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画谱古籍的艺术价值
浅论经典古画谱的继承与革新——对《芥子园画传》与《十竹斋书画谱》笔墨图示的再认知
,明代吴门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以及陈道复、陆治、周天球等人的作品。
《十竹斋书画谱》可谓将诗、书、画、印融为了一体,书中的作品技法解析和书法部分均以墨色印制,以表达画理为主,墨色变化较少;而完整的国画作品,边缘线用墨色双勾,内部则铺陈了颜色,获得了色不掩墨、墨不掩色,却又色墨合一的效果,淋漓尽致在其《秀石疏竹图》卷中题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出了中国传统书画在笔墨运用上具有的共同规律。
离开了书法用笔,难言中国画韵味,而中国画所具有的书法抽象用笔,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然而,书法与绘画毕竟有所区别。
两的墨色变化,反而适合初学者感受笔法、理解构图规律。
对于有成者,可以通过古画谱研究画理、画论,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将艺术之途开拓至新境地。
另外,水印版画与传统中国书画存在共同的审美意趣,水印木刻版画表现出来的朦胧意境之美、造型简约之趣与传统文人画精神不谋而合。
虽然古画谱与宣纸上的绘画作品有明显的差别,但仍然有某种附庸“幽人韵士之癖好者”的美学特质。
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晚明时期版画“或拙如画沙,或细于擘发”[4],“拙如画沙”正是对传统笔墨的美学诉求。
三、后世对经典古画谱的继承与革新的具体体现既为书画普及读本,古画谱更广泛的意义在于对绘画艺术的推广。
清代康熙年间王概编著的《芥子园画传》作为集传统绘画之大成者,比《十竹斋书画谱》内容更加丰富与具体。
如其《青在堂画学浅说》甚至包含了“论画十八则”与“设色二十七则”,全方位讲述了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经营位置和设色,等等。
书中所记载的画史、画法、画理、画论、诗词,对学习中国画具有积极意义,尤其适合初学者领会其中要义。
这些也是中国画入门的文化必修课。
《芥子园画传》一经面世,就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入门的教科书,风行三百余年。
近代绘画巨擘齐白石即得益于《芥子园画传》,先后临摹此谱达十六本之多,可见其倾心程度。
齐白石通过《芥子园画传》,夯实了传统笔墨造型语言基础,最终成为绘画艺术的集大成者,后期其虽经历“衰年变法”,但画作的意趣仍然与《芥子园画传》存在某些“基因”关系。
古书画本身具有哪些价值值得收藏家去投资?
古书画本身具有哪些价值值得收藏家去投资?
在愈演愈烈的收藏界,古书画的收藏热是持续不断的,到底古书画本身具有哪些价值值得收藏家去投资呢?我们听听中国淘画网的专家对这一现象的评价。
第一,古书画经历了历史变动,山河动荡而被保存下来,本身就比较稀缺,物依稀为贵,当然其自身的价值也比较高。
第二,在以往的中国古代书画交易市场中,名头是决定性的因素,由于十几年来持续的交易和经验的提升,成熟藏家的收藏标准从名家作品向名家精品转化,越来越重视作品的质量。
而只有在很长时间的流传中保存下来的古书画质量都是很不错的。
第三,中国艺术品投资之所以能够形成今天的局面,是由多年来艺术品收藏与艺术品交易的断层,积累了大量的需求。
这种长期基本的需求一旦爆发,其势不可遏止。
而这个需求空缺的前提是有其历史特殊性的,在今后也是不可复制的。
第四,从投资的角度讲,艺术品投资的神话是和房地产及股票市场投资相比较而言而形成的。
与其他投资门类相比,艺术品是个总量和规模小的多的板块。
其他两个投资板块发育不成熟、渠道狭窄、政策干扰而形成的流动性过剩,把大量闲置资金推向艺术品市场,形成水涨船高的价格效应。
从收藏的分布来看,古书画是有限资源,不可复制。
今后的收藏一定是各个板块的多元化发展,大的趋势是在名迹精品逐渐流入博物馆之后,收藏从传统向现代转移。
总之,古书画的收藏价值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各方面的因素也促进了他的潜力价值。
浅析古籍价值
然灾难 , 能阻挡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都不 世代文化的传承以典籍
载体 , 彰显着古籍 的重要价值。 国务 院办公厅关 于进 一步加强 古籍 保护工作的意见 ( 国办 发 [0 7 6号 ) 20 ] 中指 出, 国古代文献典 籍是 中华 民族 在数千 年 我 历史发 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 ,蕴 、 创造 力 , 中华文 明绵延 数千年 , 是
国境 内受 国家保护的文物。虽然字面上并无“ 古籍” 二字 , 但文献
可替代 。 作为古籍保 护工作者 , 希望从各方面来具体论述古籍 的
价值 , 让古籍为大众所 深人 了解 , 同继承 、 共 保护 和开发 中华 民
族 的优秀文化成果。
l 宏 观视 角看 古籍价 值
古籍 的价值 , 说到底体现的是“ 文化” 是一个 民族文化精 神 ,
有关 的 ; 第二 , 必须 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 , 可能再重新创造 。 不
根据这两个特征 , 当然属于 “ 古籍 文物” 畴。《 范 中华人 民共 和国
文物 保护法 》 第二条 , “ 把 历史上各 时代重要 的文献资料 以及具 有历 史 、 艺术 、 科学 价值的手稿 和图书资料 ” 为中华人 民共 和 列
值 , 于 古籍 的收 藏 价 值 也 给 予 了恰 当评 价 。 对 关键词 : 籍 ; 籍价值 ; 籍收藏 ; 古 古 古 古籍 保 护
中图分类号 : 2 51 G 5.
