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资料
中医妇科建设指南
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妇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妇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妇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妇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妇科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妇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妇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妇科疾病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应开设妇科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妇科专病门诊,并开设病房及提供妇科急诊服务。
第八条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特色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妇科应设置门诊手术室、专业B超室、阴道镜室。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妇科手术室相关规定。
中医医院妇科病房应设置检查室、治疗室、手术室,并符合相关规定。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如音疗、导引、熏蒸、足浴、理疗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妇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妇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超声中药导入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熏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电磁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声诊断仪、宫腔镜、腹腔镜、阴道镜;有条件的三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高频电波刀等。
妇科建设指南
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妇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妇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妇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当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妇科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妇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妇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妇科疾病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应当开设妇科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妇科专病门诊,并开设病房及提供妇科急诊服务。
第八条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特色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妇科应设置门诊手术室、专业B超室。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妇科手术室相关规定。
中医医院妇科病房应当设置检查室、治疗室、手术室,并符合相关规定。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如音疗、导引、熏蒸、足浴、理疗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妇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见附件1)要求。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总指南)
附件1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妇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妇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妇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妇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妇科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妇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妇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妇科疾病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应开设妇科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妇科专病门诊,并开设病房及提供妇科急诊服务。
第八条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特色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妇科应设置门诊手术室、专业B超室、阴道镜室。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妇科手术室相关规定。
中医医院妇科病房应设置检查室、治疗室、手术室,并符合相关规定。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如音疗、导引、熏蒸、足浴、理疗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妇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妇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超声中药导入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熏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电磁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声诊断仪、宫腔镜、腹腔镜、阴道镜;有条件的三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高频电波刀等。
最新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总指南)
附件1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妇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妇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妇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妇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妇科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妇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妇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妇科疾病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应开设妇科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妇科专病门诊,并开设病房及提供妇科急诊服务。
第八条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特色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妇科应设置门诊手术室、专业B超室、阴道镜室。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妇科手术室相关规定。
中医医院妇科病房应设置检查室、治疗室、手术室,并符合相关规定。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如音疗、导引、熏蒸、足浴、理疗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妇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妇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超声中药导入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熏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电磁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声诊断仪、宫腔镜、腹腔镜、阴道镜;有条件的三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高频电波刀等。
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妇科规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妇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妇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妇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妇科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妇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妇科的规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妇科疾病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应开设妇科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妇科专病门诊,并开设病房及提供妇科急诊服务。
第八条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特色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妇科应设置门诊手术室、专业B超室、阴道镜室。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妇科手术室相关规定。
中医医院妇科病房应设置检查室、治疗室、手术室,并符合相关规定。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如音疗、导引、熏蒸、足浴、理疗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妇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妇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超声中药导入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熏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电磁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声诊断仪、宫腔镜、腹腔镜、阴道镜;有条件的三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高频电波刀等。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个科室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个科室中医医院是以中医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要手段的医疗机构。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中医医院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建设科室,并进行科室管理。
下面是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包含了11个科室,总字数1200字以上。
一、内科科室内科科室是中医医院的核心科室,主要负责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中医诊治工作。
