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水肿中医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刘春莹治疗肾性水肿经验_陈磊鑫 - 副本

刘春莹治疗肾性水肿经验_陈磊鑫 - 副本
益 气 健 脾 、温 阳 利 水 主 要 针 对 脾 肾 阳 虚 ,水 湿 泛 滥者,运用玉屏风散合实脾饮 加 减,方 用:黄 芪 50g, 白术15g,(制 )附 子 12g,干 姜 10g,砂 仁 8g,茯 苓 10g,防 风 10g,泽 泻 15g,白 茅 根 20g,车 前 子 15g,牡 丹皮12g,山药 12g。 若 见 胀 满,舌 苔 白 厚 腻 者 加 苍 术 、厚 朴 、陈 皮 、木 香 以 健 脾 燥 湿 行 气 消 胀 ;若 长 期 饮 食失调,脾胃虚弱 者 可 加 扁 豆、焦 三 仙、莱 菔 子 以 健 脾消食。
4 验 案 举 隅 杨某,男,22岁。 主 诉:2008 年 12 月 在 西 安 某
医院诊断为原发性 肾 病 综 合 征 (系 膜 增 生 性 肾 小 球 肾炎),给予抗炎、保肾、改善微循环 及 泼 尼 松 治 疗 2 周 后 蛋 白 转 阴 ,后 出 院 继 续 治 疗 ,服 8 周 后 开 始 撤 减 泼尼松,每2周减5mg,当减至 35mg时即出现蛋白 尿,反复治疗1年余,效 果 不 佳,于 2009 年 10 月 22 日 找 刘 老 师 就 诊。 症 见:颜 面 及 双 下 肢 水 肿,满 月 脸 ,腰 酸 腿 软 ,五 心 烦 热 ,多 汗 ,纳 呆 乏 力 ,舌 质 红 暗 、 苔黄腻,脉沉细滑。 尿 常 规:蛋 白 (+ + + +);肝 功 能:白蛋白22.3/L,总 胆 固 醇 (CHO)16.9mmol/L, 甘油 三 酯 (TG)2.55mmol/L;血 压 120/70mmHg; 病属中医水肿,证 属 气 阴 两 虚,水 湿 内 停,其 气 阴 两 虚,水湿挟瘀热留 滞,水 道 不 利,精 微 失 于 固 摄 而 下 泄。治 以 益 气 养 阴,利 水 渗 湿,佐 以 固 摄 精 微,标 本 兼 治 ,方 用 参 芪 地 黄 汤 合 水 陆 二 仙 丹 化 裁 。 处 方 :黄 芪30g,党 参 20g,防 风 10g,(炒)白 术 10g,生 地 黄 15g,山 茱 萸 10g,山 药 15g,茯 苓 15g,牡 丹 皮 10g,金 樱子 20g,芡 实 30g,丹 参 15g,川 芎 12g,益 母 草 20g,鱼腥草20g,白 茅 根 30g,大 腹 皮 10g,砂 仁 8g。 14剂,每 日 煎 服 1 剂,强 的 松 60mg,每 10 天 减 5mg,服上 药 2 周 后,颜 面 及 双 下 肢 水 肿 较 前 减 轻, 汗 少 ,纳 食 可 ,查 尿 蛋 白 (+ + + ),上 方 去 大 腹 皮 、党 参,加石韦15g,益 母 草 增 至 30g,鱼 腥 草 增 至 30g, 续 服 2 周 ,水 肿 基 本 消 失 ,仅 足 踝 有 轻 微 浮 肿 ,无 汗 , 纳食可,乏 力 显 消,夜 休 差,五 心 烦 热,复 查 尿 常 规: 蛋 白 (+ ),肝 功 能:白 蛋 白 28.5g/L,CHO 11.5mmol/L,续上方减 茯 苓、牡 丹 皮、益 母 草,加 知 母 12g、黄 柏 15g、远 志 10g、酸 枣 仁 15g,服 2 周 水 肿 消失,夜 眠 可,五 心 烦 热 明 显 减 轻,舌 质 红、苔 黄 少, 脉沉数,续上方去远志、酸枣仁,加 女 贞 子 15g,墨 旱 莲15g,服2周后,舌苔白,脉沉稍 滑,续 用 上 方 去 知 母、黄柏,续 服 5 周,满 月 脸 逐 渐 缓 解,泼 尼 松 已 减 完,复查 尿 常 规、血 常 规、肝 功 能、血 脂 均 正 常,临 床 症 状 已 消 失 ,给 予 玉 屏 风 散 合 水 陆 二 仙 丹 加 丹 参 、川 芎、鱼腥 草、白 茅 根、山 药、砂 仁,再 服 3 个 月 以 巩 固 疗 效 ,至 今 未 复 发 。

