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四经循行及常用穴

合集下载

11十四经脉循行、常用腧

11十四经脉循行、常用腧

足太阴脾经(21穴)
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
端(隐白),沿着大趾内 侧赤白肉际,过大趾本节 后半圆骨,上行至内踝前, 再上腿肚,沿胫骨后交出 足厥阴经之前,经膝、股 部内侧前缘入腹,属脾, 络胃,过横膈上行,挟食 管两旁,连系舌根,分散 于舌下。 胃部的支脉:向上再通过 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 少阴心经相接。
手少阳三焦经(23穴)
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尺侧端
(关冲),向上出于手背第四、 五掌骨之间,沿着腕背,出于前 臂伸侧尺、桡骨之间,向上通过 肘尖,采购员上臂外侧三角肌后 缘,上达肩部,交出于足少阳经 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分布于 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 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上出缺盆,上直项 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到额 角,在屈而下行至面颊,到达目 眶下。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 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 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手厥阴心包经(9穴)
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
心包络,向下通过横隔,从胸 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 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 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 上行抵腋窝中,沿上臂内侧正 中,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 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掌 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 (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 无名指尺侧到指端,与手少阳 三焦经相接 。
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尺侧端
(少泽),沿手背尺侧至腕部, 出于尺骨茎突,直上前臂外侧 尺骨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 内上髁之间,循上臂外侧后缘 出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 于大椎穴(督脉),入盆络于 心脏,沿食管过横膈,过胃属 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面颊, 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 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 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十四经络及其他必背歌诀精修订

十四经络及其他必背歌诀精修订

十四经络及其他必背歌诀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十四经循行及穴位歌诀1:任脉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循行: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穴位: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3:手太阴肺经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4: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5:足阳明胃经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十四经络穴位歌诀

十四经络穴位歌诀

十四经络循行穴位歌诀一、手太阴肺经----- 四、足太阴脾经二、手阳明大肠经 -- 三、足阳明胃经五、手少阴心经 --- 八、足少阴肾经六、手太阳小肠经 -- 七、足太阳膀胱经九、手厥阴心包经 -- 十二、足厥阴肝经十、手少阳三焦经 -- 十一、足少阳胆经十三、任脉十四、督脉、手太阴肺经【穴位】经渠、太渊穴. 晨3—5点开穴寅时【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Xi a)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左右二十二穴)、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商阳、合谷穴。

晨5—7点开穴卯时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左右四十穴)三、足阳明胃经【穴位】足三里、冲阳穴。

7—9点开穴辰时歌诀】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历兑经穴终。

(左右九十穴)四、足太阴脾经【穴位】太白、三阴交穴。

9—11点开穴巳时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

(左右四十二穴)五、手少阴心经【穴位】少府、神门穴。

11— 13点开穴午时歌诀】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遂,神门少府少冲寻。

(左右一十八穴)六.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阳谷、腕骨穴。

13—15点开穴未时歌诀】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薮(S dl )0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0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0(左右三十八穴)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足通谷、京骨穴 .15 —17点开穴申时歌诀】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0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0 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0 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0 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0 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0 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至白环0 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复下0 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0 附分挟脊第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0 譩譆膈关魂门九,阳纲意舍仍胃仓0 肓门志室胞肓续,二十椎下秩边场0 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0 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0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0通谷至阴小指旁, (左右一百三十四穴) 0八、足少阴肾经【穴位】阴谷、太溪穴 .17 —19点开穴酉时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阴谷膝内附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横骨大赫联气穴,四满中注肓(hu eng)俞脐, 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寸半辟,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鹰灵墟,神藏彧(y 0中俞府毕.(左右五十四穴)。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肉。 2.口眼歪斜,面痒,面浮肿。 【操作】斜刺0.3~0.5寸;可灸。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五、手少阳三焦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无名指尺
侧端,沿上肢外侧正中上 行,经肩、颈,绕耳,止 于眉梢,支脉在目外眦与 足少阳胆经相接。
体内:属三焦,络心 包,支脉到额角、面颊、 目眶下和耳内。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少商(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咳喘 ②急救:中风、昏迷、 中暑 ③高热抽搐、癫狂痫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 出血。可灸。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二、手厥阴心包经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
起于乳头外侧天池穴→上 肢内侧正中→掌中→止于中指 尖端的中冲穴→从劳宫分出至 无名指端交三焦经。 2.体内联系:
十四经脉和常用腧穴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
起于胸部外上方的 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 →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 商穴。 →腕后1.5寸→ 食指端交大肠经。 2.体内联系:
属肺,络大肠。并 与胃、气管、喉咙联系。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二)主治概要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痛、 外感等呼吸系统病证及经脉所过部位病 症。
体内:络肺,属大肠。面 部支脉进入下齿龈,绕上唇。
联系的器官有齿(入下齿 中)、口、鼻(还出夹口…上 夹鼻孔)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二)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病证为主,以及本经循行
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三)常用腧穴
合谷 (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 【主治】1.头面一切疾患,如头痛,下齿痛,口眼歪斜,鼻衄,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2017-09-15 00:08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一、手太阴肺经【原文】出自《针灸大成》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nào)内, 行少阴(臑:指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隆起的肌肉)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