文献标识码 : A
古籍保护工作之所 以重要 , 缘于古籍 自身具有重要 的价值 。 而这些 价值究竟 体现在 哪里 , 网络普及 、 在 资讯泛 滥的今 天 , 古 籍 的存在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在开展古籍保护宣传 时 , 这些疑问 经 常被普通公众 提出来 。关 于古籍 的价值 , 宏观 的宣传很 多 , 善 本 的三性 九条也 往往 被拿 出来 阐述 。但 由于三性九条 的高度 概 括性 , 无法具体描述古籍的价值 。与此 同时 , 普通古籍 的价值也 鲜有论及 。在大众看来 , 古籍 的价值不能说没有 , 但似乎 总没 有 古建筑 、 石刻 、 工艺品等价值贵重 , 那些宝贵 的遗产一 眼可见 , 无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价值和鉴赏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价值和鉴赏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是自古以来的国粹之一,其价值不仅仅在于艺术本身,更是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密不可分。
书画艺术早已成为中国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深受国内外艺术家和爱好者的喜爱。
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各自具备不同的特点,但二者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形式,是语言的书写和表达形式。
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包含了篆、隶、楷、行、草等五种字体,每种字体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着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特色。
而绘画艺术则不同,它用色彩和线条来表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这一艺术形式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融入了古人精神和哲学的思考,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
书画艺术代表了中国的艺术发展史,他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陈列藏品、考证研究、文化交流、体现审美价值的载体。
在这些方面,书画艺术皆有其价值。
首先,书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学问层次高深、蕴含哲学思想,需要借助诗、文、史等难以见到的材料,才能真正理解作品內涵。
不管是看到一段绘画,还是品读一段近代名家的书法作品,都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审美,而应该深入挖掘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
其次,书画艺术是艺术收藏的上品。
书画作品具有抗时代性、抗国别性、抗流派性的特征,具有很强的收藏价值,而书画收藏不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精神的境界。
今年以来,书画市场需求很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艺术品市场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最后,鉴赏书画艺术是提高 cultured 的知识与素养的重要手段。
我们在学习鉴赏书画艺术时,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创作年代、作者,更要透彻揣摩其艺术思想和技法,以及融入作品的文化精髓,通过艺术鉴赏提升自身的审美品味、文化修养和思维深度。
从中可见,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价值远不止是表面所呈现出来的那样简单。
它具备了文化、历史背景、文学性等许多方面的元素,这是其所特有的艺术价值。
同时,作为一种表达自然、体现文化的艺术形式,书画艺术也需要通过鉴赏,让更多的人认识、喜欢、欣赏,从而使其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弘扬和传承。
中国古代绘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绘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拥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邃的审美价值。
这些特点与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技法和表现手法上,更由于其对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的独特表达和传递方式。
通过审视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千年文化遗产。
一、景物意象的传神表达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之一便是其独特的景物意象传达方式。
绘画家通过选取自然界或人类生活中的景物为创作对象,以笔墨刻画出其形象特征和精神内涵。
在画作中,常以婉约的手法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敬畏与赞美,力求通过笔墨的运用,传递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温润情感。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山水画和花鸟画成为最为著名的两大流派。
山水画以寄情山水、追求远离尘嚣的境界为创作主题;花鸟画以惊艳细腻的写实手法,展现出自然界中花鸟的婉约与生动。
这些作品在表现自然景物的同时,也通过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美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赞叹。
二、墨色情韵的独特表现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之二在于其独特的墨色表现。
墨色在中国绘画中被赋予了独特的美学意义,是画家表现形态和情感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墨色的运用,可以传达出画家对世界的独特观察与体验。
中国古代绘画以墨黑为基调,通过墨色的浓淡程度和湿度的巧妙运用,带出了诸多细腻的观察和感悟。
传统绘画注重墨色的沉浸感和层次感,使得作品更具厚重感和立体感。
尤其是在山水画中,墨色处理的恰如其分,能够通过简练的线条和浓淡的墨色,创造出恢弘的山川和宁静的水面,使人对自然景物的美感得以更加充分的体验。
三、意境深远的表达方式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之三在于其意境深远的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绘画强调画家通过笔墨的表现手法来营造情感氛围,并以此引发观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画家的笔墨技法与意境营造,中国古代绘画引发了人们对个体情感、人生意义等更广阔议题的思考。
绘画作品通过一种独特的虚实结合的手法,运用留白和虚化的技巧,去掉繁琐的细节,留下寥寥几笔,却能够唤起观者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中国古代画作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画作的审美价值中国古代画作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还是花鸟画,这些作品都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和独特魅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画作的审美价值,并剖析其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独特的意境与表现方式中国古代画作的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其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方式上。
