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2近代世界经济测(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史
2019年高考历史二第二轮练习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史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史【考情分析】近年来高考在本专题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于:(1)19世纪末垄断的形成及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各国经济状况及经济格局的变化。
(2)三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主要特点及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3)西方国家内部(英美与日本相比)及西方国家与苏联、东欧国家工业化历程的异同。
(4)16世纪、19世纪中期及19世纪末等几个时期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方式的演变及其影响。
(5)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及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6)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19世纪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当今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和比较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及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及经济格局的演变,尤其要注意分析英、法、美、德、日五国经济地位的巨大变化及其深刻经验教训。
(2)对三次工业革命要集中在一起,从时代背景、主要标志、时代特征及深远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整理,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加深记忆和理解,另外还要将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各个时期的影响进行梳理。
(3)罗斯福新政是历年考查的重点。
可将罗斯福新政与同一时期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及与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行对比分析,深化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调整的重大意义的理解。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全球一体化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焦点。
专题十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市场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2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市场1.有学者指出,“热那亚人哥伦布如果不为西班牙女王服务,也会心甘情愿地为英国的。
或者法国的,或者葡萄牙的国王效劳。
佛罗伦萨人维雷扎诺携带法国国旗去美洲大陆。
葡萄牙人麦哲伦是由西班牙雇佣去航行的”。
该学者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B.得益于专制君主的支持C.建立起世界各地的直接联系D.更新了欧洲人的世界观2.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随着欧洲人入侵美洲,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大幅减少。
与此同时,欧洲人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
美洲、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B.促进了动植物的大交流C.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D.改变了人口的地理分布3.中世纪宗教图景的世界是由欧、亚、非三大洲构成圆形世界。
但1502年绘制的新地图则是以非洲大陆为中心,在图的左侧画一条直直的竖线为分界线,以东划归葡萄牙,以西则归于西班牙。
这一演变反映出( )A.人类的地理知识在探险中进步B.商贸利益成为探险动力C.殖民争夺促进近代国际法产生D.整体世界正在逐渐形成4.下表是拉丁美洲土著人口(1492—1825年)统计情况。
这主要说明( )A.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拉美人口流动B.三角贸易是美洲人口的灾难C.殖民扩张是美洲人口减少的根源D.工业革命促使美洲人口迁移5.19世纪后期,华茶约占有国际茶叶市场一半的份额,但到20世纪初,印茶的输出额首超华茶。
时至清末民初,印度成为国际茶叶第一出口大国,锡兰上升为第二位,中国则下降为第三位。
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国际饮茶习俗的变化B.中华文化影响力下降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英属殖民地的工业化6.1939年5月,英国发表了关于巴勒斯坦地区问题的白皮书,规定未来5年到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数量不能超过7.5万人,超过这一数字必须经过阿拉伯人的同意,并承诺10年后在巴勒斯坦成立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独立国家。
2019高考历史二轮检测1-6-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019高考历史二轮检测1-6-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8·扬州中学调研)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
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
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
”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C、社会主义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抢占世界市场D、经济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解析当时的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排斥市场,B、C两项排除;经济危机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国家遭到重大打击,A项错误。
答案D2、一个良好的政府,不仅在它的决策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危机来临时的超强应变能力。
正是基于这一点胡佛被评为“20世纪美国总统中政绩最差者”。
以下胡佛措施中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是()。
A、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B、大幅提高关税C、反对政府干预D、签署救济与工程建设解析此题考查胡佛反危机的措施。
注意题干的关键词“世界性经济危机”,胡佛的提高关税的做法,意在转嫁危机,同样引发了世界各国的纷纷效仿,演变成一场世界性危机。
答案B3、罗斯福的农业政策,属于他们自成一类的天才举措,他们把大规模毁掉作物和牲畜的做法,说成是“为旧时代扫除不平衡的生产导致的残余”。
罗斯福这样做的出发点是()。
A、减少供应抬高农产品价格B、由政府补贴农场主损失C、解决农产品生产过剩问题D、减少对工业的原料供给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经济危机的表现之一是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大规模毁掉作物和牲畜是为了减少供给,借此抬高农产品的价格,以扭转整个农业形势。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12 含答案
第二部分二、近代中国专题十二一、选择题1.(2018·肇庆三模)鸦片战争前后,国内用棉还靠印度输入补充,但六十年代以后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
这一变化反映了(B) A.自然经济基本让位于商品经济B.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落C.政府放宽对棉花出口的限制D.传统小农经济蓬勃发展【解析】从60年代棉花出口增加乃至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棉花大量出口导致传统手工纺织业的衰败,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项错误;B项正确;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小农经济模式,A项错误;材料现象是经济作用,政府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C项错误。
2.(2018·烟台4月)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年代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A.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B.“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C.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农业税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这说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A、B两项是1895年后的情形,排除;清政府在1895年《马关条约》后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故C项排除。
