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设计故事
林徽因的一生
林徽因的一生1. 前言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3月1日),原名林徽音,字徽因,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和女性解放运动领袖。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不仅在建筑界有卓越的成就,也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回顾林徽因的一生,探讨她的生平事迹和影响。
2. 幼年与教育林徽因出生在江苏苏州的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家庭中。
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因此她在家庭环境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父亲的熏陶下,林徽因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艺术与建筑的结缘在读完高中后,林徽因进入了上海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在学习过程中,她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专注于建筑设计的学习。
她在美术学院期间展示了她的天赋和创作能力,备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4. 婚姻与职业生涯1925年,林徽因嫁给了著名的建筑师梁思成。
这段婚姻对她的职业生涯有着积极的影响,两人合作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建筑作品。
他们共同追求着建筑艺术的卓越,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文学创作与女权主义除了在建筑领域的成就,林徽因还以其诗歌和散文作品而闻名。
她的文学作品展现了她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此外,她也是中国女性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人物,积极倡导女权主义和性别平等。
6. 后期生活与逝世尽管林徽因在事业和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的一生也有许多不幸和挫折。
她的丈夫梁思成在1952年因病去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之后,她的身体健康也逐渐恶化,最终在1955年离世。
7. 影响和遗产林徽因在建筑界和文学界的成就和贡献为后人所推崇和追随。
她以其独立、坚韧和创造力而被人们铭记,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她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也被广泛传播,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总结林徽因是一位多才多艺、充满魅力和影响力的女性。
她在建筑、文学和女权运动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她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她的勇气和才华使她成为人们敬佩和赞颂的对象,她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林徽因的故事五则
林徽因的故事五则林徽因,福建闽侯人,是中国着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林徽因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太太客厅”逸事20世纪30年代,林徽因住在北京东城总布胡同时,她家的客厅名为“太太客厅”。
当时,一批文坛名流巨子,包括朱光潜、梁宗岱、金岳霖等,常聚集在这里,一杯清茶,些微点心,谈文学,说艺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
在“太太客厅”里,林徽因一直是最活跃的人物,读诗,辩论,她的双眸因为这样的精神会餐而闪闪发光。
朋友是林徽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优秀也是因为有他们的欣赏和激励。
爸爸的掌上明珠林徽因生于杭州,祖籍是福建闽县(今福州市)。
出身书香门第,又是家中的长女,生得清秀可人,因此她从小就受尽宠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尤其得到父亲的宠爱,她的小名“徽徽”便是父亲经常挂在嘴边儿上的。
1912年,林徽因的祖父从杭州迁居到上海,林徽因进入爱国小学读书。
1914年,10岁的林徽因又随祖父到北平,与父亲林长民住在一起,三个月后祖父去世。
1915年,袁世凯称帝,林徽因随全家迁居天津英租界的红道路,在天津生活了一年。
从杭州到上海,到北平,到天津,童年的林徽因可谓大开眼界。
一个天资聪慧的小女孩儿,总是会用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来审视这个世界,接纳这个世界,她那幼小的心中,也许正在一点一滴地学会如何看待美,追求美,创造美。
这一点,恐怕最了解女儿的爸爸林长民也不能够完全了解吧。
尽管看遍了大江南北那些优秀的建筑瑰宝,年幼的林徽因对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及其文化内涵,还未深刻理解,但是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外观样式,却使她感受到建筑艺术的诱人魅力。
1916年,林徽因又随全家返回北平,进入英国教会学校培华女中读书。
在这里,林徽因开始了解到西方文化以及英国发展的历史,了解到宗教的一般人生意义,见识到多种西洋乐器,也学会了一点钢琴演技,特别是跟外国教员学会了一口地道而流利的英语,使她受益匪浅。
林徽因故事5则
林徽因故事5则林徽因故事5则寄语: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今天励志故事网为读者收录的是林徽因故事5则,希望大家喜欢。
林徽因的故事一:“太太客厅”逸事20世纪30年代,林徽因住在北京东城总布胡同时,她家的客厅名为“太太客厅”。
当时,一批文坛名流巨子,包括朱光潜、梁宗岱、金岳霖等,常聚集在这里,一杯清茶,些微点心,谈文学,说艺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
在“太太客厅”里,林徽因一直是最活跃的人物,读诗,辩论,她的双眸因为这样的精神会餐而闪闪发光。
朋友是林徽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优秀也是因为有他们的欣赏和激励。
