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合集下载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的第一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本课内容主要围绕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展开,通过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特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自豪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学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特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视频资料: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

4.图片资料:与中华文化相关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如故宫、长城、京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代表了什么?你了解中华文化吗?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课题 5.1延续文化血脉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主要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本框第一目分析了中华文化的来源和特征,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

本目重点落在从中华文化的价值角度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第二目侧重从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角度,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重点落在“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学习目标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

道德修养:通过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与价值,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治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律知识,养成守法意识。

健全人格: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与理解,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

责任意识:通过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路径,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1、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内涵。

2、增强文化自信的原因及做法。

难点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课件展示课前预习题目:1.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组成)2.中华文化的特征【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4.中华文化的重要性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7.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涵?8.为什么要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9.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在课本上找出上述问题的答自主预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课件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笔记。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活动二 感文化底蕴 重文化价值
北京冬奥会将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入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既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表达,更用中国元素刷新了奥林匹克的审美,向全世界展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组合作讨论:北京冬奥会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价值: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一、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通过情境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置身与情境之中,有一种代入感,从而自觉对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特点和价值进行探讨,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坚持核心素养的培育,坚定不移地把文化自信自强做为本课的教育教学重点,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盛会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与魅力,在政治、思想、理论、情感上不断增强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赋予我们无限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应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骄傲,同时我们也应培养一种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这种力量激励我们去奋斗,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早日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重温冬奥,一起来学习“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特点和价值”
引入冬奥情景,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新课教学
活动一 忆文化印记 寻文化之根
观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视频,思考: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蕴含了哪些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二十四节气、冰雪五环、中国门、中国结、剪纸 ......
冬奥会开幕式中展现的中国元素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而这些文化无不都是由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思政融合课教学设计延续文化血脉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思政融合课教学设计延续文化血脉
.设计并发放中华美德我传承倡议书。
(设计意图:学生自我总结传承和践行中华美德的做法,加深对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
教师总结:青少年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传统美德。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 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学生代表朗读: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设计意图:升华情感,引导学生由热爱民族文化到热爱祖国,做自信的中国人。)
教师总结:文化血脉要延续,文化力量需彰显。作为中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华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增强 文化自信,践行传统美德,做中华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践行者!
(三)课后作业
近日,我校正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作为本次活动的负责人,你将怎样开展本次活动?请你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
观看豫剧《红旗渠》选段,让学生初步了解豫剧文化特色,感受文பைடு நூலகம்具有的精神的力量,进而引出课题。
(一)新课讲授
本节课设计为四个环节,分别是认识多彩文化、感受文化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传统美德。
环节一:认识多彩文化
L思考已经融入到河南人日常生活中的河南文化。(学生抢答)
.思考:展示河南省闻名于中国或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列举资料图片《梨园春》老少 同台竞技、走出河南、走向世界,总结文化的特点。
教师总结:河南人对自己文化的充分肯定和认同,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老少同台竞技说明文化传承后继有 人。这就是文化自信的力量、让我们的国运更强、文化更加安全;民族精神代代传承。
2.观看视频《上新了,故宫》,思考故宫的做法给《梨园春》打造更多的文化精品提供的借鉴和思考,小组展 开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总结故宫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如何坚持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承和弘扬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典型人物和事例的相关资料。

3. 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科学技术、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

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3.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如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5.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阅读《中华文明史》、《中华文化通史》等书籍,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部编版》;统编;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一)中华文化的形成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优秀传统文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认知,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为片面,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古老、陈旧的事物,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教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认识到其价值。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3.教会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优秀传统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激发学生的思考。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编写传统文化故事、表演传统文化节目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相关道具和场地。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如古建筑、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认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还有价值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5.1《延续文化血脉》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5.1《延续文化血脉》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5.1《延续文化血脉》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5.1《延续文化血脉》是一节关于中华文化的课程。

本节课通过讲解中华文化的特点、传承和弘扬,使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涵。

2.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特点、传承和弘扬。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中华文化。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特点、传承和弘扬的案例。

2.准备相关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标志物,如长城、故宫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标志物代表了什么?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是什么?2.呈现(15分钟)讲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通过具体案例,如诗词、书法、绘画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提问环节:请学生回答中华文化的一个特点和一种传承方式。

5.拓展(10分钟)讲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传承方式,如日本、韩国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的责任。

