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合集下载

选择性必修1 第8单元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选择性必修1 第8单元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胶体渗透压是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 成的,而晶体渗透压是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某种疾病导致人 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 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 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致使血浆中无机盐等小分 子的浓度变小,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 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 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 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为何必须使用生 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浓度过高、过低有何后果?
提示:人体注射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 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注射液浓度过高或过低,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失水或吸 水,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一 考点二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 1.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
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 衡的生命观。(生命观念)
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间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
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
4.以血糖、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 思维)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概述内环境与稳态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维持相对恒定状态的重要概念。

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生物体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酸碱度、离子浓度等内部环境参数,以确保细胞和组织正常运作。

本文将介绍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并探讨其重要性及调节机制。

内环境的定义内环境是指生物体细胞外部液体环境,包括细胞外液和组织间液。

它包含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氧气和其他生理参与物质,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指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相对恒定状态。

在稳态下,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稳态的维持对于生物体正常生活和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体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酸碱度和离子浓度等参数,以确保细胞和组织正常运作。

如果内环境发生较大波动,细胞和组织将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导致生物体的死亡。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生物体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这些调节机制可以分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类。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和控制内环境的稳态。

神经系统通过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发出相应的信号来调节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例如,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通过出汗和血管扩张等方式来降低体温。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来调节内环境的稳态。

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包括激素和酶等,它们可以调节细胞的代谢、酸碱平衡和水盐平衡等。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体温和新陈代谢,肾脏则可以调节体液中的离子浓度和酸碱度。

内环境的扰动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可以受到外界环境的扰动,例如气候变化和饮食结构改变等。

当内环境发生扰动时,生物体会通过调节机制来恢复内环境的稳态。

这些调节机制可以分为恢复机制和预测机制两类。

恢复机制恢复机制是指当内环境发生扰动时,生物体通过调节机制来纠正内环境的变化,使其返回到稳态状态。

例如,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会被释放出来,将血糖浓度降低到正常范围。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一人体的内环境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稳态知识点三稳态的调节1.人体的体温调节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1.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归纳串记]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2)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2)空气中的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

(3)其他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学法指导]图解法分析物质的穿膜层数(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组织细胞(1层)=7层。

(2)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出红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11层。

3.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易误提醒]几组易混淆的概念(1)血液和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生物体内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

生物体内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

生物体内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生物体内的调节机制与内环境的稳态维持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生物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同时要保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本文将从生物体内的调节和内环境的稳态维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体内的调节机制在生物体内,调节机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元和神经传递物质传递信息,快速调节生物体内的功能活动。

在神经调节中,神经元通过电信号的传递,快速将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在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影响靶细胞的功能。

以温度调节为例,当人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时,神经末梢感受到寒冷刺激,通过神经元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到信息后,会通过神经元发出相应的指令,使得身体产生瑟瑟发抖的反应,以增加体温。

这就是神经调节的过程。

2.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的激素或其他分子传递信息,缓慢调节生物体内的功能活动。

体液调节通常由内分泌系统完成,各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递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调节它们的功能活动。

以饮水调节为例,当人体缺水时,内分泌系统会产生一种名为抗利尿激素的激素,该激素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肾脏,促使肾脏减少尿液的排出,从而减少体内的水分损失。

二、内环境的稳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维持是生物体内调节机制的最终目标。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体,包括血液、组织液等,在一定的温度、酸碱度、盐度等参数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的稳态维持主要依靠负反馈调节机制。

负反馈调节机制是指当内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一系列反馈调节措施来减小这种变化,并使内环境回到正常范围内。

以体温调节为例,当体温升高时,机体会通过一系列的生理调节措施来降低体温,例如通过皮肤的散热、增加汗液的分泌等。

这些措施能够将体温回调到正常范围,使得内环境的稳态得以维持。

除了负反馈调节,还有其他一些调节机制也参与了内环境的稳态维持,如正反馈调节、进化调节等。

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

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

一.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

多细胞动物的内环境是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含义及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就是身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必要条件。

因为细胞的代谢活动基本上是由多种多样的酶所促成的反应,这些反应要求有最合适的温度、pH,要求有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

