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
高一(必修1)物理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一)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第2节时间和位移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框架)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第4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第5节自由落体运动第6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框架)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第2节弹力第3节摩擦力第4节力的合成第5节力的分解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运动的描述质点:形状、大小可忽略不计的有质量的点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坐标系:用来准确描述物体位置及位置变化基本概念概念对比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时间路程:质点实际运动的轨迹的长度;单位m。
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置的变化;单位:m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速度、位移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路程、时间定义: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公式:txtx=∆∆=ν;单位:m/s矢量性:矢量定义: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txtx=∆∆=ν;单位:m/s矢量性:矢量平均速度速率:表示速度的大小;标量。
平均速率:表示某义过程中的一段路程与其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标量速率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公式:tvvtva t0-=∆∆=;单位:m/s2矢量性:矢量,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加速度实验打点计时器分类: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振动频率:均为50Hz,即每隔0.02s打一个点纸带分析:a.可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b.粗略计算瞬时速度一、物体和质点(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物理意义: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高中物理必修一
目录第一章声现象 1第二章光现象 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7 第四章物态变化10第五章电流与电路13 第六章电压电阻17 第七章欧姆定律20第八章电功率23第九章电与磁28第十章信息的传递32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33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37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41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45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49 第十六章热和能53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56 重要的物理常数57常见的物理数值(估算用)58 物理量及其单位58物理公式59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1500字高中物理必修一主要包括运动学、力学、能量与动量、电学四个部分。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
一、运动学1. 物体的位置:位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速度、加速度。
2.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曲线运动、变速曲线运动。
3. 运动的描述:用图象来描述运动、用函数来描述运动。
二、力学1. 牛顿的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弹簧力与摩擦力:胡克定律、摩擦力的类型及计算。
3. 静力学:静平衡、平衡力的条件。
4. 动力学:动量的概念、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及冲量定理。
5. 万有引力:质点的万有引力、行星的运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重力、弹力与重力的比较。
三、能量与动量1. 功与机械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功的单位、功率的定义及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动能与重力势能、机械能的守恒、机械能的应用。
2. 惯性力与非惯性力:匀速圆周运动、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四、电学1.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电阻和电阻器。
2. 电压与电功:电压的概念、电压和电动势、电功和功率。
3. 理想电源电路:理想电源的作用、电流分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 半导体与 PN 结:半导体的性质、PN 结的形成、PN 结的特性与应用。
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梳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建立起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同时,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学习物理过程中要善于与实际应用结合,通过观察、实验和实际操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5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5篇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
2、知道力的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并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学会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
4、学会用力的分解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情景的再现和实验模拟体会物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分析,理解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的意义,并感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情景,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究的兴趣。
2、通过对力的分解实际应用的分析与讨论,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培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观察一幅打夯的图片,分析为什么需要那么多人一起打夯。
2、模拟打夯,指出用多个力的共同作用来代替一个力的作用的实际意义,突出等效替代的思想。
3、引出力的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力分解成几个分力的方法叫力的分解。
(二)一个力可分解为几个力?由打夯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力的作用可以分解为任意几个力,最简单的情况就是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
(三)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遵循什么规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此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力的分解实例分析以一个力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可以作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因此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有无数组解,但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那力的分解就只有唯一解了。
