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对中国古代的某一举措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此法发挥了类似于今天银行的作用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此法可能是()A. 青苗法B. 均输法C. 盐铁专营D. 市舶制度【答案】A【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将谷物发放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答案为A项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是在东南江浙一带设置发运使负责购买物资并运往京城盐铁专营是指一些重要的手工业部门由官府经营市舶制度是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2.宋初朝廷向一定级别的官员或官衙支赐专门钱物以供宴饮招待这些钱物主要是公使钱、公使酒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由原来的中央拨付改为中央和地方杂收应付这一变化有利于A. 整饬官场的贪腐之风B. 减轻中央财政压力C. 缩小地方财赋自主权D. 强化公使钱的管理【答案】B【解析】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将“公使钱”由中央支付调整为中央和地方共同支付有利于减轻中央财政压力 B项正确改革公使钱的支付办法与整饬官场的贪腐之风无关 A项错误地方承担一部分公使钱不能缩小地方财赋自主权 C项错误改变公使钱的来源与“强化”公使钱的管理不符 D项错误3.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评论北宋亡于金时说实王安石有以启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当时司马光已言其为害当见于数年之后该观点()①没有看到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②过分夸大了个人的作用③是正确的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④是正确的王安石变法伤及了百姓的利益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李贽把北宋灭亡原因归结为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他过分夸大了个人的作用没有看到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故①②两项正确③④两项错误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伤及了百姓的利益但不是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故选A4.北宋神宗熙宁二年苏辙敬献《上皇帝书》提到“事之害财者三一曰冗官二日冗兵三曰冗费” 正式提出了“三冗”的问题北宋朝廷财政不堪重负“三冗”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延续的危害B. 宋代民族关系持续紧张C. 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D. 宋频繁地发动对外战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宋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府设立了大量的官员分散权力同时把流民征召入伍导致宋代“三冗”问题严重故C项正确唐朝末年藩镇割据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排除A 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5.宋朝时期官方对外话语经历了从“华夷一统”为主导向“汉唐旧疆”为主导的转变澶渊之盟确立了宋辽正式互认二元并存的天下秩序是这一转变的重要节点这一转变意在A. 重塑本朝正统地位B. 承认对外战争受挫C. 强化中央政府权威D. 推动国内政策转向【答案】A【解析】澶渊之盟确立了宋辽正式互认二元并存的天下秩序形成了以北宋和辽为中心的两个朝贡体系这一转变意在重塑北宋王朝的正统地位故选A 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宋辽正式互认二元并存的天下秩序反映的是北宋和辽的关系与强化中央政府权威无关排除C 宋辽二元并存反映的是宋辽关系不属于北宋的国内政策排除D6.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A.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 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 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 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C项最接近客观事实例如王安石变法存在用人不当的问题ABD选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故选C7.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 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 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A. 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B. 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C. 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D. 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司马光和钱穆对王安石有着不同的评价其中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A正确司马光是王安石的政敌资料需要进行考订 B排除历史真相具有客观性特征 CD说法错误故选A.8.如图①②③④代表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并存的政权它们之间关系描述符合史实的是A. ①向③称臣每年提供“岁赐”B. ①与②以兄弟相称每年提供“岁币”C. ②与③联合将①灭亡D. 与④是翁婿关系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①是北宋图②是辽图③是西夏图④是吐蕃诸部北宋与辽以兄弟相称每年提供“岁币” 故B正确西夏向宋称臣但北宋每年提供“岁赐” 故A错误辽和西夏未联合故C错误北宋与吐蕃不是翁婿关系故D错误9.范仲淹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予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 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B. 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C. 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实力D. 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北宋时期机构臃肿财政困难民族矛盾尖锐政府统治危机因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故B 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0.王安石变法至今能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主要是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今天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 就是要将财政税收大规模商业化达到“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目的下列措施中体现这一思路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保甲法④方田均税法A. 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A【解析】“将财政税收大规模商业化”“不加赋而国用足”指的是王安石变法起到了富国的作用①②④均是其富国的措施故①②④正确③是其强兵的措施排除11.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①都促进了经济发展②都有利于民族融合③都加速了封建化进程④都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A. ①②③B. ①④C. 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有利于我国民族的融合②和③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而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故排除②③故选B12.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积贫的局面这表现在( )①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②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开辟了许多荒地④国库充裕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13.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A. 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B. 逃避保甲法的义务C. 逃避免役法的义务D. 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答案】B【解析】保甲法规定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农闲练兵参与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而题干中的家庭成年男子分家而过正是减少家中的男丁数逃避保甲法的义务故选B14.王安石变法推行后出现了“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 这主要得益于()A. 保马法的实施B. 保甲法的推行C. 军器监的设立D. 均输法的推行【答案】B【解析】保甲法规定保丁平时维持社会治安并实行连坐制度保甲法的推行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故使“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 所以B符合题意排除ACD15.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B. 地主兼并土地政府财政收入减少C. 采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机构臃肿D. 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前财政出现危机其主要原因是宋朝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现象国家财政负担沉重故C正确农民负担过重、地主兼并土地、统治者对外扩张材料未体现故ABD错误16.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A. 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 市易法、均输法C. 青苗法、免役法D. 保甲法、保马法【答案】C【解析】青苗法和免役法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却在实行过程中加重了百姓负担因此争议很大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7.(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认为改革的前提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他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17.(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保守派反对变法的理由17.(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不同评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答案】人才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解析】第一小问的前提依据材料一“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可以得出前提是人才第二小问的措施结合王安石变法教育改革内容解答即可【答案】变法失败不能之归咎于王安石宋神宗也有责任用人不当【解析】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二“神宗与王安石理财思想的分歧导致了用人标准的不同……保守派一味指责王安石所用皆小人所用皆险薄少年天下骚然……神宗的改革思路急功近利、用人惟能是使变法成效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可以得出观点是变法失败不能之归咎于王安石宋神宗也有责任第二小问的理由依据材料二“神宗与王安石理财思想的分歧导致了用人标准的不同……神宗的改革思路急功近利、用人惟能是使变法成效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可以得出理由是用人不当【答案】北宋褒扬王安石南宋贬斥王安石认识安石变法确实存在因用人不当、急于求成等造成的弊端但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当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局面【解析】第一小问的评价依据材料三“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可以得出北宋褒扬王安石“南宋建炎时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可以得出南宋贬斥王安石第二小问的认识依据三则材料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可知王安石变法确实存在因用人不当、急于求成等造成的弊端但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当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局面18.(1)材料一中提到王安石主张“不加赋而国用足” 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为达到此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黄仁宇为什么在肯定这个措施的同时又认为这个措施在11世纪不合实际?18.(2)依据材料指出北宋农民的负担主要有哪些?18.(3)材料二在哪些方面肯定了王安石?材料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8.(4)材料三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答案】青苗法肯定原因采用的方法是商业化的办法不增加人民负担却能增加财富不合实际原因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够发达【解析】体现王安石“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措施有几项但题目要求据材料一分析回答据材料一中“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可以分析出是青苗法黄仁宇肯定的原因应从实行青苗法的好处分析认为在11世纪不合实际的原因要从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分析【答案】负担赋税、高利贷、苛捐杂税等【解析】据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一中“不加赋而国用足”一句说明农民要负担赋税【答案】肯定王安石的出发点、个人品行、青苗法的做法考虑到农民利益失败原因未能考虑下级官吏层层盘剥与农民的具体情况【解析】根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答案】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解析】第一小问“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注重实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19.(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在位人才”不足的表现与原因19.(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在位人才”不足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19.(3)王安石在育才方面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有何借鉴?【答案】(1)表现缺乏执行力贪污腐化盛行.原因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节.(科举选拔不出真正人才)【解析】(1)第一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一“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可以得出缺乏执行力贪污腐化盛行.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以朝夕从事于无补之学及其任之以事然后卒然责之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宜其才之足以有为者少矣”可以得出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节.(科举选拔不出真正人才)【答案】(2)教育改革整顿学校编写教材科举改革改革考试内容增加考试科目.【解析】(2)本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二“于是改法罢诗赋、帖经、墨义士各占治《易》、《诗》、《书》、《周礼》、《礼记》一经材料二兼《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大经次兼经大义凡十道后改《论语》、《孟子》义各三道.次论一首次策三道礼部试即增二道” 结合王安石改革科举的内容可以得出整顿学校编写教材科举改革改革考试内容增加考试科目.【答案】(3)成效培养了改革人才传播了革新思想.借鉴教育要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解析】(3)第一小问的成效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在育才方面改革培养了改革人才传播了革新思想.第二小问的借鉴属于开放型题言之有理即可.结合王安石改革教育的措施可知当今教育要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20.(1)据材料一简析青苗法“于鄞实善政”的原因并指出王安石将青苗法推行全国的有利条件20.(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青苗法“不能以行于天下”的原因20.(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改革成功的因素【答案】原因济困助贫抑制豪右条件在地方取得成功任职宰相【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青苗法于鄞实善政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济困助贫遏制豪强从材料也可以看出王安石能将青苗法推行全国得益于在地方取得了成功并且王安石担任宰相职务有中央政权的支持【答案】原因强制借贷政府强推用人不当担保制度自然灾害【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青苗法不能以行于天下主要是由于政府强制推行加上用人不当又实行担保制度还有天灾人祸【答案】因素措施得当以民为本善于用人完善制度【解析】从上述材料我们整体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措施得当其次要善于用人以民为本还要有完善的制度和配套措施。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有()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右图所示之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在北宋进行的改革是()A.王安石变法B.庆历新政C.仁宗变革D.军事改革3.21世纪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这段材料说的是()A.农田水利法B.募役法C.市易法D.青苗法4.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5.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保甲法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强国防力量B.改变更戍法,提高武将政治地位C.实行兵农合一,保证军粮的供给D.军权更集中,消除割据经济基础6.右图所示是宋朝的神臂弓,王安石变法中负责生产和管理这一兵器的是()A.户部B.盐铁部C.军器监D.度支部7.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是()A.以整顿吏治为改革中心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C.都触犯官僚地主的利益D.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变法人才8.通过王安石变法我们可以总结和吸收的一个重要教训是()A.赏罚必信B.戒急戒躁C.从善如流D.用人得当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9.(2011·武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后承平日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宋史》卷173 材料二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不可忧?——《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00 材料三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由此可见他()A. 主张儒佛合一B. 抨击当朝统治C. 抨击科举制度D. 注重经义策论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 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B. 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C. 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D. 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3.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胜于加赋。

