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 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 (2)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 (2)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 (2)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22 手指》的内容,抓住主旨,领会作者的用意。

2.能够通过对比分析,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3.能够通过朗读练习,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旨。

2.分析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22 手指》中含蓄的内涵。

2.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感情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本《22 手指》、黑板、粉笔。

2.录音机、录音带。

3.朗读练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热情互动,导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尝试猜测主题。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解释生词。

3.学生小组合作,分享对课文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4.老师组织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与看法。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描写,帮助学生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3.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训练,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师生共同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感情表达。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开展相关作文活动,写一写自己亲人的故事,展示对家庭的独特感悟。

2.提倡学生多读一些优秀散文,培养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堂作业1.撰写课后读书笔记,记录自己对《22 手指》的理解和感悟。

2.准备一段朗读练习,展示在课堂上。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2),希朓对教学有所帮助。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古典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4篇课文。

课文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草船借箭》记叙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故事,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 草船借箭2 1.会认5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读写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4.学会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故事,并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学会评价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景阳冈 2 猴王出世1 红楼春趣1 口语交际1 分小组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小组排练好之后在班上表演。

习作2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5 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军事、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点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的生字可以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醒学生注意:“擂”读léi,不能读成lèi;“丞”读chénɡ,不能读成cén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22 《手指》教学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22 《手指》教学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22 《手指》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能够理解文章主题,抓住中心思想;–能够感受文章中描述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2.能力目标:–能够独立读懂课文,利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通过朗读、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够在思维和语言上进行合作,发展语言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懂得感恩,珍惜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体验能力,关注身边的生活细节;–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意识,增强交流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理解文章主题,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抽象情感,拓展课文内涵。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整理教学资料,准备教学用具;2.检查课堂设备运行情况;3.确认学生的课文预习情况;4.安排好课堂座位,确保教学秩序。

导入1.利用图片或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简短问答,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3.进行预备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引入课文主题。

学习过程1.第一遍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教师解释课文生字词,学生自主猜测意思;3.学生小组合作,共同理解课文段落;4.学生进行个人阅读,表达课文中引发的情感;5.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段落,加深理解。

拓展延伸1.学生就手指的作用进行讨论,达到拓展课文认知的目的;2.组织学生进行手指创意活动,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学生展示创意成果,互相欣赏交流。

课堂小结1.教师对课文中重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2.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收获和体会;3.对学生课堂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4.布置课下作业。

四、课堂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观察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情况,评价学生合作精神;3.对学生参与拓展活动的创意和表现进行评价;4.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予个性化评价。

五、课后作业1.完成《手指》课文试题;2.创作手指作文,发挥想象力;3.阅读相关文章,写出自己的感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听懂、读懂课文《手指》。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知道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表达。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手指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懂得互帮互助。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手指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话题,让学生感受手指的重要性。

2. 分析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手指》,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强化理解。

3. 阅读课文(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

教师适时纠正发音错误。

4. 操作练习(20分钟)分组讨论手指的结构和功能,在课堂上模拟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手指的作用。

5.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论,展开合作活动,完成一份小结论,分享给全班。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介绍手指的保护知识,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自己的手指,提高安全意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留作业:写一篇关于手指的文章。

五、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手指的文章,介绍手指的结构、功能和保护知识。

六、板书设计•课文《手指》•手指的结构和功能•手指的保护知识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继续巩固学生对手指的理解,并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和保护。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洞》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洞》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洞》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洞》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研究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文《洞》的课本。

3. 音频设备和录音材料。

4. 学生练本和作文本。

5. 课堂小组讨论的活动材料。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有关洞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洞的认识和想法。

2. 课文阅读(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洞》。

- 鼓励学生标记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 听力训练(10分钟):- 播放课文《洞》的录音材料,要求学生跟读。

- 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

4.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

-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 朗读练(15分钟):- 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洞》的部分段落。

- 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正确运用。

6. 理解巩固(15分钟):- 老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细节和意义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 学生互相提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 拓展活动(10分钟):- 老师将洞的概念扩展到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并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关于洞的想法。

-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对洞的理解,可以是画画、写作文等形式。

8.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学生复课文并背诵部分课文的作业。

-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洞的短文。

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洞》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情节,并理解其中的主要意义。

学生也有机会提高他们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扩展活动,学生的合作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培养。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互动性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文中所学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他们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提取关键信息,理解复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复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能够运用课文中所学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互动教学法: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课文PPT3.课文相关图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然后,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操练(10分钟)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例如,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4.巩固(10分钟)老师选取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这些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会背诵课文。