浅析肾性水肿的中医辨证治疗

浅析肾性水肿的中医辨证治疗
脾、 肾三脏相 干之 病 。盖 水 为 至 阴 , 故其 本 在 肾 ; 化 水 于气 , 故其标 在肺 ; 惟 畏 土 , 其 制 在 脾 。今 肺 虚则 水 故
气 不化 精而 化水 , 脾虚 则土不 制水 而反 克 , 肾虚则 水无
所 主而妄行 。 ”
3 辨 证论治
水 热 穴论 》 : 肾者 至 阴也 , 阴者 盛 水 也 。肺者 云 “ 至
水、 水 、 汗 和
用越婢 加术 汤合 五皮饮 加减 : 麻黄 1 g 生 石膏 2 g 白 0, 0, 术 1 g 甘草 1 g 生 姜 6 , 0, 0, g 大枣 3枚 , 陈皮 1 g 大腹 皮 0, 3 g 桑 白皮 1 g 白茅根 2 g 牛 蒡子 1 g 0, 5, 0 , 5 。若平 素体 虚 易感 冒, 汗 出恶 风 者 可 选 用 玉 屏 风 散 加 减 , 黄 芪 伴 生 2 g 白术 1 g 防风 1 g 车前子 2 g 茯苓 2 g 0, 0, 0, 5, 0。 3 2 解毒 利水 法 常用 于风热 、 . 热毒 蕴结 引发 的水 肿 或水 肿 日久不愈 湿 邪郁 而 化 热 者 , 见 眼 睑及 下肢 浮 证 肿, 伴咽 喉肿痛 或 皮肤 破 溃 , 热 , 发 口干 , 少 色黄 , 尿 舌
的证候 、 因 、 机 及 辨 证 治 疗 已 经 有 了 一 定 深 度 。 病 病 《 匮要略 ・ 金 水气 病脉 证并 治 》 以表 里 上下 为 纲 , 根据 不 同的脉证 将 水 气 病 分 为 风 水 、 水 、 水 、 水 、 皮 正 石 黄 汗, 又从脏 腑发 病机 制及其 证候 出发 , 出五脏 水 即心 提
太 阴也 , 阴者冬 脉 也 。故 其本 在 肾 , 末 在 肺 , 少 其 皆积 水也 …… 肾者 胃之 关 也 , 门不 利 , 聚 水 而从 其 类 关 故 也 。上 下溢 于 皮 肤 , 为 肘 肿 。肘 肿 者 , 水 而 生 病 故 聚

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水肿是指身体组织中的液体过多,导致局部或全身肿胀。

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障碍,药物不良反应等。

中医认为水肿是由气滞、湿困所致,治疗时应根据不同原因进行辨证施治。

以下是一位名老中医治疗水肿的成功医案。

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女性,65岁,退休教师。

患者主诉双下肢浮肿已有2个月之久,并且感觉到双下肢沉重、不适。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

中医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体检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属于湿困型水肿。

具体表现为:双下肢浮肿、沉重不适;舌质淡胖、舌苔白厚;脉象沉迟。

治疗方案针对湿困型水肿的特点,名老中医采用了以下治疗方案:1. 清热利湿法清热利湿法是针对湿困型水肿的常用治疗方法。

名老中医开出了一副清热利湿的中药方:黄芩、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功效。

2. 推拿按摩法推拿按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水肿的方法,可以促进局部淋巴循环,加速液体排出。

名老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局部推拿按摩的方法,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3. 饮食调理法饮食调理也是治疗水肿的重要方法之一。

名老中医建议患者少吃盐和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品,遵循“少油、少盐、少味精”的原则。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双下肢浮肿明显缓解,并且感觉到轻松愉快。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体重也逐渐减轻。

三个月后,患者的水肿已经完全消失,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结语水肿是一种常见症状,但是治疗起来并不容易。

名老中医通过清热利湿、推拿按摩、饮食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成功地治愈了该患者的水肿。

这说明中医药在治疗水肿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减轻肾水肿用药中药辨证治疗方介绍

减轻肾水肿用药中药辨证治疗方介绍

减轻肾水肿用药中药辨证治疗方介绍
肾性水肿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多是肾功能衰竭、肾炎等肾脏疾病导致四肢、面部、眼睑等出现浮肿症状。

肾水肿的患者在治疗时主要以药物为主,在中医学中属于“水肿”的范畴,通过中药内服调理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①中医认为,肺发汗利水的治疗原则,适宜水肿初起,兼有表证的患者,可选择的治疗中药为越婢加术汤,同时还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加用香薷,怪柳,浮萍,具有较好的利水消肿的效果。

②如果肾水肿患者属于皮痒受损,水湿内停,溢渍于肌肤型,在治疗时应该采用健脾温阳利水的方法,可选用的药方主要为实脾饮合参苓白术散,同时可在其中加用芡实,金樱子,黄芪等三种药物,可明显加强消肿的效果。

③如果肾水肿患者属于肾阳虚衰,阴水不化不运而致下肢水肿严重,那么治疗应该采用益肾化气利水的治疗方法,可选用的药方有真武汤合五苓散,为了加强疗效,可同时加用玉屏分散,冬虫夏草,杜仲,菟丝子等药物。

④肾水肿的患者如果湿热毒壅盛与内,浸渍肌肤于外,在治疗时应该采用分利湿热解毒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时可选择的方药为疏凿饮子合五味消毒饮,同时还可加用扁蓄,葶苈子,大黄等三种药物。

⑤如果是水肿日久,水瘀互结反复发作的肾水肿的患者,治疗应该采用行气活血祛瘀的方法,可选择的中药有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同时还可加入益母草,丹参,牛膝,泽兰等四种药物,能有效提高活血化瘀、消肿的作用。

