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用)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台湾从此重归中国版图。与此同时,广州湾、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学方法
网络查询资料、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软件支持
联想传奇电子教室、microsoft office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打开联想传奇电子教室展示频道,播放音乐《七子之歌·澳门》,并对《七子之歌》创作背景和内容作介绍(伴随文字展示/view/29240.htm)第二组:参考百科香港:/view/2607.htm
参考百科澳门:/view/2816.htm
【香港】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澳门】
澳门从明朝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租借。
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宣布澳门为自由港。
1851年:葡萄牙人占领氹仔。
1864年:葡萄牙人占领路环。
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合共四轮谈判。
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课程标准: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2、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3、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
4、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
2、运用播放有关港、澳回归和反映港澳台与内地密切交往的资料片等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2、港澳的顺利回归和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促进了港澳和内地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3、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做丝毫的让步,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教学方式:讲述法、讨论法、归纳法学习指导方法:本课可以通过学生自学自已归纳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再由教师总结、讲述有关祖国统一的事情,学生针对一些问题通过讨论可以提高自我认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让学生回忆中英《南京条约》及解放战争胜利后台湾的情况。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看导言,进而进入新课: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二、新课:(一)、“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本节内容,并说出“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知道“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后由教师讲述。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首先先由学生说一说香港、澳门问题的产生原因。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般特征: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课改教材已经一年多,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灵活,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对较深的历史本质理解不够,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都需进一步提高。
初始能力:学生目睹了回归后港澳的繁荣与发展以及海峡两岸人民的骨肉亲情,对本课知识点比较熟悉,很容易产生历史认同感;但大多学生对这些史实没有更多的思考和深刻体会。如港、澳为何能够顺利回归,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是否一样,为何台湾仍无法回归等问题的认识仍较为表面。
小组合作,分析、讨论
幻灯片《邓小平》
创设问题文本
幻灯片《香港问题的由来》、《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香港回归场景》
创设问题幻灯片文本
幻灯片《回归后的香港景色》
幻灯片《澳门问题的由来》、《澳门回归场景》
探究问题文本
幻灯片《宝岛台湾》、《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文本资料、《海峡两岸密切交往》、《分裂祖国的罪人》视频:FLASH动画《反分裂、为和平》
3.13.2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识记、理解
运用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能分析香港、澳门得以顺利回归的原因。
3.13.3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理解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文化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趋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古今结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认识台湾问题仍是祖国统一道路上的难题
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有自己的想法
视频《中华经典诵读:乡愁》
幻灯展示文本资源
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引起学生共鸣,培养爱国情操
鼓励学生大胆探究,主动参与课堂
北师大历史八下第13课____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__教案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学生走进教室的时候播放MTV《始终有你》。
看到大家对刚才走进教室的时候播放的MTV都很感兴趣,这首歌的名字叫《始终有你》,是2007年,香港特区政府为纪念“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而特意制作的官方主题曲。
今天,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旋律中一起去聆听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讲授新课: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第二目的内容,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历程。
一、港澳回归得实现(多媒体显示“在歌声中聆听历史”)提问:《始终有你》的“你”指谁?指自强不息的香港人民,指默默支持的中央政府,也指艰苦奋斗的全体华夏儿女,正是大家的团结合力,才有了今日香港的繁荣稳定。
提问:“东方跟西方的文明邂逅了冲劲”,这里的“西方”指的是哪个国家?香港问题又是怎么来的?(多媒体显示香港地图)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1860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强租新界。
给学生解释歌词中的“狮子山”。
座落于香港九龙塘及新界之间,是艰苦打拼的香港精神的象征。
提问:“狮子山触得到长城血脉里感应”,这句歌词意指什么?为什么词作者用了“触”?“狮子山”比喻香港,“长城”比喻祖国,“血脉里感应”意指中华儿女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这句歌词意指香港儿女也渴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触”字意指这一过程的艰辛。
(指导学生看课本小字内容)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香港问题专程来中国访问。
当时英国一心想把香港继续留在自己的管制之下,有人把这比喻为“中国当董事长,英国当总经理”,其实质还是保持殖民统治。
邓小平在会谈中明确表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经过22轮的艰难谈判,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瓦房店市第八高级中学历史组:于德超课题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目的一、基本知识:“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文化的友好往来。
二、能力与方法:熟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含义;学会归纳香港澳门回归的步骤及其意义;学会分析与论证台湾回归祖国的阻力,探讨台湾顺利回归的方法,提高学生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党的非凡智慧,培养爱党的情感。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的顺利实践,培养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通过讨论“台湾如何能够顺利回归”,使师生认识到:祖国的统一是必然的趋势,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将被时代抛弃。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难点分析台湾回归存在的阻力,探讨让台湾顺利回归的方法。
关键让学生了解台独势力活动猖獗,以及如何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加强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感情联系。
课类新授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以学生探讨研究知识为主,教师点拨疏导为辅。
教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批注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用大屏幕展示祖国地图,并配音乐《大中国》,引出新课。
(三)新授:之后播放时事新闻视频——2004年5月3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欧洲五国及欧盟总部时,在德国波茨坦发表的重要讲话。
让学生思考新闻中什么内容与历史知识紧密相联系。
(答案:台湾问题)(设计说明):用这则家喻户晓的新闻作为教学的“开场白”,目的一,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探求知识的状态;目的二,新闻中提到的波茨坦会议可为后面讲述台湾问题打下伏笔;目的三,通过播放时事新闻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通过图片和音乐,设置情景,吸引学生兴趣,引出主题。
教学设计历史与现实总是紧密相连,我们学习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今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事情。
802.13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北师大版]
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
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
期不变。
“一国两制”的“一国”指什么?两制又是 什么?为什么要在“一国”实行“两制”?
