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卫济宝书

合集下载

经典古籍医书

经典古籍医书

经典古籍医书.txt不要为旧的悲伤而浪费新的眼泪!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的,除了老婆。

没有100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两个人。

000-神农本草经001-吴普本草002-本草经集注003-新修本草004-食疗本草005-海药本草006-本草图经007-本草衍义008-汤液本草009-饮膳正要010-滇南本草011-本草品汇精要012-本草蒙筌013-本草纲目014-本草乘雅半偈015-本草征要016-本草易读017-本草新编018-本草备要019-本经逢原020-本草经解021-本草从新022-神农本草经百种录023-本草纲目拾遗024-本草崇原025-本草求真026-神农本草经读027-本草述钩元028-食鉴本草029-本草思辨录030-本草纲目别名录031-本草便读032-本草撮要033-本草问答034-神农本草经赞035-本草择要纲目036-得配本草037-本草害利038-本草分经039-雷公炮炙论040-炮炙全书041-炮炙大法042-雷公炮制药性解043-濒湖炮炙法044-要药分剂045-珍珠囊补遗药性赋046-药鉴047-药征048-思考中医049-五十二病方050-名医别录051-千金翼方052-孙真人海上方053-外台秘要054-医心方055-太平圣惠方056-苏沈良方057-博济方058-史载之方05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060-圣济总录061-鸡峰普济方062-洪氏集验方063-杨氏家藏方064-千金宝要065-卫生易简方066-全生指迷方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068-瑞竹堂经验方069-世医得效方070-奇效良方071-医方集宜072-医方考073-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074-普济方075-肘后备急方076-普济本事方077-严氏济生方078-药征续编079-仁术便览080-中医之钥081-祖剂082-古今名医方论083-种福堂公选良方084-汤头歌诀085-急救便方086-奇方类编087-医方集解088-绛雪园古方选注089-医方论090-串雅内外编091-成方切用092-时方妙用093-时方歌括094-长沙方歌括095-金匮方歌括096-医方证治汇编歌诀097-验方新编098-十剂表099-经验丹方汇编100-199100-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101-药性切用102-退思集类方歌注103-华佗神方104-集验方105-大小诸证方论106-奇效简便良方107-神仙济世良方108-是斋百一选方109-小品方110-惠直堂经验方111-绛囊撮要112-经验奇方113-古方汇精114-外治寿世方115-文堂集验方116-回生集117-本草简要方118-增订医方歌诀119-济世神验良方120-伤寒恒论121-医方歌括122-医方简义123-女科切要124-傅青主女科歌括125-产宝126-女科百问127-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128-妇人大全良方129-沈氏女科辑要131-婴童百问132-女科证治准绳133-小儿药证直诀134-幼科切要135-婴儿论136-活幼心书137-儿科要略138-儿科萃精139-痧疹辑要140-小儿推拿广意141-幼科证治准绳142-女科旨要143-女科折衷纂要144-女科指要145-女科指掌146-女科要旨147-女科秘旨148-女科秘要149-女科经纶150-女科精要151-女科撮要152-小儿痘疹方论153-小儿卫生总微论方154-内府秘传经验女科155-幼幼集成156-幼幼新书157-幼科心法要诀158-幼科折衷159-幼科指南160-幼科推拿秘书161-幼科发挥162-幼科概论163-幼科类萃164-幼科铁镜165-竹泉生女科集要166-儿科醒167-保幼新编168-保婴撮要169-活幼口议170-胎产心法171-胎产指南172-胎产秘书173-家传女科经验摘奇175-妇科心法要诀176-妇科秘方177-妇科秘书178-妇科问答179-专治麻痧初编180-张氏妇科181-产鉴182-陈氏幼科秘诀183-麻科活人全书184-麻疹备要方论185-麻疹阐注186-痘疹心法要诀187-评注产科心法188-慈幼便览189-慈幼新书190-毓麟验方191-经验麻科192-达生编193-盘珠集胎产症治194-竹林女科证治195-原要论196-产后十八论197-脚气治法总要198-济阴纲目199-卫生家宝产科备要200-邯郸遗稿201-鬻婴提要说202-颅囟经203-婴童类萃204-医林改错205-金匮翼206-养老奉亲书207-医门法律208-笔花医镜209-血证论210-外科精义211-立斋外科发挥212-外科枢要213-杂病心法要诀214-跌损妙方215-杂病广要216-江氏伤科学217-伤科大成219-跌打损伤方220-外科集验方221-余无言222-跌打损伤回生集223-疡医大全224-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225-疡科心得集226-外科大成227-阴证略例228-发背对口治诀论229-集验背疽方230-外科正宗231-中风论232-内外伤辨233-内科摘要234-少林真传伤科秘方235-仙授理伤续断秘方236-外科十三方考237-外科心法要诀238-外科方外奇方239-外科全生集240-外科启玄241-外科理例242-外科传薪集243-外科精要244-外科选要245-外科医镜246-正骨心法要旨247-正体类要248-何氏虚劳心传249-周慎斋遗书250-奇经八脉考251-金疮秘传禁方252-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253-青囊秘诀254-急救良方255-急救广生集256-订正太素脉秘诀257-症因脉治258-秘传外科方259-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260-脉症治方261-脉确262-接骨手法263-救伤秘旨264-理虚元鉴265-虚损启微266-诊脉三十二辨267-伤科方书268-伤科汇纂269-伤科补要270-慎柔五书271-杨成博先生遗留穴道秘书272-痰火点雪273-万氏秘传外科心法274-解围元薮275-刘涓子鬼遗方276-疯门全书277-医略278-增订十药神书279-疠疡机要280-医学从众录281-疡科纲要282-医门补要283-医源284-仙传外科集验方285-外科十法286-脉诀乳海287-脉诀考证288-痰疠法门289-证治汇补290-外科证治全书291-眼科秘诀292-银海精微293-审视瑶函294-目经大成295-针灸大全296-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297-针灸易学298-针灸聚英299-针灸大成300-针灸逢源301-针灸甲乙经302-针经节要303-李翰卿304-杨敬斋针灸全书305-宋本备急灸法306-刺灸心法要诀307-一草亭目科全书308-口齿类要309-子午流注针经310-子午流注说难311-尤氏喉科秘书312-尤氏喉症指南313-白喉全生集314-白喉条辨315-银海指南316-普济方·针灸317-灸法秘传318-走马急疳真方319-明目至宝320-金针秘传321-灵药秘方322-重订囊秘喉书323-重楼玉钥324-重楼玉钥续编325-原机启微326-神灸经纶327-神应经328-秘传眼科龙木论329-针灸神书330-针灸素难要旨331-针灸问对332-针灸集成333-针灸资生经334-针经指南335-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336-推拿抉微337-理瀹骈文338-异授眼科339-眼科心法要诀340-眼科阐微341-喉舌备要秘旨342-喉科指掌343-喉科秘诀344-喉科集腋345-焦氏喉科枕秘346-黄帝明堂灸经347-经穴汇解348-经络全书349-经络考350-经络汇编351-包氏喉证家宝352-炙膏肓腧穴法353-凌门传授铜人指穴354-厘正按摩要术355-灵枢经脉翼356-广嗣要语357-局方发挥358-西方子明堂灸经359-友渔斋医话360-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361-吴鞠通医案362-冷庐医话363-柳洲医话364-医贯365-古今医案按366-侣山堂类辩367-临证指南医案368-存存斋医话稿369-丹溪治法心要370-医经溯洄集371-叶天士医案精华372-一得集373-丁甘仁医案374-三家医案合刻375-上池杂说376-也是山人医案377-客尘医话378-王氏医案绎注379-市隐庐医学杂着380-未刻本叶氏医案381-先哲医话382-回春录383-何澹安医案384-吴医汇讲385-奇症汇386-知医必辨387-肯堂医论388-花韵楼医案389-证治心传390-辨证汇编391-眉寿堂方案选存392-研经言393-重订灵兰要览394-重庆堂随笔395-凌临灵方396-孙文垣医案397-塘医话398-马培之医案399-张聿青医案400-张畹香医案401-曹仁伯医案论402-热病衡正403-寓意草404-程杏轩医案405-慎疾刍言406-叶选医衡407-对山医话408-质疑录409-丛桂草堂医案410-归砚录411-医原412-医暇卮言413-医学课儿策414-医学读书记415-医医医416-续名医类案417-读医随笔418-医学源流论419-王旭高临证医案420-邵兰荪医案421-八十一难经422-内经博议423-素问六气玄珠密语424-医经读425-医经原旨426-素问玄机原病式427-类经428-类经图翼429-内经知要430-黄帝内经素问集注431-黄帝内经灵枢集注432-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433-六因条辨434-素问灵枢类纂约注435-黄帝素问直解436-素问经注节解437-黄帝内经素问438-黄帝内经素问校义439-黄帝内经太素440-中西汇通医经精义441-内经评文442-内经药瀹443-医效秘传444-读素问钞445-灵素节注类编446-古本难经阐注447-难经正义448-素问识449-灵枢识450-难经经释451-黄帝内经素问遗篇452-素问要旨论453-黄帝素问宣明论方454-难经集注455-难经古义456-万氏秘传片玉心书457-伤寒论458-伤寒捷诀459-伤寒总病论460-类证活人书461-注解伤寒论462-伤寒九十论463-伤寒百证歌464-伤寒发微论465-伤寒明理论466-仲景伤寒补亡论467-伤寒寻源468-伤寒直格469-伤寒标本心法类萃470-伤寒六书471-伤寒论条辨472-张卿子伤寒论473-伤寒证治准绳474-伤寒论注475-重订通俗伤寒论476-伤寒溯源集477-伤寒括要478-伤寒缵论479-伤寒贯珠集480-伤寒法祖481-伤寒大白482-伤寒悬解483-伤寒论类方484-伤寒论辩证广注485-伤寒论辑义486-伤寒医诀串解487-伤寒审证表488-伤寒补例489-敖氏伤寒金镜录490-伤寒舌鉴491-增订叶评伤暑全书492-伤寒论翼493-伤寒附翼494-伤寒指掌495-中寒论辩证广注496-河间伤寒心要497-刘河间伤寒医鉴498-金匮要略浅注499-金匮要略方论500-金匮要略心典501-金匮玉函经二注502-金匮玉函要略述义503-脉诀504-脉经505-诊家枢要506-濒湖脉学507-诊家正眼508-三指禅509-湿热病篇510-形色外诊简摩511-金匮玉函要略辑义512-脉理求真513-脉诀刊误514-脉诀汇辨515-高注金匮要略516-临症验舌法517-望诊遵经518-诊宗三昧519-医灯续焰520-察病指南521-察舌辨症新法522-温疫论523-千金食治524-温热暑疫全书525-疫疹一得526-温病条辨527-温热逢源528-时病论529-温病指南530-女丹合编选注531-运气要诀532-备急千金要方533-食疗方534-心医集535-西池集536-性命要旨537-松峰说疫538-寿世传真539-陆地仙经540-宁坤秘笈541-温病正宗542-寿世保元543-温热经纬544-温热论545-达摩洗髓易筋经546-广瘟疫论547-养生秘旨548-养生导引法549-重订广温热论550-养生导引秘籍551-随息居重订霍乱论552-修昆仑证验553-寿世青编554-养生类要555-饮食须知556-瘴疟指南557-华氏中藏经558-三因极一病证方论559-扁鹊心书560-玉机微义561-明医指掌562-明医杂着563-此事难知564-金匮钩玄565-卫生宝鉴566-校注医醇剩义567-脉因证治568-杂病治例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570-丹溪心法571-诸病源候论572-儒门事亲573-古今医鉴574-医说575-医宗金鉴576-医经国小577-医学入门578-医学启源579-医学纲目580-医垒元戎581-兰室秘藏582-韩氏医通583-医学正传584-医学衷中参西录585-卫济宝书586-三消论587-石室秘录588-丹溪手镜589-古今名医汇粹590-轩岐救正论591-痧胀玉衡592-医学三字经593-辨证录594-医学指归595-医学实在易596-医学摘粹597-冯氏锦囊秘录598-简明医彀599-医述600-辨症玉函601-医学心悟602-类证治裁603-医碥604-医学真传605-张氏医通606-中国医籍考607-脉象统类608-丹台玉案609-伤寒论纲目610-幼科释谜611-妇科玉尺612-古今医彻613-药症忌宜。

