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骨骼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骨骼》教案教学设计

《骨骼》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骨骼》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生物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骨骼的基本构成和功能,掌握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保健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探究骨骼的特点和作用。

3. 提高学生对人体生理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骨骼的构成:骨膜、骨质、骨髓2. 骨骼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3. 骨骼的功能:支持、保护、运动4. 骨骼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激素、骨龄、青春期骨骼发育5. 骨骼保健:饮食、运动、睡眠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骨骼的模型,引导学生关注骨骼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对骨骼有哪些了解?骨骼有哪些功能?环节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骨骼的构成、分类和功能。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环节三:课堂讲解1. 讲解骨骼的构成:骨膜、骨质、骨髓。

2. 讲解骨骼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 讲解骨骼的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环节四: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分享自己的看法。

环节五:实践活动1.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分析他们的骨骼特点。

2. 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骨骼的特点和作用。

环节六:课堂小结2. 强调骨骼保健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饮食、运动和睡眠。

环节七: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讨论参与度。

3. 学生对骨骼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

2. 骨骼模型。

3. 教材。

4. 课后练习题。

5. 调查报告模板。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骨骼的知识。

2. 直观教学:利用骨骼模型、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骨骼的形态和结构。

3. 实践教学:让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同学,亲身体验骨骼的特点和作用。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中国文化的骨骼

中国文化的骨骼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理论教学教案CQWY/QR-JX-11课题:中国文化的骨骼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中国文化有血肉无骨骼的特征2. 理解并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重点:了解中国文化有血肉无骨骼的特征,理解并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难点:了解中国文化有血肉无骨骼的特征,理解并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从而进一步理解读鲁迅作品、学习鲁迅精神的意义。

教具:教学方法:教授、讨论、小结教学内容小结: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进一步理解读鲁迅作品、学习鲁迅精神的意义。

布置作业:课后复习作业课后分析:一、检查预习1、正音搅和、散架、封妻荫子、偌大、骨髓、腮2、释词(1)时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情况已经改变。

(2)委曲求全:曲意迁就,以求保全。

(3)封妻荫子:妻子得到封号,子孙得到官爵。

指建立功业,显要门庭。

(4)鸡犬升天:鸡和狗都升天成仙了。

比喻一人得势,有关的人也跟着沾光。

(5)青史留名:青史:史书。

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6)光宗耀祖:为祖宗增添光彩荣耀。

(7)力挽狂澜: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

二、作者介绍王富仁,1941年生,著名学者,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

现任汕头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在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思想和文化、现代文学史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

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在鲁迅研究界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曾引起广泛讨论,成为新时期鲁迅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鲁迅研究、中国文化研究等。

近年来致力于倡导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理念:“新国学”。

三、研读课文,讨论主题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指出文化和人一样,不能没有骨骼,即骨骼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从文化史的高度,论述了中国文化的软骨病特征并点明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重要性。

第二自然段,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的软骨病特征。

第三自然段,指出“五四”新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治疗中国文化软骨病的方法——读读鲁迅。

《骨骼》教案教学设计

《骨骼》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骨骼》教案教学设计年级学科:八年级生物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骨骼的组成、分类和功能;2. 掌握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式;3. 能够识别常见的人体骨骼图;4. 理解骨骼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骨骼的组成、分类和功能;2.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式;3. 骨骼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骨骼的分类;2.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式的识别;3. 骨骼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的具体理解。

二、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骨骼的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2. 学生预习教材中关于骨骼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骨折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骨骼在人体中的作用;2.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骨骼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骨骼的组成、分类和功能;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骨骼的组成,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2. 教师讲解骨骼的分类,如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3. 教师讲解骨骼的功能,如支持、保护和运动。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观察骨骼模型,识别不同类型的骨骼;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式,如活动的、半活动的和固定的连接;3. 学生相互讨论,总结骨骼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如肌肉组织、肌腱和肌腹;2. 教师讲解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如屈肌和伸肌;3. 教师讲解骨骼肌在运动中的调节,如神经系统的控制。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骨折治疗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骨折愈合的过程;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治疗骨折的方法和建议;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骨骼》教案教学设计

