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探究课堂构建*-以“-瓶抗酸药引发的探究”为例

合集下载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一镜到底式教学实践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一镜到底式教学实践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一镜到底式教学实践如下:一、引言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包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实验技能、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

一镜到底式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连续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一镜到底式教学中实践化学核心素养。

二、一镜到底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包括知识理解、实验技能、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

2.教学内容:选取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化学知识,结合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

3.教学过程: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升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4.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实施1.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或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环节,深入探究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态度。

4.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四、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观察、测试、作品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2.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在知识理解、实验技能、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反馈调整: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结论通过一镜到底式教学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评价要全面、客观,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有力保障。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学科 核 心 素 养 ;实验探究;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是依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 五 个 方 面 及 其 水 平 ,结 合 课 程 内 容 的 要 求 而 制 定 的 .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划分为4 级 水 平 ,是核心素养导向 的学业评价重要依据.在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均包含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 个方面.其中要求学生能运用 变 量 控 制 的 方 法 探 究 并 确 定 合 适 的 反 应 条 件 ,安全顺 利的完成实验,能 对 实 验 方 案 、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高 三 的 学 习 忙 碌 且 十 分 具 有 挑 战 ,因 此 复 习 内 容 的 选 取 不 仅 要 尽 可 能 贴 合 学 生 的 重 难 点 、匹 配 学生的 认 知 结 构 和 发 展 水 平 ,同 时 还 要 结 合 学 校 的 实 际 进 行 综 合 设 计 .例 如 减 压 过 滤 实 验 ,常 规 方 法 是 借 助 自 来 水的流动减小压强从而过滤.但高中传统课堂并无可 利用的水池,因 此 ,以家用电动气泵改进抽滤装置,既 能 使 学 生 掌 握 抽 滤 原 理 ,又能感知化学是近在身边 的 ,而不是“生涩复杂”“高高在上”. 5.3 复习方式多样性
图2 影响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主要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影响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这三个 方面是彼此相对独立的,但 他 们 也 是 相 互 依 存 的 ,共 同决定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发展. 2 . 1 基于实验探究类型的探讨
通 过 整 理 近 几 年 北 京 市 高 考 实 验 探 究 试 题 ,发现 探 究 素 材 主 要 由 物 质 组 成 探 究 、物 质 性 质 探 究 和 反 应 规律探究三种类型. 2 . 1. 1 物质组成探究
2021年 6 月 1 日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和核心价值观。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构建情境化教学环境情境化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故事情节等方式,构建情境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

在讲解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反应现象,从而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二、强化实践性学习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现象,体验化学知识。

在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

三、注重探究性学习化学是一门需要思辨和探究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提出带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机制。

四、促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相互交流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有机化合物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命名方法。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涵盖了构建情境化教学环境、强化实践性学习、注重探究性学习、促进合作学习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创设真实情境的《合成高分子》为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创设真实情境的《合成高分子》为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创设真实情境的《合成高分子》为例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已经成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重要一环。

在以素养为本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科大概念统摄下的大单元教学是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情境是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

情境与“四层”“四翼”有着重要关系,情境在命题中也有着广泛渗透。

本文以创设真实情境的《合成高分子》为例,探讨大单元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大单元教学、合成高分子一、核心素养与情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基于学科素养的课程改革其主要理念包括四点: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真实情境是任务载体;领域知识是必要基础;学习方式变革是实现途径。

素养为本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设置任务、整合教学活动等,让学生获取结构化知识和必备品格。

目前的教育改革,把情境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上,情境作为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情境作为学习的任务载体,最终是为了学生获得素养,素养里面包含知识、思维、能力、品格。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指出,“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四层”是高考的考查内容、“四翼”是高考的考查要求、情境是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阐明情境和“四层”“四翼”的关系、情境在命题中的运用。

综上所述可知,情境,在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高考评价中都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程序胡久华教授指出,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要先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然后确定单元学习目标、然后依次拆解任务,设计问题、规划课时及其安排、系统审视,优化设计。

最新 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精品

最新 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精品

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它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本节课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基于学科知识特点,将教学内容分成两个子主题(二氧化硅、硅酸),在每一个子主题中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阶梯式问题的设计,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喜悦,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第一课时。