”司马光的本质意图是()A. 反对与普通百姓争利B. 反对王安石的理财措施C. 反对任何变法改革D. 反对向百姓增加赋税4.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A. 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B. 逃避保甲法的义务C. 逃避免役法的义务D. 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5.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6.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

王安石变法中触及大地主、大贵族利益的有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7.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A. 增加赋税B. 澄清吏治C. 培养人才D. 充实边防8.北宋中期,兴起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①北宋统治黑暗腐朽②财政危机的困扰③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④阶级矛盾的突出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③④D. ②④9.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是()A. 发展经济B. 整顿吏治C. 提高军队战斗力D. 改革选官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庆历新政中范仲淹认为改革的中心问题应该是整顿吏治下定决心裁剪那些老朽、病患、贪污及无能的官员即改革官吏制度限制贵族权利故B项正确A是王安石变法中富国的内容故排除C是王安石变法中强兵的内容排除D虽是庆历新政的内容之一但不是核心内容排除故选B2.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②有利于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③它能稳定物价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市易法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有利于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稳定物价调节市场以及增加国库收入故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3.“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都遭到了下列哪一势力的反对()A. 商人B. 手工业者C. 保守派官僚D. 农民【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都遭到了保守派官僚的反对故C正确AB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4.现代史学家钱穆说“宋朝王室久已渴望着一个文治势力来助成他的统治终于有一辈以天下为己任的秀才们出来带着宗教性的热忱要求对此现实世界大展抱负” 最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A. 庆历新政B. 宋词繁荣C. 理学兴起D. 抗金斗争【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体现宋朝实行文人治国和养士政策的影响北宋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故A项正确宋词繁荣没有体现文人“现实世界大展抱负” 故排除B项理学兴起时并不符合统治者的政治意图故排除C项抗金斗争不是“文治势力” 故排除D项故选A5.“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 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 汉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时期的更戍法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更戍军冠以驻泊、屯驻、就粮等名目通常出戍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荆湖、川峡、广东等地戍军以三年为期轮换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造成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易于控制故选D6.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与之相应的变法措施是()A. 农田水利法B. 免役法C. 方田均税法D. 市易法【答案】D【解析】关键信息是“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 农田水利法是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修建水利工程免役法是民户向官府交钱官府雇人充役方田均税法是重新丈量土地计算税收市易法是朝廷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平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贩赊货按规定收取利息 D正确故选D7.王安石的新法被废止的最主要原因是()A. 最高统治者的变法态度发生动摇B. 新法推行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 新法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D. 王安石迫于社会的压力而被迫离职【答案】C【解析】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原先特权阶层的利益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这是导致新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C正确A、B和D都是新法废止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选C8.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是()A. 发展经济B. 整顿吏治C. 提高军队战斗力D. 改革选官制度【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是整顿吏治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9.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法规定“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一措施旨在()A. 拓宽政府的财政来源B. 遏制官僚和地主的势力C.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 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中征收免役钱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A项正确B、C、D三项均非主要目的排除故选A10.王安石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苟不得其人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是()A. 青苗法B. 募役法C. 方田均税法D. 市易法【答案】B【解析】募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不夺农时” 根据材料中的“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 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应当是募役法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太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11.(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王安石对科举考试内容提出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1.(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黄宗羲设想的学校如何能实现其“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2.(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12.(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12.(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的原因【答案】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成为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日益僵化压制思想进步原因吸收了佛、道因素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解析】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即可得出“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成为……官方的正统观念”即可得出“成为官方正统学说”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即可得出“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即可得出“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的因循守旧”即可得出“日益僵化压制思想进步”的结论【答案】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的相似之处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第二小问依据题干中“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答案】原因缺乏形成个性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等【解析】依据材料二“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 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从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环境等角度分析此时期进步思想发展出现局限性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形成个性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等13.(1)材料中范仲淹认为“官乱风坏”的源头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途径和具体解决措施是什么?13.(2)根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和范仲淹取士主张的相同之处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答案】源头士人没有继承儒家的“师道”大旨途径清明吏治改革取士制度措施吏治改革文官升迁方法严格“恩荫”制度取士改革贡举制(改革科举制)【解析】考查学生史料阅读能力分析材料一据“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可知范仲淹认为“官乱风坏”的源头是士人没有继承儒家的“师道”大旨第二和第三小问可结合所学的史实来回答即可【答案】相同都主张取士不以词赋、明经为主(重策论)因素与守旧派发生冲突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解析】分析材料二依据“……熙宁四年二月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并结合材料一可知王安石和范仲淹取土主张的相同处在于都主张取士不以词赋、明经为主依据“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并结合所学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是与守旧派发生冲突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14.(1)依据材料一概括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弊端14.(2)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答案】弊端程序繁杂农民借贷成本增加贪官污史乘机盘剥农民农民借贷利息实际高于高利贷不顾具体实际实行“一刀切” 硬性摊派指标实际借贷范围扩大到中农甚至地主【解析】分析材料“经过以下程序为了填写申请书就要花钱请书吏再拿到街门去申请碰到贪官污吏中间不知要花多少打点费而且贷款多少完全由官吏写农民都不识字呀”可以得出程序繁杂农民借贷成本增加“最后贷款农民要返还的实际利息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比高利贷还要高许多”可得出贪官污史乘机盘剥农民农民借贷利息实际高于高利贷“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其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都必须接受贷款“即可得出不顾具体实际实行“一刀切” 硬性摊派指标实际借贷范围扩大到中农甚至地主【答案】认识 a.王安石变法确实存在用人不当但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培养和选拔人才 b.朱熹把“群奸肆虐”“流毒四海”都归于王安石变法显然有失公平c.变法使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积贫积弱危机有所缓和【解析】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其初衷背景和最终实施后的结果分析要客观和全面。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①以整顿吏治为中心②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③缓和了社会矛盾④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庆历新政是以整治吏治为中心王安石变法是以理财为中心故①错误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都遭到保守派官员的反对②正确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③正确其根本目的都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④正确因此②③④正确包含①的A、C、D选项错误故选B2.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辽宋金卷)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相应的变法措施是()A. 农田水利法B. 免役法C. 方田均税法D. 市易法【答案】D【解析】农田水利法和方田均税法都是与农业相关的变法措施故AC两项错误免役法是与劳役相关的变法措施故B项错误市易法是与市场相关的变法措施故D项正确故选D3.“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仲淹字希文)”这首流行于北宋东京的歌谣反映了()A. 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B. “庆历新政”取得了成功C. “庆历新政”推行期间京城相当平静D. “庆历新政”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等人主持推行的“庆历新政”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故A正确仅从材料歌谣中无法得出“庆历新政”取得了成功故B错误C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4.按图中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A. 王安石变法B. 商鞅变法C. 孝文帝改革D. 