卫济宝书

卫济宝书

卫济宝书作者:东轩居士朝代:宋年份:公元960年—1279年<目录><篇名>原序属性:予仲父干道庚寅岁六月,苦背疮,其发甚微,欲以蒜饼炷艾,犹未下也。

一日,医者令饮大黄朴硝,则隐然矣。

先以滓覆其上,越夕视之已寸余,遂急去药,令外科调治。

旬日盈尺,势犹未已也。

梅根编户文居礼工此,医活人不以数计。

召而医之,服药熏贴十日而疮敛,二十日而生肉。

琏一日至汪氏妻家,得所传背方一帙,默契居礼所用药,其服者乃卷尾逼毒散,敷者乃黄真君妙贴散,熏药用雌雄黄等,皆是卷中一二方。

如卷首十一论入门式试法,川药法、针灸法、药仙芝翁指授散、老翁神杖散、玉女飞花散、赵侯须散、六化丹等,皆居礼未尝耳聆而目见者。

后以此集示居礼,会互用之,其病不两月平复。

呜呼。

疾之势大矣,药之功亦大矣,特患人不能得此而善用之。

今居礼以卷之一二方而愈人疾若是,况得集大全者,则活人岂有极。

即名曰“卫家济世宝书”,不亦宜乎?予不敢私于家,谨以此授居礼,仍传好事者,姑序其始末云。

\x董序。

\x<目录><篇名>自序属性:予家藏痈疽方论二十二篇,共为一帙,其方论精微,图证悉具。

随病施效,可以传之无穷。

而为卫家济世之宝,故记之曰“家传卫济宝书”。

凡采百家之说,会十经之旨,以自得之妙,条陈篇目,使传者易明而易行。

其中答问指授之文,传之不老山高先生;玉女飞花散得之洞灵辛隐士;老翁神杖散乃深溪吴道士之散;赵侯须一宗实清河衲僧所传;而犀角丸虽万全本载,实因文宫先生之所得。

食膏蹄汤来自《千金方》,疮溃之后,非此不可散,称十奇黄山奇效之药;乳痈软疖,三溪老人所珍;针法师于石龙法师灸诀,休宁道人见教。

凭文注解,片言只字皆不妄发,行之十有二年,救人莫知其数,方知微奥。

息心澄意颖悟之后,可以奉行,庶几不误后人,其为阴德亦不浅矣。

\x东轩居士序\x<目录>卷上<篇名>论治属性:先生问师曰∶痈疽之异,何重何轻。

视外得内,据形知死生,以何别之。

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

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

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中国藏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藏医药机构不仅致力于收集和保存藏医药传统文献,还通过影印古籍珍本的方式,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传播给更多的人们。

以下是一些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的介绍:一、《四部医宗金匮要略》《四部医宗金匮要略》是中国藏医药领域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由明代医家《汉武帝医官》整理而成,汇集了汉代、唐代、宋代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医经验。

这本古籍珍本被誉为中国藏医药的“圣经”,影印品让更多的人可以研习和了解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精髓。

二、《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中创作的一部辞章丰富、内容广泛的藏医药著作。

它详细地记载了各种草药的特性、功效和用途,并附有详细的药物配方和疗效案例。

通过影印古籍珍本的方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中草药的药性和应用。

三、《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是明代药学家李时中的又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中的重要一部。

这本书以《神农本草经》为基础,加入了更多的注解和扩展内容,对各类草药进行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描述和解释。

通过影印这部珍本,人们可以直接了解到古代草药学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四、《辨证论治金匮要略》《辨证论治金匮要略》是明代医学家张仲景编写的一部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藏医药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影印这本珍本,人们可以学习到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以上仅是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的一部分介绍,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著作和文献值得被影印和传承。

通过保护和传播这些古籍珍本,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以及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智慧。

经典古籍医书

经典古籍医书
501-金匮玉函经二注
502-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503-脉诀
504-脉经
393-重订灵兰要览
394-重庆堂随笔
395-凌临灵方
396-孙文垣医案
397-塘医话
398-马培之医案
399-张聿青医案
400-张畹香医案
401-曹仁伯医案论
402-热病衡正
403-寓意草
404-程杏轩医案
405-慎疾刍言
406-叶选医衡
407-对山医话
408-质疑录
346-黄帝明堂灸经
347-经穴汇解
348-经络全书
349-经络考
350-经络汇编
351-包氏喉证家宝
352-炙膏肓腧穴法
353-凌门传授铜人指穴
354-厘正按摩要术
355-灵枢经脉翼
356-广嗣要语
357-局方发挥
358-西方子明堂灸经
359-友渔斋医话
360-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188-慈幼便览
189-慈幼新书
190-毓麟验方
191-经验麻科
192-达生编
193-盘珠集胎产症治
194-竹林女科证治
195-原要论
196-产后十八论
197-脚气治法总要
198-济阴纲目
199-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200-邯郸遗稿
201-鬻婴提要说
202-颅囟经
203-婴童类萃
000-神农本草经
001-吴普本草
002-本草经集注
003-新修本草
004-食疗本草
005-海药本草

中医书籍700本

中医书籍700本
092-时方妙用
093-时方歌括
094-长沙方歌括
095-金匮方歌括
096-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097-验方新编
098-十剂表
099-经验丹方汇编
100-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101-药性切用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
103-华佗神方
104-集验方
327-神应经
328-秘传眼科龙木论
329-针灸神书
330-针灸素难要旨
331-针灸问对
332-针灸集成
333-针灸资生经
334-针经指南
335-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336-推拿抉微
337-理瀹骈文
338-异授眼科
339-眼科心法要诀
014-本草乘雅半偈
015-本草征要
016-本草易读
017-本草新编
018-本草备要
019-本经逢原
020-本草经解
021-本草从新
022-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023-本草纲目拾遗
024-本草崇原
025-本草求真
026-神农本草经读
405-慎疾刍言
406-叶选医衡
407-对山医话
408-质疑录
409-丛桂草堂医案
410-归砚录
411-医原
412-医暇卮言
413-医学课儿策
414-医学读书记
415-医医医
416-续名医类案
417-读医随笔
418-医学源流论
340-眼科阐微
341-喉舌备要秘旨
342-喉科指掌
343-喉科秘诀
344-喉科集腋

经典古籍医书

经典古籍医书

经典古籍医书.txt不要为旧的悲伤而浪费新的眼泪!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的,除了老婆。