3.稳态及其调节:
稳态的概念:机体通过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使它们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少内环境的变化。

由这种通过调节反应所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1.神经系统的作用:
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
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对内能协调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体,对外使人和动物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2.神经元及其主要结构
神经元是构成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

3.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冲动的产生
①静息状态(极化状态):
静息膜电位:外正内负
1。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对于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制来保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本文将探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的机制。

一、体液平衡的调节人体的大部分细胞都生存在体液中,维持体液平衡对于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体液平衡主要通过肾脏、肺、皮肤和消化系统等多个器官共同协作来实现。

1. 肾脏调节体液平衡肾脏是体内最主要的排泄器官,通过调节尿液的排出量和浓度来维持体液平衡。

当体液中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产生,从而减少体内的水分;而当体液中水分不足时,肾脏则减少尿液的产生,以保持体内的水分稳定。

2. 肺脏调节体液酸碱平衡肺脏除了呼吸作用外,还能通过排出二氧化碳的同时排出一部分酸性物质,起到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当体内产生过多的酸性物质时,肺脏会增加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以调节体液的酸碱度。

3. 皮肤和消化系统的调节皮肤通过出汗的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热量,并通过调节血管的舒张和收缩来控制体温的稳定。

消化系统通过对食物中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和排除来平衡体液中的成分。

二、体温的调节人体内部的温度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生化反应的进行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完成。

1. 神经系统的调节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促使汗腺分泌汗液,通过蒸发的方式散热;而当体温过低时,神经系统会收缩血管、刺激肌肉颤抖以产生热量,从而提高体温。

2.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来调节体温。

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代谢产生热量,而肾上腺素则通过刺激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分解来增加体温。

三、血糖的调节血糖是维持身体正常运作所必需的能量来源,而血糖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血糖的调节主要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来实现。

1. 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能够促使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及其调节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及其调节

︱高中总复习︱一轮·生物
返回本节
4.内环境稳态意义分析 (1)血糖和O2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 (2)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3)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4)代谢废物因排出而含量较低——防止机体中毒。
︱高中总复习︱一轮·生物
返回本节
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提炼方法
︱高中总复习︱一轮·生物
返回本节
题组二稳态的综合分析 3.(2017·山东枣庄二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C ) 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中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反馈调节 C.机体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D.体液免疫中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解析: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 平衡中;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体激素含量的 相对稳定,利于体液调节的正常进行,对于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体 液免疫中的“体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等细胞外液。
︱高中总复习︱一轮·生物
返回本节
5.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除哪项 外,下列事实都支持这一观点( C )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解析: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失 调引起的;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缺氧导致内环 境失调引起的;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调节维持内环 境稳态的结果;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教学建议:由于人体有关的生理知识是初中学习的知识,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是教学中的难点,也需要适当整理复习。
1.含义: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2.稳态的内容

体温恒定。

气体平衡:维持O2和CO2的平衡。

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协调活动
主要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
相对稳定状态
是指内环境的各项指标处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血糖平衡: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能量的供给。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① 内环境的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②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4.稳态调节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内环境稳态。
5.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基础及相对稳定状态的含义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答案:D
解析:肌细胞浸泡在组织液中,与其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图中X是组织液,与组织液进行“双向”物质交换的是血浆Y,则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项正确;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部分蛋白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B项正确;肌细胞厌氧呼吸的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降低,C项正确;内环境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D项错误。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答案:B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一、稳态与调节的基本概念1. 稳态的概念稳态指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和器官等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生物体的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状态,以维持生命体的正常活动。

稳态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是生命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功能的统一体现。

2. 调节的概念调节是指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相应变化,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调节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物学机制,通过调节作用,可以使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3. 稳态与调节的关系稳态和调节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维持相对恒定状态的重要手段,二者密切相关。

稳态是调节的目标和结果,是通过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状态。

调节是通过一系列生物学机制,使生物体维持稳态状态,确保生命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二、生物体内的稳态和调节机制1. 内环境的稳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态是生命体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状态,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内环境的稳态是由一系列生理过程和生物学机制共同维持的,其中包括体温、血糖、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等多种生理指标的稳定。

2. 调节机制生物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两大调节系统。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的传导来实现快速的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来实现慢速的调节作用。