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

【歌诀】公众号【中推医学文化研究院】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xiá)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左右二十二穴)【临床应用】①中府云门(止咳喘特效穴)②侠白(灸法治疗白癜风)③少商配商阳放血治疗咽喉肿痛,感冒发烧等症。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少气不足,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小便数而少,手足心热和肺脏有关的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症。

【本经开穴时间】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晨3—5点开穴,此时肺经最旺,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穴位】经渠、太渊穴。

【原文】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yú)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jiā)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

二、手阳明大肠经【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左右四十穴)【临床应用】①巨骨(刺络拔罐治牙疼)②二间(三叉神经止痛要穴)③下廉(治疗脱发)。

④臂臑(治疗眼疾,针刺或拔罐放血)⑤迎香(改善面部气色、鼻炎:鼻翼两侧小火针刺入)。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气泄、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中医十四经循行及常用穴讲述

中医十四经循行及常用穴讲述

针法灸法:直刺0.3~0.5,
可灸。
神门
.
手太阳小肠经
(small intesting meridian of hangyaiyang,SL.)
经脉循行:
起于手小指尺侧 端,止于耳屏前。
主治概要:
后头、肩胛、眼、 耳病等。 (共有19个穴)
听宫(Tīnggōng,SI19)
定位:耳屏与下颌关节之
前头、口、齿病,消化系统,热 病,经脉所过之疾病
共有20个穴位
合谷(hégǔ,LI4)
定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间,
约相当于第二掌骨中点 取穴 。
主治:腕痛,手指挛痛;头
痛,眩晕,目赤肿痛,齿痛, 鼻出血,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咽痛,咳嗽;上肢瘫痪;胃痛, 腹痛便闭;痛、闭经,滞产; 风、隐疹;小儿惊风疟疾。针 麻常用穴。* “面口合谷收。”
定位:在内踝尖与跟腱
之间凹陷中取穴。
主治:下肢厥冷,内踝
肿痛;头痛、目眩、咽 痛,耳鸣、聋,齿痛, 咳嗽,气喘。月经不调, 失眠健忘,遗精,阳委, 尿频,腰痛
针法灸法:直刺0.5~0.8
寸,可灸。
.
太 溪
手厥阴心包经
(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jueyin,PC.) 经脉循行: 起于胸中,止于中指端。 主治概要: 心脏、神志、脾胃病。 (共有9个穴)
痛,手颤,热病,偏头痛, 支 沟 颊痛;耳鸣、聋,目赤肿 痛;上肢瘫痪。 外 关
. .
针法灸法:直刺0.5~1寸。
支沟(Zhigou,TE6)
定位:腕背横纹上三
寸,挠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
目赤肿痛,耳鸣,耳 聋,胁肋病,上肢痹 痛。 支 沟 外 关

十四经脉图及取穴歌诀(完全整理版)

十四经脉图及取穴歌诀(完全整理版)

