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资阳市城南工业园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困境与对策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困境与对策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困境与对策我国正处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镇,但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着就业困境。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却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本文将从失地农民就业的困境和对策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失地农民就业困境1. 土地流失导致失地农民无法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失地农民无法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收入减少,生计难以维持。

2. 失地农民技能匹配度低失地农民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的技能大多集中在农业领域,与城市化进程需要的工作技能不匹配,缺乏适应城市工作的技能和经验,使得他们在城市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

3. 城镇就业机会不足尽管城镇化进程为农村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是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发现竞争激烈,城镇就业机会不足,就业压力大,工资待遇低。

4. 社会融合障碍失地农民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与城市的生活方式不同,面临不适应城市生活的困难,社会融合障碍大。

1.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技能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2. 政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3.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失地农民在农村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

社会应增加对失地农民的援助和帮扶,促进他们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减少社会融合障碍。

5. 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力度,提高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降低他们的生活压力。

失地农民就业困境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加强社会融合和帮扶,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这些都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困境的有效对策。

失地农民自身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适应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努力融入城市化的生活。

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农民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持续流失,农民就业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目前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就业机会有限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农民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不同,一些乡村地区无法提供多样化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传统农耕生产模式逐渐失去竞争力,使许多年轻劳动力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就业渠道。

同时,在为农村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同时,培育新兴产业,吸引资本和技术向乡村地区流动,从而促进农民就业机会的增加。

三、农民素质与技能结构不足农民素质和技能结构不足也是农民就业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很多农民对于现代化生产方式和市场需求缺乏了解。

这使得他们在进入城市就业市场时面临巨大的就业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班、引进培训专家等手段,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企事业单位与当地农村合作社开展技术交流和人才合作,帮助农村劳动力获取市场信息和岗位需求,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四、缺乏创新和创业意识传统观念以及对风险的恐惧使得很多农民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他们习惯于依赖土地收入,没有积极主动地探索其他的就业机会。

为了培养农民的创新和创业意识,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农村创业教育和培训活动来提升他们的创新精神。

同时,政府还应该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并提供财政资金和金融服务等支持。

此外,建立创新性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支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五、城市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的城市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在城市就业的机会。

农民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农民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农民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农民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寻求就业机会。

然而,农民就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职业技能匮乏、融入城市环境困难、务农本能等,这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找到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二、主要问题分析1.职业技能匮乏由于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大部分农民缺乏现代职业技能。

而现代城市经济往往需要具备特定技能和知识背景的劳动力。

因此,缺乏职业技能成为制约农民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2.融入城市环境困难许多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不仅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还要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

这对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农民来说是一项巨大挑战。

3.务农本能的束缚中国农民普遍有一种务农的“逆反心理”,对离开土地,从事非农工作持持怀疑态度。

他们认为务农是天经地义的,而非农工作则被视为减损和放弃土地资源。

这种思维方式也成为限制农民就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对策建议1.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面向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计划。

通过提供针对性培训课程,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和服务行业技能,提高他们竞争力,并使其在城市就业市场获得更好的机会。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尤其是在农民工就业权益方面。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增加社会财富再分配,在基本公共服务上实现城乡统筹,并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

3.加强就业援助和创业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就业的援助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咨询服务。

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提供一系列的创业指导、融资支持和培训等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非农产业。

4.推动新型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壮大乡村旅游和乡村电商等方式,改变传统农民对务农的看法。

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激励政策来引导农民参与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并提供相关支持和资金保障。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困境与对策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困境与对策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困境与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向前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使得失地农民成为了城市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由于失地农民在城市中没有合适的就业渠道、技能储备不足以及社会融合问题,导致了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困境。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计问题,也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帮助失地农民融入城市,解决他们的就业困境。

一、失地农民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1. 就业渠道不畅。

由于失地农民在乡村地区耕种土地或从事农村水利、林业等工作,他们缺乏城市就业所需的技能和经验。

在不熟悉城市就业市场的情况下,失地农民往往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导致他们的就业困难。

2. 技能储备不足。

由于失地农民长期在农村从事耕种或种植等传统农业工作,他们缺乏现代化的职业技能,这使得他们在城市找工作时难以胜任大多数工作。

3. 社会融合问题。

由于失地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于城市的生活方式、社会规则和就业环境都不够了解,他们在城市中难以融入。

