二、故事经过晋国的智者荀息向晋献公提出了一个计策,请求以进献礼物给虞国为名,借道虞国以攻打虢国。
晋献公同意了这个计划,于是派遣荀息带着礼物前往虞国。
荀息见到虞公,献上礼物,并向虞公请求借道攻打虢国。
虞公贪图宝物,又以为晋国和虢国交恶,借道给晋国不会有害,便同意了荀息的请求。
得到同意后,晋军通过虞国的道路,攻打并最终吞并了虢国。
接着,晋军在回师途中顺手牵羊,又击败了虞国。
三、寓意“假途灭虢”这个成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借道以消灭敌人;二是指用欺诈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这个故事体现了谋略和智慧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智者胜、愚者败的例子屡见不鲜。
荀息的计策巧妙地利用了虞公的贪婪心理,使晋国达到了吞并两个邻国的目的。
这个故事也告诫人们要警惕敌人的诱惑,不可贪图小利而失去大局观。
四、历史影响“假途灭虢”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军事谋略的经典案例,而且被后人反复提及和借鉴。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警世名言,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警惕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战略眼光。
五、与现代的关联“假途灭虢”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它还与现代社会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商业竞争中,有些企业可能会采取类似的策略,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合作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此外,在职场中,人们也需要警惕那些看似诱人的机会,以免掉入陷阱。
六、结论“假途灭虢”是一个富有智慧和谋略的成语,它不仅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假道伐虢历史典故
假道伐虢历史典故
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景公想要伐虢国。
但是晋国有一个叫
做管仲的谋士,他认为伐虢不如在虢国内部制造内乱来得容易。
于是,管仲告诉晋景公一壶酒的典故,使得晋景公按照他的计策来实施。
晋景公据说曾经邀请一个名叫叔鲤的虢国大臣来访晋,但叔鲤带
着一壶名贵的酒却故意将其打破,引起晋景公的不满。
管仲便借此向
晋景公解释,说虢国为何要破坏自己的器物引起别国国君的不满。
管
仲接着说,如果晋国想要伐虢,战前应该在虢国内部挑拨离间,制造
内乱,以达到顺利攻占虢国的目的。
最终,晋景公按照管仲的计策,派出可容颜、智光等人前往虢国,谎称河北有强兵等,引起虢国内部纷争,虢定公因无能而被废黜,虢
国在内乱中分崩离析,被晋国攻陷。
整个这个故事被称为「假道伐虢」。
假途灭虢的典故的概述
假途灭虢的典故的概述
假途灭虢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源自于战国时期的故事。
故事
的主要人物是楚国将领黄歇和赵国将领白起。
当时,楚国和赵国作战,楚军失利,楚王派遣黄歇为主将,希望
能够挽回败局。
黄歇决定采取计谋,他装成漏网之鱼,引诱赵军追击。
赵军中的白起认为敌军已逃,他设下埋伏后追击黄歇。
而黄歇则
抄近道返回楚国,先一步抵达楚王的军营。
当白起发现自己被引诱后,已然为时已晚。
楚王疑心黄歇是内应,但黄歇的背叛合乎情理,于是接受了黄歇
带来的珍贵战利品和情报。
白起看到楚王已被黄歇蒙蔽,无法解释,
只能退出战场。
这个故事表明了黄歇善用计谋、威慑敌人的才能,也展现了白起
对专权者的忠诚和决策的稳定性。
这个典故也成为了后来形容计谋深湛、出人意料、否认了常规方向的行为的说法。
假虞灭虢的成语典故
假虞灭虢的成语典故《假虞灭虢》是中国古代的一则著名的典故,它是出自于《史记·大宛列传》中的一个故事,今天我将以这个典故为基础,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内容。
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当时秦朝的国力日渐强盛,吞并了许多国家,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而在秦国西方的边境地区,有两个比较强大的小国家,一个是虞国,另一个是虢国。
假期虞灭虢的典故中的“假”,是指伪造,指的是秦国丞相吕不韦和秦国大夫公孙贾通过一系列策略伪造的消息来挑拨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灭虢”是指秦国利用这种挑拨的手段成功的让虞国灭亡了虢国。
