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9年(春)九年级数学下册 25.2 三视图教案2 沪科版.doc
2019年(春)九年级数学下册 25.2 三视图教案2 沪科版25.2三视图(2)【教学内容】读三视图得到原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明确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经历探索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能识别物体的三视图;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论,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观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难点:三视图中三个位置关系的理解【导学过程】【知识回顾】1、画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什么?(上节课中的小结内容)2、说一说:直三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3、做一做: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4、讲一讲:你知道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获【情景导入】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分析:支架的形状,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成的组合体.画三视四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解:如图29.2-7是支架的三视图【新知探究】探究一、右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分析.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内壁.为全面地反映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图时规定;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那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探究二、根据下面的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分析: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先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然后再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解:(1)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图象都是矩形,可以想象出:整体是长方体,如图(1)所示;(2)从正面、侧面看立体图形,图象都是等腰三角形;从上面看,图象是圆;可以想象出:整体是圆锥,如图(2)所示.探究三、根据物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描述物体的形状.分析.由主视图可知,物体正面是正五边形,由俯视图可知,由上向下看物体是矩形的,且有一条棱(中间的实线)可见到。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下教案3篇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下教案3篇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下教案篇1配方法的基本形式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通过复习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两种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重点讲清直接降次有困难,如x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难点将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为”的转化方法与技巧.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解下列方程:(1)3x2-1=5(2)4(x-1)2-9=0(3)4x2+16x+16=9(4)4x2+16x=-7老师点评: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x=±或mx+n=±(p≥0).如:4x2+16x+16=(2x+4)2,你能把4x2+16x=-7化成(2x+4)2=9吗?二、探索新知列出下面问题的方程并回答:(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刚才解题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呢?(2)能否直接用上面前三个方程的解法呢?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求场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前面讲的三道题不同之处是:前三个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后二个不具有此特征.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把它转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们就来讲如何转化:x2+6x-16=0移项→x2+6x=16两边加(6/2)2使左边配成x2+2bx+b2的形式→x2+6x+32=16+9左边写成平方形式→(x+3)2=25降次→x+3=±5即x+3=5或x+3=-5解一次方程→x1=2,x2=-8可以验证:x1=2,x2=-8都是方程的根,但场地的宽不能是负值,所以场地的宽为2m,长为8m.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可以看出,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例1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1)x2-8x+1=0(2)x2-2x-21=0三、巩固练习教材第9页练习1,2.(1)(2).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五、作业教材第17页复习巩固2,3.(1)(2).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下教案篇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会用它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教案doc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掌握九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函数、圆、相似等。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3.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九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引出圆和函数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讲解新知:分别讲解圆、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同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相关解题方法。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与圆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
5.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开放性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圆、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
五、课后作业1.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和相关试卷,重点掌握圆、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
2.开放性作业:搜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并撰写一份报告。
六、教学建议1.在讲解新知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2.课堂活动的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开放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沪科版2019-2020年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4.3 第2课时 圆内接四边形
24.3 圆周角第2课时圆内接四边形1.理解圆内接多边形的概念;2.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如图是一个圆形笑脸,给你一个三角板,你有办法确定这个圆形笑脸的圆心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与圆内接四边形有关的计算【类型一】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如图,点A,B,C,D在⊙O上,点O在∠D的内部,四边形OABC为平行四边形,则∠OAD+∠OCD=________度.解析:∵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B+∠ADC=180°.∵四边形OABC为平行四边形,∴∠AOC =∠B.又由题意可知∠AOC=2∠ADC.∴∠ADC=180°÷3=60°.连接OD,可得AO=OD,CO=OD.∴∠OAD=∠ODA,∠OCD=∠ODC.∴∠OAD+∠OCD=∠ODA+∠ODC=∠ADC=60°.方法总结:解决圆中角度计算问题关键是掌握弧的角度、弧所对圆心角的度数和弧所对圆周角度数之间的关系,巧妙地利用弧的度数作桥梁进行转化,找出相应的等量关系.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类型二】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如图,已知A,B,C,D是⊙O上的四点,延长DC,AB相交于点E.若BC=BE.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解析:由已知易得∠E=∠BCE,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得∠A=∠BCE,则∠E=∠A.证明:∵BC=BE,∴∠E=∠BCE.∵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A+∠DCB=180°.∵∠BCE+∠DCB=180°,∴∠A=∠BCE,∴∠A=∠E,∴AD=DE,∴△ADE是等腰三角形.方法总结:在运用圆的内接四边形进行解题时,要牢记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三、板书设计1.圆的内接多边形2.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探究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时能通过联想进行转化,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一、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1.本单元数学的主要内容.(1)圆有关的概念:垂直于弦的直径,弧、弦、圆心角、圆周角.(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正多边形和圆.(4)弧长和扇形面积:弧长和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通过折叠、对称、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方式认识了许多图形的性质,积累了大量的空间与图形的经验.本章是在学习了这些直线型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一种特殊的曲线──圆的有关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归纳的数学思想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本章的学习是高中的数学学习,尤其是圆锥曲线的学习的基础性工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圆的有关概念,探索并理解垂径定理,探索并认识圆心角、弧、 弦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定理,探索并理解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定理.