没有100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两个人。

000-神农本草经001-吴普本草002-本草经集注003-新修本草004-食疗本草005-海药本草006-本草图经007-本草衍义008-汤液本草009-饮膳正要010-滇南本草011-本草品汇精要012-本草蒙筌013-本草纲目014-本草乘雅半偈015-本草征要016-本草易读017-本草新编018-本草备要019-本经逢原020-本草经解021-本草从新022-神农本草经百种录023-本草纲目拾遗024-本草崇原025-本草求真026-神农本草经读027-本草述钩元028-食鉴本草029-本草思辨录030-本草纲目别名录031-本草便读032-本草撮要033-本草问答034-神农本草经赞035-本草择要纲目036-得配本草037-本草害利038-本草分经039-雷公炮炙论040-炮炙全书041-炮炙大法042-雷公炮制药性解043-濒湖炮炙法044-要药分剂045-珍珠囊补遗药性赋046-药鉴047-药征048-思考中医049-五十二病方050-名医别录051-千金翼方052-孙真人海上方053-外台秘要054-医心方055-太平圣惠方056-苏沈良方057-博济方058-史载之方05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060-圣济总录061-鸡峰普济方062-洪氏集验方063-杨氏家藏方064-千金宝要065-卫生易简方066-全生指迷方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068-瑞竹堂经验方069-世医得效方070-奇效良方071-医方集宜072-医方考073-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074-普济方075-肘后备急方076-普济本事方077-严氏济生方078-药征续编079-仁术便览080-中医之钥081-祖剂082-古今名医方论083-种福堂公选良方084-汤头歌诀085-急救便方086-奇方类编087-医方集解088-绛雪园古方选注089-医方论090-串雅内外编091-成方切用092-时方妙用093-时方歌括094-长沙方歌括095-金匮方歌括096-医方证治汇编歌诀097-验方新编098-十剂表099-经验丹方汇编100-199100-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101-药性切用102-退思集类方歌注103-华佗神方104-集验方105-大小诸证方论106-奇效简便良方107-神仙济世良方108-是斋百一选方109-小品方110-惠直堂经验方111-绛囊撮要112-经验奇方113-古方汇精114-外治寿世方115-文堂集验方116-回生集117-本草简要方118-增订医方歌诀119-济世神验良方120-伤寒恒论121-医方歌括122-医方简义123-女科切要124-傅青主女科歌括125-产宝126-女科百问127-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128-妇人大全良方129-沈氏女科辑要131-婴童百问132-女科证治准绳133-小儿药证直诀134-幼科切要135-婴儿论136-活幼心书137-儿科要略138-儿科萃精139-痧疹辑要140-小儿推拿广意141-幼科证治准绳142-女科旨要143-女科折衷纂要144-女科指要145-女科指掌146-女科要旨147-女科秘旨148-女科秘要149-女科经纶150-女科精要151-女科撮要152-小儿痘疹方论153-小儿卫生总微论方154-内府秘传经验女科155-幼幼集成156-幼幼新书157-幼科心法要诀158-幼科折衷159-幼科指南160-幼科推拿秘书161-幼科发挥162-幼科概论163-幼科类萃164-幼科铁镜165-竹泉生女科集要166-儿科醒167-保幼新编168-保婴撮要169-活幼口议170-胎产心法171-胎产指南172-胎产秘书173-家传女科经验摘奇175-妇科心法要诀176-妇科秘方177-妇科秘书178-妇科问答179-专治麻痧初编180-张氏妇科181-产鉴182-陈氏幼科秘诀183-麻科活人全书184-麻疹备要方论185-麻疹阐注186-痘疹心法要诀187-评注产科心法188-慈幼便览189-慈幼新书190-毓麟验方191-经验麻科192-达生编193-盘珠集胎产症治194-竹林女科证治195-原要论196-产后十八论197-脚气治法总要198-济阴纲目199-卫生家宝产科备要200-邯郸遗稿201-鬻婴提要说202-颅囟经203-婴童类萃204-医林改错205-金匮翼206-养老奉亲书207-医门法律208-笔花医镜209-血证论210-外科精义211-立斋外科发挥212-外科枢要213-杂病心法要诀214-跌损妙方215-杂病广要216-江氏伤科学217-伤科大成219-跌打损伤方220-外科集验方221-余无言222-跌打损伤回生集223-疡医大全224-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225-疡科心得集226-外科大成227-阴证略例228-发背对口治诀论229-集验背疽方230-外科正宗231-中风论232-内外伤辨233-内科摘要234-少林真传伤科秘方235-仙授理伤续断秘方236-外科十三方考237-外科心法要诀238-外科方外奇方239-外科全生集240-外科启玄241-外科理例242-外科传薪集243-外科精要244-外科选要245-外科医镜246-正骨心法要旨247-正体类要248-何氏虚劳心传249-周慎斋遗书250-奇经八脉考251-金疮秘传禁方252-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253-青囊秘诀254-急救良方255-急救广生集256-订正太素脉秘诀257-症因脉治258-秘传外科方259-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260-脉症治方261-脉确262-接骨手法263-救伤秘旨264-理虚元鉴265-虚损启微266-诊脉三十二辨267-伤科方书268-伤科汇纂269-伤科补要270-慎柔五书271-杨成博先生遗留穴道秘书272-痰火点雪273-万氏秘传外科心法274-解围元薮275-刘涓子鬼遗方276-疯门全书277-医略278-增订十药神书279-疠疡机要280-医学从众录281-疡科纲要282-医门补要283-医源284-仙传外科集验方285-外科十法286-脉诀乳海287-脉诀考证288-痰疠法门289-证治汇补290-外科证治全书291-眼科秘诀292-银海精微293-审视瑶函294-目经大成295-针灸大全296-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297-针灸易学298-针灸聚英299-针灸大成300-针灸逢源301-针灸甲乙经302-针经节要303-李翰卿304-杨敬斋针灸全书305-宋本备急灸法306-刺灸心法要诀307-一草亭目科全书308-口齿类要309-子午流注针经310-子午流注说难311-尤氏喉科秘书312-尤氏喉症指南313-白喉全生集314-白喉条辨315-银海指南316-普济方·针灸317-灸法秘传318-走马急疳真方319-明目至宝320-金针秘传321-灵药秘方322-重订囊秘喉书323-重楼玉钥324-重楼玉钥续编325-原机启微326-神灸经纶327-神应经328-秘传眼科龙木论329-针灸神书330-针灸素难要旨331-针灸问对332-针灸集成333-针灸资生经334-针经指南335-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336-推拿抉微337-理瀹骈文338-异授眼科339-眼科心法要诀340-眼科阐微341-喉舌备要秘旨342-喉科指掌343-喉科秘诀344-喉科集腋345-焦氏喉科枕秘346-黄帝明堂灸经347-经穴汇解348-经络全书349-经络考350-经络汇编351-包氏喉证家宝352-炙膏肓腧穴法353-凌门传授铜人指穴354-厘正按摩要术355-灵枢经脉翼356-广嗣要语357-局方发挥358-西方子明堂灸经359-友渔斋医话360-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361-吴鞠通医案362-冷庐医话363-柳洲医话364-医贯365-古今医案按366-侣山堂类辩367-临证指南医案368-存存斋医话稿369-丹溪治法心要370-医经溯洄集371-叶天士医案精华372-一得集373-丁甘仁医案374-三家医案合刻375-上池杂说376-也是山人医案377-客尘医话378-王氏医案绎注379-市隐庐医学杂着380-未刻本叶氏医案381-先哲医话382-回春录383-何澹安医案384-吴医汇讲385-奇症汇386-知医必辨387-肯堂医论388-花韵楼医案389-证治心传390-辨证汇编391-眉寿堂方案选存392-研经言393-重订灵兰要览394-重庆堂随笔395-凌临灵方396-孙文垣医案397-塘医话398-马培之医案399-张聿青医案400-张畹香医案401-曹仁伯医案论402-热病衡正403-寓意草404-程杏轩医案405-慎疾刍言406-叶选医衡407-对山医话408-质疑录409-丛桂草堂医案410-归砚录411-医原412-医暇卮言413-医学课儿策414-医学读书记415-医医医416-续名医类案417-读医随笔418-医学源流论419-王旭高临证医案420-邵兰荪医案421-八十一难经422-内经博议423-素问六气玄珠密语424-医经读425-医经原旨426-素问玄机原病式427-类经428-类经图翼429-内经知要430-黄帝内经素问集注431-黄帝内经灵枢集注432-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433-六因条辨434-素问灵枢类纂约注435-黄帝素问直解436-素问经注节解437-黄帝内经素问438-黄帝内经素问校义439-黄帝内经太素440-中西汇通医经精义441-内经评文442-内经药瀹443-医效秘传444-读素问钞445-灵素节注类编446-古本难经阐注447-难经正义448-素问识449-灵枢识450-难经经释451-黄帝内经素问遗篇452-素问要旨论453-黄帝素问宣明论方454-难经集注455-难经古义456-万氏秘传片玉心书457-伤寒论458-伤寒捷诀459-伤寒总病论460-类证活人书461-注解伤寒论462-伤寒九十论463-伤寒百证歌464-伤寒发微论465-伤寒明理论466-仲景伤寒补亡论467-伤寒寻源468-伤寒直格469-伤寒标本心法类萃470-伤寒六书471-伤寒论条辨472-张卿子伤寒论473-伤寒证治准绳474-伤寒论注475-重订通俗伤寒论476-伤寒溯源集477-伤寒括要478-伤寒缵论479-伤寒贯珠集480-伤寒法祖481-伤寒大白482-伤寒悬解483-伤寒论类方484-伤寒论辩证广注485-伤寒论辑义486-伤寒医诀串解487-伤寒审证表488-伤寒补例489-敖氏伤寒金镜录490-伤寒舌鉴491-增订叶评伤暑全书492-伤寒论翼493-伤寒附翼494-伤寒指掌495-中寒论辩证广注496-河间伤寒心要497-刘河间伤寒医鉴498-金匮要略浅注499-金匮要略方论500-金匮要略心典501-金匮玉函经二注502-金匮玉函要略述义503-脉诀504-脉经505-诊家枢要506-濒湖脉学507-诊家正眼508-三指禅509-湿热病篇510-形色外诊简摩511-金匮玉函要略辑义512-脉理求真513-脉诀刊误514-脉诀汇辨515-高注金匮要略516-临症验舌法517-望诊遵经518-诊宗三昧519-医灯续焰520-察病指南521-察舌辨症新法522-温疫论523-千金食治524-温热暑疫全书525-疫疹一得526-温病条辨527-温热逢源528-时病论529-温病指南530-女丹合编选注531-运气要诀532-备急千金要方533-食疗方534-心医集535-西池集536-性命要旨537-松峰说疫538-寿世传真539-陆地仙经540-宁坤秘笈541-温病正宗542-寿世保元543-温热经纬544-温热论545-达摩洗髓易筋经546-广瘟疫论547-养生秘旨548-养生导引法549-重订广温热论550-养生导引秘籍551-随息居重订霍乱论552-修昆仑证验553-寿世青编554-养生类要555-饮食须知556-瘴疟指南557-华氏中藏经558-三因极一病证方论559-扁鹊心书560-玉机微义561-明医指掌562-明医杂着563-此事难知564-金匮钩玄565-卫生宝鉴566-校注医醇剩义567-脉因证治568-杂病治例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570-丹溪心法571-诸病源候论572-儒门事亲573-古今医鉴574-医说575-医宗金鉴576-医经国小577-医学入门578-医学启源579-医学纲目580-医垒元戎581-兰室秘藏582-韩氏医通583-医学正传584-医学衷中参西录585-卫济宝书586-三消论587-石室秘录588-丹溪手镜589-古今名医汇粹590-轩岐救正论591-痧胀玉衡592-医学三字经593-辨证录594-医学指归595-医学实在易596-医学摘粹597-冯氏锦囊秘录598-简明医彀599-医述600-辨症玉函601-医学心悟602-类证治裁603-医碥604-医学真传605-张氏医通606-中国医籍考607-脉象统类608-丹台玉案609-伤寒论纲目610-幼科释谜611-妇科玉尺612-古今医彻613-药症忌宜。

