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

合集下载

土家族吊脚楼

土家族吊脚楼

土家族吊脚楼土家族吊脚楼是中国土家族特有的建筑形式,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成为了土家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土家族吊脚楼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以吊脚和楼层分割为主要特征,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还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土家族吊脚楼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地下部分(地下室),中间部分(吊脚楼),以及上面部分(楼层)。

地下室一般用来存放粮食和家畜,同时也是家庭活动的场所。

吊脚楼是整个民居的主体部分,建筑于高柱之上,拥有宽敞的空间供土家族人民居住和进行各种活动。

楼层是吊脚楼的最上层,主要用来储存谷物和贵重物品。

土家族吊脚楼的结构非常巧妙。

它采用了悬空的方式,通过大柱子架起整个楼层,充分利用了山地地形。

大柱子通常是由整根大树木刻制而成,既稳固又耐久。

吊脚楼的建筑材料一般是木材和石头,结构十分牢固。

吊脚楼的设计还考虑到了通风和采光的需求,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既可以保持通风,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

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风格独特美观。

它通常采用了两层和三层的设计,外观呈现出均衡和谐的感觉。

吊脚楼的檐口通常被装饰得非常精美,有各种各样的雕刻和彩绘,展示了土家族人民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观念。

土家族吊脚楼的功能也非常多样化。

它既是土家族人民的居住场所,也是社群活动和仪式的场所。

在吊脚楼中,人们可以进行各种日常活动,比如煮饭、睡觉、聚会等。

在吊脚楼中举行的各种庆典和仪式也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吊脚楼不仅是土家族人民的家园,更是他们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象征。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吊脚楼反映了这个民族的传统和历史。

它是土家族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他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利用的结果。

土家族吊脚楼不仅是建筑形式的代表,更是土家族文化的象征和精神的寄托。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土家族吊脚楼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土家族吊脚楼的维修和保养成本高昂,受限于经济条件,许多吊脚楼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吊脚楼的功能和意义逐渐减弱。

民族建筑-土家族吊脚楼

民族建筑-土家族吊脚楼

创新与发展
01
创新设计理念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使土家族吊 脚楼更具时代感和实用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
探索新型材料和技 术
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 提高土家族吊脚楼的建造质量和 安全性,同时保持传统风貌。
03
促进产业发展
发展与土家族吊脚楼相关的文化 产业和旅游产业,推动当地经济 发展和就业。
注重采光与通风
窗户的设置充分考虑采光 和通风,保证室内光线充 足且空气流通。
装饰与艺术
木雕工艺
民族元素
木雕是土家族吊脚楼的重要装饰手法, 主要应用于梁柱、门窗等部位。
吊脚楼的装饰中常融入土家族的传统 元素,如土司文化、神话传说等。
彩绘装饰
墙面常以彩绘进行装饰,绘制山水、 花鸟等传统图案,增添视觉效果。
保护与传承
1 2
保护传统建筑技艺
通过传承人制度、技艺培训等方式,确保土家族 吊脚楼的传统建筑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对现存的土家族吊脚楼进行普查、登记和建档, 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以便于管理和研究。
3
推广传统建筑文化
通过展览、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土家 族吊脚楼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农耕为主
土家族人以农耕为生,吊脚楼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农耕生产和生活 的需求,如设置农具和粮食储存空间等。
手工技艺
土家族人擅长手工技艺,如编织、刺绣、木工等,吊脚楼内部装饰 和家具制作体现了他们的技艺水平。
热情好客
土家族人热情好客,喜欢在吊脚楼里举行宴会和聚会,与亲朋好友 分享美食和欢乐。
节日习俗
赶年节
旅游开发与利用
完善旅游设施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在我国众多的民族文化中,土家族以其独特的建筑——吊脚楼,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魅力。

吊脚楼不仅是土家族人民的居住场所,更是土家族审美文化的生动体现。

吊脚楼的建筑形式,充分反映了土家族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适应。

土家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地形复杂,可用平地稀少。

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房屋,同时又能避免潮湿和虫蛇的侵扰,吊脚楼应运而生。

它通常依山而建,一半悬空,一半靠在实地。

这种独特的结构,既节省了土地,又巧妙地利用了地形,使房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从远处望去,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土家族的吊脚楼在选材上也别具匠心。

多选用当地的木材和石材,木材的温润质感和石材的坚固耐用相得益彰。

这些天然材料不仅环保,而且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岁月的痕迹在木材上留下了斑驳的色彩,石材也因风雨的侵蚀而更加古朴。

这种对自然材料的运用,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质朴之美的追求。

从外观上看,吊脚楼造型优美,线条流畅。

屋顶多为歇山式或悬山式,飞檐翘角,给人以轻盈灵动之感。

屋檐下的雕花和彩绘,更是增添了几分艺术气息。

这些装饰图案往往取材于土家族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日常生活,如龙凤呈祥、花鸟鱼虫等,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它们以生动的形象和鲜艳的色彩,展现了土家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进吊脚楼,内部布局也充满了审美情趣。

堂屋宽敞明亮,是家庭活动的中心,供奉着祖先的牌位,体现了土家族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卧室布置简洁温馨,窗户小巧玲珑,采光良好。

厨房和火塘则是温暖的角落,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这种布局既满足了生活的实际需求,又营造出一种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吊脚楼的建造过程,也是土家族审美文化的传承过程。

从选址、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木匠师傅们凭借精湛的技艺,不用一颗铁钉,就能将木材巧妙地拼接在一起,使房屋结构稳固。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
土家先民主要居住于武陵山区。这里沟壑纵横,高山大谷,河流川息,山高坡陡,地势不平,自然环境极度恶劣。同时,古代土家先民所居之地草木丛生,人烟稀少,野兽横行。周兴茂总结了土家族所居之地的地理特征:“其一,山,是土家族聚居地的主要特点之一……其二,土家族聚居地的四省边区属内陆地区,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都比较少见。”因此,土家人世代居住在山,奔走在山,耕种在山,烧伐在山,吃喝在山,交往在山。所以,土家先民就不得不靠山而居,临水而住,可以说,吊脚楼是土家先民对环境进行调适后的文化选择。
6、“复合”型。这种住宅模式,主要是在“一”字型的基础上,兼顾以上所述的其他一种或几种模式,以“吊脚”为支点,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空间扩展的一种复合型吊脚楼模式。
土家族吊脚楼的主要类型为以上几种模式。吊脚楼是土家先民千百年来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文化产物,是土家族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具有丰富的文化精神和内涵。
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内涵与传承
作者:王希辉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土家族是聚居于武陵山区的一个内陆民族。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土家族已达802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65℅,主要集中在湘、黔、渝、鄂等省市交界地带,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
千百年来,土家族先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土家人以其坚忍不拔的民族意志、富于开拓的民族精神和勤劳勇敢的民族智慧,创造了地域色彩鲜明、民族特点突出的土家文化,为武陵山的开发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吊脚楼就是土家文化中的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本文拟就土家族吊脚楼的类型及其文化内涵作粗浅探讨,试图从一个侧面来展示土家人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促进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4、“回”型。“回”型就是在“撮箕口”上加门,进一步发展成四合天井式,乃至另加围屋的模式。土家吊楼与四合院的有机结合,见证了土家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土家族文化交流的产物。[1]