(2)探索并理解点和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 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3)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和正多边的有关计算.(4)熟练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及其它们的应用; 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熟练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观察、测量、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活动. 了解概念,理解等量关系,掌握定理及公式.(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并进行同伴之间的交流.(3)在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 让学生形成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归纳的数学思想.(4)通过平移、旋转等方式,认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使学生明确图形在运动变化中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5)探索弧长、扇形的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理解公式的意义、理解算法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圆及其相关结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利用现实生活和数学中的素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二、教学重点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 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及其运用.2.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所对的弦也相等及其运用.3.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及其运用.4.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及其运用.5.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6.直线L 和⊙O 相交⇔d<r ;直线L 和圆相切⇔d=r ;直线L 和⊙O 相离⇔d>r 及其运用.7.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及其运用.8.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9.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及其运用.10.两圆的位置关系:d 与r 1和r 2之间的关系:外离⇔d>r 1+r 2;外切⇔d=r 1+r 2;相交⇔│r 2-r 1│<d<r 1+r 2;内切⇔d=│r 1-r 2│;内含⇔d<│r 2-r 1│.11.正多边形和圆中的半径R 、边心距r 、中心角θ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应用这个等量关系解决具体题目.12.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L=180n Rπ,n °的圆心角的扇形面积是S 扇形=2360n R π及其运用这两个公式进行计算.13.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难点1.垂径定理的探索与推导及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弧、弦、圆心有的之间互推的有关定理的探索与推导, 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有关圆周角的定理的探索及推导及其它的运用.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5.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及应用.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应用.7.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运用.8.切线长定理的探索与运用.9.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运用.10.正多边形和圆中的半径R 、边心距r 、中心角θ的关系的应用.11.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180n Rπ及S 扇形=2360n R π的公式的应用.12.圆锥侧面展开图的理解.四、教学关键1.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旋转等数学活动探索定理、 性质、“三个”位置关系并推理证明等活动.2.关注学生思考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3.在观察、操作和推导活动中,使学生有意识地反思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24.1旋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第一单元:立体几何1.1 立体几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学习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如正多面体、棱锥、棱柱等。
- 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性质,如球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等。
1.2 球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学习球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1.3 棱锥和棱柱的体积和表面积- 学习棱锥和棱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第二单元:分式方程和分式不等式2.1 分式方程的解法- 学习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包括化简、通分、消分母等。
2.2 分式方程的应用- 学习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分数的比例、比率等。
2.3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学习分式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包括化简、通分、消分母等。
第三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3.1 平移、旋转和对称的基本概念- 学习平移、旋转和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图形的平移矩阵、旋转矩阵和对称关系等。
3.2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包括平移和旋转的公式和图形变化等。
3.3 图形的对称性质- 学习图形的对称性质,包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判定和性质。
第四单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4.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包括数据的调查、整理表格和制作图表等。
4.2 数据的分析和统计- 学习数据的分析和统计的方法,包括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范围等的计算和解释。
4.3 数据的预测和推理- 学习利用数据进行预测和推理的方法,包括数据拟合和预测模型的建立。
以上是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沪科版】2019年春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配套教案设计 第2课时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4.1 旋转第2课时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1.理解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重点);2.能够依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某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难点).一、情境导入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如图剪纸中两个金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中心对称的性质如图,已知△AOB 与△DOC 成中心对称,△AOB 的面积是12,AB =3,则△DOC 中CD 边上的高是( )A .3B .6C .8D .12解析:设AB 边上的高为h ,因为△AOB 的面积是12,AB =3,所以12×3×h =12,所以h =8.又因为△AOB 与△DOC 成中心对称,△COD ≌△AOB ,所以△DOC 中CD 边上的高是8.故选C.方法总结: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探究点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与识别【类型一】 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下列标志图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解析:根据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逐一进行判断,选项A 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B 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选项D 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方法总结:识别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根据概念,将这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类型二】 与中心对称图形有关的作图如图,网格中有一个四边形和两个三角形.(1)请你分别画出三个图形关于点O 的中心对称图形;(2)将(1)中画出的图形与原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图形,请写出这个整体图形对称轴的条数;这个整体图形至少旋转多少度能与自身重合?解:(1)如图所示;(2)这个整体图形的对称轴有4条;此图形最少旋转90°能与自身重合.方法总结:作中心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1)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点(如线段的端点);(2)作出每个代表性点的对称点;(3)按照原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个对称点.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类型三】 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应用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 和BC 于点E 、F ,AB =2,BC =3,试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解析:观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转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解:因为矩形ABCD 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BOF 与△DOE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就可以转化到直角△ADC 中.