戊戌变法【答案】A【解析】A项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新法的内容被全部废除继续按照之前的规矩来办事故A符合B项商鞅变法和C项孝文帝改革均未失败故BC不符合D项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清王朝并未完全按照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办事故D不符合故选A5.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 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这反映出()A. 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 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 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 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答案】B【解析】仁政是孟子的思想排除A通过材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致使“乱臣贼子惧” 说明历史评判影响政治行为 B正确儒家干政是在汉代之后形成的排除C材料与社会凝聚无关排除6.王安石推行变法期间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据此可知()A. 苏轼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B.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中肯C. 借机反对王安石变法D. 与王安石立场根本对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苏轼的上书“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虽得天下旋踵灭亡”可知苏轼的这封奏折是把王安石变法比作商鞅变法虽然有所成效但不能长久因此是借机反对王安石变法 C正确AB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根本对立”是错误的苏轼与王安石的政策都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封建王朝的统治因此排除故选C7.司马光在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殆”他的说法()A. 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 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 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 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答案】C【解析】司马光的说法既说明了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变味同时也攻击了变法问题的关键是用人不当导致出现了问题而不是法令本身的问题故C正确A说法太过绝对排除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8.王安石字介甫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除参知政事一月行农田水利二月行募役三月行均输四月行青苗……”表明()A. 变法急于求成B. 打击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C. 统治者不支持D. 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答案】A【解析】“一月行农田水利二月行募役三月行均输四月行青苗”表明变法急于求成故A 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9.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A. 宋太祖时期B. 宋神宗时期C. 宋仁宗时期D. 宋高宗时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宋神宗时期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0.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是()A. 发展经济B. 整顿吏治C. 提高军队战斗力D. 改革选官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庆历新政中范仲淹认为改革的中心问题应该是整顿吏治下定决心裁剪那些老朽、病患、贪污及无能的官员即改革官吏制度限制贵族权利故B项正确A是王安石变法中富国的内容故排除C是王安石变法中强兵的内容排除D虽是庆历新政的内容之一但不是核心内容排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能够迅速推行的背景11.(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庆历新政”中途夭折的原因【答案】(1)背景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加剧、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宋仁宗的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迫切要求改革【解析】(1)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范仲淹集团的士大夫寄希望于宋仁宗希望凭借最高统治者的信赖和支持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宋仁宗求治心切对于《十事疏》基本予以采纳”可以得出宋仁宗的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迫切要求改革“当宋朝内外交困之时迫于形势的危急宋仁宗对范仲淹等人的改革主张表现出少有的热情”结合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可以得出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加剧、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答案】(2)原因改革酝酿不够成熟改革遭到反对派的强烈反对朋党问题的影响最高统治者的怀疑和动摇【解析】(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当范仲淹等人在他的再三督促下仓促拿出改革方案又‘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可以得出改革酝酿不够成熟“在反对派的一片反对声中加之朋党问题触到了宋仁宗最敏感之处于是疑心甚重的宋仁宗便对范仲淹等人产生了疑忌开始由支持改革转向动摇最终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重新重用守旧的官员新政也随之宣告失败”可以得出改革遭到反对派的强烈反对朋党问题的影响最高统治者的怀疑和动摇12.(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12.(2)材料二说明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结合材料探究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1)北宋中期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原因在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析】(1)第一小问的状况依据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可以得出问题是北宋中期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出现原因是由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造成的【答案】(2)理财方面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军事方面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内在联系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危机引起了材料二王安石在理财、军事方面的变法而王安石变法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北宋的社会危机【解析】(2)第一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二的图示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分析即可第二小问的联系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危机引起了材料二王安石在理财、军事方面的变法而王安石变法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北宋的社会危机13.(1)依据材料概括商鞅和王安石治国方略的不同特点概括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13.(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答案】(1)不同商鞅主张厉行法治严刑峻法王安石主张立善法原因战国时期属于社会大变革时代商鞅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严刑峻法打击奴隶主阶级稳定社会秩序北宋中期面临三冗和积贫积弱局面只有对原有的法律制度进行改革才能实现富国强兵【解析】(1)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商鞅主张厉行法治严刑峻法王安石主张立善法主要原因原因在于俩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答案】(2)因素是否符合历史潮流是否具有针对性法律能否严格执行是否有强有力的支持用人是否得当【解析】(2)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14.(1)据材料一概括欧阳修指出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针对性措施14.(2)据材料二概括变法中王安石的长处并指出在作者看来制约王安石变法实际效果的因素【答案】(1)社会问题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不强制度混乱措施通过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增加了财政收入用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加强军队力量改进取士之法选拔人才【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威于外而敢娇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可概括得出社会问题是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不强制度混乱第二小问根据材料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在财政上通过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增加了财政收入在军事上用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加强军队力量在制度上改进取士之法选拔人才【答案】(2)长处力排异议变法意志坚定才华和勇气超人因素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变法手段简单粗暴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和不完善的一面【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可概括得出长处是力排异议变法意志坚定才华和勇气超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如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得出因素。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使国家加强了运输的计划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商人囤积居奇、操纵物资、投机倒把等行为”这是对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的评价()A. 市易法B. 免役法C. 均输法D. 青苗法【答案】C【解析】王安石颁布了均输法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宫廷需求情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这样就避免了购买时的盲目性且限制了商人囤积居奇操纵物资的行为故C正确市易法的具体做法是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些法规措施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流通同时也体现了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但是体现不出运输的计划性排除A免役法是对宋初定下的差役法的改革把原来按照主户户等轮充差役的办法改为当役者交纳役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排除B青苗法指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排除D故选C2.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这说明()A. 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B. 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C. 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 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答案】C【解析】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完全表明北宋经济实力的空前增强一次胜利也不能说明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更不能说明解决了内部危机故排除ABD王安石变法是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据此依据材料“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 正确故选C3.司马光批评王安石某法令的执行令“贫富相兼共为保甲” 贫者得钱后无力偿还“吏督之急”则逃散四方“富者不去则独偿数家所负” 该法令是()A. 均输法B. 免役法C. 青苗法D. 市易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贫富相兼共为保甲”“贫者得钱后无力偿还”“‘吏督之急’则逃散四方”“富者不去则独偿数家所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苗法在推行过程中富户为贫者担保若贫者逃散富户需偿还其所负债务这就损害了地主的利益故选C项均输法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免役法是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疫钱雇人服役的政策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市易法就是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的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 抑制土地兼并B. 限制高利贷盘剥C.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 减轻农民负担【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积贫积弱的状况理财是王安石变法的中心市易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都是其理财的措施其目的都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因此 C项正确A是方田均税法的目的 B是青苗法的目的 D是免役法的目的均属片面排除故选C5.