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一、斜面上重力的分解[演示]用薄塑料片做成斜面,将物块放在斜面上,斜面被压弯,同时物块沿斜面下滑.[结论]重力G产生两个效果: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和压紧斜面.[分析]重力的两个分力大小跟斜面的倾斜角有何关系?[结论]通过作图和实验演示可看出倾角越大,下压分力越小而下滑分力越大。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课件完整版
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砝码、细 绳等。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01 实验步骤 02 1. 安装打点计时器,并接通电源。 02 2. 将小车放置在长木板上,并连接细绳和砝码。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 释放小车,使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输标02入题
4. 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实验目的
掌握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法和技巧,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滑块、挡光片等。
实验一: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实验步骤 01
1. 安装气垫导轨,调整水平。 02
2. 将光电计时器固定在导轨一端,并接通电源。 03
实验一: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 将滑块放置在导轨上,并使其通过 光电门。
电阻串并联及电功率计算
电阻串联
电阻并联
将各个电阻首尾相接,连成一串。
将各个电阻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另一端也连接在一起。
电功率计算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等于电 压与电流的乘积,即P=UI。在非 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等于电压 与电流的乘积再减去内阻消耗的 功率,即P=UI-I^2r。
07
实验部分
实验一: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动态平衡问题:动态变化过程分析、临界 状态判断等
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平衡方程的建立 与求解等
受力分析与平衡的综合应用:多物体平衡 问题、斜面问题等
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现象
定义、产生条件、实例分析等
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产生条件、实例分析等
失重现象
定义、产生条件、实例分析等
超重与失重现象的应用
宇宙航行中的超重与失重问题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目录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一目录大全1. 动力学- 速度和加速度-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与非惯性系- 平衡和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 受力分析- 动力的大小和方向-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受力条件和力的合成- 无摩擦斜面上的物体运动- 斜面上的受力分析- 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2. 动能与机械能- 动能的变化- 动能定理- 动能的转化与守恒- 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计算- 重力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弹性势能- 弹簧的能量与伸缩量- 弹性势能的计算-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 力与压强- 压强的概念与计算- 压强的基本单位- 压力传递的条件- 各种受力状态- 悬挂- 压缩与拉伸- 插入与插拔- 压强的计算- 压强公式- 压强的计算方法- 浮力与浮力平衡原理- 浮力的产生与大小- 浮力平衡原理的应用4.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的特点- 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 向心加速度和离心力- 简谐振动- 振动的特点与描述- 简谐振动的条件和特点- 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向心加速度和角速度5. 波动- 波的类型和特点- 机械波和电磁波- 波的传播方向和特性- 机械波- 波的传播和传播速度- 波的反射和折射- 声波-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波的特点和声音的强度6. 静电场- 静电荷和电场- 电荷的基本性质- 电场的定义和计算- 静电力和库仑定律- 静电力的产生和大小- 库仑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电场的性质与应用- 电场的相邻性和闭合性- 电场的应用和防护7.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 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电流的计算方法- 串联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电阻和电阻器-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 电阻的串并联-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欧姆定律公式和应用8.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磁场的基本概念- 磁场的性质和参考方向- 磁场中电荷的受力- 磁场力的方向和大小- 磁场力的公式和应用- 电磁感应及其应用- 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公式- 电磁感应的应用和效果9.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和法则- 光的反射特点与描述- 光的反射定律的公式- 光的折射和定律- 光的折射特点与描述- 光的折射定律的公式- 光的状态和图像- 光的反射和折射状态- 图像的特点和成像规律10. 物理光学- 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的干涉特点与应用- 光的衍射特点与应用- 光的偏振- 光的偏振特点与描述- 光的偏振现象和应用- 光的色散与光栅- 光的色散特点与描述- 光栅的类型和应用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目录大全,包含了课程的所有内容与章节。
高中物理必修一目录
高中物理必修一目录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定义与物理意义
1.2 坐标系与位移:基本概念和计算
1.3 速度与加速度:定义、公式与物理意义
1.4 速度-时间图像与加速度-时间图像:图像分析与应用1.5 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2.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
2.5 自由落体运动:定义、公式与计算
2.6 竖直上抛运动:定义、公式与计算
第三章:相互作用与力
3.1 力的概念与性质
3.2 重力:定义、公式与计算
3.3 弹力:胡克定律及其应用
3.4 摩擦力:定义、种类与计算
3.5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与矢量合成
3.6 受力分析:基本步骤与方法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4.2 牛顿第二定律:定义、公式与计算
4.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4.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力学问题的解题策略
4.5 超重与失重:定义、现象与计算
4.6 牛顿运动定律与日常生活:实例分析
附录
附录A 单位与换算
附录B 常见物理常量
附录C 部分习题答案与提示
结语
高中物理必修一涵盖了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相互作用与力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建立起对物理学的基本认知,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第一章机械基础1.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学科。
