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课一练-12、家庭的记忆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优质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本课为第一课时,由“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这二个板块的话题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前了解班级同学大多数都是学校附近小区的孩子,对亲人的称呼大致相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2.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深化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希沃课件。
2.学生完成“家史”小调查、“童年不同样“问卷教学过程活动一、链接生活,忆美好师:上节课我们明白了爱父母,在行动,你们行动起来了吗?生:我帮爸爸洗脚。
生:我帮妈妈洗碗。
生:我帮妈妈扫地……师:这些美好的生活片段都属于我们家庭的记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每个同学的家中,重温这些美好的记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链接生活,回忆“爱父母,在行动”的生活片段。
引出本课的话题“家庭的记忆。
”活动二、创设情境,忆关系(一)结合生活经验,熟悉亲人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1、全家福中的家庭称呼。
师:家庭的记忆就从这一张张幸福的全家福说起吧。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家庭称呼抢答赛1.文本学习:下面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2.图片+文本学习:家庭关系示意图3.素材:家庭礼貌称呼歌4.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5.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爷爷和爸爸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6.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独立填写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思考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文本直接出示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补充完整。
四个问题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家庭中的不同关系,如夫妻关系、母女关系等。
教学出示教材第78 页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补充完整。
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先以介绍“全家福”中成员的方式来熟悉不同的称呼,然后再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由于各地关于亲戚之间的称呼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本地的常用叫法说起。
7.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8.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9.图片+文本学习:家庭辈分和称呼(1)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2)还有兄弟姐妹的关系。
妈妈和舅舅是姐弟或者兄妹关系。
10.素材:表和堂11.文本学习:抢答竞赛爸爸的爸爸,我称呼他();妈妈的妈妈,我称呼她();妈妈的兄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姐妹,我称呼她();爸爸的弟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哥哥,我称呼他();……12.文本学习:抢答竞赛我是爷爷奶奶的( );我是姨妈的( );爸爸的兄弟的孩子是我的( );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交流回答观看视频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姐妹关系的人有哪些。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课时安排:4课时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第二课时《家庭的记忆》,课程主要围绕家族史和变化的知识展开,通过采访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家族史和变化,并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培养爱家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家庭的历史和变化;(2)掌握采访和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能力目标:(1)使用采访、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2)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产生爱家的情感。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注家庭、尊重家庭、感恩家庭的情感;(2)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家庭,维护家庭和睦。
教学重点:1.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生活的变化;2.学生通过采访和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1.让学生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产生爱家的情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笔、纸、小报或PPT制作工具等。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家庭历史与变化,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介绍采访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历史,并分享家庭的美好回忆,培养爱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家庭的记忆》这一课,首先请大家和我一起问候一下,好吗?学生:早上好!老师: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起自己的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美好回忆呢?可以分享给我们听一听。
(学生分享回忆,如: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过生日、一起吃饭等)二、新课讲解(10分钟)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家庭历史和变化的知识。