《骨骼》教案教学设计

《骨骼》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骨骼的分类、功能和作用;(2)掌握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保健知识;(3)能够识别人体主要骨骼及其功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运用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体骨骼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队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骨骼的分类:分为骨和关节两部分;2. 骨骼的功能:支持、保护和运动;3. 骨骼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激素的作用、骨骼生长的原因;4. 骨骼保健:正确的坐姿、走姿、锻炼方式等;5. 人体主要骨骼及其功能:颅骨、躯干骨、四肢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骨骼的分类、功能和作用;(2)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保健知识;(3)人体主要骨骼及其功能。

2. 教学难点:(1)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机制;(2)骨骼保健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使用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骨骼的形态和功能;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骨骼的理解;4.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骨骼保健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骨骼模型,引发学生对骨骼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讲解骨骼的分类、功能、生长和发育、保健知识;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操作骨骼模型,加深对骨骼结构的理解;4. 案例分析:分析骨骼保健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范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操作骨骼模型时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骨骼知识的掌握情况。

骨骼 教学设计

骨骼 教学设计

骨骼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骨骼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人体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2.学生能够识别人体常见骨骼并了解其主要功能。

3.学生能够理解骨骼与运动、支撑和保护身体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骨骼的基本结构2.人体常见的骨骼及其主要功能3.骨骼与运动、支撑和保护身体的关系三、教学过程:时间:40分钟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使用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人体组织的内容,并提出以下问题:1.你知道人体骨骼的功能是什么吗?2.人体有多少个骨骼?3.你能认出一些常见的骨骼吗?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向学生介绍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包括骨头、骨髓、骨关节和韧带等部分,并解释它们各自的功能。

2.通过讲解并展示骨骼模型,向学生介绍人体的常见骨骼,如头盖骨、脊柱、肋骨和四肢骨骼等,并解释它们的主要功能。

3.讲解骨骼与运动、支撑和保护身体的关系,指出骨骼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实现人体的运动,并能保护内脏器官,同时还能为身体提供支撑。

步骤三:小组活动(10分钟)1.安排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常见的骨骼进行研究。

2.要求学生使用学习资源,如图书、互联网或其他参考资料,了解所选骨骼的结构和功能,并准备一份简短的汇报。

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研究的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全班讨论每个小组的汇报,通过听取不同骨骼的介绍,加深对人体骨骼的了解。

2.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骨骼与运动、支撑和保护身体之间的关系。

3.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重要的知识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注意力,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2.检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他们准备的汇报内容。

3.通过课堂上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骨骼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五、拓展:1.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人体骨骼系统的其他方面,如骨骼系统的发育、骨骼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等。

《骨骼》教案

《骨骼》教案

课题 1.1骨骼课型实验课教学目标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重点难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拼人体骨骼图。

教具准备各种骨头模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反思一、课前准备:让学生准备一些动物的骨头。

二、导入:师:我们每天不是在休息就是在运动,那么同学们知道运动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有那些变化吗?学生回答。

师:又有哪些身体部位参与到运动中呢?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答案就在你的皮肤下,大家摸摸自己的手,皮肤下硬硬的结构是什么?就是骨骼。

三、各种类型的骨头:师:大家把带来的骨头拿出来吧!现在我布置一个任务,请同学们找出有多少种形状的骨头。

学生活动,回答。

师:大家回答的很好,全世界的骨头大概可以分为四种:长骨、短骨、扁骨以及不规则骨。

每种动物身上的骨头数量是不同的。

现在请同学们猜猜人类身上有多少骨头?学生回答。

师:成人全身有206块骨头,这些骨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人体骨架,人体的骨架就叫做骨骼。

看一下课本第2面的图,手部的骨头有(学生揭示课题“骨骼”。

活动讲解。

回答:27块)。

我们身体每个部位的骨头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

四、骨头的基本结构:师:请同学回想一下,你们见过的过头有什么结构?也可以结合你们手上的动物骨头回答。

学生回答。

师小结:骨头上有血管,神经,骨头里面是中空的,包含着骨髓,我们身体里每时每刻产生的新的血细胞就是由骨髓中来的。

五、骨头的作用:师:了解了很多骨头的结构,那么为什么动物体内有骨头,它给我们的作用是什么?请同学们试着回答一下。

学生回答。

师:(出示人体站立图)人体站得住,坐得稳靠什么呢?也就是说骨骼的作用是?学生回答——支撑。

师:(出示胸廓,颅腔图)在我们头骨中装着什么?在胸腔里面装着什么?也就是说除了支撑,骨骼还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保护。