十四经脉图及取穴歌诀(完全整理版)关于经的走向1、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2、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3、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三阳三阴,足三阳三阴。

太阴对阳明,少阴对太阳,厥阴对少阳。

阴配脏,阳配腑。

三个大循环。

经的走向:如果你将双手上举,阳经是从上往下,而阴经是从下往上走。

你可以想象为太阳光(阳)从上照下来;地气(阴)从地下升上来。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向上走手,手三阳经从手向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向下走足,足三阴经从足向上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

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一手太阴是肺经,臂内拇侧上下循。

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窝里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腹中行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行,太渊掌后纹头是,鱼际节后散脉索,少商穴在大指内,去指甲角韭叶明。

二手阳明属太肠,臂前外侧须审量。

商阳食指内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肉,偏历腕上三寸量,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屈肘纹头是,肘髎大骨外廉旁,肘上三寸寻五里,臂臑髃下胭端详,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藏,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鼎上结喉旁,禾髎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

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

十四经脉穴位循行歌诀

十四经脉穴位循行歌诀

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2、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口禾髎,鼻旁五分号迎香。

3、足阳明胃经: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厉兑经穴络。

4、足太阴脾经: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开;腹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

5、手少阴心经: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6、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薮;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兑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7、足太阳膀胱经:六十七穴足太阳,起于睛明内眦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承光通天昂;络却玉枕连天柱,大杼背部第一行;风二肺三厥阴四,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三焦俞,肾俞气海抵大肠;关元小肠膀胱俞,中膂白环仔细量;上次中下八髎穴,会阳承扶殷门详;浮郄委阳并委中,附分挟膂第二行;魄户膏肓与神堂,譩譆膈关魂门挡;阳纲意舍胃仓接,肓门志室继胞肓;二十一椎秩边场,合阳承筋依次量;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申脉帮;金门京骨连束骨,通谷至阴小趾旁。

8、足少阴肾经: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宜;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继;阴谷膝内辅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注肓俞脐;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五分辟;步廊神封与灵墟,神藏彧中与俞府。

9、手厥阴心包经:九穴厥阴心包经,天池天泉曲泽明;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侵。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及病候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近,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手阳明大肠经*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商阳食指外测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量,温溜腕上五寸取,下廉腕上八寸相,上廉腕上九寸穴,腕上十寸三里量,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当,天鼎扶突下一寸,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十四经脉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穴位歌诀一、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太阴肺经经穴歌(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二、手明大肠经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歌(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阳明胃经经穴歌(共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下行内庭厉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四、足太阴脾经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十四经络循行图示及病症歌诀

十四经络循行图示及病症歌诀

十四经循行、穴位歌1:任脉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循行: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穴位: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13:手太阴肺经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4: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2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十四经络循行与穴位