有些患者属于顽固性肾性水肿可配合使用莪术,三棱,水蛭等药物,起到行气破血的效果。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几种辩证治疗肾性水肿的中药了,相对来说这些药物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但因为患者的肾脏代谢功能受损,因此在具体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经过医生指导,千万不要自己随便用药,同时患者还要限制盐分的摄入量,可帮助身体尽快好转。

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水肿是许多人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组织异常积聚液体,导致肿胀。

对于水肿的治疗,传统的老中医经验可以提供一些宝贵的帮助。

下面将介绍几个老中医治疗水肿的医案,希望对患者们有所启发。

第一个医案是关于肾脏功能不足引起的水肿。

中医认为肾脏是水液代谢的关键器官,如果肾脏功能不好,就会导致水液潴留,出现水肿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一味中药来辅助治疗。

比如,可以使用猪苓、茯苓、泽泻等药材,煎煮后服用。

这些药材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排出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第二个医案是关于气虚引起的水肿。

中医认为,气虚会导致水液无法运行,从而引发水肿。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补气的中药治疗。

比如,可以使用黄芪、党参、白术等药材,煎煮后服用。

这些药材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气血运行功能,减轻水肿症状。

第三个医案是关于湿热引起的水肿。

中医认为,湿热会导致水液代谢紊乱,从而引发水肿。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

比如,可以使用黄连、茵陈、车前子等药材,煎煮后服用。

这些药材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的湿热,减轻水肿症状。

除了中药治疗外,老中医还会采用针灸疗法来治疗水肿。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气血运行的疗法。

对于水肿,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

比如,可以选择足三里、太溪、关元等穴位进行刺激。

这些穴位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可以通过针灸来促进水液的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老中医还会结合食疗来治疗水肿。

食疗是一种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改善身体状况的疗法。

对于水肿,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利尿作用的食材。

比如,可以多吃西瓜、黄瓜、莲藕等水果和蔬菜。

这些食材富含水分,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老中医治疗水肿的医案有很多,可以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无论是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还是食疗,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肿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然,在治疗水肿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适量运动等方面,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肾性水肿之我见

中医治疗肾性水肿之我见
脂、 血尿 等 。
动 水液 下 行 于 膀 胱 。《 素问 ・ 灵 兰 秘 典 论 》: 日“ 三 焦
者, 决 渎 之官 , 水 道 出焉 ” , 三 焦 水 道不 通 , 而为水肿。 所 以水 液代 谢与 肺 、 脾、 肾三 焦 关 系 密切 , 肺、 脾、 肾功 能 失调 则易 致水 液代 谢 障碍 , 水 液停 留而 引起水 肿 。
1 概 述
之 关也 。关 门不 利 , 故 聚 水 而从 其 类 也 。上 下 溢 于 皮 肤, 故 为肘肿 ”, 说 明 肾脏 在 水 液代 谢 过 程 中一 方 面 通 过 温化 作用 , 即阳加 于 阴而 生成 水液 , 内生水液 来达 到 阴 阳平衡 ; 另一方 面 通 过 司 开 阖 , 使下焦通畅 , 清 者 泌
4 治 疗 原 则
历 代 医家对 肾性 水 肿 有 很 多具 体 的 描述 , 肾 性 水
肿 属 中医学 水气 病 范畴 , 与 病 , 如“ 水始起也 , 目窠 上 微 肿 , 如 新 卧 起 之状” 、 “ 面 肿 日风 , 足胫 肿 日水 ” 、 “ 夫 水 病 人 目下 有 卧
水 肿 是 肾脏 疾 病 的常 见 症 状 , 缠绵难 愈 , 施 冶 困 难 。临 床上 多 首发 于组 织疏 松 部位 , 如 眼 睑或颜 面部 , 然后 发 展至 足 背 、 下肢 , 严 重 时 可 出 现胸 腹 水 , 波 及 全
身, 同时伴 有其 他 肾病 的征 象 , 如蛋 白尿 、 高 血压 、 高 血
门” 、 “ 洁净府 ” 的 治则 治 法 。我 们 结 合 《 黄 帝 内经 》中
症 状及 病 因病 机 的论述 及 临床 经验 从 以下几 个 方面 辨
证 治 疗 肾性 水 肿 。

肾性水肿中医治法浅识

肾性水肿中医治法浅识
王 芳
江 苏省江 阴市 中 医院 江 苏 江 阴 2 4 0 140 关键词 切线 切脉 脉诊
肾主水 ,肾性 水 肿 表 现 为 虚 证 者 ,多 与 肾有 关 ,
故温 肾化气是 治疗 的关 键 。《 景岳 全 书 》说 : “ 谓气 所
化者 ,即 肾中之气也 ,即阴 中之 火也 ,阴 中无 阳则气 不能化 ,所 以水道不 通 ,溢而 为肿 ” “ 治 肿 者 ,必 , 凡 先治水 ,治 水 者 必 先 治 气 。 ”指 的就 是 温 肾化 气 、利 脉诊 用词 甚 多 ,有 切 脉 、按 脉 、把 脉 等 等 ,但 笔 者 自认唯 以切字 为经典 。查 《 文解 字 》 说 ,有两 条 比较 贴切 :①诊断学术语 。切 脉或号脉 的简称 。望 闻问切 之

