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_民工荒_现象_裴劲松

合集下载

_民工荒_现象的经济学解释_基于劳动力供需双方知觉的分析

_民工荒_现象的经济学解释_基于劳动力供需双方知觉的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6卷) JOURNAL OF S OUTH CH I N A AGR I CULT URAL UN I V ERSI TY (S OC I A L S C I E NCE E D I TI O N ) No .22007(Vol .6) 收稿日期:2007-03-08 作者简介:余秀江(1968-),女,云南德宏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解释———基于劳动力供需双方知觉的分析余秀江1,王 浩1,龙彦熹2(1.华南农业大学a .经济管理学院;b .广东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2;2.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 要: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是有悖于经济学常理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供需双方知觉上存在的偏差,导致劳动力价格上存在太大的差距。

要解决“民工荒”问题,就必须从政府、企业及民工三方面着手,尽量缩小劳动力供需双方知觉上存在的偏差。

关键词:民工荒;劳动力;供需双方;知觉中图分类号:F304.6;B8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07)02-0032-08一、问题的提出2004年初以来,我国东南沿海相对发达地区,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农民工短缺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重点地区估计缺工10%左右。

“民工荒”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发生的一种现象,对它的研究应该追溯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

1954年刘易斯(W.A.Le wis )创立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结构模型”。

在此模型中,城乡实际收入差异被认为是劳动力决定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惟一理由。

只要城市工业部门的一般工资水平高于乡村农业部门的一般工资水平且达到一定比例,农民就愿意离开土地,迁移到城市中,谋求新的职业[1]。

这就隐含了一个假定:任何一个愿意迁移的农民都可以到城市的现代工业部门找到工作,而不存在城市部门的失业。

“民工荒”现象劳动经济分析及对策

“民工荒”现象劳动经济分析及对策

“民工荒”现象劳动经济分析及对策摘要:2004年春季,我国以东莞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突然出现了“民工荒”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工荒”的势头并没有减弱。

到200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荒”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农业大国来说,发生“民工荒”似乎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此,“民工荒”的出现就很快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也成为经济学界讨论和研究的一个热点。

关键词:民工荒劳动供给对策一、“民工荒”背景工资偏低又遭遇物价上涨是“民工荒”产生的根本原因。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4年的1—9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4.1%,这便相当于农民工的实际工资下降了4.1%。

而粮食价格从负增长转为正增长的影响也是致命的。

粮价的高速增长对于其它居民的影响也许并不大,但对于恩格尔系数较大的农民工无疑是雪上加霜,以致在城市打工所拿的名义上与过去相等的工资甚至无法维持和过去相当的生活水平。

而当前的现实是,工资水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物价和消费水平却不断提高,尤其是2003年以来,中国的物价呈现恢复性上涨,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由过去的负增长转为现阶段的4%—6%,农民工最基本生活资料粮食上涨得最为厉害。

物价的上涨无疑导致了农民工生活费用的大幅上升,所以,尽管名义工资维持不变或略有增加,但实际工资大大降低,农民工工资水平实质上是“不涨反降”,使他们很难维持和过去相当的生活水平,打工红利逐年降低。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月平均工资在700元(含加班费)以下的企业普遍招工较难,1000元以上的企业招工相对较为容易。

由此可以看出,“民工荒”并不能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都有了工作,是物价和生活费用的上升,使“打工不挣钱”以及其他一系列诸如工作条件差、工伤事故频繁、福利和社会保障待遇缺失、无形的心理成本等问题凸现出来,逼迫农民工不得不流向相对有利的企业和地区。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我国“民工荒”现象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我国“民工荒”现象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民工荒”现象浅析摘要:从2004年民工荒首次出现,到2009年民工荒问题的加剧,民工荒问题似乎成为每年都要经历的事情。

但是民工荒问题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试图以经济学的视角全面而客观地阐释民工荒现象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指出中国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民工荒;新生代农民工;人口红利;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现象描述2004年作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集中地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出现了民工荒。

随后各年民工荒现象在春节前后不断出现,特别是2009年由于受到前一期金融危机的影响,民工荒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有数据显示,2009年6月深圳市用工缺口超过6万人,7月浙江省用工缺口已达25万人。

随着民工荒问题的加剧,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二、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分析(一)随着劳动力不断转移,刘易斯拐点逐渐逼近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劳动力存在着无限的供给,农村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转移到工业等部门,而且此时劳动力工资不会上涨。

如果全部剩余劳动力都转移以后,工业部门如果继续吸纳劳动力,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会逐渐提高。

这个临界点就叫做“刘易斯拐点”。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较高的人口红利,但随着民工荒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国人口红利顶峰正在过去,虽然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很多剩余劳动力,但是我国向刘易斯拐点逼近的趋势却越来越明显。

首先,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人口增长的速度开始放缓。

其次,我国人口结构分布很不合理,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强。

(二)促进农民工转移的推力和拉力都在逐步减弱根据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影响人口流动有两大因素:推力和拉力,推力源于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而拉力则产生于流入地中那些使移民生活条件改善的条件,而人口流动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1、随着农村经济的发民和中西部地区的倔起,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转移的推力减弱。