中国文化的骨骼教案

中国文化的骨骼教案

中国文化的骨骼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文化有血肉无骨骼的特征,从而进一步理解读鲁迅作品、学习鲁迅精神的意义。

2、理解并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检查预习1、正音搅和散架封妻荫子偌大骨髓腮2、释词1)时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情况已经改变。

(2)委曲求全:曲意迁就,以求保全。

(3)封妻荫子:妻子得到封号,子孙得到官爵。

指建立功业,显要门庭。

(4)鸡犬升天:鸡和狗都升天成仙了。

比喻一人得势,有关的人也跟着沾光。

(5)青史留名:青史:史书。

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6)光宗耀祖:为祖宗增添光彩荣耀。

(7)力挽狂澜: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

二、作者简介王富仁,1941年生,著名学者,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

现任汕头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在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思想和文化、现代文学史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

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在鲁迅研究界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曾引起广泛讨论,成为新时期鲁迅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鲁迅研究、中国文化研究等。

近年来致力于倡导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理念:“新国学”。

三、感知课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指出文化和人一样,不能没有骨骼,即骨骼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从文化史的高度,论述了中国文化的软骨病特征并点明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重要性。

第二自然段,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的软骨病特征。

第三段,指出“五四”新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治疗中国文化软骨病的方法——读读鲁迅。

四、文本质疑1、“文化骨骼”指的什么?中国文化的“软骨症”指的是什么?请分别举例说明。

(1)比喻说法。

前者指一种文化精神,具体地说,指的是振兴民族、勇于斗争的精神。

后者指的是那些苟且偷生、委曲求全的懦夫文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奴性。

(2)举例:“文化骨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建安风骨岳飞“精忠报国”“撼山易憾岳家军难”《满江红》文天祥《过零丁洋》《正气歌》“软骨症”:大宋王朝、大明王朝、大清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第一课 《骨骼》教案

第一课 《骨骼》教案

第一课《骨骼》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过程和方法:1、能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2、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完成骨骼拼图;3、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作用;(二)科学知识:1、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2、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3、知道手骨由27块骨构成;4、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5、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6、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产生从外表探究内部物质的意识;2、愿意把不同物体上的同种物质进行比较;3、形成实事求是记录和表达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懂得骨骼的作用及物理和生理特点。

三、教学准备:动物的骨头、骨架模型四、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导入我们平时吃鱼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卡到,你知道卡在我们喉咙中的时鱼的什么吗?二、建立骨骼概念1、在于的身体里面我们能够找到骨头,那么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骨头吗?2、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样的?3、你能形容一下你摸到的身体里面的骨头是哪个部分的?有多少呢?4、你知道我们人的身体里面总共有多少块骨头吗?(它们在身体里面组成了身体的支架——骨骼)5、你能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各个部分骨骼拼成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吗?6、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X光片来看见骨骼,通过书上的这幅图,你看到了人的手由多少块骨头组成?三、认识骨骼作用1、在人的身体当中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都是一模一样的吗?2、这些骨头的外形不同也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作用,你知道这些骨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吗?学生上台来制模型举例说。

四、认识骨的构造1、很多动物和人是一样的,身体里面也具有骨骼,你们在平时吃一些肉类的时候注意观察过吗?说说看。

2、出示一块鸡腿骨,你们见过这样的动物骨头吗?你能猜到这是动物那个部分的吗?这种骨头在动物的身体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3、你们知道骨头的里面是什么吗?猜猜看。

4、学生解剖观察5、通过实验你看到了什么?6、你能给同学们来讲解一下吗?7、通过阅读课本第4页的知识,你发现有些骨头还有什么作用?。

《骨骼》教案教学设计

《骨骼》教案教学设计

《骨骼》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骨骼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保健知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骨骼的基本概念:骨骼的组成、骨骼的分类。

2. 骨骼的功能:支撑、保护、运动、造血。

3. 骨骼的生长和发育:生长过程、发育特点。

4. 骨骼保健:正确坐姿、走姿、锻炼方法。

5. 观察骨骼模型,了解骨骼结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骨骼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骨骼的生长和发育,骨骼保健。