3 ・ 8
浙 江 中 医杂 志 2 l 年 1 第 4 O1 月 6卷 第 1 期
【 治 研讨 ● ■ 证 】
肾性水 肿 中医治法 浅 识
徐佩 华
浙 江 省 台州 市 中 医 院 浙 江 台 州 3 8 0 100 关 键 词 肾脏 病 水 肿 中 医 治 法
水肿 是指 人 体 血 管外 组 织 间 隙 体 液 积 聚 的状 态 , 是 肾脏疾 病的常 见症状 。 中 医古 籍 对 肾性 水肿 曾有过 不少 描述 ,如 : “ 水始 起 也 , 目窠 上微 肿 ,如 新 卧起 之状 ” 跗肿 肉如泥 ,按之 不起 ” “ 其本 在 肾 ,其 、“ 、 故 末在肺 ” 诸 湿肿 满 ,皆 属 于脾” 等 。在治 疗 上重 视 、“ 辨证 施 治 ,如 鉴 别 外 感 内伤 、阴 阳 表 里 、寒 热 虚 实
“ 洁净府” 以利 尿 ,是 《 内经 》记 载 的 治 疗 实 证 水肿 的三大法 之一 。应 用 指 征是 外无 表 证 , 内无 显 著

中医如何治疗肾性水肿

中医如何治疗肾性水肿

中医如何治疗肾性水肿肾性水肿是由于肾脏功能障碍导致体内水液代谢紊乱,引起的水肿症状。

这是肾脏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和健康问题。

中医在治疗肾性水肿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医认为,肾性水肿的发生与肾、脾、肺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肾主水,司开阖,若肾气亏虚,气化不利,水液代谢失常,则可发为水肿;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亦可导致水肿;肺主通调水道,肺气宣降失常,水道不通,也会引起水液潴留而发为水肿。

此外,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肾性水肿。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所属的证型,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证型有肾阳虚衰型、脾肾阳虚型、水湿浸渍型、湿热壅盛型等。

对于肾阳虚衰型的肾性水肿患者,常表现为全身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短少等症状。

治疗上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常用方剂有真武汤、济生肾气丸等。

真武汤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组成,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济生肾气丸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加入牛膝、车前子,增强了利水消肿的作用。

脾肾阳虚型的患者,除了有水肿症状外,还伴有面色㿠白,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脘腹胀满,腰膝冷痛等表现。

治疗宜温补脾肾、利水消肿,常用方剂为实脾饮。

实脾饮由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炙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的作用。

水湿浸渍型的肾性水肿,患者往往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腹胀,纳呆泛恶等。

治疗应以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为法,五皮饮合胃苓汤是常用的方剂。

五皮饮由生姜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组成,具有利水消肿、理气健脾的功效;胃苓汤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桂枝、白术、泽泻、猪苓、茯苓组成,能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肾性水肿中医临床治疗浅析

肾性水肿中医临床治疗浅析
主题词 : 肿/ 医病机 水 中 水 肿 / 医 药 行 法 中 医 学 术 发 掘 中
中 医认 为 肾性水 肿属 “ 水肿 ” “ 、 肾风 ” 等范 畴 , 是机 体 气化 功 能障 碍 , 水湿 停积 体 内, 泛滥 肌 肤 , 引起 眼 睑 、 四肢 、 腹背 甚 至 垒身肿 胀 之病 证 , 变 病 二 要 累及肺 、 、 E 脾 肾三 脏 。作 者依 据 肾性 水肿形 成 清楚 , 大多数 认为 与胃肠运 动功 能障碍 , 神 心理 精 因素等 有关 。与幽 门螺旋杆菌 感染 有无相 关性 尚 需进 一 步研究 现代 医学治疗 本 病 , J 常用 胃肠动
的中 西 医病 理 差异 , 其 分 为 肾炎 性 、 将 肾病 性 、 肾 衰性( 慢性 肾功 能衰 竭 性 ) 肿 二 类 , 结合 临床 水 三 并
对 其 治 疗 进 行 初 步 分 析 1 守 中 医病 机 、 西 医 病 性 、 水 肿 类 型 参 分
抑制 细菌 和修复 胃粘膜 的作 用 。天津王 绪霖 的 实验 表 明 : 黄连 、 黄有 明显抑 杀 幽 ¨螺 旋杆菌 的 大 作 用 内盒 含 胃激 素及 蛋 白质 , 能促 进 胃腺分泌 , 增加 胃的运 动功 能 , 速排 空 加 因 此消 痞 丸 对 太 鼠 胃排 空 影 响 的 唐 枳 实验研究. 中华 消 化 杂 志 99 1 ():l 1 9 ‘9 L 5 6 椽 大 基 . 用 胃肠 动 力 理 论 治 疔 胃肠 疾 病 的 体 应 会 辽 宁 中 医杂 志 , 9 2 ( ) 6 1 9 ;62 : 8 g 7 胡 忠 智 , 小 玲 . 药 甘 草 汤 组 方 规 律 的探 讨 上 蔡 芍 海 中 医药 杂 志. g6 (1 2 1 9 ‘1 ) 8 8 程 绍 恩 t 洪 生 、 祟 琦 中 医 证 候 诊 断 治 疗 学 夏 是

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

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

肾性水肿的中医治疗与优势丁伟伟费德升李玉卿张雪峰张忠贤王彩萍平湖市中医院肾内科摘要:肾性水肿是由肾脏疾病而引起头面部、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