首先,我给大家看一些图片和视频,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家庭的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播放相关多媒体素材,如老照片、家庭影像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呢?请举手回答。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18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的地方”的《家庭的记忆》中的“家庭称呼小调查”和“‘家史’小调查”。
【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的地方”中的一课。
对学生们来说,家庭是她们最熟悉的地方,他们与父母和他们与父母和其他家人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物质和精神的联系,他们是家庭的重要成员。
课文从家庭结构图入手,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零散感知加以整合,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以及家庭的变迁,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接着展开“家史”小调查,让学生通过小调查和采访的形式手机家中过去几十年发生的大事,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家庭的变化。
然后是一个“我与父母比童年”的活动,目的是从生活的细节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1.深化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2.知道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懂得家庭中亲属关系的称谓。
3.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家庭成员的称呼,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
【课前准备】1.准备一幅“家庭关系示意图”2.准备家庭称呼抢答题目3.准备音乐《我爱我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播放前:同学们,现在还没上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照片。
教学引入1、播放班级学生全家福(大屏幕轮流播放)师:孩子们,在视频里看到了谁?他们和谁在一起?(生:爸爸妈妈、爷奶……)这些都是我们的家人。
活动一:说关系1、现在请照片的小主人来给我们介绍他的家人。
(3个人)师选择典型的人物:A、与爸爸妈妈的合影(这是什么时候拍摄?你们一起去哪里玩?长得像谁?)(师:遗传真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我们的身上总有他们的影子,有时我们的性格也跟家人有几分神似呢!)B、大家庭(什么时候拍这张合照?家人心情怎么样?)师:我们的小朋友一说起家人呀,眼睛里个个藏着笑呢!看来,每个小朋友和家人在一起都是快乐的,都会留下快乐的印记,今天我们道德与法治课一起来学习《家庭的记忆》。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二、新知讲授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
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大家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概念,掌握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能够画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认识现代社会中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的趋势,培养热爱自己的家和家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初步感受现代社会中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的趋势,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家庭关系示意图”,梳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熟悉家庭成员的称呼,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
教学难点:1.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
2.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1.准备一份“家庭关系示意图”以供学生观看。
2.准备课件或者黑板,以便于在上面展示示意图和家庭成员的称呼。
3.准备纸和笔,让学生画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第一课时《家庭的记忆》,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对家庭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家庭的记忆》,通过介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老师出示“家庭关系示意图”并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家庭关系,先来看一下这张图,这是一张什么图呢?”预设回答:家庭关系示意图。
老师继续说:“这张图表示的是什么?”预设回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老师继续说:“我们可以通过这张图来梳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请大家跟我一起看看这张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概念。
二、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说:“同学们,家庭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我们可以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不同的亲戚,你们知道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吗?”预设回答:学生回答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 家庭的记忆课堂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能力提升
四、我是小小调查员。
1.家庭大事记。
(1)
年,爷爷奶奶结婚啦!(2)
(3)
年,爸爸出生啦! (4)
(5)
年,爸爸妈妈结婚啦!(6)
(7)Leabharlann (8)(9)(10)
年,外公外婆结婚啦! 年,妈妈出生啦!
提示:符合题目要求,据实填写,语句通顺即可。
2.我和父母比童年。
(1)小时候常玩的游戏,父母:
儿 左边是一撇, 右边竖弯钩。 儿子要坚强, 不让泪水流。
娃 女儿站在左边数, 右边上下两块土。 女儿数完变娃娃, 娃娃从小爱读书。
婆 滴下三点水, 掉在皮肤旁。 女儿抬头看, 婆婆在楼上。
孙 一个孩子有点小, 他和爷爷很要好。 爷爷叫他乖孙孙, 婆婆喜欢把他抱。
我还知道一些家庭成员的称呼:
1.妈妈的兄弟叫( 舅舅 )。2.妈妈的姐妹叫( 阿姨 )。 3.爸爸的哥哥叫( 伯伯 )。4.爸爸的弟弟叫( 叔叔 )。 5.爸爸的姊妹叫( 姑姑 )。6.妈妈的妈妈叫( 外婆/姥姥 )。 7.我是爷爷奶奶的( 孙子/孙女 )。 8.我是姥爷姥姥的( 外外孙孙//外外孙孙女女 )。 9.我是伯伯、叔叔的( 侄子/侄女 )。 10.我是舅舅、姨妈的( 外甥/外甥女 )。
6. 阖家欢乐 这个词表示全家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二、我会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妈妈的姐妹叫( C )。
A.姑姑
B.妹妹
C.阿姨
2.爸爸的弟弟叫( B )。
A.舅舅