古代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以及线条、色彩和构图的安排,将自然景物或人物形象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在纸上。
山水画以其奇特的构图和线条的运用,表现了山水之间的宏伟和壮丽。
人物画则通过细腻的笔墨描绘出人物的神情和气质,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揣摹。
花鸟画则通过精细的笔触和细腻的色彩,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纪实,更是通过画家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感的艺术境界。
二、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中国古代画作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其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方面。
古代画家常常通过画作,表达对自然界、人类生活和历史传统的情感和思考。
山水画中所展现的山川河流、云雾山峰等景物,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畅想。
人物画则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生活场景的再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追求。
花鸟画则以其细腻的表现方式传达出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些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共鸣。
三、对后世艺术的影响中国古代画作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其对后世艺术的影响方面。
众多中国古代画作成为了后世艺术家的重要学习和借鉴对象。
山水画中的偃松青石和苍松翠柏等元素,成为了后世艺术中重要的符号和表现手法。
人物画中的丹青白石和纤毫画翰,也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触类旁通的艺术启示。
花鸟画中的墨花和颜色丰富的花卉,也深深影响了后世花鸟画的发展。
中国古代画作不仅仅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更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力量。
总结中国古代画作以其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方式、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以及对后世艺术的影响,展示出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论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
论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一、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内涵在形式美方面,传统书画强调“意在笔先”,强调笔墨的韵致和构图的谐调。
以书法为例,中国古代书法家张旭曾说:“意存笔先”,强调在作品构图的时候,要先有意境,再用笔墨去表现,注重“气韵生动”,追求“虬驭峭拔,茂盛之状”。
这种追求形式美的理念,凝聚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艺术的精神追求,使得传统书画在形式美的表现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意境美方面,传统书画强调意境的独特表达和审美效果的达成。
在中国传统文人画中,往往萦绕着一种意境优美、意境深远的氛围。
这种意境,并非单纯的景物描绘,而是通过笔墨的“纵横驱使”,达成一种内化的审美体验。
这种意境美,是传统书画艺术独有的审美特质,也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在审美心理方面,传统书画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独特情感和审美理念。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强调“意境禅味”、“虚实相生”,主张“以无为有”,强调审美心理的超脱和超然。
传统书画作品中所体现的审美心理,不仅源自于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感,更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美的深沉追求和独特态度。
传统书画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传统书画艺术通过其独特的审美特质和文化意蕴,能够在多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传统书画艺术对文化精神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书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通过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和弘扬,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价值,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对于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传统书画艺术对社会建设和国家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文化艺术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和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书画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独特的审美特质和文化内涵,能够提升社会的精神文化境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论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
论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绘画和书写的形式,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传统书画艺术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体现了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价值。
传统书画艺术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中国画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题,通过虚实相结合、意境深远的手法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
传统书画艺术追求的是“诗意”和“意境”,强调意象的传神和情境的营造,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
传统书画艺术中,字体的艺术性和特殊性也被广泛认可。
中国的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艺术,不仅要求字体的规范,更注重墨韵和意境的表现,使得字体成为了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