《卫济宝书》痈疽五发的科学探讨

《卫济宝书》痈疽五发的科学探讨

《卫济宝书》痈疽五发的科学探讨《卫济宝书》(1170年前),旧本题东轩居士撰,不著名氏,陈振孙《书录解题》与《宋史·艺文志》均载之,世间久无传本。

明代《永乐大典》(1408年)与清代《四库全书》(1783年)亦均收载。

《四库全书》提要对此书颇有好评:“此书剖晰精微,深中奥妙,实非有所师授者不能。

其后胪列诸方,附以图说,于药物之修制,针灸之利害,抉摘无遗,多后来医流所未见。

”细析此书之学术内涵,实为宋代一疡科流派,且对后之陈自明《外科精要》(1263年)与杨士瀛《仁斋直指方》(1264年)均有影响。

其痈疽论治悉本源于《内经》,如说:“四时之气,或有乖失,故表窍不匀,三焦壅塞,血涩肌表,致有五发痈疽之患也。

”又说:“发者,五脏六腑不和之所生。

盖五脏主里,气生经络而沉;六腑主表,气生经络而浮。

若喜怒不常,饮食不节,阴阳不调,冷热相干,于是脏腑气虚,则腠理开疏,腠理开疏,则寒邪客热于经络之间,寒气既折,则荣卫稽留于脉。

且荣者血也;卫者气也,血荣得寒则涩不行,卫气从之与寒邪相搏,故壅遏不通。

气者阳也,阳气蕴积则生热,热则血涩,寒热不散,故积聚为痈疽。

”此正为《灵枢·痈疽篇》之原理。

但对“痈疽五发”之定义、概念与分类,则与《内经》原旨有别。

《卫济宝书》分“痈疽”为“五发”:一曰癌,二曰瘭,三曰疽,四曰痼,五曰痈。

考《灵枢·痈疽篇》仅言“痈”与“疽”两种,而不涉“癌、瘭、痼”三者。

据此可知,此书自有其特色,可以深究之。

兹将“痈疽五发”原文所涉症状剖析于下。

原文:一曰癌。

癌疾初发,却无头绪,只是肉热痛,过一七或二七,忽然紫赤微肿,渐不疼痛,迤逦软熟紫赤色,只是不破。

宜下大车鳌散取之,然后服排脓、败毒、托里、内补等散。

破后用麝香膏贴之,五积丸散,疏风、和气,次服余药。

按:此症所言症状,“只是肉热痛”、“过一七或二七,忽然紫赤微肿”、“渐不疼痛”等短期内所发生之证候群表现,则知此“癌”绝非“恶性肿瘤”之癌(Carcinoma),而是“深部脓肿”之“无头疽”。

恶性上皮组织肿瘤

恶性上皮组织肿瘤

来自膀胱或肾盂等处的移行上皮,常呈乳头状,多发性,可溃破形成溃疡或广泛浸润膀胱壁。镜下,恶性上 皮组织肿瘤细胞似移行上皮,呈多层排列,异型性明显。
是从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根据其形态结构和分化程度,可分为分化比较好的、具有腺体结构的腺恶性上 皮组织肿瘤和低分化的、形成实体恶性上皮组织肿瘤巢的实性恶性上皮组织肿瘤。腺恶性上皮组织肿瘤分泌粘液 较多的则称粘液恶性上皮组织肿瘤。
图2腺恶性上皮组织肿瘤(胃)
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细胞排列紊乱,多层,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腺样结构,浸润于胃壁组织内
(2)粘液恶性上皮组织肿瘤(mucoid carcinoma):又称为胶样恶性上皮组织肿瘤(colloid carcinoma),常见于胃肠。镜下,初时粘液聚积在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使该细胞成印戒 状,故一般称之为印戒细胞(signet-ring cell)。以后粘液堆积在腺腔内,并可由于腺体的崩解而形成粘液 池。此时,往往可见于小堆或散在的印戒状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细胞漂浮其中。肉眼观,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组织呈 灰白色,湿润,半透明如胶冻样,胶样恶性上皮组织肿瘤因而得名。
前疾病
非典型性增生
前疾病
原位
恶性上皮组织肿瘤前疾病及恶性上皮组织肿瘤前病变是指某些统计上具有明显恶性上皮组织肿瘤变危险的疾 病及病变,如不及时治愈即有可能转变为恶性上皮组织肿瘤。因此,早期发现与及时治愈恶性上皮组织肿瘤前疾 病或恶性上皮组织肿瘤前病变,对肿瘤的预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常见的恶性上皮组织肿瘤前疾病及病变有以细胞
移行上皮 腺上皮
简称鳞恶性上皮组织肿瘤,常发生在身体原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子宫颈、阴道、食 管、喉、阻茎等处。有些部位如支气管、胆囊、肾盂等处,正常时虽不由鳞状上皮覆盖,但可通过鳞状上皮化生 而发生鳞状细胞恶性上皮组织肿瘤。此恶性上皮组织肿瘤肉眼上常呈菜花状,也可因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组织坏死 脱落而形成溃疡。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组织也同时向深层作浸润性生长。镜下,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的恶性上皮组 织肿瘤的恶性上皮组织肿瘤巢中,细胞间还可见到细胞间桥,在恶性上皮组织肿瘤巢的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 称为角化珠(keratin pearl)或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珠。分化较差的鳞状细胞恶性上皮组织肿瘤无角化珠形成, 甚至也无细胞间桥,瘤细胞呈明显的异型性并见较多的核分裂像。

导经散子_卫济宝书卷下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导经散子_卫济宝书卷下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导经散子_卫济宝书卷下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导经散子_卫济宝书卷下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原方 (8)1.1.组成:皂角灰、蛤粉。

(8)1.2.功效:乳痈。

(8)1.3.来源:《卫济宝书》卷下。

(8)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8)2.相似度50%:青蛤丸 (8)2.1.组成:青黛(水飞净)3钱,蛤粉(新瓦煅)3钱。

(8)2.2.原方对照:皂角灰、蛤粉。

(8)2.3.加:青黛 (8)2.4.减:皂角灰 (8)2.5.功效:咳嗽吐痰,面鼻发红者。

(8)2.6.来源:方出《种福堂方》卷二,名见《卫生鸿宝》卷一。

(8)3.相似度50%:蛤粉散 (8)3.1.组成:蛤粉1分,甘草(炙)1握。

(8)3.2.原方对照:皂角灰、蛤粉。

(8)3.3.加:甘草 (8)3.4.减:皂角灰 (8)3.5.功效:小儿出疮子后,眼内生青膜翳晕。

(8)3.6.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8)4.相似度50%:蛤粉散 (9)4.1.组成:蛤粉、白胶香各等分。

(9)4.2.原方对照:皂角灰、蛤粉。

(9)4.3.加:白胶香 (9)4.4.减:皂角灰 (9)4.5.功效:吐血,衄血。

(9)4.6.来源:《百一》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九。

(9)5.相似度50%:蛤粉散 (9)5.1.组成:蛤粉1两,夜明砂1两5钱。

(9)5.2.原方对照:皂角灰、蛤粉。

(9)5.3.加:夜明砂 (9)5.4.减:皂角灰 (9)5.5.功效:雀盲。

(9)5.6.来源:《异授眼科》。

(9)6.相似度50%:蛤粉散 (9)6.1.组成:谷精草、蛤粉各等分。

(9)6.2.原方对照:皂角灰、蛤粉。

(9)6.3.加:谷精草 (9)6.4.减:皂角灰 (9)6.5.功效:小儿疮子入眼。

(10)6.6.来源:《活人书》卷二十一。

(10)7.相似度50%:蛤粉丸 (10)7.1.组成:蛤粉(好者,研极细)、黄蜡各等分。

“癌”字最早见于宋代的《卫济宝书》

“癌”字最早见于宋代的《卫济宝书》

“癌”字最早见于宋代的《卫济宝书》
晨曦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早在三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有"癌"的病名,约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周礼.天官》中,记着"疡医下士八人,掌管肿疡......等病"。

"肿疡"这个词,宋代王安石注为"肿疡聚而不散"。

可见包括肿瘤在内的疡病已归专科疡
医治疗了。

【总页数】1页(P97-97)
【作者】晨曦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78
【相关文献】
1.《卫济宝书》植物药品种考查
2.《卫济宝书》痈疽五发的科学探讨
3.“老师”、“导师”之类的称谓最早见于何书?──试论佛文化对近代汉语词汇的影响
4.《卫济宝书》——最早记载“癌”的医著
5.《卫济宝书》——最早记载“癌”的专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书目总清单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书目总清单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183;书目总清单敬启者:自古求学必备书目,或购或抄,欲做学问必不可少。

下列书目为中医临床大家携手文献整理专家将现存世中医经典名著精选,以现代数码技术处理后精制影印,各分卷附请当代中医专家、教授撰写引言、导读,并在原文基础上作点校、注释。