又因为AB =2,BC =3,所以Rt △ADC 的面积为12×3×2=3,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方法总结: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将阴影部分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来解决更简单.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类型四】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中心对称已知:如图,E (-4,2),F (-1,-1),以O 为中心,作△EFO 的中心对称图形,则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由中心对称可得到新的点与原来的点关于原点对称.∵E(-4,2),∴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4,-2),故答案为(4,-2).方法总结:两点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三、板书设计1.中心对称的定义与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2.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定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来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就是对称中心.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起辅助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沪科版】2019年春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配套学案设计: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含反思】
24.1 旋转第2课时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学习目标:1、掌握中心对称的定义以及相关概念。
理解中心对称的性质,能够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能够依据中心对称的性质解决相关作图问题,正确认识什么是中心对称图形,能够判别一个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3、理解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作图以及利用性质解决问题,能够判别一个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难点:利用性质解决问题,理解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过程:一、自学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自学教材思考,解答:有何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一个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
这个点叫_______。
3、结合中心对称的定义回答:①中心对称的图形有____个;②中心对称是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___°③中心对称揭示了_____个图形中的一种_______关系。
二、自学教材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_________的距离相等,可知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点到______的距离相等,亦即对称点的连线被__________平分。
对称点的连线经过_________.2、由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对应的线段___________,可知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线段_______,由此可得到,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__________.三、利用上述性质解答:(可参看教材P64例题)1、画出△ABC关于点O的中心对称图形。
2、△ABC与△DEF关于点O中心对称,做出对称点。
3、依据第2题的作图,回答:对称点是_____,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与△DEF是______形,点A、B、C的对称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4、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自学教材,回答下列问题:①把一个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旋转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四篇)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一、本学期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
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
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课堂____分钟效率(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
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
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
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二)一、指导思想二、学情分析:三、教材简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16章:分式;第17章:反比例函数;第18章:勾股定理;第19章:四边形;第20章:数据的分析。
其中前四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选择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019年(春)九年级数学下册 24.3 圆周角教案2 沪科版.doc
2019年(春)九年级数学下册 24.3 圆周角教案2 沪科版24.3圆周角(2)【教学内容】圆内接四边形及定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圆内接四边形定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形,提高学生的识图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添加合理的辅助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概念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难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概念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导学过程】【知识回顾】什么是圆周角:如果顶点不在圆心而在圆上,则得到如左图的新的角∠ACB,它就是圆周角.(如右图)定义:顶点在圆周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情景导入】圆周角定义及其两个特征;圆周角定理的内容.思想方法:一种方法和一种思想:在证明中,运用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和“化归”思想.分类时应作到不重不漏;化归思想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系列的简单问题或已证问题.【新知探究】探究一、圆内接四边形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如图7-30,OA,OB,OC都是⊙O的半径,∠AOB=2∠BOC.求证:∠ACB=2∠BAC.例2如图24.1-15, ⊙O的直径AB为10cm, 弦AC为6cm, ∠ACB的平分线交⊙O于D,求BC、AD、BD的长。
例1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分析证明思路,证明过程请一名中等生上黑板完成,其它同学把证明写在练习本上.师生交流:①分析解题思路;②作辅助线的方法,充分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③解题推理过程(要规范).这样处理例1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得到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证明,使学生切实从应用上加深对圆周角的理解.巩固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通过例2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在解圆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构成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探究二、探究三、…….【知识梳理】在证明中,运用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和“化归”思想.分类时应作到不重不漏;化归思想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系列的简单问题或已证问题【随堂练习】1)如图,已知圆心角∠AOB=100°,求圆周角∠ACB、∠ADB的度数?2)一条弦分圆为1:4两部分,求这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说明: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多个,却这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一个,但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两个.3)如图7-33在⊙O中,DE=2BC,∠EOD=64°,求∠A的度数?。
【沪科版】2019年春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配套学案设计: 简单概率的计算【含反思】
26.2 等可能情形下的概率计算第1课时 简单概率的计算自学目标: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3.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初步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重、难点: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意义;2.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 自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1、当A 是必然事件时,P (A )= ; 当A 是不可能事件时,P (A )= ; 任一事件A 的概率P (A )的范围是 ;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则它的概率越接近________;反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则它的概率越接近_________.3、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 ,那么这个常数p 就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 。