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用工荒问题

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用工荒问题

摘要:最近几年,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工厂发生“用工荒”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展开分析,探讨“用工荒”出现的背景,研究劳动经济学对“用工荒”的相关解释,比如通过刘易斯拐点和工作搜寻以及市场供给等理论探寻“用工荒”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策略,主要介绍了从政府和企业以及劳动者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关键词:用工荒劳动经济学刘易斯拐点工作搜寻供需理论0引言所谓的“用工荒”就是企业出现用工短缺现象,指的是近些年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工人人数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状态。

市场化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促进了当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是我国快速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量,但是目前这种情况却出现了转变,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展开分析,探讨“用工荒”出现的背景,研究劳动经济学对“用工荒”的相关解释,比如通过刘易斯拐点和工作搜寻以及市场供给等理论探寻“用工荒”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策略,主要介绍了从政府和企业以及劳动者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1“用工荒”问题的背景和现状2004年的下半年,我国“用工荒”的现象初露端倪,不过,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珠三角等沿海地区。

到了2006年,出现了蔓延态势,福建和广东以及浙江等地持续大量缺工,从此“用工荒”愈演愈烈,到了目前,就连传统输出农民工的内陆省份同样不能幸免,也开始出现了用工短缺较为严重的问题。

虽然,期间2008、2009年,遇到了全球经济危机,一些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下降,暂时的把“用工荒”等问题掩盖住,但是随着经济持续上行恢复,“民工短缺”越来越凸显出来。

据相关资料显示,最近几年,到东部发达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的下降幅度达到9%左右;而到南方沿海地区,比如珠三角等地务工农民工也较常年下降了25%左右。

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需求较大,而中国纺织协会就珠三角地区的人力资源报告显示,单单是2010年,缺工数量就超过了200万人。

“民工荒”现象分析

“民工荒”现象分析

“民工荒”现象分析提要本文从“民工荒”现象出发,结合其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工荒;供给;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内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而形成的“民工潮”,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劳动力转移的一道巍巍壮观景象。

但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却陆续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成为了中国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民工荒”原因分析(一)企业较少提高农民工的工资。

一是贸易环境限制。

国际贸易条件恶化,企业无力承受劳动力价格的上升。

在我国民工输入集中地,很多生产企业情愿开工不足也不愿意提高工资,因为这类企业大多数为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价格是企业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

当前贸易环境下,产品利润低,企业又无法提升出口产品价格,因此无法给农民工更高的工资;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以劳动力的低廉作为产品的比较优势,因此在贸易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若提高劳动力的成本,则意味着失去其比较优势,从而给企业提高劳动者的工资造成困难。

(二)政策刺激,国家投资加大,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

以前是“孔雀东南飞”,绝大多数农民工前往广东地区,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给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许多农民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能找到工作,所以现在是“孔雀满天飞”,许多农民工选择在自己的家门口打工,放弃了外出务工。

(三)农民工的结构及观念发生变化。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

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式”的生活;他们维权意识更强,希望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生存下去。

“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社会、务工城市及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用工荒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用工荒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用工荒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用工荒郑秉文2010-08-11摘要:前几年出现的“民工荒”和近月来的“用工荒”,均由农民工供需失衡造成的价格下降所致,是农民工劳动力要素市场自发调节的周期性结果。

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农村福利条件的极大改善提高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农民工的“市场价格”含义正在发生变化。

“用工荒”是推动中国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内生动力,是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上升拉力,是促进城镇化的一个市场推力。

“用工荒”的出现,无形之中成为具有浓厚的有中国特色的用工价格集体协商谈判的一个自发有效形式,成为提高农民工工资的一个市场机制。

面对“用工荒”,政府应做好用工价格市场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的服务引导工作,继续做好农民工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工作,长期内,还应做好人口变化预测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工作。

关键词:用工荒,农民工工资,市场价格,劳动供给,增长方式转变去年此时,金融危机导致全国农民工失业约2500万人,而今年此刻,在经济刺激计划还没有完全退出的背景下却突然出现“用工荒”,且“缺工”现象逐渐从珠三角和长三角沿海发达地区正向内地一些农民工输出大省蔓延,如湖北、安徽和河南等,其势头已经超过前几年曾出现过的“民工荒”,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诸如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人数高达40-70%。

仅仅一年的时间,出现反差如此之大的失业和缺工的一次逆转。

如何解释、评价和应对突然而至的“用工荒”?学者们见仁见智。

一、“用工荒”的出现是市场逻辑的结果(一)农民工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劳动力要素市场,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失衡“用工荒”的出现固然是很多因素综合的结果,近日来报章中给出的大大小小原因可列出一个长长清单。

但从微观经济理论出发,去年的大面积失业和今年的大规模“用工荒”,都是市场价格的结果,或说“用工荒”的出现,是因为农民工的劳动力要素价格过低造成的。

经济学假定,在完全竞争市场,劳动力要素的价格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汇处形成,这个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价格。