所有书目网络均可购得。

刘希彦按:所有书目皆为古籍原版之影印,大量第一次得见真面目之珍本,幸甚。

书目图样ISBN书名版本定价978-7-5357-8290-8灵枢素问节要浅注(上)清光绪元年1875善成堂本180.00灵枢素问节要浅注(下)978-7-5357-8405-6难经经释、难经悬解清雍正5年1727徐氏洄溪草堂刻本、清同治11年1872冯氏刻本70.00978-7-5357-8393-6素问直解(上)清光绪13年18 87浙江书局本260.00素问直解(下)978-7-5357-8390-5难经集注清嘉庆宛委别藏本85.00978-7-5357-8386-8内经评文(上)清光绪24年1898周氏丛书本210.00内经评文(下)978-7-5357-8288-5古本难经阐注清乾隆3年体仁堂刻本70.00978-7-5357-8287-8内经知要清光绪9年崇德堂刻本65.00978-7-5357-8291-5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清江阴朱文震校刊本、清刻《刘河间伤寒六书》本100.00978-7-5357-8523-7内经博议清乾隆元年孙石芝抄本86.00978-7-5357-8522-0读素问钞明嘉靖6年休宁程确斋初刻本95.00978-7-5357-8571-8黄帝内经素问上明顾从德影刻宋嘉祐本200黄帝内经素问下978-7-5357-8597-8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医津一筏宣明:清末朱文震重刊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一筏:清道光13-24年1833-1844昭代丛书本110978-7-5357-8603-6灵枢经明赵府居敬堂刻本120978-7-5357-8601-2素问入式运气论奥、运气论奥:元刻本运气:清内府抄本68978-7-5357-7020-2伤寒论明赵开美仿宋本74.00978-7-5357-7032-5注解伤寒论清光绪6年1880扫叶山房刻本64.00978-7-5357-7024-0伤寒明理论、伤寒活人指掌、伤寒兼证析义宋景定1261建安庆有堂新刊本、明崇祯5年1632金陵原刻本、清康熙6年1667金阊书业堂刻本88.00978-7-5357-7029-5伤寒总病论、伤寒发微论清道光3年1823黄氏士礼居覆宋刻本、明万历39年1611乔山堂刘龙田刻本63.00978-7-5357-7015-8伤寒类证活人书清光绪23年1897儒林堂刻本92.00978-7-5357-7018-9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伤寒要旨药方元刻本、清咸丰3年1853仁和胡氏木活字本、宋乾道7年1171姑孰郡斋刻本83.00978-7-5357-7016-5伤寒补亡论清道光1年1821徐锦校刻本心太平轩藏板104.00978-7-5357-7028-8伤寒直格、伤寒贯珠集元天历1年1328建安翠岩精舍刻本、日本文政9年1826小川氏校刻本稽古斋藏板89.00978-7-5357-7031-8尚论篇清乾隆28年1763黎川陈守诚刻本77.00978-7-5357-7030-1尚论后篇清乾隆28年1763黎川陈守诚刻本69.00978-7-5357-7019-6伤寒来苏集(上)清乾隆20年1755马中骅校订本145.00伤寒来苏集(下)978-7-5357-7025-7伤寒溯源集(上)清康熙47年1708虚白室刊本190.00伤寒溯源集(下)978-7-5357-7026-4伤寒悬解清道光12年1832长沙徐氏燮和精舍刻黄氏医书八种本80.00978-7-5357-7021-9伤寒论纲目(上)清同治13年1847湖北崇文书局刻本160.00伤寒论纲目(下)978-7-5357-7022-6伤寒论浅注清光绪2年1876懿惠堂刻本72.00978-7-5357-7027-1伤寒寻源清光绪7年1881刻本62.00978-7-5357-7014-1金匮玉函经二注清道光12年1832刻本吴郡经义斋藏板104.00978-7-5357-7012-7金匮钩玄、金匮要略心典清光绪33年1907京师医局据朱文震刻本修补印本、清雍正10年1732刻本遂初堂藏板97.00978-7-5357-7013-4金匮翼(上)清嘉庆18年1813赵亮彩刻本120.00金匮翼(下)978-7-5357-6097-5金匮要略浅注清光绪13年1887五福堂刻本76.00978-7-5357-7298-5金匮要略方论元至元6年1340邓珍刊本55.00978-7-5357-8284-7金匮玉函经清康熙55年1716陈世杰刻本76.00978-7-5357-8533-6金匮要略论注(上)清光绪5年扫叶山房本160.00金匮要略论注(下)978-7-5357-8576-3金匮要略直解清康熙12年刻本135978-7-5357-8587-9金匮玉函要略方论、伤寒六书纂要辨疑金匮:明刊本纂要辨疑:明崇祯5年1632金陵刻本118978-7-5357-8584-8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伤寒指掌标本:清光绪33年1907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指掌:清嘉庆12年1807刻本115978-7-5357-8582-4伤寒撮要清道光19年瑞鹤堂刻本110978-7-5357-8579-4伤寒论本旨上清同治6年聚文堂刊本248伤寒论本旨下978-7-5357-8578-7伤寒论后条辨上清康熙10年1671式好堂刊本260伤寒论后条辨下978-7-5357-8604-3伤寒论证辨清康熙51年1712许华生刻本80978-7-5357-8589-3伤寒微旨论、伤寒正宗微旨论:清咸丰4年长恩书室丛书本正宗:清康熙刻本120978-7-5357-8575-6伤寒绪论清康熙6年1667刻本138978-7-5357-8574-9伤寒缵论清康熙6年1667刻本135978-7-5357-8577-0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錍上清顺治6年1649刻本360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錍下978-7-5357-8197-0广瘟疫论、湿热条辨清乾隆48年1783刻本、清光绪7年1881慈水杨采青校简香斋刻本75.00978-7-5357-8191-8温病条辨(上)清嘉庆18年1813问心堂刻本135.00温病条辨(下)978-7-5357-8194-9痧胀玉衡清康熙14年1675书业堂刻本85.00978-7-5357-8186-4痧胀源流、疫疹一得清道光21年1841三省堂刻本、清抄嘉庆16年重刻本70.00978-7-5357-8193-2伤寒瘟疫条辨(上)清乾隆50年1785刻本140.00伤寒瘟疫条辨(下)978-7-5357-8187-1时病论(上)清光绪10年(1884)至13年(1887)三衢雷慎修堂养鹤山房刻本120.00时病论(下)978-7-5357-8198-7松峰说疫(上)清咸丰10年1860近文堂藏版105.00松峰说疫(下)978-7-5357-8196-3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清同治2年1863上海崇本堂刻本70.00978-7-5357-8188-8温热经纬(上)清咸丰2年1852刻本105.00温热经纬(下)978-7-5357-8190-1温热暑疫全书清康熙18年1679著者序刻本70.00978-7-5357-8195-6温疫论、痎疟论疏清康熙48年1709刘敞校刻本、光绪4年当归草堂本80.00978-7-5357-8189-5温热论、瘟疫明辨清光绪3年1877周氏医学全书本、清乾隆15年1750汪氏紫峰刻本70.00978-7-5357-8192-5阴证略例、温热病指南集清光绪2年1876至13年1887归安陆氏刻十万卷楼丛书本、清光绪2年1876云间复园刻本75.00978-7-5357-8527-5瘟疫论类编清咸丰10年刻本68.00978-7-5357-8526-8瘟疫论补注清光绪21年1895扬州文富堂刻本70.00978-7-5357-8292-2医宗备要清嘉庆19年1814忠恕堂刻本65.00978-7-5357-8404-9脉义简摩(上)清光绪22年1896周氏医学丛书本140.00脉义简摩(下)978-7-5357-8380-6脉简补义清光绪22年丙申(1896)池阳周学海刻周氏医学丛书本75.00978-7-5357-8525-1诊病奇侅清光绪14年1888四明王仁乾于日本铅印本60.00978-7-5357-8301-1脉诀指掌病式图说、脉学辑要指掌:明万历29年《医统》本;辑要:日本宽政7年1795江户万笈堂刻本聿修堂藏板68.00978-7-5357-8388-2诊宗三昧清康熙28年己巳(1689)金阊书业堂刻本60.00978-7-5357-8297-7察病指南、四诊法指南:日本宽永21年1644刻本70.00978-7-5357-8293-9脉经元天历1330刻本95.00978-7-5357-8528-2脉诀汇辨(上)清康熙61年校勘本128.00脉诀汇辨(下)978-7-5357-8418-6三指禅清光绪21年乙未(1895)澹雅书局刻本65.00978-7-5357-8529-9病机沙篆清刻本80.00978-7-5357-8534-3医灯续焰(上)清顺治9年初刊本280.00医灯续焰(中)医灯续焰(下)978-7-5357-8391-2广成先生玉函经、崔真人脉诀、诊家索隐玉函经:清嘉庆宛委别藏本;崔真人:明万历《东垣十书》本;索隐:清嘉庆4年1799刻本65.00978-7-5357-8389-9形色外诊简摩清光绪22年1896周氏医学丛书本75.00978-7-5357-8376-9脉诀刊误集解明崇祯6年1633重刻本76.00978-7-5357-8414-8望诊遵经清光绪元年1875求志堂刻本88.00978-7-5357-8299-1诊家直诀、重订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直诀:清光绪22年1896周氏医学丛书本;重订、章句:清光绪17年1891至清宣统3年1911池阳周氏福慧双修馆刻本;68.00978-7-5357-8600-5脉理宗经脉粹脉粹:日本永正15年抄本宗经:清刻孤本88978-7-5357-8581-7识病捷法明万历11年刻本230978-7-5357-8586-2四诊脉鉴大全清康熙33年1694体仁堂刻本75978-7-5357-8473-5诊家正眼医学辑要正眼:清康熙6年1667士材三书本辑要:清道光16年1836刻本90978-7-5357-8455-1医方集解清康熙21年(1682)宏道堂刻本100.00978-7-5357-8457-5古今名医方论清康熙14年1675古怀堂刻本90.00978-7-5357-8494-0医方论清光绪14年1888扫叶山房刻本70.00978-7-5357-8491-9千金翼方(上)元大德11年1307梅溪书院刻本(《东洋医学善本丛书》)270.00千金翼方(中)千金翼方(下)978-7-5357-8454-4仁斋直指方论宋刻本120.00978-7-5357-8493-3史载之方宛委别藏本65.00978-7-5357-8453-7世医得效方(上)元刻本(配补)400.00世医得效方(中)世医得效方(下)978-7-5357-8452-0肘后备急方明万历2年1574李栻-刘自化本110.00978-7-5357-8558-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元大德8年1305勤有堂本90.00978-7-5357-8496-4洪氏集验方、潜斋简效方宋乾道6年1170姑孰郡斋刻本、清咸丰3年1853重庆堂本70.00978-7-5357-8560-2普济本事方日享保20年1735刻本120.00978-7-5357-8497-1急救良方、易简方急救:明嘉靖29年1550自刻本易简:日天保4年1830刻本100978-7-5357-8182-6成方切用(上)清乾隆26年1761利济堂刻本300成方切用(下)978-7-5357-8498-8是斋百一选方日本宽正11年1799覆元刻本160978-7-5357-8495-7医方考(上)明万历14年亮明斋刻本200医方考(下)978-7-5357-8490-2备急千金要方一日本影宋本550备急千金要方二备急千金要方三备急千金要方四978-7-5357-8492-6串雅内外编清乾隆年间抄本150978-7-5357-8484-1本草从新清光绪6年1880扫叶山房刊本120978-7-5357-8739-2本草汇言一清顺治2年大成斋藏版470本草汇言二本草汇言三本草汇言四978-7-5357-8508-4本草衍义宋庆元元年1195年重修本60978-7-5357-8509-1雷公炮制药性赋清光绪32年1906扫叶山房本50978-7-5357-汤液本草清光绪33年医统本95978-7-5357-8483-4药性通考清道光29年1849原刻本130978-7-5357-8482-7重修政和经史证类本草一金泰和1249张存惠晦明轩刊本360重修政和经史证类本草二重修政和经史证类本草三重修政和经史证类本草四978-7-5357-8573-2本草备要、药性巧合记备:清康熙22年1683还读斋初刊本巧:清同治9年抄本98978-7-5357-8499-5本草纲目拾遗(上)清同治3年1864张应昌刻、10年1871吉心堂刊行230本草纲目拾遗(中)本草纲目拾遗(下)978-7-5357-8819-1本草求原上清道光28年1848远安堂刻本300本草求原下978-7-5357-8487-2本经逢原上清康熙乙亥1695长洲张隽永堂刻本230本经逢原下978-7-5357-8486-5得配本草清嘉庆9年1804小眉山馆活字盘珠集本130978-7-5357-8818-4雷公炮制药性解明天启2年翁氏初刻本80978-7-5357-8488-9神农本草