4、在上面的定义中,m 、n 各代表什么含义?mn的范围如何?为什么?5、下列事件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哪些事件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 (1)抛出的铅球会下落 (2)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为2秒(3)买到的电影票,座位号为单号 (4)12x 是正数 (5)投掷硬币时,国徽朝上6、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二、自主学习:1、某商场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并规定:顾客购物10元以上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当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哪一区域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品.下表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计算并完成表格;(1)(2)请估计,当n 很大时,频率将会接近多少?(3)假如你去转动该转盘一次,你获得铅笔的概率约是多少?2、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只有颜色不同的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共20只,某学习小组做摸球实验,将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袋中,不断重复.下表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1)请估计:当n 很大时,摸到白球的频率将会接近______;(2)假如你去摸一次,你摸到白球的概率是______,摸到黑球的概率是______; (3)试估算口袋中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各有多少只?三、达标检测:1、在抛掷一枚普通正六面体骰子的过程中,出现点数为2的概率是______.2、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每分钟红灯亮30秒,绿灯亮25秒,黄灯亮5秒,当你抬头看信号灯恰是黄灯亮的概率为______.3、袋中有5个黑球,3个白球和2个红球,摸出后再放回,在连续摸9次且9次摸出的都是黑球的情况下,第10次摸出红球的概率为______.4、袋子中装有2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摸到黑球的概率大,还是摸到白球的概率大一些呢?说明理由,并说明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要判断哪一个概率大,只要看哪一个可能性大.)四、尝试小结:。
2019年春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9年春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4.1 旋转第1课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1.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重点);2.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特点(难点).一、情境导入飞行中的飞机的螺旋桨、高速运转中的电风扇等均属于旋转现象.你还能举出类似现象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类型一】旋转的概念下列事件中,属于旋转运动的是()A.小明向北走了4米B.小朋友们在荡秋千时做的运动C.电梯从1楼上升到12楼D.一物体从高空坠下解析:A.是平移运动;B.是旋转运动;C.是平移运动;D.是平移运动.故选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概念,图形的旋转即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类型二】旋转的性质如图,△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80°得到△AEF,若∠B=100°,∠F =50°,则∠α的度数是()A.40°B.50°C.60°D.70°解析:∵△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80°得到△AEF,∴△ABC≌△AEF,∠C=∠F=50°,∠BAE=80°.又∵∠B=100°,∴∠BAC=30°,∴∠α=∠BAE-∠BAC=50°.故选B.方法总结: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要注意旋转的三要素:①定点——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类型三】与旋转有关的作图在图中,将大写字母A绕它上侧的顶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作出旋转后的图案,同时作出字母A向左平移5个单位的图案.解: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变换以及平移变换,得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7题探究点二:旋转对称图形【类型一】认识旋转对称图形下图中不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是()解析:A.360°÷5=72°,图形旋转72°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不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C.360°÷8=45°,图形旋转45°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360°÷4=90°,图形旋转90°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把一个旋转对称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可据此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旋转对称图形.【类型二】旋转对称图形的特点如图是一个旋转对称图形,要使它旋转后与自身重合,至少应将它绕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度数为()A.30°B.60°C.120°D.180°解析:图形可看作是正六边形被平分成六部分,故每部分被分成的角是60°,故旋转60°的整数倍就可以与自身重合.故选B.方法总结:解题关键在于对旋转对称图形的旋转角的概念的理解,通过计算旋转角可得出答案.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三、板书设计1.旋转的概念(1)旋转中心;(2)旋转角;(3)对应点.2.旋转的性质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线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3.旋转对称图形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概念性较强,在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软件,形象生动的展示旋转的性质,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应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增强动手能力,培养探究精神.24.1 旋转第2课时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1.理解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重点);2.能够依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某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难点).一、情境导入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如图剪纸中两个金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中心对称的性质如图,已知△AOB 与△DOC 成中心对称,△AOB 的面积是12,AB =3,则△DOC中CD 边上的高是( )A .3B .6C .8D .12解析:设AB 边上的高为h ,因为△AOB 的面积是12,AB =3,所以12×3×h =12,所以h =8.又因为△AOB 与△DOC 成中心对称,△COD ≌△AOB ,所以△DOC 中CD 边上的高是8.故选C.方法总结: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探究点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与识别【类型一】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下列标志图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解析:根据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逐一进行判断,选项A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B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选项D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方法总结:识别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根据概念,将这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类型二】与中心对称图形有关的作图如图,网格中有一个四边形和两个三角形.(1)请你分别画出三个图形关于点O的中心对称图形;(2)将(1)中画出的图形与原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图形,请写出这个整体图形对称轴的条数;这个整体图形至少旋转多少度能与自身重合?解:(1)如图所示;(2)这个整体图形的对称轴有4条;此图形最少旋转90°能与自身重合.方法总结:作中心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1)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点(如线段的端点);(2)作出每个代表性点的对称点;(3)按照原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个对称点.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类型三】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应用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和BC于点E、F,AB=2,BC=3,试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解析:观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转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解:因为矩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BOF与△DOE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就可以转化到直角△ADC中.又因为AB=2,BC=3,所以Rt △ADC 的面积为12×3×2=3,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 方法总结: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将阴影部分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来解决更简单.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类型四】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中心对称已知:如图,E (-4,2),F (-1,-1),以O 为中心,作△EFO 的中心对称图形,则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由中心对称可得到新的点与原来的点关于原点对称.∵E (-4,2),∴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为 (4,-2),故答案为(4,-2).方法总结:两点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三、板书设计1.中心对称的定义与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2.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定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来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就是对称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己动手去探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起辅助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24.1 旋转第3课时旋转的应用1.理解并掌握旋转变化的特点,能够解决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问题(重点,难点);2.能够运用旋转、轴对称或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难点).一、情境导入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会徽是由三人牵手相连的标志,以代表巴西的著名景点“面包山”作为图形的基础,融合充满激情的卡里奥克舞,并且呼应了巴西国旗的绿黄蓝三色.