“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定 比例 , 多年以来, 住房租 金和医疗
发生 “ 民工荒 ” 这一 现象 的原 因 , 从 的基本特征如 图所示 。供 给曲线的水 费用的持续过快增长 ,导致了民工在 但
城市打工费用的不断攀升。住房价格
是住房租金的贴现值 ,住房价格 的高 低反映了住房租金的高低。 0 9 年代中 期 以来 , 国住房价格持续提高 , 我 民工
用:短 缺现象 。根据 碉 查报告》 【 ) 所提 的工资 ,便能源源不断地得 到劳动力 划生育政策 , 现在 1 2 8到 2岁的民工,
供给 曲线 的上 顷阶段表示 , 待 独生子女相对较多 ,受 教育程度普遍 供 的信息 , 笔者 认为 , 有两 种 民工 短 的供给 ; 城 提高 ,其货币收入 对非货币待遇 的边 缺 现象 并存 : 一般性短 缺和结构性 短 农业部 门撤 出了剩余 的劳动力 后 , 市 工业部 门为 了得 到更 多 的劳 动 供 际替代率相对降低 , 缺 。所谓 一般性短 缺 , 是指在不 考虑 他们的 自我保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城市中的住房费用不断攀升。
2进 城打工的风 险增加。 、 比如 , 各
地拖 欠民工工资 的现象相 当严 重 , 据
全国工会 20 年估计 , 国民工被拖 03 全 欠工资 , 能高达 10 亿以上。20 可 00 03
年底 ,深圳市在企 业工资发放情 况大 检查 中, 发现欠薪企业 6 3家, 5 占被查
企业总数的 4 %多 , 0 涉及员工 1 0多万 平阶段 ,表 示传统农业部 门存 在着 大 人次 , 区有近 2 0万 人的用 工缺 口, 0 缺工 比 欠薪总额达 1 亿多元 。 率约为 1%, 0 福建泉州 、 田和浙江温 量的劳动供 给 ,城市工业部门只要 提 莆 3 民工偏好的不断改变 。从上世 、 州等 多个 城市 都 出现 了程 度 不 同的 供略高于农业部门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纪八十年代开始 ,我国实行严厉 的计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我国近期“民工荒”现象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我国近期“民工荒”现象


研 究 背景
2 0世纪 7 0年代末期 , 随着三 中全会 的召开 , 国为进一 步 我 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 , 开始对农村实施 以“ 家庭 联产承包 责任制 ” 为标志 的新 的经济体制改革 , 以隐性状态长期存 在于 旧有人 民 公社 体制下的农村 劳动力过 剩问题 日益显性化 。 随着改革开放 的发 展 , 乡镇 企业如雨后 春笋般崛起 , 中小城镇 开始兴起 , 城市 化进 程进一步加 快 , 别是后期东南沿 海点线面 经济 特 区的快 已达 三成 以 上 。 特 速发 展 , 为中西部农村 剩余劳动力 的转移提供 了就业 基础和条 二 、民 工荒 ” 内涵 及 出现 “ 的 件, 以及市场需求 和环境。 ( )潮” 荒 ” 一 “ 与“ 9 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发展 正处 在加 速阶段 , 城市化进程 的 “ 民工 潮” 是在 市场经 济环境 下 , 由于农 民纷纷外 出打 工 , 进一步深 化 ,特别 是沿海特 区的设 立和 出口制造 业的起飞 , 使 而在春节等前后形 成大量民工集 中迁徙的现象 。 得对 工人 的需 求极 大提升 。农村 与城市 差距进 一步加 大 , 三 “ “ 民工荒 ” 是指在 特定 的市场经 济环境 下 出现 的 民工 供不 农” 问题 E益突显 , t 刺激着 广大农 民群众 涌 向城 市 以谋求新 的 应求现象 , 即企业用工短缺的现象 。 出路 , 甚至后 期出现 了民工输 出地政府 主动联系东南 沿海各地 ( )潮” 荒” 二 ‘ 与“ 的演变 l 政府 以争 取更多外派农 民进城务工 的情况 , 由此 民工群 体每年 新 中国成立 初期 , 曾一度实行 国 民 自由迁徙 政策 , 中华人 如候鸟般在 区域 间大规模来 回迁徙形成所谓 的“ 民工潮 ” 我 国 民共 和国公 民可 以随时并 任意选 择迁徙 至 中国大陆 的任 一农 。 17 年实施人 口 划生育 国策之前 , 村 出现 的 6 年代“ 98 计 农 0 婴儿 村或城市 。后 来 由于 国内外 各类因素 , 为实现工业化 资本的原 潮” 恰好 构成 了我 国后期庞 大 的可供转 移农村 剩余 劳动力 的 始积 累 , , 国家采取 了重点 发展城 市及重 工业 的战略 , 同时实施 中坚力量 , 成为接 下来 几十年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 廉价而丰 富的 优 势资源 。 然而 , 2 0 从 0 3年 以来 , 国东南沿 海 , 我 特别 是珠 江三角 洲 地 区部分 企业 已经 开始遭 遇“ 招工难 ” 困境—— “ 的 民工荒 ” 的 早期 体现 。 白 20 0 6年起 , 东南沿 海 , 别是安徽 、 特 江浙 、 江三 珠 角 洲一 带的“ 民工 荒” 问题逐 渐浮出水 面并 日益加剧 。 虽然 2 0 08 年 受 以美 国次贷危 机为导火 索 的全球性 金融 危机 的影响 ,民 “ 工 荒” 这一现 象 曾一 度暂 时消失 , 随着 经济 回温 , 20 但 从 0 9年 开始 ,民工荒” “ 现象卷土重 来 , 情势益发严重 , 至有 向中部 且 甚 和西部蔓延 的趋势 。 据 浙江省 人力 资源市场 公布 的 2 1 00上半 年供 求报 告 , 浙 江企业 劳动力 总需求 人数达 6 . 03万人 , 现有求 职总人 数不及六 了严 格的户 口管理制度 。通过 这种体制 的约束力 , 限制 了农 村 人 口城市化进程 , 并形 成了中 国特色 的城乡二元社会 结构—— 广大农村集 中了我 国庞大 的农村 人 口, 大量农村剩余 劳动力持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中存在的困境,探讨了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结合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措施,并建议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就业。

