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完整版
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奥数解题方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726a90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4.png)
奥数解题方法总结
1、形象化画图法:解奥数题时,如果可以科学合理的、科学合理的、巧妙地依靠点、线、面、图、表将小学奥数难题形象化形象的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象化,可让学生们非常容易弄清数量关系,沟通交流“”与“”的联系,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快速答题
2、倒推法:从题目上述的最后结果考虑,运用标准一步一步向前反推,直至题目中难题及时解决。
3、枚举法:奥数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数量关系十分特殊题目,用普通的办法难以列式解释,有时候压根列出不来对应的式子来。
人们用枚举法,依据题目的需求,一一列举压根符合要求的数据信息,随后从这当中筛出符合要求的回答。
4、正难那样反:有一些数学题目假如你从标准正脸考虑考虑到有困难,那么你可以更改思考的方位,从结论或问题的背面考虑来考虑事情,使难题及时解决。
5、恰当转化: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碰到的新问题能不能转化成旧解决问题,化新为旧,通过表面,把握住难题的实质,把问题转化成自身熟悉的难题去解释。
转化的种类有条件转化、难题转化、关联转化、图形转化等。
整体掌握:有一些奥数题,从细节上考虑到,很复杂,也没有必要,如果可以从整体上掌握,宏观上考虑到,根据研究问题的整体方式、整体结构、一部分与整体的相互关系,“只看见山林,看不到花草树木”,来求取问题的解决。
(完整)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完整)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e5fed2fdd88d0d232d46a6a.png)
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二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完整版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b7269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c.png)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完整版一、引言小学奥数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面对各种题型和难度的奥数题目时,学生需要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
本文将介绍小学奥数常见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奥数考试。
二、奥数解题方法1.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是小学奥数题目中最基本的类型。
在解题时,需要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运算顺序,即先乘除后加减。
2. 分数运算分数运算在小学奥数中也是常见的题型。
在解决分数运算题时,可以使用找最小公倍数、通分、约分等方法来简化计算过程。
同时,还需要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规则。
3. 算式变换奥数题目中常会涉及算式的变换。
在解题时,可以通过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法则,将原始算式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这样能够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效率。
4. 排列组合排列组合是奥数中的重要概念。
当遇到排列组合问题时,可以运用阶乘、组合数等数学方法来求解。
同时,可以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辅助理解问题,找到更简洁的解题方法。
5.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题目在小学奥数中也经常出现。
解决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分情况讨论、排除法等方式来找到正确答案。
6. 图形推理图形推理题是小学奥数中较为复杂的题型之一。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运用几何知识和图形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对称性、旋转等特点,找到规律并推理出正确答案。
三、解题技巧除了上述的解题方法外,还有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奥数题目。
1. 多做题目做更多的奥数题目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和熟练度。
通过大量练习,学生可以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掌握常用的技巧和思路。
2. 学会总结每次做完一道题目后,及时总结解题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思路。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记住解题思路并且提高解题能力。
3. 理解题意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其中的条件和要求。
只有正确理解题意,才能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应的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奥数题与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奥数题与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55c89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7.png)
小学数学奥数题与解题方法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奥数题常常是让同学们感到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部分。
奥数题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我们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些常见的小学数学奥数题以及它们的解题方法。