标志象征着团结、转变、激情及活力,在和谐动感中共同协力,同时也体现了里约的特色和这座城市多样的文化,展示了热情友好的里约人和这座美丽的上帝之城.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类型一】坐标平面内图形的旋转变换如图,在方格纸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A′B′O,则点A′的坐标为()A.(3,1) B.(3,2)C.(2,3) D.(1,3)解析: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旋转后的对应点A′、B′的位置,然后与点O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的坐标.如图,点A′的坐标为(1,3),故选D.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旋转,根据网格结构作出旋转后的三角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二】坐标平面内线段的旋转变换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的坐标是(1,0),若点A的坐标为(a,b),将线段BA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A′,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_.解析:过点A作AC⊥x轴,过点A′作A′D⊥x轴,垂足分别为C、D,显然Rt△ABC≌Rt △BA′D.∵点A的坐标为(a,b),点B的坐标是(1,0),∴OD=OB+BD=OB+AC=1+b,A′D=BC=OC-OB=a-1.∵点A′在第四象限,∴点A′的坐标是(b+1,-a+1).故答案为(b +1,-a+1).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坐标与线段的变化,作出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求出点A′到坐标轴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书写坐标时要注意点所在的象限.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探究点二:动态图形的操作与图案设计【类型一】图形的变换用四块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使拼成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2)、图(3)、图(4)中各画出一种拼法(要求三种画法各不相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解:解法不唯一.例如:方法总结:求解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另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留意身边的各种形状的图案,这样才能在具体求解问题时如鱼得水,一蹴而就.【类型二】图案设计如图,是一个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你在网格中以左上角的三角形为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对称或旋转变换,设计一个精美图案,使其满足:①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以点O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②所作图案用阴影标识,且阴影部分面积为4.解析:所给左上角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1×1=12,故设计图案总共需要三角形4÷12=8(个),以O 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同时又是轴对称图形的设计方案有很多.答案:答案不唯一,以下各图供参考:方法总结:在读清要求后,进行方案的尝试设计,一般要经历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使问题在修正中得以解决.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三、板书设计1.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2.动态图形的操作与图案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经历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组合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过程,体会图形的欣赏与设计的奇妙.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与圆有关的概念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认识圆及圆有关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重点);2.理解并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许多圆形物体,例如茶碗的碗口、锅盖、太阳、车轮、射击用的靶子等都是圆的,怎样画出一个圆呢?木工师傅是用一根黑线来画圆的,给你一根细绳、一个图钉和一支铅笔,你能画出一个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与圆相关的概念【类型一】圆的有关概念的理解有下列五个说法:①半径确定了,圆就确定了;②直径是弦;③弦是直径;④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⑤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其中错误的说法个数是( )A .1B .2C .3D .4解析:根据圆、直径、弦、半圆等概念来判断.半径确定了,只能说明圆的大小确定了,但是位置没有确定;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圆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所以①③⑤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方法总结:对称轴是直线,不能说成每条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注意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二】利用圆的相关概念进行线段的证明如图所示,OA 、OB 是⊙O 的半径,点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求证:AD=BC .解析:先挖掘隐含的“同圆的半径相等”“公共角”两个条件,再探求证明△AOD ≌△BOC 的第三个条件,从而可证出△AOD ≌△BOC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结论.证明:∵OA 、OB 是⊙O 的半径,∴OA =OB .∵点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OC =12OA ,OD =12OB ,∴OC =OD .又∵∠O =∠O ,∴△AOD ≌△BOC (SAS),∴BC =AD . 方法总结:“同圆的半径相等”“公共角”“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都是圆中隐含的条件.在解决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挖掘出这些隐含的条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问题迎刃而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类型三】利用圆的相关概念进行角的计算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弦,AB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E .已知AB =2DE ,∠E =18°,求∠AOC 的度数.。
春九年级数学下册 24.3 圆周角教案1 沪科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24章圆24.3圆周角(1)【教学内容】圆周角定义以及圆周角定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定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准确地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进行简单的证明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通过观察图形,提高学生的识图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添加合理的辅助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难点:认识圆周角定理需要分三种情况逐一证明的必要性。
推论的灵活应用以及辅助线的添加【导学过程】【知识回顾】1(1)什么是圆心角?(2)圆心角的度数定理是什么?【情景导入】活动1同学甲站在圆心O 位置,同学乙站在靠墙的位置C, 同学丙丁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D、 E。
得到的视角分别是∠AOB,∠ACB ,∠ADB,∠AEB 这些视角中哪些是圆心角?其他各角具备什么共同特征?从而引出圆周角定义,并会判断。
教师演示课件或图片,展示一个圆柱形的海洋馆,接着出示海洋馆横截面示意图。
教师结合示意图和圆心角的定义,引导学生得出圆周角的定义,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
【新知探究】探究一、活动2:探究圆周角定理,并证明圆周角定理。
问题1:①同弧(弧AB)所对的圆心角∠AOB与圆周角∠ACB的大小关系?②同弧(弧AB)所对的圆周角∠ACB与∠ADB,∠AEB的大小关系怎样?问题2:㈠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多少个?圆心角呢?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探究二、㈡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时,如何证明活动2所发现的结论?㈢对于②③两种情况你也能证明吗?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度量工具量角器,动手实验进行度量,发现结论。
由学生归纳发现的规律,教师板书: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它的度数恰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2019年(春)九年级数学下册 25.1 投影教案2 沪科版.doc
2019年(春)九年级数学下册 25.1 投影教案2 沪科版25.1 投影(2)——正投影及其性质【教学内容】正投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投影的概念;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投影的含义及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难点: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导学过程】【知识回顾】下图表示一块三角尺在光线照射下形成投影,其中哪个是平行投影哪个是中心投影?图(2) (3)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解:结论:图(1)中的投影线集中于一点,形成中心投影;图(2) (3)中,投影线互相平行,形成平行投影;图(2)中,投影线斜着照射投影面;图(3)中投影线垂直照射投影面〔即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情景导入】指出:在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那么这种投影就称为正投影。
【新知探究】探究一、1、如图,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安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1)当线段AB平行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1B1,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 A1B1(2)当线段AB倾斜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2B2,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 A2B2(3)当线段AB垂直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一个点A32、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P(例如正方形ABCD)放在三个不同位置:(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结论:(1)当纸板P平行于投影面Q时. P的正投影与P的形状、大小一样;(2)当纸板P倾斜于投影面Q时. P的正投影与P的形状、大小发生变化;(3)当纸板P垂直于投影面Q时. P的正投影成为一条线段.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3、例1画出如图摆放的正方体在投影面P上的正投影.(1)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平行于投影面P图(1);(2)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倾斜于投影面F,上底面ADEF垂直于投影面P,并且上底面的对角线AE垂直于投影面P图 (2).分析口述画图要领【知识梳理】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1、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2、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