B.叔叔
C.哥哥
3.下列成员中,( C )是我们家的一员。
A.老师
B.校长
C.爷爷
4.月饼是( C )要吃的传统食品。 A.正月十五 B.农历除夕 C.八月十五
12家庭的记忆 第1课时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家庭的记忆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作用,懂得珍惜家庭和亲情。
2.了解家庭成员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意义和重要性。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想法描述自己在家庭中的生活和感受。
教学重点1.理解家庭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描述家庭成员间相互帮助和关心的事例。
3.培养学生的朴实感、感恩心和情感认知。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表达家庭现状和感受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深刻认识和珍视。
教学内容学习故事一位老师让学生们课后去采访不同家庭的情况,回来分享给全班同学。
共收集了12则故事,我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学到很多。
分组讨论根据学习的故事,小组讨论,每组从采访中收集到的信息中,挑选出最有意义的事例,然后介绍给全班同学。
说一说以自己家庭为例,说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有没有经历过家庭成员相互帮助的事情?思考问题1.家庭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2.你现在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可以让你的家庭更加融洽、美满?教学方法1.观看故事视频、听取学习幻灯片,让学生理解故事并学习其中的道理。
2.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彼此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精神。
3.说一说,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更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并从中总结出更深刻的认识与体悟。
教学评价1.学生理解故事,描述正确。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能够尊重他人分析和收集优秀情况。
3.学生展示自己家庭成员的关系和经验,有深度。
4.学生在思考问题环节中,表达了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想法。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学生对家庭的认识从具体经历和事例转化为对家庭深层的认识和体悟。
但还有很多学生在表达的时候需要加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情感教化,让学生更深刻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作用。
同时,要鼓励学生多和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共同营造美好的家庭。
人教部编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家庭的记忆 习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1.家和万事兴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解析】
【详解】
我们常讲,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在中国很多语言文字与“家”有关;也有很多节日与家有关,如中秋节、春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饱含了大家希望家庭团圆的希望,也希望一家人能够长长久久,幸福美满。
2.团圆饭除夕辞旧迎新互敬互爱紧密
【解析】
【详解】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的前一天,通常每家每户都会吃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餐。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年夜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3.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4.清明节的意义在于纪念逝去的(_________)。
5.猜一字:“女儿出嫁了”是(_________),“一家十一口”是(_________)。
6.每当(_________)来临,中国人都要与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热热闹闹的“(__________)”。
10.爸爸的弟弟叫(_______);妈妈的弟弟叫(_______);爸爸的姐姐叫(_______);妈妈的姐姐叫(_______)。
二、选择题
11.小明每天去上学时,奶奶都会对他说:“路上注意安全!”小明应说( )
A.烦死了!唠叨个没完B.知道了
C.谢谢奶奶,我会注意的
12.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时,你会( )。
30.明明今年九岁了,可是他从来都不整理自己的房间。(______)
四、连线题
31.连线题。
除夕登高、赏菊
元宵节 吃“年夜饭”、守岁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
有关家的成语
白手起家、千家万户 、无家可归、万家灯火、保家卫国 国家栋梁、成家立业、 家喻户晓、倾家荡产、国破家亡 百家争鸣、穷家富路、家破人亡、书香世家、欢喜冤家
有关家的谚语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家丑不可外扬。 家有三担粮,不如有个好儿郎。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家人说话耳旁风,外人说话金字经。 成家容易养家难。 当家才知柴米贵。 家和日子旺,人和事业兴。 吃饭穿衣量家当。
节日名称 元宵节 清明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时间 正月十五
4月5日
八月十五 农历九月九日
主要活动 吃元宵 赏灯 扫墓、植树 吃月饼 赏月 赏菊花 登高祈福
意义 庆祝团圆 纪念逝去的亲人 期盼团圆
尊敬老人
语言文字中的“家”
猜谜语:(猜一个字 ) 1.女儿出嫁了( 家 ) 2.一个小家庭,仅仅一口人。( 合 ) 3.一家十一口。( 吉 ) 4.一家十一口,一家二十口,两家合一起,万事都不愁。( 喜 )
12.家庭的记忆
家庭称呼抢答赛
1.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 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 2.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 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
外公 外婆
长辈
叔叔 婶婶 大伯 大妈
表哥 表弟 表姐 表妹
姨父 姨妈
同辈
表哥 表弟 表姐 表妹
抢答竞赛:
爸爸的爸爸,我称呼他(爷爷 ); 妈妈的妈妈,我称呼她( 外婆); 妈妈的兄弟,我称呼他(舅舅 ); 爸爸的姐妹,我称呼她( 姑姑); 爸爸的弟弟,我称呼他(叔叔 ); 爸爸的哥哥,我称呼他( 大伯); 我是爷爷奶奶的( 孙子 孙女 ); 我是姨妈的( 外甥 ); 爸爸的兄弟的孩子是我的( 堂哥 堂弟 堂姐 堂妹 ); 爸爸的姐妹的孩子是我的( 表哥 表弟 表姐 表妹 ); 妈妈的兄弟的孩子是我的( 表哥 表弟 表姐 表妹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优秀教案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家庭是i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环境,也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