-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运动、能量、热、电磁等等。
- 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和理论分析。
1.2 物理量和单位- 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理现象或物体特性的量,比如长度、质量、时间等等。
-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1.3 运动与力-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 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单位是牛顿(N)。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单位是牛顿(N)。
- 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箭头来表示。
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箭头来表示。
1.4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5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物体的动能(K)与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K = 1/2mv^2。
- 动能定理表明:物体受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动能。
- 功(W)可以通过力(F)乘以运动的距离(s)来计算,即W = Fs。
第二章物体的运动规律2.1 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2.2 抛体运动- 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做抛体运动。
- 抛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抛物线。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表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表一、运动学公式。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1. 速度 - 时间公式。
- v = v_0+at- 其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2. 位移 - 时间公式。
- x = v_0t+(1)/(2)at^2- 这里x表示位移。
3. 速度 - 位移公式。
- v^2-v_0^2=2ax(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1. 平均速度公式。
- ¯v=(v + v_0)/(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还可以表示为¯v=v_(t)/(2)(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2. 位移差公式。
- Δ x = aT^2- 其中Δ x是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T是时间间隔。
二、力学公式。
(一)重力相关公式。
1. 重力公式。
- G = mg- 这里G表示重力,m是物体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一般取g = 9.8m/s^2,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 10m/s^2)(二)弹力相关公式(胡克定律)1. 胡克定律公式。
- F = kx- 其中F是弹力,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的形变量(伸长量或压缩量)(三)摩擦力相关公式。
1. 滑动摩擦力公式。
- F_f=μ F_N- 这里F_f是滑动摩擦力,μ是动摩擦因数,F_N是接触面间的正压力。
2. 静摩擦力。
-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0≤ F_f静≤ F_max,其中F_max是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_max≈μ F_N。
(四)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1. 牛顿第二定律。
- F = ma- 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高一必修一的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最新7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最新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最新7篇】教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运动和参照系
1.1.1 运动概念
1.1.2 参照系的选择
1.1.3 参照系的相对性原理
1.1.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2 平抛运动
1.2.1 平抛运动的基本特点
1.2.2 第一斜抛运动
1.2.3 平抛运动的数学描述
1.2.4 抛物线运动的轨迹和速度
1.3 速度与相对运动
1.3.1 随路程的变化而变化的平均速度
1.3.2 方向与速度
1.3.3 速度的相对性和速度的合成
1.3.4 速度的相对性和时间的相对性
1.4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1.4.1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1.4.2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1.4.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4.4 斜上抛运动的加速度
1.5 自由落体运动
1.5.1 牛顿的自由落体运动定律
1.5.2 自由落体运动的多样性
1.5.3 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量和有关公式
1.6 相互作用与万有引力
1.6.1 玻璃和塑料带之间的相互作用
1.6.2 相互作用的两个基本特征
1.6.3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拉力
1.6.4 引力的合成和正反向
1.7 平衡与力的平衡
1.7.1 合力和力的平衡
1.7.2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1.7.3 向心力和离心力
这些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全册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物理学科简介与学习方法 • 运动学基础 • 力学基础 • 能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定理 • 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 • 电场与磁场初步认识 • 恒定电流与交变电流 • 光学现象初步认识
01
物理学科简介与学习方法
物理学科特点与重要性
特点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基本规律及其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具有实验 性、理论性和定量性等特点。
电场强度
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位 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
电场线、等势面概念引入
电场线
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起 始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不形成 闭合曲线。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 强弱,切线方向表示电场的方向。
等势面
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垂直于电场线。 等势面上各点的电势相等,场强方向垂 直于等势面。
培养能力
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有助于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等。
激发兴趣
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增 强学习动力。
验证理论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物理理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增强对物理知识的信任感。
02
运动学基础
质点运动学基本概念
质点定义
忽略物体形状和大小,只保留质 量的理想化物理模型。
磁场概念及其性质描述
磁场定义
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有力的