“一国两制”的构 想
目的: 实现祖国统一 内容: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主体部分坚 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 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 不变。 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现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
台湾问题
近代历史上,台湾主权曾两次失而复得 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占台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收复台湾主权
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 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
《七子之歌· 澳门》是闻一多1925年3月 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 歌》中的首篇。其余六部分别为《香港》、 《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和《旅顺,大连》。诗人以拟人 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 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 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 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台北市容
日月潭
基
山
街
高雄港
澎湖群岛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
三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等到达夷洲,密切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了流求,密切两岸的经济、文化联系。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1662年明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促进台湾 的开发。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学习历史,了解过去,认识世界,这是同学们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原因,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一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1. 一国两制的构想: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此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了出来,后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终于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3)目前海峡两岸交往的任务: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交往。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1.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1982年,第五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会还先后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批重要法律,初步建立起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2.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1971年重返联合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3.高举伟大的旗帜:1997年党的十五大江泽民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二世界古代史1.人类起源;约500万-1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
2.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授课,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中国在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2.理解中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掌握民族团结对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中国在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不同历史时期的统一运动。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入通过PPT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当前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历史上的中国是经历了分裂和统一的过程,让学生想一想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因素。
第二部分:知识讲解1.出现南北朝时期的原因和历史背景;2.北朝与南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3.隋唐统一的原因和意义;4.五代十国的原因和影响;5.金朝与南宋之间的统一运动;6.元朝的建立和统一运动;7.明朝时期的永乐大典和海瑞的削藩;8.清朝的统治和鸦片战争。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以下案例进行分析:1.明朝时期的永乐大典和海瑞的削藩;2.清朝的统治和鸦片战争。
第四部分: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课堂抢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以下问题:1.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2.隋唐统一的原因和意义;3.五代十国的原因和影响;4.金朝与南宋之间的统一运动;5.元朝的建立和统一运动;6.明朝时期的海瑞削藩运动。
第五部分:课堂总结通过对学生的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分析,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明确历史的分裂和统一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今天建设一个统一团结的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是针对初二历史下册的《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进行的授课。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掌握民族团结对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从整体来看,授课效果较好。
首先,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使用PPT进行展示,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历史知识。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能够列举台湾与大陆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能够说出港澳台问题的由来2、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含义、地位2、通过播放港澳回归的史实和反映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视频资料,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港澳顺利回归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是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表现2、通过港澳回归后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学生认识“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3、领悟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做丝毫的让步,说明它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教学重点能够说出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教学难点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
理解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教学准备准备余光中的配乐诗朗诵《乡愁》fash课件,搜集香港回归的视频资料,台湾与大陆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曲,创设教学情境,同时多媒体出示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七子之歌·澳门》是闻一多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
其余六部分别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
诗人以拟人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着他们被迫离开母亲,受尽异族的欺凌。
北师大历史八下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说出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史实。
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日益密切交往的史实。
培养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根据“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成功实践的史实,得出结论:“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培养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并感受中华儿女盼望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的热切之情和喜迎香港、澳门回归而激发的民族自豪感。
积极收集有关近代以来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史实,了解香港百年耻辱。
通过观看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比较分析出香港荣辱兴衰的原因。
通过演讲的方式,表达自己喜悦、自豪的感情。
通过收集整理有关台湾的地理、风土民情,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史实,近年来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和民间交流日益密切等方面材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阅读课内外有关“一国两制”的材料,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具有灵活性和创新精神。
学习“论从史出”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分工收集整理材料,并写成简单的书面提纲。
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并在小组间进行问答竞赛。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使香港和澳门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实践证明,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保持了稳定和繁荣。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祖国的日益繁荣强盛的基础之上的。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海峡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
台湾当局“去中国化”
台独无望, 统一必行!