经疏一四库本360神农本草经疏一神农本草经疏一神农本草经疏一978-7-5357-8387-5内外伤辨惑论、中风论内外伤:明万历29年1601吴勉学校刻本、中风:清光绪10年1884刻本65.00978-7-5357-8387-5慎柔五书清顺治毘陵石震刻本65.00978-7-5357-8663-0丹溪心法(上)明《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180.00丹溪心法(下)978-7-5357-8536-7百效内科全书(上)明(约1644年)藜光堂刻本130.00百效内科全书(下)978-7-5357-8409-4理虚元鉴血症良方理虚:清乾隆36年1771刻本;血症:清康熙51年1712刻本60.00978-7-5357-8316-5脾胃论明万历29年吴勉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65.00978-7-5357-8537-4内科摘录清同治4年1865萍乡文氏延庆堂刻本60.00978-7-5357-8375-2痢疾论清道光27年1847谦益堂刻本70.00978-7-5357-8295-3痰火点雪明建邑书林刘大易刻本75.00978-7-5357-8605-0脉因证治清光绪《芋园丛书》本105.00978-7-5357-8572-5此事难知、症治析疑录此:明万历29年1601映旭斋藏版析疑:清抄本(孤)105978-7-5357-8538-1内科摘要伤暑全书内:明万历19年1591序刻本暑:明末黄昌刻本(初刻本)98978-7-5357-8442-1疮疡经验全书(上)明隆庆3年1569刻本180.00疮疡经验全书(下)978-7-5357-8441-4外科证治全生集、伤科大成全生:清光绪33年1907刻本;大成:清光绪17年1891刻本65.00978-7-5357-8445-2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外科发挥仙授:明洪武刻本;发挥:清康熙18年1679刻本75.00978-7-5357-8446-9刘涓子鬼遗方、外科精义刘涓子:宋刻本;精义:明万历29年刻本80.00978-7-5357-8448-3伤科补要清嘉庆23年1818引溪志远堂刻本90.00978-7-5357-8443-8外科精要、卫济宝书、大河外科精要:清东溪堂刻本《薛氏医按二十四种》;卫济:四库本;大河:明万历31年刻本90.00978-7-5357-8447-6洞天奥旨清乾隆55年大雅堂刻本125.00978-7-5357-8444-5正体类要、外科百效全书正体:薛氏医按二十四种;百效:清书林五凤楼刻本80.00978-7-5357-8449-0伤科汇纂(上)清嘉庆23年1818博施堂抄本220.00伤科汇纂(下)978-7-5357-8450-6徐评外科正宗(上)清咸丰10年1860海宁许氏刻本180徐评外科正宗(下)978-7-5357-8432-2经效产宝、胎产秘书清光绪3年1877影宋刻本、清道光25年1845止园刻本80.00978-7-5357-8563-3女科济阴要语万金方、女医杂言、妇科约囊万金方济阴:清徐大椿手抄本;杂言:明万历13年1585刊本(孤);约囊:清抄本98.00978-7-5357-8424-7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宋刻本88.00978-7-5357-8431-5女科撮要、妇科玉尺撮要:明嘉靖27年1548刻本;玉尺:清乾隆49年1784刻本98.00978-7-5357-8565-7胎产大法、保生胎养良方大法:清道光26年1846刻本;胎养:清光绪6年1880活字本80.00978-7-5357-8422-3增广大生要旨、达生编清咸丰8年1858扫叶山房刻本、清乾隆39年1774敬文堂刻本90.00978-7-5357-8428-5竹林女科证治清光绪怀德堂本115.00978-7-5357-8423-0胤产全书明1602书林乔山堂刻本90.00978-7-5357-8440-7胎产心法(上)清雍正8年1730广西左江观察使署刻本140.00胎产心法(下)978-7-5357-8421-6胎产新书清光绪12年1886汉皋成媄堂刻本108.00978-7-5357-8429-2产宝百问、产宝诸方清抄本、四库本80.00978-7-5357-8564-0女科经纶清乾隆46年1781遗经堂刻本115978-7-5357-8434-6傅青主女科清同治8年1869湖北崇文书局刻本85978-7-5357-8436-0幼科释谜、颅囟经清乾隆39年1774上海朱增惠春坪氏校刻本、四库本90.00978-7-5357-8438-4幼科要略、活幼心法清道光24年1844经鉏堂本、清乾隆59年1794皖江熙湖李氏据康熙15年刻本重刻本80.00978-7-5357-8439-1小儿病源方论、幼科铁镜清嘉庆宛委别藏本、清光绪21年1895贵池刘氏信天堂刻本85.00978-7-5357-8435-3麻科活人全书清光绪19年1893丰城李福田刻本105.00978-7-5357-8426-1幼科发挥、福幼编清乾隆6年敷文堂刻万密斋书本、清道光16年1836六安临潼田氏刻本85.00978-7-5357-8437-7婴童百问(上)明嘉靖21年1542礼部奉昌校刻本170.00婴童百问(下)978-7-5357-8451-3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上)明弘治2年1489刻本190.00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下)978-7-5357-8433-9小儿药证直诀清康熙起秀堂刻本85.00978-7-5357-8427-8慈幼新书清乾隆11年1746刻本110.00978-7-5357-8525-4幼幼集成(上)清乾隆16年1751刻本198.00幼幼集成(下)清乾隆16年1751刻本978-7-5357-8463-6疫痧草喉科秘钥喉科心法草:清光绪14年1888京都梓文斋刻本钥:清光绪12年重刊本心法:清光绪4年1878扬州文枢堂刻本90978-7-5357-8465-0喉科紫珍集清嘉庆9年1804京江尊仁堂刻本85978-7-5357-8456-8喉痧正的疫喉浅论正的:清光绪16年1890苏州曹氏刻本浅论:清光绪5年1879存吾春斋刻本70978-7-5357-8742-2审视瑶函请初刻本160978-7-5357-8459-9咽喉脉证通论喉科指掌通论:清道光21年刻本指掌:清乾隆22年1757刻本65978-7-5357-8460-5一草亭目科全书原机启微集一草亭:清康熙51年1712颍川鹿氏刻本原机:清嘉庆14年1809书业堂刻本65978-7-5357-8458-2尤氏喉科囊秘喉书尤氏:清嘉庆13年1808张氏刻本60978-7-5357-8461-2重楼玉钥白喉辨证重楼:清道光18年1838苏城喜墨斋初刻本白喉:清光绪6年1880黎培敬序刻本70978-7-5357-8462-9秘传眼科龙木论明万历7年1579刻本120978-7-5357-8464-3目经大成(上)清嘉庆22年1817达道堂刻本180目经大成(下)978-7-5357-8377-6针灸问对四库本75.00978-7-5357-8289-2针灸聚英(上)明嘉靖16年1537陶师文刻本120.00针灸聚英(下)978-7-5357-8379-0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正统8年1443石刻拓本75.00978-7-5357-8378-3推拿广意清江阴学古山房刻本70.00978-7-5357-5973-3针经摘英集、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元刻本、四库本55.00978-7-5357-8300-4十四经发挥、太乙神针明万历吴琯刻《薛氏医案》本、清同治7年1868刻本55.00978-7-5357-8294-6厘正按摩要术清光绪15年1889张氏刻述古斋幼科新书本90.00978-7-5357-8286-1针灸大成(上)明万历29年1601赵文炳刻本265.00针灸大成(中)针灸大成(下)978-7-5357-8394-3备急灸法灸法秘传备急:清罗家杰十瓣同心兰室影宋刊本;灸法:清光绪9年1883刘氏乐善堂刻本55978-7-5357-8602-9窦太师流注指要赋针灸素难要旨窦太师:济生拔萃本要旨:日宝历3年大阪弘昭轩书林刻本上海乐善堂1887年重印90978-7-5357-8598-5神灸经纶清咸丰3年元刻本110978-7-5357-8419-3神应经传悟灵济录神应:明成化10年1474朝鲜重刊洪熙元年1425本传悟:清同治8年抄本95978-7-5357-8599-2针灸甲乙经上清末朱文震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148针灸甲乙经下978-7-5357-8507-7养生月览、类修要诀、养生四要养、类:清精抄明万历22年《寿养丛书》本、四要:清康熙51年视履堂刻本60.00978-7-5357-8504-6饮膳正要、食色绅言、玉房秘诀明景泰七年刻本、明万历绣水沈氏刻本、清光绪33年双梅影庵丛书80.00978-7-5357-8467-4抱朴子内篇、修龄要旨明嘉靖44年1565鲁藩本、涵芬楼影清道光11年六安晁氏木活字本100.00978-7-5357-8506-0调疾饮食辨、勿药元诠1、清道光3年1823经国堂本2清嘉庆4年1799医方集解本130978-7-5357-8469-8三元参赞延寿书、老老恒言、赤凤髓1明《正统道藏》本2清同治9年1870刻本3明万历25年1597刊本夷门广牍80978-7-5357-8502-2山居四要明万历20年寿养丛书本50978-7-5357-8503-9寿亲养老新书清同治9年1870刻本80978-7-5357-8468-1泰定养生论、养性延命录、逍遥子导引诀1日本天保6年影抄明正德4年1509刊本2道藏本3明万历25年1597刊本夷门广牍105978-7-5357-8500-8卫生汇录清抄本(故宫孤本)80978-7-5357-8501-5香奁润色寿世青编1清人精抄明万历寿养丛书本2清康熙47年1708《士材三书》本80978-7-5357-8505-3遵生八笺一明万历19年1591高濂自刊本540遵生八笺二遵生八笺三遵生八笺四978-7-5357-8570-1卫生编清乾隆2年1737刻本(孤本)60978-7-5357-8403-2医贯清康熙26年1687天盖楼刻本120.00978-7-5357-8408-7医学发明客尘医话明万历刻本、清嘉庆8年1803刻本60.00978-7-5357-8541-1芷园臆草存案、医贯砭清乾隆30年1765刻本、清雍正5年1727至乾隆29年1764刻本半松斋藏板徐氏医书六种55.00978-7-5357-8530-5壶中医相论、壶中药方便、百度解壶中:清道光1829吴氏合刊本;百毒解:清道光12年1832先慎堂刻本70.00978-7-5357-8511-4笔花医镜清光绪20年1894延清崇文坊刻本80.00978-7-5357-8535-0医说(上)宋刻本180.00医说(下)978-7-5357-8510-7折肱漫录清乾隆59年1794修敬堂刻本70.00978-7-5357-8532-9医学源流论四库本70.00978-7-5357-8539-8续医说日本万治元年1658刻本60.00978-7-5357-8392-9吴鞠通医案民国裘氏刻医药丛书本128.00978-7-5357-8540-4推求师意、医略正误师意:明嘉靖13年1534刻本;医略:明嘉靖刻本68.00978-7-5357-8296-0读医随笔清光绪24年1898皖南建德周氏刻本108.00978-7-5357-8531-2三合集清康熙38年1699江宁汪琦刻98.00978-7-5357-8410-0医经溯洄集、洄溪医案溯洄:四库本;洄溪:清咸丰7年1857刻本85.00978-7-5357-8381-3名医类案(上)四库本360.00名医类案(中)名医类案(下)978-7-5357-8412-4研经言清光绪5年1879月河莫氏刻本90.00978-7-5357-8542-8医经正本书、侣山堂类辩医经:明初刻本;侣山堂:清乾隆33年1768宝笏楼刻本70.00978-7-5357-8406-3医学读书记、慎疾刍言读书:清嘉庆19年1814刻本松风阁藏板;慎疾刍言:清道光28年1848长洲谢嘉孚契兰堂刻本68.00978-7-5357-8407-0冷庐医话清光绪23年丁酉(1897)刻本乌程庞氏藏板90.00978-7-5357-8524-4扁鹊仓公列传、医故扁鹊:日本嘉永3年庚戌(1850)存诚药室据宋建安黄善夫刻本影印本;医故:清光绪平江梓文阁刻书带草堂丛书本76.00978-7-5357-8474-2巢氏诸病源候论上元刻本280巢氏诸病源候论下978-7-5357-8478-0类证治裁(上)清咸丰元年研经堂初刻本210类证治裁(中)类证治裁(下)978-7-5357-8476-6石室秘录清康熙刻本翰宝楼藏板140978-7-5357-8777-4卫生宝鉴明嘉靖14年1535明德堂刊本180978-7-5357-8472-8血证论怪疴单1清光绪16年1890唐氏家藏版2明万历25年《夷门广牍》版110978-7-5357-8741-5医学纲目一明嘉靖44年1565曹灼刊本830医学纲目二医学纲目三医学纲目四医学纲目五医学纲目六978-7-5357-8475-9云林神彀明万历25年1597刻本70978-7-5357-8477-3景岳全书一清乾隆33年1768藜照楼藏版630景岳全书二景岳全书三景岳全书四景岳全书五景岳全书六978-7-5357-8124-6先醒斋笔记中藏经1明万历43年1615丁元荐刻本2清嘉庆13年1808孙星衍校勘本100978-7-5357-8470-4医学心悟清雍正10年1732慎德堂刻本150978-7-5357-8612-8医学源流古今医史1日本宽永9年1632刻本2清抄本98978-7-5357-8471-1医学正传(上)明嘉靖10年1531刻本258医学正传(下)。

