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城市与区域发展导论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纯手打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纯手打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的产生:1、城市最早是政治统治、军事防御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城指军事防御产生的,市指商品交换产生的2、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剩余产品交换和争夺、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3、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度时期出现的4、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都是农业发达较早的地区5、城市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6、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的结果城市产生的定义: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聚集的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聚集,高密度的人口、建筑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当前所获得的共识: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城市的基本特征: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4、城市具有系统性乡村的基本特征:1、人的活动、建筑的区域、居住地、生产地等的相对分散是基本特征2、同一地区的人们生活有明显的同质性3、大部分生活资料可直接来源于土地4、社会结构较单一5、能源使用多样6、如同城市的变化一样,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驱使之下,乡村在各地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1、聚集规模差异2、生产效率差异3、生产力结构差异4、职能差异5、物质形态差异6、文化观念差异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1、他们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但仍是一个统一体,不存在截然的界线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与进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象愈发明显3、城乡社会、经济以及景观和聚落都具有连续性城市与乡村联系的要素:1、物质联系2、经济联系3、人口移动联系4、技术联系5、社会作用与联系6、服务联系7、政治、行政组织联系城市社会经济的特点:1、工业和服务业可称之为非农经济,是城市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2、城市社会的经济形式多样3、城市经济分为: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为主的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部类,和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内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为主的经济活动的非基本经济部类。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知识点总结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知识点总结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知识点总结
文章:
区域发展是指一个特定地区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发展。

自然环境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对于了解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点对于
区域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自然环境基础知识点: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地形地
貌决定了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例如山地适宜发展旅游业和林业,
平原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

气候,气候对于农业、旅游业和能源利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气候特点可以帮助区域规划者做出合理的决策,例如在干
旱地区开展节水农业,或者在阳光充足的地区开发太阳能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对于区域发展至关重要。

了解地
区的水资源情况有助于合理规划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等
方面。

土壤,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种植的作物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了解土壤的特点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和作物种植。

生物多样性,了解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帮助保护和合理利用地区的生态资源,促进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对于区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地区的自然灾害特点可以帮助规划者做出防灾减灾的决策。

综上所述,了解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对于区域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充分了解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梳理汇总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梳理汇总

第一节 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具有一定的界线、地域范围、形状和面积有明确的区域特征各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注意:并非所有的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如“行政区”之间界线明确;“自然区”之间界线则比较模糊,有过渡地带)3.划分区域的目的: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4.区域的尺度(1)空间尺度: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包括大尺度的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和小尺度的区域。

(2)特点: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二、区域的类型1.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

根据不同的划分指标,可以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划分指标⎩⎪⎨⎪⎧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或人文要素特征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① 含义: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 举例: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③ 实践意义: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2)差异性:①含义: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有差异。

② 举例:南方水田农业区与北方旱地农业区之间的差异。

③实践意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开放性:①含义:强调两区域间发生了某种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要素的联系。

②举例: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经济全球化等。

③实践意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

辨析: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答: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

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

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

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一、区域发展的概念与内涵1. 区域发展的概念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为目标,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手段,实现不同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均衡和协调,促进区域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

2. 区域发展的内涵(1)均衡发展。

促进不同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均衡,增强各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2)协调发展。

促进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和和谐,避免出现发展差距过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3)可持续发展。

在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城乡一体发展。

促进城乡间交通、信息、资源、产业等方面的互通互补,实现城乡融合和互利共赢。

二、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各地区发展的基础,对区域内外的交通、贸易、人口迁移等都有影响。

2. 自然资源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影响了地区间的产业分布和发展方向。

3. 政策环境政府发布的政策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比如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

4. 人口因素人口规模、素质、结构等都会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5. 历史文化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地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文化产业、旅游业等。

6. 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方向。

7.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对不同地区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包括气候、土地、水资源等。

8. 社会文化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传统也会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比如教育、宗教、价值观念等。

三、区域发展的战略1.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1)明确发展目标。

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

(2)整合资源。

合理布局地区间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布局规划。

制定区域发展规划,规划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

(4)政策扶持。

出台相应政策,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保障人才和市场等。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笔录整理第二篇城市与城市规划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这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2、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别出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分工的产物。