十四经络循行与穴位

經絡之作用
3.傳導感應,調整虛實 經絡系統在防治疾病時,起著傳導感應、調整虛實的作用。 針灸等治法是通過體表的輸入來影響經絡,經絡接受來自體表的 刺激,傳導於有關的臟腑,達到疏通氣血和調整臟腑機能目的, 以治療疾病。《千金翼》說:「凡孔穴者,是經絡所行往來處, 引氣遠入抽病也。」即說明經絡能將針刺的感應傳向遠方以治病。 《靈樞‧根 結》說:「用針之要,在於知調陰與陽。」指出針灸 的治療作用主要是通過經絡的協調陰陽作用未實現的。針刺時的 『得氣』現象,是經絡傳導感應的功能表現,而針刺療效與得氣又 有密切的關係。故《靈樞‧九針十二原》說:「刺之要,氣至而有 效。」《靈樞‧終始》說:「凡刺之道,氣調而止。」針刺的得氣 和補瀉法的應用,都是為了調氣。這些都離不開經絡的作用。
足太陽膀胱經
循行路線 1.起目內眥 2.上額交巔 3.下腻後 4.夾背 5.抵腰入絡腎 6.下屬膀胱 7.另一支循脾外 8.下至踝 9.終足小趾
足太陽膀胱經
膀胱經共69穴,原穴為京骨穴, 絡穴為足少陰腎經之大鐘穴 太陽為陽氣大盛在身體之最外的意義, 所以本經對外界赤刺激反應也較頻繁, 與各臟腑大都有腧穴關係與腎經相表裡。
手太陽小腸經
循行路線 1.起於小指之端 2.循手外 3.上肘 4.繞肩 5.入絡心 6.下膈抵胃 7.入小腸 8.其支貫頸上頰 9.入耳中
手太陽小腸經
小腸經共19穴,原穴為腕骨穴,洛穴為手少陰心經之通里穴 太陽是陽氣大盛的經絡,也可以治療熱性病。 1.主要器官與組織:耳。 2.器官功能:神經,精神範圍,消化,腸功能 (營養物之吸收),局部功能。 3.主要疾病:痙攣,舞蹈症,嘔吐,便秘, 下腹痛,頭痛(太陽穴部位),顎,膝,肩, 臂疼痛,頸部肌肉痙攣,耳鳴,聽力減退, 消化不良,精神官能症,小兒消化不良, 虛弱症。 4.亢進時出現的病症:頸、後腻、太陽穴、 至耳疼痛,肚臍與下腹部疼痛,便秘, 後肩胛至臂外後廉疼痛。 5.衰弱時出現的病症:頷、頸浮腫,耳鳴, 聽力減退,嘔吐,腹瀉,手虛弱寒冷,身疲, 虛弱症。

十四经循行路线

十四经循行路线

十四经循行路线手太阴肺线: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

(腕后1.5寸→食指端交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上肢外侧前缘→肩→颈→面颊→左右交会于人中穴→止于对侧鼻翼旁的迎香穴。

(交胃经)足子是明胃经:起于眶下缘(承泣穴)→嘴角→下颌角前①沿耳前上行→前额角(头维)。

②由大迎前下行→沿颈前外侧→入缺盆→胸前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

足背分出至大趾内侧端交脾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内踝前→小腿内侧中间(内踝上8寸前)→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8寸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大包穴)。

(在腹部分出流注心中交于心经)。

手少阴心经:起于腋窝的极泉穴→上肢内侧后缘→止于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少泽穴)→上肢外侧后缘→绕肩胛→颈→面颊→止于耳前(听宫)穴。

分出至目内眦交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头→下项:①沿背腰骶中线旁1.5寸→股外侧后部②沿背腰骶中线旁3寸→股外侧后缘→国窝中→小腿外侧后缘→外踝后→止于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穴。

(交于肾经)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底涌泉穴→绕内踝后→下肢内侧后缘→腹正中线旁开0.5寸→胸正中线旁开2寸→止于锁骨下缘的俞府穴(分支从肺中分出交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起于乳头外侧天池穴→上肢内侧正中→掌中→止于中指尖端的中冲穴。

从劳宫分出至无名指端交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手背→上肢外侧正中→肩→颈→耳后→耳前→止于眉梢的丝竹穴→目外眦交胆经。

足少阳胆经:起于止目外眦旁瞳子寥→绕耳前后→头侧→颈、胸、腹侧面→下肢外侧正中→外踝前→止于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

足背分出至足大趾交肢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的大敦穴→下肢内侧前缘上踝8寸→交出足太阴之前→大腿内侧→止于胁肋部的期门穴。

