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官僚制:行政改革的方向
超越官僚制_行政改革的方向
与行政的二分法。根据这种二分法建立起来的政府, 理所当 然地是一个纯粹形式化的和专门的行政机构, 它的职能仅在 于执行政治所确定的政策, 这种执行政策的活动只有一个目 标, 那就是效率。威尔逊和古德诺在这里实际上已经确定了 官僚制的基本原则, 而官僚制理论模型的提出则被归功于韦 伯。 应当说,对 !" 世纪公共行政最具影响的是本世纪 !" 年 代由马克斯 ・ 韦伯提出的“ 官僚制理论模型” 。根据这种理论 模型建立起来的政府行政体系应当体现 出 这 样 几 个 方 面 的 原则: 第一, 固定的官员管辖权原则。即在政府中, 每个官员 有固定的职责, 在职责和职权范围内有权发布命令。 第二, 机 构等级制度和多层权力机构原则。即在政府中, 有一个严格 规定的上下等级体制,高级机构对 低 级 机 构 进 行 监 督 和 管 理。 第三, 机构的管理建立在书面文件的基础之上。 政府中的 各项活动都有说明书并要按照文件的规定进行。第四, 机构 中的官员由于专业化而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 第 五, 机构中工作的各级官员, 只要能胜任工作, 则应保证终身 雇佣, 能领取固定薪金和养老保障金, 使官 员 的 收 入 具 有 高 度的安全性并得到社会的尊重, 使担任公职成为人们追求的 职业。由于拥有了上述原则, 官僚制体制就可以成为层次结 构分明、规章制度严格、职权职 责 明 确 、各 级 官 员 称 职 的 行政管理体系,这样的政府机关“ 能够取 得 最 高 效 率 , 在这 个意义上说, 它是已知的对人类进行必要的管理的最合理的 方法。 它优于其他形式之点是其准确性、 稳定性、 严格的纪律 性和可靠性。……完全可以正式 地 应 用 于 各 种 行 政 管 理 任 务” 。
% 握足够的信息而作出熟悉情况的决定” 这一体制在变化迅
从韦伯官僚制评析到现代政府行政改革
从韦伯官僚制评析到现代政府行政改革马克斯·韦伯所提出的基于理性的理想型官僚制组织模式理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基于对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经济与社会》中对官僚制组织模式的论述,文章从现代政府组织中官僚制的特征、官僚制内外官员的地位着手,对作者的思想进行剖析和解读。
结合现代政府行政改革状况,对韦伯的官僚制进行相应的评价,并就相关分析提出应对行政组织结构中官僚制弊端的措施。
标签:官僚制;现代政府;行政改革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若论及组织结构形式,就不得不提到官僚制(或称科层制),其对社会中组织的结构设置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官僚制的提出者,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经济与社会》中对于官僚制组织结构形式进行了系统地论述。
而现代政府组织中官僚制的特征、官僚制内外官员的地位则是阐述官僚制组织结构形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上述两个方面从政府行政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有利于我们了解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官僚制特征,并可以由此对其沿用至今的思想进行反思,针对现代政府行政改革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从现代行政组织中官僚制的特征到官员官职地位的确认马克斯·韦伯所描绘的官僚制组织结构形式是基于理性主义之上进行展开的。
基于韦伯对于组织权力类型所进行的界定,即组织中权力的构成可划分为传统型权力、法理型权力和魅力型权力,理想的官僚制组织结构形式是建立在法理型权力的基础之上的。
而法律规章对于官僚制的正常运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权力运行、层级制度、统一指挥得以有效实施的手段。
1、现代官僚制的基本特征(1)对官职权限和义务的重新界定。
在对现代官僚制的特征进行论述的过程中,韦伯首先认为“存在着官职管辖权限的原则,该权限一般是由规则,即由法律或行政规章决定的。
”[1]在现代官僚制体制下,官职所管理的常规活动被定义成了官员的“义务”。
这就意味着官员需要对官职的特征进行重新审视,将过去的“官职即特权”的思想进行纠正。
超越官僚制的制度
超越官僚制的制度
官僚制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合理性的高度体现,充分发展的官僚制是一个实施组织管理的严密的职能系统,它把整个社会变成一架非人格化的庞大机器,使一切社会行动都建立在功能效率关系上。
在功能上,它已经成为近现代管理工作的基础内容。
要超越官僚制,我觉得应该参考目前瑞士所采用的委员制,逐步消除最高级官僚,通过共同决定、共同参与觉得大政方针。
首先取消国家的最高级官僚,国家元首采用虚位制或是轮流制,扩大最高决策机构的参与层面,在层层分布,逐步取消各级最高级官僚,实行共同决策。
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
4.行政控制上:官僚制范式强调采用下级严格服从上级的层级节制式集权模式,具有鲜明的计划、组织、指挥等刚性特征。
5.行政方式上:官僚制范式认为要严格依照法律规章办事,因而常常被称为“规章驱动的政府”。
6.人事行政上:官僚制范式在人事行政上是强调专业化的官员队伍,实行公务员制度。新公共管理对此也提出了挑战,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提高了人员录用、任期、工资等环节的灵活性,如以短期合同制替代常任制,实行不以固定职位而以工作实绩为依据的绩效工资制等。
7.行政组织上:官僚制范式强调进行严密的组织设计,所有的公共服务都是由政府来提供。新公共管理范式主张把巨大的官僚组织分解为许多半自主性的执行机构,特别是把商业功能和非商业功能分开;在总体上建立“企业式政府”,“企业式政府”严格来说,应该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
8.公民身份上:在官僚制中,行政优于公民,公民的人格是分裂的,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被分解为公民、被管理者或被统治者。
与官僚制范式不同,新公共管理特别强调市场和竞争理念。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并不意味着公共服务都应该由政府来提供,对公共服务的垄断性应该予以取消,让非政府部门也参与到公共服务的提供,通过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从总体上来看,新公共管理这一范式是对传统的官僚制范式的一种超越。
1.研究思路上:官僚制理论的研究思路主要局限于政府机构的内部,强调从行政管理的要素方面进行研究,如优化行政组织结构,理顺政府内部各部门的关系,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建立专业化的官员队伍等等。
2.行政职能上:官僚制理论认为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把这当作一个既定的前提。所以,它研究的是如何把握政府运行的规律,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在政府提供所有公共服务的前提下,主张政治与行政相分开,将制定政策与严格执行政策的行政任务分离。
突破官僚制中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关键江赛蓉
突破官僚制:中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关键江赛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200262)【摘要】大学的“行政化”的成因一方面在于理想类型官僚制的缺陷与不足;另一方面源于大学行政管理部门没有恪守官僚制的精髓(法治精神)。
当下人们热议的大学“去行政化”绝非摒弃官僚制,而在于,一方面,突破理想类型的官僚组织及其运行方式和流程;另一方面,需要恪守官僚制的法治精神,摒弃“官僚化”的管理体制。
【关键词】官僚制;“官僚化”管理体制;行政化;去行政化【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18(2013)01-0023-04【作者简介】江赛蓉(1977—),女,江西上饶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教育法制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对于任何一所现代大学组织的正常运行而言,行政管理(团队)或行政权力不可或缺,但大学又不是一般的政治行政组织或企业生产组织,而是有着自身组织特性和内在运行规律的特殊组织。