北宋为应对边疆战事供养了大批招募的军队但多而不精战斗力弱为此王安石变法实行了()A. 专职从事军事的募兵制B. 工匠源于民间的雇募制C. “兵农合一”的征兵制D. 自愿加入的志愿兵役制【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军队战斗力王安石变法规定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故C项符合题意 ABD排除故选C6.宋代王安石变法推行免役法把原来按照主户户等轮充差役的办法改为当役者交纳役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明代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把民间差役杂项一并归入田赋项下计亩征银这些改革措施在南方推行便利在北方却遭到激烈反对这种状况说明改革者应当()A. 关注地区发展差异B. 对改革措施应先行论证C. 重视减轻农民负担D.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前提【答案】A【解析】略7.王安石变法期间围绕新法与旧法北宋官员中出现了洛党、蜀党、朔党等不同的政治集团他们彼此相互倾轧致使政治混乱这一现象说明()A. 变法触及官僚利益B. 北宋官场矛盾激烈C. 北宋皇权受到威胁D. 变法缺乏政治基础【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王安石变法时期北宋不同的政治集团针对新法与旧法彼此相互倾轧体现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说明王安石变法缺乏政治基础故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明确说明王安石变法变法触及官僚利益故A项错误B项是表面现象排除北宋皇权得到加强故C项错误8.王安石变法时期政府对各州县耕地进行清查丈量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此举意在()A. 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B.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 抑制大官僚地主的经济特权D. 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该措施的目的是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A项中“根本”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举措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了解决积贫积弱 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故选D9.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A. 宋太祖时期B. 宋神宗时期C. 宋仁宗时期D. 宋高宗时期【答案】C【解析】10.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A. 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B. 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C. 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D. 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答案】C【解析】A项和D项是商鞅变法的特点排除B项是王安石变法的特点排除富国强兵是二者共同点故C正确故选C11.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 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D. 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答案】D【解析】王安石变法通过市易法等措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正确王安石通过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正确王安石通过保甲法、保马法等使北宋的军事实力有所增强故C正确王安石变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扭转的说法太过绝对故D错误故选D12.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激化统治岌岌可危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而先后进行的变法有()A.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B.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C. 吴起变法、商鞅变法D. 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信息“北宋中期”“巩固封建统治” 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中期为挽救统治危机先后进行了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故A项正确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孝文帝改革是魏晋时期的改革故B项错误C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排除张居正改革是明朝的改革故D项错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3.(1)据材料一回答北宋中期面临哪些社会危机13.(2)材料二出自什么盟约?盟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应怎样评价这一盟约的签订?13.(3)综合分析出现这些危机的原因【答案】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①财政困难②官吏冗滥③农民负担沉重农民反抗不断④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解析】题材料一反映的是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应结合关键信息“西戎”“岁币”“徭役日繁”“官吏猥滥”等把握材料大意然后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几个方面概括第【答案】澶渊之盟内容北宋承诺每年送给辽国大量银两和布帛换取宋辽之间的和平评价是北宋“积弱”的表现之一也加重了北宋政府和人民的财政负担成为“积贫”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使北宋暂时获得了和平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解析】题材料二是澶渊之盟的内容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面临的危机状况应全面认识它产生的社会影响第【答案】宋初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养兵、养官以及和议赔款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政府不断增加赋税人民苦难加重始终面临辽和西夏的威胁主战派与主和派矛盾尖锐【解析】题考生要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结合时代背景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4.(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带来的主要影响1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通过什么措施“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14.(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影响简述上述材料的这些改革给我们的启示【答案】措施严刑峻法什伍连坐法按军功授爵奖励耕战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县制影响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某些措施触犯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其严刑峻法激化了阶级矛盾【解析】第一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同罚”可以得出严刑峻法什伍连坐法“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以得出按军功授爵“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可以得出奖励耕战重农抑商政策“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以得出实行县制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第一小问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某些措施触犯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其严刑峻法激化了阶级矛盾【答案】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设立陪审法庭使得平民参政【解析】本小问的措施实际上考查梭伦改革中保护平民利益的措施依据材料二结合梭伦改革的内容可知措施有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设立陪审法庭使得平民参政【答案】措施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影响募役法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田均税法防止了隐田逃税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难曲折的在改革中应重视对民生的改善等【解析】第一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三“各令出钱雇人充役”可以得出措施是募役法“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可以得出措施是方田均税法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募役法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田均税法防止了隐田逃税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第三小问的启示从商鞅变法、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可以看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难曲折的在改革中应重视对民生的改善等1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15.(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15.(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答案】(1)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轻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解析】(1)孟子依据所学可知孟子提出仁政学说依据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孟子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轻荀子依据材料一“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是圣王之治而礼义之化也”可知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答案】(2)原因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解析】(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以及儒家思想的二重性等方面概括即可【答案】(3)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恢复良知【解析】(3)第一问的差别朱熹依据材料二“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可知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依据材料二“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可知王守仁主张“致良知” 第二问的流派结合所学可知朱熹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16.(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富国与富民”的不同看法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1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富国与富民的角度评述王安石的理财新法【答案】(1)看法孔子认为富民是富国的基础商鞅主张富国须弱民相同之处为君主治国提供建议【解析】(1)看法根据材料“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可知孔子认为富民是富国的基础根据材料“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可知商鞅主张富国须弱民相同之处从孔子和商鞅言论的出发点来看两者都是为君主治国提供建议【答案】(2)评述王安石的理财新法包括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等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的目的但部分措施背离了民不加赋的本意增加了民众的负担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解析】(2)评述根据所学知识首先列举王安石理财新法如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等根据材料“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的目的根据材料“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仓库盈实”并结合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可知变法部分措施背离了民不加赋的本意增加了民众的负担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17.(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有利条件及特点1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陆九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态度【答案】(1)有利条件宋神宗的支持王安石本人的变法态度坚决“庆历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特点重视立法严格执法注重招揽人才整顿吏治【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王安石变法态度坚决与神宗力图富强的愿望相契合”“王安石吸取庆历新政的教训认为为政治国重在立法”可得出有利条件是宋神宗的支持王安石本人的变法态度坚决“庆历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第二小问“认为为政治国重在立法”“有司议罪惟当守法”“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结合所学可得出特点是重视立法严格执法注重招揽人才整顿吏治【答案】(2)态度赞赏王安石的道德品质认为其志向高远勇于任事肯定王安石的变法改革思想【解析】(2)根据材料“公以盖世之英绝俗之操山川炳灵殆不世有”“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道术必为孔孟勋绩必为伊周公之志也”可得出陆九渊赞赏王安石的道德品质认为其志向高远勇于任事肯定王安石的变法改革思想。