传统书画艺术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在创作书画作品时,注重“诗意”,即通过视觉形象的描绘,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中国书画艺术常常以文人墨客的心境为创作灵感,通过墨色、线条和形象的运用,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传统书画艺术不追求画面的细腻和写实,更注重传递作者的意境和情感。
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非常抽象和灵动,需要欣赏者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心理素质。
传统书画艺术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和美的追求。
中国书画艺术强调“中和”,即画面的整体均衡和构图的严谨。
中国画追求“对称、匀称、谐称”,通过对画面的对称和匀称的处理,达到整体的和谐美感。
中国书法也强调“章法和秩序”,通过笔画的横平竖直和结构的有序,达到整体的美感。
传统书画艺术还追求“雅致”,注重用墨和色彩的韵味,通过细腻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呈现出深沉而高贵的美感。
论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
论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摘要】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特点。
传统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
其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对历史事件、人物和风俗的传承,更能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内涵。
传统书画艺术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性,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艺术遗产和学习资源。
在当代社会,传统书画艺术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也能够为当代艺术发展提供新的灵感和方向。
传统书画艺术将持续传承并发展,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和长久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关键词】传统书画艺术,美学价值,传统,审美特点,历史意义,文化价值,艺术性,美学意义,当代意义,持续传承,未来发展1. 引言1.1 传统书画艺术的定义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是以毛笔、纸张和墨汁为主要工具,在平面上运用线条、色彩和形式来表现主题的一种艺术形式。
传统书画艺术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绘画和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书画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包括线条的简洁优美、用墨的深浅明暗、构图的规整和平衡等。
传统书画艺术的定义还可以从艺术家的创作技法和风格等方面来理解。
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艺术家通过勾勒线条、表现形态、描绘意境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传统书画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达,是艺术家与观者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
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传统的延续。
传统书画艺术的定义涵盖了技术、风格、情感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古代绘艺术的传世之美名家作品的流传与鉴赏
古代绘艺术的传世之美名家作品的流传与鉴赏古代绘艺术的传世之美 - 名家作品的流传与鉴赏古代绘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世代艺人的努力和才华,许多精美的作品得以流传至今。
这些名家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历史风貌以及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见证。
本文将对古代绘艺术名家作品的流传与鉴赏进行探究。
一、名家作品的独特价值古代绘艺术的名家作品常常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精湛的技法而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例如,北宋时期的齐白石以其独特的写意画风和丰富的形态表现,创造了他独属于个人的艺术语言,使得他的作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备受瞩目。
以齐白石的作品为代表的名家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艺术市场的宝贵资源。
二、名家作品的流传渠道名家作品的流传与鉴赏,除了依赖于大型博物馆和收藏家的关注和保护外,还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例如,虚拟展览和数字化图库等工具使得名家作品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展示和传播,大大方便了广大观众的欣赏。
此外,电子交易平台的兴起也为名家作品的流通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促进了名家作品的市场与社会的交流。
三、名家作品的鉴赏与价值评估名家作品的鉴赏需要一定的艺术品专业知识和审美背景,但同时也需要观众的情感共鸣与个人感受。
在鉴赏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对古代画作的品味和理解来领略其深远内涵和艺术之美。
此外,名家作品的流传价值与艺术品市场的评估息息相关。
拍卖机构、艺术品估价机构等专业机构的评估结果,往往会对名家作品的价值产生重要影响。
四、名家作品的保护与传承名家作品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的保护与传承的困境。
古代画作的保护需要专业人士的维护和修复,以防止岁月和外界环境的侵蚀。
同时,传统绘艺术的传承也需要后继者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在此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专业绘画人才以及搭建交流平台等举措显得尤为重要。
结语:名家作品的流传与鉴赏是古代绘艺术传世之美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名家作品价值的审视与评估、现代科技与网络的运用以及艺术品的保护与传承,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绘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 国古典绘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
中国古典绘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中国古典绘画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中国古典绘画,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艺术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和魅力。
中国古典绘画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意境的营造。
画家们往往不追求对客观事物的逼真描绘,而是通过笔墨、色彩和构图来传达一种深远的意境。
比如,在山水画中,画家可能会用寥寥几笔勾勒出连绵的山脉和流淌的溪水,但却能让观者感受到山川的雄伟和宁静。