在接受政府行政管理的同时,大学必须保持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不仅是保障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的客观需要,更是大学之为大学的本质。
基于“官僚化”管理体制是大学“行政化”实质的认识,时下人们热议的大学“去行政化”绝非摒弃官僚制,而是要突破理想类型官僚制的运行方式及流程,恪守官僚制中的法治精神,实现大学管理的法治化。
一、大学“行政化”的实质:“官僚化”管理体制而非官僚制何谓“官僚化”?“官僚化”是与官僚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简言之,官僚制是与近代社会一道成长起来的国家政治统治和管理制度的基本形态,最早由组织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We-ber)正式提出,其对应的英文是“bureaucracy”;“官僚化”则是指官僚制运行中出现的一种非理性状态,其对应的英文是“Bureaucratization”。
官僚制是一种高度理性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
官僚制理论与我国行政改革取向
・
6 ・ 4
政 管理研 究
官 僚制理论与我国 行政改革取向
谭 和 义
( 南京 大 学政 治 与行 政 管理 学 系, 苏 南 京 江 2 09 ) 10 3
[ 者简 介 ] 和 义( 9 1 , , 南 省茶 陵 县人 , 京 大 学 政 治 作 谭 17 一) 男 湖 南
与行政 管 理 学 系 2 0 0 0级研 究 生 。
[ 摘
要] 官僚 制理 论在 当今全 球 行政 改革 的潮流 中受到 了激 烈
的批 评 。但 实 际上 , 行 政 管 理 效 率 为 宗 旨, 以严 密 的 组 织 设 计 、
严格 地 依 法 办事 、 业化 的 官 员队伍 为 三大 支柱 的官僚 制理 论 , 专 目
提 供 的 组 织 、 s工 和 专 业 的 情 况 下 进 行 大 规 模 的 Y"
、
官 僚 制 理 论 简 介
官 僚 制 又 称 科 层 制 , 是 一 个 中 性 词 汇 , 不 它 并 含 有 我 们 通 常 对 官 僚 主 义 所 理 解 的 贬 义 。 官 僚 制 指 的 是 政 府 的 组 织 机 构 , 公 共 行 政 系 统 以 效 率 是
[ 键 词】 关 官僚 制 理论 ; 新公 共 管 理 ; 政 改革 ; 向 行 取
2 0世 纪 七 八 十 年 代 以 来 。 方 各 国 普 遍 兴 起 西
为 中 心 而 进 行 的 一 种 组 织 设 计 。 我 们 现 在 所 说 的
了一 股 声 势 浩 大 的 行 政 改 革 浪 潮 , 重 塑 政 府 ”、 “ “ 府 再 造 ” “ 业 化 政 府 ” 为 行 政 改 革 的 主 要 政 、企 成 方 向 , 长 期 以 来 指 导 政 府 构 建 的 权 威 理 论—— 而 官 僚 制 理 论 受 到 了 极 大 的 冲 击 。 我 国 作 为 一 个 正 处 于 第 一 次 现 代 化 发 展 期 的 国 家 , 如 何 借 鉴 国 该
浅析官僚制的利弊与中国行政改革
力不断增长, 正是这一过程中, 官僚制的权力逐渐在支配原来对 它加以指导的价值和目标, 从而隐含了官僚制对民主的威胁。 3. 官僚制压抑人的个性。官僚制因其严格的纪律和僵化规 则及处事程序对人的个性造成极大的摧残, 一方面表现为官僚制 结构内官僚个性的压抑: 损害个人自由, 被动、 缺乏主见和创造 力; 另一方面, 服务对象——顾客, 也受到伤害, 这一点主要源于 官僚制的处事程序。官僚制 “对事不对人” 的形式化态度最终也 压抑公民的个性。 二、 中国行政的主要弊端 鉴于以上对官僚制利弊的分析, 我们对官僚制有了比较全面 的了解。 我们要唯物辨证的看待官僚制, 不能一口说定它是好或 是坏, 我们应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为我国的行政现代化建设所用。 不管怎样, 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的法律规则、 分工原则、 层级制 等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化时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促进了资本生产 的发展, 特别是它的法律原则要求人们以组织成员的身份服从组 织的法律, 不受支配者任意支配, 要遵循根据法律规范而设的行 政程序办事, 这些相对于传统型支配是极大的进步。虽然, 随着 全球化的进展, 有些原则其作用明显降低, 但它的功劳还是不可 小觑的, 因此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 在当代的中国, 理性官僚制根本就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官僚 制是太少了, 而不是太多, 即官僚制不足。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两 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国度,本土发展起来的传统官僚制是以儒家文 化为核心的伦理型、 非理性的。 自秦始皇实现统一确立了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后,其采用的行政管理体制就具有明显的科层制的 特征,但这种科层制并不是现代官僚制的 “理想类型” 上的官僚制, 而是一种 “家长官僚制” ,其特征是 “相对非理性的” ,缺少契约、 法 律与理性基础,更多的是形成了君臣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从中 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 都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 官僚制。 目前我国的官僚制行政还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 二元化的行 政功能结构。 在我国由于党在实际权力结构中占支配地位, 行政 机构就成了党的执行机构。 因此, 就形成了行政主体的二元化结 构形式。 这种结构严重缺乏理性化所要求的责任原则, 加剧了办 事推委拖拉, 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现象。第二、 政治侵夺管理。 特殊的党政权力关系使政治权力占绝对主导地位, 从而行政部门 无法和不能充分独立负责地行使管理权, 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 的 “政治侵夺管理” 的现象。第三、 人治大于法治。我国的政治权 力有鲜明的人格性特征, 权力与特定的人紧密联系,权大于法” “ , “情大于法” 还明显存在, 法律对行政控制失效。四、 经济职能过 大。行政对经济进行了全面干预, 行政权力替代市场权力, 表现 形式是 “政府包办企业” 这样抑制了私有经济的发展。 , 近年来随 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这种状况有所改善, 但要从根本上 改变还需改革的深入进行。 三、 中国行政改革的方向——理性化官僚制 行政学家 B ・盖伊・彼得斯认为: 对于体制转换中国家和 “ 发展中国家而言,在追求政府部门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重视 建立一个可被预测的、 属于全民的、 正直的韦伯式官僚政府。 ” 现阶段我国行政改革的任务应是吸取和借鉴西方国家成熟 的理论与成功践行, 结合我国实际, 补充和修正官僚制行政模式, 推动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 具体而言, 现阶段中国行政改革应重
官僚制理论与我国行政组织的变革方向
民主性受到损害,上下级之间简单的命令与服从关系导致下级参与权,话语权的缺失和工作积极性的挫伤,同时造成组织层级繁多,行动迟缓的弊端.其次,专业化的分工过分强调使得组织各部门和人员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联系,往往导致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组织的合力.而标准化的管理,也忽略了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再次,官僚制仅仅关注组织内部的制度执行和机制安排,导致成员往往只会照章办事,墨守成规;而对组织外部环境特征缺乏分析,又使得组织缺少回应力和应变力,而丧失灵活性和弹力.最后,官僚制过分追求组织效率,而漠视组织中人的需求,也使得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难以发挥. 3官僚制的合理内核对我国组织体制改革的借鉴l80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8月