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作为非金属的开篇,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硅及其化合物在非金属材料和信息技术领域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突出了硅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氧化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质,含硅元素的材料制品大都是以二氧化硅为原料的,先学习比较熟悉的二氧化硅,再学习其他化合物和单质硅的顺序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作为这一节的第一课时,把学习内容定为二氧化硅和硅酸。

二氧化硅是典型的酸性氧化物,在生活中学生对其感性认识较为深刻,从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习起来具有亲切感。

学生在第二章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教学中运用分类、类比的方法,从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人手,迁移建构二氧化硅的性质,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在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对比学习中,给出二氧化硅的网状结构和二氧化碳的结构,通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并为今后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探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张立强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探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张立强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探究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张立强发布时间:2023-07-03T11:07:46.208Z 来源:《中国教工》2023年8期作者:张立强[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新课程改革对于人才培养要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新课改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真实学习经历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迁移和应用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和品质方面发展,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并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得到提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安徽省宿州市矿建中学 234000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新课程改革对于人才培养要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新课改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真实学习经历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迁移和应用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和品质方面发展,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并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得到提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深度学习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深度学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品质,实现深度学习[1]。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化学教育是初中阶段学生认识世界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随着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化学教学中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系统性和整合性的设计,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作为本研究的核心之一,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实践与探索,验证核心素养在化学教育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中;评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影响,探讨其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作用;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明确定义研究目的,有助于准确把握研究方向和重点,促使研究者在实践中持续深入探索,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和经验,推动化学教育的发展和改进。

1.3 研究意义对于基于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关键。

通过本研究的实践与探索,可以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为其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研究题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培养核心素养来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实验教学的实际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其能够在实验中灵活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观察力、探究精神等核心素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采用实际案例分析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实验教学数据,分析和呈现数据,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一、研究问题及背景1.1 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培养核心素养来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2 研究背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操作方式呆板、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观察力不足等问题,使得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因此,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的研究重点。

二、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际案例分析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并收集相关的实验教学数据。

2.1 实际案例分析本研究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案例,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

我们将重新设计实验内容、改变实验操作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观察力和探究精神等核心素养。

2.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验数据记录和学习成绩等方式,收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情况。

三、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本研究将对实验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图表进行结果展示。

四、结论与讨论本研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培养核心素养来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时,我们可以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我们需要明确学生核心素养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这些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等。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来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需求。

我们可以探讨如何将学生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选取具有启发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实验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课题,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总结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互相帮助、协力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改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并改进实验方案,让他们在实验中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研究--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为例

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研究--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为例

图1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关系图一、问题的提出2018年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强调要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

重视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重视课堂中知识与情境的结构化设计,注重转变学生的化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建构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注重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

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对笔者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的研究性课题。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二第2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本课时的主要知识结构关系图如图1: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研究——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为例朱丽丽(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浙江台州318000)摘要: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为例,选择合适的真实情境,将零散的、无支撑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不断进行证据推理,达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及提升能力的目的,实现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真实问题情境;证据推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1-0010-05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doi :10.3969/j.issn.1008-0546.2021.01.003知识内容多而杂,寻找合适、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以问题为导向,既能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又能激趣和启思。

查阅中国知网中关于本节课的教学情境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以金属钠的用途—如金属钠用于治疗肿瘤;用于冶炼贵金属钛;中国首座钠快中子实验堆等作为教学情境,虽然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但只是引入新课,学生无法发现或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②以趣味实验—如滴水燃棉等作为教学情境,虽也让学生“因境生情”,但缺乏真实性和启思性,教学过程并不能围绕教学情境展开;③以钠起火的事故新闻作为教学情境,放大了负面效果[2];④以钠-空气电池作为教学情境[3],贯穿始终,但已有的教学设计缺乏提问的深度与广度,并且情境素材若处理不当,很容易超纲,学生探究性趣味不浓。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学生的素养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如何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概念出发,分析初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路和方法,并探讨其中的实施细节和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概念及其与初中化学教育的关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

这些素养包括思维力、创新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信息素养、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健康素养等。

这些素养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增强他们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的竞争力。

初中化学教育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可以培养科学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育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初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初中化学教育在推广核心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1.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全面。

目前,大部分初中化学教育侧重于传授化学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过于单一,缺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式效率较低,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路和方法为了解决初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高效课堂。

1.改变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

化学教师应从知识传授的角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对知识进行吸收、整合和运用。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和学科应用能力。