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画家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达。
他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观者在欣赏画作时能够产生共鸣,引发无尽的遐想。
线条的运用是中国古典绘画的又一显著特点。
线条在中国古典绘画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它不仅可以勾勒出物体的轮廓,还能够传达出物体的质感、动态和神韵。
画家们通过对线的粗细、长短、疏密、刚柔等变化的巧妙运用,展现出物体的形态和气质。
比如,在人物画中,线条可以表现出人物的肌肤纹理、衣物的褶皱,甚至是人物的性格特点。
而在花鸟画中,线条则能够生动地描绘出花朵的娇艳、鸟儿的灵动。
线条在中国古典绘画中,如同音乐中的旋律,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色彩的运用也是中国古典绘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与西方绘画追求色彩的逼真和丰富不同,中国古典绘画更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和表意性。
比如,黑色常常被用来表现庄重和神秘,红色则象征着吉祥和喜庆。
画家们通过对色彩的精心选择和搭配,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而且,中国古典绘画中的色彩往往不是单纯的平铺,而是通过渲染、晕染等技法,使色彩相互渗透、交融,产生出一种含蓄而富有韵味的效果。
在构图方面,中国古典绘画讲究“经营位置”,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和平衡。
画家们常常运用虚实相生、疏密得当、主次分明等原则来组织画面。
比如,在山水画中,常常会有大片的空白,这并不是未完成的部分,而是“虚”的表现,与画面中的实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古代版画的社会功能和史料价值
古代版画的社会功能和史料价值?答:古代版画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信仰:在古代,版画被广泛用于宗教方面,如印度教、佛教、基督教等。
这些版画通常是用来表达神话、宗教故事或传统仪式,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寄托和信仰。
2.政治宣传:古代的版画也经常被用来传播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
例如,在中国的明清时期,版画被广泛用于宣传朝廷的政策和理念,如农业生产、防洪治水等。
3.教育启迪:版画不仅是一种艺术欣赏品,更因为可以大量复制,因而起着大众传媒的作用。
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画面的直观形象,传播科学、历史、文化艺术等知识和思想、情感,从而提高人们的知识和认知能力,启发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例如,以儒学和礼教为内容的版画,作为正统教育的补充,其价值并不在于欣赏,而是具有实际应用的教育功能。
4.文化传承:版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描绘历史故事、人物形象、社会风俗等,传承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视觉资料。
至于古代版画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证实历史:古代版画作为历史的产物,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古代社会、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的信息,是证实历史的重要证据。
2.弥补文字不足:在古代,由于文字记载的局限性,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可能无法被完整地记录下来。
而版画作为一种直观的艺术形式,可以生动地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弥补文字记载的不足。
3.提供研究资料:古代版画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为历史学家、艺术家、文化研究者等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有助于他们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总的来说,古代版画的社会功能和史料价值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也为我们传承和发展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中国古代画谱的发端
中国古代画谱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古代画谱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但真正意义上的画谱是由唐代的张彦 远所编著的《历代名画记》。
发展
随着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画谱逐渐增多,涵盖的题材和内容也更加广泛。明清 时期,画谱的编纂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出现了大量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的画谱, 如《芥子园画传》等。
02
早期画谱的诞生
南北朝时期画谱的兴起
佛道教绘画的传播
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绘画得到广泛传播,寺庙和道观中 的壁画成为画谱的重要来源。
民间画工的兴起
南北朝时期,民间画工逐渐兴起,他们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 传承绘画技艺,形成了早期的画谱。
隋唐时期画谱的发展
宫廷画院的繁荣
隋唐时期,宫廷画院得到了高度发展,画家们通过绘制大量的壁画和绢画来传承和发扬绘画技艺,这些作品成 为了画谱的重要来源。
03
画谱内容的演变
早期画谱的内容与形式
早期画谱的内容
早期画谱的内容主要以人物画为主,如《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等,描绘 了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的故事情节。 同时,也有一些动物画和山水画,如《虎 啸图》、《游春图》等。
VS
早期画谱的形式
早期画谱的形式较为简单,主要是以卷轴 画为主,纸质或绢质,长度一般较长,横 向较窄。画谱中画面构图较为简单,线条 流畅,但色彩较为单调,缺乏层次感。
05
结论
中国古代画谱的历史价值
艺术传承
中国古代画谱是中国传统绘画 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学习 和传承中国画艺术具有重要意
义。
文化瑰宝
中国古代画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瑰宝。
历史见证
中国古代画谱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 的绘画风格、技巧和审美观念,为 研究中国绘画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古书画的摹制艺术探究
古书画的摹制艺术探究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书画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深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在古代,书画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而摹制古书画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摹制古书画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就古书画的摹制艺术探究进行论述。
一、摹制古书画的意义1.深入理解古书画的情境和精神内涵摹制古书画能够更好地让人们领会到古书画艺术的情境和精神内涵。
