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第十七章
西方经济学17章PPT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在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 故经济的就业水平就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 上。即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或产量 并不随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变动,而始终处 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因此,古典学派认 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 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理由为:一是古典学派假设货币工资W和 价格水平P可以迅速自行调节,使实际工 资(W/P)始终处于充分就业应有的水平, 从而产量和国民收入也不受价格影响; 二是古典学派一般研究经济事务的长期 状态,长期中W和P总有足够时间调整, 使得(W/P)处于充分就业应有的水平。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西方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一是总产出 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在技术不变和K为常数的假 设条件下,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随就业量的增加, 总产出按递减比率增加。 如当就业量为N0时,对 应的总产量为y0,图中 曲线越来越平缓,表示 总产量随总就业量的增 加按递减比率增加。当 N达到充分就业的N*时, 相应的产量为y*。 宏观生产函数
二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某一时期AD0和AS相交于E0点, 产量为yf,价格水平为P0.此时由 于总需求减少,AD左移至AD1, 和AS交于E1点,表明经济社会处 于萧条状态,其产量和价格分别 为y1和P1,二者均低于充分就业 值,但二者下降比例不同,随着 经济中过剩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多, 价格下降的比例小于产量下降的 比例。如果AD右移,则价格下降 的比例高于产量上升的比例。
第八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节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i ( r ) g s ( y t ) t
第七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三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AD和AS0交于充分就业的E0 点,产量和价格水平依次为 yf和P0,由于某种原因使AS 左移至AS1,其和AD交于E1 点,则E1点就表示滞涨状态, 产量为y1价格为P1,表示失 业和通货膨胀并存。从而AS 向左偏离AS0程度越大,失 业和通货膨胀也都会越为严 重。但是失业下降的比例和 价格上涨的比例二者之间的 关系不明确。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GDP折算指数:也称GDP缩减指数。
它等于一国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
6.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7.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8.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9.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10.固定资产投资: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新住宅的增加.11.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2.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3.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14.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15.政府采购:G,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16.转移支付:Tr,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17.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8.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19.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的部分。
20.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NDP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即意义上的国民收入21.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2.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3.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名词解释总需求总供给利率效应潜在产量二、选择题1、价格水平上升时,会使()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2、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更平缓B.支出乘数较小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D.货币供给量较大3、松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搭配能使总需求曲线()A. 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 不变D.难以确定4、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时()A.同一价格水平对应的总需求增加B.同一总需求水平对应的价格水平下降C.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D.价格水平提高,总需求减少5、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是()A 工资提高B 需求C 技术进步 D价格提高6、在水平状的总供给曲线,决定产出增加的主导力量是()A 供给B 需求C 产出D 以上均正确7、在垂直状的总供给曲线,决定价格的主导力量是()A 供给B 需求C 产出D 以上均正确8、总需求曲线是表明(A)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关系的曲线。
()A、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B、商品市场与劳动市场;C、货币市场与劳动市场;D、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
9、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A、政府支出的减少;B、货币供给量的增加;C、私人投资减少;D、消费支出的减少。
10、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B)。
A、向左平行移动;B、向右平行移动;C、不变;D、向右旋转。
11、当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可以增加的总供给曲线是:()。
A、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B、短期总供给曲线;C、长期总供给曲线;D、古典主义总供给曲线。
12、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A、经济中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B、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D、总供给增加,价格不会有变化。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章导论一、基本概念⒈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中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理论。
p4⒉宏观经济学: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的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的理论。
p4⒊规范分析: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研究如何才能符合标准。
p16⒋实证分析:指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
p16⒌均衡分析:均衡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
p17⒍非均衡分析:非均衡是与均衡相对而言的。
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备的,搜集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交易不可能完全是均衡的交易,非均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p17⒎流量分析: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影响的分析。
p18⒏存量分析:指对存量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
p18二、思考题⒈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p3~4答题要点: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⒉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不是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p5~6答题要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我们的经济理论水平,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
第三,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⒊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13~14答题要点:⒋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包括哪些基本问题?p14~15答题要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经济学说史(17)
6、经济自由。 经济自由。
政府管理经济的法律条例挫伤经济主体经营活动 的 创造性。 供给学派认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法律条例多数具 有阻碍生产的效果。 首先是加重企业负担,提高产品成本。其次是企 业为了遵守法律条例,不得不缩减研究开发支出 和生产性投资,停止技术改革。 更严重的是挫伤企业的创新精神和风险投资,造 成生产率增长停滞。政府应当放宽对经济的管理, 增强市场机制。
(2)基本特点。