隶属祖国医学“水肿”范畴,传统辨证论治以及不少特色疗法尽现中医中药作用及优势。

关键词:肾性水肿中药治疗中医优势肾性水肿,是由于肾脏疾病而引起头面部、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

例如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等。

其当属祖国医学“水肿”的范畴,中医药的历史传统而灿烂,依据中医理论治疗肾性水肿的疗效也颇具特色。

Ⅰ肾性水肿的发病机制及西医治疗现代医学认为肾性水肿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尿蛋白丢失,血清白蛋白降低后引起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从血管内向组织间质渗漏而致水肿。

②肾小球滤过系数下降,肾小管回吸收钠增加(球-管失衡)而导致水肿。

③肾脏疾病引起RAAS系统的激活,水钠潴留导致水肿。

④肾内前列腺素(PGI2、PGE2等)产生减少,致使肾排钠减少引起水肿[1]。

西医目前对于肾性水肿的治疗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外,主要采取一般饮食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包括补充蛋白,限盐,限水等,以及抬高肢体末端等体位改变。

药物主要依赖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氢氯噻嗪等)。

它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大等优点,但因为利尿剂本身的治疗副作用常常影响其临床应用,例如肾功不全患者往往伴随着嘌呤代谢障碍,尿酸增高,利尿剂使用会加重这一病情,从而加快肾功进展。

利尿剂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容量和血钾下降,严重者可引起肾脏供血不足,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

并且还有代谢并发症如氮质血症,酸碱中毒,电解质紊乱;变态反应如皮疹,血红蛋白异常,胰腺炎, 间质性肾炎并引起急性肾衰;其他还有严重者甚至出现耳聋[2]等。

长期使用更容易导致肾小管内结晶形成和梗阻性肾病,除此之外,噻嗪类利尿剂及贮钾利尿剂对CRF患者(Scr>166.67umol/L)不宜使用。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摘要:水肿一症可见于各个系统疾病中,最多见于肾脏疾病,是肾脏疾病治疗过程中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自内经起就对水肿有一定的认识,后世医家也都纷纷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水肿时虽然可能明显显效所需的时间较利尿剂来说缓慢的多,但中医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制止了水肿的发生,所以研究中医在肾系水肿治疗中的应用,客观评价中医治疗肾系水肿的效果,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中医经典;肾系水肿随着现代医学中利尿剂的使用,其立竿见影的效果使之逐渐成为人们治疗水肿的首选,更多临床医生倾向于应用利尿剂利尿来治疗水肿。

但很快,利尿剂无效及停药后水肿病情反复等问题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应用利尿剂治疗水肿仅仅通过对症利小便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并未从根本解决水肿的问题。

中医治疗水肿时虽然可能明显显效所需的时间较利尿剂来说缓慢的多,但中医治疗水肿不仅是为了消除水肿,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制止了水肿的发生,所以研究中医在肾系水肿治疗中的应用,客观评价中医治疗肾系水肿的效果,十分有意义。

一、《黄帝内经》中的水肿论治《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的医学书籍,内容精辟,记载有丰富的中医理论。

内经中关于水肿虽谈不上大篇幅的论述,但其阐述的水肿理论谓之经典,为后世医家治疗水肿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水肿在内经称之为“水”,亦有用“水肿”、“水胀”来表达水肿的含义。

后世医书中对于水肿的称呼有沿用“水”的,有全部改为“水肿”的,也有称为“水气”的,虽称呼各不相同,但所论及的均是水液滁留体内或是泛滥肌肤之病。

关于水病的临床表现,《灵枢·水胀》描述为:“水始起也,目案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炎。

”从中可看出这与现代医学描述的水肿表现非常相似,可见眼睑、头面部、四肢、腰背的浮肿,男性还可见阴囊的水肿,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胸水、心包积液,引起咳喘、胸闷等不适,出现腹水使腹胀大如鼓。

肾性水肿中医辨证治疗

肾性水肿中医辨证治疗
引《阴阳应象大论》云:“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 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五脏之主,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李氏 强调了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是人体中最主要的脏 腑,如脾胃充盛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才可发挥其功能活动,反
之,则五脏六府的功能必然随之而衰减,致使百病由此而生。 脾
胃之气故为元气之本。基于以上观点,从脾胃入手,临床常用四君 子汤化裁,辅以陈皮、山药、黄芪。阳虚者,加淫羊藿、仙茅、杜 仲、狗脊、制附子;阴虚者加熟地、鳖甲、麦冬。

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藏。是 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水不自行赖气以动,且水停则气阻,故 气行则水行,气畅则瘀消。方中常佐柴胡、枳壳、郁金、陈皮、青
4.运用提壶揭盖法
肾性水肿其本在肾,其制在脾,其标在肺,在温肾健脾的同 时,佐以开肺气,举中气,即开上窍以通下窍,下病上治。“清阳 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说:“脾胃既为 阴 火所乘,谷气闭塞下流,即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五官之 病,因清气不升所致,前后二阴之病,则因谷气闭塞,浊阴不降, 其原因皆在于脾胃升降失常之理。因此对于很多病证李氏多从调整 气机升降入手,形成独特的治疗风格。开肺气常用桔梗、杏仁、桑
久居湿地,冒雨涉水,湿衣裹身,水湿内侵,困遏脾阳
4.饮食不节
5.禀赋不足,久病劳倦
过食肥甘,嗜食辛辣,海膻发物,损伤脾胃,脾失输。
禀赋薄弱,劳倦过度,久病产后,肾气亏虚,肾失蒸化
[病因病机]
四、病理性质:有阴水、阳水之分
阳水:表、热、实
阴水:里、虚、寒、或虚实夹杂
[病因病机]
肺失通调,脾失转输
病机
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病位
饮食不节