一、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奥数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例如: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和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 60 米,小红每分钟走 50 米,经过10 分钟两人相遇,求学校到家的距离。
解题方法:行程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即路程=速度×时间。
对于相向而行的情况,两人走过的路程之和就是总路程。
在这个例子中,小明的速度是每分钟60 米,走了10 分钟,所以小明走的路程是 60×10 = 600 米;小红的速度是每分钟 50 米,走了 10 分钟,小红走的路程是 50×10 = 500 米。
那么学校到家的距离就是 600 + 500 = 1100 米。
二、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也是经常出现的一类奥数题。
比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5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20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解题方法:工程问题中,通常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甲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就是 1÷15 = 1/15;乙单独做需要 20 天完成,乙每天的工作效率就是 1÷20 = 1/20。
两人合作每天的工作效率就是 1/15 + 1/20 = 7/60,所以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是 1÷7/60 = 60/7 天。
三、年龄问题年龄问题常常让同学们感到困惑。
例如:今年爸爸 35 岁,儿子 10 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 2 倍?解题方法:年龄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年龄差不变。
爸爸和儿子的年龄差是 35 10 = 25 岁。
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 2 倍时,年龄差还是 25 岁,此时儿子的年龄是 25 岁,所以需要经过 25 10 = 15 年。
小学奥数的解题技巧
![小学奥数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3792c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0.png)
小学奥数的解题技巧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参加奥数竞赛,以展示他们在数学领域的才华和能力。
然而,奥数竞赛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小学奥数解题的技巧,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竞赛成绩。
技巧一:理解题意在解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问题,确保对题意有充分的理解。
可以将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进行归纳和总结。
理解题意有助于确定解题的方向和方法。
技巧二:建立数学模型奥数竞赛的题目通常涉及到不同数学概念的应用,因此建立数学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问题的特点,可以使用图表、方程式或其他数学工具来组织和呈现问题。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技巧三:思考问题的多种解法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有时候,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找到其中一种能够更快捷地解决问题。
尝试不同的解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活思维。
技巧四:注重细节和计算准确性在解决数学题目时,细节和计算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一旦出现细微的错误,可能会导致整个解题过程出现偏差。
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要仔细检查每一步的计算,并且进行反复验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技巧五:做更多练习题熟能生巧,在数学领域尤为如此。
通过多做练习题,学生可以熟悉不同类型的题目,并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
练习还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竞赛中的压力做好准备。
技巧六:合理安排时间在奥数竞赛中,时间通常是有限的。
因此,学生需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将时间分配给不同的题目,并且在每道题目上控制好用时。
合理安排时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竞赛的压力,提高解题的效率。
总结起来,小学奥数的解题技巧包括理解题意、建立数学模型、思考多种解法、注重细节和计算准确性、做更多练习题以及合理安排时间。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小学生们可以在奥数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且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信和熟练。
希望以上的技巧对你们有所帮助,祝愿小学生们在奥数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生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小学生奥数解题方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8555e3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b.png)
【导语】解奥数题时,如果能合理的、科学的、巧妙的借助点、线、⾯、图、表将奥数问题直观形象的展⽰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可使同学们容易搞清数量关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解题。
以下是整理的《⼩学⽣奥数解题⽅法⼤全》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学⽣奥数解题⽅法篇⼀ 尝试法: 解应⽤题时,按照⾃⼰认为可能的想法,通过尝试,探索规律,从⽽获得解题⽅法,叫做尝试法。
尝试法也叫“尝试探索法”。
⼀般来说,在尝试时可以提出假设、猜想,⽆论是假设或猜想,都要⽬的明确,尽可能恰当、合理,都要知道在假设、猜想和尝试过程中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减少尝试的次数,提⾼解题的效率。