城市居民对失地农民的偏见和歧视也使得他们的融入更加困难。

二、对策1. 推动职业培训。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掌握一些适应城市就业需求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还可以引导农民工组织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物流、电子商务、餐饮服务等就业前景广阔的职业技能,以便他们在城市中更好地就业。

2. 提供创业支持。

针对一些有创业意愿的失地农民,可以给予一定的创业支持,例如提供创业资金、开办创业培训班、制定创业政策等,帮助失地农民实现自主创业,同时也可以解决一些城市就业压力。

3. 打破职业壁垒。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或出台政策,鼓励雇主接纳失地农民,给予他们公平的就业机会。

雇主在招聘时应当注重人才的能力和实际表现,而不是他们的来历和身份,给予失地农民公平的竞争机会。

4.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失地农民在城市就业面临着诸多风险,需要社会保障的保障。

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一).建立健全土地补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长期受益。

为避免有限的补偿金短期内被“吃光分光”,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必须坚持按国家有关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整地补偿标准、规范补偿金发放,努力探索经营土地补偿金的路子。

一是确保土地补偿金及时到位。

为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一定要维护好群众的利益、一定要严格依法办事、一定要注意节约土地,严格土地征用,并且始终坚持“凡征必补、补必到位”,对土地补偿的标准、补偿款的发放、兑付时限都做出具体要求。

明确规定,凡是对农民土地补偿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确保土地补偿金及时足额拨到农民手中。

二是搞好土地补偿金经营运作。

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经营土地补偿金的路子,把土地补偿金留在村集体作为开发建设资金,通过村民入股、合作开发等形式建设标准车间向外出租的方式,让“死”钱变“活”,“小”钱变“大”,实现了土地补偿金的多次增值,让失地农民获得了长期稳定的收益。

三是加强土地补偿金监督管理。

为保证土地补偿金的科学合理使用,给村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在明确土地补偿金及其收益失地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区、乡、村三级的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土地补偿金用到明处、用到实处。

各村动用土地补偿金,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民主理财小组签字盖章,再经乡镇政府批准方可使用,并定期公开账目,努力做到公开、透明,让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同时也进一步缓和了干群关系。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

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建立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明确界定农地征用的目的性和征地权限,从法律上确保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禁止征地权利滥用现象。

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严格限制征地权的行使范围,坚决杜绝越权审批、末报先批、边报边批以及在地类和权属上弄虚作假的现象。

对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思考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面临再就业的艰难。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和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政策举措等方面展开思考。

一、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和问题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1. 就业技能匮乏。

由于长期在农村从事农田劳动,很多失地农民缺乏现代化工作技能,他们在城市找工作的难度大大加大。

2. 就业安置难。

失地农民进城后,由于户口问题和社会保障等限制,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使得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收入较低的工作。

3. 社会适应能力差。

农村和城市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有着很大的差异,许多失地农民在进城后很难适应城市的环境,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

4. 收入水平低。

大部分失地农民只能在城市从事临时性、非正规性的工作,收入比较低,难以维持生计。

5. 社会融合问题。

由于身份的转变和城乡差别问题,失地农民在城市中容易被边缘化,社会融合程度较低。

二、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政策举措在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上,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综合性举措,包括政策引导、产业转移、教育培训等,以便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

1. 加强职业培训。

政府可以组织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失地农民学习城市中需要的技能,提高其就业能力。

政府还可以在财政上给予培训补助,鼓励失地农民参与培训。

2. 推动产业转移。

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利用优势资源和环境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拓宽就业渠道。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扶持农民就业,例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设立农民创业园等,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

4. 放宽城市落户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放宽城市落户政策,让失地农民可以更容易地在城市中找到稳定的工作和生活。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失地农民是指因国家建设需要或其他原因而失去自己土地的农民,他们通常面临着生计困难,社会融入困难等问题。

而在城市中,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更加突出,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本文将重点探讨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及对策。

1. 社会融入困难失地农民通常来自农村,他们由于失去土地,无法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社会融入问题。

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文化水平和就业技能也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城市社区中很难融入,难以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2. 就业和生计困难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原本靠土地耕种维持生计的方式也消失了,他们需要在城市中重新谋生。

但是由于文化水平和就业技能的限制,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可能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导致生计困难。