2. 教学难点: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骨骼保健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骨骼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骨骼的生长、发育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骨骼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相关骨骼保健宣传资料。

3. 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骨骼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生长、发育和保健等方面。

4.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骨骼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骨骼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对骨骼有什么了解?骨骼有哪些功能?二、骨骼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骨骼的组成,如骨膜、骨质、骨髓等。

2. 介绍骨骼的分类,如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三、骨骼的功能(5分钟)1. 讲解骨骼的支撑作用。

2. 介绍骨骼的保护功能。

3. 讲解骨骼的运动功能。

4. 介绍骨骼的造血功能。

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10分钟)1. 讲解骨骼的生长过程,如骨骺线的存在。

2. 介绍骨骼的发育特点,如儿童时期的骨骼生长速度。

五、骨骼保健(5分钟)1. 讲解正确坐姿、走姿的重要性。

2. 介绍骨骼锻炼的方法,如运动、晒太阳等。

实践活动:观察骨骼模型,了解骨骼结构(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观察一个骨骼模型。

《骨骼》教案范文

《骨骼》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骨骼》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年级学科:八年级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骨骼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 使学生掌握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式。

3. 培养学生对人体骨骼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教学重点:1. 骨骼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式。

教学难点:1. 骨骼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式的区别与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骨骼模型、图片、PPT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骨骼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体骨骼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骨骼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PPT,详细讲解骨骼的基本结构组成(如骨膜、骨质、骨髓等)及其功能。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式,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讲解教师继续讲解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式(如不能活动的连接、稍微能活动的连接、能活动的连接等),并进行举例说明。

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式,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骨骼系统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以及骨骼健康对人体的意义。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骨骼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 骨骼模型、图片、PPT等教学资源。

大班科学课教案《我们的骨骼》

大班科学课教案《我们的骨骼》

大班科学课教案《我们的骨骼》一、教学内容1. 骨骼的基本概念:了解骨骼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 骨骼的组成:学习骨骼的构成,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3. 骨骼的生长:了解骨骼的生长过程,包括婴儿期、童年期和青春期三个阶段。

4. 骨骼的保健:学习如何保护骨骼健康,预防骨骼疾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骨骼的基本知识,知道骨骼对人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骨骼的基本概念、骨骼的组成、骨骼的生长和骨骼的保健。

难点:骨骼的生长过程和骨骼的保健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骨骼模型、图片、PPT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X光片,引导学生关注骨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骨骼的基本概念、骨骼的组成、骨骼的生长和骨骼的保健。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骨骼的了解和看法。

4. 示例:展示骨骼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骨骼的形态和结构。

5. 练习:学生绘制骨骼图,加深对骨骼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骨骼的基本概念定义:人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部器官的坚硬组织。

分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骨骼的组成骨膜:覆盖在骨骼表面的薄膜,含有神经和血管。

骨质:骨骼的主体部分,含有钙盐和蛋白质。

骨髓:位于骨骼内部的柔软组织,产生血细胞。

骨骼的生长婴儿期:骨骼迅速生长,形成基本的骨骼结构。

童年期:骨骼逐渐成熟,长度和宽度增加。

青春期:骨骼发育成熟,骨骼密度增加。

骨骼的保健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磷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健康。

运动:适量运动,增强骨骼强度。

避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减少骨骼疾病的风险。

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骨骼图,标注出骨骼的名称和功能。

答案:略2. 写一篇关于骨骼保健的小短文。

答案:略3. 调查家庭成员的骨骼健康状况,记录在调查表上。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邀请医生或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骨骼健康知识。

2024年中班健康教案骨骼通用

2024年中班健康教案骨骼通用

2024年中班健康教案骨骼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健康教材第三章《人体的秘密》,具体内容为第二节《我们的骨骼》。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对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了解骨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探究人体骨骼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骨骼健康的重视,激发关爱身体、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体骨骼的分布与功能。

教学重点:骨骼的基本结构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骨骼模型、挂图、PPT。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人体骨骼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讲解骨骼的组成、功能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挂图,讲解一个关于骨骼的例题,如:“为什么我们在运动时要保护好骨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收集作业,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骨骼拼图。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

