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护理
Fig 14: (day 6 after onset of symptoms) Diffuse and widespread consolidative changes in both lungs (patient is intubated)
Fig 13: (day 5 after onset of symptoms) Multi-focal confluent areas of air-space opacities in both lungs
• 发热、咳嗽等、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增高、胸片肺炎 改变 • 潜伏期短者,症状重 • 早期病例重
预后:
• 多数病例病程似乎与治疗无明显相关,预后较好 • 少数病人病情进行性加重,约7%的病例需人工通 气 • 经统计病死率约9.6% • 大环内酯抗生素治疗效果多不明显
肺部病变
肺部病变
肺部病变
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死亡: 84(12.52%) 730(9 .41%) 占全球比例:7754/8427(92 .01%)
SARS的临床诊断标准(2)
2. 症状体征
•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T>38℃,偶有畏寒;
• 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
——发热及相关症状
• 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 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 痰,偶有血丝痰; • 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 , 气促 , 或呼吸窘迫。
A 34-year-old presented with 3-day history of fever, chills and malaise
Figure 3 - CXR another 3 days showed marked resolution of the consolidative changes in both lungs after treatment Figure 1 - CXR on admission showed ill-defined air space opacification in periphery of right lower zone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任务。
第五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清洁环境,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防治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七条卫生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地区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防治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传染病护理学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4、呼吸支持治疗
3、休息:绝对卧床休息。
4、饮食:患者在高热期、极期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在使用皮质激素过程中应给予低脂、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减少脂肪摄入。病情较重者、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遵医嘱给以静脉营养支持。
5、吸氧:持续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中等浓度给氧,空气浓度的2倍,百分之40.
6、对症护理:
(1)发热:定时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鼓励患者多饮水,建议饮水量大于1500ml;在药物降温的同时,适时使用物理降温,注意降温效果;注意环境清洁、舒适,温湿度适宜;及时更换患者潮湿的被单及衣裤。
(2)呼吸异常的护理:①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耗氧。②密切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的变化,动态检测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③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④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注意随时检查氧气的压力、氧流量、管路衔接、湿化瓶液体及设备的消毒,预防交叉感染。⑤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应注意面罩是否严密、患者能否适应,有无面罩皮肤压痕。⑥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应注意呼吸机的参数是否与患者的呼吸匹配、有无人机对抗,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性能和操作。⑦使用呼吸机通气,极易引起医务人员被SARS病毒感染,故注意医护人员的防护。气管插管宜采用快速诱导(咪达唑仑等),谨慎处理呼吸机废气,在气管护理过程中吸痰、冲洗导管等均应小心对待。
2、病情观察:本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的特点,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和预防ARDS、MODS。①体温的改变:是SARS筛查指标之一;是继发感染的体征。②呼吸及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有无缺氧症状及在用氧情况下缺氧症状是否改改善,如缺氧症状不缓解,及时查找原因。③脉搏的变化: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仪。④做好重危患者血压的检测。⑤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检测。⑥密切观察并发症。⑦观察药物反应。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简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它于2002年底到2003年初首次在广东省发现,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导致大量
死亡和经济损失。
症状
SARS的主要症状包括:
•高热,通常超过38℃;
•干咳;
•乏力;
•肌肉疼痛;
•呼吸急促;
•疲劳;
•头痛;
•失眠。
传播途径
SARS的传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方式进行。
病毒存在于感染
者的气溶胶、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表面等处。
确诊或疑似患者的隔离措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社会公众的卫生好习惯等都是预防SARS传播的重要措施。
诊断
SARS的诊断需要进行临床检查和经过实验室的检测。
临床特征包括典型的临
床表现,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一般来说,需要满足以下诊断标准:
1.有发热病史;
2.有呼吸道病变的临床表现;
3.呼吸道样本存在SARS-CoV病毒的核酸。
您可以做什么?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SARS的传播:
1.增强个人卫生意识,勤洗手,保持清洁;
2.减少出入公共场所的频率或减少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的出入;