作用。
磁场性质
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有力的 作用,这种力称为磁场力。磁场 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磁体或电流的
性质和磁场中的位置有关。
磁感应强度
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 位正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磁场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主要涵盖了力学、热学以及声学三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力学1. 运动和物体的状态运动的判定、相对运动、伽利略运动定律、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斜抛运动。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3.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平衡条件、静力学。
4. 物体的平衡力的条件、力的杠杆原理、浮力原理、压强、物体平衡条件。
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计、温度的计量、测量、热力学第零定律、热量的传递、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2. 热力学性质热胀冷缩、热力学第一定律、焦耳定律、功、功率、机械功、内能、等压等温过程、等容过程、绝热过程。
3. 状态方程和气体分子模型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实际气体状态方程、摩尔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内能、气体的分子模型。
三、声学1. 声波的性质声波的传播、声源、声压、声级和分贝、声音的特征、音调和音质、噪声。
2. 声波的传播声速、声波在不同介质传播、超声波和次声波、多次反射。
3. 声音的质量声音的干涉、共振、吸声和包络线、声音的合成。
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主要涵盖了力学、热学和声学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每个部分都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力学部分主要介绍了物体的运动和状态、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及物体的平衡等知识;热学部分主要涉及温度和热量、热力学性质和状态方程以及气体分子模型等内容;声学部分主要介绍了声波的性质、声波的传播和声音的质量等知识。
这些知识点不仅是高中物理的基础,也会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拓展知识点。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一、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施加于一个物体的外力总和为零,则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施加于一个物体的外力不为零,则该物体在受力方向上产生加速度;F=m×a2、牛顿第二定律:任何物体施加于其他物体的力,其大小相等而且方向相反。
F1=-F2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物体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反作用力,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大小相等而且方向相反;F1=-F2二、弹力定律:1、压缩弹力定律:当被拉伸的弹簧拉力超过它的自重时,其受力端始终保持水平,力F与弹簧的变形量l成正比,可以用F=k·l来表示;2、弹性弹力定律:当被拉伸的弹簧拉力不超过它的自重,其受力端呈抛物线运动,力F与弹簧的变形量l成正比,可以用F=k·l来表示;3、拉伸弹力定律:当弹簧被拉伸时,其受力端是由一定力F变形恢复到原始长度时,力F与弹簧的变形量l成正比,可以用F=k·l来表示;三、动能定律:1、动能守恒定律: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可知动能的总量是不变的,即动能守恒定律,可以用:K=constant来表示;2、动能恢复定律: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可知动能恢复原状,即动能恢复定律,可以用:K1+V1=K2+V2来表示;四、功能定律:1、平面简谐运动:研究某物体在受到匀及加速度运动时,其加速度a与它的位移s成正比,可以用a=c/s来表示;2、垂直运动功定律:研究物体在垂直自由落体运动时,其位移s 和时间t的平方成正比,可用s=gt^2/2来表示;3、非简谐运动功定律:研究物体受到抛物线机构作用力时,其加速度a和位移s的关系如下:a=v2/2s,可用a=v2/2s来表示;4、惯性定律:惯性定律认为: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不改变速度;受外力作用后,物体将以受外力的方向运动,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物体的加速度;可用v=constant来表示。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概念: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假设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第几秒〞均是指时间。
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一时刻或*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一样。
②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1)建系 (2)描点 (3)作图
少了什 么?
第25页
4、曲线拟合
• 注意“顺势”和“平滑” • 让描绘出旳点尽量分布在曲线旳两侧
v/(m·s-1)
v/(m·s-1)
?
0
t/s 0
第26页 t/s
六、用图象表达速度
• 1、图象特点:直观 • 2、常用作图法 • (1)描点作图 • (2)据函数关系式作图 • 3、作图环节 • (1)建系 (2)描点 (3)作图 • 4、速度-时间图象(v-t graph)
从某个点开始,向后数若干点,如果数出n个 点,这些点所相应旳时间为 0.02(n-1) 秒; 用 刻度尺量出第一种点到第n个点旳距离△x。
△x =?
△t =?
运用公式v=△x/△t可求出D点到G点旳
平均速度-----为E点旳瞬时速度
第16页
五、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
• 如何更精确地测出E点旳瞬时速度?
③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接近打点计时器旳位置。 ④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对旳穿
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 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第13页
五、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Δx
D
F
思考与讨论
0.06s
(1)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旳思想办法是什么?
(2) 测量包括这个点旳一段时间内旳位移△x,同步记 录相应旳时间△t,填入第21页中设计好旳表1中.
第29页
练习:绘V-t图象
第30页
六
、 速
v
试分析物体旳运动状况
度 I
v1
时
间 图
0
t1
t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 心
运动时,位移的坐标变化量为负值;时间的单向变化性使其变
突
破 化量一定是正值.
第7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二、速度
知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 快慢.
识
精 要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 比值.
课
Δx 3.定义式:v= Δt .
时 作 业
核 心
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米每秒 ,m/s或m·s-1.常用单
比值,是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
课 时
作
业
核 心 突 破
第32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跟踪训练 2] 一物体沿正东方向以 4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时
知 间为 4 s,又以 3 m/s 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时间为 4 s,求在这 8 s
识
精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要
=1205ms++530s+m4+s6+0 6ms+0
课 时 作
业
核
=10.5 m/s.
