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三)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三)课件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三)课件

每份4支,分成了3份。 平均分成3份,每份4支。
归纳总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先确 定每份分得的个数,然后再看能分 成几份;也可以先确定平均分成几 份,然后再看每份能分得多少个。
新知应用
(教材P46想想做做1)
1. 先摆一摆,再填一填。
(1) 10个 ,每2个一份,分成了( 5 )份。 (2) 10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 2 )个。
每份2支:
平均分成6份: 每份2支
平均分成了6份
将12支铅笔平均分:
每份2支,分成了6份。 平均分成6份,每份2支。
每份6支:
平均分成2份: 每份6支
平均分成了2份
将12支铅笔平均分:
每份6支,分成了2份。 平均分成2份,每份6支。
将12支铅笔平均分:
每份1支,分成了12份。 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支。
2.(教材P47想想做做5) (2) ( 20)个正方体,每( 4 )个一堆,摆了( 5)堆。
2.(教材P47想想做做5) (3) (20)个正方体,平均分成( 5 )堆,每堆( 4 )个。
3.看图填一填。 (1)
把30枝花平均分成6束,每束( 5 )枝。 有30枝花,每5枝扎一束,可以扎成( 6 )束。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先确定每 份分得的个数,然后再看能分成几份; 也可以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然后再看 每份能分得多少个。无论哪一种分法, 每份分得的个数都同样多。
拓展提升 2.(教材P47第6题)
兔是怎样分的?小鸡呢?
(1) 有(12)只兔子,每( 4 )只一组,分了( 3 )组。
(2) 有( 12)只兔子,平均分( 3)组,每组有( 4)只 。
4单元 表内除法(一)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三)》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课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平均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纸牌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平均分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平均分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巩固:通过多个实际的平均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除法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熟悉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

此外,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数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分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水果给每个人。

2.探究平均分: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水果,并找出最公平的方法。

3.总结平均分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平均分的方法,即总数除以份数。

4.练习求平均分: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平均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方法。

5.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分食物、分物品等。

6.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收获和不足。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认识平均分教学内容二上第42~43页平均分(一)课型新授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在活动中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而操作、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是认识平均分,二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同时“试一试”是要求教师由“扶”到“放”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平均分的方法,教学时充分利用正迁移规律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8个圆片,12根小棒等学程设计导学策略修改调整一、情境创设(2分钟左右)学生明确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索(18分钟左右)(一)学习例11.学生每人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动手分成2堆,然后再把分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交流要求:依次发言,其余小朋友先认真倾听,然后补充、纠正。

2.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

说说自己小组里的不同分法。

3.加深认识: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请用圆片摆出你的分法。

4.做“想想做做”第1题。

(二)学习例21.明确例2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导入:小朋友们都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得先学会分桃。

要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们吧。

→教师巡视,注意有分法不同的小朋友。

全班交流。

师:真厉害,分成2堆,大家想出了3种不同的分法。

你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指出:每只小猴都分3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

苏教二年级上册数学平均分三练习题

苏教二年级上册数学平均分三练习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三)一、先圈一圈,再填空。

(1)○○○○○○(2)△△△△△△△△△△△△6个○,每2个一份,分12个△,平均分成4份,成了()份。

每份()个。

二、想想填填。

1.(1)12颗糖,每3颗分一份,分成了()份。

(2)12颗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颗。

2.(1)每束有()个气球,()束一共有()个气球。

(2)一共有()个气球,每束有()个,分成了()束。

(3)一共有()个气球,平均分成了()束,每束有()个。

3.(1)有()副手套,每副()只,一共有()只。

(2)一共有()只手套,每()只配成一副,配成了()副。

(3)一共有()手套,分成了()副,每副有()只。

4.附赠资料:教师高效教学的诀窍高效教学,具体应该怎么说呢?我们很难精确地给它下一个定义,但大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它。

学生、家长甚至是那些教学水平般的教师亲临高效教学的现场时,都能立刻感受到它。

但是,能感受到并不代表能在实践中亲自做到,尽管水平一般的教师也能够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体会到高效教学的魅力,但他们却无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像那些优秀教师一样高效。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但在具体实践的时候却不得要领,有劲使不出来。

