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考前古诗词鉴赏 纳兰性德《采桑子 九日》赏析素材.doc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采桑子赏析.doc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采桑子赏析.doc

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舟中便是仙。

【鉴赏】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

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

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

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

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

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鸥鸟群集,与之嬉戏。

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

词的下片写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

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

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月光皎洁,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

“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

人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舟中便是仙”的妙想。

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念奴娇》云“玉界琼田三万倾,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处难与君说”,同此境界,同此会心。

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

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拨灯书尽红笺也,照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翻译夜深,把油灯拨亮,在红笺上写满思念,却依旧感到空虚无聊。

长夜漫漫,时钟滴答作响,即使在梦中与爱人相见也总有所阻隔。

三更了,窗外的雨打在修竹上,一片风雨之声。

将我的思念交付给秋潮,千万不要误了双鱼到谢桥之期。

解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

正体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的变体。

红笺:一种制做精致的小幅红纸,常作为题写诗词、请柬等用。

玉漏:玉制的计时器,即漏壶。

寒花:寒冷时节所开的花,一般多指菊花。

分付秋潮:谓将这孤独孤独的苦情都付与此时的秋声秋雨中。

双鱼:代指书信。

谢桥:谢娘桥,借指情人所居之处。

创作背景该词的具体创作年份未知。

这首词到底是写给谁的已难以确知。

从词意看,像是对某一恋人而发。

赏析纳兰将一首小词写得情意融融,求而不得的爱情让他感到为难与苦痛时,也令他心中充盈着忽明忽暗的期望。

这首《采桑子》,一开篇便是无聊,写过信后,照旧无聊,虽然词中并未提及信的内容,信是写给谁的,但从“照旧无聊〞这四个字中,就已经可以猜到一二了。

纳兰总是有这样的本领,看似在自说白话,讲着不着边际的胡话,却总能营造出引人人胜的氛同,令读词的人不知不觉地沉沦。

纳兰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变为一台表演,读者成为了观众,与他一起深思爱恋。

词中的“红笺〞二字透露出纳兰所记挂的人定是一名令他着迷的女子。

红笺是美女亲自制作,特地用来让文人雅客们吟诗作对用的。

不过,诗词中红笺多是用来指相思之情,只要写出红笺,一切便都在不言之中了。

下接一句“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引自秦少游的词句“玉漏迢迢尽,银河淡淡横〞。

诗词中,“漏〞一向是寂寥、落寞、时间漫长的意象,在这里也不例外。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采桑子》原文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桑子》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篇1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

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纳兰性德-翻译、注释、赏析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纳兰性德-翻译、注释、赏析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纳兰性德〔清代〕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

夜已三更。

一阕悲歌泪暗零。

须知秋叶春花促,点鬓星星。

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翻译:花草香美的美丽时节,人怎能在寂寞中度过呢?因而与友人话起了生平夜至三更,禁不住弹唱一曲,悲歌低吟浅唱,竟引得清泪暗流。

要知道春花秋叶,季节更替地催促时光流转,恍惚间鬓角已添了白发,索性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再去操心那深厚的虚名。

注释: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另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芳菲节:指春天。