在9只规格相同的⼿镯中混有1只较重的假⼿镯。
在⼀架没有砝码的天平上,最多只能称两次,你能把假⼿镯找出来吗?(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先把9只⼿镯分成A、B、C三组,每组3只。
①把A、B两组放在天平左右两边的秤盘上,如果平衡,则假的1只在C组⾥;若不平衡,则哪组较重,假的就在哪组⾥。
②再把有假⼿镯的那组中的两只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秤盘上。
如果平衡,余下的1只是假的;若不平衡,较重的那只是假的。
⼩学⽣奥数解题⽅法篇⼆ 观察法: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步骤。
⼩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把培养观察⼒作为开发与培养学⽣智⼒的第⼀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发现题⽬中的数量关系,把题⽬解答出来的⼀种解题⽅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看每⼀⾏的前三个数,想⼀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小学数学奥数35个专题题型分类及解题技巧
![(完整版)小学数学奥数35个专题题型分类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6af383484868762cbaed596.png)
6.盈亏问题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基本题型: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②当两次都有余数;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③当两次都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平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9.平均数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基本算法: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10.抽屉原理抽屉原则一: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6种方法教你轻松解决奥数难题
![6种方法教你轻松解决奥数难题](https://img.taocdn.com/s3/m/b002400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4.png)
6种方法教你轻松解决奥数难题6种方法教你轻松解决奥数难题1、直观画图法解奥数题时,如果能合理的、科学的、巧妙的借助点、线、面、图、表将奥数问题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可使同学们容易搞清数量关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解题。
2、倒推法从题目所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向前倒推,直到题目中问题得到解决。
3、枚举法奥数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数量关系非常特殊的题目,用普通的方法很难列式解答,有时根本列不出相应的算式来。
我们可以用枚举法,根据题目的要求,一一列举基本符合要求的数据,然后从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4、正难则反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你从条件正面出发考虑有困难,那么你可以改变思考的方向,从结果或问题的反面出发来考虑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5、巧妙转化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
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6、整体把握有些奥数题,如果从细节上考虑,很繁杂,也没有必要,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宏观上考虑,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局部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来求得问题的解决。
其实不管学什么都是一样,学习奥数不光要有好的思路和快捷的方法,还要有一定的熟练度。
所谓的'熟练度,就是指平时的练习量。
任何一种方法的掌握,都与平常的练习密不可分。
1、自己注意对知识点进行划分,每个知识点大概包含几种题型,一般用什么方法解决,一定要心里有数。
基本上每种题型都有固定的方法和套路来解决,一定要熟悉。
2、平时对题目有一定的积累,遇到一些好题或者巧妙的方法,注意记录。
3、经常会碰到一些不熟悉的题目,要注意联想,这种题型我是否见过?跟我遇到过的哪种题型比较相似?不一样的外表下是否隐藏着相似的内容?尝试着用现有的方法去解决。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100道及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c6304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00.png)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100道及答案(完整版)题目1:计算1 + 2 + 3 + 4 + …+ 100 的和。
解题方法: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项数为100。
求和公式为:(首项+ 末项)×项数÷2 。
答案:(1 + 100) ×100 ÷2 = 5050题目2:鸡兔同笼,共有30 个头,88 只脚,求鸡兔各有多少只?解题方法:假设全是鸡,共有脚30×2 = 60 只,比实际少88 - 60 = 28 只。
因为每把一只兔当成鸡,就少算4 - 2 = 2 只脚,所以兔有28÷2 = 14 只,鸡有30 - 14 = 16 只。
答案:鸡16 只,兔14 只。
题目3:一条路长100 米,从头到尾每隔10 米栽1 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解题方法:因为两端都栽树,所以棵数= 间隔数+ 1 ,间隔数为100÷10 = 10 ,则棵数为10 + 1 = 11 棵。
答案:11 棵。
题目4:某班有40 名学生,其中有15 人参加数学小组,18 人参加航模小组,有10 人两个小组都参加。
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不参加?解题方法:参加数学或航模小组的人数为15 + 18 - 10 = 23 人,所以两个小组都不参加的人数为40 - 23 = 17 人。
答案:17 人。
题目5:甲乙两数的和是32,甲数的3 倍与乙数的5 倍的和是122,求甲、乙二数各是多少?解题方法:设甲数为x,乙数为y,则x + y = 32 ,3x + 5y = 122 。
