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乙肝慢性化的原因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吴鹏尤红编译自Brian J. McMaho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HEPATOLOGY, S45-S55. Vol. 49, No. 5, Suppl., 2009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个复杂的过程。
它包括三个阶段:(1)免疫耐受期,这一期HBV DNA高表达,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正常,肝脏损伤程度最小;(2)免疫活动期,HBV DNA高表达,ALT水平升高,肝脏炎症活跃;(3)非活动期,HBV DNA<2000IU/ml,ALT水平正常,肝组织活检炎症和纤维化轻微。
感染者可以很快从一个阶段进展到另一个阶段但也可逆转。
HBV感染最主要的不良后果是肝细胞癌(HCC)和肝纤维化。
本文根据相关试验的证据强度对已发表的自然史研究进行评价和分级,通过最高证据等级的以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得出的HCC和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HCC的家族史、HBV DNA水平超过2000IU/ml、年龄大于40岁、HBV基因型为C型和F型,以及核心区启动子变异。
次最高证据等级的研究提示危险因素还包括暴露于黄曲霉素、大量饮酒和吸烟。
目前还需要改进研究方法以发现向HCC或肝硬化发展的高危病人,并在适当的人群中进行更早期的抗病毒治疗的干预。
未来的研究应包括对已经建立的、以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随访,还应包括建立新的队列,即来自多中心而且根据不同HBV基因型/亚型和临床分期分层的队列,以判定HBV各期、HCC及肝硬化的发生率。
同时,在这些队列中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评价活动期或非活动期、HCC和肝硬化病人中免疫学的和宿主遗传学因素。
引言全世界有3.5至4亿人感染慢性乙肝病毒。
其两个主要不良后果是肝细胞癌(HCC)和肝硬化,均能导致肝病相关性死亡。
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整理)
传染病学3.慢性肝炎的原因不包括 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自身免疫性肝炎答案:A4.流行地区甲型肝炎最常发生在E.学龄前儿童答案:E5.肝肺综合征的表现不包括A.慢性肝病的体征B.呼吸困难、肺水肿C.低氧血症D.心源性哮喘E.卧立呼吸答案:D6.下列与乙肝慢性化有关的是C.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导致免疫耐受7.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中下列哪项可除外A.病毒发生变异,导致免疫逃逸B.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导致免疫耐受C.病毒基因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D.乙型肝炎病毒是血液体液传播E.病毒感染宿主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答案:D8.丙型肝炎病毒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A.为单股正链RNA病毒B.可应用血源疫苗免疫以预防感染C.血清中检测出anti-HCV提示有感染D.血清中可检测病毒RNAE.绝大多数为血源传播答案:B1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原因不包括A.病毒基因组中编码包膜糖蛋白E2最易发生变异B.常合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C.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攻击D.病毒可感染免疫细胞E.机体抗HCV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答案:B1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不包括A.急性肝炎B.慢性肝炎C.重型肝炎D.淤胆型肝炎E.药物性肝损害答案:E12.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特点没有 A.常发生重型肝炎B.肝炎症状相对较轻C.慢性丙型肝炎最为常见D.容易发展为肝炎肝硬化E.与肝细胞肝癌密切相关答案:A13.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的治疗除哪项外可有以下原则A.禁酒、避免劳累、适当休息B.可用保肝、降酶、退黄药物C.应用免疫调节药物D.抗病毒治疗E.注射乙肝疫苗答案:E14.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干扰素B.护肝片C.贺普丁D.泛昔洛韦E.某些中药答案:B15.对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理解不包括A.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B.可以联合用药,如干扰素、贺普丁、中药C.改善临床症状D.抑制病毒复制E.完全清除HBV,包括HBsAg 答案:E16.重型肝炎的治疗中不宜A.卧床休息,清淡饮食B.稳定体内环境和支持治疗C.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D.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E.防治并发症答案:C17.下列属于肝硬化门脉高压表现的是C.脾肿大18.肝昏迷病人灌肠或导泻时应禁用%硫酸镁B.生理盐水C.生理盐水加食醋D.肥皂水E.乳果糖加水答案:D19.淤胆型肝炎的诊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B.黄疸较深,消化道和全身症状相对较轻C.常有皮肤瘙痒、明显肝肿大,大便颜色变浅D.肝功:T-Bil明显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E.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答案:D20.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蜘蛛痣和男性乳房发育的主要机制是A.肝脏合成激素能力降低B.肝脏对从肠道吸收的有毒物质解毒功能降低C.肝脏对血管活性物质和雌激素的灭活功能降低D.门静脉高压E.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紊乱答案:C21.下列对肝肾综合征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发生在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病晚期B.有效肾血流量下降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C.是一种功能性肾衰D.肝功能改善后肾功能恢复常比较困难E.是肝病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答案:D22.肝细胞碎片状坏死或桥接坏死见于C.慢性活动性肝炎23.大肠埃希菌0157:H7株属于B.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24.能代表病毒体的是病毒的A.核酸B.衣壳C.核衣壳D.包膜E.刺突答案:C25.干扰素抗病毒感染的机制是C.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26.下述肝性脑病的病理基础,哪项不正确A.含氮物质代谢障碍B.抑制性神经递质积聚C.水、电解质代谢紊乱D.短链脂肪酸增多E.芳香族氨基酸减少答案:E2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诊断价值的细胞是D.异常淋巴细胞28.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多的是B.麻疹29.近年来在临床诊断甲型肝炎指标中采用30.艾滋病毒入侵人体后按临床表现,美国将HIV感染分为C.Ⅳ期32.关于恙虫病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消灭传染源主要是灭鼠B.患恙虫病者不必隔离,接触不必检疫C.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为改善环境卫生除杂草,消灭恙螨孳生地D.在流行区野外工作者应作好个人防护E.及时接种疫苗答案:E33.下列检查中除哪项外均可用于霍乱的诊断A.大便悬滴法检查B.大便碱性蛋白胨水培养C.大便涂片革兰染色D.霍乱血清凝集试验找特异性抗体E.血培养找霍乱弧菌答案:E34.流脑休克型的治疗中,下列哪项是不妥当的A.积极扩容治疗B.纠正酸中毒C.及时治疗DICD.大剂量青毒素、氯霉素控制感染E.积极用脱水剂预防脑疝答案:E35.在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下哪项是错误的A.有一个中间宿主B.有二个中间宿主C.人是终宿主D.受染的家畜是终宿主E.在肠系膜下静脉中寄生产卵答案:B36.抗休克的根本措施是A.积极处理原发病37.休克时反映生命器官血液灌流最简单、最可靠的指标是E.尿量38.下列哪项是胆道蛔虫症的特点B.上腹钻顶样痛但体征轻.麻疹的隔离期为C.接触后2周至皮疹消退41.肝细胞出现羽毛状或网状坏死见于C.胆汁性肝硬化42.门脉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病变为A.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43.药物的急性毒性多损害D.神经系统功能45.有关HBV血清标志,唯一具有保护作用的是C.抗-HBs46.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血浆总胆固醇特别是血浆胆固醇酯水平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合成减少47.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或仅表现轻微症状但通过免疫学的检测可发现入侵者的抗体称为 B.隐性感染48.流行性出血热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部位是A.脑垂体前叶、肾髓质及右心房出血49.当细菌入侵艾滋病患者后下列哪项病理变化是错误的A.全身淋巴结可肿大B.炎症反应强烈C.炎症反应低下D.病原体不易被消灭E.胸腺退变及萎缩改变答案:B50.有关细菌性痢疾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菌痢常见致病菌为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次之B."