3.妥善处理废弃物;
4.加强对家庭环境、空气、卫生、饮食、睡眠等的卫生和管理;
5.如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SARS是一种仍然存在的病毒,虽然现在全球新发病例已经极少,但我们仍然要保持警惕,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
在遇到疑似或确诊SARS病例时,一定要及时隔离和治疗,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任务。
第五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清洁环境,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防治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七条卫生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地区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防治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以下简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病护理课件
学习内容
护理评价 疾病概述
护理措施
SARS
护理评估
护理目标
护理诊断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概
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是由冠状病毒(变异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 主要临床表现: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骨骼酸 痛、乏力、干咳、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呼吸 衰竭。 传染性强,易引起大流行。
2 3
流行病学 资料
身体状况
辅助检查 资料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资料
询问在发病前2周内有无密切接触过SARS病人,或 者有明确的传染给他人的证据。
询问是否生活在SARS流行区,或者有无在发病前2 周因出差、旅游、探亲到过SARS正在流行的地区。 询问是否在2周前到过人员密集、卫生状况不良、 通风不佳的公共场所。 询问是否接触过家养或野生动物。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 首发症状多为发热,一般在38℃以上数日。 常伴寒颤、头痛、乏力、关节酸痛、腹泻等。 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可有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 严重病例在5~7日后出现闷气、呼吸加速、呼吸 困难,少数出现呼吸衰竭。 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有少许湿啰音,或有 肺实变体征。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
常见的症状与体征有:发热及全身症状 、呼吸
系统症状 、其他系统症状
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持续高热,体温可达
39℃以上。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及缺氧的 表现。部分病人合并有多器官功能损害。胸片 肺部浸润性阴影发展迅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重点监测呼吸节律、频率、深度,有无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发生。
2、评估有无气胸、休克或多脏器功能损害的表现。
3、评估患者有无焦虑、恐惧、害怕等不良心理状态。
4、了解患者血常规、胸部 X 线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措施
1、隔离:给予严密的呼吸道隔离,禁止探视及陪护。
2、休息: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咳嗽。
3、饮食: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观察:严密监测体温、呼吸节律、频率、血氧饱和度或动脉血气分析变化。
(2)咳嗽咳痰: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的性质、量。
遵医嘱给予祛痰药。
(3)高热:高热患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或给予冰敷、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
5、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患者血氧饱和度〉93%。
6、用药护理:观察用药后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的发生。
7、心理护理:安慰和鼓励患者,消除患者紧张、害怕、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
三、健康指导要点
1、疾病预防指导:流行期间避免去人多或相对密闭的地方,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适量运动提高机体抵抗力。
2、疾病知识指导:定期随访,合理饮食,适当锻炼。
四、注意事项
1、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血糖增高以及真菌感染的情况。
2、注意保暖,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避免劳累,预防感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评估知识分享
双份血清抗体有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为确诊的依据。阴 性不能排除本病。
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方法敏感度较高,特异性较强,可用于检查痰液、鼻 咽分泌物、血液、活检标本等。单份或多份标本2次以上 为阳性者可明确诊断。阴性者不能排除本病的诊断。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
对症支持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评 估
汇报人: 2023-12-02
目 录
• 疾病概述 • 护理评估 • 主要护理诊断/问题 • 护理措施 • 护理效果评估
01
疾病概述
概念和特点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 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急性传染病。
SARS相关冠状病毒在干燥塑料表面最长存活4天,腹泻 病人的粪便中至少存活4天,在0℃时可长期存活。
发病季节为冬春季。
发病机制与相关病理生理
01
02
03
04
病毒侵入机体后,早期可引发 病毒血症,导致机体细胞免疫
受损。
异常免疫反应可造成肺部损害 ,出现弥漫性肺泡损伤和间质
性肺炎病变。
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是病程3 周后的常见现象,会导致肺泡
内机化及肺间质纤维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病情进 一步发展的结果,需要引起重
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病人体温、呼吸频率、有无呼吸困难; 了解血气分析、血常规以及心、肝、肾功能等情况;
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期复查胸片。