将第一个式子乘以3 得到3x + 3y = 96 ,用第二个式子减去这个式子得到2y = 26 ,y = 13 ,则x = 19 。
答案:甲数19,乙数13 。
题目6:一列火车通过530 米的桥需40 秒钟,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80 米的山洞需30 秒钟。
求这列火车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车长多少米?解题方法:火车40 秒走的路程= 桥长+ 车长,30 秒走的路程= 山洞长+ 车长。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f6ecb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3.png)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一、加减法解题方法在小学奥数中,加减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题型。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1. 竖式计算法竖式计算法是最常用的加减法解题方法,适用于任何数值大小的计算。
先将两个数竖式排列,逐位相加或相减,并按进位或借位的要求进行计算。
2. 寻找相反数法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寻找相反数的方法来简化计算。
例如,对于一个加法题目3 + 7,我们可以通过找到7的相反数-7,然后用3 - 7的方式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再取相反数即可。
3. 进退相等法进退相等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加减法题目。
当两个数相差一致(如8和9)时,我们可以采用进退相等法来计算。
比如计算8 + 9,我们可以将9退1,变成8 + 8 = 16,然后再加上1,即可得到17。
二、乘法解题方法乘法是小学奥数中较为复杂的题型。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1. 分解因数法对于一个较大的乘法题目,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个数拆分成多个因数的乘积,然后再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36 × 4,我们可以将36分解成6 × 6,然后计算6 × 4 × 6 = 144。
2. 组合乘法法则组合乘法法则适用于一些特殊的乘法题目。
例如,计算12 × 7,我们可以将12拆分成10 + 2,然后计算(10 × 7) + (2 × 7) = 70 + 14 = 84。
3. 巧用倍数关系在一些乘法题目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倍数关系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8 × 25,我们可以将8拆分成2 × 4,然后计算(2 × 25) × 4 =50 × 4 = 200。
三、除法解题方法除法是小学奥数中较为复杂的题型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1. 精确除法精确除法是最常用的除法解题方法。
根据除法的定义,将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的商和余数就是精确除法的结果。
2. 简化除法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简化运算来进行除法计算。
小学奥数年龄问题公式小学奥数年龄问题解题方法思路大全
![小学奥数年龄问题公式小学奥数年龄问题解题方法思路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b9eace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6.png)
1.设想法:通过设想一个合理的数字,建立方程来求解。
例如,“今
天我比我妈妈大10岁,我爸爸比我妈妈大20岁,我们三个人的年龄之和
是60岁,请问我多少岁?”设想年龄为30岁,那么妈妈的年龄为20岁,爸爸的年龄为40岁。
检验是否符合条件,若不符合,则增加设想的年龄。
通过这种方法,最终可以得出我为10岁。
2.代换法:将已知信息代入条件中,建立方程求解。
例如,“爸爸今
年的年龄是32岁,儿子今年的年龄是爸爸去年年龄的一半,请问儿子去
年多少岁?”设儿子去年的年龄为x岁,那么爸爸去年的年龄为2x岁。
代入条件可得32-1=2(x-1),通过解方程可求得儿子去年的年龄为15岁。
3.逻辑法:通过分析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推理求解。
例如,“小强
的年龄比小华的年龄大5岁,小明的年龄比小华的年龄小3岁,三人年龄
之和是18岁,请问小华的年龄是多少岁?”根据条件可得小强的年龄比
小明的年龄大8岁,即小强和小明的年龄之差是8岁。
而三人年龄之和是18岁,故小强的年龄是9岁,小明的年龄是1岁,小华的年龄是4岁。
4.枚举法:通过列举可能的情况来求解。
例如,“两个数相加等于9,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请问这两个数是什么?”可以列举出
2+4=6,4+8=12,通过判断得出这两个数是2和4
5.双方程法:通过建立两个方程来求解。
例如,“甲、乙两人年龄加
起来是36岁,甲比乙大8岁,请问甲和乙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设甲
的年龄为x岁,乙的年龄为y岁,根据条件可得到方程组x+y=36和x-
y=8,通过解方程组可求出甲和乙的年龄分别为22岁和14岁。
小学奥数题目解题攻略
![小学奥数题目解题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b6d450a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4.png)
小学奥数题目解题攻略在小学生奥数竞赛中,题目的难度逐渐增加,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解答。
以下是一些解题攻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应对奥数题目。
一、理清思路解题的第一步是理清思路。
在看到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拿出纸和笔,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分析这个问题应该从哪个方面入手,构建解答思路。
对于数学题目,如果是选择题,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答案选项,然后逐一尝试剩余选项,与题目要求进行对比,找到正确答案。
如果是计算题,确定解题方法,列出计算步骤,逐步推导解答。
二、建立数学基础奥数题目的难度在于它们往往需要运用多种数学知识和技巧。
因此,为了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要多学习数学书籍、参加数学课程,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巧。
