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陆地(板块、岩石、地质地貌、外力作用等)和海洋(盐度、盐场、海水温度等)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 《陆地与海洋》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陆地与海洋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本单元是每年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且在考查的过程中以不同形式出现,往往与其他单元知识相结合,以综合题形式出现。
本单元近几年常考内容有:影响盐度的因素、河流的补给形式、板块运动与构造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
考查内容较多,难度适中,充分考查学生读图、说图、析图、解图的基本能力。
因此,高考备考对此单元不能小视。
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地质构造可以科学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找矿、找水工程选线、选址等方面有二、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的地壳表面,与大气、水和生物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自然环境。
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
塑造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力作心、流水作用、海浪作用、冰川作用等,以下重点对比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
(二)海水的盐度1.图解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2.图解和表解海洋表面平均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密海流,河海洋,补偿流。
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及洋流性质分析洋流对气候,场形成致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以下小结:1.世界洋流模式图与全球气压带风带密切相关地球表面的地貌、气候、水分、生物,十壤等要素通过密切的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的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的自然综合,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
1.受纬度冈素的影响,以热量为基础,温度和水条件共同作用形成以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一纬度地带性。
2.受海陆分布的影响,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3.高山地区在海拔的影响下,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形成由山麓到山顶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4.陆地环境的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异现象一一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陆地水体类型:说明:①陆地水按循环周期可分为动态水资源(江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②地下水按埋藏条什不同,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高考地理16种常考地貌整理
高考地理16种常考地貌整理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地理常考地貌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
③ 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
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清单一、大地构造理论1. 地球的形状与尺寸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3. 岩石圈、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4. 阴阳构造学说与板块构造理论二、地球的圈层结构与构造运动1. 地球大气圈的结构与成分2. 大气循环系统:热带气旋、西风带、信风带3. 水圈与水循环:海洋、湖泊、河流、水蒸发和降水4. 地球的磁场与地磁活动三、地理环境与自然地理过程1. 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水系、气候、植被和土壤等2. 风化侵蚀与地貌发育:风力、水力和冰雪侵蚀、河流冲刷和沉积3.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4. 生物地理:生态系统和动植物分布与演化四、全球自然地理格局与国情1. 全球气候的分布与变化: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2. 地理区域划分的标准与方法:大洲、国家和地域划分3.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长江、黄河、西南喀斯特地貌、南方红壤等4.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治措施:地震、洪涝、旱灾等五、可持续发展与地理环境保护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2. 地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目标3. 环境问题与生态恢复:水污染治理、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修复4. 地理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政策措施六、地理技术与信息1.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2. 地图与地理信息的解读与分析3. 地理信息网络与地理数据的使用4. 空间分析与模型建立的基本方法七、地理人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人口与城市地理:人口分布、人手关系、城市化过程2. 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经济合作与发展3. 人居环境与城市规划:住房、交通、环境质量与规划改善4. 地理与旅游发展:景区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八、地理教育与地理思维1. 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学习方法2. 地理思维与地理问题的解决3. 地理教育与地理素质的培养4. 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上是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基础知识的清单,希望对你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海洋学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地理海洋学基础知识清单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覆盖了超过70%的地球表面。
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海洋学研究海洋的形成、演化、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海洋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海洋学的基础知识,以下是对高考地理海洋学基础知识的清单。
一、海洋的面积和分布1.海洋的面积: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覆盖,占地球总面积的大部分。
2.大洋的划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洲际洋、北冰洋。