城市是陪同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3、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必然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拥有防守的要求,最初是防范野兽的侵袭,今后是防守部落战争。

中国古代一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两套城墙,国都则有三套城墙,每层城墙外都有深而广的城壕。

欧洲罗马时期在环地中海地域成立了很多罗马营寨城,今后成为欧洲城市发展的基础。

欧洲中世纪,从防守要求出发,将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畔、河边,或在其外面开人工沟、架设吊桥。

在城市的平面部署中,考虑了组织多层次、多方向的问题。

兵器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了城市的建设。

中国在宋代,火药已大量用于战争,并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建设,使得一些城墙或加厚,或在土墙外包砖。

对欧洲的城市建设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峙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响。

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地址并据有很大的面积。

罗马帝国时期,奴隶主依赖抢劫奴隶和殖民地大量的财富,驱遣奴隶无偿地为他们建筑罗马城及豪华的宫殿、寺庙、浴池、斗兽场等。

社会政治系统对城市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数朝代是一致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依照规划新建规模很大、布局严整的国都。

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的时期内分裂成好多小国,城市规模很小。

真至17世纪,英、法、德成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国都才有了较大的发展。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

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是社会的经济基础,但是欧洲与中国在土地所有制上有很大的差别。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堂笔记

主题:探索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历程一、古代我国城市的起源1. 早期聚落与城市的区别2. 我国最早的城市是哪个?二、城市的发展与演变1. 城市的规划与建设2. 古代城市的社会结构3. 城市的经济活动三、我国古代城市的特色1. 城市的街道与交通2. 城墙与城门3. 城市的文化与教育4. 城市的宗教活动四、古代城市的兴衰变迁1. 战乱与城市的毁灭2. 城市的衰落与转型3. 城市的复兴与繁荣五、古代城市对现代城市的影响2. 传统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文:一、古代我国城市的起源1. 早期聚落与城市的区别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聚落是早期人类社会形成的一个基本形态。

这种聚落通常是由多户人家组成的小型村落,属于比较原始的社会形态。

相比之下,城市具有更加复杂和完善的社会结构和功能体系。

城市是指一个地理范围内拥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特定的规划布局和管理机构。

与聚落相比,城市通常具有更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的功能,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也更大。

2. 我国最早的城市是哪个?我国最早的城市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许多城市遗址,例如河南郑州的二里头、河北南阳的大城池等。

这些城市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历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二、城市的发展与演变古代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讲究。

在城市的规划布局上,通常会按照天文地理的观念进行规划,以确定城市的方位和布局。

在建筑方面,古代我国的城市主要由城墙、城门、街道、宫殿、庙宇、市场等建筑组成,构成了完整的城市建筑体系。

2. 古代城市的社会结构古代城市的社会结构主要分为官僚、士族、商人和农民等不同阶层。

官僚和士族主要负责城市的政治管理和文化活动,商人则负责城市的贸易和物资流通,而农民则是城市的主要劳动力来源。

3. 城市的经济活动古代城市的经济活动主要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

商业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城市商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富裕。

超详细的高考备考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笔记

超详细的高考备考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笔记

超详细的高考备考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笔记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详细笔记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一、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问题: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特点是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

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产生的影响有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

措施:实施计划生育。

②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产生的影响有: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建全养老保障体系、延迟退休。

③我国的人口问题: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快速降低,目前人口增长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问题有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较多;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增多。

影响: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养老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孤单。

措施:放宽生育政策,延迟退休,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注意与发达国家区别)。

二、人口迁移(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因素。

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迁入地:缓解劳动力短缺;促进经济发展。

会加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压力、社会治安等问题。

②对迁出地:缓解人地矛盾和就业压力;增加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与外界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

但会导致人才流失,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三、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①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②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③地区生活、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④区域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其中,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地理】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