土家族吊脚楼知识讲解

土家族吊脚楼知识讲解

主 要 景 点
土家族人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果树,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 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 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 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 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木墙青瓦,选材单纯。土家族吊脚楼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 空、木栏扶手。讲究的人家还在木墙壁上里里外外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
工艺美化,整体协调。为了防止盗贼,吊脚楼房屋四周用石头、泥土砌成围 墙。正房前面是院坝,院坝外面左侧接围墙有个八字朝门。房屋周围大都种竹 子、果树和风景树。但是,因忌讳与“丧”、“逃”谐音,不吉利,所以前不栽 桑,后不种桃。土家族吊脚楼窗花有浮雕、镂空等多种雕刻工艺,雕刻手法细 腻,内涵丰富多彩。
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
基本形式
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 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 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 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经济条件和 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 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 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 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脚楼 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 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 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写物】土家族的吊脚楼_600字

【写物】土家族的吊脚楼_600字

【写物】土家族的吊脚楼_600字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吊脚楼建筑是他们独特的文化瑰宝。

吊脚楼是一种既充满历史韵味,又兼具实用性的建筑类型,其建筑形式可参照古代吴越建筑的“桥楼”而来。

吊脚楼是一种集住宅、商铺、仓库、兽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独立式建筑。

它的“吊脚”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的柱子不是直接架设于地面上,而是固定在土坯墙体的“脚”上,从而呈现出一种悬空的形态。

吊脚楼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地下室、平房和上层建筑。

地下室是吊脚楼内部的核心,用于存放谷物、干果、野菜等,同时也是整个吊脚楼的底部支撑。

平房是吊脚楼的主要生活区域,用于住人、做饭和储藏物品等。

上层建筑是吊脚楼的商业和工业区域,它们通常分别位于吊脚楼的两端,同时底层也会有小商铺等业态。

吊脚楼的建筑结构十分巧妙,其架构完全不需要大型建筑机械。

其具有很高的抗震性和耐用性,能够承受各种复杂的天气环境。

土家族的老祖宗们,以他们的天赋和智慧,通过数百年的时间,创造出了这样一种兼具美观和实用性的建筑。

吊脚楼里的人们,热情豪爽、淳朴善良,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因此充满了情趣。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们就会当场跳吊脚楼舞,欢度龙船节。

此时,吊脚楼全家老少齐聚一堂,表演吊脚楼舞,唱土家族山歌,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祈求丰收。

吊脚楼也在这时,成为了土家族人文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场所之一。

吊脚楼是土家族人民多年历史演变所产生的文化遗产,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吊脚楼已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建筑,它也成为旅游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向世界展示着土家族文化的魅力。

【写物】土家族的吊脚楼_600字

【写物】土家族的吊脚楼_600字

【写物】土家族的吊脚楼_600字土家族的吊脚楼,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之一。

它独特的结构和卓越的防水能力,使得它在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广泛流传并被喜爱。

吊脚楼是由砖木相结合的建筑,底层高而且空荡,上层凹陷,仿佛悬挂在空中的居所。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可以适应山地环境,还能有效地防止洪水侵袭。

吊脚楼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高度和独特的结构。

一般而言,吊脚楼有三至五层,高度在十几米至几十米之间。

它的底层多用于储藏粮食、设施器具等物品,可以保证这些物品不被潮湿和老鼠侵袭。

而底层的高度也可以防止水灾的侵入。

上层是居住空间,层层退进,整齐有序,形状宛如悬挂在空中的楼台。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增加居住空间,并且增加了房屋的稳定性。

吊脚楼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独特。

它的基础一般采用石块拼砌而成,坚固耐久。

底层的墙壁一般是由粗石头和木料拼砌而成,以达到防水和隔热的效果。

上层的墙壁一般是由砖石和木料拼砌而成,使得墙壁更加坚实。

吊脚楼的屋顶一般采用瓦片覆盖,以保证结构的完整性和防水能力。

整个建筑的结构非常牢固,能够抵御风雨的侵袭。

吊脚楼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它的外观造型独特,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

吊脚楼的外墙一般是以木料为主,梁柱之间还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

吊脚楼的屋顶也非常精美,通常以瓦片覆盖,并在屋脊上安装飞檐,使得整个建筑更加优美。

吊脚楼多以山水为背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吊脚楼作为土家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已经成为了土家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不仅为土家族提供了生活的空间,也是土家族人民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象征。

吊脚楼代表了土家族的智慧和勤劳,也是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吊脚楼的独特风貌和文化内涵,使得它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

我们应该保护好吊脚楼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继续在土家族的传统中传承下去。

土家族吊脚楼的历史文化

土家族吊脚楼的历史文化

土家族吊脚楼的历史文化由于土家族居住的地方多处于山区,建造平房并不容易,因此土家族的房子以吊脚楼居多,这也是最吸引世人眼光的地方。

在土家族文化中,吊脚楼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呢?跟着店铺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土家族吊脚楼的历史文化】土家族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民族,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传统,人们热情好客,地处西南地区的土家族人长久的居住在这里,气候适宜,环境清幽,十分舒适。

当然引人出众的就是土家族吊脚楼了,这种土家族独有的建筑风格让世人称奇,这种奇特的居住模式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人来到这里欣赏这些奇特的建筑,它是土家族人智慧的精华,也是土家族文化繁荣的一个象征。

来到土家族的居住区,我们会深深地被这里的传统民俗吸引,特色的食物,到处都是碧绿一片,高高的树木,浑身散发着属于历史的气韵,还有成片的茂密森林给人的感觉就是祥和安谧。

而作为土家族的标志性建筑吊脚楼,有着来自古代占卜师一类的思想韵味,它传承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一样的认识。

这里的吊脚楼都是十分的气派,每一栋都是靠着智慧与艰苦建起来的,每一处都是土家族人的骄傲,吊脚楼多是依山而建的,顺着山势建起来的吊脚楼恢弘而霸气,而且当我们见到这些吊脚楼都仿佛悬在水面之上的,它凭借着一半与陆地相接,另一半与水面相依,真的就是吊起来的一样,把这些结实的树干一根根的组合起来,拼接成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建筑物,集文化与建筑智慧于一体,给世人都带来一些震惊与稀奇。

