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检测精讲精析-新人教版:第31讲水土流失的治理和荒漠化的防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湿地含义与功能 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 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 体之间的过渡带分布广泛,类型多样2.湿地的功能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等。
【疑难辨析1】湿地只存在于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吗?提示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的分布。
根据湿地的定义,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沙漠中的塔里木河、艾尔湖(澳大利亚)及长白山天池、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湖等。
二、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1.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与表现(2)案例——洞庭湖萎缩①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②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2.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疑难辨析2】保护湿地仅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吗?提示不全是。
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证湿地的质量,即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还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例1】[2015·安徽文综,35(2)、(3),2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
理
汇报人:XX 20XX-01-29
目录
• 荒漠化概念、成因及危害 • 水土流失概念、成因及危害 • 荒漠化防治策略与措施 • 水土流失治理策略与措施 •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建议
01
荒漠化概念、成因及危害
荒漠化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资源。
农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节水 农业,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
。
农艺节水措施
采取覆盖保墒、深松蓄水等农 艺节水措施,提高土壤蓄水能
力。
水资源合理配置
合理配置水资源,确保生态用 水和农业用水的平衡。
04
水土流失治理策略与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基本原则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的基本单元,通过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可以实现水土流失的全面控制。
沟道蓄水工程
在沟道内修建蓄水工程, 如塘坝、涝池等,拦蓄洪 水,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 。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
生物措施
通过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减缓水流冲刷,提高土壤抗蚀能力。
工程措施
通过修建梯田、地埂、蓄水工程等工程措施,改变地形地貌,拦蓄地表径流,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澳大利亚荒漠化防治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出适合当地条件的荒漠化防治技术 和方法。
国外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借鉴
欧洲山地国家
注重山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植被恢复和土地改良等措 施治理水土流失。
日本水土保持经验
强调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理念,注重法律法规 的制定和执行。
东南亚热带雨林国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第2节水土流失的治理、荒漠化的治理、河流的综合治理精品课件 人教版
在各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 既固定了沟床,又拦截了坡 面和上游的大量泥沙,稳定 了坡脚
农业技术措施
采用喷灌、滴灌等 先进灌溉技术,节 约和充分利用水资 源
第二十二页,共52页。
3.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模式和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是保持水土(shuǐtǔ)、开发利用水资源,建 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 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工程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 草治根本,林草固工程;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技术是关键。
第十页,共52页。
第十一页,共52页。
4.治理 (1)荒漠化防治的核心:(22) 人与自然 的协调 (2)荒漠化整治目标: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 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3)荒漠化防治措施:采取(23) 因地制宜(yīn的措施 ①半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d调ìz整hì土yí)地利用结构和采取 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kuòdà)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 好的丘间低地;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 池
泄洪能力 长江中下游河道宣泄能力(过洪能力)不足
第二十七页,共52页。
因素
洪灾成因
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地表覆盖植被减
少,水土流失加剧,使流域涵养水源、调节
滥伐森林
人为
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又使大量泥沙
因素
入江,淤积抬高河床,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 围湖造田
洪峰的功能被削弱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降低土地生产力,造成生态环境恶化(èhuà) (2)泥沙淤积下游河道,加重下游洪涝灾害(黄河下游也因此成为 “地上河”) 3.问题和解决措施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2018·沈阳质检)读我国局部气温(℃)、降水量(mm)等值线图,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北冰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大西洋2.图中甲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湿地萎缩解析:第1题,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地处季风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故B项正确.北冰洋、大西洋的水汽主要影响我国新疆等地,故A、D项错误;印度洋的水汽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故C项错误。
第2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40°N,110°E)附近,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故B项正确。
答案:1。
B 2.B(2018·长春模拟)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沙暴日数,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地沙暴日数对比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4.丁地区沙暴日数有别于周围地区的原因是()A.地势较高,受冬季风影响较小B.植被覆盖率低,风力作用显著C.受山地阻碍,大风日数少D.气候湿润,风力作用较弱解析:第3题,由图中等值线可以看出,甲地沙暴日数为10~20天,乙地沙暴日数为20~30天,丙地沙暴日数为10~20天,丁地沙暴日数为10天以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 (共27张PPT)
3、我国《水土保持法》规 定,禁止在250以上陡坡地 开垦种植农作物。列举治 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 流失的主要措施
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种草植树, 修筑梯田
4、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后来成 功引进优质苹果,产量高,并发展浓缩果汁加工业。 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 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习目标
1、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危害,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 3、学会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造 成的危害、整治的措施。
退耕还林、 还草
1.原因 2.危害 3.措施
控制人口 增长
多途径解 决牧区能 源问题
构筑防护林体系, 合理分配并 利用水资源
生物与工程措施相 结合源自1.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 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 产生哪些影响?