本课以对家庭的记忆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了解自己的家庭,关系家庭中的亲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家庭成员及关系更加熟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本学习和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主动形成对家庭的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
2.教学难点: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加强和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家庭称呼知多少教师小结:这些和我们最关系最亲密的亲人,大家都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家庭还不够熟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们的家庭,学习第十一课:家庭的记忆(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学生兴趣)一、家庭称呼抢答赛活动一:抢答竞赛(课本第79页)完成后校对答案,看看哪些人是我们不知道的?【设计意图】(通过此游戏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家庭观)二、“家史”小调查活动二:“家史”调查表(课本第80页,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互动。
1、哪些问题是我能填出来的,哪些需要询问父母?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童年,我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家庭的形成和经历的变化)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活动三:春节回忆1、每年春节,我们都是和谁一起过的呢?2、春节的氛围和别的节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设计意图】(通过对春节的回忆,了解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关系)四、语言文字中的“家”活动四:“家”思在诗中学习古人思家的古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课堂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家庭也是为我们的成长遮风避雨的港湾。
【部编】人教版 道德与法制 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精品教案
《家庭的记忆》精品教案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环境,也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
本课以对家庭的记忆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了解自己的家庭,关系家庭中的亲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家庭成员及关系更加熟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本学习和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主动形成对家庭的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
2、教学难点: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加强和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家庭称呼知多少教师小结:这些和我们最关系最亲密的亲人,大家都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家庭还不够熟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们的家庭,学习第十一课:家庭的记忆(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家庭称呼抢答赛活动一:抢答竞赛(课本第79页)完成后校对答案,看看哪些人是我们不知道的?【设计意图】(通过此游戏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家庭观)二、“家史”小调查活动二:“家史”调查表(课本第80页,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互动。
1、哪些问题是我能填出来的,哪些需要询问父母?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童年,我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家庭的形成和经历的变化)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活动三:春节回忆1、每年春节,我们都是和谁一起过的呢?2、春节的氛围和别的节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设计意图】(通过对春节的回忆,了解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关系)四、语言文字中的“家”活动四:“家”思在诗中学习古人思家的古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课堂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家庭也是为我们的成长遮风避雨的港湾。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记忆》
第 45 页
课堂小结
家庭记忆 第二课时
1、传统节日中的“家” 2、语言文字中的“家”
班级大擂台
你还能再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同学呢?请你小组为单位,我们 一起打擂台吧。 1、请你思考一下,你还能再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2、答出来的小组成为新的擂主,看看最后谁是赢家!
我的全家福
全家福是指全家人的合影,全家福是 一个家庭团聚的纪念。你家有全家福 吗?你家的全家福上有多少口人?
选一选:你的家庭是以下的哪一种家庭?
小讨论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 一定要回“老家”呢?
爸爸说老家里有爷爷奶奶, 有着我们一家人深深切切牵 挂着的人。
爷爷说,老家是我们的根 ,无论去到哪里,都不能 忘记我们来的地方。
老家
老家,是我们的故乡,是指父母长期居住的地方,儿女或许 从小在此地成长;或许是过年过节时能回去聚会的场所。
老家,记载着一个家族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一个家族最浓 厚的亲情。
小讨论
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你家发生了哪些大 事? 2、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 3、在家庭的历史当中,你能感受到不断传 承的家庭美德吗?
在我们家的相册里,保留着许多 家庭聚餐的照片。每到传统节日, 我们家族总是会聚在一起庆祝, 无论多远都会回来。爷爷常说, 家就是我们的根。