韦伯认为的官僚制是一种以分部一分层,集权一统一
,
指挥一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它是一种政府组织体制,也是一种管理方式.其具有如下特征:?合理分工的专业化运作.在官僚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的职责和任务都以规则的方式严格固定,管理层次和工作任务都有明确的分工.工作要求和指标明确具体,并根据自身工作任务完成的业绩进行奖优罚劣.?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官僚组织作为科层实体,具有等级和权力相一致的特征,层层节制,强调上令下效,命令服从,整个工作呈现高度的秩序化.?组织成员的非人格化.政府成员的任务是公共意志的执行,公事,私事存在明显的界限,组织成员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排斥不良的人际关系.?管理规范化.管理
4官僚制缺陷的克服与我国行政组织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制的变革,官僚制中与后工业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劣势在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改革中也有所显现,我们在充分吸收官僚制的合理内核的同时,也要积极结合行政环境的发展对其的缺陷加以消除,从而在借鉴和超越的基础上,变革我国行政组织的模式.第一,克服官僚制封闭,非人性化的管理弊端,向弹性化组织方向发展.传统组织过分强调指挥——服从的等级体制和内部的封闭管理,虽给组织带来了秩序和规范,但严格的权力层级却削弱了组织的民主,压抑了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阻碍了组织信息的顺畅传递,导致组织缺少活力.这自然与当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客观需求不相符合.因此,就必须对其进行完善和改造,如增强组织和外界环境的信息交流和双向互动,改官僚制内部的封闭系统而变为开放的体系;将官僚制设计成更加新,积极迎接各种挑战.
中国能否超越理性官僚制
中国能否超越理性官僚制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逐渐掀起了以“超越官僚制”、“再造政府”、“企业化政府”等一系列的口号的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浪潮。
理性官僚制究竟到了无可挽回的衰落,成为一种即将被抛弃的行政管理制度呢?还是依然具有现时的合理性?在全球化环境下生存的中国没有形成理性的官僚行政体制以是不争的实施事实,那么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是追逐理性官僚制还是跨越这条峡谷直接进入所谓的“后官僚体制”?关键词:官僚制;后官僚制;理性;韦伯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89-02理性官僚制伴随着现代化、工业化、社会化生产发展而产生,并成为了现代社会具有普适性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然而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官僚体制出现的许多弊病使其受到的广泛的质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逐渐掀起了一场以“超越官僚制”、“再造政府”企业化政府“等口号的新公共管理改革。
曾经风光无限的制度是否即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还是依然具有现时的合理性?在全球化环境下生存的中国没有形成理性的官僚行政体制以是不争的实施事实,那么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是追逐理性官僚制还是进入所谓的“后官僚体制”?一、官僚体制与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官僚制组织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层级制:权力分层、职务分等。
在官僚制的组织体系中,行政权力按等级划分,行政部门自上而下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行政权力自上而下逐级分解;(二)铁的纪律性,循规蹈矩。
官僚制组织内部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与组织运作等都有严格而具体的规定,形成一套严格的成文的规章制度体系;(三)工作的专门化与技术化。
官员的选拔任命注重知识和业务能力“根据专业业务资格任命(不是选举)——在最合理的情况下,通过考试获得的、通过证书确认的专业资格”;“组织内部的岗位根据组织本身的需要由相应的专业人才来承担,并靠专业知识进行组织管理”。
官僚凭自己的专业所长、技术能力、工作成绩与资历条件获得任职与晋升机会,领取依据官家等级划分的固定薪金;(四)公、私分明。
读《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 的五项战略》
读《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20世纪最后的20余年,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以及摆脱财政困境和提高政府效率,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政府再造)的热潮,采取了一系列改革的战略和战术。
这场改革使支配了20世纪大部分时光的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向“管理主义”或“新公共管理”模式转变。
奥斯本的政府再造理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同时又在影响和指导着各国政府再造,行政改革的活动。
在继《改造政府》之后,他又写出了另外一本倡导政府再造的理论的著作《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
在本书中,奥斯本对再造的概念下了这样的定义:即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而政府再造就是利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即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
政府再造就是创造具有内在改进动力的公共部门----有人称之为自我更新的机制。
政府再造就是市政府具备能够应对无法预知的挑战的能力,不仅仅是要提高今天的效能,而且要创造在环境变化的明天也具备改进效能能力的政府组织。
就像奥斯本在书中所讲得那样,政府再造不是要除掉花园中丛生的杂草,而是要造就确保花园中杂草无处可生的政体《再造政府》一书提供了如何将改革推向纵深的一些线索,可用十条原则来评价本国的政府改革并制定适变的发展规程。
但《政府再造》并不只旨在帮助解决如何推进改革的问题,其中只对企业化政府的特征加以描述,并没有讨论如何建立企业化政府,也未设计出如何将官僚体制和组织转型为企业化政府体制和组织的战略。
而奥斯本在《摒弃官僚制》一书中提出了“再造政府”的五项战略,即核心战略(CoreStrategy)、结果战略(ConsequencesStrategy)、顾客战略(CustomerStrategy)、控制战略(Contro1Strategy)和文化战略(CultureStrategy)。
官僚制理性精神的再审视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官僚制理性精神的再审视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一、官僚制理性精神的再审视官僚制理性精神是现代行政组织中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它体现了官僚组织对于规则、制度和程序的严格遵守,以及对于行政事务的高度专业化和科学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官僚制理性精神也需要进行再审视,以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和行政改革的要求。
官僚制理性精神需要与人本主义价值观相结合。