3.(2018·高考历史模拟卷一)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
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
……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
”这说明,当时中国(C) A.民族经济开始衰落B.传统经济受到冲击C.经济受到战争影响D.海外移民现象严重【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GDP及其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都有所下降,而人均GDP却没有变化,这表明近代以来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经济受到极大破坏,故C 项正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A项表述明显错误;传统经济受到冲击,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海外移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是太大,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 12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
解密12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1.(2022年广西北海一模)二战后,美国就是否向苏联及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展开讨论,决策层大多数人把苏联看作一个破旧的售货机,声称:“你要是不理它,它是不会给你东西的;如果你使劲地摇晃它,它肯定就能够出来一些东西,但未必是你需要的。
”这反映出()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已形成B.战时的同盟关系正式破裂C.美苏对峙延伸到经济领域D.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内部就是否向苏联及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展开讨论,决策层大多数成员把苏联看作一个破旧的售货机”等信息可知,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是要扶植西欧,抗衡苏联,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体现,C项正确;1955年华约组织建立,标志着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A项错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意味着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B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美苏对峙,不能反映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D项错误。
故选C 项。
2.(2022年青海西宁一模)在美国的推动下,美国流行的棒球运动被列入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比赛项目。
美国国务院还组织来自美国棒球大联盟和美国棒球名人堂的球星,赴墨西哥城及其他一些国家(地区)向当地年轻人传授棒球经验。
美国此举旨在()A.增进跨地区文化交流B.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C.增强自身软实力影响D.推动棒球运动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92年在苏联已经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的前提下,美国通过棒球运动来笼络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意在扩大美国的影响,拉拢这些国家和地区,增强自身影响力,C 项正确;增进文化交流只是表面现象,不是美国的本意,排除A项;1992年苏联已经解体,排除B项;美国只是把棒球运动作为其扩大影响的工具,并不以推动棒球运动发展为目的,排除D项。
故选C项。
3.(2022年江西省安义中学一模)1970年4月13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即将抵达月球时,氧气罐爆炸,电源损坏,登月失败,航天员陷入危险之中……在“阿波罗13号”号即将重返地球大气层时,为防止出现任何可能的干扰,苏联关闭了境内所有与阿波罗计划频道相同的无线电通讯。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 专题1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含答案解析
专题1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1.(2019年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届高三押题)罗斯福在1932年的一次竞选演讲中指出,六百家大企业现在掌握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业,一千万家小企业才占有了其余的三分之一……大企业家大金融家的私人权利已经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他们的经济专制束缚了人民的自由。
这表明罗斯福A.反对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B.对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反思C.代表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利益D.认为美国民主制度已经名存实亡【答案】B【解析】材料“六百家大企业现在掌握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业,一千万家小企业才占有了其余的三分之一……大企业家大金融家的私人权利已经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他们的经济专制束缚了人民的自由”,这说明罗斯福认为大资本家的垄断是经济危机的原因,这是对经济危机发生原因的反思,故B 项正确;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罗斯福不反对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故A项错误;罗斯福代表的是资本家的利益,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得不出美国民主制度已经名存实亡,故D项错误。
2.(2019年陕西高三第五次联考)从1929年11月19日起,胡佛劝告铁路公司的董事长们,金融工业贸易、建筑界的领袖们,维持生产和现行投资,同时要求劳工界领袖,放弃增加工资要求。
这表明当时美国A.在原则上同意大规模干预经济B.对经济危机的危害有清醒认识C.并未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在应对危机中采取了消极措施【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胡佛对经济的干预采取劝告模式,具有自愿性,这说明政府并未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项符合题意;大规模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是胡佛挽救危机的经济措施,A错误;由材料中“劝告”可知,当时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危害并没有清醒认识,排除B项;采取何种措施应对经济危机是政府的一种手段,胡佛也曾自信地认为自由放任政策能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因而不能说明其措施是消极还是积极的,排除D项。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专题作业一、选择题 1.(2018•广东肇庆三模)鸦片战争前后,国内用棉还靠印度输入补充,但六十年代以后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自然经济基本让位于商品经济 B.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落 C.政府放宽对棉花出口的限制 D.传统小农经济蓬勃发展答案 B 解析棉花是传统手工纺纱业的原料,从鸦片战争前后的进口到六十年代以后的大量出口,反映出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败,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项错误,B项正确;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小农经济模式,A项错误;材料现象是经济作用的结果,政府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C项错误。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
当时的地租额很高,一般是地价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一。
这就是说,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
上述材料表明( ) A.土地税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 C.近代工业资本原始积累处境艰难 D.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许多资金用于投资土地而没有投入到工业中,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发展工业的重心是军事工业;而到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发展工业的重心转向民用工业。