据史书记载,当时秦国丞相吕不韦聪明机智,他觉得虞、虢两国离秦国比较近,如果能够让他们相互战争,秦国就可以趁机灭亡其中一个国家,然后再吞并另一个国家,从而扩大秦国的势力范围。
于是他和秦国大夫公孙贾合谋,通过安插间谍在虞、虢两国之间传递假消息的方式,刻意制造两国之间的矛盾和纷争。
一开始,吕不韦和公孙贾派遣了间谍在虞、虢两国之间流传消息,虞国得到了一个假消息,消息说虢国的骏马已经病死,而虢国得到的假消息是虞国的珍宝已经被偷走。
在接收到这个假消息之后,两国的国君和百官都对对方的行为感到愤怒和愤慨,误认为对方是故意加害于自己。
这样一来,两国之间的矛盾就进一步激化了。
接下来,吕不韦和公孙贾通过贿赂或利诱的方式,对虞国和虢国的国君进行煽动,以激发他们之间的敌意。
他们对虢国的国君说,虞国已经盗取了虢国的珍宝,虢国应该为此展开报复。
同时,他们对虞国的国君说,虢国已经偷走了虞国的骏马,虞国应该对此做出反击。
两国的国君得知这些消息后,都立刻指挥军队对对方发动了进攻。
在两国之间的战争中,虞国本来就是军力稍弱的一方,而且受到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破坏,很快就被虢国攻破。
虢国占领了虞国的王宫,并将虞国的国君和百官俘虏,最终灭亡了虞国。
通过这个典故,我们可以看出秦国丞相吕不韦和秦国大夫公孙贾的智谋和狡诈,他们通过伪造消息和挑拨离间的手段成功的让虞、虢两国相互战争,最终灭亡掉一个国家,从而达到了扩大自己国家势力范围的目的。
假途灭虢成语故事
假途灭虢成语故事
假途灭虢成语故事
【典故】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左传·僖公二年》
【释义】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
虞国国君贪财,大夫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近邻,它的灭亡必然会导致虞国灭亡。
”虞国君主不听劝谏,答应晋军过境,结果晋国灭掉虢国立即灭虞
【成语示列】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
虚名收川,实限荆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假道灭虢的故事
假道灭虢的故事春秋时期,雄心勃勃的晋国国君晋献公凭借武力,相继剪灭了周边耿、郇、屈、芮等多个诸侯国,继而觑觎通往中原的虢国。
一日,晋献公在朝堂中请众臣就吞并虢国出谋划策。
主管全国军队的司马赵夙不无担忧地说:“论实力,吾晋国消灭虢国不在话下,可攻打虢国必须途经虞国,而虞、虢两国唇齿相依,关系密切,虞国不会让吾军从他们国土上穿行而过。
”卿大夫荀息进言:“赵大夫不必为此担忧,因为虞国国君非常贪婪,只要吾国以重礼诱之,虞公必会动心,借道于吾国,吾军便可长驱直入消灭虢国。
”晋献公:“荀卿所言极是,不知送何礼为好?”荀息答:“据微臣所知,名马是虞公的最爱,偌能择其予之,事必成。
”晋献公轻松地笑道:“此事易,爱卿从上军中选数匹上好的战马送给虞公便是了。
”荀息摇摇头:“国君所赐的马匹恐难使虞公就范。
”“需要什么样的马匹?”晋献公反问:“难道还要把寡人的凝脂骥和送予虞公不成?”“正是。
”荀息直面晋献公道:“微臣焉不知凝脂骥在国君心中的位置?将此宝物送给虞公,只是让虞公开开眼、寄存几日而已,等到吾国将虢国灭掉,回头来再将虞国吞并,宝物便可以物归原主。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寡人依你就是了。
”荀息带着凝脂骥到虞国面见虞公说:“敝国与贵国乃同姓诸侯,毗邻之国,世代和睦相处。
敝国国君早闻君侯乃清逸儒雅之明主,特派微臣献上凝脂骥,以示亲和,万望君侯笑纳。
”虞公从未见过如此俊美的良驹,双手禁不住地往白驹身上抚摸。
善解人意的白驹像遇见久别的老朋友,垂下头颅,伸出舌头,在虞公的手掌背面轻轻地舔来舔去。
荀息就势道:“请君侯乘骑一试。
”虞公飞身上马,良驹迈开碎步在宫殿前的广场上走起来,继而慢慢加快速度,最后像插上翅膀一样地飞奔起来,虞公只觉得耳旁的风呼呼作响,周围的宫殿、宫墙一个劲地往后倒,坐在马背上的虞公却不感到一点颠簸,像驾云腾雾一般。
虞公下马冲荀息称赞:“良驹、绝世良驹。
”荀息看到虞公已经完全被凝脂骥迷住了,便故意买了个关子:“君侯见多识广,一定知晓此良驹的来历?”虞公迫不及待地追问:“愿闻其详。
假道伐虢的成语故事
假道伐虢的成语故事假道伐虢指以向对方借道为名义,而实施消灭对方的行动。
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与借鉴,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汉字书写:假道伐虢汉语注音:jiǎ dào fá guó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公曰:‘是吾宝也。
’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家。
假道伐虢的意思:假:借;假道:借路的意思;伐,攻占;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
指以向对方借道为名义,而实施消灭对方的行动。