【地理】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

扩大 D.辐射受中心城市规模的影响2.下列关于纽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带动周边中
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卫星城②加强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③使心城区的居住、服务等逐渐分
散到周边④促进自然资源、人才、技术向周边地区回流A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
③④ 【解析】1.纽约是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其辐射范围内圈以金融保险业和化学工业为
错误。故选B。
第三部分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02 纽约的发展
1.地理位置: 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 2.发展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港口条件得天独厚 ③伊利运河开通,腹地拓展到中西部,关联密切 3.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03 纽约的辐射功能 纽约是“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辐射带动作用强。
第三部分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05 产业结构的升级 1.概念: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或趋势。
2.主要表现: (1)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转向第三产业 (2)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可以表现
资源 交通条件
城市因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使得资源需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 源开发利用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供服 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人口
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 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摘抄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摘抄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摘抄在阅读城市地理学的相关书籍时,我注意到了以下几个关键点,它们对于理解城市发展和规划至关重要:1. 城市化的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不仅仅涉及到人口的增长,还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变迁。

城市化的速度和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显著的差异,这通常受到历史背景、政策导向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2.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城市中心区通常集中了商业、金融和行政功能,而郊区则更多地承担了居住和工业的功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空间结构会因为交通、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发生调整。

3. 城市交通系统对于城市的形态和功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效的交通网络能够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合理的交通规划则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4. 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空间分布紧密相关。

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和文化背景等因素会影响居民在城市中的居住选择,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空间格局。

城市中的社会隔离和不平等是城市规划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5. 城市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垃圾处理,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城市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环境的可持续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6. 城市政策和规划对于引导城市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政府和规划者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方案,以促进城市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7.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除了传统的地图分析和统计方法,现代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和大数据分析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视角。

通过这些读书笔记,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地理学是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领域,它要求我们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全面理解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核心知识全归纳》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核心知识全归纳》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2.城市功能(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3.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1)经济集中程度高,规模大,实力强。

(2)社会分工发达,产业结构优化。

(3)科技力量雄厚,人口素质高。

(4)综合服务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备。

(5)经济管理和社会文化的中心。

(6)区域经济网络的核心。

4.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1)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对其他城市发挥主导作用。

(3)与一般城市相比,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更强,城市功能更完善,科技更为先进,聚集程度更高,辐射范围更广。

拓展延伸:全国性中心城市与国际性中心城市的区别(1)全国性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范围主要在国内,一般是一国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城市,其经济腹地包括国内各个城市,具有较高的能级和较强的集聚力及辐射力。

全国型中心城市一般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具有较发达的服务业,是科研力量的集中地,是全国的创新之源。

(2)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大背景下,全国性中心城市往往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及国际资源配置。

当它的政治、经济、贸易、金融中的某一部分或多个部分大大超过本国的辐射半径,开始延伸到别国城市时,全国性中心城市演变为国际性中心城市。

(3)国际性中心城市是在世界范围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拥有大都市绵延区,具有极高的能级和极强的集聚力及辐射力,对世界经济有较强的影响力,处于城市体系的最顶层。

对于国际性中心城市而言,跨国公司的聚集以及金融业的高度发达是体现其集聚力和辐射力的最重要的表现。

5.城市发展与腹地经济特征密切相关 (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6.城市的辐射功能(1)含义: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初中地理城市规划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城市规划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城市规划知识点归纳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目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科学化的规划和管理。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了解城市规划知识点对于理解城市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初中地理中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首先是城市规划的目标。

城市规划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供高质量的居住条件、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实现城乡结合部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等。

其次是城市规划的内容。

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功能区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绿化、绿色空间规划、水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它应包括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情况等信息。

城市功能区规划是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娱乐区等。

道路交通规划是指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设置和布局,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

绿化、绿色空间规划是指合理规划城市绿化用地和绿色空间的配置,提供好的生态环境。

水资源规划是指科学规划城市水资源利用和管理,解决城市用水问题。

环境保护规划是指合理规划城市环境保护措施,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再次是城市规划的原则。

城市规划需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人本主义原则、经济适用原则、自然适应原则等。

科学性原则是指依据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城市规划,确保规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考虑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规划过程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本主义原则是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关注民众的生活需求和舒适感,创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经济适用原则是指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自然适应原则是指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最后是城市规划的影响。