2.能正确朗读课文,讲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结构、功能及重要性。

4.能用所学知识描述手指的作用,体会手指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识记并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3.认识到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

2.让学生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A. 导入1.师生共同欣赏手指的图片或手势,引出“手指”话题。

2.引导学生谈谈手指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B. 学习课文1.师生共同阅读《手指》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讨论。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故事情节。

C. 深化学习1.老师介绍手指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手指的构成。

2.讨论手指的功能,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手指的认识。

D. 回顾梳理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点。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手指的观点,展示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背诵《手指》课文。

2.简单绘画手指的结构。

3.思考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写下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关注和珍惜自己的手指,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22 手指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22 手指

22.手指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

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

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

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

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手指》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体,爱护自己的手指。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手指有关的日常生活经历,引发学生对手指的重要性的思考。

2. 学习课文《手指》(15分钟)•教师逐段阐述课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认识(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手指,描述自己对手指的感受。

4. 锻炼表达能力(15分钟)•让学生围绕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

5. 总结(5分钟)•整理学生的学习收获,总结课文《手指》的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手指的重要性,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手指》相关内容,复述自己对手指的认识和感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手指的重要性会有更深的认识,也会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并爱护自己的手指,让它们为我们服务更好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手指》的情节和主题。

2.掌握《手指》中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写作。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悉《手指》的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3.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手指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 学习文本(20分钟)•听读课文《手指》,理解主要情节。

•解释生词和生词短语,确保学生理解。

•分析文章结构,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 讨论和小组活动(15分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变化等,并进行总结。

•小组展示自己的分析,交流学习。

4. 语言运用(10分钟)•操练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写作训练(20分钟)•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文。

•注重学生的写作结构和逻辑性,提高写作能力。

3. 朗读和评析(15分钟)•学生进行朗读课文或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析和互相指导。

4.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重点。

•布置作业:写作内容延伸,可以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手指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为教学内容,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写作训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教案旨在通过文学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并用心体会和感悟文学作品带来的启示和感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手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表达和意义。

2.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情节。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

4.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体味文章中所传达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情感表达。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手指》的教材。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课堂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热身老师播放与手指有关的歌曲作为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与手指之间的关系。

2.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谈谈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对手指的思考和好奇心。

3. 学习课文1.学生带领朗读课文《手指》,教师解释课文中生字词的意义。

2.进行课文段落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情节和感情表达。

3.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思考深层含义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有何寓意,带领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手指操练活动,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增强对手指的认识和重视。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对课文《手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有所提升,但在思考深层含义方面还有待加强。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体味文章的哲理和情感。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手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二 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2020最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二 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2020最新】

写读后感1.理解什么是“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

2.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对我们的人生有重大影响。

同学们,相信你们现在已经看过很多书,回忆一下,有没有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有没有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让你感觉豁然开朗?有没有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让你感到无限温暖?(学生回答)读完文章或书后,让我们把这种切身体验写下来,这就是一篇读后感。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写读后感。

(板书课题) 2.什么是读后感?(在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等内容之后,把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内容联系实际写下来。

)二、范文引路,了解写法。

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范文。

教师多媒体出示默读要求:(1)作者读的是什么文章?(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3)这篇文章给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哪些部分是写作者的“感”的?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哪些部分是写作者的“感”的?这些部分写得怎么样?作者的这些感想是因何产生的?总结:(1)写读后感,“感”应该作为重点详细描写。

(教师板书:感是重点联系实际)(2)要先读文章,读懂原文。

(教师板书:读是基础读懂原文)3.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安排这篇读后感的写作顺序的呢?(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1)介绍自己读的是什么文章或书,并概括地写出自己的总体收获。

(2)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

(3)联系实际,具体写自己读后的感受,悟出的道理。

师: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有条理地写的。

老师把这样的思路概括成了读后感“五部曲”:点——开篇点题,引出感受;介——介绍主要内容;议——围绕观点展开议论;联——联系实际陈述观点;结——总结感受,首尾呼应。

师:那么,思路有了,该如何定题目呢?生1:可以以“读《×××》有感”为题目。

生2:还可以以“《×××》读后感”为题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第二课时《手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第二课时《手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第二课时《手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

2.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3.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思考。

4.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并根据要求完成作业。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讨论引导,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2.课件或黑板。

3.学生课前准备的学习资料。

4.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内容。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讲解本节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引起学生注意。

第二步:学习课文1.全班朗读课文,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步:学生表达1.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见解。