这一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的近义词:假途灭虢、过河拆桥、见利忘义、顺手牵羊;假道伐虢的反义词:;假道伐虢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扩张国土准备将相邻的虞、虢两个小国家吞并掉。
虞国跟虢国两国之间的关系很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晋国无论是进攻哪个国家另一个都会鼎力相助。
正在晋献公左右为难的时侯,荀息向晋献公谋划了一条计策。
他说道:“我们用离间计将虞国跟虢国的关系搞坏,这样他们就不会互相出手帮助。
虞国国君是个贪得无厌的人,我们利用这一点投其所好,大王可以把心爱的'垂棘之壁与屈产良马送给他,暂时让他保管,到灭了他的时侯再拿回来。
”晋献公依计行事,然后故意搞事找借口准备伐虢。
晋国此时要求虞国借道伐虢,虞公拿人手短只能答应晋献公。
晋军伐虢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
晋军班师回朝的时侯又给虞公送了很多劫来的财宝,此时虞公更上高兴得心花怒放。
晋军将领里克谎称生病需要在虞国周边安营扎寨休整一下。
虞公丝毫没有防备之心满口答应,没过几天晋献公亲自带兵来到虞国,虞公盛情款待,晋献公约虞公外出打猎,途中虞公发现自已的城里起火便惊慌失措地赶回去,此时的虞国已经被晋国轻而易举的攻占了。
假道伐虢例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智荀息假途灭虢,穷百里饲牛拜相。
假道伐虢的故事是怎样的
假道伐虢的故事是怎样的假道,是借路的意思。
伐,是攻占的意思。
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
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假道伐虢的故事是怎样的,希望大家喜欢!假道伐虢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犹如唇齿相依,相互帮衬,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
晋献公因此极为焦灼。
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
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
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
晋献公对这两件宝物极为稀罕,故而极为不舍,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必定原物归还。
因此献公依计而行。
虞公得到良马美璧,甚为欣喜,殊不知亡国之灾正悄然来临。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
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
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
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
虞公却说,良禽选择茂盛的草木而栖息,我为何放着强大的晋国不去结交,反而要担忧小小虢国的兴亡呢?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
虞公更是大喜过望。
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
虞公毫不怀疑。
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
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
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
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
晋国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假道伐虢是什么意思假道,是借路的意思。
伐,是攻占的意思。
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
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假道伐虢的历史典故
假道伐虢的历史典故以假道伐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典故,关于它的故事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详。
这个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晋国的重臣郑国人姜子牙带领晋国军队出征虢国,虢国是一个强大的敌人,晋国一直无法攻克。
姜子牙想出了一个奇策,他让晋国军队在战斗前用木偶扮成敌人,伪装成虢国军队,以假兵相向,迷惑了虢国的将士。