十四经的循行路线及起止穴

十四经的循行路线及起止穴
痛等症。 5、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效能:宁心安神,理血调气。 主治: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冠心病,心跳过速,
精神分裂症,背痛等症。 6、肝俞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效能:利肝胆,清湿热,调气机,明目。 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胃痛,眼痛,肋间
神经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背腰痛等症。 7、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效能:调脾胃,助消化,除水湿。 主治:脾病,神经性呕吐,肠炎,浮肿,贫血,背腰痛,
一、十四经的循行路线及起止穴 全身经穴总共有 361 个。 1、手太阴肺经,左右各 11 穴位,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2、手少阴心经,左右各 9 个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3、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 9 个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中冲穴。
4、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 20 个穴位,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5、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各 23 个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丝竹空穴。 6、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各 19 个穴位,起于少泽穴,止于听宫穴。
7、足太阴脾经,左右各 21 个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 8、足少阴肾经,左右各 27 个穴位,起于涌泉穴,止于俞府穴。
9、足厥阴肝经,左右各 14 个穴位,起于大敦穴,止于期门穴。 10、足阳明胃经,左右各 45 个穴位,起于承泣穴,止于厉兑穴。 11、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 67 个穴位,起于睛明穴,止于至阴穴。
坐位和卧位取穴均可。 效能: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2、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 1 寸凹陷处。 效能:疏风止痛,清热明目。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3、阳白 位置:前额、目直视瞳孔正中直上,眉上 1 寸。 效能:祛风,明目。 主治:面瘫,头痛,眼睛疾患等。 4、攒竹 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 效能:止痛,明目。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5、睛明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 0.1 寸处。 效能: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

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

作用:清肺降气,和肠舒筋。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
胀满,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应用:
肺系病——咳嗽、气喘配肺俞。 咽喉肿痛配少商。 咯血配鱼际。
急症 —— 吐泻配委中。(点刺放血) 外经病——肘臂挛痛配曲池。 操作:直刺0.5~1.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孔最
定位:在前臂掌面 桡侧,尺泽与太 渊连线上, 腕 横纹上7寸处。
操作: 向上斜刺0.5 ~ 0.8寸。
太渊
定位:在腕掌侧横 纹桡侧,桡动脉 搏动。
取法:腕横纹分为 三等分,桡侧1/3 中点为穴。
作用:清宣肺气,复脉通络。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
痛, 无脉症,手腕痛。 应用:
肺系病—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配列 缺、合谷。
外经病—手腕痛配阳溪。 无脉症配内关。
•长强
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 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通腑消痔,宁神止痛。 主治:泄泻,便血,便秘,痔
疾,癫狂, 痫证,腰 脊、尾骶部疼痛。 应用:痔疮配二白、阴陵泉、上 巨虚;脱肛、痔疮配百会 (灸)。 操作: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 行刺入0.8~1寸。不宜直 刺,以免伤及直肠。
•腰阳关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甲角旁 约0.1寸。
取法:0.1寸《内经》形 容为:去爪甲角如韭 叶。沿甲底部引水平 线与沿指甲桡侧缘引 垂线交点处。
作用:醒脑开窍,清热利咽。
主治: 咽喉肿痛,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小儿惊
风,癫狂,咳嗽,鼻衄。 应用:
急症——中风昏迷配中冲、水沟、足三 里。小儿惊风配合谷、曲池。
3.主治要点
下腹部腧穴治下焦病:中极治膀胱病, 关元、气海治肝、肾、大肠及妇科病, 且治回阳救逆治虚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内关(Nèiguān,PC6)
定位:仰掌,于腕横纹上二寸,当
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主治:
1.心痛、悸,心动过数,心动过缓,
失眠; 2.癫痫,郁证,眩晕; 3.胃痛、呕吐,呃逆,疳疾; 4.哮喘,热病,偏头痛,高血压病; 5.肘臂挛痛。
内关
.
针法灸法:
直刺0.5~1寸。
手少阳三焦经
间,微张口成凹陷处。
主治:耳聋、耳鸣、齿痛、
中耳炎。
.
听 宫
针法灸法:
张口进针,直刺0.5~1寸。
足太阳膀胱经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经脉循行:
起于眼内角, 止于足小趾尺 侧端。
主治概要:
后头,背腰, 脏腑病,神志 病。 (共有67个穴) 。
睛明(Jīngmíng,BL67)
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端,止于胁部。
主治概要:
消化、泌尿、生殖、妇科病。 (共有21个穴位)
三阴交(Sānyīnjiāo,SP6)
定位:内踝尖直上三寸,胫
骨后缘取穴。
主治:
1.足痿痹;脚气病;消化不良,腹痛、泻; 2.月经不调,痛、闭,经滞产,遗精,阳 萎; 阴茎痛; 3.遗尿小便不利,湿疹,寻麻疹。 4.神经性皮炎,外阴痒。 5.高血压病,失眠。
经脉循行:
起于足趾毫毛部,止 于胁肋部。
主治概要:
肝疾、泌尿、生殖病; 胁肋处痛。 (共有14个穴)
太冲(Tà ichōng,LR3)
定 位:在足第一、
二跖骨前凹陷中取穴。
主治:头痛,眩晕,
高血压病;月经不调;面 瘫,面肌痉挛;隆闭,遗 尿;目赤肿痛,黄胆,呕 吐,胁痛;足背痛,下肢 瘫,疝气病,癫痫。
主治:昏迷,晕厥,
暑病;癫痫,急慢惊 风;脊柱强痛,腰扭 伤。 人 中
.
针法灸法:向上斜
针法灸法:直刺0.5~1寸,
可灸。
.
合 谷
曲池(Qūchí,LI11)
定位:屈肘,在肘横纹外侧
手 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阳 明 大 主治:手臂肿痛,手肘无力; 肠 经 发热,咽痛;上肢瘫痪;风 穴 疹,皮肤搔痒;月经不调, 高血压等。
.
曲 池
针法灸法:直刺0.8~1.5寸,
可灸。
肩髃(Jiānyú,LI15)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一寸, 当眶下孔凹陷处取穴。
足阳明胃经穴
主治:
目赤肿痛;目痒痛;三叉 神经痛;口眼歪斜;头痛、 眩晕。
四 白
.
针刺灸法:
缓慢直刺0.2~0.3寸,不 宜提插,禁直接灸。
颊车(Jiá chē,ST6)
定位:
闭口,在下颌角前上方 一横指凹陷中,当咬肌 隆起最高。
足阳明胃经穴
主治:
口眼歪斜;齿痛;颊肿; 三叉神经痛;牙关紧闭; 腮腺炎。
咳嗽、气喘、咽痛;头痛, 颈项痛,口歪斜。 “头 项寻列缺”《四总歌诀》
.
针法灸法:向腕、肘
部斜刺 0.5~0.8寸,可灸
列 缺
手阳明大肠经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LI.)
经脉循行:
起于大指次指之端,止于鼻孔旁
主治概要 :
前头、口、齿病,消化系统,热 病,经脉所过之疾病
针法灸法:直刺
0.5~1寸,可灸。
肾俞
.
委 中(weězhōng,BL40)
定位:腘窝横纹中
央。
.
主治:腰背痛,下
肢痿痹,中署,腰 扭伤,膝关节痛。
.
委中
针法灸法:直刺
1~1.5寸,或三棱针 放血。
足少阴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KI.)
经脉循行:
起于足心,止于胸部