依链"痢疾杆菌活菌苗可用作人工主动免疫C.菌痢是属于侵袭性腹泻D.所有的痢疾杆菌只有内毒素E.菌痢主要病变部位是直肠,乙状结肠答案:D51.下列霍乱休克抢救中哪项措施是错误的52. A.尽快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扩容治疗 B.大量应用缩血管性血管活性药物是升血压的关键53. C.必要时加用氢化可的松54. D.及时补充钾离子55. E.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者用强心剂毛花苷答案:B56.57. 52.在抗休克扩容治疗剂中哪项不适用58. A.低分子右旋糖酐59. B.白蛋白60. C.血浆61. D.全血 E.中分子右旋糖酐答案:E62.63. 53.阿米巴痢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64. B.穿孔性腹膜炎65.66. 54.疟疾产生黑尿热常与患者缺乏下列哪种酶有关67. B.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68.69. 55.急性血吸虫病最常见的异位损害是70. A.肺71.72. 56.肝炎肝硬化主要阻塞部位73. B.窦前74.57.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时首先采取的措施是C.降低门脉压力59.异形淋巴细胞的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60.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最早出现的肝功能变化是A.谷丙转氨酶升高61.抗病毒治疗用利巴韦林,应在流行性出血热哪一期使用最有效A.发热早期63.近年来发现对痢疾杆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为D.氟喹诺酮类64.造成流脑大流行的主要因素是A.人群免疫力下降,新的易感者增加65.在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试验中,国内以下列哪种试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A.显凝试验66.在下列诊断阿米巴肝脓肿要点中,其中哪项是错误的A.脓液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即可诊断B.脓液中找到阿米巴包囊即可诊断C.脓液中找到夏科-雷登结晶可考虑诊断D.服用甲硝唑有效E.脓液为棕褐色可考虑诊断答案:B69.孕妇于妊娠早期患重型病毒性肝炎,正确的处理应是E.治疗肝炎,待病情好转行人工流产术70.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表现为斑71.脊髓灰质炎病毒哪型易引起瘫痪C.Ⅰ型72.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A.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7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有关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对以下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E.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的其他人员75.与志贺毒素致病作用类似的毒素是C.霍乱外毒素77.甲型流感病毒最易发生变异的结构是D.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7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环节中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是B.幼猪79.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致病因素是A.外毒素80.部分乙型肝炎患者会出现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肝外症状,其机制是D.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害82.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是B.艾滋病83.用青霉素G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时,应注意B.首次给予小剂量84.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特点是D.各期溶组织内阿米巴都可致病85.疟疾病人的周围血液检查显示D.红细胞减少感染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是A.抗-HBs87.引起感染性发热的根本原因是E.内源性致热原88.在我国,1岁内小儿需完成的基础计划免疫中,不包括下列哪项A.卡介苗B.脊髓灰质炎疫苗C.麻疹疫苗D.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E.乙型脑炎疫苗答案:E89.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A.福氏痢疾杆菌90.猩红热患儿皮疹特点,以下哪项不符合 A.皮疹粗糙,砂纸样B.常有散在糠屑样脱皮C.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皮疹稀疏D.常在24小时内遍及全身E.疹间皮肤亦呈红色答案:A91.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的部位是C.直肠和乙状结肠92.关于预防接种的初种时间,哪项是正确的月时开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93.对疑似甲类传染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的场所进行C.隔离94.下列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理改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变性,坏死B.血管套形成C.软化灶D.蛛网膜下腔有脓性渗出物E.胶质细胞增生答案:D95.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是C.布氏杆菌96.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的成分是B.神经氨酸酶和血凝素97.下列五种感染过程最常见的是B.隐性感染98.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抗原(HBeAg)9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患者皮肤瘀点的主要病理基础是D.小血管炎致局部坏死及栓塞100.用青霉素治疗下列疾病的过程中,首剂肌注后可出现赫氏反应的是C.钩体病101.引起恶性疟疾发作不规则的主要原因是B.潜伏在肝脏中的裂殖子侵犯红细胞102.临床上最简便的用于确诊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A.血或骨髓涂片检测疟原虫103.下列均是皮下及肌肉囊虫病的特点,除了A.皮下可扪及直径约~1cm大小椭圆形结节B.多在躯干及四肢C.数量由数个至数百个不等D.皮小结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E.结节可先后分批出现答案:D105.下列描述流行性出血热哪项不正确A.由汉坦病毒引起B.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C.鼠为主要传染源D.人-人传播为重要的传播途径E.肾脏损害为本病的特征答案:D106.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E.汉坦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病毒107.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不包括A.黑线姬鼠B.褐家鼠C.狗或猫D.鸡E.家兔答案:D108.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传播途径不包括 A.夏天蚊虫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其他人B.吸入鼠类带病毒的排泄物污染的尘土C.进食鼠类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食物D.孕妇感染的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E.经过皮肤伤口感染答案:A109.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季节性C.黑线姬鼠传播者以11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110.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是E.病毒的直接作用与免疫损伤共同作用的结果111.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早期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D.血浆外渗于组织间隙,血容量下降112.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理变化的描述,下列哪项不合适A.全身小血管均可受到侵犯B.基本病理变化是小血管内皮细胞的肿胀、变性和坏死C.肾脏是该病毒攻击的唯一靶器官D.镜检可见肾间质高度充血、出血和水肿,肾小管受压变窄E.心脏、肝脏和大脑也是受损器官答案:C113.在流行地区,发现有下列表现者可诊断为出血热D.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和肾脏损害114.流行性出血热少尿的原因可除外A.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B.肾间质水肿和出血C.下尿路阻塞,尿液排出障碍D.尿蛋白和管型阻塞肾小管E.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激活答案:C115.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E.综合临床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116.流行性出血热的并发症不包括 A.早期低血压休克B.消化道出血D.肾脏自发性破裂E.血压升高,颅内出血答案:A117.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原则中的"三早一就"不包括A.早发现B.早休息C.早诊断D.早治疗E.就近治疗答案:C118.