熟练掌握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基本运算,牢固掌握数学公式和定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灵活使用解题技巧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快地找到解题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1. 找规律:观察问题中的数字、形状或关系之间的规律性,从中寻找解题思路。
2. 分解问题: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步骤,逐步解决,最后得到整个问题的答案。
3. 反证法:假设问题的反面情况成立,通过推导和对比,得出问题的正确解答。
4. 假设解法:根据对题目的分析,假设一个解法,并验证其可行性。
5. 剔除法:对于选择题,通过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正确选项的范围。
四、多做练习题练习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通过多做奥数题目的练习题,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增加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
可以根据题目难度和类型进行分类练习,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
也可以参加数学竞赛培训班,与其他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学习和交流。
五、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1. 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完全理解题目要求,避免因误解而出错。
小学奥数各年级经典题解题技巧
![小学奥数各年级经典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0e14d26b7360b4c2e3f644b.png)
一个数乘以6,可以看成是乘以(5+1)。
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用这个数分别乘以5和1,再求两个积之和。
一个数乘以5,可以用“添0折半法”,加上这个数与1的积,就是加上原数。
所以这种速算方法可称之为“添0折半加原数法”。
例如6489×6=64890÷2+6489=32445+6489=38934这种方法还可以推广到一个数乘以7中去。
不过,乘以7就必须是“添0折半加原数的2倍”了。
例如2436×7=24360÷2+4872=12180+4872=17052234.2×7=2342÷2+468.4=1171+468.4=1639.4以加代乘“以加代乘”又可以称之为“添0加原数”。
例如720×11=7200+720=792067203×11=672030+67203=739233这种方法还可以推广到一个数乘以12的计算中去。
不过,一个数乘以12,需要添0加原数的2倍。
例如:623×12=6230+1246=7476原数加半,加半定积如果一个数乘以1.5,也就是乘以(1+0.5),那么根据乘法分配律,只要把这个数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
这时,原来的乘法也可以改用加法来代替。
例如48×1.5=48×(1+0.5)=48+24(48的一半)=72显然,“原数加半”的方法速算乘法,也是“以加代乘”的一种方法。
这种“原数加半”方法还可推广到一个数乘以15、150、1500……以及0.15、0.015、0.0015……中去。
因为15=1.5×10 0.15=1.5×0.1150=1.5×100 0.015=1.5×0.011500=1.5×1000 0.0015=1.5×0.001…………所以,一个数乘以这些数,只要把这个数加上它的一半以后,再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完整版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aa11c8f242336c1fb95e38.png)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小学奥数解题方法1——分类分类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特别是在计数、数个数的问题中,分类的方法是很常用的。
可分为这样几类:(1)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共4条,分别是:AB,AC,AD,AE;(2)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共3条,分别是:BC,BD,BE;(3)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共2条,分别是:CD,CE;(4)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即DE。
一共有线段4+3+2+1=10(条)。
还可以把图中的线段按它们所包含基本线段的条数来分类。
(1)只含1条基本线段的,共4条:AB,BC,CD,DE;(2)含有2条基本线段的,共3条:AC,BD,CE;(3)含有3条基本线段的,共2条:AD,BE;(4)含有4条基本线段的,有1条,即AE。
有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11(单位:厘米)的木棒足够多,选其中三根作为三条边围成三角形。
如果所围成的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11厘米,那么,共可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提示:要围成的三角形已经有一条边长度确定了,只需确定另外两条边的长度。
设这两条边长度分别为a,b,那么a,b的取值必须受到两条限制:①a、b只能取1~11的自然数;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11 一种2、11 2、10 二种3、11 3、10 3、9 三种4、11 4、10 4、9 4、8 四种5、11 5、10 5、9 5、8 5、7 五种6、11 6、10 6、9 6、8 6、7 6、6 六种7、11 7、10 7、9 7、8 7、7 五种8、11 8、10 8、9 8、8 四种9、11 9、10 9、9 三种10、11 10、10 二种11、11 一种1+2+3+4+5+6+5+4+3+2+1=36种小学奥数解题方法2——化大为小找规律对于一些较复杂或数目较大的问题,如果一时感到无从下手,我们不妨把问题尽量简单化,在不改变问题性质的前提下,考虑问题最简单的情况(化大为小),从中分析探寻出问题的规律,以获得问题的答案。
小学奥数的十一种解题方法
![小学奥数的十一种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d854cdfe4733687f21aa4f.png)
2019年小学奥数的十一种解题方法2019年小学奥数的十一种解题方法一1公式法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
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