台湾东森卫视记者提问: 2007年是两岸的关键年,当然 现在两岸的政治冷,但是民间 交流非常热,……而为了进一 步推动两岸关系,还有哪些具 体措施和构想?2008年也是关 键的一年,我们看到,在北京 有奥运,在台湾有大选,对于 未来的两岸关系,总理您的期 待和看法是什么?谢谢。
知识结构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邓 小 平
目 的
香港回归(1997.7.1)
提出
“一国两制”
含 义
实践
澳门回归(1999.12.20)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的主体部分实 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作为特别行政区 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
那你们想如何收回香港呢?
关于收回香港主权的问题,可以用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澳门回归
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统一是中国全 体国民的希望。能 够统一,全国人民 便享福;不能统一 便要受害。
——孙中山
“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
国亲两党大陆行,两岸关系春意浓
西安市民举牌欢迎连战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香港回归
我在飞赴北京时,一再考虑一个问题,那 就是中国根本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1842年 就香港岛签订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 领导人提出的先决条件。我们事先也商量 过了,能不能主权换治权。 实质:用治权掩盖主权
主权问题不可谈判,谈判不成, 我们也要收回。香港主权根本不 在讨论之列,稍后中国会正式公 布收回香港的决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
导入看了刚才的视频,同学们都被画面上的大熊猫所吸引,这两个大熊猫是送往台湾的大熊猫叫团团圆圆,他们为什么叫团团圆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历史新时期,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邓小平说过: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
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港澳是如何回归的,又如何能实现台湾的回归?2.看教材和资料思考问题(5分钟)3.边看视频边,讨论问题4.展示,A.决策组展示大屏幕出示教师预设习题:(1)港澳台和大陆实行的社会制度有何不同?国家当时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谁、在何时、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3)“一国两制”的“一国”指的是什么?“两制”指的是什么?这一科学构想提出的目的是什么?(实现中国的统一大业。
)(4)你能完整地归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吗?(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5)请你尝试用一句话来概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
以学校为例“一校两制”,其他对此组评价过渡:一国两制最新是针对台湾提出的,但首先付诸实施确是香港、澳门。
B.香港、澳门回归展示大屏幕出示教师预设习题:(1)回首百年沧桑,感慨万千,请你说说历史上香港、澳门是如何被割占出去的呢?(2)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开始和英葡接触打算收回香港、澳门,但当时英国态度非常蛮横,针对这一现状,中国当时采取了何种方式实现了港澳的回归,签署了什么文件?(邓小平VS撒切尔夫人,视频)(3)香港何时回归的?澳门回归的时间?分别在港澳设立了什么机构?区旗上的标志是什么?看到香港回归的视频你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有何感受,请用简要的语言话来表达? (香港回顾视频百年巨变,一雪前耻,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我们要记住这一伟大时刻,香港回来了?) (4)香港、澳门回归了,祖国统一完成了一大步,可为何我们去香港、澳门旅游做生意还的有签证?说明了什么问题?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相比还特别在哪些方面不同?港奥回归已经十多年了,那它的发展状况是什么样的呢?(5)当时港澳被分割出去后,中国人民和理解政府都在试图收回所有权,但一直无果。
《统一是历史大势》教学反思
《统一是历史大势》教学反思1、以文学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在欣赏接受文学熏陶的基础上感知统一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以上设计兼顾了历史与文学的整合。
2、本节历史课主要是关于祖国统一的有关历史情节,因此可以把学习历史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课后反映达到了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目的。
3、在这节课中,多次运用视频、课件等多媒体教学以及历史挂图等辅助教具,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趣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运用,效果比较理想。
反思二: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反思本课是我2011年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堂教学录像课。
我精心设计了导入环节,采用歌曲方式导入,这样的导入有以下效果。
1、重视课堂造境符合统一意境的背景音乐《七子之歌》的播放很好的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课堂创设了良好的场景和氛围。
2、关注学生主体播放音乐完毕导入以提问的方式为主,让学生参与进来,给了学生说话的权利,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3、了解学生学情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前奏,通过导入来了解学生学习本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技能、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等,是了解学生比较好的方式。
把了解学生作为导入的内容,通过师生平等对话,可以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提供方法和依据。
反思三: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反思1、初二年段的学生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祖国的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议题。
长期以来,中国大地经历了多次分裂和统一的过程。
从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到近代的辛亥革命,每一次的统一都是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统一的迹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这一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秦朝。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征战,巩固了中央政权,统一了各个封建国家。
然而,秦朝的短暂统一只维持了十几年,随后发生了农民起义和分裂,中国再次陷入分崩离析的局面。
自秦朝的分裂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历时几百年的分裂局面。
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大陆分为南北两个政权,经历了乱世的动荡。
随后,隋朝建立了较短暂的统一,但很快被唐朝所取代。
唐朝时期,中国达到繁荣的巅峰,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统一的局面被保持了将近三百年。