心
突 破
[答案] (1)1.5 m/s 方向向西 (2)10.5 m/s
第31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知
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矢
识
精 要
量,有方向;平均速率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路程与时间的
说明
课
别
的快慢
动的快慢
时
作
业
两者均为矢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
核 心 突
联系 时速度相等
破
第12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2.速度和平均速率
知
(1)速率: 瞬时速度 的大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
识
精 向.
要
(2)平均速率:物体通过的 路程 与通过这一路程所用时间的
时
提示:(1)有可能.如某运动员在跑400米时,他虽然一直在
作 业
核 心
奔跑,但由于他跑完一圈400米时又回到了原出发点.所以他的
突
破 运动位移是零,故这段时间内他的平均速度为零.
(2)不对.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是物体
的运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第14页
第一章 第3节
第23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解析] 题目考查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A选项中,
知 9.5 m/s是冲过终点线这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B选项中,
识
精 要
列车行驶的过程中速度是变化的,150 km/h是指平均速度;C选
项中,1.2 m/s是对应于隧道内的一个过程,是平均速度;D选项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知 识 精 要 核 心 突 破
第15页
课标版·物理·必修1
核心突破 迷津点悟
课
时
作
业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知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识
精 要
运动物体发生的位移与 运动物体在某时刻
定义 所用时间的比值,用 v
课 时
(某位置)的速度
要
=120
m-30 m+60 m+0 5 s+5 s+4 s+6 s
=1.5 m/s,平均速度的方向为向西.
核 心 突 破
课标版·物理·必修1 课 时 作 业
第30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2)全程的平均速率为
知 识 精
v =Δx4+t1+Δxt12++tΔ3+x2+t4 Δx3
课 时
作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业
核
心 突
B.若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则这段时间任意时刻
破
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第19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
知 意时刻的瞬时速度
识
精 要
D.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
课 时
作
比值,在一般情况下平均速率并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业
核 心 突 破
第13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自我思悟3:(1)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一直运动,它的平均速度
有可能等于零吗?举例说明.
知
识
精
(2)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
要
小,这句话对吗?
课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知
(1)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在不同阶段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
识
精 同,因此在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明确所求的是哪一个时间段内
要
的平均速度,要紧扣平均速度的定义.
课 时
作
(2)注意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业
核 心 突 破
第27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 时
作
中,8 m/s是太空舱落入太平洋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业
核
心
突 破
[答案] BC
第24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课标版·物理·必修1
知 识
速度
速率
精
要
物理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
课
意义 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物理量,是标量
时
作
业
分类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平均速率、瞬时速率
核 心
定义 移所用时间的比值.与一 某一位置的速度,与某
突区
破
段时间或位移对应
一时刻或某一位置对应
别
物理 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 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运
意义 动的平均快慢和方向
动的快慢和方向
第11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项目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知 识
比较
精
要区
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 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
作
表示
业
核
区
心
突 破
别
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 精确地描述了物体
物理 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与 运动的快慢及方
意义 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 向,与某一时刻或
对应
某一位置相对应
第16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平均速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瞬时速度
区
与某时刻(某位置)
知
方向
与Δx方向一致
识
别
运动方向一致
识
精 瞬时速度大的物体,其平均速度不一定大.
要
(2)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是不同的,速度的平均值并不
课 时
作
一定等于平均速度.
业
核 心 突 破
第18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知 识 精
要(
(多选)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某段时间内每个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在这段
核
心 突 破
决定
位移
因素 平均速度=时间
路程 平均速率=时间
第25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速度
速率
知
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
识
精
方向 向相同;瞬时速度方向
无方向
要
为该点运动的方向
课 时
作
它们的单位都是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
业
核 心
联系 时速率,即常说的速率
突
破
第26页
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课 时
作
[思路引导] (1)平均速度对应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瞬时 业
核 心
速度对应一个时刻或一个位置.(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
突
破 即过程与状态的联系,要深入理解.
第20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解析] 每个时刻瞬时速度都等于零,物体静止,则平均速
课标版·物理·必修1
知
某质点由A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 s向东行了30 m经过B点,
识 精
又行了5 s前进了60 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 s后又向西行,经历
要
了6 s运动120 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所示,求:
课
时
作
业
核 心 突 破
(1)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
第28页
第一章 第3节
要 课 时 作 业
核 心 突 破
第33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解析] 物体向东运动的距离 x1=v1t1=16 m,向北运动的距
知 离 x2=v2t2=12 m,如图所示,物体在 8 s 内的位移 x= x21+x22=
精
要
①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平均速度就
课
时
等于瞬时速度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