这些吊脚楼都是有好几层的建筑,一层层的高楼透着古朴一样的气韵,曲廊围绕在一块的建筑给我们的是放松还有明亮,进入这个建筑物中,每一层都是分工明确的,有的是卧室,有的就是厨房,有的则是会客厅,宽敞明亮,真正的是那种空中楼阁性质一样的,看着四周翠绿的高山,看着碧蓝清澈的水也是一样,心态瞬间平静下来,情不自禁的融入到这个优雅的环境中去。

吊脚楼的前面大都种着新鲜的蔬菜与果树,大部分都可以自给自足,甚是美妙。

土家族吊脚楼

土家族吊脚楼
生长,取材方便。竹子主要用于房屋的“条楼”、竹编夹壁墙的建造。
石材主要用于铺设地基,石柱地区的土家族修建吊脚楼常用一种较为坚硬的青石。青石还可以用作墙
基、门槛、柱础等构件的制作。砖的应用较晚,清代“改土归流”后受汉文化影响才开始使用,主要 用于集镇上的吊脚楼。
泥土,瓦则为青色小瓦,一般选用经过牛反复踩踏后较为柔韧的泥土烧制而成。灰料主要用在士坯墙
结构特点
吊脚楼主要部分由柱、梁、枋、檩等,它的结
构体系是属于穿斗式木构架,它的特点是
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 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 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吊脚楼博采我国 木建筑井干式、穿斗式、抬梁式优点,集美观、 坚固、实用与一体。
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
建筑特色
和竹编夹泥墙上,用白灰涂抹墙面使之美观。
油料主要是桐油,它可以有效防止木料受潮腐朽变形以及虫害咬蚀,桐油还被用于传统油漆彩绘的制
作,因此桐油在吊脚楼的修建过程中被大量运用。草料主要是用在经济条件不发达的时期和地区,居 民将茅草、水稻杆等晒干后铺在屋顶以遮风避雨。
文化内涵
崇尚先祖的民族精神与宗教信仰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道家认为天即是自然,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吊脚楼的建 造强调风水,在择地方面喜欢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能够 背风朝阳,感受充沛的阳光,避免潮湿水汽的侵入。吊脚 楼的营造也遵循天人合一,在选择宅基地时,土家族人遵 循“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则,吊脚楼多是依山而建,在建造 过程中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住宅方位的选择也备受土 家族人的重视,他们通常会请专司风水的先生卜卦,以“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标准,建造坐北朝 南、依山面川、负阴抱阳的屋场。
吊脚楼

非遗中国: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吊脚楼建筑土家族

非遗中国: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吊脚楼建筑土家族

⾮遗中国:⼟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吊脚楼建筑⼟家族 本⽂由新浪⽂化综合整理发布 ⼟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属于国家级⽂化传统技艺。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湖北省重庆市辖区内。

2011年5⽉23⽇,⼟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第三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

历史溯源 ⼟家族先民古居溪州。

早在采集狩猎时期,⼟家先民以树筑巢、以⽯垒屋、以⽯洞⽽居。

“洞⽳居”后来与兄弟民族建筑⽂化交融后发展成明清时期的封⽕统⼦⼤屋;“树巢居”则是⼟家先民为防潮湿防野兽在树上搭建居住的简陋窝棚,后与兄弟民族⽂化相互影响发展成今⽇的转⾓吊脚楼,成为溪州⼟家族当代的主要建筑风格。

⼟家族转⾓吊脚楼建筑风格的形成,除了与兄弟民族建筑⽂化在⼈类⽣产发展中不断取长补短、推陈出新的历史原因外,还有武陵⼭区恶⽔凶⼭坪地少,建房必须依⼭就势的客观原因。

全民彩票 技艺特⾊ 咸丰的吊脚楼⼤多是飞檐翘⾓,回廊吊柱。

在单体式的吊脚楼中,有的是四合天井三⾯回廊,有的是撮箕⼝东西(或南北)两厢房各三⾯回廊,有的是“钥匙头”两⾯回廊。

它们有的依⼭⽽建,有的临溪⽽⽴,有的悬在⼭边,有的矗在平坝……各具特⾊各显风采。

⽽最值得⼈们称道的和咸丰⼈引以⾃豪的⼜是吊脚楼群。

咸丰的吊脚楼群各具形态,遍布全县各地:位于唐崖河东岸的刘家⼤院吊脚楼群坐落在⼀个四⼭环抱的⼩平坝,依⼭⽽建,坐东朝西,20多座吊脚楼错落有致,连成⼀⽚,远远望去,绿树翠⽵掩映,炊烟薄雾缭绕,别有⼀番幽静逸趣。

尖⼭乡⼤⽔坪龙洞的吊脚楼群以严家祠堂为中⼼;参差错落,⼗分美观。

王母洞吊脚楼群处在青⼭环抱之中,四合⽔、三合⽔的建筑连在⼀起,俨若世外桃源。

当门坝的吊脚楼群依⼭⽽建,逶迤瑰丽。

⽼⾥坝村团坡的吊脚楼群顺⼭坡⽽建,⾼⾼低低,层层叠叠,起起伏伏,错落有致。

⼩村乡⼩腊壁吊脚楼群,顺着南河西边⽀流⼀发源于黄连咀的溪流依⼭⽽建,逶迤⽽连绵,秀丽⽽别致。

新场蒋宅的吊脚楼群,除四合天井三⾯回廊外,正房两边尚有⽿房;是⽬前恩施所发现的最⼤吊脚楼——可容纳⼀所新场中学。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风格赏析与保护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风格赏析与保护
一 建筑 形 式 便 应 运 而 生 。
脚楼 与气候 、 地形
I 地处 湖北 省西南部 , 气候温和潮湿 , 山峦起伏 , 江河 : 种地 势环境下 ,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 , 不占用或
三、 吊脚楼的现状与保护措 施
英 国美 学家罗杰斯 ・ 斯克拉顿提 出 : “ 建筑艺 术与其他 艺术 形 式 的 最 大 区别 在 于 , 建筑 具有实用性 , 地域性 , 公 共 性 和 技 术 性 。” 这也成为了现代建筑美学 的审美标准 。 经过 了这 么多年 的 发展与演变 , 土家 吊脚楼到今天看都丝毫不过时。 穿梭 与各大城 市之间笔者不禁感叹科技发展的太快 , 每个城市都越来 越像 , 但 了今天 , 吊脚 楼看起来越发 的独树一帜 。 恩施 的吊脚楼代表 了土家族的智慧 ,代表 了他们 的生活方
期 吊脚楼 的 吊脚 部 分 , 既正屋和厢房用来住人 , 厢 房
. 有柱无壁 , 用来喂养家畜 , 堆放杂物 。除了能满 足生