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抗体最早出现的日期B.第2病日119.流行性出血热导泻疗法应用于E.预防高血容量综合征和高血钾120.多尿期的治疗原则D.量出而入,适当限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121.出血热休克血管活性物质应用于C.在扩容、纠酸后血压仍不稳定者122.出血热患者早期发生低血压休克时的补液疗法是B.以晶体为主,快速输入,同时给予胶体液123.出血热发热期应用激素的作用不包括A.抗炎症反应B.减少渗出C.改善中毒症状D.抗病毒E.降低血管的通透性答案:D124.出血热少尿期应用人工肾透析的目的不包括A.预防肺水肿B.去除尿素氮C.降低血容量D.纠正电解质紊乱E.改善肾脏功能答案:E125.乙型脑炎病毒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A.属虫媒病毒B.其基因组结构为单股DNAC.该病毒引起的乙脑为自然疫源性疾病D.病毒抗原稳定E.为嗜神经病毒答案:B126.乙型脑炎在我国的发病季节主要在、8、g三个月127.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年龄主要在岁以下的儿童12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最轻微的部位是B.脊髓129.乙型脑炎的临床分期中不包括A.初期B.发热期C.极期D.恢复期E.后遗症期答案:B130.乙脑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IgM抗体131.重型乙脑患者极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较少见的是 A.心功能衰竭B.高热C.抽搐D.呼吸衰竭E.意识障碍答案:A132.乙脑病人最主要的治疗目的是C.对症、支持治疗,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14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恙虫病的特征性表现A.焦痂与溃疡B.淋巴结肿大C.皮疹D.肝脾肿大E.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答案:E1.甲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答案:E anti-HAVIgM阳性2.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答案:D HBsAg阳性3.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答案:C anti-HCV阳性1.接种过乙肝疫苗 C anti-HBs阳性2.既往感染甲型肝炎,获得了特异性免疫力D anti-HAVIgM阴性,anti-HAVIgG阳性3.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A HBsAg、HBeAg、anti-HBc阳性4.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可能为现症感染,也可能为病毒携带者E HBsAg、anti-HBc阳性,anti-HCV阳性1.甲型肝炎答案:B B.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30天2.乙型肝炎答案:E E.潜伏期为30~180天,平均70天3.丙型肝炎答案:D D.潜伏期为15~150天,平均50天1.肝细胞性黄疸答案:E E.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兼有未结合胆红素升高2.溶血性黄疸答案:A A.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阴性3.梗阻性黄疸答案:C C.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1.干扰素 C.具有抗病毒活性,免疫调节活性2.贺普丁 B.特异性抑制HBV-DNA多聚酶活性3.胸腺素 E.诱导T细胞的分化成熟,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B细胞的抗体应答<39℃,中毒症状轻,仅见少许出血点,无休克和少尿答案:AA.流行性出血热,轻型≥40℃,中毒症状及渗出严重,有休克、皮肤淤癍和腔道出血,少尿时间<5天。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毒感染,它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导致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为了有效管理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准确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包括定义、流行情况、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一、慢性乙型肝炎的定义和病理生理机制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检测阳性,超过半年以上,或有慢性乙肝病史、或肝活检病理检查有慢性炎症改变、或影像学检查有慢性肝病表现的一类疾病。
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后,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并释放入血液,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异常。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慢性乙型肝炎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3.5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约75%为慢性感染。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条件和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更高。
三、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流行病史:患者在过去半年的时间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持续阳性。
2、临床特点:患者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肝区疼痛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血清总胆红素(TBIL)或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白蛋白(ALB)降低,球蛋白(GLB)升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降低或倒置。
四、慢性乙型肝炎的鉴别诊断慢性乙型肝炎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损伤,临床上表现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
鉴别要点是饮酒史和戒酒后病情的变化。
2、非酒精性脂肪肝:由于脂肪代谢紊乱导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鉴别要点是除外饮酒和其他致病因素。
五、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防1、抗病毒治疗:目的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少病毒对肝细胞的损伤,改善肝功能。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
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 1 抗病 毒治疗 . 2 1 1 干扰 素 (n r rn F 我 国 已批 准 普通 干 扰 素 .. it f o ,IN) ee ( a2 2 ,b和 1 ) 聚乙二 醇化 干扰 素 ( a和 2 ) 于治 疗慢 b和 2 b用 性 乙型肝炎 。荟萃 分析表明 , 普通 干扰 素治疗 慢性 乙型肝炎
万。国 内外在治疗 H V感染 研究 中 , 为 HB B 认 V的持续 感染
是造成乙肝慢性化 的 主要原 因 , 可导 致病 情发 展 、 化至 且 恶
(7 8 %为亚洲人 )8周 , 4 停药 随访 2 4周时 H e g B A 血清学转换 率为3% 2 ; 停药 随访 4 8周 时 HB A e g血 清学 转换 率可 达 4 % 。国外研究显示 , 于 H e g阳性 的慢性 乙 型肝 炎 , 3 对 BA 应用 聚乙二 醇化 干扰 素 一2 ( elN一 2 ) b P gr b 也可取 得类似 的 HB N V D A抑制 、 B A 血清学转换 、 B A 消失率 H eg H sg ] 。
2 12 1 拉米夫定 (a i d e 贺普丁 ,T ) 拉 米夫定是 ... 1mv i , un 3 C 全球第 1上 市用 于治疗 C HB的 口服 核苷类 药物 ,95年在 19 美 国上市用 于治疗 H V感染 , I 后来 发现 对于 H V复制 具有 B
病毒本 身的因素 , 二是机 体的 自身 因素 , 两者相 互作用 , 互 相 影响 , 持续 6 个月仍未被清 除就形成 H V感染慢性化 。 B
对 H e g阴性 慢性 乙型 肝 炎患 者 (0 为亚 洲 人 ) BA 6% 用 P gF eIN一2 a治 疗 4 8周 , 药后 随访 2 停 4周 时 H V D A< B N 2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急慢性肝炎试题预测(题库版)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急慢性肝炎试题预测(题库版)1、单选门脉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病变为()A.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B.肝内胆管增生、淤胆和纤维组织增生C.肝内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江南博哥)生D.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E.肝细胞再生和纤维化正确答案:A2、单选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干扰素B.护肝片C.贺普丁D.泛昔洛韦E.某些中药正确答案:B3、单选不符合肝细胞气球样变的描述是()A.细胞内水分增多B.细胞内糖原增多C.内质网扩张,囊泡变D.线粒体肿胀嵴消失E.粗面内质网核蛋白体颗粒消失正确答案:B4、配伍题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A.注射、输血B.飞沫传播C.唾液传播D.粪-口传播E.虫媒传播正确答案:D,A,D5、填空题急性黄疸性肝炎按病程经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期。