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1)

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班级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6分)1、北宋中期封建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具体表现在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②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③冗官冗兵冗费④少数民族的威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对北宋中期形势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社会经济停滞不前②阶级矛盾尖锐③民族间矛盾尖锐④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岁币。

”这一材料说的是A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冗兵现象突出 D少数民族威胁北宋安全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这说明A强化国家机器才能保障改革的进行 B改革必须强化中央集权C政治改革要注意精兵简政 D加强中央集权必然增加官吏数量5、宋朝集中军权的举措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防止地方割据 B巩固皇权 C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D扩大了官僚机构6、庆历新政的核心措施是A增强财政收入 B减轻民众负担,缓和阶级矛盾 C整顿吏治 D重视农业7、北宋集中军权的背景是A官僚机构腐败 B吸取唐朝藩政割据的教训C强化专制皇权 D军权、行政权、财政权三权分立8、北宋皇权的空前强化,所产生的影响包括①皇权进行巩固②军队战斗力加强③政府工作效率提高④政府财政负担过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北宋与辽、西夏交战中,连遭败绩,其原因有①北宋兵员不足②军队素质低下③将帅权力太大④将帅指挥受阻多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0、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原因是①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②王安石积极主张变法③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局面④庆历新政夭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意图是A进一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B改革科举选拔人才C增加国家军事力量,抵制少数民族侵扰 D解决中央财政困难,实现富国强兵12.范仲淹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改革背景相同 B改革措施相同 C改革性质相同 D改革结果相同13、有关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铲除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开支庞大 D使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14.有关北宋科举制作用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进一步扩大北宋统治的阶级基础 B为地主阶级各阶层入仕参政提供了条件C有利于平民阶级参与政权 D加强了中央集权15.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加强北宋政权的军事力量 B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C削弱北宋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 D改革科举制度,扩大封建统治基础16.下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体现了“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思想的有①青苗法②农田水利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市易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17.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 D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18.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制度,它产生的主要作用是A强化人们的法制意识 B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做官C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选拔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19.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B用人不当,新法危害百姓C保守派上台执政,坚决反对新法 D政令不畅,地方官僚不执行新法20、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都是在激烈争论中推行的,主要有①青苗法②蓦役法③均输法④保甲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1、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①都促进了经济发展②都有利于民族融合③都加速封建化进程④都有利封建统治的巩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22.王安石新法被废除,主要原因是A变法措施不尽完善,用人不当 B宋神宗改革决心动摇C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强烈反对 D司马光出任宰相23.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积贫的局面,这表现在①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②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开辟了许多荒地④国库充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4.青苗法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①有些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②利息偏高③一些农民负担沉重④它最有争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5.王安石变法法令中,带有显著成效的改革措施有①农田水利法②方田均税法③蓦役法④市易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6.王安石改革措施中,对民众有一定缺陷的措施是①方田均税法②青苗法③蓦役法④均输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7.保甲法的作用有①加强对民众控制②减少军费开支③增强抵制少数民族入侵的力量④有利于兵农合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8.北宋军事力量增强最突出表现在A加强对人民控制 B取得了对辽、西夏战争的胜利 C军队精兵简政卓有成效 D武器质量得到提高29.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改革措施主要是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保甲法 D改革科举制度30.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措施是A军事 B理财 C改革科举 D限制贵族地主利益31.王安石采取的理财措施包括①青苗法②蓦役法③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④市易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2、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精神进行改革的是指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北宋王安石变法33、王安石颁布的青苗法、蓦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中央集权二、非选择题34。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章节测试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章节测试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A. 理财B. 整顿军队C. 富国强兵D. 科举2.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司马光的说法()A. 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 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 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 只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3.苏轼对青苗法评论道:“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之弊。

”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青苗法实现了最初目的B. 农民解除了高利贷负担C. 反映了青苗法的实效与初衷相背离D. 守旧官僚群起反对王安石变法措施4.(宋仁宗景祐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论:“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

其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

昔养万兵者,今三万矣。

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短缺)也。

”对此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A. 程琳建议减少军队员额B. 程琳认为国用日绌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费C. 程琳认为过量的兵员虚耗了国库储备D. 程琳认为北宋军事制度有一定的弊端5.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B. “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C. 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D.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6.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胜于加赋。

”司马光的本质意图是()A. 反对与普通百姓争利B. 反对王安石的理财措施C. 反对任何变法改革D. 反对向百姓增加赋税7.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