地 表 破 碎
表层土壤在流水的作用下被侵蚀
地形、降水、植被
过渡地带,生态脆弱
自
坡陡破碎,水流较快 土质疏松,直立性强 降水集中,多为暴雨 地质灾害,加剧冲刷 植被稀少,保护力弱
然
原
人口增长 人为原因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耕地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 破坏植被
因
地
侵蚀沟谷
貌
沟壑纵横
河 口 三 角 洲 植被退化
2014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010· 徐州调研)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回答4~6题。
4. 结合图可以看出( ) A. 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 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 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 D. 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5. 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 A. 森林破坏 B. 土地荒漠化 C. 水土流失 D. 湿地萎缩 6. 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A. 过度放牧 B. 过度农垦 C. 过度樵采 D. 水资源利用不当
7. (2010· 镇江测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黄河北岸,有一个 曾经名不见经传,后来却轰动世界的地方,这就是沙坡头。 在这里诞生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结束了长久以来“沙逼 人退”的困局,而这一奇迹的创造则源于一种简单到不可思 议的东西——麦草方格。结合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 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4)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 说明。
民勤县土地荒漠化成因与防治策略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 经民勤盆地。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 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 积由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请根据图文中的信息,简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2)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民勤地区在农业土地开发利用中,对土 地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 (3)为使民勤不致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你认为当地政府应采 取哪些措施? 【解析】全球变暖使蒸发加剧,造成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更为 短缺,降水量减少;而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 增加,从而加剧了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其应对措施应 从“节流”方面考虑。 【答案】(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 融雪水量减少。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生产发展, 用水量不断增加。(2)①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和过度放牧,导 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②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导致 土壤盐碱化;③湿地面积缩小等。(3)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②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③调整产业结构;④科学规划农、林、 牧用地,退耕还林、还牧;⑤防止过度垦殖、过度放牧;⑥有 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等。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2-
(2)人为因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3-
2.我国不同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 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如 下。
考点一
考点一
-29-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8海南卷,16~18)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 关闭 年 第4来题,我,黄国土重高点原最开突展出黄的土环高境原问水题土是流水失土流综失合,治而植理被,并具在有黄保河持上水修土、建涵 水 养水库源,使等下作游用年,故均A项来正沙确量。大第幅5减题,少将。水治库下理游前河后床黄淤河积下的游泥来沙沙冲量走需的要变 化 4河.在水充黄具分有土反较高映大原了的治“侵山理蚀水中和林植搬田树运湖种能是草力一的,而个主河生要流命的目共搬的同运是能体( 力”。与据)河此流完的流成量第和4~流6题速。 ① 呈正固相定关表。土河流②在减洪少水径期流不需水③库沉放积水泥即沙可完④成降河低床清风淤速,故A、C两项 A错.误①。②河流B.在②枯③水期流C量.③和流④速较D小.①,侵④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 5的.修水建量集水中库放不水仅,可可以以加拦大截对泥下沙游,河还床可的以冲放刷水,但冲是沙持,以续减放少水需下要游的河时床间淤 积 A较.长洪。,水冲单位期沙时持效间续果内放最所水佳放的水水B量.库枯也放水不水期能过方持大式续,是放因此(水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 CD.项洪正水确期,B集项中错放误水。第6D题.枯,“水山期水集林田中湖放是水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 6各.“地山理水要林素田之湖间是是一相个互联生系命、共相同互体影”响蕴的含有的机地整理体原,体理现主了要地是理(环境整) 体
高三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学案第13章第一节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第一节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判断正误,认识荒漠化的含义和类型。
(1)荒漠化的本质是指土地退化现象。
(√)(2)荒漠化都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3)荒漠化的发生与气候的异常变化无关。
(×)(4)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都是荒漠化的表现。
(√)2.读我国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单位:mm)及区域差异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大地形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完成关联图,认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②人为原因:(4)归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原则与防治措施。
①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②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二)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育,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等。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届高考地理一轮检测“考黄金”精讲精析(人教版):第讲水土流失的治理和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荒漠化的防治(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8·贵阳模拟)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B.南方低山丘陵区C.内蒙古草原 D.黄土高原2.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C.森林减少 D.荒漠化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
读图回答3~4题。
[来源:学.科.网Z.X.X.K]3.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4.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不同,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大陆面积和轮廓 B.过度放牧和樵采[来源:]C.纬度位置和垦耕 D.海陆位置和地形(2018·绍兴模拟)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
读图回答5~6题。
5.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B.海拔4 500~4 600M的草地退化率最小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来源:Z_xx_]D.海拔4 300~4 400M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6.影响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水分气温 B.土壤水分坡度[来源:学科网]C.气温光照 D.光照坡度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7~8题。
7.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8.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来源:学科网]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10.下列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来源:学科网] A.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D.黄淮地区的洪涝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统考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0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学案
第30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最新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核心素养定位1.综合思维:联系区域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人地协调观:通过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材整体感知命题趋势分析以文字材料、区域图、统计图等呈现信息,考查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考查形式多样,频率较高。