传统的官僚制理性精神注重规则和程序,往往忽视了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关怀和照顾。
在当今社会,人本主义价值观的提倡已经成为主流,行政服务需要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和感受,为公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官僚制理性精神需要与人本主义价值观相结合,注重人的利益和福祉,推动行政服务的人性化发展。
官僚制理性精神需要与创新理念相融合。
传统的官僚制理性精神强调程序和规则的严谨性,过分注重稳定和秩序,导致了对于创新的抑制和阻碍。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行政组织也需要不断创新,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官僚制理性精神需要与创新理念相融合,鼓励行政机构勇于改革创新,推动行政管理向更加科学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官僚制理性精神需要与公平正义原则相融合。
传统的官僚制理性精神往往存在着对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社会正义的缺失。
在当今社会,公平和正义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诉求,行政机构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强调公平和正义,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官僚制理性精神需要与公平正义原则相融合,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严格监督行政权力的运用,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正义的实现。
二、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在我国行政改革进程中,需要从官僚制理性精神的再审视中汲取启示,促进行政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
要注重在官僚制理性精神中融入人本主义价值观。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着以程序和规则为中心,忽视人的需求和感受的问题。
在行政改革中,应当注重构建以人为本的行政服务模式,提高公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浅析官僚制的利弊与中国行政改革0
・政法论坛・
浅析年代以来, 官僚制受到了来自全世界范围的抨击,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真正能代替官僚制的理 论。 中国行政由于传统文化的惯性及其他历史性因素, 总体上仍处于官僚化不足阶段, 因而我国的行政改革, 要在吸收官僚 制的优点, 弃其弊端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理性化官僚制。 关键词 官僚制 官僚制利弊 行政改革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09)07-179-02 一、 浅析官僚制 官僚制, 是人类组织建构的伟大发明, 是一个自成方圆的独 立体系——一种社会组织的特殊形式, 它作为一种组织原则, 赋 予工具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由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设 计, 是一种以授权——分层、 集权——统一、 指挥——服从为特征 的组织结构形态和管理模式。它是指一种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 工和分层, 以明确规则为主线, 强调规范化和高效率的组织体系 和管理方式。官僚制曾在产业革命时期被用来组织和指导企业 的生产经营活动, 之后马克斯・韦伯对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系 统化的理性官僚制理论, 从而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 (一) 官僚制的主要内容 韦伯的官僚制组织是一种理想类型的组织结构形态及其行 为模式。韦伯的组织理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合理分工和专业化 。韦伯强调组织中根据专业技术的分 工和人类理性的关系, 分工体系中, 人的差别只有技术能力的差 别, 而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差别。行政组织进行明确分工, 组织内 部的岗位根据组织本身的需要由相应的专业人才来承担, 并靠专 业知识进行组织管理, 为此, 官僚组织必须提供系统全面的专业 培训, 促使行政人员改进办事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 最终成为某一 领域的专家。 2. 层级制 。官僚组织中的职位, 按权力大小、 命令-服从关 系, 形成自上而下得到金字塔形的等级序列。 行政权力根据工作 需要自上而下逐级分解, 上下级之间的职权关系严格按等级划 定, 这种等级制同以往的社会分层有着实质上的区别。 以往的社 会分层是按人格身份形成的。 官僚组织中的等级制, 则是按组织 权力形成。 这种权力摆脱了对人身的依附, 其实质是专业技术和 知识差异。 3. 对法理化规则的遵从 。官僚制组织的构建形成、 部门分 工、 职位设置、 成员选拔, 一直到组织的运作, 每一个成员的权力 和责任, 都是由法律制度明确规定的。 它从本质上来说是行政的 或执行的工具, 而不是政治的或情感的载体。 4. 非人格化 。 行政人员以严格排除私人感情去处理公务, 不 “ 看人办事”而是用理性的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 官僚制改变了 传统社会中的人身依附和个人忠诚, 职业官僚接受上级的指挥和 命令, 或者是服从附着在他身上的身份地位, 而不是服从由传统 习俗决定的社会等级。 5. 制度化。 组织形成一套严格的成文的规章制度体系, 行政 人员必须在制度章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按法规有序地行使职权。
官僚制理性精神的再审视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官僚制理性精神的再审视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官僚制在政治学和社会学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官僚制理性精神作为其重要特征之一,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官僚制的理性精神也成为了学者和决策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对官僚制理性精神再审视的角度出发,探讨官僚制理性精神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官僚制理性精神的再审视有助于强调官僚制的功能和局限。
官僚制的理性精神使得组织和行为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有序化,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和保障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官僚制的理性精神也容易导致组织僵化、程序繁琐、反应迟钝等问题,从而影响了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官僚制的功能和局限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动态的平衡和调整,官僚制理性精神的再审视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评估官僚制的实际运行状况,为我国行政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官僚制理性精神的再审视有助于指导我国行政改革的路径选择。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官僚制理性精神在实践中的碰撞和调整十分频繁,这也反映了官僚制在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时的挑战和困境。