如果这些教师能够掌握教学的快窍,他们同样也能高效地教学。

毕竟,教师们都有一颗上进的心。

今天我的目的就是要加深教师对于高效和低效两种教学方法的认识。

这点十分重要,只有认识到了,才能在实践中分清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 (1)15只蜜蜂,每( )只排一队,排成了( )队。

(2)15只蜜蜂,平均排成( )队,每队( )只。

今天,我们首先对下面所列的典型教学方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看看它们是属于高效教学法,还是属于低效教学法。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测试:1.讲课时的开场白是:“打开教材,翻到第×页。

”(低效)2.在课堂上尽量多用体验式教学法。

(高效)3.和学生建立起愉快、轻松的师生关系。

(高效)4.高度依赖书本。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在本课时中,我们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我们将使用一些小数目的实物,让学生亲自进行平均分的操作,以此来帮助他们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认识平均分(二)。

(教材第44、第45页的内容)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进一步认识平均分的概念,并学会使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结果。

在本课时中,我们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进一步认识平均分的概念。

我们将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学会使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结果。

认识平均分(三)。

(教材第46、第47页的内容)3.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并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相关知识。

在本课时中,我们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并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相关知识。

我们将使用一些更加复杂的实物,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平均分操作,并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初步认识除法。

(教材第48、第49页的内容)4.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会正确读写除法算式,并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在本课时中,我们将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并学会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我们将教授学生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对除法的初步认识。

练八。

(教材第50、第51页的内容)5.让学生通过练,巩固对除法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时中,我们将让学生通过练,巩固对除法的理解,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将提供一些练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相关知识。

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第52、第53页的内容)6.让学生学会使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并进一步巩固对除法的理解。

在本课时中,我们将让学生学会使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通过这个方法,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除法计算,并进一步巩固对除法的理解。

练九。

(教材第54、第55页的内容)7.让学生通过练,进一步巩固对除法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4《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4《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4《认识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4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由于平均分涉及到分数的概念,而分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新的知识,因此,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游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练习题。

2.学具:每组一份的练习题、剪刀、胶水、彩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如果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几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出平均分的?”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组长带领组员们完成练习题。

练习题包括求平均分的问题和实际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中的“认识平均分”。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69页至第71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学会如何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并求出每个人分到物品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是将总数等分给每个人,每个人分到的数量相等。

同时,学生们应该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每个人分到的数量是相等的,以及如何将总数等分给每个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以及一些分物的工具,如剪刀、篮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然后提问学生们,如果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身边的同学,每个人会分到几个苹果?2. 讲解与演示:接着,我会用实际的物品进行演示,将苹果一个一个地分给同学们,并强调每个人分到的苹果数量是相等的。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平均分的概念后,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们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进行计算,并验证每个人分到的数量是否相等。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们独立进行计算,并在讲解过程中强调平均分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们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进行计算,并写出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平均分的公式和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12个糖果,他想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人会分到几个糖果?答案:每个人会分到3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1 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1 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没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分一些物品(板书:分),但不能随便分,每次分都是有要求的,所以在分之前先要想一想(板书:想),想什么呢?(分什么?怎样分?)想清楚了再动手分,分好后,还要请大家来说一说(板书:说)你是怎么分的?也就是分的过程和结果是怎样的?二.新课教学。

(一)第一次分,引出概念。

(出示:把6个桃分成两堆)1(学生读题)读懂了吗?分什么?怎么分?2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分?想清楚后就可以动手分了,分好一种方法后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吗?3交流。

(1)你是怎样分的?(说清把谁分?怎么分?结果怎样?)(把6个桃分成两堆,一堆2个,一堆4个。

)(出示图)(2)还有别的分法吗?①(把6个桃分成2堆,一堆3个,另一堆也是3个。

)(出示图)两堆都是3个?同样多?当两堆都是3个,分得同样多时,我们就可以说成是:“每堆3个”(出示图)读,理解吗?什么意思?②(把6个桃分成2堆,一堆1个,另一堆是5个。

)(出示图)(3)在这3种分法中,哪一种分法最特别?特别在哪?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出示,读)(4)(指第一种分法)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指第二种分法)这种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强调:每份分得同样多才是平均分。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3)-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3)-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3)-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平均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能够通过实例运用平均分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运用平均分的知识。