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派意识到发展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B.国内局势走向稳定和平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答案 B 解析洋务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患,即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到19世纪7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国内局势相对稳定,洋务企业的发展重心随之发生变化,故B 项正确。
2019年文综历史各地试题筛选2.4经济_世界近代
201907142054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9·广东广州高三年级调研测试·33)16、17世纪,英国的封建领主不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而更愿意将其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
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因素有()A.农村劳动力的增加 B.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发生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产阶级实力壮大,特别是经济实力,封建地主当然愿意将土地租给资本家,故选B项;随着圈地运动的开展,农村中的大量劳动力成为雇佣工人,农村劳动力在减少,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的时间是17世纪40年代,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英国的封建领主将土地出租给谁的问题,不涉及土地价格,排除D项。
【答案】B2.(2019·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适应性考试·33)中世纪人们普遍谴责谋利的行为,教会禁止放贷取利,认为这是“一个在上帝看来可恶可厌的罪恶”。
但到了16世纪,人们已经承认“温和的、可以接受的高利贷行为”。
人们观念的改变源于()A.商品货币关系发展 B.宗教改革的影响C.地理大发现的推动 D.商业革命的需要【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精选)【解析】中世纪人们普遍谴责谋利行为到16世纪人们接受高利贷行为,这种改变的原因在于当时西欧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人们思想观念开始变化,故选A项;宗教改革是16世纪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材料没体现这方面内容,排除B项;地理大发现的推动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商业革命的需要也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 项。
【答案】A3.(2019·四川成都二模·33)1300 年—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
(完整版)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近代世界综合测试
《近代世界》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国国教会;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
据此可知英国(C)A.权力斗争延伸到宗教领域B.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C.国王和议会斗争仍在延续D.司法权由议会下院掌握2.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1694年颁布的《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英国上述法案的颁布突出表明(B)A.责任制内阁正式建立B.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C.国王的立法权被剥夺D.国王真正成为“虚君”3.1803年,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时作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
从而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
该制度的确立(D)A.剥夺了国会的立法权限B.打破了权力的制衡机制C.保证了总统的依法行政D.维护了宪法的至上权威4.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
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
这一做法(D)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5.导致下表数据所反映的英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下表(C)AB.君主立宪政体的差异C.利用先进科技的程度不同D.确立民主制度的道路不同6.“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
2019届高考历史备考二轮复习专题《世界史经济篇》精练卷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备考二轮复习专题《世界史经济篇》精练卷(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高三·石家庄调研)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
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
这反映了()A.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B.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D.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2.下表反映了18、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AC.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D.19世纪早期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3.马克思看到街上展出一个电力机车模型,兴奋地说:“这件事的后果是不可估计的,经济革命之后一定要跟着政治革命。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件事”发生时期的“经济革命”范畴的是() 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4.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联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6.9%的速度递增,到1926~1927年,已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本缓解了国家一度面临的粮食困难。
苏联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政府()A.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B.普遍建立集体农庄C.全面推行余粮征集制D.在农村实行粮食税5.当最高法院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宪以后,在时任农业部长的竭力争取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法案规定:对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且进行土壤整治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
这一法案的通过()A.掀起了一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B.意味着美国分权制衡的原则已被打破C.有利于合理调节农产品的供应D.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全面控制6.(2019届高三·安阳摸底)美国学者洛克滕堡在《罗斯福与新政》一书中称:“在三十年代,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不再能像私人俱乐部那样活动,必须受国家监督。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近代世界综合测试(含答案)
《现代世界》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个4分,共48分)1.(2018·济南三模)1930年3月,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
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1000万户农民退出农庄。
据此可知(A)A.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B.苏联农业公有化方向发生变化C.世界性危机影响苏联农业决策D.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解析】从材料中的“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可以看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进程出现急躁冒进的现象,因此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批评是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的进程,故答案为A项。
B项不符合史实,农业公有化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世界性危机对苏联的影响,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2018·泉州二模)1931年,苏联领导人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取得良好成效。
但直到1935年初,煤矿业的风镐和截煤机利用率分别为49%和74%。