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等新形势下的变革,我国行政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在官僚制理性精神的基础上,探索以市场化、社会化等手段为主的改革路径,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治理体系,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和成熟做法,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市场调节作用,拓展社会参与领域,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此来有效弥补官僚制理性精神的不足,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社会管理水平。
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法治化进程,完善官僚制的规则和程序,优化官僚操作空间,增强组织创新能力,提升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官僚制理性精神的再审视对我国行政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通过对官僚制理性精神的深入研究和再审视,不断总结经验,发挥优势,解决问题,推动我国行政改革不断迈向新的高度,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挑战与回应——论后官僚制时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挑 战 与 回 应—— 论 后 官 僚 制 时 代 我 国 行政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的方 向
金 华
( ,江苏省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公共管理 系,江苏 淮安 23 0 ;.华 东师 范大 学 法政 学院,上海 20 6 ) I 2 0 12 0 0 2
[ 要] 面对后官僚制的冲击与挑战, 摘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何何从?笔者认为对于后官僚制, 既不
须 深 入 考 察 其 产 生 的 特 殊 社 会 历 史 背 景 , 确 把 握 准 其 精 神 实 质 , 对 中 国行 政 管 理 体 制 现 状 进 行 准 确 并 的 定 位 , 样 才 能 构 建 既 符 合 现 代 社 会 要 求 又 符 合 这
中国国情 的现代 行政管 理体 制 。
注 入 了 一 股 新 鲜 的 空 气 , 时 也 使 原 已 步 履 维 艰 的 同
改革面 临着更 加艰 难 的抉择 。 面 x- 官 僚 制 的 冲 击 与 挑 战 , 而 不 见 、 全 排 , l 后 视 完 斥 固不 可 取 , 加 甄 别 、 性 移 植 更 非 上 策 。 我 们 必 不 硬
历 了一段快 速增 长 的 “ 金 发展 ” 期 , 是 7 黄 时 但 0年
代 石 油 危 机 后 的 经 济 衰 退 却 使 得 以 美 国 为 首 的 西 方
[ 收稿 日期 ]20 -21 0 60 .0 [ 作者简介 ] 华(92)女 , 金 17-, 江苏淮安 市人 , 江苏省淮 阴师范学院政 治公 共管理 系讲 师, 东师范 大学法政学院行政 系 华
认识并超越官僚制组织
认识并超越官僚制组织马克斯·韦伯创立了官僚组织模式理论,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
因其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与普适性,它在工业社会的组织形态中居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官僚制的弊病也暴露出来。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企图彻底废除官僚制。
但到头来,充其量只不过是充当了对官僚制进行改革的角色。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下,面对我国公共行政的现状,提出了实质性超越建议。
标签:官僚制组织;局限性;超越一、官僚制组织的内涵官僚制,“bureaucracy”,是建立在法理型权威基础上的组织模式。
官僚制的提出者马克思·韦伯(Max Weber)通过观察现代国家的权力运作过程提出了这样一个模型:国家——政治统治(国家代表者)——政府管理——官僚制——公务员——社会公众。
在这一权力运作过程中,官僚制组织的地位正是处于国家及其代表者和社会之间的中介,是国家机器代表者管理社会的工具。
韦伯由此认定官僚制是一种不同于政治统治体的机制,是政治统治体将国家意志作用于社会的中介环节[1]。
相比于韦伯对官僚制的定义,唐斯(Anthony Downs)则给官僚制下了一个更为宽泛的定义,他认为官僚制有三层不同的含义“通常它指一个特别的制度或者制度的分类……也意味着一个在大型组织内配置资源的特定方法,也就是‘官僚化决策’……区别于其他组织形式的官僚组织特性。
”[2]韦伯划分出历史上的三种权威模式:奇里斯马型,传统型,法理型,而他的官僚制组织是建立在法理型权威基础上的。
官僚制组织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1)合理的专业化分工。
在组织中明确规定了组织成员的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将这种分工固定下来,将权力和责任赋予职位而非个人。
它采取考试制度,选择符合职位要求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组织成员,以专业能力代替了个人效忠。
超越科层制对中国行政改革目标的思考
:%BJ 7 !--1 [GMJ". 7 =GJ1
公 共 管 理
超越科层制!对中国行政改革目标的思考
王嘉让
+ 陕西省行政学院行政管理系 7 陕西 西安 ."--26 ,
摘 要 " 科层制作为 !" 世纪的政府管理模式 ! 曾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但科层制本身并不是一种完美的制度 ! 它所造成的公 共权力异化 # 伦理道德缺失和僵化 # 低效率 ! 已经成为当代政府无法根治的痼疾 " 中国政府目前以科层制为取向的改革 ! 难以解决 行政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难题 " 中国应该超越科层制的束缚 ! 努力创新 ! 寻求更加合理的制度模式 " 这是当前行政改革必须明确的目 标" 关键词 8 科层制 $ 行政改革 $ 改革目标 中图分类号 " 9-10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656!.; #!--1$-15--",5-1
进入 !" 世 纪 之 后 ! 中 国 的 行 政 改 革 越 来 越 引 起 人 们 的 关 注 " 中国行政改革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 在西方国家破除科层制 的改革浪潮中 ! 中国要不要超越带有浓厚科层制色彩的现行体 制 # 对这些问题的探讨 ! 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认识 ! 把我国行政 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 一 ! 科层制及其制度缺陷 科 层 制 #$%&’(%)&()*+ 也 称 官 僚 制 ! 它 是 指 ", 世 纪 末 至 !世纪初在欧美国家形成的政府管理模式 " "./0 年 ! 法国人德顾 耐 首 次 使 用 了 $科 层 制 %一 词 !用 以 描 述 普 鲁 士 王 国 政 府 的 官 员制度! 后来科层制就被人们理解为具有贬义的官僚行政制 度& 作为一种组织形式! 科层制在资本主义制度以前就已存 在 !古 代 中 国 ’埃 及 ’印 度 和 古 罗 马 的 政 府 都 具 有 科 层 制 的 特 征 " !- 世纪初 ! 德 国 著 名 社 会 学 家 马 克 斯(韦 伯 创 立 了 新 的 科 层 制 理 论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产 生 了 新 的 政 府 模 式 !这 一 模 式 被 称 为 科 层 制 模 式 !也 称 之 为 韦 伯 模 式 !全 世 界 大 多 数 国 家 现 在 就 实行这种模式 & 科层制作为大工业时期的管理制度创新 ! 首先迎合 了 大 工 业生产和行政管理复杂化的客观需要 ! 同时又以其非人格化 ’ 技术化的特征得到了时代的认同 & 按照韦伯的设想 ! 理想的科 层制具有如下特征 )"! 有固定和法定的管辖范围 *!! 