本文通过对劳动经济学的分析,试图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实践建议。

希望未来政府、社会和学校能够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劳动经济学、大学生就业、困境、原因、解决方案、政府措施、分析、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而各行各业的岗位却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求职人群。

这种就业难的局面不仅给毕业生带来焦虑和困扰,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就业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岗位不稳定、竞争激烈等问题,使得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深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探讨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困境、找出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方案和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加突出。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乎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当前劳动市场上,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困难的挑战,例如就业岗位匹配不合适、薪资待遇不公平、就业机会不足等问题。

_民工荒_现象的经济学思考

_民工荒_现象的经济学思考

摘要: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了民工短缺的现象。

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的供给需求原理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低工资是造成“民工荒”的根本原因。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以提高农民工工资为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需要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的角度采取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工荒供给需求工资“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思考王凤辉自#""%年以来,关于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各种报道频频见诸报端。

专家学者们也纷纷发表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为解决这一问题积极献计献策。

本文就是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试图运用经济学的供给需求原理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

一、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力供求关系中国人口众多,剩余劳动力也多,尤其是在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更为严重。

既然我国拥有如此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供给也应该处于一种无限充足的状态。

那为什么又会出现这种局部性的民工短缺呢?要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一问题,就必须从中国农民工供给的特殊性说起。

(一)我国农民工工资的决定因素经济学家们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时普遍认为:在二元结构比较突出的发展中国家,农民工的工资既不是由企业的行业工资决定,也不是由全社会的平均工资率决定,而是由劳动力从事农业的收入决定。

因此,笔者认为,农民工能接受的工资(&")至少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维持打工生活的基本支出’&$()即最低限度的迁移成本(*)和在城市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最低生活费用(+);另一部分为农民工家庭所在地的农村居民纯收入(&#))也就是出外打工所丧失的机会成本,主要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以及在本地打工的收入。

因此,只有农民工工资&1&",&$-&#,*-+-&#成立时,农民才会在城市继续打工。

(二)经典劳动供给曲线的不足经典劳动供给曲线在对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与收入的关系进行分析时,其隐含的假设条件是劳动者的支出可以是不超过收入的任意水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民工荒”现象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民工荒”现象

劳动经济学视⾓下的“民⼯荒”现象2019-09-30摘要:改⾰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得到了深⼊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劳动⼒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但⽬前还存在⼀些问题。

近年来,我国⼀些地区开始出现民⼯短缺现象,即“民⼯荒”现象。

⽂章主要针对“民⼯荒”的概念进⾏分析,指出⽬前“民⼯荒”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劳动经济学;农民⼯;民⼯荒“民⼯荒”问题⼀直是我国“三农”问题的焦点之⼀。

改⾰开放以来,农民⼯社会群体形成发展后,与之相关的经济问题就不断出现。

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民⼯荒”时,还有⼀些农民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民⼯荒”的出现是市场经济给予农民选择发展的权⼒,但是其带来的社会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1.“民⼯荒”的概念新中国成⽴后,我国实⾏了⾃由迁徙的政策,农民能够往城市迁移,但严格的户⼝管理制度导致⼀些农民长期不能⾃由地进⼊城市,致使农村的剩余劳动⼒持续累积。

“民⼯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农村改⾰的成功。

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推⾏,农民在得到⼟地经营⾃主权的时候,也得到了外出务⼯的机会。

经济结构的差异以及收⼊的差异是形成“民⼯潮”的主要因素。

我国沿海地区由于⾃⾝的优惠政策以及地理优势,⾸先实施了外向型经济策略,劳动密集型加⼯⾏业以及服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吸引劳动⼒的主要因素。

但在2004年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却遇到了“民⼯荒”的现象,这⼀现象迅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据相关资料显⽰,不仅⼴东、浙江等发达地区出现“民⼯荒”,重庆以及江西等地也次第出现了招⼯难的问题。