据此推知(C)A.口号不符合当时社会需要B.经济危机影响苏联的建设C.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足D.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解析】材料表明苏联大力引进机器和设备,但从1935年的统计可以得出,其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主要是受技术人才的缺乏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正确;苏联是利用经济危机的契机大力引进机器和设备,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D项不正确。
3.(2018·高考历史模拟卷一)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这说明(C)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C.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解析】“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说法明显错误,故A项错误;苏联社会制度早已建立,故B 项错误;1931年正是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而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故C项正确;材料比较的不仅有设备,还有人才,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世界近、现代经济新题赏析2
学科:历史专题:世界近、现代经济新题赏析题1:1927年,美国飞行英雄林白独自驾机成功飞越大西洋,引发了人们对航空业的无限遐想。
而当时,绝大多数航空公司连一条航线也没有开通。
此时,一家名叫海岸航空公司的股票成为市场上的黑马,但这家公司却是一家铁路公司,除了名称,没有任何方面能和航空扯上关系。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名人的示范效应B.海岸航空公司是新兴产业C.海岸航空公司业绩优秀D.华尔街的股票投机题2: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为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罗斯福新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这些措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恢复金融秩序维护货币安全B.保障工人权利维护社会稳定C.调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D.通过立法完善资本主义制度题3:下表是“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图”,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图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1988A.1980~1982年美国经济出现“滞涨”,凯恩斯主义失灵B.从1982年底开始,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C.这个时期执政的美国总统主要是里根D.说明美国的经济开始进入到“新经济”时代题4:传统理论认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截然对立的。
但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来看,资本社会化、国民经济的计划化、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等,都充分证明了( )A.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生了改变B.资本主义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走向自己的对立面C.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化D.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全面化题5: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下列选项中组织与模式对应正确的是( )A.欧洲联盟——模式1 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 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B.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1 欧洲联盟——模式2 上海合作组织——模式3C.亚太经合组织——模式1 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 欧洲联盟——模式3D.欧洲联盟——模式1 上海合作组织——模式2 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题6: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2近代世界经济讲含解析
专题12 近代世界经济考向一新航路的开辟1.讲高考(1)考纲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命题规律新航路的开辟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是历年高考核心考点之一;主要考查的内容有: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二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特别是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含义,要注意区分;这一部分的考查均是以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为辅。
(2)备考点睛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的高考命题,多以图文材料为载体,以文明史观、整体史观为立意,多角度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评价及西欧殖民扩张的掠夺性和客观进步性等。
,复习备考时,利用多种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时代特征理解西欧殖民扩张的特点及成因,分析理解殖民扩张造成的双重影响;注意结合政治、经济、外交等相关知识,分析英国等大国的兴衰及影响;运用多种史观解读新航路开辟与西欧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
例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1)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名师点睛】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开辟。
根据这点,和题目的英文对比,然后指南针的运用有利于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航海活动的进行,即可知,新航路开辟最符合题意。
例2(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13)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2 近代世界经济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5*4=60分)1.16世纪前期,英国呢绒向德、法、意、尼德兰等国家与地区输入,英国在与这些国家的呢绒贸易中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据此英国获得了部分大陆金银。
同时,英国政府还鼓励和支持海盗活动。
这种状况A.加速了英国生产关系的变革B.造成西欧大陆贵金属的短缺C.实现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D.推动了全球探险活动的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2.英国著名钢铁企业家伊萨克·威尔金森是那个时代钢铁材料的最热心的推广者,以至人们说他害上了“铁疯病”。
正是他首先为瓦特提供了金属汽缸;第一座铁桥、第一只铁船、第一根铁水管,都出自他手。
1805年他逝世时,人们遵照遗嘱将他葬在一口铁制的棺材里。
与材料的主旨相应的是A.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钢制品的广泛使用B.钢铁技术的发展是推动工业革命的最主要力量C.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得益于钢铁技术的发达D.钢铁是支撑工业革命的重要的原材料【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5年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完成,故A错误;相对于钢铁技术而言,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更重要,故B错误;钢铁技术并不是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条件,故C错误;材料“金属汽缸、第一座铁桥、第一只铁船、第一根铁水管”反映了钢铁是支撑工业革命的重要的原材料,故D正确。
6.马克思曾经说:瓦特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
这说明瓦特的主要贡献在于A.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B.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集中C.带动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D.开启英国新能源的使用【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材料“蒸汽机……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反映了蒸汽机作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而得到普遍应用,这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故A正确;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B错误;汽车制造业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英国新能源的使用,而是说明蒸汽机作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故D错误。