3. 社区环境问题由于失地农民来自农村,他们在城市中的居住环境和卫生习惯可能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

在城市社区中,可能会出现环境脏乱差、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了社区的整体治理。

二、失地农民社区治理对策1. 提高教育水平和就业技能针对失地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就业技能低下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提供各种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提高融入城市社区的机会。

2. 加强社会关爱和帮扶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关爱和帮扶力度,包括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各方面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减少他们的生存压力。

针对失地农民社区里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加强社区治理,改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可以通过加强环境整治、设立环保设施等措施来改善社区环境。

4. 促进社区融合和多元共享在治理失地农民社区问题时,应注重促进社区融合和多元共享。

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组织社区义工队伍、促进邻里相互帮助等方式,加强社区内部的凝聚力和互动活动,提高社区的整体治理水平。

5.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保障政府应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政策和法律保障,完善相关政策,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导致许多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面临着再就业困难。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的研究,对于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现状1.再就业需求大,就业机会有限。

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无法从耕种土地中获得收入,因此需要通过就业来维持生计。

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失地农民再就业需求大,而相对于失地农民的数量,可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导致失地农民再就业面临困难。

2.技能水平偏低。

由于失地农民通常缺乏专业技能,他们之前的工作主要是农村劳动,没有得到过专业职业培训,因此其技能水平普遍偏低。

这导致失地农民在城市就业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3.就业观念落后。

部分失地农民对城市就业存在偏见,认为只有务农才是稳定的生计来源,对于在城市就业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这种观念使他们很难适应城市生活和工作。

1.教育水平。

部分失地农民由于家庭贫困、早早辍学等原因,没有获得足够的教育,这导致他们缺乏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2.职业培训。

失地农民缺乏职业培训机会和平台,很难获得相应技能提升,导致在城市就业时面临技能不匹配的困难。

3.社会保障。

失地农民由于失去土地,无法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和农业保障,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又对他们存在着一定的门槛,这使失地农民在城市生活中缺乏保障,增加了就业的不确定性。

4.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农地征用,使失地农民成为了城市群体中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并不平衡,这使得部分失地农民在城市中难以融入和就业。

1. 提高教育水平。

政府可以加大对失地农民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失地农民的教育扶持政策,鼓励失地农民接受教育,提高其技能水平。

2. 加强职业培训。

建立失地农民职业培训基地,为失地农民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使其适应城市就业的要求,增强其再就业能力。

对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思考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导致许多农民失去了耕地和生存的保障。

如何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和建议。

我们需要认识到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严峻性。

失地农民面临着土地丧失、生计无着、社会适应困难等问题,他们需要面对失去土地带来的物质困境和心理压力。

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存问题,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积极寻找解决之道。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在农村地区投资设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失地农民。

政府还可以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失地农民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创业扶持等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再就业。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水平,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失地农民自身也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通过接受职业培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他们也可以通过创业来实现再就业。

政府可以提供一些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实现自谋生路。

我们还需要引导失地农民正确看待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

失地农民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认为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要积极面对现实,主动寻找就业机会,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

社会也应该摒弃对失地农民的偏见和歧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失地农民自身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解决。

政府要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失地农民要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适应社会变化,实现自谋生路;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到失地农民再就业工作中,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困境与对策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困境与对策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困境与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许多农村地区的农民失去了土地,面临失业困境。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及对策。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失地农民缺乏就业技能和市场竞争力,导致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二是失地农民所在地的城镇工作岗位有限,供需不平衡问题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和市场竞争力。

政府可以组织职业培训机构开展适合失地农民的培训项目,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就业技能。

鼓励和引导失地农民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扩大城镇就业岗位。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引导产业转移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到农村地区设立工厂和企业,增加城镇就业机会。

鼓励和支持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发展农村产业和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稳定。

政府可以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确保失地农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建立失业援助制度,对失地农民提供一定的生活救助,确保他们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升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

政府可以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民的土地承包制度,并加大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力度,减少他们因失去土地而面临的风险。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困境需要政府、农村和农民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应当加强培训和就业服务,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农村地区和农民应积极参与职业培训和创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引言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一些农村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土地征用和城市扩张,造成了大量失地农民。

这些失地农民面临着就业问题,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之一。

本文将提出几点建议,以帮助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1. 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失地农民多数是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他们缺乏市场化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给失地农民。