至忠直疏远,馋佞辐辏”。

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最接近司马光说法的是()A.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 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 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 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8.庆历新政时,范仲淹要求严格“恩荫”制。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A. 增加赋税B. 澄清吏治C. 培养人才D. 充实边防【答案】B【解析】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整顿官僚制度节约国家开支实行“厚农桑”“减徭役”的政策有助于发展生产缓和农民反抗故A项增加赋税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澄清吏治符合题意C项培养人才属于王安石变法中的改革科举制内容故排除D项充实边防属于王安石变法中的军事改革内容故排除故选B2.据《文献通考》记载“宋神宗后期某年北宋税赋总收入为52010000石(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两税占30% 工商税占70% ”以下说法不能反映该数据的是()A. 民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B.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C. 政府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弛D.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促进了政府收入的增加【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宋赋税收入的增加情况由工商税占70%可以得出工商业有所发展“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AC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据材料信息“宋神宗后期”可以得出赋税收入的增加与王安石变法有关 C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 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3.北宋元丰年间的官员梁焘在谈到王安石变法时说“青苗之钱未及偿而责以免役免役之钱未暇入而重以淤田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以保甲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他意在说明王安石变法()A. 取得中央集权之效B. 减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C. 存在急功近利之弊D. 提高了政府机构办事效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揭示了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急功近利操之过急造成社会动荡、百姓不安的弊病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故选C4.“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简称“三不足” 学界有人认为它出自王安石但更多人认为这是反对变法的反对派编造出来的是用以攻击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口实对于“三不足”是否出自王安石的争论比较正确的认识是()A. 所有重大史实都须考证B. 否定者在刻意贬低王安石C. 肯定者切合历史客观实际D. 王安石具有“三不足”精神【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可知王安石具有“三不足”精神故D项正确A、C说法绝对故排除依据材料“但更多人认为这是反对变法的反对派编造出来的是用以攻击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口实”可知 B不合题意故选D5.王安石的新法被废止的最主要原因是A. 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B. 新法推行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 宋神宗态度的动摇D. 王安石本人的动摇【答案】A【解析】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因此失败 A正确危害百姓、神宗态度变化以及王安石自身的动摇都不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B、C、D.6.“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敝”这段话反映出()A. 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B. 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 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 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答案】B【解析】强制分派等字眼说明材料意在强调官吏是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官府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官吏是以青苗法聚敛财富而非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7.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用作宴请及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由原来的中央追拨付或预留系省钱改为由系省钱与不系省钱合并支付“谓如本州额定公使钱一千贯则先计其州元收坊场、园池等项课利钱若干却以不系省钱贴足额数” 这一变法举措有利于()A. 整治官场贪腐之风B. 缓解中央财政压力C. 压缩地方财权空间D. 强化公使钱的管理【答案】B【解析】中央不再拨付公使钱这有利于减少中央财政支出缓解当时财政困难的局面故选B项公使钱全由地方筹集易造成地方盘剥百姓加剧贪污腐败之风故排除A项该变法措施没有涉及地方财政权力问题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故选B8.王安石变法时期政府对各州县耕地进行清查丈量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此举意在()A. 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B.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 抑制大官僚地主的经济特权D. 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该措施的目的是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A项中“根本”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举措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了解决积贫积弱 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故选D9.北宋为应对边疆战事供养了大批招募的军队但多而不精战斗力弱为此王安石变法实行了()A. 专职从事军事的募兵制B. 工匠源于民间的雇募制C. “兵农合一”的征兵制D. 自愿加入的志愿兵役制【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军队战斗力王安石变法规定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故C项符合题意 ABD排除故选C10.王安石上书宋神宗“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散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日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______ ”空白处应填写的语句是()A. 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B. 寇乱息而戚势强矣C. 贷贿通流而国用饶矣D. 贫者举息于豪民者少矣【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题干材料“免役之法成则______ ”依据所学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是指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这就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故A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空白处所指不符排除故选A11.王安石变法在时间维度上是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应在空间维度上是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在空间维度上下表中论据选用正确且论证过程合理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对空间维度的解释分析选项可知①项是当时南北势力斗争的体现故A项正确②中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故B项错误③描述的是时间维度故C项错误④的解释与南北维度的概念不一致故D项错误故选A项12.按图中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A. 王安石变法B. 商鞅变法C. 孝文帝改革D. 戊戌变法【答案】A【解析】A项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新法的内容被全部废除继续按照之前的规矩来办事故A符合B项商鞅变法和C项孝文帝改革均未失败故BC不符合D项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清王朝并未完全按照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办事故D不符合故选A13.《宋史·范仲淹传》记载“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增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论者以为不可行”由上述材料可知“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改革中用人不当B. 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C. 改革涉及面太广D. 改革者优柔寡断【答案】B【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中的“论者”认为范仲淹针对当时的冗官现象进行改革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是变法失败的原因故B正确改革中用人不当和改革涉及面太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可排除A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并非优柔寡断之人故可排除D故选B14.王安石字介甫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除参知政事一月行农田水利二月行募役三月行均输四月行青苗……”表明()A. 变法急于求成B. 打击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C. 统治者不支持D. 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答案】A【解析】“一月行农田水利二月行募役三月行均输四月行青苗”表明变法急于求成故A 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15.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导致这种结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①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②用人不当③新法有危害百姓的现象④王安石态度动摇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答案】D【解析】①②③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故①②③正确而④说法错误王安石变法决心是没有动摇而改革的支持者宋神宗动摇排除故选D16.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A. 分权、强兵弊端无穷B. 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 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D. 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答案】B【解析】北宋初年统治者奉行养兵政策每逢灾年政府就把大量的流民编人军队军队数量猛增为了削弱官员的权力朝廷实行一职多官制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上述做法导致国家财政人不敷出造成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故B与题意相符故选B17.一司马光在《司马温公集》中写道“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硫远谗佞辐餐败坏百度以至于此”对此认识准确的是()A. 司马光作为变法的反对者其言多为污蔑之词不足采信B. 司马光作为变法的亲历者所述反映了他对变法的反思C. 司马光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分析要比其他人客观公正D. 司马光作为王安石的好友势必为其寻找借口开脱责任【答案】B【解析】根据“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硫远谗佞辐餐败坏百度.以至于此”可知司马光作为变法的亲历者所述反映了他对变法的反思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据材料一回答北宋中期面临哪些社会危机18.(2)材料二出自什么盟约?盟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应怎样评价这一盟约的签订?18.(3)综合分析出现这些危机的原因【答案】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①财政困难②官吏冗滥③农民负担沉重农民反抗不断④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解析】题材料一反映的是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应结合关键信息“西戎”“岁币”“徭役日繁”“官吏猥滥”等把握材料大意然后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几个方面概括第【答案】澶渊之盟内容北宋承诺每年送给辽国大量银两和布帛换取宋辽之间的和平评价是北宋“积弱”的表现之一也加重了北宋政府和人民的财政负担成为“积贫”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使北宋暂时获得了和平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解析】题材料二是澶渊之盟的内容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面临的危机状况应全面认识它产生的社会影响第【答案】宋初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养兵、养官以及和议赔款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政府不断增加赋税人民苦难加重始终面临辽和西夏的威胁主战派与主和派矛盾尖锐【解析】题考生要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结合时代背景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9.(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19.(2)根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是如何评价宋代的?在评价宋代的问题上你有何认识?(请结合必修一、二、三所学到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谈谈你的你看法)【答案】(1)特点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哲学化(思辨性)伦理道德为核心佛道化影响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解析】(1)第一问由材料“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可知思想被束缚由材料“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可知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由材料“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可知理学哲学化且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由材料“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可知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答案】(2)观点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认识宋朝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层叠架屋式的官僚组织架构这固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造成了地方官僚的相互扯皮推诿降低了行政效率而大量的官员吃俸禄造成冗官现象为了加强中央军事力量将大量的精兵收归中央地方兵毫无训练可言导致兵员众多且战斗力低下形成“冗兵” 而这些造成了费用的大增从而积贫积弱国内不可收拾则对外难以彰显中原王朝的雄风面对少数民族国家频频妥协割地求和所以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时代(若从宋代进入繁荣阶段论证则需从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科技(印刷术、指南针的使用)、思想(理学)、文化(宋词)等角度说明)【解析】(2)根据材料“宋代对外既如此不振而内部又终年闹穷而且愈闹愈凶几于穷得不可支持……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可归纳出作者认为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关于对宋朝的看法可从过度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弊端或者当时经济、思想和文化的空前繁荣的表现进行分析即可。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附答案)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附答案)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以来几十年间君主七朝八姓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体制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出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帅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皇帝直接掌握科举考试的录取权2.《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B.北宋统治者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3.在评议变法时,上(宋神宗)曰:“三代圣王之法亦有弊,国家承平百年,安得不小有更张?”这句话体现出宋神宗对变法持何种态度()A.宋神宗认为司马光的说法是正确的,要废止新法B.宋神宗没有主见,摇摆不定C.作为最高统治者,宋神宗希望克服危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D.宋神宗认为祖宗之法应全部废除4.下图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形象图,对此图造成的影响解读不正确的是()A.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达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B.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C.导致了“三冗”现象的出现,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D.彻底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达到了长治久安5.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

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C.加重了财政负担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6.“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隋朝7.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之人),不识干戈”。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右图人物是“杯酒释兵权”的设计者,他对土地兼并的态度是()A.限制土地兼并B.“不抑(土地)兼并”C.土地收归国有D.制止土地买卖2.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3.宋太祖赵匡胤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后,鼓励他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他主要是为了()A.巩固专制统治B.奖赏功臣名宿C.鼓励土地兼并D.扩大地主队伍4.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A.陈桥兵变B.唐后期藩镇割据C.唐末农民战争D.五代的频繁更替5.北宋初年实行“更戌法”,产生的后果是()A. “寇乱息而威势强矣”B. “兵无常帅,帅无常兵”C. “方镇相望于内地”D. “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6.下列哪些是由于北宋过分加强中央集权所带来的结果()①官僚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大③兵将配合不力,战斗力下降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7.北宋经常换防各地驻屯军队的目的是()A.加强对将士的防范B.增强军队的战斗力C.提高将士的积极性D.提高抵御外敌的能力8.北宋初年所设参知政事的目的在于()A.使调兵与统兵权相互牵制B.加强对带兵将士的防范C.取消宰相对军事与财政的支配权D.帮助皇帝管理国家的财政大全9.对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基本评价是()A.弊大于利B.利大于弊C.利弊相当D.有利无弊10.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A.辽夏经常攻宋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1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以军事为主,其原因不包括()A.社会背景的需要B.本人经历的体会C.历史经验与教训D.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12.导致北宋初期阶级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A.“杯酒释兵权”B.“庆历新政”C.“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单元综合卷: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单元综合卷: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王安石变法期间,必须轮班为官府充役的河南农民田二得以回乡务农主要得益于A. 青苗法B. 募役法C. 差役法D. 均输法【答案】B2.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原因是①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②王安石积极主张变法③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局面④庆历新政夭折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D3.《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C. 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D. 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答案】D4.北宋中期,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起义军打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这说明①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②中小农户负担沉重③起义口号已经触及了封建土地制度④北宋阶级矛盾尖锐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A5.“使国家加强了运输的计划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商人囤积居奇、操纵物资、投机倒把等行为。

”这是对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的评价A. 市易法B. 免役法C. 均输法D. 青苗法【答案】C6.《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

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

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这反映出司马光的理财主张是A. “民富财足”B. “减损浮冗”C. “重敛于民”D. “重农抑商”【答案】A7.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①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②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B8.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他决心变法的写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选修1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选修1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卷