最终,晋国军队成功地攻克了虢国。
这个典故成为了后世人们常用的典故,形容用计谋或伪装来攻击敌人,以取得胜利。
这个典故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
首先,姜子牙的智慧和晋国军队的勇气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姜子牙能够想出如此巧妙的计策,并且成功地执行,显示了他的智慧和军事才能。
晋国军队能够勇敢地面对强敌,并且顺利地攻克虢国,显示了他们的勇气和战斗力。
以假道伐虢还告诉我们,战争不仅仅是武力和勇气的比拼,智谋和计策同样重要。
姜子牙的计策虽然不是通过直接的武力来攻击敌人,但却能够迷惑敌人,瓦解敌人的军心,使得敌人无法抵抗。
这就是智谋的力量,它可以在战争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以假道伐虢还告诉我们,伪装和欺骗是战争中常用的手段。
在战争中,敌人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迷惑对方,使其失去判断力和行动能力。
而姜子牙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伪装成敌人,让敌人产生错觉,从而获得了胜利。
以假道伐虢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角度,即在解决问题时,创新和巧妙的方法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姜子牙的计策虽然在当时是非常新奇和出人意料的,但却成功地解决了晋国攻克虢国的难题。
这给我们启示,解决问题时应该思考多种可能的方案,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方式。
以假道伐虢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典故,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寓意深远的教训。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智谋和勇气同样重要,战争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双重支撑。
通过伪装和欺骗,可以在战争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在解决问题时,创新和巧妙的方法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假道伐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的角度,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假道伐虢历史典故
假道伐虢历史典故《以假道伐虢》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之一,讲述了晋文公以假托名义帮助虢国灭掉了虢国的故事。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虚假的借口也可以被用来达到正当的目的。
在古代中国,晋国与虢国是邻国,关系一直不太友好。
虢国的国君因为怕晋国侵略,经常向晋国进贡。
后来,虢国的国君去世,国内出现了权力斗争。
晋文公趁虢国内乱的时机,出兵伐虢。
但是,他知道虢国的地势险要,不易攻破。
于是,他派出使者前去虢国,声称是来助虢国平乱的,得到虢国的信任后,就趁虚取实,最终成功灭掉了虢国。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大敌人的时候,有时候需要运用一些巧妙的策略,甚至可以运用一些虚假的手段来达到最终的胜利。
当然,并不是说虚假就是好的,而是在某些情况下,适时的运用一些虚假的手段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这个典故中得到启示。
有时候,我们面对的困难可能看似无法逾越,但只要我们善于发挥智慧,灵活运用策略,或许就能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我们去撒谎或者欺骗他人,而是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合理、恰当地运用一些手段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这个典故也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表面上看似善意的人或事物,可能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保持警觉,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要善于分辨是非,保护自己的利益。