中医如何从肾脏角度调理水肿有何独到之处

中医如何从肾脏角度调理水肿有何独到之处

中医如何从肾脏角度调理水肿有何独到之处关键信息项:1、水肿的中医分类及表现阳水阴水2、肾脏与水肿的中医理论关系肾主水液代谢肾阳、肾阴对水液的影响3、中医调理水肿的原则扶正祛邪标本兼治4、具体的调理方法中药调理针灸疗法食疗方法5、调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生活起居情志调节1、水肿的中医分类及表现11 阳水阳水多由风邪、疮毒、水湿等邪气侵袭,导致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湿泛溢肌肤而成。

其起病急,病程短,多从头面部开始,继而蔓延至全身,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脉浮等表证。

常见的阳水证型有风水相搏证、湿毒浸淫证、水湿浸渍证等。

111 风水相搏证表现为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112 湿毒浸淫证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甚者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113 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12 阴水阴水多由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水液内停所致。

其起病缓,病程长,多从下肢开始,逐渐波及全身,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常伴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脉沉等虚证表现。

常见的阴水证型有脾阳虚衰证、肾阳衰微证、瘀水互结证等。

121 脾阳虚衰证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122 肾阳衰微证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㿠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123 瘀水互结证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肿,以下肢为主,皮肤瘀斑,腰部刺痛,或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中医调理改善肾虚引发的浮肿问题

中医调理改善肾虚引发的浮肿问题

中医调理改善肾虚引发的浮肿问题浮肿是指由于身体组织积聚过多的液体而引起的肿胀现象。

肾虚是中医术语中的一种体质类型,指肾气虚弱、肾阴不足等情况。

肾虚往往是引发浮肿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调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改善肾虚引发的浮肿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医调理肾虚和浮肿问题的方法。

一、什么是肾虚和浮肿肾虚是中医学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

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主要的贮藏器官,肾虚指肾气不足或肾阴阳失衡的情况。

肾虚状态下,整个身体的阴阳平衡会被打破,导致身体的形态和功能出现问题。

浮肿是指由于水液潴留在身体组织中而引起的肿胀现象。

肾虚往往导致水液代谢的失调,不同部位的浮肿可能会出现,如面部浮肿、眼睑浮肿、手腕和脚踝的水肿等。

浮肿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外貌。

二、中医调理肾虚和浮肿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药是一种传统的疗法,具有调理全身的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调理肾虚和浮肿问题的方剂:(1)桂附地黄丸:此方剂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引起的浮肿。

它可以滋阴补肾,促进水液代谢,改善体内的湿气停留。

(2)五苓散:该方剂以调理脾胃为主,可以帮助排出体内湿气和水液潴留,缓解浮肿问题。

(3)金匮肾气丸:此方剂常用于治疗肾气虚弱引起的浮肿。

它可以补充肾气,加强肾脏的功能,减少浮肿症状。

以上方剂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需要个体化的药物方案。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联性,适当的调理饮食有助于改善肾虚和浮肿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饮食调理方法:(1)减少盐的摄入:盐分会使体内的水分潴留,加重浮肿问题。

应尽量减少盐的摄入,改为调味品中使用草本香料等低盐或无盐选择。

(2)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改善肾虚和浮肿问题。

(3)适量饮水:水液摄入需适量,但不要过量,以免加重浮肿问题。

3. 调理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调理生活习惯的方法,有助于改善肾虚和浮肿问题:(1)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浮肿问题。

中医如何解决肾虚导致的水肿?

中医如何解决肾虚导致的水肿?

中医如何解决肾虚导致的⽔肿?⽔肿,是指体内⽔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眼睑、四肢、腹背甚⾄全⾝浮肿。

⽔肿是全⾝⽓化功能障碍的⼀种表现,与肺、脾、肾、三焦各脏腑密切相关。

依据症状表现不同⽽分为阳⽔、阴⽔两类,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肺⼼病、肝硬化、营养障碍及内分泌失调等疾病。

中医经典⽂献《素问·⽔热⽳论》⽈:“故肺为喘呼,肾为⽔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之所留也。

”古代⼜称⽔、⽔⽓、⽔病。

《⾦匮要略·⽔⽓病脉证》分为风⽔、⽪⽔、正⽔、⽯⽔等数种。

亦以五脏分类,分⼼⽔、肺⽔、肝⽔、脾⽔、肾⽔等。

后世⼜分为阳⽔、阴⽔两类。

《丹溪⼼法·⽔肿》⽈:“若遍⾝肿,烦渴,⼩便⾚涩,⼤便闭,此属阳⽔,先以五⽪散或四磨饮,添磨⽣枳壳,重则疏凿饮。

若遍⾝肿,不烦渴,⼤便溏,⼩便少不涩⾚,此属阴⽔,宜实脾饮或⽊⾹流⽓饮。

”⽔肿与脾、肺、肾三脏关系密切。

《景岳全书·⽔肿论治》⽈:“肺虚则⽓不化精⽽化⽔,脾虚则⼟不制⽔⽽反克,肾虚则⽔⽆所主⽽妄⾏,⽔不归经,则逆⽽上泛,故传⼈脾⽽肤⾁浮肿,传⼈肺,则⽓息喘急。

”《⾦匮要略》论⽔肿的治疗原则为:“诸有⽔者,腰以下肿,当利⼩便;腰以上肿,当发其汗。

”实证多为外邪侵袭、⽓化失常所致,治宜祛邪为主,⽤疏风、宣肺、利湿、逐⽔等法。

虚证多为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湿所致,治宜扶正为主,⽤温肾、健脾、益⽓、通阳等法。