这两大系统通过复杂的生物学机制相互配合,维持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三、调节失常对生物体的影响1. 神经系统的失调神经系统失调可能导致各种生理功能的异常,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失调等。

神经系统的失调也可能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异常,甚至影响到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 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内分泌系统失调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的异常,引起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方面的问题。

内分泌系统的失调也可能引起内分泌性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3. 调节失常的影响调节失常会导致生物体内外环境的不稳定,影响到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

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下丘脑渗透 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渴觉
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 垂体后叶释放
促进肾小管和收集管对水分重吸收 减少尿量(保存体内水分)
一.免疫的概念
广义上:是生物有机体的 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别 “自己”,排除“非己”,也 就是机体识别和排斥异己物质 的机能。
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逐
抗体成分:球蛋白
抗体在机体内的分布:血清(主要)、 组织液 、外分泌液
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4~6月) 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抗原进入人(或动物)体 后,有的会被体液中的相应抗 体消灭,有的会被相应的免疫 细胞消灭。前者叫体液免疫, 后者叫细胞免疫。
吞噬细胞
抗原
感应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胰岛素是
人体内唯 胰岛素
一降低血
糖的激素

-
+
+
糖降
+ 下丘脑 + 某一区域 低
(3)血糖平衡的调节意义
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 以及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 2、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时: 低血糖晚期症状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 高血糖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 糖尿病
热 觉感受 体温调 ②汗液分泌增多 增加散热

节中枢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一.下丘脑与激素调节-------内分泌腺的枢纽
促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反馈调节)
促激素
垂体
甲状腺 性腺 肾上腺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程标准素养要求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生命观念:建立生物体的稳态观。

2.科学思维:建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模型。

3.科学探究: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2.影响内环境动态变化的因素3.稳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内环境稳态实现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探究历程3.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提醒]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不一定下降,如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增多时,代谢速率上升,表现出甲亢症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实例(1)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内环境的变化不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2)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3)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

()(4)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紊乱,此时代谢速率一定下降。

()答案:(1)×(2)×(3)√(4)×知识点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1.内环境稳态2.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流程图1.(2021·辽宁葫芦岛高二检测)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D.细胞不仅仅依赖于内环境,还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C2.(2021·安徽合肥高二期末)许多运动员为了延缓乳酸产生,采取肌肉按摩措施。

稳态与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稳态和内环境调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关乎着生物体的正常运作和生命活动的平衡。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稳态和内环境调节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解析。

一、稳态的概念和特点稳态是指生物体在一定环境中能维持相对恒定的内部状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稳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相对恒定性:稳态意味着生物体内部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恒定,不会发生大幅度的波动。

2. 动态平衡:稳态是通过动态调节来实现的,即生物体内部的各种调节机制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3. 多元性:生物体内部有多种稳态存在,如体温、血糖浓度、血液pH值等都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稳态。

二、内环境调节的机制内环境调节是指生物体通过一系列反馈机制维持稳态的过程。

它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机制。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内环境进行调节的过程。

它主要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神经信号传递来实现,包括感受器、传感器、中枢神经系统和效应器等组成。

当内环境发生变化时,感觉器能够感受到这些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再通过神经传递信号来调节相应的效应器,使内环境回到稳态。

2.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如血液、淋巴液等)中的化学成分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体液调节主要包括负反馈机制和激素调节两种方式。

负反馈机制是指当某项生理指标偏离稳态时,会引发一系列反应来抑制这种变化,并使指标回到正常范围。

例如,当体温升高时,身体会通过出汗和扩张血管等方式散热,从而降低体温。

激素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并通过血液传播到目标器官产生作用的物质。

例如,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它能够调节血糖浓度。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会释放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

三、稳态失调和相关疾病稳态失调指的是生物体内部的稳态机制出现障碍,无法维持正常的内环境状态,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1.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的疾病。