对症护理
01 02 03 04
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痰液黏稠者给予祛痰剂,鼓励病人咳出痰液,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呼吸困难者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及耐受情况,选择氧疗和无创伤正压机 械通气。
非典型性肺炎护理常规
非典型性肺炎护理常规【概述】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传染性极强、病情进展快速。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特别是急性期患者。
本病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消化道排泄物、体液和密切接触等传播。
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
发病者以青壮年居多,儿童和老年较少见。
接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医护人员、病人的家属和到过疫区的人是高危人群。
本病主要是冬春季流行。
【临床表现】潜伏期1-6天,常见为3-5天。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其他症状;发病3~7天后出现下呼吸道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
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略有活动则气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
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病程进入2~3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
肺部炎症改变的吸收和恢复则较为缓慢,体温正常后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复正常。
轻型患者临床症状轻,病程短。
重症患者病情重进展快,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儿童患者的病情似较成人轻。
有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实验室检查】(1)血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2)血液生化检查:可见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心肌酶升高,亦见血尿素氮升高。
(3)血清学检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特异性IgM、lgG。
IgM抗体约在发病后10天出现阳性结果,1gG抗体约在发病后21天出现阳性结果,并持续较久,阳性结果说明曾感染,双份血清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显示抗体效价4倍或以上增高,表示近期有感染,阴性结果说明未感,或感染后病程小于21天。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也称为SARS。这是一种具有传染性 的疾病,需要特殊护理措施。
非典型肺炎病毒介绍
病因
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 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
目前还没有特定的非典型肺炎疫 苗,但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帮助减 少感染非典型肺炎的风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治疗
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但药物治 疗和支持性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 状并提高康复率。
传染途径和症状
传染途径
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感染 者在呼吸、打喷嚏、咳嗽时 可以释放病毒。
症状
发热、咳嗽、乏力、呼吸急 促、头疼、血氧饱和度下降 等。
高危人群
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和患 有慢性病的人更容易受到感 染。
非典型肺炎的护理原则
1
传染控制
隔离措施是最重要的防止病毒传播的手段,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2
早期发现
通过积极监测病情、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病情恶化。
3
支持治疗
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呼吸机支持呼吸,有效的支持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传染控制和隔离措施
环境卫生
定期进行通风和消毒,保持室内 干燥、清洁。
个人防护
佩戴防护口罩、穿戴防护服等防 护措施。
医疗隔离
隔离病人和医院职工有助于减少 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 锻炼身体 • 参加康复治疗 •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药物治疗与护理
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疾病的主要药物治疗 方式是抗病毒治疗,推荐使 用热带果实和感冒灵等草药。
支持性治疗
通过输液和吸氧等方式提供 机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帮 助机体抵抗疾病。
人卫版传染病学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教学护理课件
护理评估
病情评估
家庭和社会支持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自身认知情况进 行了解和评估。
了解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情况,以 便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心理状况评估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其是否存 在焦虑、恐惧等情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护理措施
隔离与防护
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确保患者与其他人保持 安全距离,减少交叉感
染的风险。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并发症包括心脏疾病、肺部感染等,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甚至死亡。
CATALOGUE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01
保持室内通风
02 个人防护
03 健康宣教
隔离与治 疗
疑似病例隔离
确诊病例治疗 密切接触者追踪
护理措施
病情监测
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
CATALOGUE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实践
THANKS
感谢观看
人卫版传染病学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教学护理课件
目 录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概述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护理实践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案例分析