学生表示要爱护骨骼,注意身体健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们的骨骼》2. 内容:骨骼的基本结构:骨、关节、韧带骨骼的功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参与运动骨骼对健康的影响: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运动损伤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如何保护我们的骨骼。

2. 答案要点: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行走姿势适当参加户外运动,增强骨骼力量注意饮食,补充钙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预防颈椎病、腰椎病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骨骼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对骨骼健康的重视。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我们的骨骼》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我们的骨骼》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我们的骨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为《我们的骨骼》。

本章详细介绍了人体骨骼的构成、功能以及骨骼与运动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对自身的骨骼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构成,知道骨骼在运动中的作用。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增强幼儿关爱身体、关注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人体骨骼的基本构成及功能。

难点:骨骼与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骨骼模型、骨骼图片、挂图、PPT。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场“骨骼运动会”,让幼儿在运动中感受骨骼的作用。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人体骨骼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骨骼的名称。

(2)通过PPT讲解骨骼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手臂为例,讲解骨骼与运动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骨骼知识。

(2)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动手绘制人体骨骼图。

(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骨骼猜谜”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骨骼如何保护,培养幼儿关爱身体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人体骨骼的基本构成2. 骨骼的功能3. 骨骼与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人体骨骼图,标注骨骼名称。

答案:见附件。

2. 作业要求:色彩鲜明、布局合理、标注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骨骼与健康”主题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庭中了解骨骼保健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上,应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适宜性。

《骨骼》的教学设计

《骨骼》的教学设计

《骨骼》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骨骼》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 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 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 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 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发学生对骨骼的原有认识1.谈话:每天除了睡觉,我们总是在不停地活动,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活动的吗?2.揭示课题:答案就在你的`皮肤下,摸一摸皮肤下面那些硬硬的东西,那就是骨骼。

(板书:课题骨骼)(二)引导学生探索人体的骨骼结构1. 活动: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几块骨头?2. 交流: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三部分---头,躯干,四肢。

你摸出了几块骨头?3. 比较:与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分布图比较。

4. 谈话:手是我们身体最灵巧的部分,刚才大家说我们的手是由几块骨构成。

现在让我们来看手的x光照片,数一数共有几块骨?5. 交流,汇报。

6. 讲解:手骨共有27块,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

这些骨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人体骨架,人体的骨架就叫做骨骼。

7. 看图:回答问题(1).头骨是什么样的?(2).躯干骨包括哪些骨?(3).四肢骨包括哪些骨?8.游戏:(1).教师说骨骼,学生摸骨骼(2).对照模型图,摸一摸自己的骨骼的各个部分(三).观察骨的结构1.提问:你们知道自己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吗?2.说明:我们现在不能把自己解剖来看自己的骨头,更不能把自己的骨头敲开进行观察。

那怎么办呢?3.活动:分组观察动物的骨头,要求看它是什么样子的?4.汇报,交流5.讲解:和其他动物骨头一样,人的骨头也是又硬又结实,它既不是实心的,也不是无说明的,骨骼可以生长。

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

它能制造血细胞。

(四)了解人体骨骼的作用1.看图:说一说: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2.交流3.谈话:人能站的住,坐的稳,靠的什么?(骨骼)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具有什么作用?(支撑)4(看颅腔,胸廓图)回答问题(1)头骨里面装有人体的什么器官?(脑)(2)胸廓里面装有什么器官?(心,肺等)(3)脑,心,肺都是人体内部重要器官,想一想骨骼起着什么作用?(保护)5. 提问:弯腰说明骨骼还具有什么作用?(运动)6. 总结。

2024年《我们的骨骼》大班科学课教案通用

2024年《我们的骨骼》大班科学课教案通用

2024年《我们的骨骼》大班科学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我们的身体》章节,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我们的骨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功能及其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体骨骼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关爱身体,关注骨骼健康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体骨骼的组成、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骨骼模型、骨骼图片、骨骼拼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骨骼模型拼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骨骼在运动中的作用。

2. 探究人体骨骼(10分钟)(1)展示人体骨骼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触摸,了解骨骼的组成。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骨骼图片,讲解骨骼的构造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骨骼在人体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骨骼拼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骨骼的组成。

(2)组织学生进行骨骼模型拼图比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5. 彩绘骨骼(10分钟)(1)分发画纸、彩笔,引导学生根据骨骼模型进行彩绘。