正确答案: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6、单选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特点是()A.肝细胞广泛变性,点灶状坏死B.肝细胞广泛变性,碎片状坏死C.肝细胞广泛变性,桥接坏死D.肝细胞大片坏死E.肝细胞广泛变性,亚大片坏死正确答案:A7、单选慢性肝炎的原因不包括()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自身免疫性肝炎正确答案:A8、多选关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正确的说法有()A.阳性说明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B.阳性可能是乙肝病人C.阳性也可能为病原携带者D.阴性可以排除乙肝E.乙肝病毒感染者一定阳性正确答案:A, B, C9、问答?男性,25岁,因发热、食欲减退、恶心3周,皮肤黄染1周来诊。
患者3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达38℃,无发冷和寒战,不咳嗽,但感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部不适,偶尔呕吐,曾按上感和胃病治疗无好转。
1周前皮肤出现黄染,尿色较黄,无皮肤瘙痒,大便正常,睡眠稍差,体重无明显变化。
慢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慢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和治疗邬祥惠【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01(13)1【摘要】@@1 慢性肝炎的发病机理rn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的发病机理主要由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的病毒长期未被消除和机体自身免疫功能障碍。
近期资料表明,慢乙肝的发病原理与肝细胞膜成分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主要表现为抗肝细胞膜成分抗体的出现,这些抗体可直接损伤肝细胞,也可介导抗体依赖性淋巴细胞毒(ADCC)导致肝细胞损伤。
介导ADCC抗体是存在于病人血清中的抗-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抗-LSp)或抗体细胞膜其他成分的 lgG抗体。
用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的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的抗肝细胞膜抗体,发现无论在HBsAg 阳性或阴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中,阳性率和滴度均很高。
抗体滴度与组织学及生化改变有显著相关。
表明抗-LSp可能是HBsAg阳性和阴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损害的共同途径。
此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参与细胞毒性反应的淋巴细胞,主要是其中的一个亚群,称为K细胞(杀伤细胞)。
后者调过细胞膜的FC段受体,与LSp抗原抗体复合物相结合,可对肝细胞起杀伤作用,是引起慢活肝患者肝功能持续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CAHB)的肝细胞损害和炎症反应是由于免疫细胞对肝组织反应的结果,其中以细胞毒性T细胞(TC)破坏有病毒的肝细胞作用最为重要。
TC对清除肝细胞内的HBV起主要作用。
它能识别表面有病毒抗原的肝细胞,在巨噬细胞的协同作用下攻击肝细胞使其破坏,同时也杀灭细胞内的HBV。
当TC功能低下或缺陷时,即不能消灭肝细胞内HBV。
TC消除细胞内HBV的效率不仅取决于肝细胞表面病毒抗原的表达,同时也有赖于HLA抗原的表达强度。
肝细胞表面HLA抗原表达的减少可能是TC不能有效消除细胞内HBV的机制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HBV感染引起的免疫调节失常而使TS(抑制性T细胞)抑制TC的作用,封闭性抗体阻断TC对靶细胞的识别和攻击,以及TC本身功能缺陷都是导致 HBV感染慢性化的有关原因。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健康宣教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健康宣教慢性活动性肝炎是指肝脏长时间受到病毒、药物、毒素等因素的侵害,引起肝脏炎症持续活动的一种疾病。
它具有发病隐匿、病程迁延、易复发等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是对慢性活动性肝炎常见问题的健康宣教。
一、病因和传播途径慢性活动性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而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因此,保护性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勿与他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等,可以有效预防病毒传播。
二、预防措施1.预防乙型肝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按疫苗接种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3针,建议成年人每10年注射一次加强针。
-避免与患者共用针筒、注射器等医疗器械。
-使用保护措施进行性行为,避免性传播。
-不与他人分享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剃刀等。
2.预防丙型肝炎-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吸毒器具等可传播病毒的物品。
-使用安全套进行性行为,避免性传播。
-在医疗机构接受临床操作时,注意选择具备消毒和无菌措施的机构。
三、饮食习惯1.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饮食对肝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2.控制食盐摄入量,避免高盐食物对肝脏的负担。
3.限制高糖饮食,减少对肝脏的损伤。
4.增加蔬果和谷物摄入,维持肝脏功能的稳定。
5.适量摄入高质量蛋白质,如鱼类、蛋类、豆类等。
6.减少炸、烤、煎等高温油炸食物的摄入。
7.避免食用过量和高脂肪食物。
四、药物治疗与药物禁忌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
-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腹泻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2.药物禁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应避免饮用含有乙醇的饮料,如白酒、啤酒等。
-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应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氨基比林、四环素类药物等,以免加重肝脏病变。
五、生活习惯调整1.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久坐或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体力状况。
乙型肝炎及其慢性化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0264.2021.06.025乙型肝炎及其慢性化机制研究进展*张莹1聂红明"汪蓉3姜煜资1俞嫣青1王灵台$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3.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机制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志码A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终极目标。
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m,据此推算,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有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例。
我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本病所致的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
虽然近年来已加大乙型肝炎免疫疫苗的接种和普及,但HBV感染在我国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
CHB发病率高,且易发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及肝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目前HBV感染后的慢性化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综合最新国内外进展对HBV感染后慢性化的发生机制行综述。
1宿主因素HBV侵入机体后,形成慢性感染与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密切相关。
机体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程度是HBV持续性感染的重要因素。
胎儿及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此时容易发生免疫耐受。
研究表明,乙肝携带者主要与母婴传播方式有关⑵。
成人感染HBV后,病毒侵入肝细胞形成cccDNA不断进行复制,激发人体的非特应性与特异性免疫应答,进一步对肝脏造成损伤。
同时乙型肝炎慢性化还与宿主的HLA基因型差异有关,使得HBV肝外不断复制得以免疫逃逸而致慢性化。
1.1免疫应答1.1.1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主要包括: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和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与免疫学关系的进展
想。 中医证 型与免疫 学状 态密切相关 ,D 、 D C 均显著下降 ,D 升 高, C ¨ C / D C 以正虚为主者最显著 , 实正虚者 次之 , 郁脾虚 、 邪 肝 脾 肾阳虚患者细胞 免疫功 能低 下, 以虚证 为主的肝 肾阴虚证 、 肾阳虚证 和瘀血 阻络证 N 脾 K细胞 活性 明显低 下, 且肝 炎患者 免疫功 能低