contents
CATALOGUE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 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 染病,其特点包括发热、咳嗽、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案例二
总结词
普及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详细描述
该社区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期间,积极开展预防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资 料、举办讲座等形式普及防控知识,提高了居民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案例三
总结词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第一章基本要求一、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应当集中收治。
指定医院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病区。
三、医院应当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和落实岗位责任制。
四、医院应当重视消毒隔离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五、医院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和对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与控制有关工作的监督与监测。
第二章消毒技术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院必须采取适宜的消毒技术。
一、空气消毒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空气消毒技术。
(一)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2.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二)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立负压病房。
(三)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设备,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如:在有人情况下,可以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静电吸附空气消毒机或空气等离子体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
在无上述条件时,也可以采用低臭氧紫外线灯(按1.5W/m3安装)加反光罩反向照射消毒空气,照射时间为l小时,每间隔2小时照射1次; 在无人情况下,可以使用普通紫外线灯(按1.5W/m3安装)照射1小时,对空气进行消毒。
(四)中央空调的使用:按照建设部、卫生部和科技部颁发的《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预防“非典”、确保安全使用的应急管理措施》(建科电[2003 ]17号)的文件进行,具体要求为:1.在空调通风系统启动之前,必须掌握系统自身的特点,明确每一系统所服务的楼层和房间的详细情况,制订出相应的预案,明确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并落实专人负责。
医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护理常规(医院2019年专科护理常规)
医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护理常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新型人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一、主要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SARS病毒感染有关。
2.气体交换障碍:与肺部病变有关。
3.营养失调:与发热、摄入减少有关。
4.焦虑、恐惧:与被隔离、害怕有关。
二、观察要点1.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每1~2小时一次,必要时随时监测。
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绀、胸痛、咳嗽,每1~2天拍片一次,严密观察肺部体征。
3.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及时进行血常规、血清学等实验室检查并快速出检查结果,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三、护理措施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发现疫情后就地呼吸道隔离。
2.一般护理①环境:病室整洁、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
②休息:严格卧室卧床休息,注意勤变换体位,使病人舒适。
③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
不能进食者或高热者可行静脉输液。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症状护理①高热:维持室温在16~18℃、湿度在50~60%,注意通风,可采取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时注意用药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
痰液粘稠者给予祛痰剂,并鼓励患者咳出痰液,必要时可行雾化吸入。
③做好吸氧用具及呼吸机的监护。
4.药物治疗护理①一般及对症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内适宜温度和保持空气流通;适当补充液体及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体温过高者给解热镇痛剂或物理降温。
②抗病毒药物目前尚未发现有针对SARS-CoV的特异性药物,利巴韦林等常用抗病毒药对治疗SARS无效。
可试用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如咯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等。
③糖皮质激素 SARS起病急,进展快,主要死亡原因是由于短时间内形成的ARDS,故糖皮质激素的恰当应用可起到缓解中毒症状,减轻肺内渗出等作用。
④呼吸支持治疗呼吸衰竭者可以给予氧疗和机械通气治疗。
⑤心理治疗: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多恐惧心理。
《传染病护理》教学教案07非典教案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从数月的婴儿到90多岁老人均有发病。感染来源不明的病例主要以青壮年为主,患者家庭成员和收治患者的医护人员属高危人群。患者康复后无再次发病的报告,患病后可能获得一定程度免疫。有慢性疾病、年长者患者病死率“较高”。
临床经过
1、早期(病初1~7天)
起病急,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T>38℃
半数以上伴有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症状
部分出现干咳、胸痛、腹泻等症状
少有呼吸道卡他症状
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罗音
胸片肺部阴影在发病第2天即可出现,平均4天
95%以上7天以内出现肺部影像改变
讲授内容
旁批