第四步:总结1.对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进行点评和总结。

2.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及要求。

六、课后作业1.完成本节课课后习题。

2.按要求完成写作作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课文《手指》为材料,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的方式开展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表达,提升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22 手指》中的情节和人物•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和用法•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含义,能够自主思考、提问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利用角色扮演和拓展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同理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珍惜•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提问的习惯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22 手指》的情节和寓意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3.能够以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22 手指”代表的含义2.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剖析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手指与友情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

2.以导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第二步:学习《22 手指》1.教师朗读课文《22 手指》,让学生跟读。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剖析课文中的情节及寓意。

3.学生小组展示分析结果,分享观点。

第三步:词汇学习1.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2.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关键词汇。

第四步:情感体验1.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演绎文章中的故事情节。

2.小组分享体验感悟,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友情的真谛。

第五步:语言运用1.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使用课文中所学语句进行表达和讨论。

2.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的主旨,展开扩展性讨论。

五、课堂效果检验1.通过课堂练习与小组互动,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收集学生的思考动态和言行表现,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六、课后延伸活动1.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位好朋友,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

2.课外拓展:指导学生搜集关于友情故事,进行口头展示或小组分享。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22 手指》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了友情的珍贵。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22 《手指》 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22 《手指》 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22《手指》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手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以自己的话语表达。

3.通过朗读、默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情感。

2.大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表达课文情感。

2.通过导学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学准备1.教材《手指》第一课时。

2.课件。

3.学生课堂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简单介绍手指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引入课文话题。

2.课文学习(20分钟)1.分段学习课文,带领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意思。

2.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重点体会课文情感。

3. 理解课文(15分钟)1.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4. 情感体会(10分钟)1.学生个人或分组小结,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情感体会。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手指的感受。

5. 语言实践(10分钟)1.学生课堂笔记本上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学生进行默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 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内容和情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六、板书设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一些和手指相关的短语或诗句,以便引起学生对手指的思考。

七、作业布置1.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与课文相关的任务。

2.让学生针对手指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写一篇作文,要求150字左右。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手指”这一主题,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和个人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语文水平。

以上内容为第八单元 22《手指》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1.本组教材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项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根据《红楼梦》第七十回选编的《红楼春趣》。

通过选文、改编、排练、表演课本剧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鲜明的历史人物的形象。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都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

目的是引领学生自觉走进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

2.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较感兴趣,教学中并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指导学生重点感受这两个方面,在阅读和感受中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课文都是由原著节选或改编而来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注意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原著,了解相关资料,阅读某些章节,启发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本单元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 教学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之一。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指导学生学习写读后感。

这是本单元的又一语文素养。

教学中可以首先借用范文让学生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引导学生选择书或文章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个内容,写出自己真实、具体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或自己读过的其他名著进行选材和命题。

三、本单元课时安排5.草船借箭……………………………………………………2课时6.景阳冈………………………………………………………2课时7.猴王出世……………………………………………………1课时8.红楼春趣……………………………………………………1课时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1课时习作:写读后感………………………………………………2课时语文园地二……………………………………………………2课时5.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手指》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手指》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3.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4.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2.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秽”的字音,学生容易错读为“岁”;“窈窕”二字可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薄”。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表格的呈现,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

3.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板块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我们来猜一个谜语。

课件出示: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猜器官)指名学生猜谜底。

(手指)2.“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五根手指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手指)3.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伸出你们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4.教师小结: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语言幽默风趣。

可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读出作者的幽默感。

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获得启示的习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反思第2篇】《手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整体把握,重点感知,体悟表达方法。

一是要抓住文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

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

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

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二、成功之处突破难点,更好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

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弦、揿”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6个字,会写“关节、拇指”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五根手指特点及作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领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都能各抒己见,不错!我们今天便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又是如何认为的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己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把字音读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出“搔”“庸”“憎”3个难写字的笔顺、笔画和结构。

3.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既然这些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浏览课文,重点阅读描写五根手指特点的相关段落,想想作者各写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完成
下列表格。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填写表格。

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优点
缺点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起团结,你们能想到哪些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然后分别描述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提问: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
二、检查上节课自学情况,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上节课表格的理解。

2.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例如,学习描写大拇指的第2自然段,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特点——不美。

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使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能吃苦的。

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读书、进门时的大拇指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表现大拇指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
4.读第1、6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就是力量。

)
5.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语言特点。

(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其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的优裕环境中,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反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突出了无
名指和小指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地位。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
三、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根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3.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
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四、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手指
姿态不同性格各异
团结一致握成强有力的拳
(团结就是力量)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语言幽默风趣。

可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读出作者的幽默感。

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获得启示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