“民⼯荒”通常是指民⼯短缺现象,这⼀现象最早在南⽅的主要城市出现,在春节期间最为明显。

“民⼯荒”⼀般包括“技⼯荒”以及“普⼯荒”,可统⼀规划为结构型短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其他⼀些城市也逐渐开始出现“民⼯荒”现象。

虽然“民⼯荒”现象看似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但是⽤⼯制度不合理等现象让农民⼯逐渐意识到在城市⾥找⼯作不能够为家庭带来稳定的⽣活,因此开始由原先的趋之若鹜转变为今天的“民⼯荒”。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用工荒”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用工荒”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用工荒”第一篇: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用工荒”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用工荒”内容提要:前几年出现的民工荒和近月来的用工荒,均由农民工供需失衡造成的价格下降所致,是农民工劳动力要素市场自发调节的周期性结果。

作者在价格成因变化的分析中发现,近年来,尤其是29年,农村福利条件的极大改善提高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农民工的市场价格含义正在发生变化。

用工荒是推动中国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内生动力,是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上升拉力,是促进城镇化的一个市场推力。

用工荒的出现,无形之中成为具有浓厚的有中国特色的用工价格集体协商谈判的一个自发有效形式,成为提高农民工工资的一个市场机制。

面对用工荒,政府应做好用工价格市场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的服务引导工作,继续做好农民工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工作,长期内,还应做好人口变化预测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工作。

关键词:用工荒农民工工资市场价格劳动供给增长方式转变去年此时,金融危机导致全国农民工失业约25万人,¹而今年此刻,在经济刺激计划还没有完全退出的背景下却突然出现用工荒,且缺工现象逐渐从珠三角和长三角沿海发达地区正向内地一些农民工输出大省蔓延,如湖北、安徽和河南等,其势头已经超过前几年曾出现过的民工荒,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诸如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人数高达4-7%。

º仅仅一年的时间,出现反差如此之大的失业和缺工的一次逆转。

如何解释、评价和应对突然而至的用工荒,学者们见仁见智。

一、用工荒的出现是市场逻辑的结果(一)农民工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劳动力要素市场,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失衡用工荒的出现固然是很多因素综合的结果,近日来报章中给出的大大小小原因可列出一个长长清单。

但从微观经济理论出发,去年的大面积失业和今年的大规模用工荒,都是市场价格的结果,或说用工荒的出现,是因为农民工的劳动力要素价格过低造成的。

经济学假定,在完全竞争市场,劳动力要素的价格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汇处形成,这个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价格。

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

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

民工荒现象问题分析摘要:民工荒问题,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区域性的社会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并且找到其问题所在并予以解决的,本文通过对中国近期两次大型民工荒问题的比较与分析,来阐释中国的民工荒问题。

关键词:民工荒就业问题用工缺口材料一:2004 年7 月15 日, 《南方周末》上一篇题为《中国遭遇20 年来首次“民工荒”》的报道, 反映了福建、珠江三角洲等许多地区出现劳动力短缺、企业招不到人的所谓“民工荒现象”。

经过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浙东南等主要劳动力输入地和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的调查,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9 月7 日发布《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 承认“民工短缺在局部地区客观存在, 普通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女工相对短缺”。

报告认为, 工资低和条件差是普通工人短缺的主因。

材料二:2010年的春节过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再次出现大规模用工荒,珠三角缺口超200万。

其中深圳今年缺工80万,普通工人平均月薪将涨至1700元。

不同往年,今年不仅是沿海地区,现在就连中西部很多城市,也开始缺人了。

这已经是近年来第二次发生大规模民工荒,而且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根本上退潮的背景下。

它再度提醒中国产业转型的极端必要性。

因为,在当前的外向型、低附加值产业背景下,仅仅靠提高农民工工资以挽留工人仅仅是一时的权益之计,中国的产业转型,必须从根本上向内需型和“高精尖”型转型。

一、农民工群体的概况分析----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正在形成长期以来我国以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四大身份阶层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 产生了许多边缘性群体, 其中规模较大的城市农民工是一个具有“城市人”与“农村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 他们既是农民和工人的“过渡人”, 也是村民和市民的“中介人”, 在他们身上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

他们主要分布在采矿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从事城市职工不愿干的那些又脏又累的工作, 却享受不到或不能完全享受所在单位正式职工的福利待遇和其它权益, 所获报酬也比较低, 成为社会应当关注并加以保护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企业的“民工荒”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企业的“民工荒”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企业的“民工荒”摘要:从经济学需求供给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劳动力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变动阐释“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分析民工劳动力市场供求模型与形成机制,进而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解决“民工荒”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民工荒,劳动力市场,供给曲线,需求曲线一、背景资料“民工荒”主要是指收入低、重劳动力型的民工短缺现象,曾经因为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回暖,关于“民工荒”现象又开始占据各大媒体的版面。

二、劳动力市场的分析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工供求的市场。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存在供给和需求曲线,与经济中的其他市场一样,劳动市场也是由供求力量支配的。

正如图1所示,E1是市场的均衡点,Q1是均衡劳动量,W1是均衡工资。

2、劳动需求曲线的移动一是产品价格变动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移动。

二是技术变革,技术进步通常增加劳动需求,也可能减少劳动需求。

劳动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由D1变动到D2;劳动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由D1变动到D3,均衡数量Q与均衡工资也发生相应变化,如图1。