单元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解析材料表明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是为了镇压“盗贼”和平息“边境扰动”。

答案 C2.宋辽边境“生息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

这说明澶渊之盟()。

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解析本题的材料只是反映了宋辽之间边境的安定繁荣,与北宋、辽的军事力量无关。

答案 B3.北宋中期,“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造成机构重叠,官职混滥②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冗”指的是多余,地主隐瞒田产、逃避赋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与冗费无关。

答案 D4.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22万人,真宗时91.2万人,这说明()。

A.边患日趋严重B.立国政策改变C.军人地位上升D.藩镇拥兵自重解析北宋统治者的立国政策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北宋也没有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因此,B、D两项的叙述与史实不符。

C项的叙述明显错误。

北宋军队数量增加的原因有二,一是随着边患的日益严重,为应付辽、夏的侵扰,在边防大量屯兵;二是统治者奉行养兵政策。

答案 A5.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

”这说明他()。

A.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D.认定地方教育大有提高解析不经科举就可任官反映出王安石已认识到,科举制度不完全能选拔真才实学。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经济上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市易法④保甲法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B【解析】根据“王安石变法”、“减轻人民负担、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可知应该是青苗法、募役法和市易法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保甲法是加强地方控制的措施和减轻人民负担、改善人民生活措施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2.学者黄仁宇在谈到王安石变法时说“新法之重点无非加速金融经济使财政商业化……王安石新法用经济最前进的部门做财政的基础技术上不能与大多数的小自耕农的低层机构融合所以收效甚微”据此可知黄仁宇意在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B. 变法指导思想背离统治需要C. 忽视了客观经济基础D. 组织变法的机构不够健全【答案】C【解析】根据“技术上不能与大多数的小自耕农的低层机构融合所以收效甚微”可知黄仁宇认为王安石的变法在技术上不能契合当时中国的客观经济基础所以导致失败故选C 材料中没有体现触犯地主阶级利益和组织变法的机构不够健全的内容排除AD 王安石变法是为了维护宋朝的统治指导思想并没有背离统治需要排除B3.目前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由政府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助其发展生产的现象而在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措施出现以下哪次变法中出现了此类措施A. 商鞅变法B. 王安石变法C. 北魏孝文帝改革D. 李悝变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规定各州县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钱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此法使农户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利息这与目前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由政府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助其发展生产的现象相似故B项正确“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李悝变法”均没有这样的内容故ACD项错误4.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A. 理财B. 整顿军队C. 富国强兵D. 科举【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北宋积贫积弱所以目的是富国强兵其核心内容是理财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A正确B、C、D三项都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但是不是核心内容故选A5.郭沫若先生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下列说法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开始形成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②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③分封制开始瓦解郡县制逐步推广④韩非主张加强中央集权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D【解析】春秋初期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故①错误春秋末年及战国时期伴随着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铁犁牛耕)各国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纷纷实行变法推行郡县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的血缘政治开始推行官僚政治社会性质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社会制度达到了“质变” 故②③④正确.故选D.6.王安石变法时期为了改变士大夫多不习法的状况规定自笫一名以下都要加试明法科考试后才能出任官职……还在国子监设立律学这些措施A. 有利于北宋法治的良性发展B. 消除了古代中国“人治”的弊端C. 标志着中国古代法治的开端D. 损害地主阶级利益而被废除【答案】A【解析】科举考试加试明法科在国子监设立律学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法律素养有利于北宋法治的发展故选A B项错在“消除了” 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端” 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具体内容也没有看到改革的结果排除D7.近千年来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宋人邵伯温说“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安尽变更祖宗法度……以至今日之祸(指靖康之变)!”而近代维新人士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掣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改革也”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 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B. 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C. 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D. 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答案】A【解析】宋人邵伯温认为王安石变法“尽变更祖宗法度” 导致靖康之变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改革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对王安石变法有如此不同评价是基于史家的主观认识故A正确“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多数人的意见未必能反映历史真相故C错误评价是否客观和时代远近没有必然联系故D错误8.改革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下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②“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③“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④“近京师大姓多止(停止)开质库(放高利贷的商行)市易摧兼并之效似可见”A. ②③④①B. ③①④②C. ③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①②③④的内容分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两税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故③①②④C项正确排除ABD9.宋代王安石变法推行免役法把原来按照主户户等轮充差役的办法改为当役者交纳役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明代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把民间差役杂项一并归入田赋项下计亩征银这些改革措施在南方推行便利在北方却遭到激烈反对这种状况说明改革者应当()A. 关注地区发展差异B. 对改革措施应先行论证C. 重视减轻农民负担D.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前提【答案】A【解析】略10.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 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 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A. 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B. 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C. 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D. 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司马光和钱穆对王安石有着不同的评价其中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A正确司马光是王安石的政敌资料需要进行考订 B排除历史真相具有客观性特征 CD说法错误故选A.11.北宋时期王安石曾创立了太学三舍法太学生每人专攻一经由主讲官定时考试学生凭学业和德行由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上舍每经成绩优异的前两名可以担任学正、学录、学谕等教导职事称“职事生员” 上舍生学行优异者委主判官中书考察即可特恩补官这些做法A. 节约了政府的开支B. 贯通了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C. 培养了务实的官员D. 解决了科举取士的种种弊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创立的太学三舍法“学生凭学业和德行由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上舍第经成绩优异的前两名可以担任学正、学录、学谕等教导职事”“上舍生学行优异者委主判官中书考察即可特恩补官” 这实行上贯通了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 B项正确材料不有相关政府开支的信息故A项错误王安石创立的太学三舍法强调的是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无法体现“务实” 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的贯通无法消除科举取士的种种弊端且“种种”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12.中国近代有某一历史人物结合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立宪主义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此人是()A. 洪仁玕B. 曾国藩C. 章炳麟D. 康有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康有为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旗号为号召巧妙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3.我国古代经常有政府出面平衡粮食价格的措施如战国时魏国推行“平籴法”、汉武帝时推行“均输平准政策”、王安石变法推行“均输法” 隋唐则设有“常平仓” 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财政收入B. 政府与民争利C. 政府屯粮备荒D. 保护自耕小农【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政府经常出面平衡粮食价格通过贵卖贱买以求稳定物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极度依赖农业收入的自耕小农维护社会稳定因此D选项正确增加财政收入是这些措施的目的之一但并非主要目的 A选项错误这些是政府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不是与民争利 B选项错误当市场粮价上涨时政府就会减价出售自己储备的粮食以平抑粮价屯粮备荒只是这些政策的目的之一 C选项错误故选D.1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A. 加重人民的负担B. 实现了富国强兵C. 使北宋走向衰亡D. 加强了社会管控【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可见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虽然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是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人民不堪重负 A正确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并没有真正实现富国强兵也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 B排除王安石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并不是使北宋走向衰亡也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 C排除题干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并没有反映加强了社会管控 D排除故选A.15.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王安石变法研究史》无意那种“笔头去取千万端”的争论力求客观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下列关于其作用表述最准确的是A. 挽救了北宋的统治危机B. 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 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 增加了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所以C正确王安石变法最终被废除也没有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所以A错误王安石变法虽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但没有解除辽和西夏的威胁所以B错误王安石变法虽然增加了财政收入但没有解除财政危机所以D错误16.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 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这两项措施分别是()A. 青苗法、保甲法B. 均输法、保甲法C. 市易法、将兵法D. 免役法、保马法【答案】A【解析】青苗法主要是官府贷款给农民类似于“官办之劝业银行” 保甲法则是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符合“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材料中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进行批评的出发点和实质有什么不同?17.(2)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批评角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侧重点南宋学者重点是批评王安石变法为了富国而具有功利性掠夺人民财富废除儒家传统学说现代学者重点是批评王安石加强经济集权和国家垄断干预经济压制了社会活力阻碍了开放民主社会体制的发展.实质南宋学者批评王安石的实质是维护传统儒家思想的民本、先义后利等传统思想美德现代学者批评王安石的实质是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垄断经济和过度干预经济.【解析】(1)本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王安石趋利而不知义尽黜先儒之说聚敛害民剥民兴利”就可以看出南宋学者的重点是批评王安石变法为了富国而具有功利性掠夺人民财富废除儒家传统学说其实质是批评王安石的实质是维护传统儒家思想的民本、先义后利等传统思想美德依据材料“用行政权力量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扩大了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由此发达民间工商业经济发展受到抑制”可以看出现代学者重点是批评王安石加强经济集权和国家垄断干预经济压制了社会活力阻碍了开放民主社会体制的发展其实质是批评王安石的实质是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垄断经济和过度干预经济.【答案】(2)角度不同的原因所处时代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南宋的学者处在封建社会时期站在大地主立场一切从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出发今天的学者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重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方向.启示每个时代对王安石的评论都是从自己的时代需要出发表达了不同的时代认知与探求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解析】(2)第一小问的原因评价王安石变法角度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不同决定的.第二小问的启示属于开放型题言之有理即可.从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批评角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待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具有时代和阶级的烙印因此应该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对人物进行分析.1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神宗在王安石变法中的主要举措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神宗在王安石变法中的作用【答案】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变法提拔重用改革派抵制守旧势力对变法的阻扰平衡新旧势力【解析】”宋神宗特命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 在这个机构中他听从王安石的举荐起用了一批主张变法的新人“”朝内外一批守旧势力开始攻击新法“”一边安抚守旧派大臣启用曾被罢退降职的旧派人物一边坚持改革以平衡新派、旧派的力量“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变法提拔重用改革派抵制守旧势力对变法的阻扰平衡新旧势力【答案】前期具有革新精神支持有力推动变法兴起取得一定成效后期具有妥协性导致新法受挫【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期具有革新精神支持有力推动变法兴起取得一定成效后期具有妥协性导致新法受挫1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科举改革的特点和意义19.(2)根据材料分析北宋科举改革受挫的原因【答案】(1)特点重视学问的实用性以经义策论为主改革兼顾延续性给传统士子出路主张兴办学校逐级培养人才意义突破了传统科举考试内容的局限引导知识分子关注现实引导办学和教育方式的转变提高民众文化素质【解析】(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改考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考大义”可以得出重视学问的实用性以经义策论为主依据材料“别立新科明法以待不能改业的士子”可以得出改革兼顾延续性给传统士子出路依据材料“主张学校养士所以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学年和考试成绩递升升至上舍生可免发解及礼部考试特赐取得做官资格”可以得出主张兴办学校逐级培养人才第二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改考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考大义”可以得出突破了传统科举考试内容的局限引导知识分子关注现实依据材料“主张学校养士所以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学年和考试成绩递升升至上舍生可免发解及礼部考试特赐取得做官资格”可以得出引导办学和教育方式的转变提高民众文化素质【答案】(2)原因读书人从既得利益和习惯出发反对改革新旧两派互相攻击政府的折中兼顾【解析】(2)依据材料“考试是从前读书人的出身之路所考内容非其所习科举之人是要反对的”可以得出读书人从既得利益和习惯出发反对改革依据材料“变法为旧党所反对”、“又有一班只习于新法的人也要加以反对”可以得出新旧两派互相攻击依据材料“于是折衷其间分进士为诗赋、经义两科南宋以后遂成定制”可以得出政府的折中兼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由此可见他()A. 主张儒佛合一B. 抨击当朝统治C. 抨击科举制度D. 注重经义策论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 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B. 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C. 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D. 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3.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胜于加赋||。