一阕:一曲。

零:滴落。

秋叶春花促:岁月催人老之意。

促:短促,时间紧。

点鬓星星:鬓边白发杂生。

语出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星星:形容白发星星点点地生出。

倾:这里是一饮而尽的意思。

赏析:上片写春天让人寂寥落寞,情思涌起,于是慨然高歌,暗自垂泪。

词以疑问语气开篇,“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

在芳菲时节,姹紫嫣红、满城春色的胜景。

但是此篇中,词人的心情似与佳景甚不相合一“寂寞芳菲节”。

一边是莺啼燕语、百花盛开,—边是茕然独处,形影相吊,两相比衬之下,词人的内心确实是寂寞惆怅。

因此,在这个时候,“欲话生平”自然是再也不能了。

词人自二十二岁起,便担任康熙侍卫,扈从銮驾南巡北征。

侍卫一职十分辛劳,容若“性耐劳苦”,恪尽职守旦夕不懈,但是让词人痛苦的并不是辛劳,而是违背理想和本性。

他在八年的光阴中,熟练的弓马只能用于担任警卫和奉陪狩猎,杰出的诗才也只能用于涂写那些言不由衷的应制篇章。

值此如水春夜,他却独自不成寐,想到这乏味的人生唯有“泪暗零”而已。

下片写秋日落叶春日繁花年复一年地催促着人逐步迈向衰老,抒发世俗的感慨。

“须知秋叶春华促,点鬓星星。

”词人风华之年,尽在枯燥的鞍马间度过,然而时光荏苒,秋叶飘零,春花盛开,年复一年地催促着人由少到老,除了徒增白发之外,了无生趣。

“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采桑子纳兰性德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纳兰性德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纳兰性德翻译及赏析采桑子纳兰性德翻译及赏析采桑子纳兰性德翻译赏析,这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创作的一首描写爱情的词,描写了纳兰性德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以及内心的忧愁。

原文: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纳兰性德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字词解释:(1)翻乐府:指填词。

翻,按曲调作歌词,白居易《琵琶行》:“为君翻作琵琶行”;欧阳修《蝶恋花》:“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

“乐府,本为汉代管理,祭祀、巡行、宫廷所用音乐的官署,亦称由官署采集来的民歌为乐府。

后来将一切可以入乐的诗歌均称为乐府,容若词中取其广义,代指词。

(2)瘦尽句:意思是说眼望着灯花一点一点地烧尽散作灯花,彻夜不眠。

(3)萦怀抱:萦绕在心。

(4)谢桥:谢娘桥。

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

谢娘,未详何人,或谓名妓谢秋娘者。

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

晏几道《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纳兰反用其意,谓在梦中追求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翻译:是谁在翻唱著凄切悲凉的乐府旧曲?风萧萧肃肃,雨潇潇洒洒,房里点燃的灯烛又短瘦了,一个凄苦孤独的一夜,在烛泪中逝去。

不知道是什么事萦绕心怀,难以放下,醒时醉时都一样无聊难耐,就是梦里也没有到过谢桥。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创作背景:无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赏析:纳兰的词中有一部分爱情词很朦胧,又无本事可寻,所以很难确定其所指。

这首词便是这样。

从词里所描写的情景来看,很像是对一位情人的深深怀念。

通篇表达了一种百无聊赖的意绪。

此阕《采桑子》无一字绮词艳语,而当中哀艳凄婉处又动人心魄,明说是“瘦尽灯花又一宵”,然而憔悴零落的又何止是灯花而已?不是不知何事萦怀抱,而是知道也无能为力。

解得开的就不叫心结,放得下的又怎会今生今世意难平?纳兰容若这样深情的男子,哀伤如雪花,漫天飞舞不加节制,悼亡之作苏子之后有纳兰,可是容若之后谁还能做悼亡的凄凉曲?嫁了这样的`男人不要想着白头到老,因为情深天也妒,注定要及早谢幕留爱情佳话来让人怀念。

纳兰词原文与解析

纳兰词原文与解析

纳兰词原文与解析纳兰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纳兰容若短暂而悲剧的一生。

他的作品以婉约、豪放、忧郁为特点,深受后人喜爱。

本文将介绍一些纳兰词的原文,并对其进行解析。

1. 《采桑子》纳兰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最能体现他的忧郁情怀的作品之一。

原文如下:采桑子纳兰性德人间只有黄花白,青草黄昏陌上。

花底青楼人似玉,时人已老。

翠屏浅对金钗小,椒涂浓抹,搂搂错错,相逢何处?恨如花兮恨如柳,又似无端两相忆。

有些东西,人一旦失去,便会永远失去。

把玩他日依然在旁,眼前人却已是慈颜白发,觉得荒唐吗?解析:这首词以黄花、青草、黄昏等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男女之间的别离和离别之苦。