【病因病机】⽔肿的病因有内外⼆因。

外因有风邪外袭,疮毒浸淫,⽔湿浸渍,⽽致肺失通调,脾⽓受阻;内因有饥饱劳倦,伤及脾胃,或久病房劳,伤及肾元,导致牌失传输,肾失开合,⽽成⽔肿。

1、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道不通,以致风遏⽔阻,风⽔相搏,流溢肌肤;肌肤因痈疡疮毒,未能清解消退,疮毒内归脾、肺,导致⽔液代谢受阻,溢于肌肤;⽔湿之⽓内侵,或平素饮⾷不节,多⾷⽣冷,均可使牌为湿困,失其健运,⽔湿不运⽽泛于肌肤;湿热久羁,或湿郁化热,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三焦为之壅遏,⽔道不通,⽽成⽔肿。

肾性水肿治法探讨

肾性水肿治法探讨

肾性水肿治法探讨
胡永和;张东超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4(13)12
【摘要】肾性水肿,是由于肾脏病变而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

属中医水肿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五脏气虚为水肿之根源,六淫邪侵为水肿之外因,瘀血湿阻为水肿共同病机。

“开鬼门、洁净府”为治肿大法。

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参阅有关文献,对肾性水肿的分型治法总结如下。

1 治肺法肺为水之上源。

风邪犯肺,通调失职,津液不布,水湿流溢肌肤,则为水肿。

其特点:眼睑或头面浮肿。

(1)宣肺发汗利水。

适用于风寒犯肺型水肿。

症见始眼睑浮肿,继全身四肢浮肿,恶寒,无汗,发热,肢体酸疼,小便不利,苔薄白,脉浮紧。

【总页数】2页(P533-534)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肾性水肿;辨证分型
【作者】胡永和;张东超
【作者单位】山东省阳谷县医院;山东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510.5
【相关文献】
1.肾性水肿证治八法 [J], 王永钧
2.肾性水肿的中医辨治规律探讨 [J], 聂莉芳
3.张法荣辨治肾性水肿五行观 [J], 辛家东
4.肾性水肿治法 [J], 李明;董霄汉;李菡
5.肾性水肿治法四则辨析 [J], 赵恒侠;张江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经典名方地龙舌草丹石饮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经典名方地龙舌草丹石饮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经典名方地龙舌草丹石饮肾病综合征以全身浮肿,尿中泡沫为主,伴有其它身体症状,属于中医的“水肿”范畴。

《素问》称:肾者水脏,主津液,肾虚气化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水湿内停则发为水肿。

中医认为尿中蛋白丢失前均为构成人体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夫精者,身之本也”,长期蛋白尿从尿中流失,使精微物质进一步减少,阴损及阳,阳气更加亏虚,水湿内停,从而加重水肿程度。

地龙舌草丹石饮【组成】地龙,黄芪,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益母草,熟地黃,党参,山药,茯苓,丹参,石韦。

白花蛇舌草【用法】先将药物用清水泡过60分钟,用文火煎2煎,第1煎煎至半小时取药汁100ml,再煎半小时取汁100ml,第2煎煎50分钟取汁200ml,两煎共取汁400ml,分2次或3次饭前半小时温服。

鱼腥草【功效】健脾益肾、解毒化瘀。

水肿久治不愈,小便短少,面黄,乏力,身体虚弱,尿中蛋白久不消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主治:肾病综合征及肾病水肿益母草【方解】方中黄芪性味甘温,健脾补气,利水消肿,经动物试验能改善肾功能,修复破损的组织,消除蛋白尿为主药。

党参、熟地黃、山药健脾益肾,气阴双补,辅助黄芪发挥补益作用。

鱼腥草、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有明显的消炎作用,经实验提示二药可抑制肾小球萎缩和纤维组织增生为佐药;凝血机制的障碍对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均有重要影响。

熟地黄丹参、地龙、益母草活血化瘀,疏通肾络,能改善微循环及高凝状态,有助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和病变组织的修复,亦为佐药。