3、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5、数据描述三、教学措施1、加强教学“六认真”,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
2019年春沪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25.2 三视图
2019年春沪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25.2 三视图教学目标•理解三视图的概念及作用;•掌握绘制物体的三视图的方法;•运用绘制的三视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绘制物体的三视图;•运用三视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绘制的三视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数学》九年级下册;•展示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有关物体的三视图,引导学生观察,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为什么要绘制三视图?2.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三视图的概念和作用。
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横视图、主视图和正视图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三视图的含义。
2.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物体例子,指导学生如何根据物体的实际形状绘制出横视图、主视图和正视图。
练习(15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物体的实际形状,自己尝试绘制出横视图、主视图和正视图。
2.学生完成后,教师提供答案进行讲解。
拓展(10分钟)1.教师给出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绘制三视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概括讲解绘制物体的三视图的方法。
2.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一次小结。
课后作业1.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思考并尝试在生活中观察、寻找并记录出实际物体的三视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绘制物体的三视图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三视图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绘制三视图,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对物体形状的理解和抽象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进行更多的练习,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1 旋转第1课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1.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重点);2.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特点(难点).一、情境导入飞行中的飞机的螺旋桨、高速运转中的电风扇等均属于旋转现象.你还能举出类似现象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类型一】旋转的概念下列事件中,属于旋转运动的是()A.小明向北走了4米B.小朋友们在荡秋千时做的运动C.电梯从1楼上升到12楼D.一物体从高空坠下解析:A.是平移运动;B.是旋转运动;C.是平移运动;D.是平移运动.故选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概念,图形的旋转即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类型二】旋转的性质如图,△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80°得到△AEF,若∠B=100°,∠F=50°,则∠α的度数是()A.40°B.50°C.60°D.70°解析:∵△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80°得到△AEF,∴△ABC≌△AEF,∠C=∠F=50°,∠BAE=80°.又∵∠B=100°,∴∠BAC=30°,∴∠α=∠BAE-∠BAC=50°.故选B.方法总结: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要注意旋转的三要素:①定点——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类型三】与旋转有关的作图在图中,将大写字母A绕它上侧的顶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作出旋转后的图案,同时作出字母A向左平移5个单位的图案.解: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变换以及平移变换,得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7题探究点二:旋转对称图形【类型一】认识旋转对称图形下图中不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是()解析:A.360°÷5=72°,图形旋转72°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不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C.360°÷8=45°,图形旋转45°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360°÷4=90°,图形旋转90°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把一个旋转对称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可据此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旋转对称图形.【类型二】旋转对称图形的特点如图是一个旋转对称图形,要使它旋转后与自身重合,至少应将它绕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度数为()A.30°B.60°C.120°D.180°解析:图形可看作是正六边形被平分成六部分,故每部分被分成的角是60°,故旋转60°的整数倍就可以与自身重合.故选B.方法总结:解题关键在于对旋转对称图形的旋转角的概念的理解,通过计算旋转角可得出答案.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三、板书设计1.旋转的概念(1)旋转中心;(2)旋转角;(3)对应点.2.旋转的性质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线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3.旋转对称图形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概念性较强,在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软件,形象生动的展示旋转的性质,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应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增强动手能力,培养探究精神.24.1 旋转第2课时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1.理解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重点);2.能够依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某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难点).一、情境导入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如图剪纸中两个金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中心对称的性质如图,已知△AOB 与△DOC 成中心对称,△AOB 的面积是12,AB =3,则△DOC 中CD 边上的高是( )A .3B .6C .8D .12解析:设AB 边上的高为h ,因为△AOB 的面积是12,AB =3,所以12×3×h =12,所以h =8.又因为△AOB 与△DOC 成中心对称,△COD ≌△AOB ,所以△DOC 中CD 边上的高是8.故选C.方法总结: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探究点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与识别【类型一】 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下列标志图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解析:根据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逐一进行判断,选项A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B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选项D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方法总结:识别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根据概念,将这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类型二】与中心对称图形有关的作图如图,网格中有一个四边形和两个三角形.(1)请你分别画出三个图形关于点O的中心对称图形;(2)将(1)中画出的图形与原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图形,请写出这个整体图形对称轴的条数;这个整体图形至少旋转多少度能与自身重合?解:(1)如图所示;(2)这个整体图形的对称轴有4条;此图形最少旋转90°能与自身重合.方法总结:作中心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1)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点(如线段的端点);(2)作出每个代表性点的对称点;(3)按照原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个对称点.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类型三】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应用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和BC于点E、F,AB=2,BC=3,试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解析:观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转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解:因为矩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BOF与△DOE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就可以转化到直角△ADC中.