纳兰词特有的感情表达方式,令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忧伤和无奈。

2. 《浣溪沙·一曲阳关》这是纳兰词中最有名的一首,也是最能代表他豪放情怀的作品。

原文如下:浣溪沙 ·一曲阳关纳兰性德一曲阳关,一杯黄酒。

离人心事几时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游。

何须悲风伤别离,尊前跳来又去。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缕。

虽然已没精神,纵轻云之巅,踏天外之羽。

解析:这首词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纳兰容若对追求自由、超越尘世的强烈渴望。

他希望能够通过逍遥自在的方式来摆脱世俗的束缚,飞上青云。

3. 《虞美人·听雨》这是纳兰词中最为婉约的一首,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无奈和哀愁。

原文如下:虞美人·听雨纳兰性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欲问江南情,越绝音之乱。

谁人曾无过,谁家贫不翻。

解析: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揭示了纳兰容若对命运无情的抱怨和对人生矛盾的思考。

他通过对年少、壮年和晚年的不同描写,表达了岁月易逝、人情冷暖的主题。

总结:纳兰词的原文揭示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无论是忧郁、豪放还是婉约,纳兰词都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描写令人动容。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译文现在才知道那时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

明知此次分别之后再无相见的机会,还是勉强约定将来相会的日期。

像这样一别,一待梨花落尽,月亮又会悬系在西天。

注释才道:才知道。

语本晏几道《醉落魄》词:“心心口口长恨昨,分飞容易当时错。

”又宋刘克庄:《忆秦娥》:“古来成败难描模,而近却悔当时错。

”凄迷:凄凉迷乱。

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

当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姑娘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等到登车启程以后,薛灵芸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唾壶里,染得那晶莹剔透的玉唾壶渐渐变成了红色。

待车队到了京城,壶中已经泪凝如血。

满眼春风百事非:句出于李贺《三月》诗“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又宋赵彦端《减字木兰花》词:“满眼春风,不觉黄梅细雨中。

”无计:无法。

欢期:佳期,指二人重会相守之期。

落尽梨花月又西:唐郑谷《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篱残雨晚莺啼。

”又宋梅尧臣《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容若此句撇开前人,用“月字”独创出凄迷冷艳的意境。

梨花同月若梅花惹雪,别是一种肌骨。

赏析《采桑子》率直平白,把词人的一片深情以及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该词上片描写自己与表妹之间只是一种错,抒发了自己凄迷的心情。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有一种美,就在于语言的歧义,“心绪凄迷”是本篇抒情的重心。

这里的“心绪凄迷”,正是由上面的“错”而引发出来,但而今才明白的“当时错”,究竟是当初不应相识,还是当初不该从相识而走得更近,或是当时应该牢牢把握住机会、不放你离去,作者所谓的“错”是什么词中并未交待清楚,也不需要交待清楚,这个空间是留给读者自己想像的,读者不应该侵占、剥夺,也不能够侵占、剥夺。

励志古诗词《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
——李白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青蝶飞上玉搔头,
蜻蜓衔草寻欢娱。

宝鸭穿水声咽咽,
渔舟唱双清晨歌。

海燕双飞日暮去,
竹雀噪稀入宿泊。

赏析:
《采桑子》是宋代诗人李白所作,这首古诗以生动的形象与语言,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自然风光图。

诗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形容花朵繁盛,芳草葱郁。

接着“青蝶飞上玉搔头,蜻蜓衔草寻欢娱”,描写出蝴蝶与蜻蜓在芳草丛中翩翩起舞,沉浸在娱乐的天地里。

随后“宝鸭穿水声咽咽,渔舟唱双清晨歌”,展现出清晨池塘深处宝鸭唱歌与渔舟唱双的清新婉转场景。

最后“海燕双飞日暮去,竹雀噪稀入宿泊”,描绘出晚霞映照,海燕双双相随,绽放优美动人画面。

总之,李白在这首古诗中展示出非常真实而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静谧优美与壮阔宏伟,也表达出无穷的对生命的赞美与对宇宙的赞叹之情。