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建设相关专科(如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并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仪器。
二、外科科室外科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外科手术和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治疗工作。
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建设相关专科(如骨科、肿瘤科等),并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和器械。
三、儿科科室儿科科室主要负责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治工作。
宜建设儿科专科,配备儿童中医专家和儿科医疗设备。
四、妇产科室妇产科室主要负责妇科和产科的中医治疗工作。
宜建设妇科专科和产科专科,配备专业的妇科产科医生和相关仪器设备。
五、针灸推拿科室针灸推拿科室主要负责针灸和推拿疗法的临床应用。
应建设专业的针灸推拿科室,配备有经验丰富的针灸推拿医师和相关设备。
六、康复科室康复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康复治疗和康复理疗工作。
应建设康复科室,配备专业的康复医师和康复理疗设备。
七、中西医结合科室中西医结合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和西医的协同治疗工作。
应建设中西医结合科室,培养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力的医生,并配备综合治疗设备。
八、中药科室中药科室主要负责中药的炮制、配方和处方制备工作。
应建设中药科室,培养具有丰富中药知识和经验的药师,并配备先进的中药生产设备。
九、检验科室检验科室是中医医院必备的科室之一,主要负责中医体液、尿液、其他生理样本的检验工作。
应建设检验科室,配备专业的检验师和先进的检验设备。
十、影像科室影像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影像学的临床应用工作。
应建设影像科室,配备专业的影像医师和先进的影像设备。
十一、行政管理科室行政管理科室主要负责医院的行政事务和管理工作。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中医医院临床科室是医院的核心部门,直接提供医疗服务。
科室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科学的指南,有助于提升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质量和效率。
二、建设指南1.科室设置科室的数量和设置应根据医院的规模和需求进行合理分配。
常见的中医临床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同时,可以根据患者需求和市场需求开设特色科室,如中医骨伤科、中医肿瘤科等。
2.科室布局科室的布局要合理,确保科室内流线顺畅、清洁整洁。
同时,科室内应设有等候区、诊室、检验室、治疗室等功能齐全的区域,方便医务人员进行工作。
3.医疗设备和器械科室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应根据科室的需求进行配置。
常见的设备包括中医诊断仪器、中药煎药设备、针灸设备等。
确保设备和器械的质量可靠,保持良好的维护和更新。
4.人员配置科室应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配置医务人员。
必须保证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建议配备专职负责人,负责科室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三、管理指南1.医疗质量控制科室应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工作的规范和安全。
包括建立和执行科室标准操作规范,定期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2.人员培养和发展科室应注重医务人员的培养和发展,定期开展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3.信息化管理科室应引入信息化系统,实现病历、医嘱、检验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防止信息泄露。
4.患者服务科室应注重提高患者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鼓励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反馈,积极改进服务方式和效果。
5.卫生安全管理科室应加强卫生安全管理,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和可靠。
包括严格执行感染防控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等。
四、结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科学的指南可以指导医院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汇总版(含治未病科修订版)汇编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目录1、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等 11个科室指南(试行)的通知 1 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 2 中医医院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 10 中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 17 中医医院眼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 24 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 31 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 109 中医医院血液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 117 中医医院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 125 中医医院分泌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 133 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 141 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肛肠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针灸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2、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肺病科等 知 ...........................................................中医医院肺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38 45 53 61 69 7710 个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85 86 94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48)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55)3、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肝病科等5 个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163 中医医院肝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64)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72)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79)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87)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195)4、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通知 (203)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204)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211)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215)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等11个科室指南(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44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加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我局组织制定了《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11个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医药传承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在满足患者需求和促进中医学术研究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科室建设与管理对于中医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一份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以规范科室的运营和管理,并提高中医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一、科室建设1.根据中医药特色和患者需求,确定科室设置。
根据中医药学科门类和临床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科室规划。
常见科室包括针灸推拿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等。
2.人才引进。
为了提高中医医院的整体服务实力,应引进一批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中医医师,并建立明确的人才引进机制。
3.装修和设备配备。
根据科室的功能和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科室的装修,并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和医疗仪器,提高科室的临床诊疗能力。
二、科室管理1.制定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应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科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等,明确科室内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2.人员管理。
合理配置科室人员,制定科室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室医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整体实力。
3.临床工作流程管理。
制定科室的临床工作流程,合理分配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患者顺利就诊、科室内部协调一致。
4.质量管理。
建立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规范临床操作、标准化医疗流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5.学术研究与教育培训。
鼓励科室医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医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同时促进整个科室的学术氛围。
三、科室合作与交流1.积极参加院内和院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科室进行合作和交流,提高医师的学术知识和技术水平。