3、劳动供给曲线移动一是嗜好变动引起劳动供给曲线移动。

二是可供选择的机会变动。

三是工人地域变化。

劳动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由S1变动到S3;劳动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由S1变动到S2,均衡数量Q与均衡工资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图2。

三、经济学角度分析“民工荒”现象的原因1、企业对民工的需求增加。

(1)随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经济高速增长对劳动力产生了十分旺盛的需求。

(2)企业人力资源低成本战略。

长期以来我国民工工资持续偏低,低工资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3)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区振兴和中部崛起增加了劳动力需求,为中西部地区创造了许多工作机会。

2、社会对民工相对供给减少。

(1)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增加使得农民工退出沿海城市。

随着农产品提价,务农的比较效益有所提高,民工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上升。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_民工荒_现象_裴劲松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_民工荒_现象_裴劲松
如图 3, 现在假设 P0 为以前的 物价水平, P1 为 当 前的物价水平, P1>P0。由于工资率较之老一代农民工 几乎没有上涨或者上涨很少, 假设为 W0, 保持不变。 此 时 由 于 , P1>P0, 所 以 实 际 工 资 率 下 降 , W0 /P1<W0 / P0。 在 工 资 率 为 W0, 物 价 水 平 为 P0 时 , 老 一 代 农 民 工 的 劳 动 力 供 给 为 haH, 收 入 为 ya, 当 物 价 水 平 上 涨 为 P1, 实 际 工 资 下 降 为 W0 /P1, 致 使 农 民 工 劳 动 供 给 减少为 hbH。
第二, 结构性的矛盾导致农民工有效劳动力供 给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 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技术 含量低的工作相对减少, 用工单位对劳动者素质的 要求越来越高。沿海地区对技术性工人的需求大幅 度增加。据广东省劳动部门调查, 2004 年开始席卷珠 三角的民工荒, 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工人的缺失, 劳动力结构突出表现在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供求矛 盾上。从农村里出来打工的农民, 大多文化程度低且
- 47 -
现代经济探讨 2007 年第 5 期
平下民工在城市与农村获得的效用不同, 在家千日 好, 出门万事难, 家长不忍心让子女外出打工受苦。 因此同样的劳动时间需要有更多的报酬, 才会吸引 劳动者放弃闲暇时间去从事社会劳动。当国家的“三 农”政策使农民的家庭收入普遍提高的情况下, 农民 工的效用曲线由图( a) 的 U1 变为图( b) 的 U2。
图 中 tha 表 示 劳 动 者 一 旦 参 加 社 会 劳 动 必 须 达 到的法定劳动时间。农民收入提高以前, 劳动者在 tha 的劳动时间下的工资率为 W1。当收入提高后, 劳动者 只有当工资率达到 W2 时, 他从法定劳动时间获得的 效用才与在家休闲的效用是相同的 ( 即图 4 中右图 所示, c 点和 d 点在同一条效用曲线上) 。而现实中的 情况是农民工的工资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 其所获 得的效用就会低于在家赋闲所得到的效用 ( U1 曲线 位于 U2 曲线的下方) , 那么农民工不愿意外出打工是 理所当然的了。

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缓减“民工荒”

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缓减“民工荒”

作者: 裴劲松 刘丽娟
作者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
出版物刊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页码: 98-101页
主题词: “民工荒” “技工荒” 人力资本 培训
摘要: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

2004年春季以来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再度将各界的目光吸引到农民工身上,对其产生原因莫衷一是。

通过分析,本文的观点认为“民工荒”的根源在于“技工荒”。

农民工的素质和职业技能的缺乏,难以与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相适应。

因此,本文从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从劳动经济学视角解析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开题报告

从劳动经济学视角解析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开题报告

从劳动经济学视角解析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建设项目的兴建和维护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加上工资水平较低和工作环境条件较差,导致越来越多的“民工”流向了城市。

