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长江流域⑵距今年代:约一百七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⑷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二、北京人: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黄河流域⑵距今年代: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打制粗糙的石器和木棒作为工具。

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⑷历史地位: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体形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迈出了从猿到人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三、山顶洞人: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黄河流域⑵距今年代:约三万年。

⑶他们的体形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生活情况1、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

2、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用骨针缝制衣服,相互交换生活用品3、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1.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古猿和北京人头部的特点是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

2.海蚶是生活在海里。

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看?一万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现在基本相同。

因此,在山顶洞穴里发现海蚶壳,只能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得很远了。

3.议一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种植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南方雨水多,气候温暖)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住干栏式房子(南方多雨潮湿,干栏式可以通风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一)伐无道诛暴秦一、秦的暴政(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表现:①刑法苛严②赋税沉重③兵役徭役繁多二、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经过: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②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③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几十万人。

④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项羽:前207年,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前206年,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前206年—前202年,垓下之围,项羽战败。

西汉建立: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刘邦是汉高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二)汉武帝“大一统”一、文景之治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②提倡节约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是“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三、东汉建立建立时间:公元25年都城:洛阳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三)丝绸之路的开辟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使命: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7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19年使命: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时间:公元前60年意义: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1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1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 地球出现人类,大约在300百万年前。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4.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5.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1.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对比2.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定居的根本原因:原始农业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 部落: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2.战役:①阪泉之战:炎黄(炎帝失败归顺黄帝,结成炎黄联盟)②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战争,蚩尤战败。

3.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神农氏)发明: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轩辕氏)发明: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他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二、尧舜禹“禅让”1.禅让制:推举贤德之人为首领。

(禹是禅让制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创新)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夏商西周的更迭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含答案)

七上历史第1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4、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5、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1. 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地- 人类的进化过程-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2. 农业革命- 农业的出现和意义- 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农业革命的发展和全球传播3. 文明的发展- 文明的特征和起源- 五大文明古国的发展第二单元:古代文明与科技发展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夏朝的建立和衰亡- 商朝的兴起和灭亡- 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2.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造纸术和印刷术- 火药、指南针和火腿-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3.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发展- 法老统治和金字塔的建设- 古埃及的宗教和社会制度第三单元: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 希腊城邦- 希腊城邦的起源和特点- 雅典民主和斯巴达军国主义2. 古希腊文化- 希腊神话和奥林匹克运动会- 希腊哲学和戏剧的发展- 古希腊艺术和建筑的特点3.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 君主政治和帝国的扩张- 腐败和外来入侵导致的灭亡第四单元:中世纪欧洲与的传播1. 封建社会的形成- 封建制度的特点和起源- 封建领主和农奴的关系2.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领地的扩张和领主的权力- 教会的影响和3. 的传播- 伊斯兰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对科学和文化的贡献- 在西班牙的影响第五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1. 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 秦朝的统一和国家制度- 秦始皇的改革和兵马俑的发现2. 汉朝的兴衰与文化繁荣- 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的改革- 文景之治和五经文化的传播3.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 丝绸之路的意义和起点- 丝绸之路的发展和商品交流。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3、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1921年被发现。

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2、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1、华夏族的形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

2.黄帝、炎帝——“人文始祖”3、禅让制(1)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2)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3)禹因治水有功,得以继位,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2、启继承父位,表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武王伐纣:牧野之战4、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①夏桀、商纣残暴统治。

②汤、武王得到民心。

③汤、武王任用贤人。

④联合其他小国。

5、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分封制的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

③诸侯的义务: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6、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奴隶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3.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石器时代)
一、人类的起源
1、地球上的时间大约在。

2、19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3、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和最多的国家。

2、原始人群时期
(1)元谋人(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黄河流域)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前,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头部还保留着猿的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和砍削木棒,几十个人群居在一起,共同分享食物,使用天然火,有了简单的语言。

(3)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黄河流域)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缝纫工具——骨针,懂得人工取火。

都属于氏族村落遗址。

氏族的特点是:土地、房屋等归氏族共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奴隶社会(夏、商、周—青铜时代)
一、夏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意义: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制度: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标志着奴隶社会的产生)灭亡:最后一个国王暴君--桀。

(桀骑人石砖画)。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三个知识点:1.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历史意义。

2.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3.山顶洞人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三个知识点:1.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存年代、生活地点、生产工具、作物以及生活状况。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存年代、生活地点、生产工具、作物以及生活状况,尤其是半坡人的彩陶艺术更是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的瑰宝。

3.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距今年代:约7000年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所处位置:长江流域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作物:水稻房屋建筑:干栏式距今年代:约5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所处位置:黄河流域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作物:粟房屋建筑:半地穴式淘气制作:彩陶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所处位置:黄河流域社会生产:农耕、制陶生活状况: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第三课华夏之祖三个知识点:1.涿鹿之战——炎黄战蚩尤2.“人文初祖”——黄帝3.尧、舜、禹的“禅让”知识点一:炎黄战蚩尤1.炎帝、黄帝、蚩尤: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