这些培训项目可以包括农业机械操作、养殖业、手工艺制作等。

通过培训,失地农民可以获得新的就业机会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能力。

2. 鼓励创业和自主就业为了帮助失地农民实现自我就业,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创业支持和资金扶持。

创业可以包括农村小微企业的开办,家庭农场的建设,个体经营等。

政府可以给予创业者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贷款支持,同时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

通过鼓励创业和自主就业,可以帮助失地农民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发展农村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劳动力,但由于市场和技术的限制,农产品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需要发展农村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帮助农民将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促进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组织生产、销售和配送,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4. 发展农村旅游业农村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发展农村旅游业可以为失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投资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

同时,培训失地农民成为导游、农家乐主人等,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普及。

发展农村旅游业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5. 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失地农民由于失去土地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容易陷入困境。

浅谈农村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浅谈农村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写作提纲一、当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二、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因素(一)征地补偿款不到位,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受阻。

(二)失地农民就业观念陈旧、就业能力较弱,导致再就业难度大。

(三)就业培训机制、条件落后,针对性较差,跟不上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安置保障政策不能有效落实到位。

三、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对策(一)加大对失地农民征地补偿费的监管力度,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二)制定出台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拓展就业渠道。

(三)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就业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性。

(四)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开发就业空间。

【内容摘要】自古以来,农民就与土地密不可分,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生活保障的来源。

但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城镇化建设、道路交通修建征占了大量的土地,不可避免的,农民被一批一批地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形成了特殊的群体——失地农民。

面对日趋增多的失地农民,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了社会各界的面前,就是他们以后的生活该何去何从?据统计,全国失地农民总数估计在4000万人左右,今后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

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2000—2030年的30年间,失地农民将超过7 800万,而其中将会有大部分农民既失地又失业。

这样一个不断扩大的群体如果不能有效安置,必将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而促使失地农民再就业是解决他们生活的较好途径。

就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浅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再就业浅谈农村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一、当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当前,失地农民能否顺利实现再就业,是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失地农民数目的不断增多,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国家也相继出台的多项社会保障政策,不少地方还建立或计划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来尽量解决好他们的生活问题,但这只能起到部分效果,要彻底的保障还得靠再就业。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孟凡随着我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建设与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建设所需的土地,又能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根木利益,不影响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确保社会稳定,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严峻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我市对农民失地问题采取的主要举措及其存在的问题在实施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城市化全面提速的进程中,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把失地农民就业与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结合起来,多渠道拓宽就业岗位,帮助失地农民就业,支持他们自主创业,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根据国务院、自治区的有关法规、政策,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规定,使征地拆迁和就业安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通过加强领导、深入调研、细化方案、宣传发动、狠抓落实,使工作有序推进,维护了失地农民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二是坚持实物安置,建设各种安居房。

三是结合“撤村建居”,拓宽社区服务领域。

以社区管理、物业管理、送货服务、家政服务、房屋维修、发展餐饮业等岗位安置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就业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社会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既要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又要保障农民眼前的生活需要,同时要考虑到农民的长远利益,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推进城乡的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平稳转型。

要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入手,实现失地农民的有序转型和大多数农民的再就业。

(一)失地后农民“无所适从”城市加速扩张和开发区、康居工程等建设项目的大力实施,使得大量农民因在短期内失去土地而成为“突发性转轨对象”,在处理这一“突发性转轨”问题上,无论政府还是农民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致使失地农民在由农民意识转化为市民意识,由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转化为市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等方面出现了“无所适从”的现象。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和生计,成为城市的“失地农民”。

这些失地农民往往聚集在城市周边的社区中,他们的到来给当地社区治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就业、社会融合、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困境。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一大热点。

为此,本文将围绕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由于失地农民失去了农田,他们无法再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因此很难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许多失地农民只能从事临时工、环卫工等不稳定的低收入职业,生活困苦。

与此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也给当地社区带来了就业压力和社会融合问题。

这些失地农民在社区中的就业困难,不仅增加了社区的经济负担,还容易引发社区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合问题。

由于失地农民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往往面临社会融合问题。

他们不懂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规章制度,同时城市居民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感到陌生,这容易引发文化冲突和认同困境。

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合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还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失地农民的公共服务问题。

由于失地农民聚居在偏远的城市边缘,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他们往往面临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