有明确合理 的职能分工 *1! 实行职务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 */! 有严密可行的 规章制度 *0! 有正规的书面文件和档案制度 *2! 有非人格化的组 织管理 & 在韦伯看来 ! 科层制具有了这些特点 ! 就是一个精确 ’ 稳定 ’ 有效率和可靠的组织形式 & 它在技术上可以达到最高的 完善程度 ! 是实施统治和管理的最合理的形式 & 科层制的广泛 推 行 !促 进 了 行 政 管 理 水 平 的 提 升 !极 大 地 提 高 了 政 府 的 工 作 效率 ! 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没有科层 制 ! 西方发达国家就不可能在 !- 世纪取得那样巨大的成就 & 整 个 !- 世纪因之被称为科层制的世纪 3"4& 尽管科层制在 !- 世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但 是 作 为 一 种 行政体制创新 ! 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 科层制在技术上的严密 与发达 ! 并不能掩盖其内在本质的缺陷 & 在我看来 ! 科层制的主 要缺陷有下面这几点 ) ! 一 " 科层制的理念与目标失败 从西方国家的行政发展历史来看 !", 世纪及其以前 ! 是统 治行政的时期 & 从 ", 世纪末期开始 ! 管理行政逐步取代了统治 行政 & 管理行政的基础是法理型权威 ! 所以其管理的理念是法 治管理 & 但是法治管理在克服了人治的无序之后 ! 又出现了僵 化 ’排 斥 创 新 的 一 面 & 科 层 制 政 府 的 高 度 集 权 ’严 密 的 组 织 体 系 ’严 格 的 工 作 程 序 和 非 人 格 化 的 原 则 !把 法 治 管 理 的 弊 端 发 挥得淋漓尽致 & 另外科层制本身仍然带有浓厚的统治意识 ! 政 府 凌 驾 于 社 会 之 上 !官 员 高 居 于 民 众 之 上 !政 府 用 强 制 权 力 控 制社会 & 科层制的科学管理成为装扮强权统治的 $ 合理性 % 的外 衣 ! 成了强权统治的一个 $ 理性化 % 的工具 & 对强权的崇拜使科 层制演变为权力拜物教! 这就使科层制背离了管理行政的宗 旨 ! 背离了其本来的目标 & !- 世纪 .- 年代以后 ! 科学技术的迅
突破官僚制
三
四
LOGO
一、为什么突破官僚制?
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官僚范式一直受到学者们的批评。尽管如此, 官僚模式的很多理论并未受到严重的挑战。 最近在实践中对官僚制模式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提出政府组织应该 以用户为驱动并且应该是服务性的,把公共部门转变成更贴近客户、
用户方便、有活力,有价值具有竞争力的服务提供者。
功,但是它的形式合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根本性的缺
陷。对于中国的行政改革来说,借鉴和学习官僚制的管理经验,把它 引入到行政体制的设计中也是必要的。
LOGO
官僚制中的这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那就是它的明确划分机构与 人员的职责权限,并由法规严格设定;组织与管理依据大家都遵守的 规章和程序进行;严格的公私分开,公务关系对事不对人;根据需要 对公务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公务管理需要专门的技术知识;官员担任 公务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不仅表现为经过公开考试选拔任职, 而且表现为担任官职的官员要对组织的职务目标效忠;官员的身份是 终身性质的,但不承认官员占有职位的权利;官员接受一种通常是有 “定额”的“薪金”,以及由退休金所提供的养老保障;官员升迁依 据个人的资历或成就,或两者兼而有之;等等。最为主要的就是确立 法律制度的权威,使公共行政处于制度化、规范化的调节之中。
的“大家庭”的新的一代,把它称为后官僚制范式。 后官僚制范式是历史的产物,它是从官僚制范式发展起来的。
LOGO
LOGO
与官僚制范式相比,后官僚制范式主要有以下的变化: (1)从公共利益到公民认为有价值的结果(from the public interest to results citizens value ); (2)从效率到质量和价值(from efficiency to quality and value ); (3)从行政到生产(from administration to production); (4)从控制到职员主动遵守规范(from control to winning adherence to norms); (5)超越职能、权力和组织结构(beyond functions, authority,and structure ); (6)从加强职责到培养责任心(from enforcing responsibility to building accountability); (7)从调整价格到创造价值(from justifying costs to delivering value); (8)超越规范和程序(beyond rules and procedures ); (9)超越行政制度管理(beyond operating administrative systems)。
超越官僚制:行政改革的方向
作者: 张康之
作者机构: 韩国高丽大学政府研究所,北京1000872
出版物刊名: 求索
页码: 32-36页
主题词: 官僚制;行政改革;道德化;现代官僚制;中国
摘要:近代社会政府的发展是走向现代官僚制的进程。
官僚制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自70年代后期以来官僚制的诸多缺陷逐渐暴露了出来,人们开始对官僚制进行反思。
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是一个试图超越官僚制的公共行政发展运动。
但是,它并没有找到一条新的思路而实现对官僚制的超越。
中国自80年代以来,也开启了行政改革的进程。
对于中国的行政改革来说,它有着双重任务:一方面由于中国行政改革是在官僚制发展不充分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它需要吸收和借鉴官僚制的一切积极成就;但同时中国行政改革所处的历史阶段又决定了它不能在官僚制充分发展起来之后再实现它的超起。
因此,中国的行政改革必须把学习和超越的双重任务放在一个统一的进程之中。
它的出路就在于从公共行政的道德化这个视点入手。
从_打破_官僚制到超越官僚制_当代中国执政党建设的另一种逻辑分析
从 打破 官僚制到超越官僚制当代中国执政党建设的另一种逻辑分析祝灵君[摘!要]!!本文从官僚制基本理论出发,首先分析了我国执政党在改革开放前 打破 官僚制、遏止官僚主义的领导思维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在法治化、制度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公务员制度等为特征的理性官僚制正在逐步完善与发展,与此同时,官僚主义与官僚陋习也在滋生蔓延。
官僚主义与官僚陋习二者形成机理的内在矛盾要求我们必须超越官僚制,以 后官僚制 精神为指导,大胆创新执政党的工作方法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官僚制!官僚主义!官僚陋习!执政党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执政党的发展历程中,由于长期受社会革命改造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思想的影响,打破一切组织的等级化、专业化是其基本逻辑,亦即以 打破 官僚制为突破口,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最终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蓝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法治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制度化建设在党的建设及国家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党内对建立理性官僚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等等。
但是,在制度化、法治化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一股超越官僚制的潮流,以责任、回应、公平、合理、参与、透明等为价值标准,以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价值目标,探索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新途径。