染者中 5 % ~ 0 0 7 %有 活跃 的病毒 复制 和肝脏 炎症 改变 , 分慢 部 性肝炎可进 展为肝硬化 、 衰竭或原发性 肝癌 , 主要 的疾 病死 肝 是
亡 因素之一 , 给人民健康及 国家经济造成 了严重 的危害 。慢 乙
肝病情 复杂 , 病程迁延难愈 , 医药针 对慢 乙肝病程进 展 的不 同 中 阶段所 出现 的“ 进行辨 证论 治 , 之有 效 , 证” 行 体现 动态 化、 体 个 化的特点 , 但缺乏客观化 、 规范化的辨证论治标准 , 无法得 到 国际 认 同。因此 , 辩证的客观化非 常重要 。众 所周 知 , 性 乙型肝炎 慢 的发病与机体 的细胞免疫应答密切相关 , 在第 十五届全 国 中西 医
下 与 病 程 长 短 、 位 深 浅 、 情 轻 重 密切 相 关 。 病 病
【 关键词 】 ) 病理状态得 不到恰 到好处 的修复 , 致使疾 病缠绵 难愈 。在免疫球蛋 白方面 , 蒋传梅 对 9 6例慢性 乙型肝炎 的 研究结 果表 明 IA、g IM 在肝 郁 型、 g IG、g 血瘀 型及 脾虚 型多 为增
上海全科医生规培生毕业综合理论考试题库:肝脏疾病新华69
肝脏疾病单选题(69)1.男性,38岁,患肝硬化3年,一周来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全腹痛,腹部明显膨胀,尿量500ml/d。
住院后经检查有以下体征,对目前病情判断最有意义的是:A.蜘蛛痣及肝掌 B .腹壁静脉曲张呈海蛇头样C脾肿大D.全腹压痛及反跳痛E.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2.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中下列哪项可除外:A.病毒发生变异,导致免疫逃逸B.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导致免疫耐受C.病毒基因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D.乙型肝炎病毒是血液体液传播E.病毒感染宿主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下降3.男性,45岁,因患肝硬变腹水用速尿后尿量每日超过2000m1,近日出现四肢肌肉软弱无力,伴恶心呕吐,心电图出现传导和节律异常,其原因最可能是:A.低钾血症B.高钾血症C.低钠血症D.高钠血症E.低镁血症4.肝硬变时,门静脉高压可引起:A.男性乳腺发育B.食管静脉曲张C氨中毒D.凝血因子减少E.黄疸5.肝硬变时,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表现为:A.男性乳腺发育B.食管静脉曲张C氨中毒D.凝血因子减少E.黄疸6.肝硬变时,肝脏激素灭活功能下降表现为:A.男性乳腺发育B.食管静脉曲张C氨中毒D.凝血因子减少E.黄疸7.肝硬变时,肝脏合成功能下降表现为:A.男性乳腺发育B.食管静脉曲张C氨中毒D.凝血因子减少E.黄疸8.关于肝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多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B.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C.门脉高压症可表现为出血倾向D.肝功能不全可表现为脾肿大E.肝硬化不发生癌变9.关于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A.门静脉压力增高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C.低白蛋白血症D.肝淋巴液生成过多E.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10.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齿龈出血B.脾大C.黄疸D.浮肿E.肝掌11.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下列止血措施中最不恰当的是:A.三腔二囊管压迫B.去甲肾上腺素胃管滴注C.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D. 6-氨基己酸静脉滴注E.冰生理盐水洗胃12.最可能为肝硬化腹水的是:A.腹水比重<1.016,蛋白=20g/LB.腹水比重>1.018,李凡他(Rivalta)试验阳性C.乳糜样腹水D.腹水细胞总数>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E.腹水细胞总数为108/L,分类以间皮细胞为主13.肝硬化病人蜘蛛痣、肝掌及男性乳房发育等体征产生的原因是:A.门脉高压症B.肝功能不全C.低蛋白症D.继发性醛固酮增多E.垂体性腺功能紊乱14.以下哪一项更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A.蜘蛛痣,腹水,月经失调B.黄疸,齿龈出血,脾大C.肝掌,腹水,性功能减退D.腹水,脾大,下肢水肿E.黄疸,脾大,胃底静脉曲张15.男,58岁,患肝炎已10余年,因无力、纳差、腹服0天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入院,肝功能试验显著异常,其中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率倒置。
慢性感染的概念和举例
慢性感染的概念和举例
慢性感染是一种病毒、细菌等病原体长期存在于人体内的感染状态。
与急性感染不同,慢性感染通常具有较轻的症状,但其持续存在的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长期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慢性感染的一些常见类型和举例。
1. 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慢性感染病原体,会引起肺结核、淋巴结结核等疾病。
由于其症状缓慢出现,可能不易察觉,而且治疗期长,因此容易漏诊和治疗不到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2. 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会长期存在于肝脏中,导致肝脏组织的破坏和功能性损伤。
乙肝病毒的潜伏期较长,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显现症状。
乙肝病毒是全球感染人数较多的病毒,对全球人民的健康长期造成严重的威胁。
3. 微生物感染:某些微生物,如螺旋体、立克次体等,会引起各种慢性感染疾病,如慢性门脉高压、慢性肠炎等。
这些病原体在人体内长期寄生,由于其数量较少、生长缓慢,因此容易被忽略。
4. 慢性龋齿:龋齿是一种慢性细菌感染,在口腔内长期存在,对牙齿组织造成损伤。
龋齿症状不易出现,但长期存在可导致牙齿脱落、口腔感染等问题。
5. 慢性病毒感染:某些病毒如愤怒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可引起慢性病毒感染。
这些病毒长期存在于人体内,导致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的损伤,往往会对
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
总之,慢性感染虽然症状不明显,但其长期在人体内寄生,可能对健康造成长期的潜在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导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ViralHepatitisB,CH-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慢性乙肝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慢性乙肝的防治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平均年发病率为120-140/10万。
其中尤以乙型肝炎(HB)为突出。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57.63%,即全国至少有6亿人感染过HBV。
HBsAg阳性率9.75%,约有1.2 亿人,占全球的1/3;其中约1/4将发展为慢性肝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
目前有现症慢性乙肝患者2000多万人。
每年有23.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疾病,其中有15.6万人死于肝癌。
乙型肝炎不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而且还为国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慢性乙肝的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较高,再加不恰当的滥用药物,更加重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我国每年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直接医疗耗费约300亿元人民币。
因此,加强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探求慢性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包括:1.抗病毒治疗;2.免疫调节治疗;3. 中医药治疗; 4.保肝药物对症治疗;5.基因治疗;6.心理治疗及基础治疗。
一、治疗措施和药物介绍1、一般措施基础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许多急性乙肝和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可经休息、营养而病情缓解。
首先应给予合理饮食,营养支持,禁忌烟酒。
生活工作中应劳逸结合,适当休息,避免过劳。
但在急性乙肝早期肝酶明显升高或者慢性肝病病变明显活动时,均应卧床休息。
慢性乙肝病人或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常有种种心理负担,医生应作耐心的解释,帮助病人解除心理负担,尤为重要。
病人也应该树立准确的观点,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不治之症,定期随访和经过恰当的治疗可以防止病情发展甚至治愈疾病。
乙肝患者的护理措施
乙肝患者的护理措施1、忌辛辣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
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忌吸烟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
3、忌饮酒酒精的90%要在肝脏代,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
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4、忌食加工食品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