二、海洋的特征和形成1.咸水:海洋水是咸水,含有较高的盐度。
2.海水的成分: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硫酸镁、硫酸钙等溶解物质。
3.海洋的形成:海洋由地壳板块运动形成,与地球的火山活动和构造活动有关。
三、海洋的运动和循环1.洋流:由风力、重力等因素驱动的水流,分为暖洋流和寒洋流。
2.海水循环:包括水的蒸发、降水和冰雪的融化等过程。
3.海浪和海潮:海浪是风力作用下海面的波动;海潮是受月球和太阳引力影响的海面升降。
四、海洋的气候和气象1.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对降水分布、气温调节和季风形成等有重要影响。
2.海洋性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的气候类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季风气候等。
五、海洋资源和环境问题1.海洋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鱼类等丰富的资源。
2.海洋污染:如海洋油污染、塑料垃圾等对海洋环境造成的破坏。
3.海平面上升: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海平面逐渐上升。
六、海洋生态系统1.海洋生物:包括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底栖动植物等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2.珊瑚礁:热带海洋中特有的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3.海洋保护区: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通过以上对高考地理海洋学基础知识的清单,同学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海洋学的相关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对海洋学的学习,提高对此考点的把握,为高考地理顺利通过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理高考知识点大全必背
地理高考知识点大全必背地理是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地理知识是取得高分的重要保证。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份地理高考知识点大全,希望对考生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构造及其变化: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分为板块,板块之间存在构造运动,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2.大地形和地貌:大地形包括陆地和海洋,陆地主要有高山、平原、丘陵和盆地等;海洋主要有大洋和海湾、湾等。
地貌的形成包括风蚀、水蚀、冰蚀等多种因素的作用。
3.水资源: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冰雪水等。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需要注意保护地下水层,地表水的利用需要注意水环境保护。
4.气候和气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平均而成的。
气候的影响因素包括经度、纬度、海洋性和大陆性等。
气象是短期的天气变化预报和观测。
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城市的发展与人口的流动密切相关,城市化进程中需要注意合理规划和城市管理。
2.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旅游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3.资源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
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环境保护需要重视生态平衡和生态可持续性。
4.区域地理:区域地理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
如亚洲地理、欧洲地理、非洲地理等。
三、中国地理1.中国自然地理:中国自然地理包括东部沿海平原、西南高原、北方平原和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
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有寒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2.中国人文地理:中国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中国的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迅速。
3.中国自然资源: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中国需要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
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汇总地理是高考文综科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地理知识点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对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进行汇总,供考生参考和复习。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由内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层四部分组成。
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和绕太阳运行。
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可以用来确定地理位置,而地图则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工具。
二、自然地理环境1.陆地与海洋地球表面约有70%是海洋,30%是陆地。
陆地包括大洲、岛屿和高山地带等,其形成和演变与地球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密切相关。
2.气候与水文气候是地球大气长时间统计的天气状况,主要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
水文是研究水的运动和分布的科学,包括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
3.生态系统与环境问题生态系统是物种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全球变暖、自然灾害等,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三、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国或一地区的重要资源,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城市的规划至关重要。
城市是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人口流动和城市问题。
2.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形式,而工业则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对资源利用、农村发展和城市化起到决定性作用。
3.交通与通信交通是联系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纽带,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输和交流更加便捷。
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家安全和生产力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4.文化与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力量,旅游业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和经济活动形式。