从我们家的家史当中可以明显感受到 家境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 好,离不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努 力奋斗,我也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 当家里的顶梁柱。
12、家庭记忆 第2课时
有话大家聊:
1、你喜欢过春节吗?过春节你 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你知道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 ,意味着什么吗?
春节的重要节目——年夜饭
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团圆。吃“年夜饭”的习俗由来已久,每当春节来临 ,中国人都要于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单元第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三年级教材分析第二课时“传统节日中的‘家’”目的是让学生从传统节日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中的家”,目的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让学生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首先是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猜谜语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家庭观念。
其次以一首古诗配水墨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诗人离家后思念家人的情感,并从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最后以半开放的活动设计,让学生收集与“家”有关的成语、谚语、格言和诗篇等,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中的家庭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在交流传统节日中的主要活动中,感恩祖辈、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家息息相关。
道德修养:感受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中“家”的含义和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的角度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法治观念:正确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自己家庭的过去,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健全人格:感受中国语言文字中“家”的内涵,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能够通过文字、诗歌等多种途径,探究中国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家庭观念.责任意识:让学生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知道“年夜饭”的定义,了解中华传统节日。
重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懂得传统佳节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难点知道中国传统节日,学习与重视家庭传统观念有关的语言文字;进一步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趣导入新课1.图片+文本学习:“家”的演变观看图片文本学习了解文本思考问题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回答问题指名回答用形象直观通过甲骨文“家”的演变”和视频播放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一课一练 12.家庭的记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一课一练12.家庭的记忆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妈妈的姐妹叫()A. 姑姑B. 妹妹C. 阿姨2.下列成员中是我们家一员的是()。
A. 老师B. 校长C. 爷爷3.“年夜饭”是()的晚餐。
A. 正月十五B. 农历除夕C. 大年初一4.过母亲节、父亲节时,你打算()A. 给爸爸、妈妈送一份礼物,或帮他们干些活,给他们一个惊喜B. 对父母不理不睬C. 假装忘记5.下列能体现出家庭美满的词语是()。
A. 百家争鸣B. 阖家欢乐C. 家徒四壁6.爸爸的兄弟叫()。
A. 舅舅B. 叔叔C. 哥哥二、判断题(共8题;共16分)7.因为我长得像妈妈,所以是妈妈的孩子,而不是爸爸的孩子。
()8.小时候爸爸妈妈照顾我们,长大后,我们要照顾爸爸妈妈。
()9.大家庭可能包括祖父母、叔叔、舅舅和表兄妹等。
()10.爸爸、妈妈,我们长大了,请别再管我们了。
()11.当爷爷生日时可以亲手制作一份礼物给爷爷,祝他生日快乐。
()12.亲戚之间的称谓表明了亲人之间的特殊关系。
()13.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相互关心,互相尊敬。
()14.我把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三、填空题(共3题;共4分)15.“年夜饭”又称“________”。
16.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________的变化。
17.在中国,不仅很多________与“家”有关,而且很多________也与“家”有关。
四、问答题(共5题;共25分)18.现在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吃的穿的都不用愁。
这样的家庭生活就一定幸福、美满吗?为什么?19.你是怎样关心体贴家人的?20.中国许许多多的节日都和家有着密切的关系,你都知道哪些这样的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你和你的家人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和感受?21.填一填22.一个名字的诞生,寄托着家人的希望,记载着一段温馨的故事,问问家人你的名字的来历,一定会有趣。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2.【答案】C3.【答案】B4.【答案】A5.【答案】B6.【答案】B二、判断题7.【答案】错误8.【答案】正确9.【答案】错误10.【答案】错误11.【答案】正确12.【答案】正确13.【答案】正确14.【答案】正确三、填空题15.【答案】团圆饭16.【答案】家庭规模17.【答案】传统节日;语言文字四、问答题18.【答案】不一定,因为并非吃穿不用愁,家庭生活就幸福、美满,只有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互谅解,这个家庭才会真正幸福。
教育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课一练-12、家庭的记忆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12、家庭的记忆学习目标:1、了解并熟悉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称呼,了解自己家庭的过去;2、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学习重点:知道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称呼。
学习难点:了解家文化。
学习准备:提前采访爸爸妈妈完成P81的“家史”小调查。
我能行:一、填空1、爸爸的爸爸是我的();爸爸的哥哥是我的();我是奶奶的();我是叔叔(姑姑)的();妈妈的妈妈是我的();妈妈的姐姐(妹妹)是我的();我是外公的()。