2.科室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科室间的良好互动机制,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科室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开展学术讲座、举办医学研讨会等,提高科室内部和外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四、科室发展与创新1.科室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提高临床操作效率,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发布中医医院妇科、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肿瘤科、骨伤科、肛肠科、针灸科、推拿科、急诊科等11个科室的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规范了科室基本条件、人员队伍、服务技术、环境形象等方面,并列出科室常用方剂目录。
该指南适用于二级以上中医医院。
指南要求,妇科、儿科、皮肤科、耳鼻喉科、肿瘤科、肛肠科等科室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70%,推拿科不低于80%,针灸科不低于90%,眼科、骨伤科、急诊科则不低于60%。
各科室住院医师应掌握本科主要病种诊疗方案(规范、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重点掌握100首常用方剂(骨伤科为120首,耳鼻喉科为60首),掌握本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主治医师能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副主任医师应具备中医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疑难、危重病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而针灸科住院医师需掌握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针法及灸法,耳针,电针、腧穴药物贴敷、腧穴药物注射,留罐、闪罐、走罐等常用基本操作技术。
指南对于各科室主任的任职工作经历作出规定,妇科、骨伤科、肛肠科主任应具有本专业8年以上工作经历,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肿瘤科、针灸科、推拿科等科室主任应具有本专业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而急诊科需要有3年以上中医急诊工作经历。
各科室执业医师人数在8~15人以上的,应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为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提供决策,把握科室发展方向。
各科室指南对本科室服务技术作出要求。
其中,妇科应开展中药外敷、灌肠、熏洗、针灸、推拿、局部用药、耳穴、刮痧、穴位贴敷、拔罐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创造条件开展中药超声导入、音疗、熏蒸、穴位注射、砭石、钩活术、平衡针、火针、腹针、热敏灸、雷火灸等服务项目。
儿科鼓励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传统中医药(TCM)在妇科领域中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了许多妇女解决健康问题的专业治疗手段。
然而,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妇科的治疗方式和手段要更为复杂,需要更加仔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也有更高的治疗成功率。
为了确保中医妇科的治疗效果,中医院需要正确地进行建设和管理。
1. 招聘专业人员中医妇科的技术要求还是相当高的,因此,你需要招聘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生来提供护理服务。
此外,还应该招聘护士、助手以及其他医疗工作人员。
这些专业人员可以协助医生确保治疗质量,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
2. 确保场地卫生中医妇科机构必须保证场地干净整洁,卫生标准高。
卫生管理要中国的传统做法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确保患者能够在高质量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中医妇科应该保持足够的通风把传统药方的药味散出去,特别是生化污垢的清除和传染性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3. 管理医疗设备中医妇科机构需要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以提供最佳质量的治疗服务。
在选择和管理设备时,中医妇科应该遵循国家标准和有关医学道德规范。
同时,识别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的设备维护和定期检查方案也十分重要。
4. 严格控制质量中医妇科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包括对医疗行为、医生和技术人员的管理,以及对治疗结果、患者满意度的监测和跟踪等。
这些都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提高患者信心所不可或缺的。
在中医妇科治疗中,望闻问切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方案能充分发挥作用。
5. 提高服务质量中医妇科机构应该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并确定他们的健康需求,通过帮助患者小预防大保健以及不适症状诊断,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6. 科学管理,提高效率中医妇科机构应该为每个员工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
要开展规范的培训和培训,通过上岗证书和业绩考核,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7. 安全保障中医妇科机构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保持安全和稳定。
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女性患者的需求,中医医院妇科建设和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妇科建设、人员培训、管理流程等方面,为中医医院的妇科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南。
妇科建设设计与装修中医医院妇科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患者的需求,降低患者在医院内的不适感。
具体包括:•空气清新•充足自然光线•设施齐全•私密性在装修时,要注意使用环保材料, minimize对患者的伤害,避免产生嗅觉刺激和污染。
设备与仪器中医医院妇科的设施和设备与其他科室并无区别。
要保证设备和器具的使用方便、实用耐用,以确保妇科治疗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人员培训医疗行业的人员培训尤为关键。
尤其是在妇科,不仅需要专业医生、护士,还需要一些有经验的照护人员,以帮助就诊患者。
有以下几点有助于提高中医医院妇科的人员水平:卫生保健知识培训由于妇科患者普遍存在多种疾病和生理周期,确保卫生保健知识的及时学习和培训,能提高医院人员在妇科领域的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培训对妇科专业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要求相当高。
医院应为专业人员提供详细的培训计划和课程,加强对最新技术的学习,让医学人员掌握熟悉的病症处理流程和手术技术。
服务质量培训提供专业和服务质量一样重要。
医院的工作人员应接受有关服务质量的训练,尤其是对妇女来说是敏感的敏感问题,以确保他们的隐私得到保护,同时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担忧。
管理流程预约系统预约是每个医院必备的功能。
医院应该建立更完善的系统、以便于患者可以轻松地进行预约、考虑到患者的需求,增加多种预约方式,如电话预约、网上预约、现场预约等等。
病历管理医疗行业有一个准则:医生不仅要治病,还要记好病历。
安全的病历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质量,减少误诊、漏诊等问题。
计费管理计费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严格的、公正的计费制度,为患者提供质量的服务,同时让医院运营正常、可持续发展。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总指南)
附件1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妇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妇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妇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第四条中医医院妇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妇科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妇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妇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妇科疾病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应开设妇科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妇科专病门诊,并开设病房及提供妇科急诊服务。
第八条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特色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妇科应设置门诊手术室、专业B超室、阴道镜室。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妇科手术室相关规定.中医医院妇科病房应设置检查室、治疗室、手术室,并符合相关规定。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如音疗、导引、熏蒸、足浴、理疗等).第九条中医医院妇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妇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超声中药导入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熏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电磁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声诊断仪、宫腔镜、腹腔镜、阴道镜;有条件的三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高频电波刀等。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11个科室范文
附件1: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妇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妇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妇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妇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妇科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妇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妇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妇科疾病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应开设妇科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妇科专病门诊,并开设病房及提供妇科急诊服务。
第八条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特色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妇科应设置门诊手术室、专业B超室、阴道镜室。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妇科手术室相关规定。