下面将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二、课程背景本设计针对高中化学课程,主要以《化学反应》为内容,涉及到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平衡名称等内容。

三、核心素养分析1.批判性思维:通过学习化学反应,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够对反应类型、方程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2.沟通能力:设计有关实验,让学生合作进行观察、记录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3.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分析化学反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团队协作精神:设计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能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名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名称等内容。

3. 教学活动设计(1)知识导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引出化学反应的概念,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2)教学展示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小组合作实验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实验,如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实验、平衡名称的实验等,让学生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4)实验结果讨论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讨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名称等实验现象。

(5)问题解决提出一些化学反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优化策略--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为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优化策略--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为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优化策略--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为例福建省惠安第四中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提出了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目标,而议题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其具有生活性、思辨性、实践性等特点,强调要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基于此,本文以高中必修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为例,阐述了核心素养下议题式教学的内涵,并提出了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构建活动型政治课堂奠基。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2年开放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议学式协商课堂的建构研究》(KCA2022028)研究成果和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高中议学式思政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QG1451-338)研究成果。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中明确提及,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活动型课程构建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议题式教学的作用与价值。

同时亦强调了议题设计的重要性,即议题设计能否如实体现出学科育人价值,这对议题式教学的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个好的议题不仅能推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转变传统的课堂教与学的模式,还能在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完成课堂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思想政治学科“议题式”教学模式的内涵议题式教学研究是伴随着新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理念发展起来的,为构建活动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周军海学者基于课堂内外两个层面,对议题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揭露了其核心本质,认为议题式教学就是以“议”为主的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活动型课程载体。

基于此,本文所提出的议题式教学就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活动为媒介,创设探究情境,以学生生活实例为议题,通过议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预设目标。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探究——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为例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探究——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为例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探究——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为例摘要:现代教育教学旨在通过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九年级是中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学生直达高考的重要时期,学校教师需要予以真正重视和关注。

九年级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里面包含的逻辑分析以及化学知识需要中学生努力学习和消化。

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化学相对来说在内容和难度上都是比较难的。

九年级化学在整个化学学科组成中占得的比重也很多,关乎中学生对化学学科内容的基本了解和认识,给中学生后期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

所以,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必须成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也是学校教师需要积极落实到中学生自身的基本教学目标。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核心素养;酸碱中和反应;本文从九年级化学课程酸碱中和内容为例,在学生认真学习这一课程后,他们除了对宏观世界有清楚的认知,还要对微观世界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能够用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思想分析化学中的各种反应和现象;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发生和变化有基本的认识、了解和掌握;能够通过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对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对反应现象做出合理解释,这就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的体现;可以认识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和实践,认识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联,运用中和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九年级化学课本内容有向中学生呈现微观和宏观的基本关联和相互之间的影响等等,让中学生认识微观和宏观的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界限,帮助中学生更好的认识化学这一课程和学习化学知识,使学生初步对微观概念有了具体认识,在学生思维中建立了清晰的微粒观,使学生具备了较好的微观探析能力[1]。

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学生对于酸和碱在溶液中的微粒也是清楚的:氯氢化合物通过分解反应分解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钠通过分解反应分解出钠离子和氧基离子,相同的氯化钠分解出氯离子和钠离子等等。