古书画的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哲学和文化内涵,通过摹制古书画,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古书画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包括艺术文化、诗意意境、审美情趣等方面。
只有真正领会了古书画的情境和内涵,在自己的创作中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价值。
2.注重绘画基本功的训练摹制古书画需要高超的绘画基本功。
在摹制过程中,需要细致、准确地观察古书画原作,理解画家的构图技法、色彩运用,同时需要准确把握状物、气息、神韵等方面,使自己的绘画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3.传承古代艺术精华摹制古书画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传承古代艺术的精华。
通过摹制古代书画,在自己的笔下逐渐汲取古代艺术的精华,从而更好地为后代留下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1.构图摹制古书画时需要极为注重构图,这是以保证画面形式的准确、充实,更好地刻画出古书画的精神内涵。
构图首先要考虑画面的大小、组成、姿态、光影等因素。
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更好地掌握构图的技巧和方法。
2.用笔摹制古书画时,用笔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千万不能粗心大意。
用笔方面要注意宣纸和纸墨的质量,用笔的厚薄、有力和轻柔等要结合古书画原作的风格和特点,进行细致、准确的表现。
同时,需要注意调节笔墨的色泽、苍井与湿度,使之达到协调的完美效果。
3.化境摹制古书画的第三个要点是“化境”,这就是要注意作品的情感、内涵方面的表现,细腻描摹描绘唯美的艺术图像。
通过细致的化境处理,能够深刻体现精神、情感的内涵,使摹制的作品更加艺术化。
漫谈画谱
美术观察ARTnRRFRvAT1nN彳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著述中均可感受到。
相比之下,在书法领域文人士大夫对“笔墨“的理解,早在汉末就已非常自觉了。
至东晋,人们对“笔墨”的把握已达到了极其精湛的程度,并出现了像王羲之、王献之这样杰出的书法家。
可以说到东晋时期,人们对于“笔墨”这种艺术语言,已经有了某种共识,“笔墨”的释读系统已经确立。
人们只要具备了有关的知识素养,就能在文字之外同“笔墨”产生审美共鸣,得到强烈的审美愉悦。
这样,书法中这种成熟而精湛的“笔墨”品格,不可能不对同样以笔、墨、纸来操作的中国画产生影响。
事实正是如此,在顾恺之之后,南朝谢赫就在其著名的“六法论”中,将“骨法用笔”置于“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之前。
很显然,这里的“用笔”不是依附于造形与色彩,而是独具功用。
至唐代,王维提出的“夫画道之中,水墨为最上”的观点,成为许多画家的自觉追求,使“笔墨”的表现空间较之书法艺术更加广阔,更加丰富,也使中国画的“笔墨”走向独立与成熟。
中国画由摹形到写意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笔墨效果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书法艺术精湛的“笔墨”起着重大的作用。
正如张彦远所讲“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1]随着渲染与皴擦技法的出现,中国画的“笔墨”逐渐确立起自己的表现语言。
宋画之所以有辉煌成就,有所与笔墨体系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然,在宋人的笔下,其表现手段还是讲求形神兼备,“笔墨”与“状物”兼顾的。
至元代,笔墨的表现力则升至更加突出的地位。
到清代的八大、石涛、四王、吴、恽、扬十I'IA怪,尽管他们的“笔墨”不同,但在将“笔墨”作为表现语言,以“笔墨”为追求目标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在中国画题材中,山水题材最为突出。
当我们审视山水画史时,不难发现,山水画几乎堪称一部笔墨写意史。
中国的山水画家们是很少写实的,山水较之人物、花鸟最不怕“失”形,所以它最适合画家尽情挥洒,表现“笔墨”之美。
论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
论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
传统书画艺术是我国古老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其所涉及的绘画
技巧、造型表现、审美标准等方面,在中国文化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当代社会,
传统书画艺术仍然是许多人所追求的艺术形式,其美学价值也更加凸显。
传统书画艺术所倡导的审美标准,突出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尤其是强调了中华文化所
推崇的道德观念、哲学思考和精神追求。
在传统书画艺术中,道德观念和美的追求是密不
可分的。
例如,书法中的“心灵手巧”、“笔意寓情”,意味着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修养和
文化底蕴,才能创作出有内涵、有深度、有个性的作品。
同样地,山水画中的“神韵”,
要求画家要有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才能体现出长虹在天、流水在萦、清风拂面的感受。
传统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审美效果。
它们往往能够通过画家的手艺和
墨色的灵动,表达出对物质自然的创造性感悟,甚至能够抒发出画家的情感和个性。
例如,山水画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极富诗意和意境感;花鸟画则善于表现诗情画意,意
味深长;而书法则注重笔墨落款和意境相融合的感受,从而打动观者的心灵。
总之,传统书画艺术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不仅历史悠久,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还可以满足当代人的审美和情感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书画艺术仍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文化建设。
论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
论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传统书画艺术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艺术文化的重要代表,更是中国艺术的精髓所在。
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在于其丰富的审美情感。
中国传统书画作品以情感的表达为核心,包含了丰富的审美情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情感被视为审美的基本要素,而传统书画艺术正是通过其独特的笔墨技法和表现手法,将艺术家对于自然、生活和人文的各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中国的山水画作品通过各种不同的山水形态、墨色氛围和构图手法表达了艺术家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对于生命的赞美和对于世界的愿景。
中国的花鸟画作品也通过简洁明快的笔墨、生动的线条和颜色构成,展现了对自然界万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传统书画作品所体现的审美情感,既反映了艺术家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也诠释了中国人的审美情感与审美追求。
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表现方式。
传统书画艺术以线条、墨色、构图和形式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几何形态的变化,线条的运用和墨色的渲染,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中国的水墨画作品通过简练、深邃的线条、淡墨、青绿、皴擦、点画等技法,呈现出了一种含蓄、纯粹的审美表现。