作家萧乾就是在“太太客厅”里认识林徽因的。
那是在1930年,萧乾正与美国的安澜一同编辑期刊《中国简报》,经他的老师杨振声的介绍,萧乾访问了沈从文。
在这次见面后,他即以《当今中国一个杰出的人道主义讽刺作家》为题,写了一篇专访刊登在《中国简报》上。
1933年秋天,萧乾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蚕》寄给沈从文,请他指教。
当时沈从文正在编《大公报·文艺副刊》,他在萧乾的稿子上作一些修改后发表了,这使萧乾得益匪浅。
萧乾的这篇手稿现陈列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那天,还是燕京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萧乾穿了一件新洗的蓝布大褂,与沈从文一起来到“太太客厅”。
萧乾早就听说林徽因的肺病很厉害,想象中她应是一脸病容;谁知当他看到林徽因时,不禁呆了。
只见她穿了一套骑马装,显得美丽动人,像个运动员。
原来她时常和朋友到外国人办的俱乐部去骑马。
林徽因对萧乾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用感情写作的,这很难得。
”这话给了萧乾很大的鼓励。
沈从文是常常到林徽因家去的,他从小在湘西长大,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活底子。
林徽因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因为那里有着很离奇的情节,很特别的人物,都是她闻所未闻的。
女建筑学家林徽因
发现佛光寺大殿的经过
梁林从敦煌壁画中看到五台山佛境中有佛光寺,1937年6月他们赴山西考察古建筑,到 五台山打听,得知佛光寺还在,在一个偏僻的小村。交通不便,于是骑骡前往,来到佛光寺。
他们从大殿的外观和斗拱的形制判断可能是唐构。他们钻进 “住着成千上万只蝙蝠”和“千百万臭虫”,沉积了“厚厚的 尘土”和“蝙蝠尸体”的顶棚,“一连测量、绘图和用闪光灯 拍照了数小时。”他们发现大殿木构用人字形叉手支撑脊檩, 这是该殿早于宋、辽的证据。
林徽因和梁思成于1927年夏从 宾大毕业,林徽因获学士学位,梁 思成获硕士学位。暑期后林徽因去 耶鲁大学进修舞台美术,梁思成去 哈佛大学进修,研究东方建筑和美 术史。
林徽因在宾大1926年曾被聘为设计课助教
梁林1928年3月在加拿大渥太华梁思成姐夫家结婚。在梁启超的建议下, 梁林在婚后,取道欧洲回国。梁启超在给他们的信中写到:“每日有详细 日记”,“所记范围切不可宽泛,专记你们最有兴味的那几件——美术、 建筑、戏剧、音乐便够了”,“到意大利,要把文艺复兴时代的美术彻底 研究了解”。梁林于1928年8月回到中国,结束了四年的留学生活。
的发现,证实了他们的信念。
梁思成回忆,我的妻子也是个建筑师,但她同时又是作家和戏剧爱好者, 比我更经常地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并热烈坚持不惜任何代价把有些东 西照下来。五台山佛光寺梁下的题记和经幢上“佛殿女弟子宁公遇”的 文句也是林徽因发现的,从而确定了佛光寺的建造年代:唐大中十一年, 公元857年。
月涵我师:
母校工学院成立以来,已十余载,而建筑学始终未列于教程。国内大学之 有建筑系者,现仅中大、重大两校而已。然而居室为人类生活中最基本需要之 一,其创始与人类文化同古远,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下,人类不可无居室。居室 与民生息息相关,小之影响个人身心之健康,大之关系作业之效率,社会之安 宁与安全。数千年来,人类生活程度随文化之进展而逐渐提高,营建技术亦随 之演变。最近十年间,欧美生活方式又臻更高度之专门化、组织化、机械化。 今后之居室将成为一种居住用之机械,整个城市将成为一个有组织之Working mechanism,此将来营建方面不可避免之趋向也。… …
林徽因:灵感
林徽因:灵感林徽因,一个人,一种情感,一种灵感。
她是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之母,也是一位卓越的建筑师和设计师。
她的成就和境遇都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卓尔不群,广陵故伴。
林徽因以其独特的优雅姿态和极致追求的美,成为中国知名的现代女性形象。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美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这种感觉可以让我们在她的世界中找到一些新的灵感。
林徽因的人生经历林徽因出生于1924年,是一个书香门第出身的家庭。
她的祖父是清朝的举人,父母都是文化人。
林徽因的家庭是一个文艺氛围浓厚的家庭,培养了她对文艺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林徽因的文化修养很高,她自小就爱好音乐、绘画和诗歌,还自学了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
因此,她能够在文学、艺术、音乐、建筑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表现。
林徽因的艺术成就林徽因的作品涉及广泛的领域,如文学、建筑、摄影、绘画、设计等。
这就表现出林徽因对美和艺术的极度热爱和执着追求。
林徽因的文学作品广为人知,以她的代表作品《荷花》为例,可以体现她的文学水平。
《荷花》是她的成名之作,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语言表现了中国女性的自主精神。
“荷花”是林徽因母亲留给她的一种美好的回忆,也是她的文学灵感来源之一。
林徽因的建筑设计和摄影同样卓越,她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结合自然和生态环境,打造出一种美学理念。
她的建筑作品也体现出她对文艺的影响,如“中国画风”、“文人风格”等设计风格,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感觉。
林徽因在摄影上也非常有特色,每一张作品都充满了她对生命和自然的独特理解。
林徽因的灵感启示林徽因是一个极富灵感的人,灵感来自于许多方面:艺术作品、生命、情感等等。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美感,这对我们准备踏入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启示。
正如她那首《荷花》诗中所述,“荷叶苦含宫漏引,鹦鹉急抱金丝笼”。
这种镜像解读的艺术手法具有启迪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灵感咒语”:如何才能理解和感受世界?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对世界做出独特性的诠释?同时,林徽因也是一个极具生命感的人,她的独立自主、自信坚定、勇敢拼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素质。
林徽因:美丽与智慧的绝唱(整理精校版)