”司马光的本质意图是()A. 反对与普通百姓争利B. 反对王安石的理财措施C. 反对任何变法改革D. 反对向百姓增加赋税4.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A. 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B. 逃避保甲法的义务C. 逃避免役法的义务D. 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5.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6.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

王安石变法中触及大地主、大贵族利益的有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7.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A. 增加赋税B. 澄清吏治C. 培养人才D. 充实边防8.北宋中期||,兴起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①北宋统治黑暗腐朽②财政危机的困扰③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④阶级矛盾的突出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③④D. ②④9.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10.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 均输法B. 募役法C. 青苗法D. 市易法11.在下图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两个人争议那么大的原因是A. 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 对农民剥削过重C. 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 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12.王安石说:“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 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 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 减少政府开支D. 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13.1058年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

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无关的是A. 提出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B. 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C. 认为财政困难的原因是治财无道D. 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14.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办法的实施()A. 保马法B. 将兵法C. 保甲法D. 军队精简15.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A. 保甲法B. 保马法C. 将兵法D. 更戍法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

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九材料二:将次天明||,老抠起身||,蓬着头同一赤脚蠢婢||,赶二猪出门外||。

婢携糠秕||,老妪取水||,用木杓搅于木盆之中||,口中呼:“罗||,罗||,罗||,拗相公(王安石执拗||,民间称为拗相公)来!”二猪闻呼||,就盆吃食||。

婢又呼鸡:“朔||,湖||,湖||,翊王安石来!”群鸡俱至……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畜养鸡豕||,都呼为拗相公王安石||,把王安石当做畜生||。

——冯梦龙《警世通言》材料三:“呜呼||,皋夔伊周||,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

”——梁启超《王荆公》(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以来官方和民间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2)梁启超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分析梁启超推崇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1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安石曰:“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

既人人能射||,又为旗鼓变其耳目||,渐与约免税||,上番代巡检下兵士||,又令都副保正能捕贼者奖之||,或使为官||,则人竞劝||,然後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三:青苗之钱未及偿||,而责以免役;免役之钱未暇入||,而重于淤田;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于保甲||。

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

——《宋史·梁焘传》(1)据材料一||,指出保甲法是针对北宋存在的哪些问题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保甲法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制定青苗法的初衷||。

(3)据材料二||,三||,请就如何有效推行变法措施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且其学术不一”、“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题干材料内容无从体现||,排除;C项“抨击”||,表述错误||。

进一步可知||,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2.【答案】A【解析】【分析】联系说学知识||,保甲法是: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以此来加强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军事储备||。

结合材料“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可知||,王安石的目的是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王安石的“强兵之法”可以通过列表法来归纳掌握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军事储备;节省了大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量训练费用设军器监监督制遗兵器||,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保马法将原来由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由保甲民户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马||。

保甲户自愿养马||,可由政府给以监马或者给钱自行购买||,并可免除部分赋税将兵法每将置正副将各1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经验的军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担任||,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司马光”、“彼设法争民||,其害乃胜于加”、“本质意图”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不能成为“本质意图”;C项表述本身错误||。

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4.【答案】B【解析】【分析】保甲法规定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农闲练兵参与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而题干中的家庭成年男子分家而过||,正是减少家中的男丁数||,逃避保甲法的义务||,故B正确||。

5.【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大意:富有人家的田间小路纵横相连||,这是在为国守财啊||。

遇有盗贼兴乱||,边境告急的危难之时||,这些集中起来的财物||,都乐于为国输送缴纳||,都是我国之财物||。

因此得出北宋政府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本题排除A选项||,选择B选项;C、D选项与材料关系无关||,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紧扣材料中的引文||,理解分析即可||。

6.【答案】B【解析】【分析】①②④都触犯了大地主、大贵族的利益||。

③农田水利法是指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并未触及大地主、大贵族利益||,因此排除含③的选项||。

故答案选择B项||。

【点评】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富国)、军事(强兵)、教育科举方面:7.【答案】B【解析】【分析】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整顿官僚制度||,节约国家开支||,实行“厚农桑”“减徭役”的政策||,有助于发展生产||,缓和农民反抗||。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再现能力及比较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