文化与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民族认同和国际交往具有积极意义。
四、地理整体认识地理科学是一门边缘科学,既有自然地理学,也有人文地理学,两者密切联系。
地理整体认识是了解地球的空间格局,包括地势、人口分布、行政区划、经济发展等。
了解地理整体认识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地理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高考地理题知识点分类
高考地理题知识点分类地理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在高考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其中,地理题的类型繁多,涵盖的知识点也极其广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高考地理题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陆地与海洋:地球的表面被陆地和海洋所占据,涉及到陆地形成、地壳运动、洋流及海洋环境等知识。
2.大气与天气:围绕地球的大气圈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大气层结构、大气循环、气象要素和天气预报等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
3.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生命之源,高考地理题中经常涉及到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以及水循环的过程。
4.地貌与地表特征: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和地表特征对于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理解各种地貌类型和地区地理特征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题。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等内容。
2.经济与产业:经济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了解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区划、产业布局等内容,可以更好地把握高考地理题的重点。
3.交通与通信:交通与通信是联系人们各个地方的纽带,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理解交通和通信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交通方式在不同地域的特点,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回答相关题目。
4.文化与旅游:地理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地理和旅游地理是高考地理题中经常涉及的内容。
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考生备考而言十分重要。
三、地理方法与技术1.地理技术与空间技术:地理学发展到现代已经运用了许多技术手段,包括现代测绘技术、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
了解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解答相关题目。
2.地图与地理实践:地图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熟悉地图的使用和读图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解答相关题目。
以上是我对高考地理题知识点的分类总结。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地理是高考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门科目,其中海洋地理作为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中的常考点。
掌握海洋地理知识对于高考生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海洋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探讨海洋地理的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海洋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盐水体系的总称,包括大洋、海湾、海峡、海沟、海底高原等。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上最广阔的地理区域。
海洋地理研究的是海洋的形态、构造、流动、气候、生物等方面的问题。
了解海洋地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构造和气候变化。
二、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它们之间通过海峡相连。
在地理位置上,大洋被陆地环绕,与陆地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2.海流:海洋中存在着各种不同性质的海流,包括暖流和寒流。
暖流使得沿海地区气候温和,而寒流则对沿海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
3.海盆:海洋中的地形包括海盆、海岸、海底山脊等。
海盆是海洋中最深的部分,也是海底扩张的产物,其中的海水通常更深更密集。
三、生态环境海洋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有海洋生物、海底地形和海洋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
1.海洋生物:海洋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分布有各种鱼类、海带、海藻、珊瑚和海洋哺乳动物等。
这些生物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维持着海洋生态的平衡。
2.海洋污染: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污染日益严重。
废水排放、油污、塑料垃圾等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了负面影响。
3.海洋保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
国际社会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合作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禁止捕捞、建立海洋保护区等,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四、资源利用1.渔业资源:海洋是一个重要的渔业资源库,各种鱼类和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渔业是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2.能源开发: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海洋风能等。
高考最新地理教案-高考地理陆地和海洋 精品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一、考纲要求内容4.陆地(1)地形类型陆地地形。
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以及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2)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三大类岩石。
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中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
中国主要湖泊的分布。
长江和黄河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土壤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域分异规律。