然而,最近几年“民工荒”现象逐渐浮现,甚至出现了少工、断工、逃工等现象,给建设工程和城市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民工荒”现象进行研究,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民工荒”现象的成因,梳理其影响因素以及对建设工程和城市建设可能带来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对策建议,从而稳定劳动力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对“民工荒”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从供需关系、市场机制、待遇问题等方面探讨2. 梳理“民工荒”现象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法规、企业管理、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分析其对“民工荒”的影响因果关系3. 探讨“民工荒”现象对建设工程和城市建设可能带来的影响:从经济效益、时间成本、质量管理等方面考虑,探究“民工荒”对建设工程和城市建设的影响4. 提出解决“民工荒”现象的对策建议:从政策制定、企业管理、社会认知等方面,提出解决“民工荒”现象的对策建议,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来说:收集和梳理相关文献,了解“民工荒”现象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因素;设计问卷并利用贡献率分析等方法,对“民工荒”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民工荒”现象的对策建议,并进行策略评估。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为“民工荒”现象的成因分析;第三部分为梳理“民工荒”现象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为探讨“民工荒”现象对建设工程和城市建设可能带来的影响;第五部分为提出解决“民工荒”现象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论,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改进和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经济探讨 2007 年第 5 期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民工荒”现象
裴劲松
内容提要: 该文试图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对我国“民工荒”现象进行探讨, 利用劳动经济学的个人劳动
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从微观层次找出影响个人劳动供给行为决策的因素, 进而运用劳动力市场供求理论,
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从宏观层次分析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 以期找出影响农民工供给和需
第四, 信息传递滞后, 农民工不能及时提供劳动 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 途径。目前我国劳动力用工市场不成熟、不规范, 劳 务中介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表现在劳务中介的作 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 非法劳务中介坑害民工的 事件时有发生, 从而恶化了人们对于劳务中介的认 识, 在农民工与用工方之间没有起到应有的桥梁作 用。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影响到劳动力需求量的变 化时 , 劳动力 市 场 无 法 及 时 、准 确 地 传 递 这 种 信 息 , 致使农民工的供给不能及时满足企业的需求。
2.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型 在分析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行为时, 一般需要 做出以下几方面的假设: 一是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假设认为劳 动者在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 是理性的“经济人”, 以 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二是劳动者的效用来 自于收入和余暇两个方面。三是劳动者的偏好相同, 即同质的劳动力其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 是一条斜
- 46 -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 城 乡 统 筹
率为负、凸向原点的曲线。四是劳动力是同质的。五 是工资率 W 是由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决定的。
图 1 中,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是 a, 这是主体在资源约束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的选择。 在工资率为 W 时主体达到均衡, 此时 ha 为劳动者的 余暇时间, L 为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时间。
遍将谋生活、赚钱作为第一目标, 基本上是单一的经 济型目的。对于新一代农民工而言, 赚钱糊口并不是 他们唯一的目的, 更多是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为了追 求物质和精神享受, 其外出动机具有经济型和生活 型并存的特点。三是新一代农民工职业期望值高, 市 场意识较强。与老一代农民工只关注找工作而不重 视工作环境相比, 新一代农民工在择业时, 开始注重 综合考虑工作环境。他们不再单纯地满足于“有工就 打, 有活就干”。四是新一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显著 增强。过去, 许多老一代农民工在权利被侵害后, 要 么忍气吞 声 , 逆 来 顺 受 ; 要 么 就 以 跳 楼 、上 吊 等 极 端 方式来抗争, 甚至使用暴力, 传统农民的思维方式暴 露无遗。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 新一代农民工的权利 意识显著增强, 在一定程度上懂得理性维护自己的 合法权益。五是新一代农民工由于其本身在农村就 是独生子女, 他们得到了来自父辈祖父辈的关爱甚 至宠爱, 有很多都是刚刚毕业走出校门, 因此缺乏务 农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未婚, 因此较之老一代农民工家庭负担要轻。
图 中 tha 表 示 劳 动 者 一 旦 参 加 社 会 劳 动 必 须 达 到的法定劳动时间。农民收入提高以前, 劳动者在 tha 的劳动时间下的工资率为 W1。当收入提高后, 劳动者 只有当工资率达到 W2 时, 他从法定劳动时间获得的 效用才与在家休闲的效用是相同的 ( 即图 4 中右图 所示, c 点和 d 点在同一条效用曲线上) 。而现实中的 情况是农民工的工资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 其所获 得的效用就会低于在家赋闲所得到的效用 ( U1 曲线 位于 U2 曲线的下方) , 那么农民工不愿意外出打工是 理所当然的了。