黄帝和炎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炎帝即传说中教人农耕的神农氏,而蚩尤则是东方九黎族的首领,传说他以铜做兵器,勇猛异常。

2.涿鹿之战:传说蚩尤率军队入侵炎帝部落,炎帝向黄帝求救。

黄帝立即出兵讨伐蚩尤,最终蚩尤被擒杀,战败的余部因而远去。

3.华夏族的形成:涿鹿之战后,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结成了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华夏族。

知识点二:黄帝——“人文初祖”1.黄帝的贡献:黄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最早的一位宗祖,华夏族形成以后公认他为全族的始祖。

相传他会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

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远古居民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2)地点:云南省元谋县(3)生产生活状况: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2、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基本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1)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3)生产生活状况: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3、山顶洞人: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1)时间:距今约3万年(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3)生产生活状况: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还会捕鱼,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过氏族生活。

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1、长江流域(南方)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1)时间:距今约七千多年(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3)生产生活状况: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耕作,种植水稻(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的房子,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黑陶,过定居生活2、黄河流域(北方)的代表:半坡原始居民(1)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3)生产生活状况: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质耒耜开垦土地,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种植蔬菜,饲养猪狗等动物,住半地穴式的房子,过上了定居生活,制造彩陶(有刻画符号,有的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3、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4、原始农耕文明的特征:(1)从事农业生产(2)过定居生活(3)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第三课远古传说:华夏之祖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而成。

它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2、逐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逐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1、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

元谋人会使用火(作用:烧烤食物)和工具。

北京人,距今约万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北京人会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会使用天然火(作用: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

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

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生活在北京房山周口店。

山顶洞人开始懂得磨制石器,审美观提高,山顶洞人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2、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半坡聚落,距今约6000多年,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在黄河流域,半坡居民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半坡居民已种粟、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还饲养猪、狗等家畜。

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他们还会制造彩陶。

河姆渡聚落,距今约7000年,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大汶口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山东大汶口一带的原始居民,以农耕为主要的生产事业。

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3、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在古史传说中,炎帝与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药,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

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互通有无。

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指南车)船、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仓颉造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以蚩为首的部落。

最后黄帝打败了炎帝。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荒地之后过了很久,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定都________,史称东汉。刘秀就是_________。
2、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和结果
措施: 下令
,减轻
,减轻

‚合并
,裁减
,加强
,惩处_______;
ƒ允许
_缓和____________。
结果: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_____,经济得到_____,史称_____。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东汉后期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

②使用
石器。
③北京人已经学会
,还会

三、山顶洞人
1、距今年代:
2、发现地点:
3、特征:①已经具有
的特征;
②开始掌握

技术;
③已经有了
观念。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半坡居民生活在
流域
2、距今年代:
3、发现地点:
4、生产生活状况:
①半坡人的房屋是
房屋;
②半坡人制造
石器;
③半坡人主要种植
背景:西汉初,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
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 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

立为正统思想。
汉武帝在长安兴办
,以
作为教材;
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

(三)经济上:收归铸币权,盐铁专营
背景: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
手中,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措施: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_;
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主张实行__________
③道家:代表人物是 ,强调治国要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3、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元谋人 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1、氏族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社会群体。

2、聚落早期人类的定居地。

3、氏族聚落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能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

4、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对比: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

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3、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大败蚩尤。

后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落走向联合,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4、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5、尧之前主要通过战争来争夺首领位置。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禅让制实质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启开始通过世袭制的方法。

6、“大禹治水”中的“水”指的是黄河。

鲧采取堵塞的方法治理黄河。

禹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理黄河,声名远播,被称为“大禹”。

第二单元: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夏朝。

3、禹传位给儿子启,标志着我国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4、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因此商朝又称殷。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6、夏朝维护国家统治的措施有哪些?(1)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

初一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

初一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

初一历史提纲 持有者:李心怡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大汶口文化: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第1、2课看一下《同步学习》中和原来测试卷中的题型。

第3课 华夏之祖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人文初祖。

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商、周的更替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政治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6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中图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中图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20)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P6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里,使用的是经过打制的工具;会使用和控制天然火。

P3—44、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里,使用打制的石器已经进行磨光和钻孔处理,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P5-65、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3-67、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前,生活在浙江余姚(位于长江流域);半坡居民距今约6000年前,生活在陕西西安(位于黄河流域)P8-11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大米),半坡人种粟(小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P9-109、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610、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P1611、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7-1812、禹采取“疏“和“堵”的方法治水,取得了成功,被尊称为“大禹”。

P18第二章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P21-45)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P232、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后来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P23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P24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4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66、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