然而,唐朝的统一也随着政权的衰败而消失。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再次陷入了割据的局面。
经过一系列的政权更迭,宋朝崛起,终于在公元960年统一了整个中国大陆,为中国进入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奠定了基础。
宋朝的统一局面一直维持到十三世纪。
在这段时间里,宋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元朝的入侵打破了宋朝的统一,中国再次陷入了分裂和战乱之中。
明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再次迎来了统一。
明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中国重新恢复了统一的局面。
明朝统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明朝的统一也没有能够持续太久。
清朝的入侵打破了明朝的统一,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清朝统一了中国大陆近300年,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然而,清朝的统治也存在许多问题,诸多的反清起义和民族矛盾使得中国再次陷入战乱。
中国近代的历史是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运动,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艰苦卓越的努力。
统一是历史大势教案
统一是历史大势教案统一是历史大势教案一、概述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割据。
1927年,国共两党开始了长达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然而,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新政权的面前:如何统一整个国家?二、历史背景1949年后,中国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如土地改革、打击反革命、发展经济等。
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统一全国。
当时,大陆政权与台湾政权并存,台湾反动政府的存在妨碍了中国内外的统一。
三、国共内战国共内战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内战之一,两党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1947年,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条约未能落实,战争又爆发,历时两年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共内战结束。
四、对台政策1949年以后,中共政权采取了一系列对台政策,以推进和平统一进程。
1950年,中共发表《关于和平解放台湾方案的声明》,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四项原则。
然而,台湾当局拒绝接受此项原则,加强了与美国的联系,使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
五、保持稳定与和平由于国内经济建设任务的繁重,中共政府始终积极寻找和平解决的途径,同时也以富国强军为基础,增强自身实力。
今天,中国漂亮的经济成绩和崛起的军事力量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最有利的历史条件。
六、结语历史上,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梦想。
中国重新崛起的今天,实现统一的时机已经成熟。
我们期望两岸政治领袖能站在历史和民族大义的角度出发,与社会各界人士一道,共同促进和平发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统一是历史大势演讲稿
统一是历史大势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关于统一的演讲。
统一,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国家的永恒主题。
统一不仅是国家的需要,更是民族的需要,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
首先,统一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个统一的国家,能够形成强大的整体实力,实现资源的统一配置和优化利用。
统一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统一也能够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减少内耗,实现经济的整体发展,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可以说,统一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
其次,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需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曾经遭受过分裂和割据之苦。
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也是民族复兴的需要。
只有实现国家的统一,才能够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够让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因此,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需要,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
最后,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希望看到一个繁荣昌盛、安定统一的国家。
我们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因此,统一不仅是国家的需要,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
我们应该团结一心,共同为实现国家的统一而努力奋斗。
在实现国家统一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但是,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国家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一说香港和澳 门的回归所带给 你的感想?
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 澳门问题? 前提条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 提高 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构想 群众基础——渴望回归
苏科全科网
苏科全科网
三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等到达夷洲,密切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了流求,密切两岸的经济、文化联系。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促进台湾 的开发。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
材料五
2006年中国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六。 目前,香港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融资中心, 也是中国唯一的世界级金融中心。在过去的 10年为内地企业融资达1100亿美元。财政司 司长唐英年表示,在回归前,他根本不敢想象 “一国两制”下的 香港能超越东京及伦敦。
香港继续繁荣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国际形势黄皮书 《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 旗
区徽呈圆形,中间图案与区 旗相同,外圈有中文“中华人 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 葡萄牙文“澳门”字样
苏科全科网
苏科全科网
1999年12月20日,澳门总督府举行降旗仪式.
