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读写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课后感
——关于人为什么活着的思考
1101100101 张咏工商1101
最近一个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忽然蹦出了一句话:人为什么活着。
首先说明一下,这个朋友年龄比我大,社会经验也较我丰富的多,经历的人生跌宕起伏也较多,所以当这个我一直视其为兄长并且一直崇拜的人有了这样的困惑以后,我忽然发现,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而这个问题恰恰也是我一直以来比较困惑的。
我想大多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吧,因为这是发现自我不可或缺的阶段。
对于我来说,第一个浮现于脑海中的便是我那亲切的父母亲,因为是他们带我来到这个世上,而我自己决定不了自己的出生。
还有我那些可爱而又友好善良的朋友们,他们也给了我在生活中勇敢前行的力量。
可是这些就是我活着的理由吗,毫无疑问,我得为他们负责。
我不能轻而易举地模仿别人的自杀行为,至少在那之前得征求这些人的同意。
可是除此之外呢,人活着不仅仅是一个生命,还在于你是怎么活,所以这些似乎太勉强了。
跳出来看,他们和这个肉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可是他们和这个肉体内躲藏的灵魂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所想要的就是这个肉体的完好无损,可是这些并不能决定我的灵魂可以到达什么样子的高度。
所以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怎么活?是在父母亲还有亲友们的安排下浑浑噩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度日,还是忠于自己的内心,活给自己看?这里有很多所谓的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梦想之类的云云。
一个人,最基本是生存,解决了生存问题再谋求个人的发展。
社会就是在这样一些人求发展的过程中得以文明和进步的。
如果个人的理想的实现是有利于社会理想的实现,那么我认为这种理想是比较高尚的。
而作为一个人,怎么活就是关于人生的意义的探索了。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说,意义发生于自觉及了解;任何事物,如果我们对它能够了解,便有意义,否则便无意义;了解越多,越有意义,了解得少,便没有多大意义。
同样的,假如我们能够了解人生,人生便有意义;倘使我们不能了解人生,人生便无意义。
每个人对人生的了解不同,因此,人生的境界便有分别。
人生的境界大抵分为四类:(一)自然境界——最低级的,了解的程度最少,这一类人,不论干什么事情,不是依照社会习惯,便是依照其本性去做事,从未了解
做某种事情的意义。
这一类人,对“生”“死”皆不了解,而且亦没有“我”的概念。
(二)功利境界——较高级的,需要进一层的了解。
他们有“我”的概念,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为着功利,为着自己的利益打算。
这一批人,大抵贪生怕死。
有时他们亦会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点事,可是他们做事的动机,是想换取更高的代价。
(三)道德境界——更高级的,需要更高深的理解。
他们不论做什么事情,皆以服务社会为目的。
这一类人既不贪生,又不怕死;他们晓得除“我”以外,上面还有一个社会,一个全体。
他们了解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与社会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
(四)天地境界——最高的境界,需要最彻底的了解。
在这个境界的人,一切皆以服务宇宙为目的。
他们对生死的见解,既无所谓生,又无所谓死,他们认为在社会之上,尚有一个更高的全体——宇宙。
这个是哲学上的宇宙——系指一切。
而在中国古代,便有这种划分了。
中国所谓的“圣贤”,应该有一个分别,“圣”是指天地境界的人,“贤”是指道德境界的人。
而据冯友兰先生所说,为宇宙服务所做的事,绝不是什么离奇特别的事,与为社会服务而做的事,并无二致。
不过所做的事虽然一样,了解的程度不同,其境界就不同了。
这一段话让我沉思良久,我想,我已经从自然境界过渡到了功利境界,但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人都是自私的,都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我也不例外,并且我贪生,我还怕死!因此从功利境界走向道德境界实在是一个很难的过程,我用我自身的经历便可说明这一点。
而从道德境界至天地境界那就不得而知了。
此刻,我的脑海里立刻跳出“特雷莎修女”的故事来,这位被人们誉为天使的传奇人物,是人类善良、怜悯和仁慈的完美化身。
尽管她也在宣扬耶稣,可是我宁愿相信她只是在向世人传达她的爱的信仰,当然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也不是很了解基督教或者天主教。
那么据此来说,她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天地境界的人。
还有居里夫人,她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高远的境界——天地境界。
虽然听上去这些境界的人做的这些事情让后人自叹不如,但是普通人还是有机会做一回“圣贤”的,因古书上说:“迷则为凡,悟则为圣”,就是说只要你能明白和了解这其中的意义,人人都可以是圣贤。
我愿此生活的明白透彻!
不过,事实上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我决定参考一下外国的大师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其中,波特兰·罗素的一些想法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有三种简单
却铺天盖地般强烈的激情,支配了我的整整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难以承受的怜悯。
这些激情如同狂风将我吹到此、吹到彼,沿着扑朔迷离的路径,越过痛苦的海洋,抵达极度绝望的边缘。
这位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以及逻辑学家的想法是如此简单而纯粹,可是恰恰是这些让他获得了世人的尊敬和敬仰。
看过这些,我忽然觉得眼前的社会中的大部分人是有多么浮躁啊。
我很敬佩像比尔·盖茨、巴菲特这些企业家,他们在完成实现个人价值后能为社会做慈善,这是不是在向道德境界过渡呢,或许说他们已经达到了道德境界。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只有在挣足了钱以后才可以做这些,然而一般人在自己并不是非常富裕的情况会选择去赚钱,殊不知,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世界首富又能有几个?所以我更敬佩那些即使自己挣得钱不多,但是仍然会坚持为社会和宇宙服务的人。
经过这一次的探索,我想我的人生观也大为改变。
以后再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我会站在更远的地方去看待这些东西。
毕竟历史的长河中,我所经历的竟然连一粒沙也不如,所以又何必为生活中的现实和无奈妄自伤感呢。
既然无论我怎么活,都只是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渺小的一步,何不努力活得精彩?人生才不枉白来一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