《采桑子》纳兰性德词作赏析

《采桑子》纳兰性德词作赏析

《采桑子》纳兰性德词作赏析【作品介绍】《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是作者在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的路途,在塞外见大雪飞扬,姿态肆扬时写成的,此词寄托了天涯行役之苦,如雪花之漂泊无依般,体现了纳兰心中的清高孤傲无人同与的悲凉之感。

此词纳兰在当世奢靡贵族中渴望能如雪花般清高生活,是后世赞扬的佳作。

【原文】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非关癖爱轻模样⑴,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⑵。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⑶悲笳⑷,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释】⑴轻模样:大雪纷飞状。

孙道绚《清平乐(雪)》:“悠悠扬扬。

做尽轻模样。

”此谓对于雪花的偏爱。

⑵富贵花:牡丹或者海棠。

⑶谢娘:谢娘,谢道韫。

此谓后世已无谢娘一般的才女。

⑷悲笳:悲凉的笳声。

【白话译文】我喜欢雪花不在于其轻盈的形态,更在于其在寒处生长。

雪花,虽与牡丹、海棠等人间富贵花不同,而是另具高洁品性。

谢道韫是咏雪的著名才女,在她死后已无人怜惜雪花了,只落得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作者护驾北巡期间,在塞外见大雪飞扬,姿态肆扬。

时作者二十四岁。

或以为,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二月,时作者二十八岁。

二说均可参考。

【赏析】从标题来看,“塞上咏雪花”,按照传统的分类,这是一篇“咏物”的令词,但纳兰容若(纳兰性德)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乱“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

上片说,自己并非对于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的雪花偏爱成癖,而是因为雪花与俗世繁花不同,不是人间富贵花。

雪花虽然也是花,但它自有风骨,另有一种根与芽,特别经得起严寒酷冷。

这是上片,将雪花与富贵花相比较,比显现雪花的品格。

下片说与雪花相关的人和事。

谢道韫的咏絮之才,后世已得不到怜惜。

有才华的人,亦得到天涯漂泊。

眼下,瀚海孤城,西风万里,只有寒月悲笳,为述说衷情。

人和事,虽古今有别,但又因雪花,将界限打通。

故此,歌词所说别有根芽,冷处偏佳,也就成为作者自身的写照。

纳兰性德诗词《采桑子·九日》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采桑子·九日》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采桑子·九日》原文译文赏析《采桑子·九日》清代:纳兰性德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译文】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还记得我?树叶被风出的沙沙作响。

返乡之路千里迢迢。

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

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

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注释】九日。

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

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迢迢(tiáo):形容遥远。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

此处代指家园。

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魂销:极度悲伤。

【赏析】词的上片由景起,写绝塞秋深,一片肃煞萧索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圈。

过片点明佳节思亲之意、结句又承之以景,借雁南归而烘托、反衬出此刻的寂寥伤情的苦况。

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

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

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

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

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

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王维诗中景象。

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

容若此词,看似平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原文、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原文、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原文、译文及赏析采桑子九日纳兰性德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

返乡之路千里迢迢。

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

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

不愿登高远望。

只觉心中悲伤不已。

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①九日。

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

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②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③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④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楚辞九怀蓄英》:秋风兮萧萧。

”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⑤迢迢(TIO) :形容遥远。

⑥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

此处代指家园。

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⑦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⑧魂销:极度悲伤。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壬戌,时纳兰性德二十八岁。

八月,与郎谈出使梭龙。

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约作。

纳兰写此词时,正使至塞外,自然佳节思亲,倍感形单影只、孤独寂寞,遂填此以寄乡情。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

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

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

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

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

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

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纳兰性德《采桑子》原文、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采桑子》原文、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采桑子》原文、译文及赏析《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写的一首哀伤凄美的怀人之作,作者把对爱人的一片深情以及他们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原文清代:纳兰性德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译文及注释译文现在才知道那时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

后来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勉强说后会有期,像这样别离,梨花落完了,月亮已经在天的西方。