多的人认识 到它 ,赋予它新的生命 力 ,才能让恩施这座历 史悠 久, 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成 为真正 的生态旅游城市 。 四、 结 语
恩施土 家吊脚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民族特色与丰 富的 文化 内涵 , 与 当地人 民的生活方式 , 气候条件 紧密关联 , 是建筑
院式 , 也被成为“ 四合 天 井 式 ” , 是 双 吊式 的 进 一 步 发
参考文献 :
[ 1 】 恩施 土家族 苗族 自治 州. 恩施 土家族 苗族 自治州概 况( 修 订本 ) ( 中国少数 民族 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 【 M 】 . 北 京: 民族出版社, 2 0 0 7 .
吊脚楼起 源与 中国古代的干栏式建筑 , 是土 家族在其特 定的生活环境 中形成的独特建筑形式 , 具有 突出的地域特 色

土家族吊脚楼屹立险要处,融于山水间

土家族吊脚楼屹立险要处,融于山水间

土家族吊脚楼:屹立险要处,融于山水间田茂军走进湘西土家族山寨,一座座精巧的吊脚楼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鳞次栉比、颇为壮观。

与土家山歌、摆手舞一样,吊脚楼是土家儿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早在远古时代,吊脚楼的前身干栏式建筑就作为古老的民居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吊脚楼逐渐摆脱了干栏式建筑的原始性,营造技艺愈加精妙、装饰手法愈加丰富,成为集建筑、绘画和雕刻等于一体的珍贵的民族艺术。

2011年5月23日,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老民族的文明标志土家先民主要居住于武陵山区。

这里沟壑纵横,高山大谷,河流湍急,山高坡陡,地势不平,自然环境恶劣。

为了保障居住安全,土家先人利用现成的大树作为支撑,其上架设竹、木搭成悬空平面,再立木柱、横梁,盖上树皮茅草或竹条板作为顶篷,将居所架空离开地面,建造出一座座“空中住房”。

这种悬离地面的建筑既可以防潮又可以躲避野兽袭击,很快便流传开来,经过不断改进,逐渐演变成了现今的吊脚楼。

在湘西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残片中就发现有木楼的形象,遗址中还发现大量有规律分布的密集柱洞,说明早在七千多年前,武陵山区已出现木柱支撑的干栏式建筑。

不少历史文献中也留下了吊脚楼的身影,如《魏书·僚传》载:“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

”清光绪《龙山县志》载:“民居中有数十家,或架树枝作楼,或两树排比作门户,至崖尽处则万树葱茏,环拥于外,若栏栅然。

”在各个历史时期,土家先民不断总结营造经验、完善居所功能,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工艺,形成了一整套技术成熟、工序复杂又独具特色的吊脚楼营造技艺,依托山地林木资源作为建筑主要材料的干栏式建筑成为侗族、瑶族、苗族、白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建筑形式。

吊脚楼的内部结构展示了土家先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来威胁的高超智慧。

一般来说,架空部分多位于地势低洼处,比较潮湿阴暗。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阅读理解_概述说明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阅读理解_概述说明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阅读理解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中国的土家族文化中,吊脚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土家族审美文化与吊脚楼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影响。

本篇长文旨在探究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理解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揭示出其中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概述文章内容和目的。

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吊脚楼的历史与特点,并探讨土家族审美文化的传统和特色。

第三部分将通过艺术作品解读吊脚楼和土家族审美文化之间的共同主题,并研究其对个体和集体意义的理解。

第四部分将对前面所述进行总结,并提出可能的深入研究方向或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更全面地了解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其意义和影响,并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揭示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启发人们对于建筑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并为进一步探索吊脚楼和土家族审美文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2.1 吊脚楼的历史与特点:吊脚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常见于中国湖南、湖北等地的土家族聚居区。

这种建筑风格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吊脚楼通常由多栋房屋组成,其中底层用于存放物品或养殖家禽,而人们则居住在楼上。

这种构造的设计使得吊脚楼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如丘陵地带和滨水区域。

2.2 土家族审美文化的传统与特色: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土家族民间艺术以婚俗歌舞、锣鼓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

在土家族文化中,天然环境和自然景观被视为神圣而美丽的事物。

他们崇尚自然、宇宙和大地之间的和谐关系,并通过其建筑、绘画、织布等艺术形式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2.3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的联系和影响:吊脚楼是土家族人们长期生活的结晶,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自然和环境的敬畏和融合。

吊脚楼抹不去的记忆

吊脚楼抹不去的记忆
予脚楼 抹不去
吊脚 楼 。
谈 及 原 始 而 富有 特 色的城 市 民居 建 筑 , 北
可别 因此误 会 了 吊脚楼 , 以为它就是 杜 甫笔
下“ 为秋 风 所破 ” 的 茅屋 , 只 配 穷人 居 住 。 在 重
京 自豪“ 四合 院” , 上 海骄 傲“ 石 库 门” 。重庆 呢?
钱人 家讲 究更 多, 屋顶要 飞檐 走 角 , 窗 户 要 雕 刻
窗花 。在我 印 象 中, 古 色古香 的窗花 雕刻 , 是吊 脚楼 最 有文 化之 所在 。 那些 窗花雕 刻 , 或 浮雕 ,
或镂 空 雕 , - f  ̄ t m讲 究 , 手 法细腻 , 内涵丰 富 , 什么 飞 禽走 兽 、 花 乌 虫鱼 、 歌 舞 竞技 、 神话 传说 、 古籍
成“ 牛鬼蛇神 ” , 被“ 监督 改造 ” 。画 家的居 所 , 就
是 那 时 重 庆 还 四 处 可 寻 的 吊脚 楼 。 这 吊脚 楼 , 实在 简 陋 得 让 人 难 忘 : 楠 竹 与木
板 捆 绑 而 成 。木 楼 板 上 人 稍 一 走 动 就 晃 晃 悠 悠
吊脚楼 修 建 , 取“ 天 平地 不平 ” 之势 , 尤其 讲 究“ 亮脚 ” , 即 支撑 全楼 的杉 木柱子要 长要 直。有
庆, 吊脚 楼 可 有 过灿 烂 的 “ 过去时” —— 人 不分 富贵 贫贱 , 统统 以 吊脚楼 为安居 的处所 。 上世 纪 三四十年代 ,重 庆定 市,兴建 马路 , 城 区扩 大 , 吊脚楼 更是 沿 山大批 兴 建 , 成 了当时 最普及 的建 筑。
那 时 的 吊脚 楼 , 一般 三层 , 底 层 其 实 就 是 土
而今 ,虽然重庆主城 早 已被 高楼 大厦 占据 , 但 吊脚 楼 与 江 水 、 码头、 石梯 坎 、 古榕 树 和谐 相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

46撰文/刘华成吊脚楼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建筑模式,是土家族审美文化的代表之一。

土家族的吊脚楼首先是它的自然美,其次是吊脚楼整体的群落之美,尔后是吊脚楼个体的美, 最后是以吊脚楼建筑为依托体现的土家族儿女的生活之美。

土家族人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出于自然的传统意识,更是造就了吊脚楼特有的淳朴风土审美景观,吊脚楼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土家族人随性、积极的民族心态和豁达、开朗的民族心理。