7.1900年,法国女工和童工的工作时间被限制在每天10个小时,而男性工人每天仍要工作12个小时。
到1906年,法律才规定工人每个星期日可以休息1天。
与同时代的德国相比,法国政府没有进行任何社会保障立法方面的尝试。
这反映出当时法国A.工业化发展水平极其低下B.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C.民主共和体制还没有建立D.社会阶级对立现象严重【答案】D【解析】【详解】8.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
这种经济现象是指A.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大工业B.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公司制形成C.欧洲早期的手工工场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答案】D【解析】【详解】9.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的一些情节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的某种历史现象。
下表讲述了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生活片段,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妇女外出活动增多B.女性工作权利获得保障C.传统社会观念变革D.工业革命激化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干工厂里新水更高又有着更大独立性的工作也不愿做佣人”来看,说明当时英国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人们的传统社会观念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反映妇女外出活动“增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女性工作权利的保障状况,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排除D项。
10.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了《谷物法》,结束对谷物进口的限制和关税保护政策,1849年又废除了《航海条例》,允许本国及其殖民地的外贸运输使用别国船只。
由此可知当时英国A.倡导自由贸易B.垄断了世界航运C.鼓励海外殖民D.放弃了重商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英国政府结束对谷物进口的限制和关税保护政策,允许本国及其殖民地的外贸运输使用别国船只,表明英国政府减少了对对外贸易的限制,体现了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英国垄断了世界航运,排除B;英国政府允许本国及其殖民地的外贸运输使用别国船只,没有涉及鼓励海外殖民的信息,排除C;材料反映了英国政府减少了对对外贸易的限制,无法体现英国是否放弃重商主义,排除D。
11.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大量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地的工业城市,1801年至1845年,英格兰的爱尔兰移民从2.2万人迅速增长到100多万人。
这实质上说明A.移民潮促进了英国农业近代化B.英国的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结构C.爱尔兰圈地运动导致农业破产D.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12.下面图表是1750年、1860年和1900年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
(来自(美)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对上述图表解读正确的是A.政治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手工业衰退C.欧美国家成为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D.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答案】D【解析】【详解】13.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A.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两次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立C.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D.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美国南北战争——两极格局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据“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可以知道,表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崛起为世界的中心;据“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可以知道,这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9世纪末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美国经济实力超过英国,开始主导世界;据“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可以知道,这是苏联解体的影响,苏联解体后,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第三世界“群雄竞起”,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因此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期和19世纪后半期,所以B项与材料表述的时间不吻合,排除。
代议制民主制度确立于17、18世纪,所以C项与材料表述的时间不吻合,排除。
荷兰的殖民扩张于17世纪、英国18世纪中期确立殖民帝国地位,所以D项与材料表述的时间不吻合,排除。
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它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并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同时,工业革命也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和环境污染。
【解析】【详解】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社会转型是一种社会质变,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整体性的变革,包括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思想文化的变迁,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西方历史分水岭“社会转型期”,它标志着中世纪与近代之间的分界。
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近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
因此,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选择材料中的一种观点,从社会转型角度运用史实多方面地论证你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观点一:15—16世纪是西方中世纪与近代之间的分界。
(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论证,观点,论证。
)在15—16世纪以前,西欧经历了一千年之久的黑暗、愚昧和落后的中世纪;到了15—16世纪,西欧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两场重要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中的反封建斗争,它们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经济领域,15世纪前后发生了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市场雏形出现;在政治领域,王权正在加强,民族国家正在形成,资本主义统一市场正在建立。
总之,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转型,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已经出现。
观点二:17—18世纪才是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的真正分水岭。
社会的转型并非通过一、两场运动就可以实现的。
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弘扬了人文主义,但理性精神却仍然受到压抑,只有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猛烈批判封建等级和宗教神权思想,构想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经济上,新航路开辟只是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只有到17世纪,随着殖民扩张加剧,世界市场才得以拓展。
紧接着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展示了新型生产力的巨大能量;政治上,英美两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率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实践了近代民主与法律。
总之,17—18世纪西欧社会发生了巨变,近代文明到来。
【解析】【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