《卫济宝书》——最早记载“癌”的医著

《卫济宝书》——最早记载“癌”的医著

《卫济宝书》——最早记载“癌”的医著
佚名
【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
【年(卷),期】2013(12)2
【摘要】早在三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有“癌”的病名,约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周礼·天官》中,记着“疡医下士八人,掌管肿疡……等病”。

“肿疡”这个词,宋代王安石注为“肿疡聚而不散”。

可见包括肿瘤在内的疡病已归专科疡医治疗了。

【总页数】3页(P32-34)
【关键词】医著;癌;甲骨文;肿疡;王安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92
【相关文献】
1.“癌”字最早见于宋代的《卫济宝书》 [J], 晨曦;
2.《卫济宝书》植物药品种考查 [J], 孙启明
3.《卫济宝书》痈疽五发的科学探讨 [J], 孙启明
4.医生要善于发现隐性疾病/临床不能乱创新/有尊严地死值得提倡/《卫济宝书》——最早记载“癌”的专著 [J],
5.《卫济宝书》——最早记载“癌”的专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醫古籍(妇儿80部)

中醫古籍(妇儿80部)
麻疹備要方論
麻疹闡注
内府秘傳經驗女科
寧坤秘笈
女科百問
女科撮要
女科經綸
女科精要
女科秘要
女科秘旨
女科切要
女科要旨
女科折衷纂要
女科證治準繩
女科旨要
女科指要
女科指掌
盤珠集胎産症治
評注産科心法
錢氏秘傳産科方書名試驗錄
沈氏女科輯要
胎産秘書
胎産心法
胎産指南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衛生家寶産科備要
小兒痘疹方論
小兒推拿廣意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中醫古籍(妇儿80部)
7、婦兒
保嬰撮要
保幼新編
産寶
産鑑
陳氏幼科秘訣
慈幼便覽
慈幼新書
達生編
痘疹心法要訣
兒科萃精
兒科醒
兒科要略
婦科秘方
婦科秘書
婦科問答
婦科心法要訣
婦科玉尺
婦人大全良方
婦人規
傅青主女科
廣嗣要語
邯鄲遺稿
活幼心書
濟生集
濟陰綱目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顱囟經
小兒藥證直訣
宜麟策
嬰兒論
嬰童百問
嬰童類萃
幼科發揮
幼科概論
幼科切要
幼科釋謎
幼科鐵鏡
幼科推拿秘書
幼科心法要訣
幼科折衷
幼科指南
幼科種痘心法要旨
幼幼集成
幼幼新書
育嬰家秘
鬻嬰提要說
張氏婦科
證治準繩·女科
證治準繩·幼科
竹林女科證治
竹泉生女科集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名>卫济宝书书名:卫济宝书作者:东轩居士朝代:宋年份:公元960年—1279年<目录><篇名>原序属性:予仲父干道庚寅岁六月,苦背疮,其发甚微,欲以蒜饼炷艾,犹未下也。