主张实行减税,减少政府的社会开支和对经济的法律干 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刺激储蓄与投资,促 使生产要素供需达到均衡和有效利用。 该学派认为,生产(供给)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 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 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 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 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A.B.拉弗把供给经济学解 释为”提供一套基于个人和企业刺激的分析结构。人们 随着刺激而改变行为,为积极性刺激所吸引,见消极性 刺激就回避。政府在这一结构中的任务在于使用其职能 去改变刺激以影响社会行为”。
3、否定凯恩斯定律,肯定萨伊定律 否定凯恩斯定律,
供给学派认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危机并不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是当时西方 各国政府实行一系列错误政策造成的,萨伊定律 完全正确,凯恩斯定律却是错误的。 吉尔德坚持说,就全部经济看,购买力永远等于 生产力;经济具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它的全部产品, 不可能由于需求不足而发生产品过剩。拉弗极力 强调萨伊定律的重大意义。他指出萨伊定律不仅 概括了古典学派的理论,而且确认供给是实际需 求得以维持的唯一源泉。供给学派认为政府不应 当刺激需求,而应当刺激供给。
第十七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_1
第十七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经济周期的核心问题是()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股票的波动。
2、下列哪一种情况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最为密切()A、失业。
B、政府赤字。
C、利率。
D、货币供给。
3、下列关于经济波动的叙述中,第()个是正确的。
A、经济波动在其衰退阶段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表现为GDP的下降。
B、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波动是围绕着长期经济增长趋势而上下波动的。
C、乘数作用导致总产出的减少,加速作用导致总产出的减少,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D、如果政府不加以政策调控,经济波动将无限地扩张与收缩。
4、根据经济统计资料,下列中受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最大的是()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没有一定的规律。
5、所谓“资本形成”是指()。
A、总投资。
B、重置投资。
C、净投资。
D、存货投资。
6、投资增加意味着()。
A、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B、厂商生产能力的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
D、以上各项都对。
7、加速原理断言()。
A、 GDP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
B、 GDP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减少。
C、投资增加导致GDP数倍增加。
D、投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
8、下述哪一项说法符合加速原理()。
A、投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数倍变动。
B、消费支出随着投资变动而数倍变动。
C、投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增长率数倍变动。
D、消费需求变动将最终引起投资数倍变动。
9、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国民收入或消费支出持续增长。
B、经济活动由衰退转向扩张。
C、经济中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没有剩余。
D、任何时候均可。
10、新古典综合派认为,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
A、乘数作用。
B、加速数作用。
C、乘数和加速数交互作用。
D、外部经济因素变动。
11、在乘数加速数的作用下,当经济趋于扩张时,国民收入增加将因()而放慢。
A、加速系数下降。
(NEW)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西方经济学概述上篇 微观经济学第2章 供求与局部均衡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第4章 生产理论第5章 成本理论第6章 厂商均衡第7章 博弈论第8章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第9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第10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下篇 宏观经济学第11章 宏观经济理论发展概述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13章 产品市场均衡第14章 产品—货币市场均衡和总需求曲线第15章 劳动市场均衡与总供给曲线第16章 一般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18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第19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第20章 经济增长理论第21章 非均衡理论的发展第1章 西方经济学概述1西方经济学有哪些基本假设,怎样看待这些基本假设?答: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包括:(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居民户、厂商或政府)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
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的非经济利益;②经济主体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的或随机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2)产权明确产权是指由法律和伦理所确定的个人或厂商对财产的权利。
产权不是无限的。
西方经济学认为,在理想化的市场经济中,一切市场行为都必须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
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
(3)完全信息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清楚地了解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和后果。
因而经济活动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4)厂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厂商是指运用生产要素、生产产品与劳务的私人经济单位。
在西方经济学中,不仅工商企业是厂商,而且个体户和农户也都是厂商。
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的唯一目标,不仅个体户和农户是如此,而且内部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工商企业也是如此。
2微观经济学是如何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答: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为考察的出发点,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经济行为,并通过单个经济主体行为的叠加,研究单个行业、单个市场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1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其他效应[见下补充]
21.通常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6
NEW+外贸效应(通过X-M影响总需求)
假如一国的物价水平上升,在外国消费者看来,该 国的商品价格相对上升,就会减少该国商品的消 费,并导致出口减少。 同时,在该国消费者看来外国的消费品价格相对下 降,增加对外国商品的消费,并导致进口增加; 一增一减,净出口下降,并导致总需求减少。 这种由于本国货币贬值或升值导致汇率变化,进而 导致总需求变化的效应,称作外贸效应,国际替 代效应,或称为Mundell—Fleming汇率效应。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本国商品价格/外国商品价格 注:汇率用间接标价法表示。
关于AD曲线的移动,另见课后练习
13
( e g t )h dm y (1 )h dk hK e dK e M y * A ( ) h kdK e h kdK e P Ke 1 自发支出乘数 1 dK e M ( P2 P ) 1 * h kdK e P * P2 1
视频\s37_anim(aggregate demand and supply).swf
8
3.总需求曲线的概念 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 间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 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函数∽曲线 曲线的推导:由函数→曲线(数学中常用) 由曲线→曲线(经济学中 常用)
图8—4 多个厂商调整时m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同样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向关系
西方经济学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价格水平→实际工资→就业水平→ 投资水平→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
(2)价格上升→原有企业增产, 吸引新的厂商投资→就业增加→总 供给增加→持续增加的结果是达到 长期总供给曲线。
影响AS曲线移动的因素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1、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安排讨论
劳动力增加、资本存量增加;人力资本增加、发 现新的原材料来源、气候条件改善;技术进步、 税收减少;工资水平降低、国内收入增加、利率 降低
2、AS曲线的水平移动——劳动生产率提高、技 术创新和发现了新资源均会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 化,这时AS曲线在坐标平面内水平移动。
2、宏观生产函数:
Y=f(L,K,N,E,T),表示总量
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IS2 IS2
ry
LM1
3、潜在产量——在现有资
LM2 y= f(N,K)
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 y0
社会的潜在就业量(充分就 r0
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一
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机制下,
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
y0
N y
二、劳动市场分析—— 决定总供给的重要因素
1、劳动需求。设名义 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 W/P。劳动需求函数是:
劳动需N求d 与N实d (W际P)工资反 方向变动。
2、劳动供给:劳动供 给也是工资的函数。 “背弯式”?