茯苓甘淡健脾利湿,石韦苦甘利水消肿,二药增强通利之功为使药。

以上诸药相辅相成,共奏健脾益肾、解毒化瘀消肿之效。

茯苓【加减】水肿重加白术、泽泻、车前子;热毒盛,乳蛾红肿、慢性咽炎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山豆根;皮肤疮疖者加地肤子、苦参;血压高者加夏枯草;伴血尿者加白茅根、仙鹤草、墨旱莲、三七。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制剂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则 治法 。肾性水 肿 是 肾脏 疾 病 最 常 见 症 状 , 举 兹
笔者 在 临床上 治疗 。 水 肿七 法 于下 : 肾 急 性 肾 炎初 始 阶段 , 证 属 风 水证 者 辨 或慢性 肾小球 病 的 患者 伴 发 呼 吸道 等 急 性 感 染 , 致
去而正 安 。
( 稿 日期 :0 91 -1 责 任 编 辑 : 茂福 ) 收 20 —00 周
祛 风能 胜 湿 。肾 性 水 肿 常 用 的 祛 风 药 有 汉 防 己 、 莶 草 、 长 卿 、 风藤 等 , 稀 徐 青 常用 组 方有 防 己黄 芪 汤( 防 己、 芪 、 汉 黄 白术 、 草 ) 防 己 地 黄 汤 ( 防 甘 、 汉
4 祛 风 法
治 水肿 , 论发 汗 、 不 利尿 、 攻逐 或 实脾 温 肾 , 均宜 配合
限盐 , 效果 始能 显著 和巩 固。 治 病必 求 于本 , 阴平 阳秘 , 神乃 治 , 肾性 水 精 在
肿 的治 疗 中 , 当利 而 不 伤 正 , 而 不 碍 邪 , 能使 邪 补 方
量增 多 。
3 行 瘀 法
化 气 , 尿 消肿 法 , 表方 剂 首 推 济 生 肾气 丸 ( 附 利 代 炮
子、 茯苓 、 泽泻 、 山药 、 山茱萸 、 黄 、 皮 、 地 丹 肉桂 、 牛 川 膝 、 前子 ) 主 治腰 膝 酸 软 , 寒 , 便 不 利 ; 车 , 畏 小 口不 渴 , 沉 , 淡 的水 肿 。若 寒 甚 而水 肿 明显 的 , 脉 舌 可先 予 真武 汤 ( 附子 、 苓 、 炮 茯 白术 、 白芍 、 姜 ) 肾 阳 生 壮 以制 阴寒 , 待寒水 渐 退 , 再予 济生 肾气 丸 。 此外 , 肾性 水 肿症 治疗 还 必 须 适 当 的抑 制 纳盐 的摄人 。因盐入 肾 , 其性 濡 润 , 可致水 湿 内生 而加 重 水 肿 , 以历 代 医 家 治 疗 水 肿都 十 分重 视 限盐 。凡 所
中医古 籍 对 。 水 肿 有 过 不 少 描 述 , “ 始 肾性 如 水 起也 , 目窠上 微 肿 , 新 卧起 之 状 ” “ 肿 日风 , 如 、面 足 胫肿 日水 ” “ 水 病 人 目下 有 卧 蚕 , 目鲜 泽 , 、夫 面 脉
伏 ” 并提 出了“ 苑 陈堇 ” “ 鬼 门” “ 净 府 ” , 去 、开 、洁 的
在原 有证 候 的基 础上兼 夹 外邪 , 肺气 失 去宣 降 , 使 不
能通 调水 道 , 输 膀 胱 , 生 水 液 潴 留 , 于 肌肤 发 下 发 溢 为水 肿者 。对 风 寒为 主 的用麻 杏 五皮 饮或 麻 附五皮 饮; 风热 为 主的用 越婢 汤或 麻 黄连 翘赤 小 豆汤 加减 ; 或细 等脾 虚见 证 , 宜 实脾 、 治 行气 、 湿 。 化

41 ・
7 益 肾法
热毒 为 主用普 济 消毒饮 出入 。
2 攻 逐 法
肾为水 脏 , 肾 I 肿 表现 为虚证 者 , 肾是 治 故 生水 益 疗 的关 键 , 分之 有 温 肾化 气 和 滋 肾 化 阴 二法 。温 肾
攻 逐法 主要用 于 利 尿无 效 而 形 气 实 、 湿 壅 塞 水 三焦者 , 暂用 于本 虚 标 实 而 宜 急 则治 标 者 。 常用 亦 药有 大 黄 、 遂 、 牛 、 甘 牵 巴豆 、 金 子 等 , 辨 证 选 用 千 可 1~ 2味 , 导水 湿 之 邪 从 肠 道 而 出 , 后 多 数 能使 尿 泻
江西 中医药 2 1 0 0年 4月第 4期 总 4 1卷第 3 8 2 期
肾性 水肿 中 医 治 疗 方 法
★ 汪玉 良 ( 江 省淳 安县 临 岐 中心卫 生 院 浙
淳安 3 1
关键词 : 肾性 水 肿 ; 医 药 疗 法 中
中图 分 类 号 : 5 . 1 R2 6 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肾 J 肿 发 生 瘀血 , 病 机 在 肾 I 肿 的发 生 生水 其 生水 发展 中 , 着 重要 的地 位 , 有 其机 理往 往 与寒凝 、 热结 、
气血 、 滞 有 关 。 因此 , 疗 瘀 血 , 得 辨 证 处 理好 气 治 还 这些产 生瘀 血 的相 关 因素 。治 肾 陛水 肿 瘀 血 证 , 除 辨证 治疗 寒 、 、 、 等致 瘀 因素 外 , 热 虚 滞 针对瘀 血 本 身 用药 , 分 活 血 、 瘀 、 应 逐 消瘀 3个 层 次 。并 按 不 同层 次选 用不 同的活 血化瘀 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