医疗卫生、教育、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服务无法满足失地农民的需求,这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合难度都有所增加。

针对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就业扶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服务。

鼓励企业在社区周边建设工厂和生产基地,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稳定就业机会。

推动社会融合。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合工作,通过开展文化交流、互助共建等活动,增进失地农民与城市居民的了解和认同,促进双方的和谐相处。

完善公共服务。

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社区的公共服务投入,完善医疗卫生、教育、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融入感。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作为地处市中心城区的区,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郊土地被大量征用,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区失地农民达到1.8万多人,约占农民总数的20%,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护城、东郊、南坪岗、东江等近郊乡镇,失地农民的生活及其出路已成为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失地农民生活现状1、就业难度大。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一般有3种形式,即通过政府有组织地向境内的重点工程建设单位输送劳动力、农民协议工、给予劳动力安置费一次性买断补偿。

早期征地部分村民采取了农民协议工的安置形式,如护城乡西郊社区近100余人到邻近的市卷烟厂、自来水公司、供电局等单位工作。

后期征地村民均采取了给予劳动力安置费一次性买断补偿的方式,由村民自谋职业。

仍以护城乡为例,此类村民中共有劳动力(不含在校学生)5280人,其中就业1611人,就业率只有31%。

从事经商的有185人,占3.5%;在城市务工的670人,其中市外打工98人,市内做临时工572人,仅占12.7%;在乡村集体企业务工和从事其他工作的有756人,占14.3%;而赋闲在家的有3669人,占失地农民中劳动力总数的69%。

2、收入不平衡。

失地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现行土地的征用补偿安置费,二是经商,三是务工,四是房租。

由于地理位置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失地农民的收入差距很大,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

据调查,护城乡2006年全乡人均纯收入5100元,其中从事经商的185人,年收入达到894.7万元,人平4.8万元;务工670人,年收入637.7万元,人平9518元;赋闲在家以房租为生的3669人,年房租收入仅737.3万元,人平仅有2010元,另有150户靠特困救助金维持生活。

可见,近70%的失地失业农民收入偏低,且不够稳定,有的因病、因子女教育投入等还处于相当贫困的状态。

另据调查,东郊乡失地农民每户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占15.1%,生活比较艰难。

失地农民就业制约因素与对策

失地农民就业制约因素与对策

失地农民就业制约因素与对策【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失地农民。

由于人力资本积累有限等原因,失地农民就业困难。

要逐步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首位、加强失业农民的就业培训、对失地农民就业和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等。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的征占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多。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它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对农民而言,失去土地即意味着失业,意味着失去生活来源。

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是事关农民福利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文献回顾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届学者关注的对象,多年来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张媛媛认为失地农民就业观念陈腐、劳动素质和技能偏低,这使失地农民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

马弛认为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是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对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中共郫县县委课题组认为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近郊区。

失地农民就业观念落后,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缺乏,就业竞争力不强。

其就业主要集中在本地区第三产业和简单加工业,就业质量和效益较低。

张彦丽认为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和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栾量海研究发现,目前失地农民就业主要有五种渠道——转非时政府安置、村办企业招工、征地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村集体安置。

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业不稳定等。

建议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先解决就业问题。

李富田认为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未来走势的一个战略问题。

失地农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都与就业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妥善解决。

浅谈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的研究

浅谈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的研究

浅谈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的研究党的十八届 __指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为此,要紧紧围绕解决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民生问题,努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大量农民成为失地农民,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困难问题便凸显成为矛盾的焦点。

一、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中的问题分析(一)职业培训不能起到应有的促进就业的作用在政府组织的职业培训中,很多培训技术不符合农民的需求,培训内容老套,很多经过政府单方面职业培训和就业促进的活动中,深有感触,认为其再就业培训工作只不过是应付上级检查,对农民的培训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并不能真正解决农民的工作问题。

(二)失地农民就业渠道较窄,无法实现增收由于失地农民很多人学历不高,而且年龄偏大,因此在就业方面只能选择一些技术含量低、脏、累等工作,同时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对就业方面知之甚少,因此处于弱势地位,即便自己干点小本生意,也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因此收入不稳定。

二、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对策(一)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培训力度以政府主导为原则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提升失地农民就业率的最好途径就是强化他们的就业技能,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借助各种教育培训手段。