内环境稳态和神经调节

内环境稳态和神经调节

代谢紊乱
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导致代 谢紊乱,影响正常的生理 功能。
疾病风险增加
长期内环境稳态失衡容易 引发各种疾病,如心血管 疾病、糖尿病等。
生理功能异常
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导致生 理功能异常,如体温调节、 水盐平衡等。
02 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 成,它们通过复杂的网络连接来传递 信息。
自主神经系统
相互影响
控制内脏器官,如心跳、呼吸和消化 等,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影响,共 同调节内环境稳态。
内分泌系统
通过激素调节生理活动,与神经调节 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03 内环境稳态的神经调节机 制
下丘脑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
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核心,能够感知内环境变化,并通过神经和激素信号调节机体生 理功能。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01
02
03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和神经 递质等机制调节各器官和 系统的活动,以维持内环 境稳态。
体液调节
激素、代谢产物等体液因 子通过血液运输调节各器 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 内环境稳态。
自身调节
各器官和系统根据自身生 理需求进行自我调节,以 维持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后果
04 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神经系 统疾病
内环境稳态失衡对神经系统的直接影响
代谢紊乱
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导致代谢紊乱, 影响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物质 合成,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
功能。
离子平衡失调
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导致离子平衡 失调,影响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
动,导致神经传导异常。
神经递质平衡失调

高中生物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高中生物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热 觉感受 体温调 ②汗液分泌增多 增加散热

节中枢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一.下丘脑与激素调节-------内分泌腺的枢纽
促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反馈调节)
促激素
垂体
甲状腺 性腺 肾上腺
21
二.下丘脑与神经调节
下丘脑刺激某一区域
刺激另一区域
心跳加快
交感神经兴奋 血压升高
消化器官运动 减弱 副交感神经 的兴奋 心跳变慢、血压 下降、消化器官 运动加强
非特 渐形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人 类
异性 免疫
特点: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 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免 疫 类 型
特异 性
来源:病原体或病原体的某种特征 物(抗原)侵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 生专门抵抗该病原体的物质(抗体) 来消灭、排除这种病原体。
免疫 特点:只对具有抗原特征的病原体
起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
b .皮肤立毛肌收缩.
c.激素分泌:代谢加强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 素、糖皮质激素等)
炎热环境
体温调节: 神经调节
过程:
1.血管平滑肌舒张
皮肤温觉 传入神经 下丘脑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增加散热) 2.汗腺分泌
13
六.下丘脑与水盐平衡
1.饮水不足、 细胞外液 体内失水过多 渗透压升高 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宿主细胞 T细胞
抗原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反应阶段
T细胞与靶细 靶细胞破裂死亡
胞紧密接触
抗原被消灭
淋巴因子

内环境稳态和神经调节

内环境稳态和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例子
自主神经系统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调节心率、呼吸等自主功能。
神经内分泌调节
下丘脑通过分泌激素调节内 分泌系统的功能。
脑干反射
脊髓和脑干控制着呼吸、吞 咽等基本反射活动。
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影响
1 疾病发生
内环境稳态失调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2 免疫系统受损
内环境稳态失调可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3 器官功能障碍
内环境稳态失调可能导致器官功能不全,影响机体的正常运作。
结论和总结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由神经调节等功能机制实现,确保机体在不同环境中顺利运行,对健康至关重要。
神经调节的作用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内环境稳态,使机体能够快速响应外界刺 激并做出适应性反应。
通过神经调节实现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1
感知
感觉器官通过接收外界信息,将其转化
传导
2
为神经信号。
神经信号经过神经元传导至中枢神经系
统。
3
处理
Hale Waihona Puke 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信号进行处理和分 析,生成适当的反应信号。
内环境稳态和神经调节
了解内环境稳态及神经调节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神经调节实现内环境稳态的 机制。
内环境稳态的定义
内环境稳态是指生物体维持稳定的内部环境条件,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它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保证了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与稳态调节机制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与稳态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维持细胞正常代谢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 的必要条件,任何内环境稳态失 衡都可能导致细胞代谢异常。
维持机体正常生理
功能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 功能的必要条件,如体温、酸碱 平衡等。
预防疾病
内环境稳态失衡可能导致各种疾 病的发生,如酸碱平衡紊乱、电 解质紊乱等。
PART 02
产热和散热
人体通过骨骼肌的收缩、代谢产热等方式产生热量,并通过皮肤散热、汗液蒸发等方式 将热量散发出去,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温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是人体内感受温度变化的器官,它们将温度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进而 调节体温。
酸碱度的维护与调节
酸碱平衡的维持
人体通过呼吸和排泄系统来维持酸碱平衡,呼吸系统通过二氧化碳 的排出调节酸碱度,排泄系统则通过尿液和汗液的排出调节酸碱度 。
缓冲物质的调节
人体内含有多种缓冲物质,如碳酸氢盐、磷酸盐等,它们可以中和 酸或碱,维持酸碱平衡。
酸碱感受器
人体内感受酸碱变化的器官是味蕾和神经末梢,它们将酸碱信息传递 给中枢神经系统,进而调节酸碱平衡。
பைடு நூலகம்
渗透压的维护与调节
渗透压的维持
人体通过摄入适量的水分和盐分来维持渗透压平衡,水分过多或过 少都会影响渗透压平衡。
总结词
酸碱度失衡可引发酸中毒或碱中毒
详细描述
人体血液酸碱度需维持在7.35-7.45之 间,酸碱度失衡会导致酸中毒或碱中 毒,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渗透压失衡与疾病
总结词
渗透压失衡可引发低渗性脱水或高渗性 脱水
VS
详细描述
人体渗透压维持在280-310mOsm/L范围 内,渗透压失衡会导致低渗性脱水或高渗 性脱水,影响血液循环和代谢。