(4)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中国主要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5)中国的自然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海洋(1)世界大洋世界海陆分布。
海底地形。
(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洋流。
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主要盐场。
(4)海洋环境保护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二、重要内容回顾(一)、应理解的基本概念地形地壳板块地质作用岩桨岩沉积岩变质岩潜水与承压水外流区内流区水资源自然带地质灾害地震海水的盐度洋流海洋生态破坏海洋环境污染(二)、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水循环的意义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影响海洋表层平均盐度的因素洋流的形成原因洋流的地理意义海洋资源的种类长芦盐场的形成条件舟山渔场的形成(三)、应理解和运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1、基本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海洋表层平均盐度的分布规律海洋表层平均盐度的变化规律海洋表层平均温度的分布规律海洋表层平均温度的变化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2、基本原理:地壳物质循环的原理水循环的原理。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存在一些必考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有效提升考试成绩。
以下是关于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1. 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地球的内外部结构、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地壳运动。
1.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成分、大气圈的结构和功能、天气要素与天气系统、气候类型。
1.3 水圈与水资源:水的分布与运动、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全球水循环。
1.4 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圈、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5 地貌与地质灾害:地形地貌的分类与成因、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泥石流等)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2. 人文地理知识点2.1 人口与城市:人口的组成与分布、人口数量与增长、城市与城市化、城市体系。
2.2 农业与工业:农业的类型与分布、全球粮食与农产品贸易、工业的类型与分布、主要工业区域。
2.3 交通与通信:陆路交通、水路交通、空中交通、通信网络。
2.4 商贸与旅游:商贸流通与商业区、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
3. 区域地理知识点3.1 中国的自然地理:我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域概况、地形地貌、气候与资源。
3.2 中国的人文地理: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商贸与旅游。
3.3 世界的自然地理:五大洲的特点与分布、各洲的区域特征。
3.4 世界的人文地理:人口数量与分布、世界的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
以上是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的概要介绍,下面将对部分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是地理学中的基础知识。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球是一个略为扁球状的椭圆体,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显著变化的地壳运动主要有构造运动和风化作用。
构造运动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壳的抬升与沉降等现象,而风化作用则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是地理学中关于气候与天气的重要知识点。
大气圈由地球表面向上延伸到几百公里高度,在大气圈中温度、气压、湿度和风向等因素会产生各种天气现象。
高考地理地表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表知识点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地球的各个方面,其中地表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表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形成的地貌特征的总和,它包括陆地、水域和人类活动区域。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地表知识点常常是重要的考查内容。
本文将从陆地、水域和人类活动区域三个方面介绍高考地理地表知识点。
一、陆地地表知识点1. 大陆板块大陆板块是地球上最大的地壳构造单元,通常指的是大陆地壳及其下面的地壳和最外部的上地幔岩石部分。
大陆板块的移动会导致地壳变动,形成山脉、高原、丘陵等地貌。
2. 山脉山脉是地表的重要地貌类型之一,是由构造力和侵蚀力作用下被抬升的地表岩石形成的高大隆起。
山脉常常由多个山岭组成,形成山脉带。
3. 高原高原是地表的另一种重要地貌类型,是由于地壳抬升而形成的平坦或轻微倾斜的地貌。
高原通常位于山脉之间,海拔较高。
4. 平原平原是地表上广阔而平坦的区域,通常由沉积物构成。
平原分为河流平原、湖泊平原、盆地平原等。
平原地区常常适宜农业发展。
二、水域地表知识点1. 海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海洋包括五大洋和海峡、海湾、海海峡等。
海洋对地球气候和生物圈有重要影响。
2. 湖泊湖泊是地表上蓄水较为集中的区域,通常由河流沉积物、断层构造或火山活动形成。
湖泊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有的湖泊还有特定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
3.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降水和地下水带回海洋。
河流对区域的水资源、交通和农田灌溉等起着重要作用。
4. 冰川冰川是地球上的重要水体,是积雪在高山地区长时间积累、压实形成的。
冰川会随着气候变化而发生融化和退缩,对全球海平面和水资源有着重要影响。
三、人类活动区域地表知识点1. 都市地表都市地表是人类活动区域中的重要部分,包括城市建筑、道路、公园、广场等。
都市地表也反映了人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水平。
2. 农田和农业活动农田是农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包括耕地、田地、农作物等。
高考地理地貌学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地理地貌学基础知识清单地貌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结构和演变过程。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地貌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地貌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取得优异的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高考地理地貌学基础知识清单,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做好复习备考。
一、地形要素地形要素是地貌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山、岭、丘、峰、平原、高地、盆地、坡地等。