但一定要让学生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3:计算59×37+12×59+5959×37+12×59+59=59×(37+12+1)…………运用乘法分配律=59×50…………运用加法计算法则=(60-1)×50…………运用数的组成规则=60×50-1×50…………运用乘法分配律=3000-50…………运用乘法计算法则=2950…………运用减法计算法则2比较法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例4:填空:0.75的最高位是( ),这个数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十分位的数4与十位上的数4相比,它们的( )相同,( )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 )。
这道题的意图就是要对“一个数的最高位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区别”,还有“数位和数值”的区别等。
例5:六年级同学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5棵,则剩下75棵树没有种;如果每人种7棵,则缺少15棵树苗。
六年级有多少学生?这是两种方案的比较。
相同点是:六年级人数不变;相异点是:两种方案中的条件不一样。
找联系:每人种树棵数变化了,种树的总棵数也发生了变化。
举一反三小学奥数解题技巧大全100讲(一)
![举一反三小学奥数解题技巧大全100讲(一)](https://img.taocdn.com/s3/m/8ba56ce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7.png)
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二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小学奥数经典解题技巧10法(附例题)
![小学奥数经典解题技巧10法(附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6d781d4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9.png)
1、对照法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
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
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
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公式法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
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
但一定要让学生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3:计算59×37+12×59+5959×37+12×59+59=59×(37+12+1)…………运用乘法分配律=59×50…………运用加法计算法则=(60-1)×50…………运用数的组成规则=60×50-1×50…………运用乘法分配律=3000-50…………运用乘法计算法则=2950…………运用减法计算法则3、比较法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小学奥数题入门120道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奥数题入门120道及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ea9b4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00.png)
小学奥数题入门120道及答案(完整版)题目1:小红有10 个苹果,小明比小红多3 个,小明有几个苹果?解题方法:10 + 3 = 13(个)答案:13 个题目2:教室里有18 张桌子,搬走了5 张,还剩几张桌子?解题方法:18 - 5 = 13(张)答案:13 张题目3:一只青蛙4 条腿,5 只青蛙几条腿?解题方法:4 ×5 = 20(条)答案:20 条题目4:妈妈买了20 个鸡蛋,吃了8 个,还剩几个?解题方法:20 - 8 = 12(个)答案:12 个题目5:树上有15 只鸟,飞走了6 只,又飞来 3 只,现在树上有几只鸟?解题方法:15 - 6 + 3 = 12(只)答案:12 只题目6:有8 个小朋友玩捉迷藏,找到了3 个,还有几个没找到?解题方法:8 - 1 - 3 = 4(个)答案:4 个题目7:小明做了10 道数学题,对了7 道,错了几道?解题方法:10 - 7 = 3(道)答案:3 道题目8:一个书包35 元,一个文具盒8 元,买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解题方法:35 + 8 = 43(元)答案:43 元题目9:小兰有20 元,买了一本15 元的书,还剩多少钱?解题方法:20 - 15 = 5(元)答案:5 元题目10:从前往后数,小明排第5,从后往前数,小明排第7,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解题方法:5 + 7 - 1 = 11(个)答案:11 个题目11:12 个小朋友排队,小明前面有5 个人,小明后面有几个人?解题方法:12 - 5 - 1 = 6(个)答案:6 个题目12:有16 颗糖,小红吃了一半,还剩几颗糖?解题方法:16 ÷ 2 = 8(颗)答案:8 颗题目13:姐姐今年8 岁,弟弟比姐姐小2 岁,弟弟今年几岁?解题方法:8 - 2 = 6(岁)答案:6 岁题目14:一根绳子长18 米,剪成3 米长的小段,可以剪几段?解题方法:18 ÷ 3 = 6(段)答案:6 段题目15:一本书25 页,小明每天看5 页,几天能看完?解题方法:25 ÷ 5 = 5(天)答案:5 天题目16:有 5 个苹果,要分给3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至少分1 个,有几种分法?解题方法:(1, 2, 2)、(2, 1, 2)、(2, 2, 1)、(1, 1, 3)、(1, 3, 1)、(3, 1, 1),共6 种。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技巧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a588b5cb84ae45c3b358c87.png)
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二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小学奥数解题口诀(1)
![小学奥数解题口诀(1)](https://img.taocdn.com/s3/m/1137d45afad6195f302ba60d.png)
小学奥数解题口诀一、和差问题已知两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
口诀:和加上差,越加越大;除以2,便是大的;和减去差,越减越小;除以2,便是小的。
例:已知两数和是10,差是2,求这两个数。
按口诀,则大数=(10+2)/2=6,小数=(10-2)/2=4。
二、鸡兔同笼问题口诀: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
多了几只脚,少了几只足?除以脚的差,便是鸡兔数。
例:鸡免同笼,有头36 ,有脚120,求鸡兔数。
求兔时,假设全是鸡,则免子数=(120-36X2)/(4-2)=24求鸡时,假设全是兔,则鸡数 =(4X36-120)/(4-2)=12 三、浓度问题(1)加水稀释口诀:加水先求糖,糖完求糖水。
糖水减糖水,便是加糖量。