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出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会终身免疫?
效应T细胞
肿瘤细胞
变异细胞(肿瘤细胞)含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成为抗原被免疫系统识 别。通过免疫反应将这些细胞清除,从而避免肿瘤的形成。
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1)区别
作用 对象
体液免疫 抗原
细胞免疫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 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 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 体与相应的抗原特 异性结合。
以上有可能传染艾滋病的是(2、4、6、7 )
消除歧视!
(6)HIV的信息表达
①遗传物质:RNA。 ②信息表达:
小结:请连线
免疫过强 免疫过弱
过敏反应 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 AIDS 荨麻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注射青霉素致死
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2、反射的结构基础: (1)反射弧的组成: (2)反射发生的条件:
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2、体温调节示意图
5、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
160—180mg/dL
尿糖
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升高
下丘脑 某一区域
胰岛 B细胞
胰高血糖素 分泌增多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 低血糖的激素
(-)
(+)
胰岛素 分泌增加
胰岛 A细胞
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
肾上腺 髓质
下丘脑 另一区域
血糖降低
6、免疫调节示意图
4、比较: (1)、抗原与过敏原
过敏原 抗原
(2)、体液免疫中的抗体与过敏反应中的抗体
1)来源相同: 效应B细胞 产生。 2)分布不同:
体液免疫反应的抗体分布在体液中(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细胞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几张图你要记住!
1、内环境结构示意图
2、体温调节示意图
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增加饮水
产生渴觉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分泌 + 垂体后叶 释放 + 抗利尿激素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尿量
大脑皮层
3、 水 平 衡 调 节 示 意 图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IDS: HIV:
3、艾滋病(AIDS) (1) 含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艾滋病病毒 [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 (2)致病机理: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侵入T细胞,使T细 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 染病则乘虚而入。 (3)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
(4)病症—感染HIV后,经2—10年潜伏期,可发展成艾滋 病,患者一般两年内 死亡。
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持续发热,夜间盗汗,食 欲不振,精神疲乏。之后,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 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 麻痹,最终死亡。 (5)预防措施: 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
细 胞 T细胞 免 (2) 疫 效应 T细胞 记忆细胞 的 过 (1)感应阶段 程 (2)反应阶段
(3)效应阶段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T细胞与靶细胞紧 密接触
靶细胞破裂死亡抗原被 消灭
(3)
记忆细胞的二次免疫
抗 体 数 量
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 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时间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人体的激素调节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胸腺
肾上腺 胰岛 卵巢
睾丸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 体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垂体 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 枢纽
一、实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寒冷、紧张
下丘脑
促 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 甲状腺
激素
反 馈 调 节
甲状腺
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1)区别
体液免疫 作用 对象 抗原 细胞免疫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 细胞(即靶细胞)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 密切接触。2.效应T细 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 细胞免疫的作用
作用 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 体与相应的抗原特 异性结合。
(2)联系
①、细菌外毒素+抗体——体液免疫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4、盐平衡调节示意图
血钠降低,血钾升高 + 肾上腺皮质
+
醛固酮 + 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排钾 + 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5、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
160—180mg/dL
尿糖
血糖平衡的调节