林徽因:美丽与智慧的绝唱作文辅导0223 1422林徽因:美丽与智慧的绝唱【人物事迹】(最好能有细节)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建筑学女教授。
东北大学初创期间,林徽因讲授“雕塑史”和建筑设计,后来又讲“专业英语”。
她与梁思成一起为中国建筑界培养了一批的建筑学精英,桃李满天下。
教书之余,她还和男子一样,风餐露宿,爬梁上柱,到全国各地实地勘察。
解放初期,她组织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战争期间,为保护文物建筑,梁、林夫妇精心编制了一套标有古代文物建筑的资料,并在军事地图上注明了位置。
他们把这套资料发给了奉命轰炸日军基地的美国飞行员,还送给了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以防止文物建筑在战争中被摧毁。
解放初期,面对北京城的拆除改造,她与梁思成撰写文章、设计方案,呼吁国家保护古代建筑、维护古都风貌。
当他们的忠告没有被政府采纳时,她难过地哭了。
林徽因的诗歌优美,但与柔媚无缘;它坚韧,却远离刚烈。
比如,她的《人间四月天》“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从很平常的生活里能写出诗来,足以见出林徽因那有别常人的纤细敏感的气质。
林徽因是一个好妻子,丈夫梁思成生病的时候,精心照料;林徽因也是一位好母亲,为了女儿可以彻夜不睡。
林徽因支撑着一个家,在梁家是长嫂,在林家是长姐,为弟妹们的生活起居,她不厌其烦地张罗、操劳。
她的墓碑上这样写着: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相关评述】1、林徽因的一生如同一首诗,真挚,隽永而有激情。
对于爱美爱艺术胜过爱自己生命的林徽因来说,51岁告别这个世界并没有太多遗憾。
她在自己的生命过程里释放了全部的爱与热情。
她的生命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她走了,在一年四月春日的清晨。
尽管晨光熹微,白露如霜,但人们都记得,她走于一天最清新的时刻,她的生命定格于美好的人间四月天。
(张清平)2、人类进入文明史后,女性一直被淹没在历史的黑洞里。
高考作文素材(林徽因
林徽因是我国建筑学界的一代才女,人们印象中的她贤淑文弱,瘦削而多病,但她为了和丈夫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却甘愿风尘仆仆辗转于乡间小道,在艰苦的条件下徒步考察。
此时的她肺部和肾脏已经严重受损,但她为了完成最后的工作,不惜将整个生命赌上去,从死神那里夺取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最后的三次拼搏:第一次是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绘图、试做、讨论、修改都在病中完成,1950年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上,在毛主席提议下全体起立鼓掌通过这个设计,那时她已经病弱得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第二次是抢救景泰蓝,她带学生跑工厂作坊,才使得这种国宝工艺不致失传并且发展壮大,这时的她,肺布满空洞、肾切除一侧、结核菌已蔓延到肠了,一天只吃二两饭,只睡四五小时觉;第三次拼搏是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主要承担纪念碑底座装饰浮雕设计。
1955年4月1日,因为长期积劳,病情恶化,她在同仁医院走完了51年的生命历程,这位柔弱女子就这样勇敢地与死神奋战到最后一刻,从它那里多争到了十年时间,给我们新中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跑在死神前面人生就是一次长跑,各自的(de)体验不(bù)同。
跑在死神前面,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美,是一种瑰丽的(de)“跑的(de)体验”。
她在跑,从不(bù)停步。
为了协助丈夫完成巨着《中国建筑史》,在肺部和(hé)肾脏受到严重损伤的(de)情况下,披星戴月,栉风沐雨,风尘仆仆,穿丛林,走泥泞,过高山,搜集了大量的(de)关于民居、庙宇、桥梁、牌坊等资料和(hé)图片。
她瘦窄的(de)额头经常挂满豆大的(de)汗滴,图的(de)是给丈夫的(de)学术“助跑”,给建筑事业“提速”。
她在跑,从不(bù)停步。
为了给新中国一份厚礼,她全程参与设计了国徽,她不(bù)顾瘦弱的(de)身躯遭受病痛的(de)煎熬,夜以继日的(de)工作,构思,初稿,否定,二稿,讨论,修改,定稿。
建筑师林徽因的生平事迹
建筑师林徽因的生平事迹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
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
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林徽因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林徽因,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于浙江杭州,出身于官宦世家。
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
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
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
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
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
她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在此期间,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翌年,随父回国,仍到培华女中续学。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
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
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因为建筑系要学习很晚,晚上回宿舍对女生不利),改入该校美术学院,而主要仍选修建筑系的课程。
1927年夏,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
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
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林徽因在到职前先回福州探亲,曾应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之请,作《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
又为其叔林天民设计福州东街文艺剧场。