又因为AB=2,BC=3,所以Rt △ADC 的面积为12×3×2=3,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 方法总结: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将阴影部分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来解决更简单.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类型四】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中心对称已知:如图,E (-4,2),F (-1,-1),以O 为中心,作△EFO 的中心对称图形,则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由中心对称可得到新的点与原来的点关于原点对称.∵E (-4,2),∴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为 (4,-2),故答案为(4,-2).方法总结:两点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三、板书设计1.中心对称的定义与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2.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定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来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就是对称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己动手去探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起辅助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24.1 旋转第3课时 旋转的应用1.理解并掌握旋转变化的特点,能够解决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问题(重点,难点);2.能够运用旋转、轴对称或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难点).一、情境导入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会徽是由三人牵手相连的标志,以代表巴西的著名景点“面包山”作为图形的基础,融合充满激情的卡里奥克舞,并且呼应了巴西国旗的绿黄蓝三色.标志象征着团结、转变、激情及活力,在和谐动感中共同协力,同时也体现了里约的特色和这座城市多样的文化,展示了热情友好的里约人和这座美丽的上帝之城.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类型一】坐标平面内图形的旋转变换如图,在方格纸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A′B′O,则点A′的坐标为()A.(3,1) B.(3,2)C.(2,3) D.(1,3)解析: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旋转后的对应点A′、B′的位置,然后与点O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的坐标.如图,点A′的坐标为(1,3),故选D.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旋转,根据网格结构作出旋转后的三角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二】坐标平面内线段的旋转变换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的坐标是(1,0),若点A的坐标为(a,b),将线段BA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A′,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_.解析:过点A作AC⊥x轴,过点A′作A′D⊥x轴,垂足分别为C、D,显然Rt△ABC≌Rt △BA′D.∵点A的坐标为(a,b),点B的坐标是(1,0),∴OD=OB+BD=OB+AC=1+b,A′D=BC=OC-OB=a-1.∵点A′在第四象限,∴点A′的坐标是(b+1,-a+1).故答案为(b +1,-a+1).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坐标与线段的变化,作出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求出点A′到坐标轴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书写坐标时要注意点所在的象限.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探究点二:动态图形的操作与图案设计【类型一】图形的变换用四块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使拼成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2)、图(3)、图(4)中各画出一种拼法(要求三种画法各不相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解:解法不唯一.例如:方法总结:求解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另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留意身边的各种形状的图案,这样才能在具体求解问题时如鱼得水,一蹴而就.【类型二】图案设计如图,是一个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你在网格中以左上角的三角形为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对称或旋转变换,设计一个精美图案,使其满足:①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以点O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②所作图案用阴影标识,且阴影部分面积为4.解析:所给左上角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1×1=12,故设计图案总共需要三角形4÷12=8(个),以O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同时又是轴对称图形的设计方案有很多.答案:答案不唯一,以下各图供参考:方法总结:在读清要求后,进行方案的尝试设计,一般要经历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使问题在修正中得以解决.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三、板书设计1.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2.动态图形的操作与图案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经历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组合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过程,体会图形的欣赏与设计的奇妙.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与圆有关的概念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认识圆及圆有关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重点);2.理解并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许多圆形物体,例如茶碗的碗口、锅盖、太阳、车轮、射击用的靶子等都是圆的,怎样画出一个圆呢?木工师傅是用一根黑线来画圆的,给你一根细绳、一个图钉和一支铅笔,你能画出一个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与圆相关的概念 【类型一】 圆的有关概念的理解有下列五个说法:①半径确定了,圆就确定了;②直径是弦;③弦是直径;④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⑤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其中错误的说法个数是( )A .1B .2C .3D .4解析:根据圆、直径、弦、半圆等概念来判断.半径确定了,只能说明圆的大小确定了,但是位置没有确定;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圆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所以①③⑤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方法总结:对称轴是直线,不能说成每条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注意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二】 利用圆的相关概念进行线段的证明如图所示,OA 、OB 是⊙O 的半径,点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求证:AD =BC .解析:先挖掘隐含的“同圆的半径相等”“公共角”两个条件,再探求证明△AOD ≌△BOC 的第三个条件,从而可证出△AOD ≌△BOC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结论.证明:∵OA 、OB 是⊙O 的半径,∴OA =OB .∵点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OC =12OA ,OD =12OB ,∴OC =OD .又∵∠O =∠O ,∴△AOD ≌△BOC (SAS),∴BC =AD . 方法总结:“同圆的半径相等”“公共角”“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都是圆中隐含的条件.在解决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挖掘出这些隐含的条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问题迎刃而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类型三】 利用圆的相关概念进行角的计算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弦,AB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E .已知AB =2DE ,∠E =18°,求∠AOC 的度数.解析:要求∠AOC的度数,由图可知∠AOC=∠C+∠E,故只需求出∠C的度数,而由AB=2DE知DE与⊙O的半径相等,从而想到连接OD构造等腰△ODE和等腰△OCD.解:连接OD,∵AB是⊙O的直径,OC,OD是⊙O的半径,AB=2DE,∴OD=DE,∴∠DOE=∠E=18°,∴∠ODC=∠DOE+∠E=36°.∵OC=OD,∴∠C=∠ODC=36°,∠AOC=∠C+∠E=36°+18°=54°.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圆的相关概念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解题时结合题设条件,运用半径构造出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探究点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类型一】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cm,AD=4cm.(1)以点A为圆心,4cm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A的位置关系如何?(2)若以点A为圆心作⊙A,使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1)∵AB=3cm<4cm,∴点B在⊙A内.∵AD=4cm,∴点D在⊙A上.∵AC=32+42=5cm>4cm,∴点C在⊙A外;(2)由题意得,点B一定在圆内,点C一定在圆外,∴3cm<r<5cm.方法总结:平面上一点P与⊙O(半径为r)的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1)点P在⊙O上,OP=r;(2)点P在⊙O内,OP<r;(3)点P在⊙O外,OP>r.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类型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如图,点O处有一灯塔,警示⊙O内部为危险区,一渔船误入危险区点P处,该渔船应该按什么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试说明理由.解:渔船应沿着灯塔O过点P的射线OP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理由如下:设射线OP交⊙O与点A,过点P任意作一条弦CD,连接OD,在△ODP中,OD-OP<PD,又∵OD=OA,∴OA-OP<PD,∴P A<PD,即渔船沿射线OP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方法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应选取合适的数学模型,结合所学知识求解.