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5、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6、忌乱用补品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7、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
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
8、忌高铜饮食肝功能不全时不能很好地调节体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积聚。
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脏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 倍,患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 倍。
医学专家指出,肝脏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
故肝病病人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9、忌生活不规律“三分治七分养”,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每天坚持早操,劳逸结合很重要。
10、忌情志不畅肝病患者应忌恼怒、悲观、焦虑等,因为肝病患者久治不愈,常便人焦虑,胡思乱想,易发火而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舒易成积癖。
11、忌劳累肝为人体重要代器官,肝炎病人功能异常,营养失调,故疲乏无力,需多休息,因此多休息是治疗关键。
12、忌乱投医不要轻信江湖游医,以免延误了正确的治疗,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感染性疾病试题及答案汇集
感染性疾病试题及答案汇集第一章:总论部分1、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D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B.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D.显性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E.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2、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DA.所有的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B.病原携带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C.发生于临床症状之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D.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E.处于潜伏性感染状者就是病原携带者3、隐性感染增加时:EA.病原携带者增加B.慢性感染病人增加C.潜伏性感染增加D.显性感染增加E.免疫人群扩大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BA.爱滋病B.鼠疫C.乙型肝炎D.疟疾E.麻风病5、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sub>19</sub>”,的抗体,是属于:DA.间接凝集反应B.直接凝集反应C.反向凝集试验D.交叉凝集反应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EA.病毒性肝炎B.登革热C.炭疽D.爱滋病E.血吸虫病7、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CA.传播途径的改变B.传染源的积累C.易感人群的积累D.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E.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8、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B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者C. 病原携带者D.潜伏性感染E.显性感染9、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BA.流行性乙型脑炎B.天花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百日咳E.脊髓灰质炎10、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CA.咽拭子或血清培养等获得病原体B.生化检查C.特异性免疫检查D.病理检查E.体征的发现11、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B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B.特异性免疫能力C.预防用药D.增强体质E.注射疫苗12、有关IgG,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A.是人体最重要的抗体B.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C.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抗体D.是凝集试验中的主要反应抗体E.是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的主要抗体13、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CA.Ⅰ型B.Ⅱ型C.Ⅲ型D.Ⅳ型E.Ⅴ型14、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BA.是否有病原体B.是否有传染性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D.是否有发热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15、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CA.病原体被消灭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带菌者16、感染的含义是:BA.病原体侵入人体的结果B.亦称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的过程C.病原体、人体及环境因素的综合D.病原体借助于传播媒介作用于人体E.宿主与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17、用于检测病原体核酸的方法是?AA.聚合酶(PCR)B. 血清生化检验C.特异性抗体检查D.影像学检查E.放射免疫测定(RIA)18、何种病原体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通常增多?EA.革兰阴性杆菌B.革兰阳性球菌C.原虫D. 病毒E. 蠕虫19、马鞍热时指:E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B.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C.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和常温之间D.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E.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20、回归热是指:D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B.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C.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和常温之间D.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E.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21、稽留热是指:A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B.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C.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和常温之间D.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E.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22、保护易感人群采用的各种免疫措施中最重要的是?BA.使用转移因子等免疫激活剂B.接种疫苗C.注射丙种球蛋白D.中草药预防E.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23、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CA.隔离治疗病人B.治疗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疫苗预防接种E.接触者预防用药24、属于严格管理的传染病是:AA.爱滋病B.鼠疫C.血吸虫病D.流行性感冒E. 麻风病25、由于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导致肠道内的大肠埃希菌进入腹腔或泌尿道,引起宿主的损伤,属于:EA.重复感染B.隐性感染C.潜在性感染D.再感染E.机会性感染26、人工自动免疫,其免疫功力:DA.立即出现,持续2~3周B.立即出现,持续2个月C.立即出现,持续3个月D.1~4周出现,持续数月到数年E.5周后出现,持续4周27、传染病流行必需的3个环节是:EA.病原体、人体和其所处的环境B.病原体、自然因素、社会因素C.病原体毒力、数量及适当的入侵门户D.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E.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28、感染过程中,首先出现并且是近期感染的标志的免疫球蛋白是:CA.IgGB.IgAC.IgMD.IgDE.IgE29、爱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是:DA.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经水、食物、苍蝇传播C.