翌年,到东北大学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梁思成,林徽因:一生献给中国建筑史的夫妇
梁思成,林徽因:一生献给中国建筑史的夫妇中国现代建筑开始于20世纪初,在这一时期,中国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就已崭露头角,群星璀璨,为中国建筑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林徽因与梁思成就是其中的翘楚。
1928年,在欧洲度蜜月的林徽因与梁思成20世纪30年代,这对年轻的夫妇就开始了对被忽视的中国古建筑进行考察发掘工作,努力对这些古建筑做好保护工作。
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在开始考察发掘之前,许多古代瑰宝已经坍塌。
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是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
但近年来,很多人喜欢用消费女性的歧视论调来品头论足,将林徽因包装成一位周旋于一群男人中间的文艺女青年,情史被八卦了一遍又一遍。
而深入基层考察古迹建筑一路泥泞这段,却很鲜有提及。
这项工作的繁重是难以想象的。
他们想挽救的建筑通常都超过数百年的历史,这些建筑通常年久失修,而且散布在遥远的地方。
许多时候,他们必须途径环境恶劣的农村,才能到达这些建筑的所在地。
他们的研究探索并没有“浪漫”的标签,反倒是有骡子、虱子、肺结核......1934年梁氏夫妇与费正清夫妇同往山西考察古建筑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远离市镇的地区考察意味着,要靠骡子、人力车或徒步在很糟糕的泥泞路上旅行。
对于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人来说,这并非易事:梁思成年轻时的一场摩托车事故让他后来走路一瘸一拐,而林徽因长期患有肺结核。
他们住的客栈通常很脏,到处是虱子。
林徽因在五台山测绘唐代经幢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过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山西赵城附近的上广胜寺的塔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梁思成破译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梁思成终于找到了唐代建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雄宝殿(建于公元857年)。
为了确定佛光寺的年代,梁思成和林徽因爬进了寺里最令人生畏、被人遗忘的地方,包括钻到寺的屋檐底下,那里住着成千上万只蝙蝠和数百万只臭虫,到处都是尘土,充斥着死蝙蝠。
【作文】中国建筑之魂—梁思成与林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中国建筑之 > 名人故事 > 中国建筑之魂—梁思成与林徽因_关于奉献的名人故事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2018-05-31 11:28:26
奉献能挽救和塑造一个国家文化的灵魂 北京解放前,两名解放军干部悄悄来到梁家,向梁思成请教,一旦大军被迫攻城时,哪些文物必须设法保护,要梁思成把城里最重要的文物古迹一一标在他们带来的军用地图上。这对以中国古建筑为第二生命的夫妻激动得热泪盈眶。北京解放后,梁思成提出,北京应该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不是工业中心,应保存北京故都紫禁城的面貌、旧城内新建筑高度不得超过三层等。当有人要拆掉城墙时,林徽因争论说:你们今天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造,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为了抢救古迹,梁思成曾声嘶力竭地告诉大家,城墙里面是七百年的填泥,坚硬如石,有一千两百吨重,用二十节车花八十五年才运得完。他在尽可能保存古迹的前提下,设计了天安门广场。
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被病魔折磨得卧床不起时,一听到北京景泰蓝制作即将灭绝时,不畏病魔缠身,挣扎着亲临景泰蓝工厂考察了解情况,重新设计创制了景泰蓝,才使我国的这一重大艺术品工艺得以保存下来。她的敬业精神是可贵而崇高的。更多可点击阅读议论文论据汇总:关于奉献的名人事例精选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介绍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林徽因的故事,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doc
林徽因的故事,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5 的林徽因由大姑母林民授蒙。
深得族人溺的林徽因眉宇灵气。
旧式家族庶出的大小姐,来自情的与磨,是必修。
林徽因一定将一干人敷衍得很好,在失的母之外,另可倚重的情干。
庭院深深,无不生着微妙的情感拉,林徽因在决中拔了个筹。
林民女儿的中,母表妹徽因其生母:可想,伊足令众姐妹“ 目” 。
慧,是不消的,另一面,林徽因一定有着超乎常女人的心。
人喜是件巨大的工程,要有天分。
“ ”字有“寸”,林徽因能拿捏出个中分寸。
林徽因做足了功,情方面,博取掌声一片。
1920 年,随父游欧洲的彩,到上。
随父游欧洲,是林徽因一生最大的折点。
在英,林徽因得遇徐志摩。
我有理由相信, 1920 年初秋的一天,敦大初, 23 的徐志摩,是以的容光、盈的脚步走人林民家客的。
深厚的文化底令他美容光,盈的脚步的是唯美的鼓点。
洒地出在林徽因面前的志摩,至少持有 3 个:北大、美国克拉克大学史学学士学位、哥比大学士学位。
徐志摩亦怔忡不已:面前的少女,有着鹿般清亮柔美的眼睛,分明有一股异的灵气,在林徽因的瞳仁氤。
“恨不相逢未娶”啊。
腔情思,急欲找薄的出口,他林徽因写信。
父女商定,决定由林民代回信: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怵⋯⋯令林家父女俱感“悚惶”的情,摧力何等之——大更在《眉小札》之上吧,首枚情啊 !意乘一匹想象的快,康,睹河畔金柳下斜倚着的林徽因的倩影,林徽因是令人怦然心的夕阳中的新娘,伊在波光里的影,在人和者的心漾⋯⋯林徽因有没有徐志摩 ?不重要。
关是,林徽因曾被徐深深吸引,林徽因的情感,被徐启蒙——她所的“富于启迪性的友” ,他有“交会互放的光芒”。
是的,徐志摩的情圣火,是少女林徽因点燃的;徐志摩的情,也是少女林徽因剥抽的。
林徐二人的情感,因彼此而丰沛。
1921 年 10 月。
林徽因随父林民提前回国。
林徽因想以不辞而的方式冷徐氏那狂的情。
“ 身出”的徐志摩追回国内。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林的情感,已非徐所能左右。
民国建筑学家林徽因生平简介