(2)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骨骼健康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我们的骨骼》2. 内容:骨骼的组成:头骨、躯干骨、四肢骨骨骼的功能:支持、保护、运动、造血骨骼健康: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预防骨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家庭成员的骨骼特点,用彩笔画出骨骼图。

2. 答案:骨骼图需包含头骨、躯干骨、四肢骨等基本组成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体骨骼变化,了解骨骼与运动的关系。

中国文化的骨骼 教案

中国文化的骨骼 教案

中国文化的骨骼教案教案标题:中国文化的骨骼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核心价值观。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代表性符号。

3.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重点:1.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核心价值观。

2.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代表性符号。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的骨骼,即其基本特点和核心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准备:1. PP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

2. 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音频或视频素材。

3. 学生手册或复印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素材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如长城、京剧、书法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并引导他们思考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介绍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如尊重传统、注重家庭、崇尚和谐等。

2. 解释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孝道、礼仪、忍让等,以及这些价值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三、学习活动(20分钟)1. 分发学生手册或复印资料,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或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代表性符号。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互相交流。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中国文化的骨骼对于中国人民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关于该内容的短文或制作一份展示材料。

2. 强调学生在作业中要体现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场所,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中国文化的骨骼教案

中国文化的骨骼教案

中国文化的骨骼教案教案标题:中国文化的骨骼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中国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3. 学生练习册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对中国文化有哪些了解?你认为中国文化有什么特点?”讲解(15分钟):1.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分析中国文化的骨骼,包括语言文字、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传统节日、艺术形式等;3.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进行深入研究;2. 每个小组准备一份简短的展示,介绍他们选择的组成部分的历史、特点和影响;3. 学生之间进行展示和互动,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总结(10分钟):1. 回顾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强调中国文化的骨骼组成部分;3. 鼓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持兴趣,并提供进一步学习的资源和建议。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方面,写一篇短文介绍其历史、特点和意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中国文化相关的展览、演出或活动;2. 提供更多的中国文化资源和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2. 评估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包括展示和作业的质量。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3. 是否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骨的教学设计方案板书

骨的教学设计方案板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骨骼的基本形态和命名。

(3)熟悉骨骼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特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骨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骨骼科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爱自身健康、关注生命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骨骼系统的组成- 骨骼的基本组成:骨、骨膜、骨髓- 骨骼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 骨的基本形态和命名- 骨的基本形态:头、颈、体、底、干、端- 骨的命名规则:根据骨的形态、部位、大小等进行命名3. 骨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特点- 骨的生理功能:支撑、保护、运动、造血、储存脂肪等- 骨的生长发育特点:生长、塑形、重塑、代谢等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骨骼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骨骼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骨骼的形态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入骨骼在人体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骨骼系统的组成- 骨的基本形态和命名- 骨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特点3.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骨骼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教学- 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骨骼的形态和功能。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骨骼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2. 多媒体课件:骨骼系统组成、形态、命名、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特点等3. 实验器材:骨骼模型、显微镜等4. 案例资料:生活中骨骼的应用实例。

人体骨骼教案

人体骨骼教案

大班健康活动:人体的骨骼(保健)活动目标: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学会用多种方法保护骨骼,使其健康成长。

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对骨骼已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2.物质材料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一、猜一猜,产生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动物朋友,你们想看吗?照片有一点特殊,你们不要害怕(出示骨骼照片,提醒看的时候不要害怕)。

你是通过什么知道它是鱼、狗的?告诉你们一个词语:骨骼(告诉幼儿是骨骼。

丰富词汇:骨骼)二、看一看,了解骨骼及骨骼名称。

1.看视频,了解关于人类骨骼的基础知识。

你们通过骨骼知道了它是谁,那想不想看看我们人的骨骼是怎么样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幼儿看视频(老师播放视频)师:视频中是怎么说的?(幼儿自由回答)刚才我们只是简单了解了一下,想不想再认真仔细地了解一下呢2.看课件,熟悉人体骨骼构成。

师:谁来说说我们人体是由哪些骨骼组成的?小结:原来我们人体是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等等组成的。