审美文化,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是人类主观性的产物而非自然客观生成的审美活动。

审美文化包含了哲学、美术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内容。

民族审美文化的对象就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它关系到如何认识少数民族的审美心理以及它和现代民族审美心理发展的脉络。

民族的审美文化是民族生活条件的反应,即民族特有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历史决定了民族性格的面貌,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客观条件对民族的心理和情趣影响很深。

而民族的审美文化具有全民族的统一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是分析阐释民族发展和社会习俗的标准。

吊脚楼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建筑模式,是土家族审美文化的代表之一。

首先是吊脚楼的自然美。

吊脚楼的制材主要以木材和石块为原料,抛去了现代化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利用天然的原材料十分自然,显现出绿野仙踪的梦幻场景。

民间建筑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审美风格,一是京城威势型,这是属于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的审美模式,强调的是血亲人伦、现世事功、道德理性,遵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所以这一类建筑多严肃低沉。

二是佛寺香火型,这是属于佛教型的审美文化,这一类侧重于佛寺的建设,重视佛像的建造和装饰,以方便于敬拜佛神。

三是庭院精神型,这一类属于士人型的审美文化,现今主要体现在江浙一带,代表性的建筑就是著名的苏州园林。

四是山林淡雅型,这类属于道家型审美文化,也就是吊脚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47楼所属的类别建筑。

道家以道为至高信仰,认为无形无象、玄之又玄、只可意会无法言说。

“吊脚楼”里的文化——品《我心中的吊脚楼》_初中作文

“吊脚楼”里的文化——品《我心中的吊脚楼》_初中作文

“吊脚楼”里的文化——品《我心中的吊脚楼》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吊脚楼”里的文化——品《我心中的吊脚楼》,感谢您的阅读!
土家人建造的吊脚楼,多建筑在风景秀丽之处。

土家族建造的吊脚楼,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

倘若你到过那里,你会发现,土家人聚居的地方,环境非常优美:竹林掩映,绿荫茹盖;溪水环流,清澈如镜;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牛哞羊叫,百鸟争鸣。

其间一幢幢飞檐翘角、黑瓦白脊、曲折回廊、廊柱下垂的吊脚楼,那就是土家人饮食起居,日常生活的住所,也是土家族人唱歌跳摆手舞,抢龙门阵的场所。

土家人世代居住的吊脚楼,已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它诠释着土家人的生活、劳动、智慧与追求。

这篇《我心中的吊脚楼》是篇中考作文。

作者对土家吊脚楼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土家吊脚楼是一首凝固的诗,古朴、简约而情韵悠长,是一片充盈土家风情的乐土。

作者对吊脚楼这一文化符号有着本真的认识。

文章选择三个典型的吊脚楼的场景:清晨、黄昏、月夜,概括的描述出自身的感受,这既是对现实生活充满诗意的描述,又是一种理想生活境界的追求,表现土家族人民追求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也是作者对温馨和谐生活境界的追求。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之一,它受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成和发展轨迹。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上它自身缺少创新和有效的人为传承,民族文化正走向文化衰减的恶性循环,对其抢救保护、开发利用和研究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结合张家界土家风情园保护案例,探讨对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概况1.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成因湘西吊脚楼的成因应该从人的基本实践活动说起。

然而建筑作为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之一,它与当地的文化是放不开的。

其形成是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建筑与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生态环境对土家族吊脚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水源、土地,地势和资源都是其主要因素。

湘西地区山峦重叠,河流众多,又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带,雨水充足,空气湿度大,冬暖夏热。

此外山中常有野兽毒蛇出没,因此以木构架的吊脚楼不仅进退灵活,适宜高低错落的地理环境,而且适宜这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建筑诞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土家人在寻找具有良好生态和美感的地理环境中,有效地将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融合得十分自然和谐调,透映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

起伏错落的木构吊脚楼群,流动的河水,丰富的山林资源,不仅形成鸟语花香、优美动人、风景如画的理想“生态环境”,而且建立了人与天、地的和谐性,保证了土家人生产生活的需要,如山泉汇流的河水,有利健康,同时促进水运交通商贸的发展和生活灌溉用水的力便;两岸河堤可以避免淹涝之灾;植被、茂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温湿度。

在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力一面,注重与视觉艺术有密切关系的景观质量,同时重视与居住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环境质量。

历史文化:在原始社会,古代巴人的居住方式是是穴居和巢居,而随着历史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的进步,居住方式逐渐演变成干栏式建筑。