民国建筑学家林徽因生平简介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出自《诗·大雅·思齐》中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来因为常被误认为是林微音,所以才改成了林徽因。
她是中国非常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与作家,是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国建筑学家林徽因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林徽因简介林徽因于1904年在杭州出生,祖父是清朝的进士,父亲曾经在日本留学,是北洋政府的官员。
她从小就接受了新式教育,思想进步。
1920年,林徽因跟着父亲远赴伦敦,在那里,认识了身为女建筑师的房东和徐志摩,接触到了建筑学和新诗,并在圣玛丽学院学习过。
回国后的林徽因继续学习,并参与了新月社的活动,初登舞台,培养了自己的文艺细胞。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去美国学习建筑,跟梁思成结婚后一起回国执教,创办了国内首个建筑系。
从1930年开始,林徽因丈夫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跑遍了十五个省的近两百个县,测量与绘制了两千七百多出处建筑,共同完成了多篇建筑学研究文章以及多部建筑史书。
林徽因还在当时流行的报刊上发表了数十篇诗文,包括救国的文章。
由于1937年战争全面爆发,退居到李庄的林徽因肺病加重,度过了非常困难的时期。
建国初期,林徽因作为清华大学的教授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以及国徽的修改工作,并与丈夫一起致力于中国的古建筑的保护。
1955年,五十一岁的林徽因终因病情恶化去世。
林徽因有哪些建筑作品提起林徽因,我想应该是没有不认识她的人。
林徽因给大家最深的印象便是她的才华和外貌。
其实不然,林徽因在建筑领域也是超级顶尖的人物。
林徽因有如此出色的设计才能,不仅和她的教育有关系,还离不开她到处参观著名建筑物,在这个过程她学到了许多设计的精华部分。
谈到林徽因的建筑作品,在这里介绍几个最著名的建筑作品成就。
林徽因的建筑作品之一,提到东北大学都熟知,可提到东北大学的校徽是由谁设计的可能就很少人知道了,这个学校的徽章正是由林徽因设计的。
建筑师林徽因的个人事迹
建筑师林徽因的个人事迹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材料吧,既然这样,那么建筑师林徽因的个人事迹有哪些?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建筑师林徽因的个人事迹,供大家参考!建筑师林徽因的个人事迹(精选篇1)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至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浙江杭州人。
它的原名是林徽因,它的名字来源于“石大雅四七:大思的继承人徽因,然后是白思的男性”。
后来,它经常被误认为是“林伟音”,一个当时的男作家,所以它被改名为“徽音”。
中国著名建筑师和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建筑师林徽因的个人事迹(精选篇2)林徽因早年立志投身建筑事业需要极大勇气,建筑师和建筑行业很长时间里都是男性垄断。
她最初想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但因建筑系不招女性而只好选择先进美术系,再选修建筑课程这样的迂回战术。
在林徽因后来的建筑设计实践中,她不断将自己的女性经验和主体意识融入作品,成功证明了自己作为女建筑师的地位。
1935年,梁氏夫妇设计的北京大学女生宿舍建成,该建筑是中国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设计采用不对称的布局,造型简洁,比例匀称。
徽因心细,考虑女生手小,楼梯扶手比一般细小,体贴入微,备受称赞。
”抗战爆发前,梁氏夫妇在华北地区对存世古建筑进行了抢救性考察,其中的高光时刻就是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唐代佛光寺。
林徽因在东大殿北次间大梁上辨认出了“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的字样,意味着这座千年佛殿很有可能就是一位名叫宁公遇的女性出资重修的,欣喜之余,她还与宁公遇的塑像留下了一张著名合影。
(完整版)关于林徽因简介及小时候的故事
关于林徽因简介及小时候的故事林徽因,福建闽侯人,是中国着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20世纪30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从20世纪30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
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相关建筑方面的论文二十几篇。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着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做出莫大的贡献。
林徽因简介,林徽因小时候的故事爸爸的掌上明珠林徽因生于杭州,祖籍是福建闽县(今福州市)。
出身书香门第,又是家中的长女,生得清秀可人,所以她从小就受尽宠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尤其得到父亲的宠爱,她的小名“徽徽”便是父亲经常挂在嘴边儿上的。
1912年,林徽因的祖父从杭州迁居到上海,林徽因进入爱国小学读书。
1914年,10岁的林徽因又随祖父到北平,与父亲林长民住在一起,三个月后祖父去世。
1915年,袁世凯称帝,林徽因随全家迁居天津英租界的红道路,在天津生活了一年。
从杭州到上海,到北平,到天津,童年的林徽因可谓大开眼界。
一个天资聪慧的小女孩儿,总是会用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来审视这个世界,接纳这个世界,她那幼小的心中,也许正在一点一滴地学会如何看待美,追求美,创造美。
这个点,恐怕最了解女儿的爸爸林长民也不能够完全了解吧。
即使看遍了大江南北那些优秀的建筑瑰宝,年幼的林徽因对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及其文化内涵,还未深刻理解,但是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外观样式,却使她感受到建筑艺术的诱人魅力。
1916年,林徽因又随全家返回北平,进入英国教会学校培华女中读书。
林徽因的故事
林徽因的故事林徽因,一个传奇的女性,她的一生如同一部精彩的小说,充满了坎坷和辉煌。
林徽因,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和美术教育家。
她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分,让人肃然起敬。