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水多少千克后,浓度变为10%?加水先求糖,原来含糖为:20X15%=3(千克)糖完求糖水,含3千克糖在1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3/10%=30(千克)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减去原来的糖水量,30-20=10(千克)(2)加糖浓化口诀:加糖先求水,水完求糖水。
糖水减糖水,求出便解题。
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糖多少千克后,浓度变为20%?加糖先求水,原来含水为:20X(1-15%)=17(千克)水完求糖水,含17千克水在2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17/(1-20%)=21.25(千克)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减去原来的糖水量,21.25-20=1.25(千克)四、路程问题(1)相遇问题口诀: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
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
例:甲乙两人从相距12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多少时间相遇?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
即甲乙走过的路程和恰好是两地的距离120千米。
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
即甲乙两人的总速度为两人的速度之和40+20=60(千米/小时),所以相遇的时间就为120/60=2(小时)(2)追及问题口诀:慢鸟要先飞,快的随后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完整版幻灯片2解题方法1--分?类分类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特别是在计数、数个数的问题中,分类的方法是很常用的。
幻灯片3可分为这样几类:(1)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共4条,分别是:AB,AC,AD,AE;(2)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共3条,分别是:BC,BD,BE;(3)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共2条,分别是:CD,CE;(4)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即DE。
一共有线段4+3+2+1=10(条)。
幻灯片4还可以把图中的线段按它们所包含基本线段的条数来分类。
(1)只含1条基本线段的,共4条:AB,BC,CD,DE;(2)含有2条基本线段的,共3条:AC,BD,CE;(3)含有3条基本线段的,共2条:AD,BE;(4)含有4条基本线段的,有1条,即AE。
幻灯片5有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11(单位:厘米)的木棒足够多,选其中三根作为三条边围成三角形。
如果所围成的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11厘米,那么,共可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提示:要围成的三角形已经有一条边长度确定了,只需确定另外两条边的长度。
设这两条边长度分别为a,b,那么a,b的取值必须受到两条限制:①a、b只能取1~11的自然数;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幻灯片61、11 一种2、11 2、10 二种3、11 3、10 3、9 三种4、11 4、10 4、9 4、8 四种5、11 5、10 5、9 5、8 5、7 五种6、11 6、10 6、9 6、8 6、7 6、6 六种7、11 7、10 7、9 7、8 7、7 五种8、11 8、10 8、9 8、8 四种9、11 9、10 9、9 三种10、11 10、10 二种11、11 一种1+2+3+4+5+6+5+4+3+2+1=36种幻灯片7解题方法2--化大为小找规律对于一些较复杂或数目较大的问题,如果一时感到无从下手,我们不妨把问题尽量简单化,在不改变问题性质的前提下,考虑问题最简单的情况(化大为小),从中分析探寻出问题的规律,以获得问题的答案。
这就是解数学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归纳,我们也可以叫做“化大为小找规律”。
幻灯片810条直线最多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多少块提示:先不考虑10条直线,而是先看1条、2条、3条直线能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几块幻灯片910条直线最多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多少块第一条直线:分成 2 块第二条直线:分成2+2=4 块第三条直线:分成2+2+3=7 块幻灯片1010条直线最多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多少块我们发现这样的规律:=2+(2+3+4+5+6+7+8+9+10)=2+54=56(块)这就是说,10条直线可把长方形分为56块。
幻灯片11解题方法3--把未知量具体化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差相加的和,除以被减数,所得的商是多少一般情况下,题目中的未知量不可以随便假设。
有时,问题中所求的未知量与其它相关的未知量具体是多少并没有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这些没有关系的未知量设为具体数。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2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5天完成,两队合做,几天可以完成幻灯片12幼儿园把一筐苹果平均分给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分得6个。
如果全部分给大班小朋友,那么平均每人可分10个。
如果全部分给小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可分几个●全部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可分几个,与苹果的总个数有关系,而与人数(无论是两班人数,还是大班人数)都没有关系。
●苹果总数=两班总人数×6?????????●苹果总数=大班人数×10??????????●所以,大班人数×10=两班总人数×6?●设两班100人大班 100×6 ÷ 10=60人●小班 100-60=40人 600 ÷ ?40=15个???幻灯片13解题方法4--试?验幻灯片14将一根长为374厘米的铝合金管截成若干根长36厘米和24厘米的短管。
问剩余部分的管子最少是多少厘米提示:从题目的问句看,应抓住“最少”二字来思考,先考虑没有剩余,再考虑剩余1厘米、2厘米……幻灯片15(1)如果把这根长管截成若干根两种不同规格的短管后没有剩余,那么374应该是4的倍数,因为两种短管的长度36厘米、24厘米都是4的倍数,但374不能被4整除,所以没有剩余不可能。