从题型看,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
一、荒漠化的含义【疑难辨析1】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二、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1.西北地区的区域背景【疑难辨析2】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是荒漠化形成的必要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②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植被覆盖率——植被稀疏,土壤发育差,缺乏保护。
⑤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条件①②具体如下表所示: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读下面荒漠化防治过程中形成的景观图,回答问题。
(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______________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
(2)防治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3)防治原则①坚持维护________________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三、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为例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2)水土流失的危害2.水土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________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高考一轮课件:14.1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
2.从图象中获取信息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
4.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 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 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
5.6~8 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
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发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
解析:第 4 题,读图可知,深度越深,土壤含水量越高,故浅 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图中显示 6~8 月土壤 含水量低。第 5 题,该沙丘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力大, 夏季风力小,但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表层水分被蒸发, 故 6~8 月土壤含水量低。第 6 题,材料显示,沙丘所在地区 “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故为维护生态安全,应该保 持自然演化的过程,减少人为扰动。 答案:4.C 5.B 6.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检测精讲精析-新人教版:第31讲水土流失的治理和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荒漠化的防治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3·贵阳模拟)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B.南方低山丘陵区
C.内蒙古草原D.黄土高原
2.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土壤盐碱化
C.森林减少D.荒漠化
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
读图回答3~4题。
主要因素是( )
A.土壤水分气温 B.土壤水分坡度
C.气温光照D.光照坡度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7~8题。
7.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
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
8.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10.下列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
A.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黄淮地区的洪涝
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12.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分析相关问题。
(20分)
(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6分)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8分)
(3)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6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三江源的生态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周密的科学规划。
历史上,三江源曾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
然而近些年,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退化、湿地消失、冰川大面积退缩,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
(1)引起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湿地退化的
原因有哪些?(7分)
(2)读图并将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填入空格内: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6分)
A.草场退化B.过度放牧
C.畜产品需求增加 D.人口增加
(3)针对三江源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
(7分)
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一)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荒漠化的防治1.D 2.A 图中显示坡度较小的地形区发展节水种植业,而坡度较大的地区实行退耕种草种树、在沟谷实行筑坝蓄水,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一致。
3.B 4.D 第3题,热带荒漠面积最大的是非洲,本格拉寒流在非洲大陆的西南侧。
第4题,①为亚洲的荒漠分布,④为南美大陆的荒漠分布,亚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而南美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
5.D 6.B 第5题,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根据图形做出判断,居民点密度与草地退化率、草地退化面积不是成正比的关系;草地退化率最小是海拔5 200~5 300米处;海拔4 300~4 400米处的草地面积最大,根据草地退化率计算得出。
第6题,黄河源4 200~4 700米范围内,坡度较小,多湖泊、沼泽,土壤水分条件好。
7.A 8.B 第7题,我国西北各省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加上长期以来人类的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等,土地荒漠化严重。
第8题,防止土地荒漠化切实
可行的措施是保护现有植被,严禁乱砍滥伐。
9.C 10.D 第9题,由图中可能变动带的位置可以推知,该地在土地利用中,可能为过度开垦草原,使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第10题,图中畜牧用地转变成农业用地,将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造成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草原载畜量降低以及河流含沙量增大等。
黄淮地区的洪涝主要是降水过多所致。
11.选 C 本题考查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图中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故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12.选 B 本题考查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4年以来输沙量的减小幅度很大,径流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故输沙量的减小应该是由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加强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3.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有利影响,就是形成了华北平原,黄河是华北平原形成的主力。
第(2)题,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表现在土层变薄、水库淤积、下游“地上河”等方面。
第(3)题,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措施,包括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
其中农业技术措施在图中没有体现。
答案:(1)在河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流入海处形成三角洲。
(2)①使黄土高原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贫瘠,水资源减少等;②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悬河”,旱涝灾害加剧,河流两岸土壤易发生盐碱化;③中游水库淤积,调蓄河流径流的能力降低。
(3)①生物措施:如防护林;②工程措施:如坝地。
14.解析:第(1)题,由于全球变暖等自然原因,加上人类过度放牧、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从而导致草地和湿地退化。
第(2)题,从人地关系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第(3)题,首先要注意人口问题,其次要改善经济结构,发展经济,第三要针对草场、湿地等退化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大,加剧干旱;地温上升,鼠害增加,破坏草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破坏植被。
(2)D C B A
(3)大力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
经济发展;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减轻草场压力;建立饲草基地,加强牧场基本建设等。
(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