林徽因,生于1892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她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在上海读书期间,她结识了许广平,两人迅速坠入爱河,最终结为夫妻。
他们的婚姻,可以说是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林徽因和许广平,不仅是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共同追求着艺术和建筑的理想。
林徽因在文学上也有着非凡的成就,她的诗歌和散文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如今也被后人传颂不衰。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除了文学上的成就,林徽因在建筑方面也有着非凡的贡献。
她和许广平共同创立了林徽因与许广平建筑事务所,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建筑作品,如中山陵、南京总统府等。
她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现代建筑的探索,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林徽因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辉煌。
她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但她始终坚守着对艺术和理想的追求,不断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
她的故事,让人感动,让人敬佩,也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林徽因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传奇的人生经历,更是一部关于理想和追求的启示录。
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执着,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愿我们都能像林徽因一样,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林徽因建筑作品
林徽因建筑作品林徽因,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她以其出色的建筑设计和文化艺术功底,为中国建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林徽因的建筑作品,以展示她的独特风格和影响力。
林徽因的第一个建筑作品是北京全北禅寺的改建。
这座寺庙原本面临严重的破损和废弃的命运,但林徽因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细的细节加以修复和改造。
她保留了寺庙的原有布局和传统元素,同时加入了新的材料和结构,使其焕发出活力和新的生命力。
这次成功的改建,使得林徽因扬名建筑界,奠定了她在建筑领域的声望。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林徽因开始了大量的建筑设计工作。
她以她独特的审美触觉和深厚的文化背景,创作了许多融合中西方元素的建筑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苏州寒山寺。
这座寺庙位于苏州市内,林徽因巧妙地将寺庙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她通过研究寺庙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对当地地形和气候的深入了解,设计出了一个兼具美丽和功能性的建筑。
除了寺庙建筑,林徽因还设计了许多其他类型的建筑,如住宅和公共建筑。
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她对传统中国建筑的尊重和对现代建筑理念的融合。
在她的住宅设计中,她注重平衡和谐的空间布局,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公共建筑设计方面,她的作品往往体现了她对社会公益的关注和对人性化设计的追求。
林徽因的建筑作品中,也有一些与城市规划相关的项目。
她有着独特的城市规划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环境的平衡发展。
她通过规划城市街区、公园和交通系统等,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不仅如此,她还提出了一些新颖的城市生活理念,如提倡步行和自行车出行,鼓励人们享受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氛围。
林徽因的建筑作品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国内,也得到了国际建筑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赏。
她屡获殊荣,被誉为中国建筑界的女神,对当代建筑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力,改变了人们对建筑的认知,并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总结而言,林徽因的建筑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中国建筑事业带来了无尽的灵感和激励。
建筑师林徽因
建筑师林徽因建筑师林徽因:设计与理想的交融林徽因,一个如诗如画的名字,她是中国现代建筑界的巨星,也是国际建筑界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她的设计作品充满了文化的气息,融合了中西方的设计理念,丰富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页。
林徽因的设计风格独具一格,她善于运用中式传统元素,将古典与现代工艺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风貌。
她的设计作品不仅仅是一些建筑,更是一种艺术品,一种文化的象征。
当我们走进林徽因的作品中,仿佛回到了古代的圣殿,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她的作品给人以舒适、宁静、安详的感觉,让人心生敬畏。
林徽因的设计思想是“返璞归真”,她提倡回归自然,回归人性。
她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将建筑融入自然中,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她的作品往往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无论是静谧的庭院,还是流水潺潺的小桥,都给人以愉悦和放松的感觉。