能够承担这项职能的只能是我国的各级政府,政府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措施,目的在于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而为农民提供各种教育培训机会,目的在于确保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还能够以其他的方式来实现个人发展。

失地农民所得到的各种教育培训机会较少,因此文化素质比较薄弱,专业技能掌握的不多,而一旦失去土地,他们就很难在社会上与其他群体进行竞争,这对于他们的生活是巨大挑战,而要改变这一点,政府必须从农民的主观意识入手,既要解决好他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又要使他们意识到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性。

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不断加速,大量失地农民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他们面临着再就业机会少、就业技能不足、工作稳定性差等诸多困难,因此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的提升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现状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1. 农业结构转型的不利影响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业模式的转变导致了失地农民失去了原有的生计来源。

他们之前主要以务农为生,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的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使得农村劳动力失去了原有的工作机会,这导致了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巨大压力。

2. 农民教育水平不高大部分失地农民由于长期务农,缺乏足够的教育背景和技能储备,这使得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上面临较大的就业难题。

就业岗位往往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而这正是失地农民所欠缺的。

3. 就业歧视与社会融入问题在城市就业市场上,失地农民面临着来自城市居民和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他们往往被认为工作能力低下,素质不高,这使得他们更加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而融入城市社会对于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能力提升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融入了城市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的生活和就业环境。

4. 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问题失地农民由于失去土地,很多福利和社会保障都无法得到保障,这加大了他们再就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由于缺乏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一旦再就业失利,他们将面临更大的生活困难和压力。

二、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提升对策1. 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和教育提升,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政府可以通过开办免费的职业培训班和技能培训班,培养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城市就业市场。

2. 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援助力度相关部门可以设立就业援助基金,对失地农民进行一定的补贴和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再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引言 (3)二当前资阳市城南工业园失地农民就业现状 (3)三当前资阳市城南工业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4)(一)失地农民文化水平及劳动技能偏低,结构性失业严重 (4)(二)征地补偿机制不合理,责任分担不明确 (5)(三)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少,质量不高,就业缺乏稳定性 (5)(四)失地农民收入水平低 (6)四当前资阳市城南工业园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6)(一)政府方面 (6)(二)失地农民方面 (8)(三)企业方面 (8)五解决资阳市城南工业园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8)(一)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岗位 (9)(二)建立公平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 (9)(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10)(四)调查摸底,开展针对性培训学习 (10)(五)制定政策,鼓励失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11)(六)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11)六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词 (13)独撰声明 (14)浅析当前资阳市城南工业园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与对策XXX 指导老师:XXX(XXXXX学院 XXXX级XXXX专业)【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对土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随之而来的就业、养老、住房、医疗等民生问题也相应的出现,这其中又以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最为严重。

本文将从资阳城南工业园失地农民就业现状上展开分析,查找当前园区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构建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健全征地补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自谋职业与自主创业、加强就业培训等。

意在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工业园区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对策Simple Analysis of Employment Problems of Land-lost Peasants in the Cheng-nan Industrial Park of Zi-yang City and Its CountermeasuresXXX Instructor: XXX(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of Grade 2009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land, a large number of land-lost peasants turn up inevitably. Accompanying with the process, Problems on peoples’ lives such as employment, pension, housing and healthy care also appear in which problem on peasants’ employment problem is most severe. In the paper, it started with its analysis throug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lost peasants in Cheng-nan industrial park of Zi-yang city and found out the causes why they are very difficult to seek their works. Based on this, construct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employment service, improve th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the land expropriation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encourage land-lost peasants to find jobs by themselves or creative their own enterprises, etc. Its main purpose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land-lost peasants’ employment and income. What’s more, it could improve their liv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andeconomic stability and build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Key words Industrial park Landless peasants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problem Measures一引言据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透露,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了1.32亿亩,但随着耕地的不断减少,进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失地农民群体,它正以每年250万—300万的惊人速度不断扩大。

初步估计到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人。

资阳城南工业园,位于资阳城区西南,是全省“两化互动”示范区之一。

目前已经完成25平方公里建设,占总规划建设面积的25%。

另据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城南工业园的园区建设征地、用地共涉及3个镇,16个村,72个社,6200余户,面积达25平方公里,有31000多人需要征地补偿安置。