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E.土壤传播30、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CA.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经水、食物、苍蝇传播C.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E.土壤传播31、炭疽的主要传播途径是:EA.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经水、食物、苍蝇传播C.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E.土壤传播32、白喉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A.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经水、食物、苍蝇传播C.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E.土壤传播33、下列不属于病原治疗药物的是:AA.糖皮质激素B.抗生素C.干扰素D.利巴韦林E. 血清免疫制剂34、一般来说,传染病的检疫期主要是根据什么决定的?CA.最短潜伏期B.平均潜伏期C.最长潜伏期D.前驱期E.传染期35、人工被动免疫后,其免疫力:AA.立即出现,持续2~3周B. 立即出现,持续1个月C.立即出现,持续3个月D.2周后出现,持续4周E.3周后出现,持续4周36、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A.气温、雨量B.社会制度、经济状况C.地理位置、气候变化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E.社会因素、自然因素37、接种下列哪种制剂无法获得主动免疫:CA.活疫苗B.灭活疫苗C.抗毒素D.类毒素E. 菌苗38、属于检测管理的传染病是:EA.爱滋病B.梅毒C.百日咳D. 流行性乙型脑炎E.流行性腮腺炎39、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EA.再燃B.再感染C.重复感染D.二重感染E. 复发4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源?DA.患者B.病原携带者C.隐性感染者D.易感者E. 受感染的动物41、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CA.加强营养B.体育锻炼C.预防接种D. 防止感染E.预防服药42、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AA.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B.前驱前、发热期、出疹期、恢复期C.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D.初期、极期、恢复期E.早期、中期、晚期43、病原体侵入人体,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属于:B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C.重复感染D.潜伏性感染E. 机会性感染44、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CA.隔离治疗病人B.隔离治疗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疫苗接种E.接触者预防用药45、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别把乙肝当病-第四章
第四章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因素有哪些?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约65%的感染者并不发病,仅表现为短暂的亚临床症状,出现轻度、一时性疲乏和纳差,大多数受染者并不介意,而体内的HBV已被清除,抗-HBs已经产生,并获得了较持久的免疫力,约25%的感染者发病,表现为典型的急性黄疸型或急性无黄疸型的临床经过。
约10%的感染者常由急性变慢性或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慢性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①最初感染乙肝病毒时的患者年龄。
新生儿感染HBV,约90%~95%要成为慢性携带者;儿童期感染后约20%,成人约10%发展为带毒状态。
②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比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发展为慢性。
这与不能得到及时休息和治疗有关系。
③免疫功能低下者。
如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患者感染HBV后常易演变为慢性肝炎。
乙肝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制剂治疗者,常能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也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④既往有其他肝炎或肝病史者,或有并发症者,再感染HBV时不仅容易急转慢,而且预后较差,如原有酒精性肝硬变、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糖尿病等。
⑤其他因素。
如急性期的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营养不良、有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均可由急性转为慢性。
临床上发现ALT持续高水平超过1个半月不降者,急性肝炎HBsAg持续阳性在12周以上,HBeAg 阳性8~10周以上不转阴者,就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
临床上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发生率及乙肝表面抗原阴转率怎样?急性乙肝慢性化的发生率,国外报道为5%~10%,国内则报道为18.7%~30.2%,甚至有更高者。
如果严格掌握急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排除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急性发作病例,发现真正的急性乙肝预后良好,80%以上患者可以痊愈,急性乙肝慢性化的发生率可能较上述报道的低。
HBsAg阳性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其自然阴转率为85%,持续阳性率15%。
HBV免疫耐受机制
关。
④慢性HBV体内缺失或仅有很微弱的CTL应答,可能系因为感染早期高病 毒量致HBV特异性CTL耗竭或在高浓度的胞膜抗原作用下处于麻痹状态, 致HBV感染慢性化有关。
⑤HBV可通过逆转录酶作用,使其病毒DNA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整合,或以 cDNA形式作为细胞核内的附件而长期潜伏予细胞内,导致HBV表达的免 疫原性抗原减少,从而逃避宿主免疫应答。
“小三阳”、肝功能正常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BV感染慢性化的主要机制是宿主 对HBV各种抗原产生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即免疫 耐受。HBV感染机体后,机体免疫强度的高低,可能成为决 定急性自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的标志。成人、儿童、幼儿感 染HBV后分别有5%、30%、95%的患者成为慢性乙型肝炎病 毒感染者。免疫耐受与机体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程度有关,成 熟程度是决定HBV持续感染的重要因素。
宿主因素
HBV感染PBMC HBV可感染PBMC以及淋巴结、脾、骨髓等免疫活性
组织细胞,并表达病毒抗原,特异性CTL通过MHC-I类限制性途径识别并 杀伤未被感染的T细胞,也可和可溶性HBV抗原结合而被特异性CTL识别 和破坏,致抗原的提呈功能减弱,相关抗体及免疫活化分子产生不足, 致HBV感染慢性化。
乙肝慢性化机制受机体和病毒两方面的影响,二者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宿主因素
◆新生儿HBV感染与免疫耐受 由于胎儿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
未成熟,易形成免疫耐受,从而形成HBsAg携带者
◆成人HBV感染与免疫耐受
Thl/Th2细胞失衡 Th细胞在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
用,其中Thl亚群能产生IL-2、IFN-γ、TNF等细胞因子,主要促进细胞免疫 反应,在病毒清除中起着重要作用;Th2亚群产生IL-4、IL-10等细胞因子, 主要促进体液免疫反应,中和胞外生长的病原体。正常情况下二者相互制约, 平衡稳定,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HBV DNA可能对IL-4、IL-10的产生有 促进作用,Th2类细胞产生的IL-4、IL-5和1L-10等细胞因子可抑制Th1细胞 的功能,使Thl产生IL-2、IFN-γ、TNF-β量减少,免疫反应的效应减低, 从而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减弱。同时,Thl类细胞因子IL-2和IFN-γ可诱导 机体B细胞产生中和HBsAg的特异性抗体,CHB患者由于Th1细胞缺陷不能产生 IFN-γ,导致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使病毒不能被有效地清除。从而导致病 毒持续感染。
乙肝与湿、热、毒、痰、瘀
热疫 毒 , 谴 壤 血是 乙肝 病程 中的 病理 产 物 , 痰 涅热毒 痰 暴 贯 穿 乙肝 的始 终 临 证 时应 根 据 捕 邪 的 主 攻轻 重 , 清 热解 毒 、 湿解 毒 、 祛 化痰 降 浊 、 凉血 活血 渚 法 配合 应 用 , 出重 点. 清 主攻 , 守病 机 , 宴 分 谨 随证 l 。 捕治
一
思 想 , 二 , 须 坚 持 实 事 求 是 的思 想 路 线 ; 第 必 第
三 , 须 坚 持 世 界 多 样 性 的 认 识 证 唯 物 论 与 历 史 唯 物 论 的认 识 论 , 及科 以 学思想 、 学 精 神 、 学 方法 的认 识 方 法 ; 科 科 第
重 中医 的科 学 性 , 使 这 门 科 学 产 生 更 加 神 圣 以 的价值 。 笔者 曾设 想 了 一些 参 考 性 的方 法 ,
如 : 否 可 以多 提 几 个 口号 , 完 善 人 们 的 认 是 以 识 , 合 不 同 目的 、 求 的 需 求 。 用 “ 代 科 技 适 要 现 的 中 医 化 做 为 中 医 引 进 现 代 科 技 的 口号 , 可
维普资讯
. .