我是妈妈的姐姐的();妈妈的姐妹的孩子是我的()。
2、“年夜饭”又称“()”,是()的晚餐。
二、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画“√”或画“×”)1、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家庭,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2、“家书抵万金”是指家里寄来的信比黄金还要贵重,比喻家新的珍贵。
()3、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
( )4、妈妈总是对我说,奶奶不是她亲生母亲,又没有养过她,对奶奶差一点是应该的。
()5、爷爷老了,总是生病。
我很讨厌他,虽然他很想我,但我从来不去看望他。
()6、“年夜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敬互爱。
()7、“年夜饭”常吃的鱼表示年年有余,常吃的“全家福”表示全家成员幸福美满。
()三、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春节,大家都要回家的理由是()。
A、家里有好吃的B、爸爸妈妈会给压岁钱C、家里有爸爸妈妈,希望回家能够团圆2、家庭成员之间应该()。
A、经常闹别扭B、漠不关心C、互相关心、惦记3、外婆的独生女是我的()。
A、大姨B、妈妈C、姨婆4、妈妈和外婆是母女关系,下列( )也是这种关系。
A、姑姑和奶奶B、妈妈和奶奶C、舅妈与外婆四、连线:元宵节农历九月初九舅舅妈妈的妈妈清明节公历五月初五姨姨爸爸的姐妹中秋节公历四月五日姑姑妈妈的兄弟端午节农历八月十五爷爷妈妈的姐妹重阳节农历正月十五外婆爸爸的爸爸五、回顾家文化:1、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在一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形。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4.12家庭的记忆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4.12家庭的记忆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快乐填空。
1.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的变化。
2.“年夜饭”又称“()”。
3.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团圆,吃“()”的习俗由来已久。
4.在中国,不仅很多()与“家”有关,而且很多()也与“家”有关。
二、选择乐园。
1.妈妈的姐妹叫()A.姑姑B.妹妹C.阿姨2.爸爸的兄弟叫()。
A.舅舅B.叔叔C.哥哥3.下列成员中是我们家一员的是()。
A.老师B.校长C.爷爷4.“年夜饭”是()的晚餐。
A.正月十五B.农历除夕C.大年初一5.下列能体现出家庭美满的词语是()。
A.百家争鸣B.阖家欢乐C.家徒四壁6.过母亲节、父亲节时,你打算()A.给爸爸、妈妈送一份礼物,或帮他们干些活,给他们一个惊喜B.对父母不理不睬C.假装忘记三、明辨是非。
(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1.亲戚之间的称谓表明了亲人之间的特殊关系。
()2.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相互关心,互相尊敬。
()3.因为我长得像妈妈,所以是妈妈的孩子,而不是爸爸的孩子。
()4.我把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 )5.小时候爸爸妈妈照顾我们,长大后,我们要照顾爸爸妈妈。
( )6.大家庭可能包括祖父母、叔叔、舅舅和表兄妹等。
()7.爸爸、妈妈,我们长大了,请别再管我们了。
( )8.当爷爷生日时可以亲手制作一份礼物给爷爷,祝他生日快乐。
()四、填一填五、智慧问答。
1.写一写妈妈家的称谓。
2.人说,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对你来说家是什么?3.现在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吃的穿的都不用愁。
这样的家庭生活就一定幸福、美满吗?为什么?4.你是怎样关心体贴家人的?5.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诗人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你知道哪些诗词?这些诗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六、亲戚之间的称呼。
1.妈妈的兄弟叫()。
2.妈妈的姊妹叫()。
3.爸爸的哥哥叫()。
4.爸爸的弟弟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家庭的记忆
学习目标:
1、了解并熟悉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称呼,了解自己家庭的过去;
2、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学习重点:知道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称呼。
学习难点:了解家文化。
学习准备:提前采访爸爸妈妈完成P81的“家史”小调查。
我能行:
一、填空
1、爸爸的爸爸是我的();爸爸的哥哥是我的();我是奶奶的();我是叔叔(姑姑)的();妈妈的妈妈是我的();妈妈的姐姐(妹妹)是我的();我是外公的()。
我是妈妈的姐姐的();妈妈的姐妹的孩子是我的()。
2、“年夜饭”又称“()”,是()的晚餐。
二、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画“√”或画“×”)
1、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家庭,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
2、“家书抵万金”是指家里寄来的信比黄金还要贵重,比喻家新的珍贵。
()
3、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
( )
4、妈妈总是对我说,奶奶不是她亲生母亲,又没有养过她,对奶奶差一点是应该的。
()
5、爷爷老了,总是生病。
我很讨厌他,虽然他很想我,但我从来不去看望他。
()
6、“年夜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敬互爱。
()
7、“年夜饭”常吃的鱼表示年年有余,常吃的“全家福”表示全家成员幸福美满。
()
三、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
1、春节,大家都要回家的理由是()。
A、家里有好吃的
B、爸爸妈妈会给压岁钱
C、家里有爸爸妈妈,希望回家能够团圆
2、家庭成员之间应该()。
A、经常闹别扭
B、漠不关心
C、互相关心、惦记
3、外婆的独生女是我的()。
A、大姨
B、妈妈
C、姨婆
4、妈妈和外婆是母女关系,下列( )也是这种关系。
A、姑姑和奶奶
B、妈妈和奶奶
C、舅妈与外婆
四、连线:
元宵节农历九月初九舅舅妈妈的妈妈
清明节公历五月初五姨姨爸爸的姐妹
中秋节公历四月五日姑姑妈妈的兄弟
端午节农历八月十五爷爷妈妈的姐妹
重阳节农历正月十五外婆爸爸的爸爸
五、回顾家文化:
1、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在一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形。
2、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句各2个(句)。
第十二课家庭的记忆
一、填空:
1、爷爷伯父孙子侄子或侄女外婆姨姨外孙外甥表兄弟姐妹
2、团圆饭农历除夕
二、判断题:1-------7对对对错错对对
三、选择:1、C 2、C 3、B 4、 A
四、连线:略
五、回顾家文化
1、略
2、、成语:家书抵万金家和万事兴家丑不可外扬
谚语: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格言:父母在哪,家就在哪模糊的照片模糊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