她的设计给人以启示,建筑不应只是一个生活的场所,更应是一种情境,一种精神的追求。
林徽因的设计融合了中西方的设计理念,她将中式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使中式建筑焕发新的生命力。
她的设计作品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还吸收了西方的设计元素,使之更具国际化的视野。
她在设计中融入了现代科技,利用先进的建筑技术,打造出了独具个性的建筑作品。
她的设计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如此协调、和谐。
她的设计风格独具一格,无论是民居、宫殿还是公园,都充满了美的张力和风格的张扬。
林徽因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建筑师,她的作品不仅仅是一些建筑,更是一种艺术品。
她的设计作品给人以启示,让人领略到建筑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
她的设计作品充满了智慧与情感,每一处细节都能让人感受到她的用心。
她的作品是一部关于生活的诗意篇章,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理想的体现。
林徽因的设计作品让人心生敬佩,她的设计思想独特而深刻,她的作品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设计作品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她的作品让人领略到了建筑之美,感受到了艺术之美。
小帅导游讲解西湖边林微因搂空雕象
西湖景区之林徽因雕像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帅导游。
漫步苏堤,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已经来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
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远处的香樟树下掩映着一个镂空的雕塑剪影。
她就是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与梁启超是很要好的朋友。
林徽因8岁前与祖父母居住在杭州,16岁时跟随父亲赴欧洲游历,年轻的心灵被辉煌灿烂的西方建筑文化所触动,由此萌生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1924年,她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同赴美国攻读建筑学并在四年后喜结良缘。
回国后,在那个饱受战争的年代里,他们过着凄风冷雨、居无定所的日子,因此林徽因染上了严重的肺病。
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一级教授,林徽因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在林徽因去世52年之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这里设置了林徽因纪念碑。
让这位行走在人间四月天的女子与西湖为邻,这是西湖之幸,更是杭州之幸!。
关于林徽因的故事
关于林徽因的故事林徽因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这不仅表现在林徽因对我国建筑学做出的巨大贡献,也表现在林徽因在文学上独树一帜的风格。
林徽因给大家最深的印象便是她的才华和外貌,在建筑领域也是超级顶尖的人物。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关于林徽因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林徽因的故事林徽因在1904年6月的时候出生,8岁的时候移居上海,16岁的时候在英国剑桥留学,也是在那里她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启蒙老师徐志摩。
徐志摩可以说是林徽因人生道路的引导者,他带领着林徽因走进了文学的殿堂,让林徽因的世界豁然开朗。
1921年的时候林徽因回国继续学习,之后徐志摩、胡适等人创办了新月诗社,林徽因成为成员之一。
1924年,林徽因到美国学习建筑学,遇到了自己未来的丈夫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他们在1928年成婚了,他们一起学习建筑,一起研究关于古代建筑的结构图画等等,他们有共同的志向,梁思成也非常爱她,可以说他们生活的非常幸福。
1937年抗战爆发,林徽因开始了逃亡的生活,也是在这个时候,她的好友徐志摩逝世,这对她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在革命胜利之后林徽因回到了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旅程,她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也是在这个时候创造的。
1955年的时候林徽因因病去世了。
她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很多考古资料,为中国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林徽因的爱情故事文学上,除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对林徽因从小的培养和引导之外,16岁随父赴欧时林徽因也结识了大自己八岁的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迫于封建家庭的压力在家时早已早已娶妻生子,但是他非常渴望自由恋爱,而林徽因遇到徐志摩后更因为徐志摩的才情而对他刮目相看。
从那时开始,林徽因经常受到徐志摩的书信,书信的内容则是徐志摩亲笔所著的情诗,林徽因也正是从那时起开始走上了现代文学之路。
林徽因跟着父亲不辞而别离开徐志摩之后,林徽因便接受父亲和当时著名改良运动代表梁启超的安排,结识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并且在梁启超的帮助下二人一起到美国留学建筑设计。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这位女建筑家,她是徐志摩先生真正爱了一辈子的人,金岳霖为了她终身未娶!是梁思成的一生伴侣,她就是本文的作者——林徽因,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她的一首诗。
林徽因(1905-1955),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 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 建筑, 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 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