注释(1)才道:才知道。

语本晏几道《醉落魄》词:“心心口口长恨昨,分飞容易当时错。

”又宋刘克庄:《忆秦娥》:“古来成败难描模,而近却悔当时错。

”(2)凄迷:凄凉迷乱。

(3)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

当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姑娘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等到登车启程以后,薛灵芸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唾壶里,染得那晶莹剔透的玉唾壶渐渐变成了红色。

待车队到了京城,壶中已经泪凝如血。

(4)满眼春风百事非:句出于李贺《三月》诗“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又宋赵彦端《减字木兰花》词:“满眼春风,不觉黄梅细雨中。

”(5)无计:无法。

“欢期”:佳期,指二人重会相守之期。

(6)落尽梨花月又西:唐郑谷《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篱残雨晚莺啼。

”又宋梅尧臣《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容若此句撇开前人,用“月字”独创出凄迷冷艳的意境。

梨花同月若梅花惹雪,别是一种肌骨。

赏析《采桑子》率直平白,把词人的一片深情以及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有一种美,就在于语言的歧义,“心绪凄迷”是本篇抒情的重心。

这里的“心绪凄迷”,正是由上面的“错”而引发出来,但而今才明白的“当时错”,究竟是当初不应相识,还是当初不该从相识而走得更近,或是当时应该牢牢把握住机会、不放你离去,作者所谓的“错”是什么词中并未交待清楚,也不需要交待清楚,这个空间是留给读者自己想像的,读者不应该侵占、剥夺,也不能够侵占、剥夺。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古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古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古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

采桑子·九日①
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②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③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

①[绝塞]极远的边塞。

①[乡路]这里指通往家乡的路。

1.上片通过具体写________、________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的氛围。

2.为什么词人者在“南雁归时”觉得“更寂寥”?
【答案】
1.树叶发出的萧萧声千里迢迢的返乡路(或山势回环的边塞)凄清冷寂
2.因为作者看到大雁南飞,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自己身在塞外,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

又逢重阳佳节,倍感形单影只、孤独寂寞。

【解析】
1.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词的上片意思是: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

返乡之路千里迢迢。

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

作者通过眼前所见之景——木叶萧萧、乡路迢迢,描绘出了深秋边塞的冷落凄凉。

2.
本题考查情感分析。

重阳佳节,思亲之时,只身远在边塞的诗人倍感形单影只、孤独寂寞。

又见大雁飞过,大雁尚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

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纳兰性德诗词《采桑子·九日》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采桑子·九日》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采桑子·九日》原文译文赏析《采桑子·九日》清代:纳兰性德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译文】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还记得我?树叶被风出的沙沙作响。

返乡之路千里迢迢。

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

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

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注释】九日。

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

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迢迢(tiáo):形容遥远。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

此处代指家园。

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魂销:极度悲伤。

【赏析】词的上片由景起,写绝塞秋深,一片肃煞萧索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圈。

过片点明佳节思亲之意、结句又承之以景,借雁南归而烘托、反衬出此刻的寂寥伤情的苦况。

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

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

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

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

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

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王维诗中景象。

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

容若此词,看似平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清】纳兰性德《采桑子》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4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清】纳兰性德①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②!
注释:①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著名词人。

婚后三年,妻卢氏亡故,此诗作于其妻亡故后。

②“谢桥”,代指谢娘所在之地。

谢娘者,於唐宋诗词通常泛指所恋之美人。

(1)品味“瘦尽灯花又一宵”句中“瘦”字的表达效果
(2)“梦也何曾到谢桥”语中含有什么样的语气?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瘦”字,拟人,形象生动,表现了灯花从亮到灭的过程;既是灯花瘦,也暗含着作者因思念而
心碎形瘦的情状。