2.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2.认识平均数。

3.掌握计算均值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通过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入本节课的新内容。

(二)认识平均数1.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描述平均数的意义。

2.教师通过计算和解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三)计算平均数1.教师提供几组数据,让学生逐一计算平均数。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将所计算的平均数与其他组的平均数进行比较,发现规律。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解释用平均数衡量各项数据的重要性。

(四)练习1.分发小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辅导,引导学生认真检查答案,及时纠正错误。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掌握学生的听课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2.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评析,及时发现疏漏和错误,帮助学生提高。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小练习和课后习题。

2.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点,做好笔记。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和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能够独立进行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计算平均数的方法理解不深,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注重细节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数或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的数或物品的数量相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及意义。

2. 平均分的实际应用。

3.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平均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3. 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活动二: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每个同学,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5. 活动三:计算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平均分的计算题目,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7. 课堂检测:通过PPT展示一些平均分的题目,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平均分2. 板书内容: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平均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平均分的题目。

2. 提高题: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朋友。

3. 拓展题:研究平均分的其他应用,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等。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均分现象,如平均分配零食、平均分配家务等,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平均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或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课《认识平均分(三)》,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并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应用,以及除法在平均分中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可能更偏向于直观的实物操作,有的可能更偏向于抽象的符号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

2.让学生掌握除法在平均分中的应用,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与同学一起完成平均分的任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并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应用,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用于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操作。

2.准备一些除法计算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平均分计算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向学生提出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的任务。

《认识平均分(3)(第3课时)》(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平均分(3)(第3课时)》(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平均分(3)(第3课时)》(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平均分(3)(第3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平均分》,主要包括平均分的概念、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以及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以及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以及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能力。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棒、圆形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情景:妈妈分苹果,将8个苹果分给小明、小红和小华,每人分得几个?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自主探究:(1)学生尝试用小棒、圆形卡片等学具摆一摆,表示每人分得的苹果个数。

3. 讲解示范:(1)教师讲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如求3个2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2×3=6。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4.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求5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评。

5.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12个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认识平均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法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七、作业设计1. 求8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答案:8×5=40,40÷8=52. 求10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答案:3×10=30,30÷10=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三)》知识讲解 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三)》知识讲解 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平均分的两种分法问题导入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教材46页例4)过程讲解1.解题思路平均分一些物体时,可以先确定每份分得的个数,再看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再看每份能分几个。

2.具体操作方法用O代替铅笔,分一分。

(1)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确定每份的支数。

方法一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

每份4支。

方法二 12支铅笔平均分成2份。

每份6支。

方法三 12支铅笔平均分成6份。

每份2支。

方法四 12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

每份3支。

(2)先确定每份几支,再确定分成几份。

方法一 12支铅笔,每4支一份。

可以分成3份。

方法二 12支铅笔,每6支一份。

可以分成2份。

方法三 12支铅笔,每2支一份。

可以分成6份。

方法四 12支铅笔,每3支一份。

可以分成4份。

归纳总结平均分的方法: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先确定每份分得的个数,然后再看能平均分成几份;也可以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然后再看每份能分得多少个。

无论哪一种分法,分得的每份都同样多。

误区警示【误区】有12朵花。

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6)朵。

错解分析本题错在没有按确定的份数分。

如果每个花瓶插6朵,有3个花瓶,3个6是18,而这里只有12朵花,所以每瓶应该是插4朵花,3个4朵花才是12朵花。

正确解答 4温馨提示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时,应先考虑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个,再看是全部分完,还是有剩余,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解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三):两种分法的对比》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三):两种分法的对比》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三):两种分法的对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三):两种分法的对比》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两种分法(等分和包含)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比两种分法的异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但是对于两种分法的对比,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来理解两种分法的含义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两种分法(等分和包含)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两种分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两种分法(等分和包含)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两种分法的异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来理解两种分法的含义和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学具、练习题等。

2.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地方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种分法的对比。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些水果,让学生帮忙平均分给几个同学,学生可能会用等分和包含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两种分法的异同是什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意义,从而理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除法运算,但对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意义。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活动,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练习题。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物品、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分蛋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应该如何操作?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个实例,如分水果、分玩具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总数÷份数=每份的数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对于简单的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应用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将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运算。