作业布置
3、请赏析句中蓝色的词: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点亮、春的光艳”,这些词语,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
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有什么作用?【答案】副标题提示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的 赞颂。整首诗究如笼罩在一轮炽热的爱的光环之中。
文本探究
5.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
音乐之美
韵脚工整,格律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传统特种工艺品之一, 用紫铜做成器物,把铜丝或 金银丝掐成各种花纹焊在铜 胎上,填上彩釉,然后烧成。 以颜色和图安出奇制胜。
景 泰 蓝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 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 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 200多处古建筑物,从而 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 奥秘。
佛光寺大殿
山西应县木塔
1952年,她参加中 南海怀仁堂的装修 设计
人民英雄纪念碑原始手稿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过程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五四”运动浮雕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上的“武昌起义”浮雕
“抗日游击战争”浮雕
“欢迎人民解放军抗战胜利”浮雕
周 恩 来 题 写 的 碑 文 :
纪念碑身是一块 高37.94,重达60 多吨的大石。
林徽因---传统工艺品的改造 者。拯救了濒临灭绝的传统 工艺。
国徽
当时,政协筹委会把国 徽设计任务交给清华大 学和中央美院。最后清 华大学以林徽因设计 组的作品胜出。
政协一届二次大会议上 展出的国徽
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规格:33*38.5 说明:上部五星代表中国人民政权中间是五四运动发源地与宣告共 和国成立的天安门,四周是麦穗与齿轮用绶带相连象征工农联盟。 用中国传统红色和民族风格的图案体现了中国政权的特征。
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 1929年,设计东北大学校徽。 1931年,她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 次年,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 1949受聘为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
同年9月,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1953年她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 理事会理事 。
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师。
1929年,张学良出奖金 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 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 水”图案中奖。
地质馆
1932 北京大学地址馆 梁思成和林徽因共同设计完成
1949年 北平解放,林徽因被聘为 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
1949年9月到1950年6 月,她与清华大学建筑 系的莫宗江等一起完成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图案的设计任务。
翌年,她当选为中 国建筑学会第一届 理事会理事。 担任《建筑学报》 编委、中国建筑研 究委员会委员。 1954年6月,她当选 为北京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 中南海怀仁堂
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设计师,1955年4月与世长辞……
林徽因的一生始终在艺术的道路上追逐, 也应当被追捧艺术的世人所铭记于心……
演讲:刘洳含 资料收集:叶锦文 梁小好
制作:马璐
liang
梁 启 超
梁启超
儿子 梁思成
儿媳 林徽因
梁思成与林徽因
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 结婚。同年8月回国,并于沈阳东北大 学任教。
梁思成与林徽因是中国古代建筑史 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全名: 林徽因 祖籍: 中国福建
1904年6月10日生于杭州
谢谢!
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 面均有台阶,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 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 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 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
浮雕高2米,总长4..68米,雕刻着170 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 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毛泽东看到国徽手稿时的样子
1951年,她担任人民英雄纪 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承担为 碑座设计纹饰和花圈浮雕图案
的任务。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 广场中心,在南北中轴线上。
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 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 筑群。
【人民英雄纪念碑介绍】
纪念碑高37.94米,建筑面积为3000 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