因此,当代中国执政党建设出现了另一类批判和扬弃官僚制的逻辑。
一、官僚制的学术含义学术意义上的官僚制(Bureaucracy)又称为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通过对工业社会的近距离观察归纳出来的建立在法理权威基础上的组织模式。
官僚制有六个特点:(1)固定的劳动分工,即人员的专业化;(2)职员的等级制,即等级化;(3)指导个人行为的一系列规章,即规范化;(4)公、私财产和权力的分离,即法理化;(5)技术资格基础上的人员选择,即技术化;(6)对参与者而言的职位雇佣,即职位分工。
超越官僚制与中国公共行政改革
作者: 柳云飞[1];周晓丽[2]
作者机构: [1]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南京210001;[2]中央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北京100081
出版物刊名: 南京社会科学
页码: 56-61页
主题词: 超越;官僚制;中国;公共行政;改革
摘要:官僚制凭借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曾在西方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官僚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但是,纵观西方社会的公共行政改革,实质上是对官僚制的扬弃而非抛弃。
用官僚制理念审视我国公共行政之现状,不难发现,官僚制的缺失是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超越官僚制是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必然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越官僚制:行政改革的方向张康之2006年01月23日15:35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摘要:近代社会政府的发展是走向现代官僚制的进程。
官僚制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自70年代后期以来,官僚制的诸多缺陷逐渐暴露了出来,人们开始对官僚制进行反思。
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是一个试图超越官僚制的公共行政发展运动。
但是,它并没有找到一条新的思路而实现对官僚制的超越。
中国自80年代以来,也开启了行政改革的进程。
对于中国的行政改革来说,它有着双重任务:一方面由于中国行政改革是在官僚制发展不充分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它需要吸收和借鉴官僚制的一切积极成就;但同时中国行政改革所处的历史阶段又决定了它不能在官僚制充分发展起来之后再实现对它的超越。
因此,中国的行政改革必须把学习和超越的双重任务放在一个统一的进程之中。
它的出路就在于从公共行政的道德化这个视点入手。
关键词:官僚制;行政改革;道德化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行政改革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几乎所有的现代化国家和追求现代化的国家,都在致力于行政改革。
对于这场行政改革运动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在不同的国家也很不相同。
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界各国都受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的困扰。
比如,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长期面对着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和财政支出膨胀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应当看到,这些具体问题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性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在20世纪赖以开展公共行政活动的官僚制体制曾经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同样是这种官僚制体制,而且是经过不断地修缮和完善了的官僚制体制,为什么会在70年代开始走向失灵呢?这说明,官僚制体制作为一种政府形式已经属于另一个时代。
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已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有新的政府类型与之相伴随。
这种政府类型应当扬弃官僚制,在吸收官僚制发展中的一切积极成就的基础上实现体制创新。
西方学者大都把行政改革看作是一场“重塑政府”、“政府再造”的工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人们希望有一种完全新型的政府来取代以现代官僚制为基本内容的政府类型。
政府再造不仅是公共行政的一场巨大变革,而且意味着人类的政治发展史进入了一个转折点。
所以这将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是需要经历一场艰苦的探索努力才能达致目标的过程。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改革的目标尚不明确,各国的做法也有很大的区别。
但是有一点非常清楚,那就是要通过价值因素的引入和政府的道德化来实现对现代官僚制的超越。
一、现代官僚制理论现代官僚制总是与伍德罗?威尔逊和马克斯?韦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伍德罗?威尔逊于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往往被看作是美国公共行政研究的起点,而韦伯的地位则奠定于它对官僚制理论的研究。
威尔逊和韦伯的理论,实际上构成了现代官僚制的理论基础。
威尔逊认为:“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了解:首先,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进行什么工作。
其次,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费用和能源方面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
”①这也就是说,威尔逊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提出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的问题,或者说政府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和怎样根据这种形式来承担起它的职能。
对于这个问题,古德诺作出了回答:“政治与指导和影响的政策相关,而行政则与政策的执行相关。
”②这也就是著名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
根据这种二分法建立起来的政府,理所当然地是一个纯粹形式化的和专门的行政机构,它的职能仅在于执行政治所确定的政策,这种执行政策的活动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效率。
威尔逊和古德诺在这里实际上已经确定了官僚制的基本原则,而官僚制理论模型的提出则被归功于韦伯。
应当说,对20世纪公共行政最具影响的是本世纪20年代由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模型”。
根据这种理论模型建立起来的政府行政体系应当体现出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则:第一,固定的官员管辖权原则。
即在政府中,每个官员有固定的职责,在职责和职权范围内有权发布命令。
第二,机构等级制度和多层权力机构原则。
即在政府中,有一个严格规定的上下等级体制,高级机构对低级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三,机构的管理建立在书面文件的基础之上。
政府中的各项活动都有说明书并要按照文件的规定进行。
第四,机构中的官员由于专业化而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