本题应用到的是点和圆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相关知识.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2题三、板书设计1.与圆有关的概念圆心、半径、弦、直径、圆弧、半圆、优弧、劣弧、等圆、等弧.2.点和圆的位置(1)点P在⊙O上,OP=r;(2)点P在⊙O内,OP<r;(3)点P在⊙O外,OP>r.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圆,探究圆形成的过程,同时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发现的圆的有关性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一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探究能力.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垂径分弦1.理解并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和证明问题(重点,难点);2.认识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会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你知道赵州桥吗?它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是我国现存的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了,是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建造的,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全长50.82米,桥宽约10米,跨度37.4米,拱高7.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石拱桥.你知道主桥拱的圆弧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垂径定理及应用 【类型一】 利用垂径定理求线段长如图所示,⊙O 的直径AB 垂直弦CD 于点P ,且P 是半径OB 的中点,CD =6cm ,则直径AB 的长是( )A .23cmB .32cmC .42cmD .43cm解析:∵直径AB ⊥DC ,CD =6cm ,∴DP =3cm.连接OD ,∵P 是OB 的中点,设OP 为x ,则OD 为2x ,在Rt △DOP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32+x 2=(2x )2,解得x = 3.∴OD =23cm ,∴AB =43cm.故选D.方法总结:我们常常连接半径,利用半径、弦、垂直于弦的直径构造出直角三角形,然后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二】 垂径定理的实际应用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图中的AB ︵),点O 是这段弧的圆心,C 是AB︵上一点,OC ⊥AB ,垂足为D ,AB =300m ,CD =50m ,则这段弯路的半径是________m.解析:本题考查垂径定理的应用,∵OC ⊥AB ,AB =300m ,∴AD =150m.设半径为R ,在Rt △ADO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列方程R 2=(R -50)2+1502,解得R =250.故答案为250.方法总结: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我们学过的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进行解答.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7题【类型三】 动点问题如图,⊙O 的直径为10cm ,弦AB =8cm ,P 是弦AB 上的一个动点,求OP 的长度范围.解析:当点P 处于弦AB 的端点时,OP 最长,此时OP 为半径的长;当OP ⊥AB 时,OP 最短,利用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可求得此时OP 的长.解:作直径MN ⊥弦AB ,交AB 于点D ,由垂径定理,得AD =DB =12AB =4cm.又∵⊙O 的直径为10cm ,连接OA ,∴OA =5cm.在Rt △AOD 中,由勾股定理,得OD =OA 2-AD 2=3cm.∵垂线段最短,半径最长,∴OP 的长度范围是3cm ≤OP ≤5cm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明确OP 最长、最短时的情况,灵活利用垂径定理求解.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能确定最值时的情况.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探究点二:垂径定理的推论的应用【类型一】 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求角如图所示,⊙O 的弦AB 、AC 的夹角为50°,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MON的度数是( )A .100°B .110°C .120°D .130°解析:已知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由“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得OM ⊥AB 、ON ⊥AC ,所以∠AEO =∠AFO =90°,而∠BAC =50°,由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得∠MON =360°-∠AEO -∠AFO -∠BAC =360°-90°-90°-50°=130°.故选D.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类型二】 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求边如图,⊙O 的直径CD 过弦AB 的中点E ,且CE =2,DE =8,则AB 的长为( )A.9 B.8 C.6 D.4解析:∵CE=2,DE=8,∴CD=10,∴OB=OC=5,OE=5-2=3.∵直径CD过弦AB 的中点E,∴CD⊥AB,∴AE=BE.在Rt△OBE中,∵OE=3,OB=5,∴BE=OB2-OE2=4,∴AB=2BE=8.故选B.方法总结:垂径定理的推论虽是圆的知识,但也不是孤立的,它常和三角形等知识综合来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把知识融会贯通,在解决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三、板书设计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2.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时,强调垂径定理的得出跟圆的轴对称密切相关.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运用垂径定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3课时圆心角、弧、弦、弦心距间关系1.结合图形了解圆心角的概念,掌握圆心角的相关性质;2.能够发现圆心角、弧、弦、弦心距间关系,并会初步运用这些关系解决有关问题(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人类为了获得健康和长寿,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到十九世纪末才提出“生命在于运动”的口号.要健康长寿,更重要的是每天要摄取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和水.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每人每日摄取量如图.你能求出各扇形的圆心角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圆心角定理及其推论 【类型一】 圆心角与弧的关系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C 、D 是BE ︵的三等分点,∠AOE =60°,则∠COE的大小是( )A .40°B .60°C .80°D .120°解析:∵C 、D 是BE ︵的三等分点,∴BC ︵=CD ︵=DE ︵,∴∠BOC =∠COD =∠DOE .∵∠AOE=60°,∴∠BOC =∠COD =∠DOE =13×(180°-60°)=40°,∴∠COE =80°.故选C. 方法总结: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类型二】 圆心角与弦、弦心距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O 中,AB ︵=AC ︵,∠B =70°,则∠A =________.解析:由AB ︵=AC ︵,得这两条弧所对的弦AB =AC ,所以∠B =∠C .因为∠B =70°,所以∠C =7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 的度数为40°.故答案为40°.方法总结:在应用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时,注意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有关部分,本题只需由两弧相等,得到两弦相等就可以了.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三】 圆心角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如图所示,已知AB 是⊙O 的直径,M ,N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CM ⊥AB ,DN⊥AB ,垂足分别为M ,N .求证:AC ︵=BD ︵.解析:根据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可先证明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或它们所对的弦相等.证法1:如图所示,连接OC ,OD ,则OC =OD .∵OA =OB ,又M ,N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OM =ON .又∵CM ⊥AB ,DN ⊥AB ,∴∠CMO =∠DNO =90°.∴Rt △CMO ≌Rt△DNO ,∴∠1=∠2,∴AC ︵=BD ︵.证法2:如图①所示,分别延长CM ,DN 交⊙O 于点E ,F .∵OA =OB ,OM =12OA ,ON =12OB ,∴OM =ON .又∵OM ⊥CE ,ON ⊥DF ,∴CE =DF ,∴CE ︵=DF ︵.又∵AC ︵=12CE ︵,BD ︵=12DF ︵,∴AC ︵=BD ︵. 图①图②证法3:如图②所示,连接AC ,BD .由证法1,知CM =DN .又∵AM =BN ,∠AMC =∠BND=90°,∴Rt △AMC ≌Rt △BND .∴AC =BD ,∴AC ︵=BD ︵.方法归纳:在同圆或等圆中,要证明圆心角、弧、弦、弦心距这四组量中的某一组量相等,通常是转化成证明另外三组量中的某一组量相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9题三、板书设计1.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2.圆心角定理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以及这两个角所对的弧、所对的弦、所对的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弧、弦、圆心角及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时,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其体会数学中转化思想的魅力之处,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圆的确定1.理解并掌握确定圆的条件;2.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心的概念,能够运用其性质进行计算(重点,难点);3.理解反证法的思想,能够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小明不慎把家中的一块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为了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应该是哪一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确定圆的条件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已知点A,B,C(如图),求作:⊙O,使它经过点A,B,C.解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作出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作出圆即可.解:(1)连接A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