也就是说,将有3万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将改变现有生活方式,而其中将有19747人,面临着需要寻找新的就业途径的问题,有11253人处于非劳动就业年龄段①,亟需解决他们生活等后续安置问题。

再加上,大部分失地农民都属于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偏低的群体,他们往往被排挤在现代化工业大门之外,失地农民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地区经济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障碍因素。

因此,研究资阳城南工业园的失地农民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维护公平与正义。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资阳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二当前资阳市城南工业园失地农民就业现状根据资阳市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的数据,现将资阳城南工业园失地农民文化水平、就业情况和具体从事各项职业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如下统计:资阳城南工业园失地农民文化水平情况表项目名称百分数(%)人数小学文化 54.2% 10703初中文化 25.3% 4996高中文化 13.6% 2686中专及其以上教育 6.9% 1362 总计 100% 19747①非劳动年龄就业段:非劳动就业年龄段指0-16岁以及55岁(女),60岁(男)以上的老年人,还有在校读书人员从上述的表1中,可以得出城南工业园区有54.2%的失地农民只接受过小学教育,而接受过初中、高中教育失地农民只占38.9%,其中初中占25.3%,高中占13.6%。

接受中专及其以上教育的仅占6.9%。

表2 资阳城南工业园失地农民就业情况表项目名称百分数(%)人数被安置就业 4.1% 837在家待业 64.5% 12710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 31.4% 6200 总计 100% 19747从上述的表2中,可以得出当前资阳市城南工业园只有4.1%失地农民实现了政府安置就业,有31.4%的失地农民是通过自身努力来解决了就业问题,而超过一半的失地农民在家待业。

表3 资阳城南工业园失地农民从事各项职业具体分布情况项目名称百分数(%)人数清洁工 8% 563安保 7% 493 服务员 12% 844打零工 38% 2674 自主创业 11% 774其他 24% 1689总计 100% 7037从上述的表3中,可以得出当前园区的失地农民主要就业职业是打零工,占到失地农民就业总数的38%,然后是服务员、自主创业、安保等。

综上所述,园区政府在失地农业就业问题上并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当前园区失地农民就业主要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的,同时,还有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家待业。

另外,就业的失地农民中大部分人文化水平和技能偏低,大都从事就业质量不高、缺乏稳定性的职业、就业渠道少、从而收入也低。

失地农民的就业难、增收难无疑影响着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影响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更影响着资阳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三当前资阳市城南工业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一)失地农民文化水平及劳动技能偏低,结构性失业严重根据表1,可以得出园区失地农民,正因为接受教育水平的偏低,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学习能力上与城市居民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而,已经将种地看成他们唯一的生存方式,它是他们的职业。

也就是说,失地农民在能力和进取心上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再加上获取技能知识的渠道狭窄,劳动技能偏低,缺乏想法和创新意识,进而在失地后,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失业,感到无所适从,对以后的生活也感到有所担忧。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国正在实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技能型,知识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而城南工业园区的劳动力本来素质就不高,其自身的技能水平与现实可提供的岗位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

目前,园区有28%的企业出现了用工荒,而41%的失地农民却找不到工作,这一矛盾现象就是人们所谓的“结构性失业”。

(二)征地补偿机制不合理,责任分担不明确目前,资阳城南工业园也采用大部分省市所惯用的做法,对失地农民主要采用以货币补偿的方式为主,少量就业安置,提供一定技能培训为辅的征地补偿机制。

这种补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失地农民因失地造成的经济损失,但较低的征地补偿款。

再加上时有发生的补偿款拖欠现象,使得失地农民的生活难以为继。

一旦一次性补偿款被花完,他们的长远生计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资阳城南工业园的失地农民每亩征地补偿款仅为13000元,一次性付完,买断土地,价格低廉而且缺乏其他相应的征地安置措施。

让失地农民无所适从,引发出对政府的强烈不满,不负责任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其次,对于失地农民的后续生活,没有制定详细可操作的规划。

另外,再加上,目前城南工业园发展不仅市政府占地,还有企业占地,农业集体经济占地等情况。

而在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上,园区政府让大部分失地农民自行解决,将就业问题抛开,只顾自行发展的做法,形成了失地农民就业责任不明确的困境,违背了“谁占地谁承担农民就业问题”的基本原则,显现出当今社会以货币为主的征地补偿机制不合理,园区政府承担失地农民再就业责任不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