基于化学美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以“‘舌尖’上的酸碱盐”复习课为例

基于化学美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以“‘舌尖’上的酸碱盐”复习课为例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玩“如来神掌”游戏
总结归纳酸碱盐知识
玩味化学规律之美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本文系“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的策略研究”(课题号:苏教科第 16122423 号)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化学教与学 2019 年第 4 期
— 51 —
·课堂教学研究·
三、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1.三色杯实验引入 教师:同学们,请观察下面一个魔术(在三个同样 的杯子里倒入等量的温开水,分别滴入 3 滴紫色液 体),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实验探究活动线
知识内容复习线
方式呈现、把握实现化学美育的关键环节、重视落实 化学美育的生成过程 4 条初中化学美育的实践策略。 笔者结合化学美育相关理论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 准(2017 年版)》对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内容进行了 有益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问题提出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三类化合物,位于沪 教版下册第 7 章,是初中化学尤为重要的一章内容。 通过对酸碱盐进行章节复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对 相关知识的巩固逐步实现智育目标,也是培养学生联 系生活实际实践美育的绝佳阵地。通过课堂教学让 学生体会化学实验绚丽之美、体验化学实验操作之 美、品味化学物质应用之美、玩味化学规律辩证之美、 从而为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提供更多契机。 二、课堂教学板块设计
[过渡]你们说的很对,第一杯底部我的确事先在 杯底放了几滴白醋,那食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妙 用呢?
3.食醋的妙用 师:厨房里通常用什么锅炒菜?( 生:铁锅) 师:为什么用铁锅?(生:可以补充铁元素,防止 贫血。) 师:铁锅中的铁元素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 生:用铁锅烧菜时,铁与食醋反应。 师:请你们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食醋可以用 HAc 表示。 (学生在学案上书写) 师:铁锅如果生锈了呢,怎么除锈呢? 生:可以用食醋除去。 师: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在学案上书写) 师:食醋在做菜方面有何妙用? 生 1:凉拌黄瓜:维生素 C 在碱性和加热条件下易 流失,酸性条件易保存。 生 2:可以用于凉拌皮蛋:皮蛋是碱性食品,需要 用食醋中和才好吃。 生 3:烧鱼软化鱼刺,烧骨头汤补钙…… [设计意图]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在酸碱盐的章节 复习中起到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而学生对该知识点 的认知常停留在记忆层面,理解不够深入,所以需要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摘要: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理念下化学教学中对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体现了高中学生综合能力,体现了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素养和必需品质。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新考试大纲中提出要做好与新理念的衔接,在高考化学试卷中要出现有关核心素养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下面我以“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这节课的设计为例,谈谈变化思想,科学探究,模型认知,社会责任的素养的体现和培养。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提取海带中的碘并类比提取海水中的镁、溴。

1.通过基于真实情境的实验探究,培养设计实验与问题意识的能力3、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一.创设情境,体会学习的价值,培养社会责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孔子2000多年前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化学课堂教学融入生活元素,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研讨的热情,这样才能使课堂效率更高,学生才能乐于物质变化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与美好。

本节课以餐桌上的“常客“海带引入新课,美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如何从海带中提取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化学世界。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知欲望。

以当前的热点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为背景的结语中教师提出未来海洋资源的开发靠你们自然地融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育人价值导向;课堂中由实验室中的海带提碘过渡到工业生产,有目的地融入化学与社会体现应用价值导向,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价值,同时也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体现化学学科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知道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二.实验探究,引发深度学习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想:必须与问题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是高效的,通过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现在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过程中缺乏自主的动态思考过程,学生已经习惯于按部就班地静态模仿课本内容。

基于课例研究的问题解决课的设计与实施--以“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异常现象”为例

基于课例研究的问题解决课的设计与实施--以“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异常现象”为例

基于课例研究的问题解决课的设计与实施--以“探究过氧化钠
与水反应的异常现象”为例
陈盛
【期刊名称】《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年(卷),期】2024()2
【摘要】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背景下,问题解决课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和解决真实情境下的某一问题而展开的化学教学课型。