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实施情况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合理规划的城市可以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初二地理第八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地理第八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地理第八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八章是初二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涉及城市的发展与规模、农业区位与发展以及交通运输与通信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城市的发展与规模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的发展与规模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指拥有一定规模与居民数量多的居住区域,具有独特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征。

2.城市的特征:城市与乡村相比具有更高的人口密度、更发达的经济和更复杂的社会组织。

3.城市的分类:城市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城市功能分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

4.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并在城市中定居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5.城市的规模与层级:城市的规模和层级可以根据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功能等方面来划分。

二、农业区位与发展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农业区位与发展是研究农业布局与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1.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受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

2.农业区位的类型:根据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可以将农业区位分为不同类型,如湿润农业区、干旱农业区等。

3.农业发展模式:不同的农业区位采取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如畜牧业为主的牧区、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农区等。

4.农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要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

三、交通运输与通信交通运输与通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

1.交通运输的分类:交通运输包括陆路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等不同的形式。

2.交通运输的地位与作用: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交通运输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也在不断现代化,如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

4.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如电话、互联网等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通信手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3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本章整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3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 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 围大,发展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大 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
资源 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
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 食、副食品、矿产等)、劳动力和

城市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
交通 条件
专题一
专题二
(1)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有利于( ) ①解决中心城市城镇化问题 ②优化生产要素空间配置
③扩大中小城市服务范围 ④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 边中小城市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B.中小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C.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显著 D.中小城市交通拥堵加重
第三章
本章整合
地理
内容索引
知识网络 系统构建 核心归纳 思维升华
知识网络 系统构建
资源禀赋 分工深化 比较优势的变化 技术创新
对城市带的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
核心归纳 思维升华
专题一 城市体系及其辐射带动作用
1.城市的作用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作用 区域政 治中心 区域文 化中心 区域经 济中心
政策 展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还通过城 发展政策的城市,其发展速度更快,
市规划影响城市的发展
城市规模更大
专题一
专题二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专题一
专题二
(3)发展城市群对我国的意义。 城市群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 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 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 共同组成。发展城市群可以促进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发展。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知识梳理)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知识梳理)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知识梳理要点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的作用:通常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

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

2.城市功能(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2)城市功能的类型①有些城市功能比较单一。

②有些城市则具备多种功能,是综合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3.城市的辐射功能(1)含义: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的功能有关,其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

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3)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密切相关。

①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例如,腹地农业发达,农产品商品率高,有利于城市发展轻工业;腹地矿产资源得到开发,有助于城市发展重工业。

②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腹地中具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城镇,有可能承接中心城市产业链的某部分而发展为工业中心;离中心城市较近,且交通较便利的城镇,也有机会发展为中心城市的“卧城”。

4.城市体系(1)形成: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

(2)体系之间的联系方式: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3)特征: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要点二、纽约的发展和辐射功能 1.纽约的地理位置: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港口条件得天独厚。

2.纽约的辐射带动作用(1)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带动纽约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清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清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知识清单一、城市的定义与特征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口、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要素高度集中的地域空间。

它具有以下显著特征:1、高密度的人口聚居城市往往拥有大量的人口,人们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生活和工作。

这种高密度的人口分布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多样化的需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

2、多元化的经济活动城市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中心,更是工业、服务业等多种产业的聚集地。

商业、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各类经济活动蓬勃发展,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而高效的经济体系。

3、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能源供应、给排水等系统。

这些基础设施为城市的运行和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使得城市能够高效地运转。

4、丰富的文化与社会生活城市汇聚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人们,带来了多样的文化、风俗和价值观。

各种文化活动、娱乐设施、教育机构等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城市的形成原因城市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地理因素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城市的形成至关重要。

例如,靠近河流、海洋的地区,便于交通和贸易,有利于城市的兴起。

河谷地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从而吸引人口聚集,逐渐发展成为城市。

2、经济因素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剩余农产品,这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手工业者和商人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集市和城镇。