第五,机构中工作的各级官员,只要能胜任工作,则应保证终身雇佣,能领取固定薪金和养老保障金,使官员的收入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并得到社会的尊重,使担任公职成为人们追求的职业。
由于拥有了上述原则,官僚制体制就可以成为层次结构分明、规章制度严格、职权职责明确、各级官员称职的行政管理体系,这样的政府机关“能够取得最高效率,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已知的对人类进行必要的管理的最合理的方法。
它优于其他形式之点是其准确性、稳定性、严格的纪律性和可靠性。
……完全可以正式地应用于各种行政管理任务”。
③这种官僚制体系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性体系,它所体现的是与近代资本主义一道成长起来的工具理性原则,它只考虑活动的效率和技术可能性。
在韦伯看来,就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精神特征而言,其全部内涵都在于它的理性化,而理性化表现在政治生活中就是官僚制。
在这里,韦伯所讲的理性的真实含义其实是工具理性,所以,根据韦伯的观点,现代官僚制是建立在工具理性的基础上的,而且,“整个统治的官僚体制化大大促进向着理性的‘求实性’、向着‘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因此)官僚体制的统治结构服务于生活方式的‘理性主义’的传播。
”④一方面,社会的理性化造就了现代官僚制;另一方面,官僚制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的理性化和推动着社会的理性化。
正是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塑造出了现代官僚制这样一个专业化、技术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在20世纪中,官僚制作为一种理性的和有效率的政府体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它一方面迎合了工业社会大生产和行政管理复杂化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又以非人格化、制度化的特征而得到了科学理性时代的文化认同。
的确,官僚制理论的产生和广泛运用,促进了政府技术化水平的提高,并以很高的效率履行了政府的职能。
这对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来说,都是一个应当加以肯定的有力杠杆。
可以说,没有官僚制,西方国家就不可能取得现有的巨大成就。
二、官僚制所受到的批评当然,韦伯也看到“官僚体制统治的顶峰不可避免地有一种至少是不纯粹官僚体制的因素。
”⑤随着20世纪把官僚制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官僚制的形式合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弊端也就暴露了出来。
所以,进入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文明动摇并改变了原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运行模式,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社会经济、政治所引起的变化,使官僚制的一些先天性缺陷以及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都逐渐地被人们所意识到了。
因此,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开始受到怀疑,官僚制受到了来自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批评,认为它是一种基于“工业时代”特征而对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所作出的概括和总结。
随着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的转变,它变得逐渐失效或过时,成了一种僵化的和无效率的政府体制模式。
的确,官僚制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专注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层叠的指挥系统,官吏以法律形式承担一定权限的任务,组织内部层层授权,下级对上级严格负责,“只有处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才掌握足够的信息而作出熟悉情况的决定”⑥这一体制在变化迅速、信息丰富、知识密集的时代已经不能有效运转了,反而出现了机构臃肿、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的情况。
官僚制作为一种形式合理性的设计,它过于推崇组织结构的科学性和法律制度化的形式,这使它难以应付政治、经济、社会个性化的发展要求。
特别是由于官僚制极端推崇理性和效率,以完备的技术性体制设计扼杀了行政人员的个性,从而使官僚制体制成了缺乏灵活性、行政人员缺乏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刚性系统。
如果说这种运行机制在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大工业生产条件下还能够使得各种控制型管理井然有序、富有效率的话,那么在进入了追求灵活、崇尚个性的现代社会之后,就成了阻碍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而且就官僚制自身来说,它也走向了与其设计原则相悖的一面,成为一种效率低下的行政体制。
特别是官僚制强烈的专业技术崇拜和固定的专业化分工使政府功能日益衰退,致使官僚制体系的总体被分割为相互分立的专业部门,它们之间分工而不合作,缺乏必要的统一和协调。
结果是,政府陷入了部门林立、职能重叠交叉、机构臃肿庞大、官僚主义猖獗的窘态。
这也造成了责任保障机制日渐丧失。
而且,由于官僚制部门分割、各自为政和互不融通,这种体制最终造就出来的各级各类官员大多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者。
他们以得过且过和不负责任混天了日。
⑦从政治的角度来看,现代官僚制一开始就是一个权力生态民主化氛围中的集权模式,是与政治民主和经济自由的生态环境相对立的,而且这种集权体制是一种极为死板和僵化的模式。
在官僚制体制之中,由于各种严密法律规范的制约,官僚们不得随意按照他们喜欢而又适宜的方式从事管理活动。
这实际上是与启蒙时期以来的整个人文精神相悖的。
虽然官僚制是把集权的范围从整个社会缩小到官僚制体系中来了,但在这个特定的领域中对近代以来的人文精神加以背叛也是不应该的,更何况官僚制在20世纪的实践中并不是仅仅存在于政府中,而且作为一种普遍实行的管理体制而被扩展到整个社会。
这样一来,它对人的平等权利的侵犯和对民主生活的干扰所带来的是较为普遍的影响。
单就政府而言,官僚制的设计要求政治与行政的二分,实际上是为了保障官僚制即文官的政治中立,从实践上看,政治与行政的分开是难以做到的。
在当代,官僚们日益卷入政策制定之中,文官的政治化趋势以及高层文官的政治任命打破了文官政治上中立的信条。
而且要求官僚政治中立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政府作为政治的执行领域,如果没有政治的观点和信念,它的执行又怎么可能呢?官僚制来自实践方面的批评就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掀起的轰轰烈烈的行政改革运动。
第一,为了改变官僚制的官员严格按章办事、循规蹈矩的传统,让政府官员尽可能发挥出潜能和创造力,以令社会各阶层满意地创造性地工作,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各国政府都纷纷解除政府管制模式,这也被称作为“缓和规制”。
也就是通过废除公共部门众多的束缚公务员及社会公众办事手脚的规章制度,以提高行政人员的办事效率。
它包括强化行政人员的决策作用和执行规章制度的灵活性、淡化行政组织结构和强化行政人员的有效行为能力、改革政府内部繁琐的管理规制等等,力图通过取消政府内部限制公务员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规章制度来达到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标。
第二,为了改变官僚制造成的行政管理过分依赖庞大垄断的、缺乏外部监督制约的官僚机构,使政府能够得到外部环境的监督和指导,提出在政府部门中引进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