精神、泌尿、生殖 系疾病;热病,休 )
定位:俯卧或正坐低头,
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热病,疟疾,
咳嗽,哮喘;项强,肩背 痛,角弓反张;小儿惊风, 癫痫;中暑,呕吐,霍乱。
针法灸法:斜向上刺
0.5~1寸。可灸。 大椎
.
百会(Băihui,GV20)
.
足 阳 明 胃 经 穴
针法灸法:直刺0.8~2寸,
可灸。
丰隆(fēnglóng,ST40)
定位:外踝高点上8
寸,条口穴外1寸。
主治:
头痛,眩晕, 痰多咳嗽,呕吐,便秘, 水肿,癫狂痫,下肢痿 痹。
针法灸法:直刺1~1.5
寸。
丰隆
.
足太阴脾经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SP.)
痛,手颤,热病,偏头痛, 支 沟 颊痛;耳鸣、聋,目赤肿 痛;上肢瘫痪。 外 关
. .
针法灸法:直刺0.5~1寸。
支沟(Zhigou,TE6)
定位:腕背横纹上三
寸,挠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
目赤肿痛,耳鸣,耳 聋,胁肋病,上肢痹 痛。 支 沟 外 关
..
针法灸法:直刺0.5~1寸。
足少阳胆经
定位:位于三角肌上缘
中点,当上臂平举时,肩 端前出现两个凹陷,前者 是穴。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穴
.
肩 髃
主治:肩关节痛,上肢
瘫痪,颈椎病,肩周炎。
曲 池
针法灸法:
直、斜刺1~1.5寸,或向 极泉透刺。
合 谷
迎香(Yíngxiāng,LI20)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
开0.5寸,当鼻辰沟
手阳明大肠经穴
足阳明胃经穴
针法灸法:直刺1~1.5
寸,孕妇不能灸。 脐中
..
天枢
足三里(Zúsānlĭ,ST36)
定位:犊鼻穴下三寸,胫
骨前嵴外开 一横指处。
主治 : 1.膝胫酸痛,下肢萎
痹;2.胃痛,呕吐,腹胀, 犊鼻穴 肠鸣,消化不良,小儿甘疾, 足 三里 痢疾;3.乳痈,头晕,产妇 血晕,虚劳证,高血压病;4. 保健要穴。
定位: 正坐,在后发
际上七寸,或于头部正 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 点处。
百 会
.
主治:头痛,眩晕;
失眠健忘,惊悸;中风, 癫痫,癔病,各种晕厥; 耳鸣,鼻塞,脱肛。
针法灸法:平刺
0.5~1寸,多用灸法。
水沟(人中)(Shuĭgōu,GV26)
定位:仰靠、卧位,
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 1/3的交点处。
针法灸法:直刺0.3~0.5,
可灸。
神门
.
手太阳小肠经
(small intesting meridian of hangyaiyang,SL.)
经脉循行:
起于手小指尺侧 端,止于耳屏前。
主治概要:
后头、肩胛、眼、 耳病等。 (共有19个穴)
听宫(Tīnggōng,SI19)
定位:耳屏与下颌关节之
阴郄(Yīnxì,HT6)
定位:腕纹上0.5寸,尺侧腕
屈肌腱的挠侧缘。 手 少 阴 心 经 穴
主治:心痛,惊悸,骨蒸盗
汗,吐血等。
阴郄
.
针法灸法:直刺0.3~0.5寸。
神门(Shenmen,HT7)
定位:仰掌,在尺侧腕屈
肌腱挠侧缘,腕横纹上取穴。
主治: 掌中热,腕痛;心
痛、烦、悸;健忘失眠, 精神恍忽,眩晕,头痛, 癫痫证,咽干,失音。
中。
主治:鼻塞,鼻出血,口
眼歪斜,面痒。
迎 香
.
针法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
寸,不宜灸。
足阳明胃经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ST.)
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角,止于 足第三趾 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消化系 统,发热,神志病 (共有45个穴)
四白(Sibai,ST2)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
强痛;鼻渊、出血,耳聋, 中风,疟疾,口眼歪斜; 热病。
风池
.
针法灸法:向对侧眼睛
或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 可灸。
环跳(Huá ntià o,GB30)
定位:侧卧屈股,在
股骨大转子与骶骨裂 孔之连线之外1/3与中 1/3的交点上。
主治:坐骨神经痛,
下肢瘫痪。
针法灸法:长针直刺
1.5~3寸,可灸。
.
环跳
阳陵泉(Yá nglí ng,GB34)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取穴。
主治:
1.下肢痿痹,膝肿痛,脚气病; 2.胸胁,口苦,呕吐黄胆(病 毒肝,脉管炎,高热抽搐) 3.小儿惊风,破伤风。
阳陵泉
.
针法灸法:
直、斜向下刺1~1.5寸。
足厥阴肝经
(liver meridian of foot-jueyin,LR.)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GB.) 经脉循行:
起于目外角,止于第 四趾外侧端。
.. … ..
….
主治概要:
头面、神志病、经脉 所及处病 (共有44个穴)
风 池(Fēngchí,GB20)
定位:在项后,平(风府
穴)(后发际正中上一 寸),当胸锁乳突肌与斜 方肌之间。
足 太 阴 脾
经 穴
.



针法灸法:直刺0.5~1寸。
孕妇不针。
阴陵泉(Yīnlí ngquán,SP9)
定位:
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 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针法灸法: 直刺1~2寸。
阴 陵 泉
.
血海(Xuè hăi,SP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