同学们需要了解各种地形要素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1. 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上相对较高的地形,一般海拔高度超过500米。
山地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等因素。
2. 岭地:岭地是由多个山脉和山系组成的一种地貌类型。
岭地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和地球运动有关。
3. 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形,海拔较低,多起伏起伏。
丘陵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和风化作用有关。
4. 高原:高原是相对平坦,海拔较高的地表地貌,一般位于山地之间。
高原的形成主要与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有关。
5. 平原:平原是相对平坦,海拔较低,地势平缓的地表地貌。
平原的形成与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有关。
6. 盆地:盆地是由山地或高原围绕而成的地带,地形呈现凹形。
盆地的形成与同地质作用和地层构造有关。
7. 坡地:坡地是两个地形陡峭地域之间的过渡地带。
坡地的形成与风化和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二、地貌类型地貌类型是对各种地形要素的综合描述,包括高山地貌、丘陵地貌、台地地貌、河谷地貌、海岸地貌等。
1. 高山地貌:高山地貌是指海拔较高,山脉纵横交错的地貌。
高山地貌具有陡峭、峰峦叠嶂、地势复杂的特点。
2. 丘陵地貌:丘陵地貌是指地势相对平缓、多小起伏的地貌,有规则的丘陵起伏是其特征。
3. 台地地貌:台地地貌指海拔较高,相对平坦的地表地貌。
台地地貌通常由断块隆起或侵蚀残留形成。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
河谷地貌具有河流纵横、峡谷深邃的特征。
5. 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是指地势低洼,海水浸蚀作用和波浪冲击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资料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资料地理科目是高考中重要的一科,涵盖了丰富而广泛的知识内容。
在考试中,地理的分值通常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掌握地理必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并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供学生备考参考。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知识点1. 陆地划分:高考地理中常涉及了对陆地的分类和划分,如大陆、岛屿、半岛等。
掌握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特征,以及重要的岛屿和半岛对高考非常有帮助。
2. 土壤与农业:土壤是地理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话题之一。
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类型和作用,以及农业发展与土壤的关系,有助于回答与农业发展相关的问题。
3. 气候与气象:气候和气象是地理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
了解气候带的划分、气候要素及其分布、气象灾害的预防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回答有关气候和气象的问题。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和城市是地理考试中高频的考点,涉及到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城市化过程等内容。
了解世界各地人口的分布规律、城市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等,可以更好地回答相关的问题。
2. 经济与交通:经济和交通是地理考试中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交通网络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等内容,有助于回答与经济和交通相关的问题。
3. 文化与地理:文化与地理的关系也是地理考试中的常见话题。
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传承和保护等,可以更好地回答与文化和地理关系的问题。
第三部分:地理技能知识点1. 地图与图表:地图和图表是地理考试中常用的工具。
掌握地图的读图技巧、图表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答与地图和图表相关的问题。
2. 地理问答与分析:地理考试中经常出现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题目。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复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更好地应对这类问题。
综上所述,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涉及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备考的学生来说,熟悉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地理常考的知识点总结(最新)
高考地理常考的知识点总结(最新)高考关于陆地环境的知识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
地理高考一轮总复习重点地域概念归纳
地理高考一轮总复习重点地域概念归纳地理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涉及了诸多复杂的地理概念。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地理的重点地域概念的归纳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
本文将对地理高考一轮总复习重点地域概念进行归纳,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
大陆与海洋:1. 大陆:大陆是指陆地,陆地分布着各种地形地貌,如高山、平原、盆地等。
而且大陆的边缘往往与海洋相邻,形成了不同的海陆相交带,如陆架、大陆边缘等。
2. 海洋:海洋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凹陷处,它们主要由海水填满,海洋分布着不同的洋区,如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
海洋也有自己的形态特点,如海岸、海湾、海峡等。
地理带与自然区划:1. 地理带:地理带是指纬度相同或相近地区所具有的共同气候、植被及动物类型。
常见的地理带有寒带、温带和热带等。
2. 自然区划:自然区划是按照自然条件的异同将地球表面划分成若干自然区域,常见的自然区划包括亚洲、欧洲、非洲等。
不同的自然区划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
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1. 地理要素:地理要素是指构成地球表面的各种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植被及人类活动等。
地理要素互相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了地理环境。
2.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是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现象与地理规律:1. 地理现象:地理现象是指在地球表面上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气候变化、水文循环、地貌发育等。
地理现象研究的是地理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2. 地理规律:地理规律是指地理现象发生的一般性倾向和规律性,如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等。
地理规律是地理研究的基础,也是解释地理现象的重要依据。