中国的工笔画作品则通过精细、细腻的线描和色彩运用,表现了一种细腻、精致的审美形式。
这种独特的审美表现方式,使传统书画作品既具有内在的审美张力,又富有审美神韵,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
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审美意蕴。
中国传统书画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审美意蕴,这不仅体现在对于自然、人类和社会的表达上,更从文化、哲学和精神层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
中国的山水画作品以山邱、水泽为元,意在寻求自然至美、意境至高、心弦共鸣的审美效果;中国的花鸟画作品以鸟虫、花果为素材,意在寻求婉约、含蓄、柔美、生动的审美情趣。
这些审美意蕴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更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论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
论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凝聚了历代艺术家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表达。
其承载着丰富的美学价值,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精髓,更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传统书画艺术的审美特征、美学原理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等方面,来探讨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
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体现在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上。
传统书画以笔墨纸砚为媒介,以线条、色彩、形式为表现手段,追求以“意境”为核心的审美效果。
在传统书画作品中,往往能感受到艺术家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这种深沉的意蕴是现代美术作品所不具备的。
传统书画艺术家通过笔墨的表现力,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悟与内心的情感表达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梅花、竹子、山水等传统的题材,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更传达了艺术家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热爱,呈现出深厚的情感内涵。
这种独特的审美特征使得传统书画作品在审美上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引领观者进入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中。
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原理是其美学价值的重要来源。
在传统书画艺术中,有一套严格的审美规范,包括构图、用笔、墨色、意境等方面的规定,这些原则体现了古代美学家对审美的独特见解。
“画以诗意”,强调画与诗的相通,追求画面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雅俗共赏”,即作品应该在高雅与通俗之间寻求平衡,既能引起观者共鸣,又具有一定的厚重性和深度;“用笔行意”,要求笔墨的表现力与意境的融合,追求笔墨技法的灵动与生命力。
这些美学原理为传统书画的创作与鉴赏提供了理论支撑,使得传统书画在审美上具有明确的规范和方向,具有继承与发展的潜力。
传统书画艺术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也是其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传统书画艺术在历史上承担了丰富的文化传承任务,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书画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美学精神,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更重要的是,传统书画艺术在文化传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使得古代文化得以传承,更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审美资源和价值观念。
论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
论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传统书画艺术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美学价值。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风貌,而且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将探讨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价值。
首先,传统书画艺术具有审美情趣。
它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将艺术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表达融入到作品之中,使观赏者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与境界,从而产生共鸣。
如李唐的“山水画”,孟珂的“花鸟画”等,画家们通过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让观赏者感受到自然风光和万物生灵的千姿百态,领略一种忘我、自然、纯净的审美情趣。
其次,传统书画艺术具有价值观引导作用。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注重和强调人文主张,将高尚的道德情操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
如文人画家的作品,往往代表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向往和体验,同时又注重表达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含义。
例如,齐白石的“龟山记”一幅画,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人生的默想和人生观的表达,将艺术与人生融为一体,强调了艺术的价值观引导作用。
再次,传统书画艺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标准。
中国古代有“文以载道”的美学观念,认为艺术作品不只是美的外表,而是应当具有人文精神的充实内涵。
因此,传统书画艺术作品通常注重形神兼备,尤其重视意境和内涵。
例如明代文学家耿湋的《论画》中就提出了“独特僻巷,精致淡雅”等审美标准,强调画作中的“神韵”和“精神气质”,这与现代“西方美学”的审美标准有着明显的区别。
最后,传统书画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价值。
综观各个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可以看到它们不仅具有民族共性,而且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内涵,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
如唐朝的“国画”、宋代的“南宗画派”等,在中国书画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画谱古籍的艺术价值