3.玩游戏,再次熟悉人体的骨骼。

师:现在你们想不想来玩一个骨骼动一动的游戏,我说到哪个部位的骨骼,你就动动那里的骨骼,听清楚了吗?请你们起立!(教师反复说刚才的几个骨骼部位)三、想一想,了解骨骼的作用师:既然人体是由许多骨骼组成的,那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幼儿讨论后回答)师:骨骼还有很大作用呢,再来看一段录像。

你会知道关于骨骼的更多知识。

来人的骨骼是承担着支撑作用的,它分布在全身各部位,支撑着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同时由肌肉、关节等组织“帮忙”,进行着各种活动。

假如没有骨骼,人体就成了一堆肉,当然什么也做不了,生命也就停止了。

四、动一动,了解保护骨骼的方法1.讲述保护骨骼的方法。

师:哦,原来有这么大的作用啊,那你知道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它?(交流回答)2.幼儿看一些图片,辨别这样做是否对骨骼有益。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小朋友来看一看,这样做对吗?小结:要让我们的骨骼更加健康,我们要注意:不要从高处往下跳,注意安全、不挑食,多吃含钙的食品(如小虾米、紫菜、豆制品等)、平时还要多晒太阳,适当锻炼身体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的骨骼
王富仁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文化有血肉无骨骼的特征,从而进一步理解读鲁迅作品、学习鲁迅精神的意义。

2、理解并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一、检查预习
1、正音
搅和散架封妻荫子
偌大骨髓腮
2、释词
1)时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情况已经改变。

(2)委曲求全:曲意迁就,以求保全。

(3)封妻荫子:妻子得到封号,子孙得到官爵。

指建立功业,显要门庭。

(4)鸡犬升天:鸡和狗都升天成仙了。

比喻一人得势,有关的人也跟着沾光。

(5)青史留名:青史:史书。

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6)光宗耀祖:为祖宗增添光彩荣耀。

(7)力挽狂澜: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

二、作者简介
王富仁,1941年生,著名学者,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

现任汕头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在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思想和文化、现代文学史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

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在鲁迅研究界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曾引起广泛讨论,成为新时期鲁迅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鲁迅研究、中国文化研究等。

近年来致力于倡导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理念:“新国学”。

三、感知课文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指出文化和人一样,不能没有骨骼,即骨骼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从文化史的高度,论述了中国文化的软骨病特征并点明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重要性。

第二自然段,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的软骨病特征。

第三自然段,指出“五四”新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治疗中国文化软骨病的方法——读读鲁迅。

四、文本质疑
1、“文化骨骼”指的什么?中国文化的“软骨症”指的是什么?请分别举例说明。

(1)比喻说法。

前者指一种文化精神,具体地说,指的是振兴民族、勇于斗争的精神。

后者指的是那些苟且偷生、委曲求全的懦夫文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奴性。

(2)举例:
“文化骨骼”: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建安风骨
岳飞“精忠报国”“撼山易憾岳家军难”《满江红》
文天祥《过零丁洋》《正气歌》
“软骨症”:
大宋王朝、大明王朝、大清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作者对中国文化持什么态度?
对中国文化的奴性持批判态度。

3、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提醒人们:感到中国文化的骨节有些发软了的时候,别忘了,读读鲁迅。

4、为什么提倡读鲁迅?
因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奴颜媚骨,他又是治疗中国文化软骨病的专家(对中国文化的软骨病最了解、最痛恨,批评最激烈)。

五、拓展提升
1、阅读练习册P73《我读鲁迅》一文,说说作者读出了鲁迅的哪些精神品质。

高洁、坚韧、爱憎分明、正直、思想睿智、眼光长远,三改志愿以文学唤醒民众笔耕不辍。

2、结合当前文化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六、内容小结
文化是一个民族前进与发展的原动力。

回顾人类文明的进程史,文化先进的民族必定昌盛,而文化落后的民族必定衰败。

中国在近代史的由盛至衰的根本就是文化滞后的缘故,而欧洲也是经过了文艺复兴,才率先兴起了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浪潮。

中华民族欲尽快地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彻底地告别腐朽文化,并由此树立起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

七、写作特色分析
结合课后练习三品味本文语言特色
比喻论证,语言犀利,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厚
八、作业
1、练习册P72二、P73三。

2、结合当前文化现象写一篇关于文化反思的作文。

鳌中无聊小鸭121
2012年5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