一日,医者令饮大黄朴硝,则隐然矣。

先以滓覆其上,越夕视之已寸余,遂急去药,令外科调治。

旬日盈尺,势犹未已也。

梅根编户文居礼工此,医活人不以数计。

召而医之,服药熏贴十日而疮敛,二十日而生肉。

琏一日至汪氏妻家,得所传背方一帙,默契居礼所用药,其服者乃卷尾逼毒散,敷者乃黄真君妙贴散,熏药用雌雄黄等,皆是卷中一二方。

如卷首十一论入门式试法,川药法、针灸法、药仙芝翁指授散、老翁神杖散、玉女飞花散、赵侯须散、六化丹等,皆居礼未尝耳聆而目见者。

后以此集示居礼,会互用之,其病不两月平复。

呜呼。

疾之势大矣,药之功亦大矣,特患人不能得此而善用之。

今居礼以卷之一二方而愈人疾若是,况得集大全者,则活人岂有极。

即名曰“卫家济世宝书”,不亦宜乎?予不敢私于家,谨以此授居礼,仍传好事者,姑序其始末云。

\x董序。

\x<目录><篇名>自序属性:予家藏痈疽方论二十二篇,共为一帙,其方论精微,图证悉具。

随病施效,可以传之无穷。

而为卫家济世之宝,故记之曰“家传卫济宝书”。

凡采百家之说,会十经之旨,以自得之妙,条陈篇目,使传者易明而易行。

其中答问指授之文,传之不老山高先生;玉女飞花散得之洞灵辛隐士;老翁神杖散乃深溪吴道士之散;赵侯须一宗实清河衲僧所传;而犀角丸虽万全本载,实因文宫先生之所得。

食膏蹄汤来自《千金方》,疮溃之后,非此不可散,称十奇黄山奇效之药;乳痈软疖,三溪老人所珍;针法师于石龙法师灸诀,休宁道人见教。

凭文注解,片言只字皆不妄发,行之十有二年,救人莫知其数,方知微奥。

息心澄意颖悟之后,可以奉行,庶几不误后人,其为阴德亦不浅矣。

\x东轩居士序\x<目录>卷上<篇名>论治属性:先生问师曰∶痈疽之异,何重何轻。

视外得内,据形知死生,以何别之。

师曰∶皮肤之深,肌肉之浅,浮虚以广,或蔓延三四,游走旁注,此则痈也。

曰∶治之何先。

曰∶成者之,盛者疾之,攻内后外,三日成功。

(此言痈成而有脓者,当针以泄之。

热毒盛者,针以出之。

)曰∶痈之治即闻矣,疽可得闻乎。

师曰∶甚哉。

五脏锐毒而为疽,热蕴乎五脏而聚,逆乎诸阳而欲越,会丹府燥,荣卫大盛而作结乎。

此根于里,十之已七,毒诸外,三见其一。

小形坚本,锐若纤足,欲触摇,畏痛心脑骨。

寒热以乘阳之证悉具,来者速泄阳会,败者急救其里(泄会言灸,救里言药。

)巧工如经,先时具全,未越未透,妙在揭指。

(针也,出皮肤曰越。

)问曰∶病有至甚而生,至微而死,病证唯辨,死生何从决乎。

答曰∶发背透膜者死不治(此言肝以上。

)未溃内陷,面青唇黑,便污者死。

(此言脏见瘀血。

)溃喉者不治。

阴入腹者不治。

入囊者死。

鬓深及寸者不治(谓如及寸针者。

)左颐后一寸三分毒锐者不治,无此者生,流注虽多,疗之必愈。

问曰∶针灸之法不一,何者为工。

答曰∶针固妙法,不得其旨,祸若反掌。

灸亦要道,热病必亡(谓如九毒心火俱盛,而劫之以火,于疮上而灸之则立死)。

问曰∶痈疽之病,有取乎脉否。

答曰∶圣人周知治病若合符节,非脉而何。

脉之,周身安则至常衰盛迟数于此,以决生死。

病甚反迟,逆也。

病痿犹数,未瘥也。

迟冷数热,了然不匿。

洪数紧盛,乃病之脉。

病今隆结,虽盛不畏;及濡而沉,死在七月;绵微不治。

病在上焦,寸不能应,浮于皮肤者,为痈为顺;入于肌肉者,为疽为逆。

病在下焦,寸反攻盛,尺不能应,迟数顺逆尤存乎消息。

浮滑而透寸,沉实而滑坚,此金石脉也。

厥阴阳明数而实,食毒也。

坚牢,痈结太阴,遇厥阴弦荣,少专经所主,以九部称之。

问曰∶五善七恶可得闻乎。

答曰∶饮食如常,一善也;实热而大小便涩,二善也;内外病相应,三善也;肌肉好恶分明,四善也;用药如所料,五善也。

发渴而喘,精明眼角向鼻,大小便反滑,一恶也;气绵绵而脉濡,与病相反,二恶也;目中不了了,精明内陷,三恶也;未溃肉黑以陷,四恶也;已溃青黑,腐筋骨黑,五恶也;发痰,六恶也;呕吐,七恶也。

夫人禀五行之气而生者,金木水火土是也。

故分发四季有阴阳寒暑之位,顺之则风调而气和,逆之则风乱而气悖,百病所以生也。

虽人能知其理,奈缘四时之气或有乘失,故表窍不匀,三焦壅塞,血涩肌表,致有五发痈疽之患也。

发者,五脏六腑不和之所生。

盖五脏主里气,生经络而沉;六腑主表气,生经络而浮。

若喜怒不常,饮食不节,阴阳不调,冷热相干,于是脏气虚,则腠理开疏。

腠理开疏,则寒邪客热于经络之间。

寒气既折,则荣卫稽留于脉。

且荣者血也,卫者气也,血荣得寒则涩不行,卫气从之,与寒邪相搏,故壅遏不通;气者阳也,阳气蕴积则生热,热则血涩,寒热不散,故积聚为痈疽。

疽之状,气内攻,皮浓强实,痹而生寒,寒久发热,寒热蓄积,故伤肉而不坏肌,肌坏则化为脓血。

夫痈患属表,骨髓不枯,易为医治。

疽患属里,伤骨坏筋,则难调理。

经曰∶一寸二寸为痈,以上至一尺来许者为疽。

其五发各有五色,起因瘭癌疽痼之四发,各有颜色,惟小者为痈,所治颇为易耳。

凡人才觉发作结聚,发作寒热或不寒只热之状,疼痛肿赤,瘢痕阔硬;若过五寸以来者,或在头背,或在肢节,或不见形状者,便宜下大车螯散;如只三寸二寸瘢痕者,只下小车螯散。

如痈已破既不可用大小车螯散。

今画出五发形象颜色,图之于后。

正发论。

正发者,脉洪盛,头痛发寒热,大便结,小便赤,痛彻骨筋,眼睛疼痛,如阳证伤寒。

但苦痛有形,肿赤不可近手,肿赤长,上有如烟浆沸泼者,如粟米之白者,皆毒心火三者所并而然也。

当下大黄、犀角、生地黄汁、丝瓜汁之药与正药并行之,仍相度用针灸,乘其未脓而攻之,得宣以不溃而愈,此上工也。

渴者,无畏;大小便结赤,渴而喘,无畏;大小便滑者,逆。

善恶前论。

<目录>卷上\论治<篇名>痈疽五发属性:\x一曰癌\x\r癌图\pk-k1.bmp\r癌疾初发,却无头绪,只是肉热痛。

过一七或二七,忽然紫赤微肿,渐不疼痛,迤逦软熟紫赤色,只是不破。

宜下大车螯散取之,然后服排脓败毒托里内补等散。

破后用麝香膏贴之。

五积丸散疏风和气,次服余药(方见后)。

\x二曰瘭\x(布昭切)\r瘭图\pk-k2.bmp\r瘭者,始初聚结,尖肿,根脚赤白色,高处带红赤,肿实疼痛,憎寒壮热,口干渴,百节疼痛,困倦沉重。

饮食者,未破者,即下大车螯散。

如先破,下小车螯散。

然后服轻肌活脓内托等药,次洗点破等药,加服小车螯散。

脓毒不决即服二三,取活脓血。

\x三曰疽\x\r疽图\pk-k3.bmp\r疽初起如麻豆子大,痒痛,抓破如小疮。

后渐结瘢痕作。

以次皮破窍穴渐如蜂房,多有脓毒不出,结痛,憎寒多热,满闷无力,头目昏眩,百节拘急,睡卧不得,或有吐逆,日加烦痛,疮如火烧,更不可服大车螯散,只服小车螯散与解关轻肌活体等散,止疼痛,退寒热,解昏眩,仍勤用洗贴,去烂肉与脓毒(方见后)。

\x四曰痼\x\r痼图\pk-k4.bmp\r痼发者,形状三两个,或手背不日消退自破,苦无脓血毒汁意以为安愈。

忽因消渴,肾所攻,及至春冬,再在背膊或肾上生一个二个。

疼痛赤肿、腰疼筋紧拘急,吃多物常饥燥,小便赤,大便涩,三五日一通,或破,下小车螯散。

未破,下大车螯散。

逐日下内消内解散(方见后)。

\x五曰痈\x\r痈图\pk-k5.bmp\r痈初起,突如蒸饼,又如鱼形,一头大或多头小,或横在背膊,或在胁肋间,及二三寸许,坚实赤肿,时发热疼痛。

如未破,服大车螯散。

已破,服小车螯散。

次用内解内消等药与治痼法治之。

问曰∶古今之用药制度与夫金石之变,草木之反,虚实之蒸,食毒之发,愿尽言之。

答曰∶古之治病,随证施设,如箭中的,故应手而愈。

妙体存乎心,模体行以意。

今人之体,古方书无有加减,祸福相半。

古称单方疗病为效最切,择以佐使斯为治病。

痈疽之疾如山源之水,一夕暴涨,非决其要会支之大渠,使杀其势,则横潦为灾。

猛烈之疾以猛烈之药,此所谓以毒攻毒也。

金丹之性,真水不胜,客火上炎。

草木之反,热毒蕴结。

五金八石,各从其类。

朱砂下砒,硝石化伏(伏谓伏火丹也。

)犀角、大黄,攻治无畏。

仙芝无虚实证此外则针灸佐之(谓如仙芝方,它方非针灸佐之不可)。

《千金方》惟五香连翘散、猪蹄汤、金犀角丸有准。

《鬼遗方》世称奇妙,究其所以,除木占斯散未闻可以施手,而败酱占斯,世皆莫识,遂为文具苏梗、忍冬不能救急,绿豆、乳香可治金石,举此显显数者,以别是非,尔后不可概举。

然仓卒之间,医者纷纷莫知适从,上下毕备,乃可成事,应入门看候,便须以醋调药。

未溃者当心点之如棋子大,良久视其痛与不痛。

不知痛者加一点,不痛良久又加一点,至满上而不痛及痛如昔者,为入肉,为不应药(以上论仙芝,无他法,只以本方用之)。

已溃者子试之,及数与未及数者,决轻重,应点随手而痛者妙。

食顷者四分,又食七分(此言寻常痛,今点愈痛,昔日痛今不痛,皆应上法)。

消息在临时之妙,须定意商量,于此时决死生也。

即应病服药,初进二钱,如五里进三钱,如五里进四钱,如早至晚六钱。

止如此两者,亦言以毒攻毒也(此言仙芝,余药根据本法)。

当日进药三服后,即用药敷之围疮面所阔肿处,以防其它,注视其东西四向。

除以上法涂围外,于其头上用药一点,此妙不传试法论疮已溃,须用好浓纸作一合索子捻入,看分数,如背上自肝以上,试直入无偏斜,及一寸三分者为将通,十全三四,过此不治。

虽过数而精神强者,须以竹膜一片可敷疮口。

密者,先择一净明室中,以水湿疮口四旁。

然后敷竹膜,在静看其动,似气之拽拽则已通矣。

非风非扇而与呼吸相应,十死不治。

无此者可疗,余法载前论。

一应背溃皆以此法试至妙,如无大竹膜可糊合为之。

腐肉色青黑缺牙不附骨者,用炼刀竹刀割之,或已腐而肌肉薄者,不可割,当下食,恶肉膏。

先熏后用,应溃后无死证,可下手,不然不治(证见前论)。

长肉之法,须恶肉尽乃可下,下而看淫,淫生而有红黄者,红黄者吉;淫生而无肉意青黑者凶。

未下前先用药汤洗,洗后复用葱少盐多汤洗之,微干乃可用。

忌一切厌秽妇人孝子见之,下后仍不许他人揭看。

大凡无淫肉不生,淫上有一层淫,淫如黄绵在肉之上也。

有脓者,脉洪数而紧,痛如刀锥鸡啄,按之似欲随手,当先以取脓针溃之。

溃之而脉愈证退,不加针灸,唯平补而愈。

当用十奇散之类。

溃而证不退加针灸法。

又有肉里痈一证,在好肉之里有脓当决之,否则成附骨。

决而以油捻子塞之,良久乃出,可以尽毒。

应行肉里,针须量其人平日饮量,以酒调药,乘其服药酒后而决之。

然背无此证,浓肉有之。

肠痈在肤准此。

打针法用马衔铁于甲子日,一日炼打阳针一枚如韭叶,长三寸六分;丁酉日打阴针一枚,长二寸四分;惊蛰日打雷锋针一枚,长二寸四分;又打取脓针一枚,如韭叶,长三寸六分;打炼刀一枚,小钓一个。

上用桑白皮,紫藤香煮一周时,以紫藤香末藏之。

阳针,针独疽。

阴针,针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