苏科全科网
1999年12月20 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苏科全科网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统一还面临哪些问题?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 族的愿望。一百年不 统一,一千年也要统 一的。怎么解决这个 问题,我看只有实行 “一个国家,两种制 度”。
“一国两制”的构 想
目的: 实现祖国统一 一个中国 的前提下,我国主体部分 内容: 在 一个中国
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
材料四
自8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采购的军 备费用高达430多亿美元。仅从1994年至 1999年,台湾引进武器装备总值就达 133.11亿美元,居世界首位。1990年到 1995年间,台湾从美国采购的军备就达83 亿美元,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军火 外售第二大客户。 国际反华势力
阻碍统一进程 ——据《舰船知识》
董 建 华
苏科全科网
长 港中 官 特华 别人 行民 政共 区和 行国 政香
香港市容
苏科全科网
苏科全科网
幻彩咏香江
苏科全科网
1999年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苏科全科网
——据人民网
材料三
自李登辉执政和陈水扁上台以来, 台湾当局在岛内大搞“渐进式台独”和 “去中国化”活动,在国际上大肆制造 “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断给两 岸关系发展设置障碍、制造危机 ……鼓吹 “与中国对抗”,甚至提出了在2006年搞 “公投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法”并 岛内“台独”势 使台湾成为“正常、完整的国家”的“台 力阻碍统一进程 独”时间表…… ——据人民网
1988年1月,台湾第一个探 1992年9月,首批大陆 亲团来到大陆,登上长城。 记者访问团赴台采访。
2008年11月3日,台湾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问台 湾受到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的接见。就实现台湾 与大陆的“大三通”进行协商。
“和平之旅”连战大陆行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 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 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
1、三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等到达夷洲,密切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2、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了流求,密切两岸的经济、文化联系。 3、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4、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5、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促进台湾 的开发。 6、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
1987年发表中 葡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苏科全科网 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区徽呈圆形,中间图案与区 旗相同,外圈有中文“中华人 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 英文“香港”字样
苏科全科网
请你给台湾中学生 写一封信,信中要求简 单介绍一下台湾与大陆 的交往历史,表达一下 政府的对台政策与方针, 以及祖国人民对台湾人 民的思念之情。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去台湾的四川卧龙大熊猫“团团” “圆圆”
材料一
中华文化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福 建人民和台湾人民讲的都是闽南话、住的 房子也是闽南式的,药材都是同样的药材。 情同兄弟姐妹,血同缘,根同宗,大家同 日同月,共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海峡两岸同根同
源、同祖同宗
——摘自连战在厦门大学的讲演
材料二
近年来,两岸经贸关系进入了一 个新的发展时期。以台湾“经济部”公 布的数字,今年前三季度,两岸贸易额 达2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 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16%……两岸 “三通”有望获得重要进展。 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
清政府被迫割台湾予日本,台湾与大陆分离。 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
3、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 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台湾问题实质上是中国内政问题!
海峡两岸交流频繁
台湾问题
近代历史上,台湾主权曾两次失而复得 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湾主权
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战败逃 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
苏科全科网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 系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澳门问题的由来?
1553年葡萄牙人以曝晒 水浸货物为由,贿赂广东海 道副使得以在澳门上岸居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强占澳门。
澳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20日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
1982年做出决策 1984年发表中 英联合声明
一 国 两 制
苏科全科网
澳门回归
香 港
构想
一国 两制
实践
澳 门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对台基本方针) 台湾
开心辞典
学完本课后,你 知道了什么?
今天我们青少年 学生能在祖国统一大 业中做些什么?
1.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 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 创造”是指( )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B.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构想D.香港的顺利回归 2 .“长久的期待,已经变成了现实;……又一个 新的特别行政区踏上了征程。”这句话中的“新的 特别行政区”是指( ) A.香港特别行政区B.澳门特别行政区 C.台湾特别行政区D.深圳经济特区
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交接仪
苏科全科网
何 厚 铧
政 特中 长 別华 官 行人 政民 区共 第和 一国 任澳 行門
苏科全科网
《七子之歌》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
期不变。
“一国两制”的“一国”指什么?两制又是 什么?
苏科全科网
“一国两制”的构 想
目的: 实现祖国统一 内容: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主体部分坚 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 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 不变。 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现
苏科全科网
澳氹大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苏科全科网
乡
愁
---余光中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苏科全科网
请同学们归纳“一国两制”的概念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
港澳台
前提和核心 主体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补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香港问题的实质:国家主权问题
香 港 问 题 由 来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
1860《北京条约》——九龙
1842《南京条约》——香港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