(2)语中带有埋怨的语气,梦里又何曾与亡妻相遇呢。

词人因思念亡妻而彻夜难眠,希望醉眠入梦,在梦中
与亡妻相遇,以解相思之苦,但即便是在梦中也不曾见过亡妻,表达了作者对亡妻极度思念极度沉痛的情感。

作品鉴赏
纳兰的词中有一部分爱情词很朦胧,又无本事可寻,所以很难确定其所指。

这首词便是这样。

从词里所描写的情景来看,很像是对一位情人的深深怀念。

通篇表达了一种无聊赖的意绪。

上片侧重写景,刻画了萧萧雨夜,孤灯无眠,耳听着风声、雨声和着凄凉乐曲声的氛围与寂寞难耐的心情;下片侧重写不眠之夜,孤苦无聊的苦情。

词情凄惋徘恻,哀怨动人。

梁启超认为此词有“时代哀音”,“眼界大而感慨深”。

此说不无道理,可资参考。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采桑子》原文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桑子》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篇1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

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原文: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

歌罢还颦,恨隔炉香看未真。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

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译文记得那年月夜,在西楼相会。

你偷偷地抹去脸上的泪水。

唱罢了歌儿,还皱着双眉。

只恨香炉烟袅袅,你的容貌未看仔细。

别来光阴逝如水,楼外的柳丝,几次生绿。

在尘世中奔波,我已很累。

唯有你的娇容,时时在萦绕脑际。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西楼,乃当时听歌见人之地,宋人词中多以“西楼”“西厢”“西窗”为名。

泪粉偷匀:暗自擦干泪水,重把粉搽匀。

还颦(pín):却皱着眉。

还,却。

颦,皱眉。

青春:春天。

倦客红尘:厌倦了客居,指奔走在外。

赏析:上片忆当年西楼月下初见,泪粉而偷匀,歌罢而还颦,细腻地描绘出歌女的处境、神态和心情。

起首两句写一次夜间的.宴集,词人在月下与她相见——她正偷偷地抹干珠泪,重整铅华。

“泪粉偷匀”,初次见面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也许是终生不忘的,何况那是一位正在流泪的姑娘!“匀”,谓匀粉,把脸上的粉搽匀。

“偷匀”二字,中含几许辛酸。

“歌罢还颦”,她匀脸后还要继续唱歌,唱完了歌却又皱着眉头,郁郁不乐,那神态可惜隔着袅袅的炉烟,未能看得真切。

“看未真”三字,意味深长。

其实,淡薄的香烟,不能阻隔人的视线,词人所“恨”的只是坐处与她隔开,未得亲近,尤其是无法知道她为什么流泪悲伤。

上片着力在“泪”字与“颦”字。

歌女的凄凉身世,痛苦心情,词人对她的同情和爱慕,都在这里表达出来了。

如俞陛云所说的:“不过回忆从前,而能手写之,便觉当时凄怨之神,宛呈纸上。

”(《宋词选释》)下片写别后相思,楼外柳、楼中人对举,全从倦客写去。

过片两句,言自从分别过后,想那楼外垂杨,又该几度在春天更换枝叶。

“垂杨”,在旧体诗词中,往往有着各种特殊的象征意义。

古来有折杨柳赠别的习俗,因而见到杨柳便使人联想到别离;杨花柳絮,飘飏无定,又使人联想到身世的飘泊无依。

【经典诗句】纳兰性德《采桑子》“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纳兰性德《采桑子》“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纳兰性德《采桑子》“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翻译赏析【经典诗句】纳兰性德《采桑子》“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翻译赏析采桑子【作者】纳兰性德,清代最为知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拥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道而占据光采耀眼的一席之地。

【原文】谁甩乐府悲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

胖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注解】①翻:演唱或演奏之意。

欧阳修《蝶恋花》:"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

"②瘦尽句:意思是说眼望着灯花一点一点地烧尽,彻夜不眠。

③谢桥:谢娘桥。

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

谢娘,未详何人,或谓名妓谢秋娘者。

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

晏几道《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纳兰反用其意,谓在梦中追求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

【译文】不知道是什么事萦绕心怀,难以放下,醒时醉时都一样无聊难耐,就是梦里也没有到过谢桥,(谢桥就是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指与情人欢会之地。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