中医医院妇科病房应设置检查室、治疗室、手术室,并符合相关规定。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如音疗、导引、熏蒸、足浴、理疗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妇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妇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超声中药导入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熏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电磁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声诊断仪、宫腔镜、腹腔镜、阴道镜;有条件的三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高频电波刀等。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总指南)之欧阳道创编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附件1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妇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妇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妇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妇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妇科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妇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妇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妇科疾病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应开设妇科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妇科专病门诊,并开设病房及提供妇科急诊服务。
第八条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特色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妇科应设置门诊手术室、专业B超室、阴道镜室。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妇科手术室相关规定。
中医医院妇科病房应设置检查室、治疗室、手术室,并符合相关规定。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如音疗、导引、熏蒸、足浴、理疗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妇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妇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超声中药导入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熏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电磁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声诊断仪、宫腔镜、腹腔镜、阴道镜;有条件的三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高频电波刀等。
中医医院妇产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妇产科建设与管理指南1. 介绍本文档旨在为中医医院的妇产科建设与管理提供指南和建议。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2. 妇产科建设妇产科建设是中医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准备:妇产科需要合适的空间、设备和人力资源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中医医院应确保拥有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并培养专业的医护人员。
- 专业领域:妇产科医生应该具备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妇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产科手术技术等。
中医医院应该加强相关培训和专业交流,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
- 团队协作:妇产科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妇产科医生、护士、助理等。
中医医院应鼓励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并建立相应的协作机制。
3. 妇产科管理妇产科管理在确保医疗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 严格遵守规范:妇产科管理应按照相关的法规和规范进行,包括医疗流程、信息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等。
中医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 患者关心:中医医院应积极关心妇产科患者的需求和心理健康。
提供良好的医患沟通和心理支持服务,增强患者满意度,同时加强对妇产科疾病的宣传和健康教育。
- 继续教育:妇产科医生应定期进行继续教育,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中医医院应鼓励医生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提供机会以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
4. 总结中医医院妇产科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充分考虑医疗资源、专业领域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关注患者需求,中医医院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妇产科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声誉和患者满意度。
以上仅是一些基本的指南和建议,中医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改进。
希望本文档能有助于中医医院妇产科的建设与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妇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妇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妇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妇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妇科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妇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妇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妇科疾病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应开设妇科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妇科专病门诊,并开设病房及提供妇科急诊服务。
第八条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特色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妇科应设置门诊手术室、专业B超室、阴道镜室。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妇科手术室相关规定。
中医医院妇科病房应设置检查室、治疗室、手术室,并符合相关规定。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如音疗、导引、熏蒸、足浴、理疗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妇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妇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超声中药导入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熏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电磁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声诊断仪、宫腔镜、腹腔镜、阴道镜;有条件的三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超高频电波刀等。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建立中药超声导入、外敷、灌肠、熏洗、熏蒸、针灸、雷火灸、局部用药、耳穴治疗、音疗、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腹针、砭石、刮痧、足浴等妇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第十二条中医医院妇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妇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力求在不同年龄段均无人才断档。
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人才梯队。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妇科医师应接受过中医妇科专门训练,掌握中医学和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本科室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掌握本科主要病种诊疗方案(规范、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熟悉200首方剂,重点掌握100首常用方剂(见附件),掌握妇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部分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丰富的诊疗经验,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中医类别副主任以上医师应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中医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疑难、危重妇科病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第十五条中医医院妇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妇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常见妇科病的诊断标准、本科主要病种的诊疗方案(规范、指南)和基本诊疗方法、妇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学习班、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新技术新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一项以上中医妇科病(证)的诊疗专长。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危重妇科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掌握妇科学新进展。
第十六条妇科主任应具有从事中医妇科专业8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
二级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应由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系统接受过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2年以上)的其他类别执业医师担任,三级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应由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系统接受过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2年以上)其他类别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七条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妇科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妇科,可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妇科专业临床工作20年以上。
学术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学术发展方向,指导重点项目的制定与实施。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妇科的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妇科专业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二级中医医院妇科学术继承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妇科学术继承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素养、老专家独特经验、中医妇科病学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九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