人口与城市:1. 人口: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居住在某一特定地区的人的总数。
人口数量的多少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都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着重要影响。
2. 城市:城市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居住地和生产中心,城市发展意味着人口聚集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化也是地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与技巧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与技巧高考地理是很多学生备战的重点科目之一,也是考生们瞄准高分的关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下面将介绍一些必备的知识点和应试技巧。
一、物质地理知识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呈椭球状,南北两极较短,赤道则较长。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
2. 地球的运行:地球绕太阳公转,每365.25天完成一周,同时地球也自转,每24小时自西向东自转一周。
3. 大洋与洋流:地球表面水域较大,包括五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洲际海和北冰洋。
洋流指流动的海水,影响着气候和海洋生态。
4. 陆地与地形: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地球表面还分布着各种不同的地形,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和沙漠等。
5. 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某地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湿度和风向等;天气则是指某一短暂时期内的气候状况。
6. 自然灾害:地理还涉及自然灾害的研究,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洪水和干旱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某一地区居住的全部人员总和,人口分布则指人口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分布情况。
2. 城市与乡村: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乡村两个空间,城市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乡村则以农业为主。
3. 交通与通信:交通和通信设施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包括陆路、水路和空路交通,以及手机、互联网和卫星通信等。
4. 工业与资源:工业是制造业的总称,资源则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5. 区域划分与城市体系:地理学将世界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研究和比较各区域的特征。
城市体系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城市的数量和类型。
三、高考地理应试技巧1. 理解题意:在做选择题和解答题时,要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确保回答准确。
可以多对题目进行分析和解读,弄清楚题目要求。
2. 关注图表信息:地理试题中常会出现地图、表格和图表等形式的资料,要善于利用相关信息,从中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地理知识。
地理高考知识点综合
地理高考知识点综合在地理学科的高考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这篇文章将综合介绍地理高考涉及的各个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1.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大地构造:介绍板块构造理论、地震、火山、地壳运动等内容。
1.2 地貌与水文:包括陆地地貌、河流系统、湖泊、冰川、海洋地貌等。
1.3 气候与天气:介绍全球气候带、气候类型、气象要素等,还要了解地球自转、公转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1.4 生物地理:学习生物区系、生态系统、人口迁移等内容,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5 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关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2.人文地理知识点2.1 人口与城市:了解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等问题,认识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问题。
2.2 经济地理:学习地理环境对产业分布的影响,区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2.3 农业与农村:了解农业地理、农村经济、农村社会等问题,关注农村改革和农田保护。
2.4 城市与乡村: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等,认识城市与乡村的差异。
2.5 旅游地理:了解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旅游影响等问题,关注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3.地理实践知识点3.1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习地图阅读、图形符号、等高线解读等技能,熟悉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数据的分析。
3.2 现场考察与调查研究:亲身接触实地考察,了解地理现象,培养地理观察、调查和分析的能力。
3.3 社区调查与设计:通过社区调查和规划设计,学习地理实践技能,关注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
通过综合了解以上的地理知识点,可以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各类地理题目。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和自身的掌握情况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和复习安排。
同时,在解答地理题目时,要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论证。
希望以上综合的地理知识点能够为广大考生提供帮助,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地理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是一个既有趣又具有深度的学科。
它涉及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实践等多个领域。
在备考地理时,了解并掌握一些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实践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自然地理在自然地理方面,高考要求学生对陆地、水体和气候等进行深入了解。
首先,有关陆地方面的知识点包括:地壳运动、地貌和土地利用等。
地壳运动指的是地球上的地壳板块运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地理构造等现象。
地貌则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例如山脉、高原和丘陵等。
土地利用考察的是人们对地表土地的合理利用,包括农业、工业以及城市建设等。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熟悉这些概念,并能够恰当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其次,水体方面的考点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河流是指地表上的水流,包括河流的起源、流域和水量等。