第二, 结构性的矛盾导致农民工有效劳动力供 给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 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技术 含量低的工作相对减少, 用工单位对劳动者素质的 要求越来越高。沿海地区对技术性工人的需求大幅 度增加。据广东省劳动部门调查, 2004 年开始席卷珠 三角的民工荒, 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工人的缺失, 劳动力结构突出表现在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供求矛 盾上。从农村里出来打工的农民, 大多文化程度低且
如图 3, 现在假设 P0 为以前的 物价水平, P1 为 当 前的物价水平, P1>P0。由于工资率较之老一代农民工 几乎没有上涨或者上涨很少, 假设为 W0, 保持不变。 此 时 由 于 , P1>P0, 所 以 实 际 工 资 率 下 降 , W0 /P1<W0 / P0。 在 工 资 率 为 W0, 物 价 水 平 为 P0 时 , 老 一 代 农 民 工 的 劳 动 力 供 给 为 haH, 收 入 为 ya, 当 物 价 水 平 上 涨 为 P1, 实 际 工 资 下 降 为 W0 /P1, 致 使 农 民 工 劳 动 供 给 减少为 hbH。
图 5 “民工荒”以前农民工市场供需均衡曲线
均衡点, 此时均衡供给量是 L0。 1.农民工市场劳动力供给分析 第一, 年轻劳动力供给相对下降。《中国农民工
调 研 报 告 》 显 示 , 全 国 农 民 工 中 16 至 30 岁 的 占 61%, 31 至 40 岁的占 23%, 41 岁以上的占 16%, 也就 是说, 农民工群体中有大约 40%的人年龄在 30 岁以 上。而纺织、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则主要招聘 年龄在 30 岁以下的年轻劳动力。而我国 20- 30 岁年 龄段的人口相对比例较小, 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工供 求结构之间的矛盾。影响年轻劳动力供给相对减少 的另外一个原因是,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千 家万户的家长都竭力让子女延长受教育时间, 农民 子弟受教育的机会也在增加, 从而减少了青壮年劳 动力供应。
一“、民工荒”微观层面原因— —— 农民工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
1.农民工市场主体的变化 国务院研究室 2006 年 4 月 16 日发布的 《中国 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 全国农民工中 16 至 30 岁的 占 61%, 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 28.6 岁, 我们称这些农 民 工 为“新 一 代 农 民 工 ”, 称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农 民 工 为 “老一代农民工”。由于出生在不同时代, 两代农民工 相比在思想 观 念 、文 化 素 质 、工 作 目 标 、价 值 标 准 以 及人生态度等各方面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一是新一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有明显提高。 老一代民工是农村改革释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 力, 他们几乎都没有接受或者很少接受教育。新一代 农民工出生于 80 年代初期, 接受过一定的教育。有 调查表明, 在 16 岁到 25 岁的农民工中, 初中及以上 文化程度的则占到 85%以上, 大多数拥有高中或职 高学历, 有的还受过一点专业技术培训。二是二者外 出打工的主要目的不同。老一代农民工外出打工普
在工资率为 W1 时, 第一代农民工的效用曲线是 U1, 与预算线相切于 a 点, 提供 haH 的劳动时间。在相 同的工资率水平下, 由于新一代农民工效用曲线 U2 比 U1 陡峭, 与预算线 YH 不再 相切, 而是与 之相交,
此时, 边际替代率大于工资率, 即 MRS>W1, 意味着新 一代农民工在权衡工作与余暇时, 把余暇看的更为重 要, 要获得相 同时间的劳 动 力 haH, 只 有 当 工 资 率 达 到 W2 时, 他们才愿意提供劳动。
- 48 -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 城 乡 统 筹
没有经过职业培训, 只能从事低层次的体力劳动, 无 法 满 足 企 业 对 有 经 验 、懂 技 术 、会 操 作 的 新 型 工 人 的 需求, 农民工的有效供给不足。同时, 供需之间的素 质落差造成沿海地区高素质、高技能的技工一直都 缺乏, 导致许多企业“一掷千金”, 也招不到合格的技 工, 造成了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结构上的不平衡。
二、“ 民工荒”宏观层面原因的分析
我 国 在 发 生“民 工 荒 ”以 前 , 农 村 劳 动 力 几 乎 是 无限供给的。根据托达罗模型的描述, Mt= f( p·Wu- Wr) , 只要城市预期的工资率大于他们农村的报酬率 和他们的转移成本之和, 他们就会源源不断地从农 村转移到城市。因此, 老一代农民工的劳动力供给曲 线是无限弹性的, 即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 SL0( 如图 5 所示) 。其中, OA 为农业部门中劳动力维持自己家 庭最低生活水平的平均收入, 即生存收入; W0 /P0 为 城市中工业部门提供的实际工资水平 ( P0 为当时的 物价水平) 。在这个工资水平上农业劳动力的供给是 源源不断的。DL0 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曲线。当劳动力 的 价 格 是 W0 /P0, 需 求 的 数 量 等 于 供 给 的 数 量 , 完 全 竞争的要素市场就达到了均衡。如图 5 所示, B 点是
二是工资水平低, 物价上涨使得农民工实际收入 下降。按照经济学家陈淮的研究数据, 在珠三角这个 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农民工工资 12 年增长的 幅度只有 68 元。而从 2003 年下半年以来, 农民工在 城市的生活费用却呈上升趋势。一是消费品价格上 涨速度过快。从 2002 年的负的 2%上升至 6%。物价 的大幅度上升冲减了城市名义工资水平, 使实际工资 水平下降。二是我国的粮食价格从负增长转为正增 长。2003 年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 2004 年上半年同比 上涨了 26.7%。三是商品房价格一路攀升, 带动了出 租房屋价格的上涨。
- 47 -
Hale Waihona Puke 现代经济探讨 2007 年第 5 期
平下民工在城市与农村获得的效用不同, 在家千日 好, 出门万事难, 家长不忍心让子女外出打工受苦。 因此同样的劳动时间需要有更多的报酬, 才会吸引 劳动者放弃闲暇时间去从事社会劳动。当国家的“三 农”政策使农民的家庭收入普遍提高的情况下, 农民 工的效用曲线由图( a) 的 U1 变为图( b) 的 U2。
第三, 区域经济的发展, 使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工 供给相对下降。在农民工中, 曾经流行“东西南北中, 打工去广东”的口号, 现在已经变为“东西南北中, 处 处可打工”。近年来, 许多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在省 内或市内就能够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 因此, 沿 海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不仅外出打工者减少, 更有不 少农民工回流家乡的趋势出现, 对每年进入沿海地 区的农民工在数量上起到了分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