第二十条中医医院妇科护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三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
第二十一条中医医院妇科护士应掌握中医药治疗常见妇科病的基本知识,掌握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掌握妇科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能为病人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妇科病康复和健康指导。
第二十二条中医医院妇科护士长是妇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护士长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1年以上妇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三级中医医院妇科护士长应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2年以上妇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第二十三条中医医院妇科鼓励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急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急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四、服务技术第二十四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当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中医诊疗新技术。
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具备常见、多发妇科病诊治的能力,二级中医医院应能开展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妇科病的常规诊疗。
三级中医医院应当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开展妇科疑难、急危重症的诊疗工作。
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开展中药外敷、灌肠、熏洗、针灸、推拿、局部用药、耳穴、刮痧、穴位贴敷、拔罐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中药超声导入、音疗、熏蒸、穴位注射、砭石、钩活术、平衡针、火针、腹针、热敏灸、雷火灸等服务项目。
第二十七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制定常见妇科病及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规范、指南),诊疗方案应包括规范的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
难点指临床上需要解决的有针对性的实际问题,通过中医治疗方法的改进有解决的可能。
要定期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目的,不断优化诊疗方案(规范、指南)。
第二十八条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医药诊治工作。
使用中医药治疗的,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一致。
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
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中医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
第二十九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当根据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理论、技术方法、药物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五、环境形象第三十条中医医院妇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
第三十一条中医医院妇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治疗室等区域。
第三十二条中医医院妇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饰,重点传播中医药防治妇科病的理念,宣传中医药防治妇科病的知识,介绍中医药防治妇科病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特别是本科室防治妇科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依据病种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第三十三条中医医院妇科的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内容,可以采用有关名医名言警句的书画作品、中医妇科历史人物和本科室名医塑像或照片、招贴画、橱窗展柜、实物、触摸屏、视频网络、宣传折页等方法。
六、附则第三十四条中医医院妇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执行,有产科的科室参照执行。
第三十五条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以妇科病诊疗为特色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六条民族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相关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条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中医医院妇科常用方剂目录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2.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3.二至丸(《医方集解》)4.二陈汤(《和剂局方》)5.八正散(《和剂局方》)6.八珍汤(《正体类要》)7.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9.大补元煎(《景岳全书》)10.小蓟饮子(《重订严氏济生方》)11.小营煎(《景岳全书》) 12.小柴胡汤(《伤寒论》)13.上下相资汤(《石室秘录》)14.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1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16.乌药汤(《兰室秘藏》)17.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18.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19.六君子汤(《和剂局方》)20.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21.四乌贼骨一茹丸(《素问·腹中论》) 22.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3.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24.生化汤(《傅青主女科》)25.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6.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27.归肾丸(《景岳全书》)28.平胃散(《和剂局方》)29.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30.甘麦大枣汤(《金贵要略》)31.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32.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33.圣愈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34.左归丸(《景岳全书》)35.右归丸(《景岳全书》)36.玉屏风散(《医方类聚》)37.三仁汤(《温病条辨》)38.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39.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40.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41.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治》) 42.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43.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44.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45.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46.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47.补中益气汤(《脾胃论》)48.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49.两地汤(《傅青主女科》)50.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51.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52.完带汤(《傅青主女科》)53.肾气丸(《金匮要略》)54.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5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6.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57.苓桂术甘汤(《伤寒论》)58.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59.济生肾气丸(《济生方》)60.保阴煎(《景岳全书》)61.胎元饮(《景岳全书》)62.养精种玉汤(《傅青主女科》)63.举元煎(《景岳全书》)64.香棱丸(《济生方》)65.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66.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67.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68.逍遥散(《和剂局方》)69.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70.桂枝汤(《伤寒论》)71.胶艾汤(《金匮要略》)72.桑菊饮(《温病条辨》)73.真武汤(《伤寒论》)74.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75.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76.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77.清经散(《傅青主女科》)78.银翘散(《温病条辨》)79.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80.温经汤(《金精品文档匮要略))81.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82.痛泻要方(《丹溪心法》)83.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84.毓麟珠(《景岳全书》) 85.增液汤(《温病条辨》)86.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87.四神丸《证治准绳》88.二妙散(《丹溪心法》)89.三妙丸(《医学正传》)90.四妙丸(《成方便读》)91.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92.金铃子散(《素问病机宜保命集》)93.当归四逆散(《伤寒论》)94.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95.半夏厚朴汤(《金金匮要略》)96.活络笑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97.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98.桃核承气汤(《丹溪心法》)99.越鞠丸(丹溪心法》)100.五子衍宗丸(《医宗入门》)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