.
光 听 中 医第 J 7巷 弟 9 9靳
20 0 2年 第 2期
乙肝 与 湿 、 、 、 、 热 毒 痰 瘀
责 襄 平 陈 幼 坤 指导 : 待德 李 湖 北 省 襄 樊 市 中 医院 (4 0 0 4 10 ) 摘要: 乙肝 由己肝病毒( B ) H V  ̄染}起 . B I H v持续感染是 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原园 H V曲 中医属性 当盾温 B
乙型肝炎的病毒消除与慢性化机制
乙型肝炎的病毒消除与慢性化机制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
它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的健康。
虽然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接种和治疗手段的进步使得病毒消除成为可能,但仍有大量患者无法摆脱乙型肝炎的慢性化。
乙型肝炎病毒的消除是指通过抗病毒治疗或自身免疫清除等手段,使病毒在人体内完全消失,患者不再具备传染性。
然而,要实现乙型肝炎病毒的消除并非易事。
乙型肝炎病毒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性,这使得病毒能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进而导致慢性感染的发生。
此外,乙型肝炎病毒还能够在肝脏内形成共价闭合的环状DNA(cccDNA),这种形式的DNA非常稳定,难以被宿主细胞或药物清除。
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消除,目前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最终达到病毒消除的效果。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病毒复制的关键酶活性,从而减少病毒的产生和释放。
然而,抗病毒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部分患者可能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或无法耐受药物的副作用。
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机制是指乙型肝炎病毒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并持续产生炎症反应,导致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过程。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宿主免疫系统会对病毒产生应答,引发炎症反应。
然而,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遗传变异性和cccDNA的存在,病毒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使得炎症反应无法有效清除病毒。
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肝脏组织的损伤和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机制还涉及到宿主免疫系统的调节失衡。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以清除病毒。
然而,在慢性感染的过程中,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受到破坏,免疫耐受状态得不到维持。
这导致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应答能力下降,炎症反应无法被有效控制。
同时,慢性炎症还会导致免疫细胞的功能异常和免疫耐受细胞的增加,从而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伤。
浙江内科模拟题2021年(110)_真题-无答案
浙江内科模拟题2021年(110)(总分96.XX01,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男性,40岁,发热1周,伴乏力、食欲减退、恶心。
尿黄,黄疸迅速加重,3天来神志恍惚。
化验:ALT180lU/L,TBil200μmol/L,胆固醇3.5mmol/L。
为确诊最重要的诊断是A. 肝炎病毒标志物B. AFPC. 血浆白蛋白D. PTAE. ALP2. 下列与乙肝慢性化有关的是A. DNA病毒B. 病毒产生前S蛋白C. 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导致免疫耐受D. 病毒反复感染E. L清中存在抗-HBe3. 乙型肝炎一般不通过哪项进行传播A. 输血和血制品传播B. 母婴传播C. 密切接触传播D. 粪-口途径传播E. 以上均非4. 10岁男孩,近8天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尿色黄来院就诊,病前两周曾注射丙种球蛋白1支。
检查:巩膜黄染,肝肋下1cm、脾未触及,化验:ALT500U/L,胆红素85.5μmol/L,抗HA V-IgM(+),抗HA V-IgG(+),HBsAg(+),抗HBc-IgM(+)。
应诊断为A. 急性甲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B. 急性乙型肝炎,既往感染过甲型肝炎C. 急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D. 被动获得甲肝抗体,急性甲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E. 被动获得甲肝抗体,急性乙型肝炎5. 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是A. 4周B. 6周C. 40天D. 3个月E. 6个月6. 下列各项,不属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并发症的是A. 脑水肿B. 消化道出血C. 血糖增高D. 电解质紊乱E. 严重感染7. 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措施是A. 隔离治疗病人B. 管理带病毒者C. 严格消毒制度,强血源管理D. 疫苗预防E. 免疫球蛋白注射8. 下列肝炎病毒中哪些是DNA病毒A. HA VB. HBVC. HCVD. HDVE. HEV9. 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A.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B.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C.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D. HBsAg(+)HBeAg(+)抗-HBc(+)E. HBsAg(+)抗-HBe(+)抗-HBc(+)10. 重型肝炎早期腹水产生的主要原因为A. 门脉高压B. 低蛋白血症C. 肝内增殖的结节压迫血窦,肝淋巴液回流受阻D. 醛固酮增多导致水钠潴留E. 静脉输液过多,且尿量减少11. 某护士在给一HBsAg、HBeAg阳性患者采血时,不幸刺破手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致乙肝慢性化的原因
关于导致乙肝慢性化的原因,了解 乙肝慢性化的原因,对乙肝慢性 化患者的治疗是起到一定辅助作 用的。那么,导致乙肝慢性化的 原因是什么?
2013-9-14
2
一、乙肝感染者的免疫功能低下。 如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 病、血液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常 易演变为慢性肝炎。乙肝发病的 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 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常能破坏患 者体内的免疫平衡,也容易使急 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2013-9-14
7
3
2013-9-1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急性或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 肝炎患者比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 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不能得到 及时休息和治疗有一定关系。
2013-9-14
4
三、既往有其它肝炎或肝病史者, 或有并发病症者,再感染乙肝病 毒时不仅容易急转慢,而且预后 较差。如原有酒精中毒性肝硬变 或并发血吸虫病、华支星吸虫病、 疟疾、结核病、溃疡病、糖尿病 等。
2013-9-14
5
四、其它因素。如急性期的肝炎 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 度、吸毒、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营养不良、有其它病原微生物的 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均可由急 性转为慢性。
2013-9-14
6
温馨提醒:
山西疾控肝病诊疗中心的专家提 醒,慢性乙肝患者都应该积极到 正规的肝病医院科学的检查,了 解乙肝病因,然后积极对症的治 疗,否则的话,随着病情的发展, 慢性乙肝是会逐渐朝着肝硬化、 甚至是肝癌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