3.让学生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果、糖果等,用于示范和练习。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果、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

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平均分的概念,解释平均分就是将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用除法计算水果、糖果等物品的平均分。

引导学生掌握用除法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运算。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平均分概念和除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认识平均分(3) 苏教版(共12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认识平均分(3) 苏教版(共12张PPT)
个。2
5.
(1) 每堆有( 4)个正方体,( )5 堆一共有( )20个。 (2) (2)0 个正方体,每( )4 个一堆,摆了( )5堆。 (3) (2)0 个正方体,平均分成( )5 堆,每堆( )4个。
6.
兔是怎样分的?小鸡呢?
当堂训练:
完成补充习题 要求:认真思考 独立完成
坐姿端正 书写工整
每份3支,分 成了4份。
平均分成4份, 每份3支。
在小组里说说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4 每份4支,分成了3份。 平均分成3份,每份4支。
每份2支,分成了6份。 平均分成6份,每份2支。
每份6支,分成了2份。 平均分成2份,每份6支。
1.
先摆一摆,再填一填。
(1) 10个 ,每2个一份,分成了( )5 份。 (2) 10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 )2 个。
认识平均分(3)
学习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 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 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6页例4的内容并思考:
(1)例4是叫我们把多少支铅笔平均分? (2)小男孩是按什么样的要求去分的?分得的结果是什么? (3)小女孩是按什么样的要求去分的?分得的结果是什么? (4)你能仿照小男孩小女孩的方法用不同的要求去平均分吗? 并准备说说是怎样分的?
(3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并做对 检测题)
4
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2.
(1) 6个同学拍皮球,每组3人,分成了( 2)组。 (2) 6个同学拍皮球,平均分成2组,每组( 3)人。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1 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1 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1 认识平均分|苏教版一、引入在学习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平均分也是很常见的一个问题。

在二年级上学期数学中,本课将会介绍如何认识什么是平均分。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基于本次课程的授课目标,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平均数的定义;2.学会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的计算方法;3.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通过练习题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程的重点。

同时,我们也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区分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区别,避免两者混淆。

四、教学内容4.1 认识平均分:平均数是若干数的和除以数的个数,用来表示一组数的中心值。

例如:1,2,3,4,5 这5个数,将它们加起来得到的结果是15,那么它们的平均数是15/5=3。

五、教学步骤步骤1:引导同学们认识平均分通过示范,让同学们通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认识平均分,了解“平均分”的定义。

步骤2:进行练习训练和巩固平均分的概念通过老师的带领,同学们通过练习题目,巩固与训练平均分的概念,多次练习来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3:引导分组合作,进行小结和讨论引导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区别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平均数,进行小结与归纳。

六、师生互动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同学进行互动:•通过提出简单问题与同学进行互动。

•帮助同学们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帮助解决相关问题。

•带同学们一起完成教学材料上的问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及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数学基础,对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平均数的计算问题,也能够得心应手的解决。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多种教育手段的处理,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个。
(2)10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
2、
(1)6个同学拍皮球,每组3人,分成了( )组。
(2)6个同学拍皮球,平均分成2组,每组( )人。
2
3
3、
4 2
2 4
4、
(1)有(
8 )个苹果,每( 2 ) 4 )盘。 8 )个苹果,平均放在
个放一盘,放了(
(2)有(

4 )个盘里,每盘放( 2 )个。
5、
(1)每堆有(
4 )个正方体,( 5)堆一共有( 20 )个。
(2)(
)个正方体,每( 4)个一堆,摆了( 5 )堆。 20
(3)(
20)个正方体,平均分成( 5)堆,每堆( 4 )个。
6、
兔是怎样分的?
(1)有12只兔子,每4只一堆,分
成了3堆。 (2)有12只兔子,平均分成3堆,
每堆4只。
小鸡是怎样分的?
(1)有6只小鸡,每2只一堆,
分成了3堆。 (2)有6只小鸡,平均分成3堆,
每堆2只。
认识平均分(三)
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1)12支铅笔,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6支。 (2)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4支。 (3)12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每份3支。
(4)12支铅笔,平均分成6份,每份2支。
想想做做
1、先摆一摆,再填一填。 (1)10个 ,每2个一份,分成了(
5 )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