甘茂华散文集《守望吊脚楼》的文化解读

甘茂华散文集《守望吊脚楼》的文化解读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作家杂志��������������2009��.4胡用琼著名的湖北恩施土家族作家甘茂华来自鄂西土家山寨,作品描写的大多是鄂西土家风情,其人生旅程与文学生涯都与土家风情紧密联系�散文集�守望吊脚楼�是他的成名作,取材于巴人后裔土家族的民族风情,笔触清新自然,情感真切,带有原汁原味的民族地域色彩�一文化意象寄托作者的民族情感1999年,谢天振教授在其专著�译介学�中首次提到"文化意象",称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化意象还与各个民族的传说和各个民族初民时期的图腾崇拜有密切的关系"�"文化意象"承载了特定的民族文化,历史渊源,为共同享有的特定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的特定群体所接受,付诸于特定的文学系统,表达特定的民族心理�以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甘茂华的散文集�守望吊脚楼�,会发现很多意味深长的文化意象�吊脚楼是土家族文化中常见的民族文化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根源�它既是土家族人社会生活的历史遗存物,又是一种在现代化进程中土家人还在经历着的现实生活�土家族生活在湘鄂川黔四省交界的山区,吊脚楼顺从居住地形依山而建�土家吊脚楼,演绎了土家人的日常生活:"那时祖先们都生活在吊脚楼里,楼上有鲜活的女人和虎头虎脑的仔娃,有土制的猎枪和家酿的包谷酒,楼下有猪和石磨,还有一条赶山的狗�他们就那样守着,望着,就那样过日子�"(�守望吊脚楼�)人们对吊脚楼的依恋就是土家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皈依和向往,土家人在吊脚楼里延续着自己的生命,他们从出生到离开人世都与吊脚楼结下不解之缘�甘茂华借用文化意象吊脚楼表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土家人仍然保留着亘古不变的文化血脉�他们依然像祖辈们那样以一种满怀敬意,甚至用无限渴望,赞美的眼光去凝视,思索走过的漫长岁月:"外婆说土家人离不开吊脚楼,不管你走多远,最终也要回到吊脚楼里来�回来干什么?守着,望着,过日子�"(�守望吊脚楼�)吊脚楼在土家人心目中具有崇高而神圣的形象,他们把它当作民族精神的象征�这就是吊脚楼所代表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显然已经超越了吊脚楼这种客观存在物,成了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千百年来指引一个民族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艰难地生存下来的某种精神�在散文集中,作者笔下每一个文化意象背后都隐藏着美丽动人的民族传说�"十八女儿杉"是土家父母为土家女儿出嫁准备用来打家具而在屋后种的一片杉树林:"相传一个姓唐的木匠,从外地带回来几棵杉树苗,他一脚踏进家门时,正好女儿降生�唐木匠连夜在屋后栽下杉树苗�待到女儿十八岁时,唐木匠就用这些杉树苗打一堂家具送给她作嫁妆�从此,土家山寨的乡亲们,无论谁家生了一个女儿都要栽一片杉树,待到女儿出嫁的时候,就用这片长大的杉树给女儿打嫁妆�"(�十八女儿杉�)这种古老习俗一直沿袭至今,人们把这种杉树称十八女儿杉�对于生活在土山外的人们来说,水杉树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物质存在,经常与水杉树打交道的土家族,在经年累月的生活过程中与水杉树发生了极为亲近的关系,以至于这种树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在精神世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不了解土家族文化习俗的人们眼里极为平常的水杉树,在甘茂华笔下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作者在言说文化意象其实也是在言说一种文化现象,言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隔山隔水望乡�里故乡的"火塘"也是表征土家族文化的意象�"故乡的火塘也就是历史的火塘�故乡的火塘大多设在堂屋里,四条青石围成一个方形的塘,就在塘里架柴烧火�肚皮烤得烫烫的,脊背却是冰冰的,山里就叫烤肚皮火�"火塘见证了土家族的历史,土家人围成火塘吃食,同时也围着它传说着民族的兴与荣,咀嚼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油磉墩"和"社饭"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美食�土家族传统风味的美食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何谓社饭?切腊肠和糯米,拌蒿菜为饭,曰社饭�据�鄂西民俗�介绍:�社饭的做法很讲究,先把新发起的蒿菜(又称社蒿)采回,洗净后切细,捣烂,将少量黏米煮熟后掺糯米拌社蒿蒸熟后就成社饭�’"作者表现本民族的文化不是长篇累牍地叙说民族文化的繁文缛节,而是借用文化意象把民族文化像珠子一样串联起来,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是旅居都市的乡下人,远离了民族的故土,笔下的文化意象传达了作者对自己民族热爱之情�二民族精神的诗意礼赞民族作家从小在民族文化的栉风沐雨中成长,在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中接受本民族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因而他们的作品自觉地打上了民族的烙印�彝族诗人吉狄马加深有感触地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民族的作家有权力和责任在自己的文学中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综观今天的世界文学,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放弃了自己的文化,摆脱了自己的根基,就将一事无成��我的诗歌所创造的那个世界,来自于我所熟悉的那个文化�"对于民族作家来说,他们往往通过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表现本民族的信仰和价值体系,把握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甘茂华散文集�守望吊脚楼�就有大量的民族风情的描写,从另一个角度诗意地书写着民族文化精神�素有"大魂之音"美誉的土家情歌,在火塘边唱得那么真挚,那么炽热:"郎有心来姐有意,哪怕锁在箱子里�要是爹妈不同意,连你箱子扛起去�"(�隔水隔山望乡�)被称为鄂西土家族文化奇葩的恩施傩戏,戴上面具,扮摘要民族文化规范着文化意象,典型的文化意象又反过来成为表征民族文化精神的审美符号�民俗风情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外显,对于民族作家来说,他们往往通过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表现本民族的信仰和价值体系�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甘茂华的散文集�守望吊脚楼�,发现了很多意味深长的文学意象�关键词:文化意象民族精神土家族中图分类号:207.07文献标识码:A甘茂华散文集�守望吊脚楼�的文化解读���作家杂志2009.4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摘要贾平凹商州小说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关注其小说中民俗文化的成因,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自然山水的浸润,民间风情的熏染,历史文化的传承,个性气质的影响四个方面做出分析�关键词:自然山水民间风情历史文化个性气质中图分类号:206.7文献标识码:A 法师妖魔,且唱且舞,戏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傩的本意是驱鬼逐疫�傩戏蜕变于原始祭祀歌舞仪式,是原始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与艺术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当地人把傩戏叫做傩愿戏,又称还傩愿�被称为土家族生死之绝唱的跳丧歌舞,"跳丧的人穿着白衣白裤,带着白头帕子,踏着鼓声,做出各种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独特的民俗风情传达了土家人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风情的差异上,土家人在人死后,不是哭啼送亡人,而是通宵达旦地载歌载舞,以此表达对死者的送别�土家人用自己特有的"跳丧舞"表达了对死者的敬意和怀恋�"唢呐","花轿"虽然不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但在作者笔下却具有一番土家风味�土家唢呐在不同时候有不同的吹法和目的:"男方要请唢呐吹开女方的大门,进了大门先吹求亲调,吹得嫁女方心发痒�到了开饭时候,吹十碗菜,一碗菜一个调子,吹九不吹十,十碗菜就不用吹了�吃完饭上路,吹的是娘牵女,吹到男方,改个调子,吹迎亲归�晚上,新郎新娘入洞房,吹得更带劲,吹夜行船,把男欢女爱吹得开花结果�"(�老寨风俗志�)作者笔下的土家风情在漫长的历史中得到了延续,通过民俗风情表现土家人的精神气质和情感表达方式�"女儿会"是土家青年男女尽情绽放自己的美丽,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日子,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野性美,"让土家儿女走向爱情的日子,选定一个节日,土家青年男女相会,相中自己的意中人"(�土家情韵�)�作者对民族风俗的描写,写出了人性的张扬与灿烂,写出了爱情的坦率和浪漫,那种随性,直接而无遮拦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人类生存的美好�由此,我们仿佛进入了民风淳朴,恋爱自由的上古时期,感受到�诗经�郑风�中纯真的少男少女自由交往时那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和青春活力�土家人的歌舞狂欢,承载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最富诗意的余脉�我们品读甘茂华散文集�守望吊脚楼�,读到的不仅是浓郁的民风民情,而是民风民情里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命脉和诗性品质�果戈理说:"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穿的无袖长衫,而在于表现民族精神本身�"土家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给甘茂华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驱动了作者的文学想象�甘茂华的散文作品用颇具民族特征的物相来构建他的艺术世界,从而使他的作品在理性思考与感性显现上有机统一,从民族文化的更高层面上再现民族文化精神�注:此文是"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科研课题,项目编号是���������参考文献:�吉狄马加:�我的诗歌,来自于所熟悉的那个文化�,�凉山文学�,����年��果戈理:�关于普希金的几句话�,新文艺出版社,年��周凡,文德培:�当代文学风俗化倾向的美学评析�,�文艺研究�,����年第�期��关纪新,朝戈金:�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理论描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年�作者简介:胡用琼,女,�����,湖北利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孝感学院文学院�汪曾祺曾说,"风俗中保留着一个民族常绿的童心",它"使一个民族永不衰老"�贾平凹的商州小说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他是使一个民族保持着这颗童心的践行者�关注贾平凹商州小说中浓郁的民俗特色,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做出分析:一自然山水的浸润贾平凹的故乡���陕西丹凤县棣花镇,地处商州(今商洛)地区,位于秦岭南麓�自古以来,秦岭作为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是一个过渡交叉性地带�作为八百里秦川向汉中盆地的过渡带,这里的山川河谷,兼北方之野旷,融南部之灵秀,五谷杂粮茂生,春夏秋冬分明,人民聪慧而不狡黠,风情纯朴无混沌�作为古代的交通要道,商洛地区成为商州文化最深厚的地区�从文化地位来看,商州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从战国时代起,秦楚两国就在此争斗,秦楚文化拉锯似地占领,统治该地区,已形成文化的交叉共植�后来秦国封地商鞅,始为商州�而后刘邦入武关,过商州,取汉中,最终称王�另外秦末,四位德高望重的秦博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避居商山,采商芝以充饥,饮朝露以润喉,其节操深得后人景仰,后世凭吊的诗文浩如烟海�商州用厚积着的传统文化,浸润着历代商州人,而贾平凹恰恰生长在商州的要冲区,受着最浓郁的商州文化的熏染�贾平凹曾说:"对于商州的山川地貌,地理风情我是比较注意的,它是构成我的作品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地区的文学,山水作用是很大的�"无论是明月,山石,还是水草,溪流,都牵扯着作家的情思,成为他创作中重要的美学意象�贾平凹崇尚自然山水美�这从他初期作品中可窥见一斑�他笔下的奇山,异石,皎月,秀水,奇而迷人;人物纯朴又善良;故事古朴充满山乡野趣�初期创作的巨大成功,得益于他对商州风情民俗的关注,也强化了他的民俗意识�当他的创作遭遇到阻滞之时,他就会迫切地返回故乡,回到商州的山山水水,那里是他的创作之本����贾平凹商州小说民俗色彩透视永葆一颗常绿的童心张宏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陵论坛】主持人语近年来,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发展振兴受到国家、学者以及媒体的广泛关注。