P267、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它出土于河南安阳。

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7-288、商、周是我国青铜铸造业的繁荣鼎盛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知识梳理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通过对元谋人遗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2.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

这处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1936年,在同一地点发掘出土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3.北京人的特征(1)体质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2)生活状况: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历史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重难讲解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约70万—20万年约3万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体质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掌握钻孔、磨制技术组织群居生活氏族三、学法指导对于本课重点内容,可以采用歌谣的形式进行记忆: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

北京人在周口店,会用工具人形显。

山顶洞人不一般,磨制还能把孔钻。

长相更像现代人,骨针缝衣能御寒。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知识梳理1.半坡居民的生活(1)距今年代: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

七年级历史上册1-2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1-2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1-2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化的起源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

3、北京人身体发展的特征,说明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已经学会了制造石制工具,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5、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连结起来的氏族组织。

6、早期人类的定居地,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村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村落。

7、半坡村落,距今约五六千年,是黄河流域氏族村落的代表。

8、半坡村落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9、半坡村落时期,人们主要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用木石制成的耒耜等工具翻掘土地,用石镰收割庄稼。

10、半坡人还饲养猪、狗。

还在窑场烧窑,制瓷器。

11、河姆渡村落,距今约七千年,是长江流域氏族村落的代表。

12、河姆渡村落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13、河姆渡村落的房屋结构:干栏式。

14、半坡居民的房屋结构:半地穴式。

15、大汶口氏族村落,距今约四五千年。

16、大汶口村落时期,已经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已处于阶级社会的边缘。

17、炎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18、炎帝,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19、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

20、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在阪泉大战,最后炎帝战败,并入黄帝部落,构成华夏族。

21、炎黄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

21、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联盟领导的方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禅让制)22、禹采用筑堤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水成功,史称“大禹治水”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2、夏启继承父位以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国远古人类 P31.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时间:距今约170万年地点:云南元谋2.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地点:北京周口店北京人是生活在北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二、原始农耕文化 p8三、中华民族的祖先 p121、东西南北各地区的先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2、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3、炎帝、黄帝与华夏族(汉族的前身)的形成(1)炎黄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

(2)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p191、禅让的含义:尧传舜,舜传禹,这种以原始民主方式推举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禅让” 。

2、大禹治水:鲧堵禹疏。

3、禅让制的结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后传位给儿子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代替了“家天下”。

4、上古三代: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商(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5、周的分封制:①目的: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②内容:(1)“授民授疆土”。

(2)周王分封的对象:自己的子弟和同姓、功臣、前代贵族的后裔。

(3)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③作用: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6、西周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7、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特征:列国并立,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8、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特征:大国对峙并立,战国七雄:秦、楚、燕、齐、赵、魏、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2、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3、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元谋人 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氏族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
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社会群体。

2、聚落早期人类的定居地。

3、氏族聚落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能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

4、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对比: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

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3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大败蚩尤。

后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落走向联合,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4、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5、尧之前主要通过战争来争夺首领位置。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禅让制实质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启开始通过世袭制的方法。

6、“大禹治水”中的“水”指的是黄河。

鲧采取堵塞的方法治理黄河。

禹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理黄河,声名远播,被称为“大禹”。

第二单元: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夏朝。

3、禹传位给儿子启,标志着我国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4、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因此商朝又称殷。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6
、夏朝维护国家统治的措施有哪些?(1)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

(2)组建军队。

(3)制定刑法。

(4)设置监狱。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3、平民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4、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

奴隶是夏、商、西周时社会地位最低的阶层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经常被用于赏赐和买卖,甚至被当做供品和殉葬品。

5、夏、商、西周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有:(1)军队,刑法(征战和镇压)
(2)礼仪教化 (稳定社会秩序)
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是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

统治阶级通过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6、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祭祀和战争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1、
2、春秋五霸:第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两种说法中都有的霸主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4、使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城濮大战。

使楚庄王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邲之战。

5、战国七雄是指 齐、楚、秦、燕、赵、魏、韩。

赵魏韩三国是晋国分裂成的。

6
、为了取胜,七国除了使用武力外,还采用了“合纵”,“连横”的外交策略。

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

连横: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

7、与这一段历史相关的成语有:问鼎中原,退避三舍,朝秦暮楚,远交近攻,围魏救赵等。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古书中把人们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描写为“千耦其耘”。

2、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战国时期,铁犁铧的出现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春秋时期的个体农耕代替了西周时期的集体农耕。

3、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1、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甲骨文”。

将占卜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成为一篇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称为“卜辞”。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3、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1、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的思想学派,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把这些学派在思想领域争论、批判的局面称为:百家争鸣
2、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大变革。

(1)儒家主张以“礼”治国;
(2)法家主张用“刑罚”加强统治;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2、编钟:
(1)代表作: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

(2)意义:表明我国两千多年前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