下丘脑 某一区域
胰岛 B细胞
(-)
胰高血糖素 分泌增多
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 低血糖的激素
② 、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 + 效应T细胞 ——细胞免疫
③ 、病毒感染—— 先体液免疫:阻止病毒播散
后细胞免疫:彻底消灭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一、过敏反应 再次 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 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_______ 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2、特点:
迅速 1)发作__________ 、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组织细胞 ,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2)一般不会破坏___________
遗传倾向 3)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 和个体差异。
例:花粉过敏、酒精过敏、抗生素过敏等。
3、机理
刺 激体
某些细胞
再次刺激
(组织胺等) 毛细血管过张、血管通透性增强 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7 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 以上有可能传染艾滋病的是(2、4、6、7 )
消除歧视!
(6)HIV的信息表达
①遗传物质:RNA。 ②信息表达:
小结:请连线
风湿性心脏病
过敏反应
免疫过强 免疫缺陷病 AIDS 荨麻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过弱
自身免疫病
注射青霉素致死
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2、反射的结构基础: (1)反射弧的组成: (2)反射发生的条件: 。
( ) 胰岛 A细胞 肾上腺 髓质 下丘脑 另一区域
+
胰岛素 分泌增加




6、免疫调节示意图 吞噬细胞 感应阶段
抗原
体 液 免 疫 过 程
T细胞 反应阶段 效应 B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阶段 抗体与抗原结合
B细胞
抗体
抗体是由 源于
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其来 细胞,来源途径有 条。
(1)
吞噬细胞
抗原
问: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是哪一天吗?
2015年活动主题:“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Getting to Zero), 副标题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控制艾滋”。
讨论:以下行为是否可以传染艾滋病?


1 与爱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2 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3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4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5 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6 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甲状腺激素
代谢加强、神经系统兴奋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
下丘脑 促+腺体激素名称+释放激素
反 馈 调 节
作用(-)
垂体
促 + 腺体名称 + 激素
甲状腺 性腺
甲状腺激素
性激素
1、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拮抗作用 , 协同作用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 ,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 , 协同作用 2、下列激素可以口服的是( AB ) A、生长激素 B、胰岛素 C、性激素 D、甲状腺激素
例: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一天,丙患了感冒。两天后, 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 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甲那样患感冒? 出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会终身免疫?
效应T细胞
肿瘤细胞
变异细胞(肿瘤细胞)含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成为抗原被免疫系统识 别。通过免疫反应将这些细胞清除,从而避免肿瘤的形成。
释放物质
导 致
过 敏 原
全身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呼吸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
消化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胃肠炎)
皮肤过敏反应 (湿疹、水肿)
4、比较: (1)、抗原与过敏原
过敏原 抗原
(2)、体液免疫中的抗体与过敏反应中的抗体 1)来源相同: 2)分布不同:
效应B细胞 产生。
体液免疫反应的抗体分布在体液中(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细胞表面。
例:类风湿关节炎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三、免疫缺陷病
1、概念: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无胸腺
2、种类: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AIDS (大多数)
“泡泡男孩”从1971年出生起就生活在一个无菌的塑料隔离罩中, 因为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对他来说,泡泡外面的世界充满着致命的威胁,甚至连母亲一个充 满疼爱的吻或者拥抱,都可能会给他带来可怕的后果。1983年医生 为“泡泡男孩”移植了姐姐凯瑟琳的骨髓干细胞,但手术后,凯瑟 琳骨髓内潜伏的致命病毒也随之侵入并肆意繁殖,1984年2月22日, 与病魔和孤独斗争了12年半的“泡泡男孩”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5、防治措施:
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二、自身免疫病: 1、概念: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 造成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并出现症状。 2、特点:“敌我不分” 风湿性心脏病 3、举例: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例:风湿性心脏病
攻击酿脓链球菌 感染酿脓链球菌 产生抗体 攻击心脏瓣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