作者:赵歆璐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第07期
[摘要]画谱作为古籍刻本中一种独特的形式,是古代学习绘画的重要教材,是古籍艺术性的集中体现。
本文将从《梅花喜神谱》与《刘雪湖梅谱》之比较入手寻找出他们的共性与特性来探求以画谱为内容的古籍在艺术中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梅花喜神谱刘雪湖梅谱艺术价值比较
一、《梅花喜神谱》与《刘雪湖梅谱》之比较
《梅花喜神谱》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不同姿态的木刻画谱。
由于宋代称画像为喜神,故名《梅花喜神谱》。
《刘雪湖梅谱》两卷,为明代绘梅名家刘世儒传世梅谱,万历年间由王思任集结成册,康熙年间递修。
本文将从两本梅谱的年代、作者、字体、图画、装帧形式来分析他们的共性与特性。
(一)年代
宋刊本《梅花喜神谱》,初刻于宋嘉熙二年(1238年),现已失传。
其初刻时间的考证是由于其后重刻本保留有叶绍翁序跋,在金华双桂堂重刻的《梅花喜神谱》正文后序跋落款处有言“嘉熙二年八月廿六日靖逸叶绍翁敬跋”,可知初刻于嘉熙二年。
而把宋景定辛酉年(1261年)由金华双桂堂重刻的刻本定为第二版是由于序跋末空白处有载“金华双桂堂时景定辛酉重锓”文字,“重锓”即第二版,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梅花喜神谱》刻本,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而后各朝各代亦有刊刻版本。
由于初刻本已经失传我们无从考证重刻本是否为原样翻刻,因此在进行比较中是以现存最早的金华双桂堂刻印的《梅花喜神谱》为例。
《刘雪湖梅谱》初刻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而此本《刘雪湖梅谱》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刻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递修本。
刻本中关于时间的考证是梅谱后题跋分别有“万历乙未岁次夏仲之吉龙邑徐之仁书”(1595年)和“万历戊寅黄钟月二十有六日休邑门人徐时行跋”(1578年)的落款。
(二)作者
《梅花喜神谱》作者宋伯仁,史料对他的记载并不多。
其字器之,号雪岩,广平(今河北广平)人。
著名的诗人画家。
应善画梅花善于写诗故于嘉熙年问作《梅花喜神谱》。
清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校勘家黄丕烈收集各方资料为宋伯仁作传,并书于画谱后,赞扬其是一位行云流水、高风亮节之人。
《刘雪湖梅谱》作者刘世儒,字继相,号雪湖,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擅长画梅,著有《刘雪湖梅谱》,传世作品还有《雪梅双兔图》轴,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明末著名文学家王思任也在序中表达了刘世儒对画梅的专注与热爱:“山阴刘雪湖,少时见王元章(王冕)画梅而悦之,至忘寝食。
学之成,遂负笈买履,学之成,遂负笈买履。
走名山幽壑,遍访梅花之奇,画得至情,态无日不吟无日不画,遂不知老之将至。
”
两位梅谱的作者虽生活于不同的年代和环境,但对梅花都有独特的追求与执着,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素养,这是他们能够创作出两本梅谱的重要因素。
(三)字体
刊刻《梅花喜神谱》的金华双桂堂是浙江地区的刻书坊肆,继承宋浙刻本的一贯风格,采用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书法字体,字体笔画均匀,方正瘦劲有力。
而明代万历时期刊刻的《刘雪湖梅谱》序言将王思任的草书原版刻录,正文部分则是采用这一时期普遍通行的类似现在印刷体的方正宋体。
宋体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棱角分明,极具笔画规律。
从宋代《梅花喜神谱》到明清《刘雪湖梅谱》,实际上是版刻字体从软体字向硬体字的演变,这也是我国古籍版刻历史上重大的演变之一。
(四)图画
宋人称画像为喜神,因此宋伯仁所绘著的梅花图谱名为《梅花喜神谱》,此谱分上、下两卷,按梅花的生长顺序分别绘有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等梅花的种种形态,共计100幅图。
每幅配有题名和五言诗一首。
而《刘雪湖梅谱》镌刻“一枝春
信”“数点天心”“珠胎乍裂”等梅花画谱版画26幅,姿态各异,惟妙惟肖。
首刻“雪湖小像”一幅。
可以说在以前所有的绘画插图都是服务于文字,而在这两本梅谱中则是文字服务于绘画。
(五)装帧和版式
从装帧上来说,两本皆采用一般的线装装订,并无特色。
从版式上来看,《梅花喜神谱》四周双边,白口,双黑鱼尾,上鱼尾下刻卷次或篇目,如“梅谱绿”“前(序)”“后序”等,下鱼尾下标叶数。
这种版式较为常见,最具特色的是内容的版式,每页上书题名,中刻梅花形态图谱,左二行刻与图谱内容相关的五言诗,诗画合一。
《刘雪湖梅谱》亦是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鱼尾上方刻“雪湖梅谱”,下方刻卷次与叶数。
装帧形式和版面设计是构成古籍艺术性的重要方面,两本梅谱在此方面的刻画使得它们成为了众人争相收藏的珍品。
二、从梅谱看古籍的艺术价值
古籍是否具备艺术属性在学界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有人说书籍所承担的是构筑信息流通的桥梁的功能,是向受众们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流传历史,并不是作为一件艺术品而存在的一种工具或消遣物。
但又有另一部分人认为,书籍所包含的很多要素都是极具特色的艺术,而由它们排列组合而成的古籍就必然带有艺术性和艺术价值。
不久前曾有幸读过范景中先生的一篇文章——《书籍之为艺术——赵孟頫的藏书与(汲黯传)》,感触颇深。
文中对宋版《汉书》的刻画虽没有具体描述它如何的制作精良、版式如何新颖、字体如何优美,但从历代名收藏家的疯狂追寻中有的甚至不惜倾家荡产以及范景中先生对《汉书》毁于火中的叹息可以看出此本宋版《汉书》精美程度可见一斑。
试想若只是作为传播知识的一种手段,各类版本的《汉书》层出不穷,为何名家对此都念念不忘并势在必得呢?
我们以梅谱为例来探讨古籍的艺术价值,《梅花喜神谱》与《刘雪湖梅谱》存在着共性与特性。
他们产生的年代不同,一个是产生于宋代,一个产生于明代,不同的朝代对字体、版式、刊刻形式都有不同的要求。
但他们又都具有许多艺术的元素:装帧艺术、平面设计艺术、字体艺术、绘画艺术、诗歌艺术等。
这些共同构成古籍梅谱的艺术价值。
从文字与纸张产生以来,古籍的装帧就一直在创新。
从最初的卷轴式,唐代中后期的旋风装、经折装,再到宋元时期的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比我们当代图书还新颖有趣。
再者,古籍作为古代平面设计的主要载体,是古人不断创新的设计理念的结晶。
从单一的书口设计到有鱼尾、象鼻、边栏、板框的装饰性添加,再到不断创新的牌记设计,无不显示出古人对于艺术的无限想象和不断追求,也让古籍从单一的信息传播向更加美观更具观赏性的艺术品靠近。
当然,文字、绘画、诗歌这些早已被列入艺术行列的要素才是古籍能够成为真正艺术品的最大助力。
从宋朝开始古籍版刻字体就开始有了规律性的发展,人们试图运用各时代著名的书法家的字体来修饰古籍版刻字体。
宋代古籍采用欧、颜、柳等唐人的楷书风尚,并有明显的区域风格。
杭州刻本多欧阳询字体的严谨工整、气韵生动、八面玲珑;福建刻本多颜真卿字体的横细竖粗、丰腴雄浑、气势磅礴;而四川刻本则是采用了柳公权的字体均匀瘦硬、骨力道健的特点。
而到了元代,赵孟頫是当之无愧的此时书法集大成者,因此全国除福建地区还沿用颜体字外,其他地区刻书的字体大多以赵体为参照。
赵孟頫的字体削繁就简,形神兼备,圆润流畅,使得古籍的审美特性也更加鲜明。
明代是书法艺术逐渐淡出古籍的转折点。
嘉靖之前内府刻书还大多沿用赵孟頫的字体来刊刻,而到了正德年间出现了方体字也就成了现在电脑中楷书字体的原型。
在这之后古籍之中的字体也就基本失去了书法艺术的审美特性,而逐渐向实用性靠拢。
另外两本梅谱所具备的共性是文字、绘画、诗歌的融为一体。
两书作者宋伯仁、刘世儒都是极具文采的文学家,同时也是爱梅的画家,他们将自己对梅的喜爱用文字和绘画同时表达出来,以实就虚,让人觉得是在欣赏一部画册,欣赏一部诗集,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不可自拔。
这么多要素的排列组合使得古籍当之无愧地成为艺术品大家庭的一员,让其在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中又增加了艺术价值这一闪亮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