本栏目在2017年第4期刊发了三篇传统手工艺研究成果,其中王祖龙教授文章还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充分体现出传统手工艺的研究价值和社会影响。

为进一步推动民间传统手工艺发展,本期《武陵论坛》推出的三篇文稿,集中关注了武陵山片区传统建筑的营造技艺及其文化韵味,体现出民族学、艺术学、建筑学、历史学等学科相互融合的特点。

守望手艺。

我们期望传统手工艺得到政界、学界、媒体更多的关注,共同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黄柏权(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石庆秘( 湖北民族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作为土家族的居住空间,吊脚楼在其营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文化事项和在生活中的空间功能体现,均与土家族民众的精神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建筑空间的物质属性、精神建构和文化认同体现了土家族群体的价值取向。

吊脚楼成为土家族族群文化记忆的载体,并衍化为族群的精神符码。

关键词: 土家族吊脚楼; 文化记忆; 精神符码; 文化认同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 (2018) 07-0073-10吊脚楼是土家族民居的典型代表。

作为土家族民众生活的物质存在形式,吊脚楼既是建筑空间的物质实体,也是家族社会的族群记忆和世代传承中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

土家族吊脚楼从建筑形式、空间使用、营造技艺、仪式说辞到生活其间的习俗,都具有典型的文化记忆属性。

其中,象征性物件、文本和仪式体现出来的符码,正是土家族族群群体回忆的物质载体,并延续至今。

“社会通过构建出一种回忆的方式,在想象中构建了自我形象,并在世代相传中延续了认同。

”[1]8吊脚楼这一物质载体所具有的文化记忆特征,使得土家族民众在其历史长河里延续、发展着自己的文化,并演变为土家族群体回忆的象征物。

一、土家族吊脚楼文化概述土家族吊脚楼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土家族的信仰及其生活方式。

“文化遗产的形成历史是由一连串的断裂所决定的:集体的信仰态度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技术革新、对代替旧的生活方式的新生活方式的宣传。

”[2]51土家族吊脚楼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将军柱、板凳挑、走马转角楼的建筑结构特色,以及一字型、L 型、撮箕口和四合水等平面布局的基本形式特征。

在建筑的选址、挖地基、伐青山、砍梁树、做梁、开梁口、上梁、踩梁、下梁、装神壁、踩财门、掌墨师拜师学艺、出师独立等一些列活动中所具有的仪式感;从起高杆、画墨线、打孔讨退、排扇立扇、上梁盖瓦、装神壁、做大门等技术、符号与说辞体系,这些都表明作为建造过程中一个合格且高明的掌墨师,不仅仅只是一个木工技艺拥有者,还是收稿日期:2018-05-13 作者简介:石庆秘(1966-),湖北恩施人,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艺术。

第20卷 第7期 铜仁学院学报 V ol. 20, No. 72018年 7 月 Journal of Tongren University Jul. 2018一个地道的文化人,因而在民众心里被认为是“可以招呼神灵”的人。

土家族民众对于建筑、技艺、说辞、符号的认可,更表明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文化对于族群的历史记忆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文化记忆始终拥有专职传承者负责其传承。

这些传承者包括萨满、吟游诗人、格里奥,以及祭司、教师、艺术家、抄写者、学者、官员等,这些人都掌握了知识。

”[1]48土家族吊脚楼文化事项的所携带的文化记忆和精神符码,需要我们从其象征物、文本、仪式等方面来解析。

二、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族群记忆群体的回忆总是通过承载物、仪式、文本等文化形态而唤起。

土家族吊脚楼及其空间形式在一定的意义上具备族群文化记忆的客观物质形态。

吊脚楼营造技艺中所蕴含的仪式、文本作为文化形态的基本形式在工匠、民众中延续和发展,而在族群的记忆里,这些承载物、仪式、文本衍化为民众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符码。

这些“都可以被转化成符号用以对一种共同性进行编码。

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不是媒介本身,而是其背后的象征性意义和符号系统。

我们可以将这种由象征意义促成的综合体称为‘文化’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文化形态’。

”“通过文化形态这一媒介,集体认同得以建构并且世代相传。

”[1]144-145(一)物质与空间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物质层面主要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建筑物本身,主要是指材料、结构与空间所构成的建筑物本体的物理属性,如建筑材料使用的木材主要有杉木、柏木、枞树、榉木、椿树、枫木,还有石头、粘土、竹子以及砖头、瓦片等。