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需要集中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3、政治因素政治中心往往能够吸引人口和资源的聚集。

古代的都城,现代的首都,通常会因为政治权力的集中而发展成为重要的城市。

4、军事因素战略要地往往会建立军事据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据点可能发展为城市,以保障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5、宗教因素宗教圣地常常吸引信徒前来朝拜和定居,围绕宗教场所逐渐形成城市。

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古代城市古代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以政治和军事职能为主。

初中地理城市发展知识总结

初中地理城市发展知识总结

初中地理城市发展知识总结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和进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城市发展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中有关城市发展的知识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人口的聚集、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

人口聚集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城市工业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搬进城市,形成了大量的城市人口。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和通信的便利。

交通是联系城市与外界的重要纽带,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

现代城市交通主要通过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通信则包括传统的邮电,以及现代的电话、互联网等新兴通讯手段。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使得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城市是集中人口、财富和资源的地方,也是经济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

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日益壮大,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同时,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仍然在城市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城市化对城市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城市扩张导致农田、森林等自然资源被耗损,甚至被破坏。

同时,大量人口的聚集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例如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

保护城市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规划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的过程。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人口、经济、环境等多个因素,旨在实现城市的合理、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城市规划,能够解决城市扩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并提高城市的居住舒适度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与区域发展导论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基本要求:
1.了解我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情况;
2.政策及其实施成果;
3.了解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基础;
4.认识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时空演变;
5.掌握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理论及其方法。

二、主要内容:
1.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政策、实施效果;
2.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自然、人文基础(偏经济地理);
3.产业结构与城市区域发展;
4.生态环境与城市区域发展;
5.农业及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区域发展;
6.区域角色与城市定位;
7.城市区域发展的时空演变;
8.区域要素流动与城市区域发展;
9.区域分析方法。

三、区域:
概念具有多意性。

如:陕西省、关中地区、西北地区,这一类以行政界线为主体;珠三角、长三角、武汉都市圈、陕北能源化工区域等,这些不以行政地域为限,而是将具有相关产业、结构,以及能够辐射到的区域作为
研究对象,现阶段的研究对象以这些为主,突破了行政区的束缚,使得研究更有重点,而不是面面俱到,解决的是城镇间的协调。

四、概念:
1.新区域主义理论(张京祥的论文,城市规划学刊):用来形容一种“基于经济、环境、社会系统相互联系的涉及多个地理尺度的”全面的空间规划方法。

新区域主义表明,当今人们的活动日益扩散(城市发展区域化)的同时,也在新的层次走向聚合(区域一体化)。

新区域主义的特点:包容性增长;注重调研与分析;直面各种社会问题;注重物质规划方面的研究。

2.新区域观:以经济区域、市场区域代替行政区域;区域边界是动态的,是竞争下的区域空间;区域发展要素是变化的;城市发展重在获取和支配更大的区域资源;城市经济运行模式的外向。

五、中国正在涌现的各种区域:
1.以行政区域调整方式为主:广州,杭州;
2.以市管县制为主的市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县市---都市圈;
4.以反映中心城市影响---小时都市圈;
5.城镇群;
6.城市连绵区。

城市区域的发展,大大扩展了城市规划的区域观,由规划中的区域观点,上升为城市即区域的基本认识,进而为城市规划界开辟新领
域---城市区域规划。

六、我国城市群规划面临的核心问题:
1.城市群竞争的问题;
2.空间发展协调的问题;
3.空间发展引导问题;
4.环境与生态系统优化问题。

七、城市区域发展战略、相关政策及实施效果
区域政策是区域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区域政策主要体现为生产力布局政策(国家投资和重点项目布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投资刺激,优惠和补偿政策作用上升。

1979---1991年的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
主要特征是强调效率目标,向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倾斜;发展战略由平衡发展转向不平衡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向沿海地区倾斜。

政策结果: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差别特别是东西差距不断扩大;中西部农村扶贫问题;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持续不景气;地区间的矛盾和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92年以后:指导方针是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措施有: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调整国家投资和产业布局(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体系;实施西部大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