《精品》【部编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品教案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精品》【部编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品教案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一)中华文化的形成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2.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1.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共同总结: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4.教师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知识点—传统美德的内容和重要性。
5.活动:寻找新时代好少年。
6.内容要求:①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美德值得我们称赞的好少年?②请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学生,并说说推荐的理由。③他(她)的事迹启示我们应该怎样践行美德?
7.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1.仔细阅读材料,感悟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3.仔细阅读材料,认真聆听老师讲解有关古诗词内容,理解识记本课知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及内容。
4.积极参加活动,结合自身生活经验选出心目中的美德好少年,并小组讨论。
5.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理解识记青少年怎样践行传统美德的要求,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预设过程(2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名词解读:“文化”与“文明”;“根”
2.活动:“传统节日知多少”调查活动。
呈现材料:那达慕大会、望果节、Fra bibliotek王节、春节。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①寻觅中华文化符号,除了传统节日,你还会想到什么?②从古至今、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承,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③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4.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知识点——中华文化(内容,特点,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
5.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6.活动:“我说你猜”(根据提示猜出民族名称),总结: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7.材料:习近平谈文化自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呈现材料: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版】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探究一:《逃出大英博物馆》之寻家之旅设问:1.女孩的原身是由谁铸就的?2.她代表着中华文化内容的哪一部分?除此中华文化的内容还有哪些?设问:为什么这些文化会流传千古?这说明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知识归纳总结1:中华文化的形成、构成、特点、薪火相传的原因?P59(1)-(4)(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4)薪火相传的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归纳总结2:中华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P60H探究二:《逃出大英博物馆》之归家之路设问:1.在女孩的归家路上,你看到了哪些独属中国的文化?提示:太极、茶艺文化、杂技、京剧、拉二胡、打铁花、国宝大熊猫......2.结合视频和教材,说一说中华文化的重要性?知识归纳总结3.中华文化的重要性?P60-61①②③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探究三:《逃出大英博物馆》之家国永安设问:“我们是泱泱大国,中国人不做偷鸡摸狗的事,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的回家”这体现我们对自身文化怎么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做有骨气的中国人知识归纳总结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1ABCA.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博大精深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认同感,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树立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与发展,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理解与传承。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和内涵。

3.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方法与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博大精深。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中华文化,如书法、剪纸等。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和视频资源。

2.准备书法、剪纸等实践活动的道具和材料。

3.设计好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相关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中华文化的经典案例,如诗词、书法、绘画等,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博大精深。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中华文化,如书法、剪纸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不断涌现,可能会对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时代发展中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时代发展中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文化案例和素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和实践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辅助教学材料,以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如诗词、书画、京剧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特点、魅力以及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中华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中华文化主要是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等,对于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传承方式还不够清晰。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外来文化,可能会对中华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影响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魅力和传承方式,提高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特点、魅力和传承方式。

2.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传承方式。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相关图片、案例和资料。

2.教学素材:准备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等素材。

3.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组,以便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如故宫、长城、诗词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和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传承方式。

如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五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认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抵触情绪,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包括独特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理解。

2.中华文化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把握。

3.如何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3.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中华文化。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如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史人物、艺术作品等。

2.制作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史人物、艺术作品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教师提问:“你们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印象?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了解和认识文化自信的来源及如何增强文化自信;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重要性,以及弘扬传统美德的正确做法。

2.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增强文化自信;逐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地解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力量,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根【教学难点】美德万年长【教学环节】一、新闻导入【多媒体呈现】播放2018年春晚武术节目视频。

提到武术,想必大多数人会想到“北崇少林,南尊武当”这句话。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少林派历史久远,威名显赫,民间中隐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

武当则以剑术和内家拳法闻名于世。

在2018年狗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中华武林的这两大门派上演“世纪大融合”,将太极拳和少林棍结合在了一起,刚柔相济的表演透着浓浓的文化韵味,行云流水,气势恢宏。

该节目也是整场春晚中唯一的武术节目。

教师点拨:提起春节、中华武术,我们都知道它们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营养。

今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结合时代和实践的特点加以创新发展,推陈出新。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延续文化血脉》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一)中华文化根活动1 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中国申请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于2017年7月7日和8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52项世界遗产。

至此,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项目数达到52项,遗产数量位居意大利(53项)之后列世界第二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本框有“中华文化根”和“美德万年长”两个板块。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文化观,培养学生生活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含义和作用;如何肩负传承文化使命?美德的含义和内涵;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文化观,培养学生生活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

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含义和作用;如何肩负传承文化使命?美德的含义和内涵;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和活动,制作课件。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探究新知,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一)中华文化的形成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核心素养】国家认同文化自信【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包括“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两目内容,主要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第一目侧重从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发展角度,讲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创造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重点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第二目侧重从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角度,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重点落在“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学情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

在这一大环境下,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懂得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能力目标: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传承、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

【学习重、难点】重点:文化自信难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师收集教学资源,书写教案,准备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编号:522325647891253697158
学校:朝阳岗市溪边镇柳树小学*
教师:谢德刚*
班级:蝴蝶叁班*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
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
料。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
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2.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
1.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共同总结: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四)中华文化的发扬
1.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3.共同总结:(1)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目标导学二:美德万年长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第64-65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1)扶危济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2)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3.共同总结:(1)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3)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精华所在。

(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问题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风好家道和,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面貌的潜在气质,也是家庭兴衰的隐性因子。

”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是对青少年的希望,许多地方正在评选美德少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3.问题解决: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
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4.作业布置:选择教材65-66页“拓展空间”中推荐的作品,认真阅读经典,在好书中涵养品格,亲近道德人物,提升人生境界,与同学交流读后体会。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意义和怎样发扬中华文化;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3 板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中华文化的形成
中华文化的内容
中华文化的意义
中华文化的发扬
美德万年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繁杂,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华文化根,全方位地了解了中华文化,重点是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要结合史实和现实来理解,选择一些典型材料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一个是美德万年长,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可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来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