同时,用这些材料建构起来的土家族吊脚楼建筑形态本身及其特殊结构,仍然成为物质属性的客观存在,如板凳挑、将军柱、走马转角楼、龛子等。

二是吊脚楼实体中具有象征性的建筑部件和生活物品,如梁木、中柱、神壁、大门、房门、堂屋及火塘、三角、大门坎、神龛等。

这些建筑部件既是建筑的本体存在,也携带着土家人及其掌墨师们的精神寄予和价值取向。

三是吊脚楼营造工具与仪式中涉及的物品,包括掌墨师与工匠使用的各类工具,如五尺、门规尺、木马、墨斗、斧子、锯子、刨子,立扇与上梁时所用到的金带、法槌、老黄历、墨块、毛笔、五谷杂粮、红布、铜钱,还包括学艺出师中的衣服、米饭、雄鸡、白酒、香蜡纸烛和整套工具。

在土家族吊脚楼文化中,建筑物、空间形态作为客观的物质存在,使建筑材料、样式、结构、空间布局、技术要素得以建构和传承,构成民众生活重要的物质保障条件之一,象征物则成为土家族民众的精神映射载体;两者促使吊脚楼文化形态成为土家族民众生活的基本要素,衍化为群体认同的精神符码。

土家族吊脚楼建筑实体中的将军柱、板凳挑、走马转角楼等构成了土家族民居建筑的特色结构和样式,成为区别他民族建筑样式的标志。

建筑实体部件、工具等象征物在取材用材上是极为讲究的。

比如,梁木、神壁、大门的用材,一般要使用杉木、榉木、柏树等挺拔、健硕的树;梁木要选用一棵树的第二节材料,第一节用于做神壁木板,三四节用作神壁的枋片;在掌墨师口述史中有“脚不踏榉、椿不顶天”的说法,说明榉木不可以用做楼板,椿木不宜用到屋顶上。

吊脚楼营造技艺中木匠使用的五尺用材更是严苛,需要采伐深山里听不到狗叫声的桃木制作完成,五尺下部的铁件需要请专门的铁匠定做。

这些对于物质材料的要求不是基于建筑结构、样式和技术的要求,而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习俗与惯性。

与此同时,土家族吊脚楼文化中的部件或物件本身并非由物件的功能性而定。

比如制作梁木时需要开梁口,凿下的木屑要主人反身用衣服接住,上梁时由掌墨师再将木屑放至中柱顶端的榫口内;包梁时需要在梁木正中间用红布将老黄历、墨块、毛笔、五谷杂粮等物品贴梁包住,然后用铜钱固定红布的角边;祭鲁班时,必须用到五尺、红布、雄鸡、白酒、香蜡纸烛;上梁时用到的金带、法槌、斧子、箭杆、柱头、挑枋等工具和材料要用鸡血画字讳,贴鸡毛。

吊脚楼所有用材必须遵从用料顺头的原则,即东头为大,树兜向下、向中堂、向东头的原则;同一节木料分开后用在对应的部位要树心相对。

很显然,对于物件、部件的特殊要求,是由约定的习俗和传承观念所规定的,物件成为工匠与民众内心情感的象征物,衍化为精神符码植根于家庭、族群的记忆里。

哥德坚持认为“具有象征性的物体并不是被观察者74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赋予了意义,而是自身来说就具有意义。

”[2]230(二)文本与符号雅各布·布克哈特把“文本”理解为编码的信息[2]234。

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行业内的特殊符号系统和口传心授成为无文字社会传承技艺、文化、习俗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在技艺行业里,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技术的保密。

在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中,掌墨师在标示建筑部件所使用的鲁班符就是一种特殊的文本,即在柱头、枋片上明确标示出该部件在房屋的具体位置,比如东头中前大骑,西头中前金柱等,实际上是用墨签将以上文字描述的位置转化成为符号画在该部件的显眼位置,以便组装时识别(见图1)。

鲁班尺(五尺)上也有用文字贯穿起来的像符号一样的文本——雨漸耳勒令,上面加三横一竖的标识;再如写一“#”连画三个圆圈再加三撇(见图2)。

这是一种法令符,凡在祭祀、安煞时均用到此类画符(见图3)。

图1鲁班符 图2鲁班尺 图3祭祀符号在吊脚楼营造技艺中,掌墨师所用的五尺、门规尺、高杆均是吊脚楼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文本,五尺上既有画符和“鲁班到此,诸神回避”字样,还有作为丈量用的刻度尺;门规尺更是基于做门时的吉凶描述与尺寸关系的文本(见表1、图4)。

表1门规尺正面文本图4门规尺反面文本门禄财 门绝病 门离生 门义顺 门禄官 门道劫 门害六 门德福财至大吉进宝主旺炎生死绝病临口舌死别退财离别耗材顺利横财进宝富贵添人吉利贵子大吉长病劫财官鬼失脱退财公累宰杀孤寡门德天福六合进福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岁三月良吉奉礼部量门祖尺 万事应验其法左手把尺以福德为首从左量向外阔狭随其自用高低不拘依者必好先师鲁公输子 勒令谨制第7期 石庆秘: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 75图5 高杆实物图 图6 高杆示意图高杆(见图5、图6),是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中的设计图纸,从根本上讲也是文本形式之一。

它是融合了主家、掌墨师的主观意识及其吊脚楼基本结构、空间形态和建筑功能为一体的图纸文本,既是某一栋吊脚楼的具体建筑形态体现,也是该建筑可供复制的文本记忆,还是这一建筑形式的多种可能性的文本呈现。

因此,它所承载的信息是客观的、可提取的、可复制的。

在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中,作为技术存在的文本具有建筑实体的文本价值;然而,这只是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一部分。

掌墨师在建造过程中的许多说辞、咒语等成为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既是掌墨师学艺、从艺的基本核心技能,也是民众修造房屋时希望看到听到的文本内容。

这些口述文本会贯穿到建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比如梁木从砍梁树、制作梁木、开梁口、包梁木、系金带、上梁、安梁、抛梁粑、踩梁、下梁等一系列建造环节都需要掌墨师围绕梁木用语言来演说。

掌墨师做梁木时要将梁树的根生来源说个清楚:“时吉日良,天地开场,主家请我来祭梁,栋梁栋梁你生在何处?你长在何方?你生在西弥山上,长在洞庭湖旁,日月二光赐你生,露水茫茫赐你长,张郎打马云中过,瞧见此木似沉香,我鲁班弟子胆子大,砍回家中做栋梁,……!”开梁口时掌墨师说:“手拿金凿忙忙走,主家请我开梁口。

开金口,开银口,开个金银满百斗。

”二墨师接:“师傅开东我开西,开个文武都到齐;开个富贵永吉利,开个桃园三结义。

”上梯子掌墨师说福事:“上一步天长地久,上二步地久天长,……,上十步十全十美,十一二步上山川,儿子儿孙做高官!”这些过程里的说辞既表述了工期进展的情况,在每一个环节需要掌墨师对主家寄予的祝福予以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