谁又在反复的翻唱乐府那首凄凉的曲子?看如今这情景:风萧萧肃肃,雨潇潇洒洒,房里点燃的灯烛又短瘦了,一个凄苦孤独的一夜,在烛泪中逝去。

【赏析】纳兰的词中有一部分爱情词很朦胧,又无本事可寻,所以很难确定其所指。

这首词便是这样。

从词里所描写的情景来看,很像是对一位情人的深深怀念。

通篇表达了一种无聊赖的意绪。

上片侧重写景,刻画了萧萧雨夜,孤灯无眠,耳昕着风声、雨声和着凄凉乐曲声的氛围与寂寞难耐的心情;下片侧重写不眠之夜,孤苦无聊的苦情。

词情凄惋悱恻,哀怨动人。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采桑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采桑子》

高考语题目。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 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参考答案 上片第一句总摄全篇,开门见山地点明题意。上片从视觉和听觉 两个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 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直接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之情。 解析 回答第一句的作用应该指出其在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结构上的 作用如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内容上的作用应在正确理解词句的基础上 概括,“西湖好”点明主旨,表明了词人的情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桑子·九日
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译文】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

返乡之路千里迢迢。

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

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

不愿登高远望。

只觉心中悲伤不已。

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注释】
①九日。

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

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②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③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④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楚辞·九怀·蓄英》:“秋风兮萧萧。

”;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⑤迢迢(tiáo):形容遥远。

⑥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

此处代指家园。

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⑦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⑧魂销:极度悲伤。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时纳兰性德二十八岁。

八月,与郎谈出使梭龙。

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约作。

纳兰写此词时,正使至塞外,自然佳节思亲,倍感形单影只、孤独寂寞,遂填此以寄乡情。

【赏析】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

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

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

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
了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

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

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

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

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王维诗中景象。

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

容若此词,看似平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赏析二】
觉魂销
安意如
我遥遥想着你站在那山的高处,远眺来时路,耳畔南雁长鸣。

乡愁磨损了眉头,怎么你寂寥,我也寂寥?你魂消时,我也魂消?
今日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

古俗此日需登高,饮菊花酒,佩带茱萸来消灾。

你却因出使梭龙,远离家人。

那乡路蜿蜒渐渐入了梦。

梦又如何?梦中也迢迢,故园仍遥。

可能因为长在旅途之中,这种状态让我一直比较偏爱抒写离情的词。

因为喜欢,要求也相对高,抒写离情的词要有一点愁心,两地相思,五分曲折,九分轩朗,才有十分可观。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谓标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诗有一种日光遍地耀地亮烈,它的婉转柔情也是春阳明亮,强悍而直接地照耀着人心深处。

自“每逢佳节倍思亲”感动世人起,登高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习俗,一种遥思远方亲人的方式,它更渐渐成为一种中国式缠绵叠嶂的情结。

佳节,风光别,别的不是秋光秋色,而是心境。

他们饮菊花酒,佩带茱萸,却少我一个人。

那一年重阳,王维在长安。

他一生都是个幸运儿,多才多艺又很有人缘。

唐宗室诸王都于他交好,乐于邀请他参加宴会。

搁现在来说那就是顶极沙龙Party啊!按说王维应该很乐意参加这样的聚会,也不应该有孤独的感觉。

但是王维就是王维,他的人始终冲和清淡。

繁华于他不过满身阳光照耀,走过了,就能恢复青衫淡泊。

重阳节想到的不是拎着礼去四处拜节,而是远在山东的父母兄弟。

想着和他们在一起过节同乐。

一杯菊花酒,一棵茱萸,就胜却琼宴玉液无数。

功名富贵有时也调皮也气人,有些人钻营一世也只能够着着别人裤脚,有些人郎郎落落地站着,却已获得相看两不厌的尊重。

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阕《采桑子》却写的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

仅用寥寥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

上阕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乡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

下阕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

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

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

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

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怎么能不消散?
在词刚兴起的时候,又称“诗余”,被认为是小道,其实词有词的,诗有诗的好处,意境可以互通互美。

文学之道百转千回,本就没有什么大小之分。

“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

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王维诗中景象。

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

容若此词,看似平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