湖泊则是指静止的水体,与河流相对应。
海洋则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涵盖了大部分地球表面。
考生需要了解海洋的分布、洋流和海洋资源等相关知识。
此外,天气和气候也是必考的内容,考生需要学习气候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带的划分等。
另外,全球变暖、酸雨和环境保护等环境问题也是考生需要关注的话题。
二、人文地理在人文地理方面,高考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包括人口与城市、工业与交通以及区域发展等。
首先,考生需要了解人口与城市方面的知识。
人口问题是一个与地理密切相关的话题。
考生需要熟悉人口数量、分布和迁移等相关概念,并能够分析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城市问题则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考生需要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工业与交通也是必考的内容。
工业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考生需要了解工业化的过程、影响以及工业布局等内容。
同时,交通也对地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考生需要熟悉交通运输的方式、网络以及交通发展对地域经济的影响。
最后,区域发展是人文地理的重点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国内外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了解区域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并且能够分析区域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转地理| 干货!陆地(板块、岩石、地质地貌、外力作用等)和海洋(盐度、盐场、海水温度等)知识点总结
1、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
(1)气候: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状况不同,则蒸发量与降水量不同。
全球的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马鞍形曲线)
(2)洋流:同一纬度,有暖流流经时则盐度偏高,有寒流流经时则盐度偏低。
(3)河流:同一纬度,沿岸有淡水河流注入时,海水盐度偏低;同一河流不同季节对沿岸海水盐度的影响也不一样,雨季河流流量大,海水盐度偏低;旱季相反。
(4)距海远近:同一纬度,距海岸近的海水盐度偏低,距海岸较远的海水盐度偏高。
(5)结冰或融冰:高纬海区结冰时盐度偏高,融冰时盐度偏低。
(6)海区封闭性: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流少,盐度走极端。
(7)深度:随深度的增加,0—10M,盐度不变,10—20M盐度增加,20M以上盐度变化很小。
2、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
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19米变化较小,2019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3、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
(1)深度(海底地形):沿海大陆架海域,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为海洋生物提供好的生存环境。
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2)温度带:温带海区水温适宜,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3)洋流: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渔业资源丰富。
如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
(4)河流:河流入海时从陆上带来大量营养盐类和泥沙,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和产卵。
例如我国舟山渔场的形成就得益于长江。
4、盐场区位选择:
地形平坦;泥质沙滩;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或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或地处背风坡)
5、钱塘江潮汐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天文、摩擦力。
6、洋流:
(1)类型、成因
风海流——在大气运动和近地面带的盛行风(动力)长期吹拂海面形成的,在洋流的形成运动过程中,还受到陆地形状以及地偏力的影响,改变了方向。
密度流——温度(水温高,水面高)、盐度(盐度低水面高)
补偿流——离陆风、密度流
(2)分布规律: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②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东暖西寒
③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寒
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7、三类岩石要从成因、类型和特征上注意区别和联系
类型形成类型特征
岩浆岩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而
成喷出岩、侵入岩等属晶石构造、有气孔流
纹
沉积岩地表岩石经外力作用而
成砾岩、砂岩、石灰
岩等
属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变质岩已成岩石经变质作用而
成大理岩、片麻岩等属片理构造、含变质矿
物
8、板块构造理论
(1)六大板块:全球岩石圈共划分为六大板块。
它们是:
①太平洋板块②印度洋板块③亚欧板块
④美洲板块⑤非洲板块⑥南极洲板块
六大板块中只有太平洋板块为海洋板块,其他都为海陆兼备。
(2)板块与地壳运动:
①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②板块之间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火山、地震多。
(3)板块与海陆形成:
①板块张裂地区为生长边界常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板地碰撞挤压地区为消亡边界常形成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
9、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褶皱:基本形态:背斜、向斜。
背斜:岩石年龄中心老两翼新,岩层线上拱隆起、地貌上常成山岭、但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岩石年龄中心新两翼老,岩层线向下弯曲,地貌上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成为山岭。
(2)断层的基本形态
<1> 地垒一侧岩块上升成块状的高地。
如:庐山、华山
<2> 地堑一侧岩块下沉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实际应用意义
①开采地下水资源应选在向斜部位。
②开采油、气资源、隧道应选在背斜部位。
③大型工程、水库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10、外力作用与地貌:
(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流水作用:
①侵蚀作用:坡面水冲刷地面下切形成沟谷、瀑布。
②堆积作用: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碎石、泥沙堆积形成山麓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3)风力作用。
①侵蚀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吹蚀地表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和裸岩荒漠。
②堆积作用:风沙堆积形成风积地貌。
如:流动沙丘(迎风坡缓)、沙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