(2)如果截成若干根两种不同规格的短管后只剩下1厘米,根据36、24都是偶数,“偶数的倍数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是偶数”可推知,原来铝合金管长应为奇数,这与管长374(偶数)的条件矛盾,所以,剩1厘米也不可能。
(3)如果最后剩下2厘米。
这种情况有可能。
374÷(36+24)=6……14。
这说明两种都截6根余14厘米,这时需要调整:少截一根24厘米长的,加上14,24+14=36+2,正好合一根36厘米长的,还剩2厘米。
幻灯片16解题方法5--移多补少在“平均”二字中,“平”就是“拉平”,也就是移多补少,“均”就是相等。
“平均”二字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用“移多补少”的办法,使每份数量都相等。
因此,移多补少是我们解答求平均数应用题的重要思考方法。
幻灯片17新光机器厂装配拖拉机,第一天装配50台,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装配5台,第三、第四两天装配台数是第一天的2倍多3台,平均每天装配多少台●用四天装配总台数除以4,综合算式为:● [50+(50+5)+(50×2+3)]÷4=52(台)●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假设每天都装配50台,那么四天一共多装配5+3=8(台),把这8台平均分成四份,8÷4=2(台),●因此,平均每天装配50+2=52(台),●综合算式为:50+(5+3)÷4=52(台)幻灯片18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拿出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3个面包的钱,丙没带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该拿出4角钱,问甲应收回多少钱(以分为单位)4角=40分40× 3=120(分)120÷ 8=15(分)15× 5-40=35(分)幻灯片19解题方法6--等量代换“曹冲称象”是运用了“等量代换”的思考方法:两个完全相等的量,可以互相代换。
解数学题,经常会用到这种思考方法。
幻灯片20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2个木箱、6个纸箱里。
如果2个纸箱同1个木箱装的球鞋一样多,每个木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提示:我们根据“2个纸箱同一个木箱装的球鞋一样多”,把木箱换成纸箱,也就是说,把300双球鞋全部用纸箱装,不用木箱装。
根据已知条件,2个木箱里的球鞋刚好装满4个纸箱,再加上原来已装好的6个纸箱,一共是10个纸箱。
这样,题目就变为“把300双球鞋平均装在10个纸箱里,平均每个纸箱装多少双球鞋”可以求出每个纸箱装多少双球鞋。
也就能求出一个木箱装多少双球鞋。
幻灯片21用两台水泵抽水,小水泵抽6小时,大水泵抽8小时,一共抽水312立方米。
小水泵5小时的抽水量等于大水泵2小时的抽水量,两种水泵每小时各抽水多少立方米5小=2大大换小:8 ÷ 2 × 5=20(时)小:312 ÷(20+6)=12(立方米)大:12 × 5 ÷ 2=30(立方米)幻灯片22解题方法7--画图在数学中,“数”与“形”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亲兄弟。
几乎所有的数量关系或数学规律都可以用生动形象的示意图来反映。
幻灯片23A、B、C、D与小青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
到现在为止,A已经赛了4盘,B赛了3盘,C赛了2盘,D赛了1盘。
问小青已经赛了几盘●A已经赛了4盘●B赛了3盘,C赛了2盘,D赛了1盘小青已经赛了2 盘幻灯片24两堆煤,第一堆16吨,第二堆10吨,5天内两堆煤烧掉同样多吨数,这样第一堆剩下的煤正好是第二堆所剩煤的4倍。
问5天中两堆煤被烧掉了多少吨第二堆4倍第一堆16-10=6吨(16-10)÷(4-1)=2(吨)10-2=8(吨)幻灯片25解题方法8--反过来想当你按习惯思路解决问题困难时,不妨也反过来想想。
反过来想,是我们解数学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幻灯片26用淘汰制比赛从200名乒乓球选手中产生一名冠军,问应进行多少场比赛淘汰199人需要比赛199场1至100的自然数中,不能被9整除的自然数的和是多少从1至100的和中去掉9的倍数,就是不能被9整除的数的和了1+2+3+。
+100=50509 ×(1+2+3+…+11)=5945050-594=4456幻灯片27解题方法9--分析因果关系分析,也就是抓住结果找原因。
我们解数学题,也应当学会这种顺藤摸瓜,分析因果关系的本领。
幻灯片28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里倒水。
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440克。
如果倒进5杯水,连瓶共重600克。
一杯水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我们先把两次倒水的情况作一次比较。
●从连瓶重量来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重了●“600-440=160(克)”,●怎么会多160克的呢因为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倒了“5-3=2(杯)”水。
●这样,我们就容易求出每杯水的重量为:160÷2=80(克)。
●空瓶重量 600- 80×5=200 (克)幻灯片29●这类应用题的一般思路:●(1)先比较两种情形,从数量上看出差别;(2)分析造成这种数量差别的原因;●(3)利用这种因果关系来沟通题目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并求出正确答案。
幻灯片30兴旺养猪场,如果每间猪圈养猪8头,就还有4头猪没有猪圈养;如果每间猪圈养猪10头,将空出2间猪圈。
问这个养猪场有多少间猪圈共养了多少头猪●(10×2+4)÷(10-8)=12(间)●8×12+4=100(头)●或 10×12-10×2=100(头)幻灯片31解题方法10--?假?设幻灯片32小华解答数学判断题,答对一题给4分,答错一题扣4分,她答了20道判断题,结果只得56分。
小华答对了几题●假设小华全部答对:该得4×20=80(分),●现在实际只得了56分,相差80-56=24(分),●因为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4分,这样,一对一错相比,一题就差8分(4+4=8),●根据总共相差的分数以及做错一题相差的分数,就可以求出做错的题数:24÷8=3(题),●一共做20题,答错3题,答对的应该是:●20-3=17(题)●4×17=68(分)(答对的应得分)● 4×3=12(分)(答错的应扣分)● 68-12=56(分)(实际得分)幻灯片33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63分,其中男生平均得60分,女生平均得70分,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名●假设100名同学都是男生,那么应得分● 60×100=6000(分)●比实际少得●63×100-6000=300(分)●原因是男生平均分比女生少●70-60=10(分)●求出女生人数为●300 ÷ 10=30(名)幻灯片34解题方法11--转?化数学题常用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方法——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