总的来说,《以假道伐虢》这个典故虽然在历史上发生在古代中国,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启示却是普适的。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善用智慧,灵活运用策略,不断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
同时,也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他人,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假道伐虢历史典故
假道伐虢历史典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典故被后人广为传颂,其中就包括了“以假道伐虢”。
这个典故源于春秋时期,当时晋国内部发生了一场兄弟之间的争斗。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50年左右,晋国国君晋文公去世后,由于他的两个儿子晋惠公和晋文公之间的争斗,晋国陷入了内乱的局面。
晋惠公是晋文公和嫔妃所生的儿子,而晋文公则是晋文公和正室所生的儿子。
由于晋文公是正室所生的儿子,因此他被认为是合法的继承人,但晋惠公却通过政治手段夺取了国君之位。
晋文公被迫流亡他国,而晋惠公成为了新的晋国君主。
然而,晋惠公并没有忘记他的弟弟,他不断派人追捕晋文公,希望将他拿回晋国并处以死刑。
晋文公面临生死之际,他决定采取一种狡猾的策略来保全自己的生命。
晋文公找到了一位叫做伐虢的人,他们一起商讨如何才能成功地夺回晋国的国君之位。
晋文公告诉伐虢,他将自己伪装成一名疯子,希望借此蒙混过关,逃离晋惠公的追捕。
伐虢听了之后,觉得这个计划非常可行,于是他帮助晋文公实施了这个计划。
晋文公穿着破烂的衣服,涂着粪便,变得面目全非。
他顶着疯子的名义,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晋惠公得知晋文公变成了疯子后,觉得这个人已经无害,便放弃了追捕他的念头。
晋文公趁机逃离了晋国,躲到了一个与晋国有敌对关系的国家里。
在这个国家,晋文公遇到了一个叫做伐虢的人,他是虢国的大臣。
晋文公向伐虢表达了他重新夺回晋国君主之位的愿望,并请求伐虢提供帮助。
伐虢对晋文公的计谋印象深刻,并答应帮助他。
伐虢提出了一个计划,希望晋文公能够借助他的帮助,以假道伐虢,夺回晋国的国君之位。
伐虢告诉晋文公,他将自己的一位女儿嫁给晋国君主晋惠公,以图稳定虢国与晋国的关系。
然而,在婚礼当天,伐虢要求晋惠公将他的身体切割成数块,并将这些肢体送给伐虢作为礼物。
晋惠公听闻此事后,深感恶心与恐惧,他拒绝了伐虢的要求。
伐虢趁机将这个消息传达给了晋文公,晋文公便带领军队入侵虢国,最终夺回了晋国君主之位。
这个典故表达了智谋胜过武力的观念。
假途灭虢的典故举一个现代的例子
假途灭虢的典故举一个现代的例子
传说中的“假途灭虢”典故是个古老的故事,它描述了一位
智者如何不费吹灰之力就摆平一个紧张棘手的局面,从而受到当时人们尊崇。
故事据说发生在西周时期,西虢王依法受王位,但他的王位立刻受到外国军队的挑战,并准备向西虢国发起攻击,迫使西虢国投降。
为了保护自己和国民,西虢王决定派出部队去抵抗外国军队,但是,由于军队的不足,他们有可能败给对手。
这时,一位叫做虢国的智者出现了。
他告诉西虢王,他可以假途灭虢,也就是用文字编织出一支“虢国”的恐怖军队,假装是
外国军队的支援部队。
这样,外国军队看到众多的“虢国”部队,就会放弃攻击西虢国的想法,以免遭受巨大损失。
令人惊叹的是,这招真的奏效了!外国军队看到大量的“虢国”
部队,只好拔腿就跑。
那么,原本险境的西虢王也得以安然无恙,整个西虢国也得以平安。
这个典故是后世的智者们学习的好示范,它表明,不用直接动武,只要用智谋,就可以解决绝境。
今天,我们也可以从这个典故中得到很多启发,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处境,都可以用智慧和智谋来解决。
比如说,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上遇到压力,没有庞大的资金往市场上投入。
这时,他们可以借助营销策略,像虢国智者一样,假途灭虢,制造一些噱头,获得关注,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总之,“假途灭虢”的典故告诉我们,即使遇到绝境,也可以运用智慧和智谋来解决问题,这也可以成为我们今天面对艰难情况时的指导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道灭虢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
虞国国君贪财,大夫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近邻,它的灭亡必然会导致虞国灭亡。
”虞国君主不听劝谏,答应晋军过境,结果晋国灭掉虢国立即灭虞。
【出处】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年》
【解释】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