问题解决课主要包含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反思等环节。

结合“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异常现象”这一教学案例阐述问题解决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通过“问题解决”这一核心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总页数】7页(P47-53)
【作者】陈盛
【作者单位】上海市鲁迅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以化学为主题的STEAM课例设计与实施——以《铝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实验探究》为例
2.课内开展研究性学习一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产生异常现象的探究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师范生提问技能
存在问题分析*——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同课异构微课为例4.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再探究”为例5.问题驱动式实验探究教学设计——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现象”再探究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
化学教与学 2017 年第 12 期
· 教学研能力培养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 的重要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 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3. 学情分析 笔者这节课施教的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 经 基于证据推理形成探究结论, 并运用多种方式准确 地表达探究结果。 ” 而关于本节课涉及到的主要研究 对象, 在 2016 年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必 修) 说明》 中明确指出: “ 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 物在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通过对钠等金属及其 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探究, 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 “ 比较碳酸钠、 碳酸氢钠的溶解 性、 热稳定性、 与酸的反应; ” “ 学会鉴别碳酸钠和碳 酸氢钠的方法” 等。 碳酸钠、 碳酸氢钠是高中学生熟悉的两种重要 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笔者从一种抗酸药 ——碳酸氢钠片的外包装说明文字中找到了一些灵 感。对于其中有一些信息, 学生可以理解并解释, 可 是关于其必须保存在干燥处, 学生没法根据已有知 识来解释。从教学评的一致性考虑, 可以结合前述 考题所考查的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 创设真实的情 境, 展开科学探究。在探究中巩固对碳酸钠、 碳酸氢 钠两种主要物质性质及转化的认知, 同时在相关定 性、 定量的探究中巩固物质鉴别、 检验的知识以及化 学计算和化学表征的技能, 提升实验设计与评价能 力, 增强合作意识。 三、 活动设计, 核心素养融于真实探究 如何借助问题与情境的创设, 构建自主有序、 真 实有效的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知识、 技能、 方法等认知 发展, 从而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笔者分别从 情境素材线、 学生活动线、 知识逻辑线、 认知发展线等 四条主线架构了整节课的教学环节, 并在不同的环节 中有意识地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片断: 在设计实验测定久置碳酸氢钠样品中 碳酸氢钠、 碳酸钠含量的环节。学生经过小组讨论, 分组汇报了以下一些方案。 方案一: 称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 混合物样品 m1 , 充分加热至恒重并称取质量 m2。根 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原理可知, 加热前后的固体 之和, 可以由此计算出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计 算思路: 2NaHCO3 ==== Na2CO3 + 2×84=168 x 168 = 62 x m1 - m 2 H2O 8+44=62 + CO2↑ 质量差 (m1-m2 ) 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标准中要求: “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学习运用以 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初步认识实验条件控 制、 数据的定量处理等科学方法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 应用。认识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摩尔, 能运用于 相关的简单计算, 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 化学的重要作用。 ” 在教学建议中强调: “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 究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 观察、 调查、 资 料收集、 阅读、 讨论、 辩论等多种方式, 在提出问题、 猜 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 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 增进对科学探 究的理解,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
称得总质量为 b g。用酒精灯对其充分加热, 冷却后 称得其总质量为 c g。残留在蒸发皿中的固体是 (填化 学式) 。
(1) 在一个质量为 a g 的蒸发皿中加入一些样品,
装置如下图所示。为了保证实验成功, 所选用针筒的 最大刻度值应大于或等于 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
稀硫酸
(2) 另称取相同质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实验 (mL) 。 (设
息: NaHCO3 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分解成 Na2CO3、 H2O 和 CO2。为了验证这一信息, 该科研小组将一瓶 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 NaHCO3 样品混合均匀后, 进行 如下实验:
由上述两算式, 该科研小组通过计算, 得出了样品中 该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根据碳酸氢钠与碳酸钠
的性质以及守恒思想和极限思想进行定量实验探究 和计算的能力。让笔者思考的是, 学生会做题, 但能 不能设计出这样的实验来探究真实的问题呢?测定 这样的混合物组成时, 学生还能设计出别的实验吗? 作为教师, 能不能利用该题设计出一堂真实的科学探 究课, 将学生从 “纸上谈兵” 转到 “实战训练” 呢?能不 能在科学探究的课堂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呢? 2.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关于科学探究的内容
样品
为止。针筒中收集到的气体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 积为 V mL (滴入稀硫酸的体积及针筒活塞与内壁的 摩擦力忽略不计) 。该科研小组设称取的每份样品中
(3) 打开活塞逐滴加入稀硫酸, 至没有气泡产生
*本文系江苏省教学研究重点课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2015JK11-Z004) 项目成果之一。
一、 目标定位,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论
题:
1. 试题反思 2007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曾经考查了这样一 某学校化学科研小组从文献资料上获得如下信
Na2CO3、 NaHCO3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y, 且没有利用 (22400mL·mol-1) , 他们依据的原理是 的 Na2CO3、 NaHCO3 的质量分数。 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就列出了如下算式: x+y=VmL/ 根据相似原理, 请完成下列算式: 2x+y= 。 。
· 教学研究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探究课堂构建*
——以 “一瓶抗酸药引发的探究” 为例

(1 南京外国语学校
征 1 刘江田 2
江苏 南京 210001)
江苏 南京 210008; 2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摘要: 以 “一瓶抗酸药引发的探究” 一课为例, 阐述了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 从目标定位、 资源整合、 情境创设、 活动设 计、 有效评价等环节, 设计、 构建真实的探究课堂。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探究课堂; 设计 文章编号: 1008-0546 (2017) 12-0006-03 doi: 10.3969/j.issn.1008-0546.2017.12.002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