2、进展期(8~14天,个别更长)
PCR检测
可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冠状病毒的RNA分子。此法可在发病的初期采用,然而特异性较血清免疫学检查差,其准确性和敏感性尚有待于临床应用中论证。
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史:与发病者密切接触,发病前两周内曾到过或居住过非典疫区;
2.症状和体征:T>38度,畏寒,头痛,乏力,咳嗽,血痰,胸闷,憋气,肺部实变体征,稍许温度高。
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持续存在
肺部病变进行性加重
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明显
X线胸片检查
肺部阴影进展迅速,
且常为多叶病变
部分患者出现ARDS而危及生命
10%~20%
3、恢复期(进展期后)
体温逐渐下降,临床症状逐渐缓解,肺部病变开始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为1-16天,通常在3~5天。 1、普通型 (1)发热:常首发,>38℃,热程1-2周,
伴感染中毒症状。 (2)呼吸道症状:起病3-7天后干咳、气短、
呼吸困难。 2、轻型
五、临床表现
3、重型 病情重、进展快 (1)多个肺叶病变或胸片48h内病灶进>50%; (2)呼吸困难,频率>30次/分; (3)低氧血症,吸氧3-5L/min时,
影象学检查:X线、CT为间质性肺炎表现, 多呈斑快状阴影或网状改变,短期内病灶 迅速增多,常双侧病变,部分呈大片阴影。
六、实验室检查
七、诊断
1、流行病史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抗菌药物无效 5、影像学检查(必要) 6、排除类似病
七、诊断
(1)发病前2周曾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或者 有明确的传染给他人的证据
29% 咽痛
23.20% 鼻炎
22.50%
腹泻
恶心 19.60%
和呕吐
19.60%
六、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常减 少;部分血小板减少。
血液生化:低氧血症。ALT、LDH及等不 同程度升高。
病原学分离:阳性率低 血清学检测:特异性抗体。
六、实验室检查
分子生物学:RT-PCR检测患者血液、呼吸 道分泌物等的病毒RNA。
(2) 生活在流行区或发病前2周到过疫区。
七、诊断
具备下列临床表现一项者: (1)发热,体温> 38℃,伴相关症状 (2)咳嗽无痰、呼吸急促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肺部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八、治疗
1、一般治疗 2、对症治疗 发热>38.5℃者,可用药物或物理降温。 咳嗽、咳痰给予镇咳、祛痰药。 有心、肝、肾等功能损害,作相应处理。 气促、低氧血症予持续鼻导管吸氧。
八、治疗--隔离
八、治疗--隔离
高度怀疑个体: 戴N95口罩→隔离→直到排除SARS为止
隔离室:
患者检查,监测及处理临床症状 避免和家人接触,无症状者禁入隔离室 通报CDC
离院疑似病人宣教:症状监测、自我照护 隔离、就医
九、护理
高热 气体交换受损
焦虑、恐惧
九、护理
体温过高
采取有效降温措 施(物理、化 学),加强基础 护理,补充营养 水分,口腔、皮 肤护理。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SaO2<93%,或氧合指数<300mmHg; (4)出现休克、ARDS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征。
五、临床表现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发热 100%
寒战
73.20%
肌痛
60.90% 咳嗽 57.30%
头痛 55.80%
பைடு நூலகம்
眩晕 42.80%
咳痰
源,但有待证实。
三、流行病学
2、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消化
道排泄物、其他体液、患者污染的物品等。 其他
三、流行病学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较持久免疫力。 高危人群: 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 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到过疫区的人。
三、流行病学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 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由SARS冠状病毒引 起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传染性极 强。
主要症状:发热、干咳、胸闷.严重者出现快 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
二、病原学
八、治疗
3、并发症或继发细菌感染
4、糖皮质激素应用 指征:中毒症状,高热 持续3天不退,或重症病例。
5、中药辅助治疗
八、治疗
6、抗病毒治疗 7、增强免疫功能 8、重症病人处理 (1)密切监护 (2)呼吸支持治疗:氧疗、无创(有创)正
压通气
八、治疗
隔离措施
法定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进 行隔离治疗和管理。早发现、早隔 离、早治疗。
验研究人员必须采取足够的个人防护措施。
十、健康指导
(三)保护易感人群:
1.良好的身体素质,乐观的心态。 2.尚无效果肯定的预防药物; SARS病毒的
抗血清和灭活疫苗正在实验当中。
预后
自限性疾病,大部分可治愈。 我国患者死亡率约7%,WHO公布;全球 平均死亡率约1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气体交换受损
休息、活动 病情观察 对症护理 用药护理
九、护理
焦虑、恐惧:及时与 病人沟通,关心安慰, 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减少自责感。
十、健康指导
(一)控制传染源 1.疫情报告 2.隔离治疗患者 3.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 4.加强动物宿主的监测研究
十、健康指导
(二)切断传播途径 1.社区综合性预防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医院设立发热门诊,建立本病的专门通道。 4.加强SARS病毒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条件,实
SARS相关冠状病毒 (SARS-Cov) 冠状病毒科,单股正链RNA病毒。 有包膜病毒(双层脂膜),周围有鼓槌冠
状突起,呈日冕状。
二、病原学
二、病原学
SARS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要强于其他冠状 病毒。但当暴露于常用消毒剂或固定剂后 即失去感染性。加热至56℃15分钟即杀灭。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隐性感染者及一些野生动物也可能是传染
4、流行特征
于02年在广东佛山发 现,后蔓延到全球 约32个国家和地区, 以中国、加拿大及 新加坡最为严重, 累计8422例,死亡 916例。医务人员 发病占20%。
四、发病机制和病理
双肺明显膨胀,以弥漫性肺泡损伤病变为 主,早期有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病程3周 后有肺泡内机化及肺间质纤维化,造成肺 泡纤维闭塞。
八、治疗
患者 救护车
急、门 诊就医
发热门诊
隔离室
住院或 转院
八、治疗--隔离
就地呼吸道隔离,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分 开收治。
工作人员:戴12层棉纱口罩或N95口罩、 帽子、防护眼罩及手套、鞋套等,穿隔离 衣,以保证无体表暴露于空气中。
房间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擦拭,病人 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