Ns
Ns
(W P
)
IS2 IS2 r W/P
(W/P)0 r( 0W / P ) 1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推翻AS不变的假定,考察AS如何随价格水平 的变动而变动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十七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十七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水平。
现用图1—62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62分上下两部。
上图为IS —LM 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 的数值为时,此时的LM 曲线与IS 曲线相交于点,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
将和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现在假设P 由下降到。
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移动到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点。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
对应于上图的点,又可在下图中找到。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 的变化,LM 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 和p 。
于是有许多P 与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 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中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
即总需求曲线是向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2、解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七章
一、填空题题目1出口与进口之差称为,或。
a. 贸易盈余贸易顺差b. 净出口贸易余额正确答案是:净出口贸易余额题目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是单位付给单位的全部交易项目。
贷方是单位付给单位的全部交易项目。
a. 国内国外国外国内b. 国外国内国内国外正确答案是:国内国外国外国内题目3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是国内单位付给国外单位的全部交易项目,是一国的资产或负债。
贷方是国外单位付给国内单位的全部交易项目,是一国的资产或负债。
a. 减少增加增加减少b. 增加减少减少增加正确答案是:减少增加增加减少题目4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分为经常项目、、官方储备项目三类。
a. 商品和劳务项目b. 资本项目正确答案是:资本项目题目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又称项目,它包括:第一,商品;第二,劳务;第三,国际间单方转移。
a. 商品和劳务b. 资本正确答案是:商品和劳务题目6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是指()。
a. 一切对外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活动b. 国家货币当局对外交易净额正确答案是:一切对外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活动题目7国际收支平衡是指项目与项目的总和平衡。
b. 借方贷方正确答案是:经常资本题目8在不考虑官方储备项目的情况下,国际收支不平衡分为与两种情况。
a. 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逆差b. 经常项目资本项目正确答案是: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逆差题目9外汇汇率有和间接标价法两种标价法。
a. 收进报价b. 直接标价法正确答案是:直接标价法题目10汇率升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贬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a. 上升了下跌了b. 下跌了上升了正确答案是:下跌了上升了题目11汇率制度主要有两种,即。
a.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b. 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正确答案是: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题目12出口大于进口称为,出口小于进口称为。
a. 贸易盈余(或贸易顺差)贸易赤字(或贸易逆差)b. 贸易赤字(或贸易逆差)贸易盈余(或贸易顺差)正确答案是:贸易盈余(或贸易顺差)贸易赤字(或贸易逆差)题目13浮动汇率制分为和管理浮动两种。
西方经济学 第十七章
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VMP = W 或者 MPP =W
W/P
(W/P)0
E MPL L0 L
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条件:
MPL = W / P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二 劳动市场
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
当劳动的边际产品为既定时,劳动的需 求就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是实际工资 的减函数,即实际工资上升,劳动需求 减少;实际工资下降,劳动需求上升. N d = N d (W / P) 劳动的供给函数:
(4)外贸效应:假如一国的物价水平上升, 外贸效应:假如一国的物价水平上升, 在外国消费者看来, 在外国消费者看来,该国的商品价格相对 上升,就会减少对该国商品的消费, 上升,就会减少对该国商品的消费,从而 导致该国出口减少;同时, 导致该国出口减少;同时,在该国消费者 看来外国的消费品价格相对下降, 看来外国的消费品价格相对下降,增加对 外国商品的消费,并导致进口增加; 外国商品的消费,并导致进口增加;一增 一减,该国净出口下降,导致总需求减少. 一减,该国净出口下降,导致总需求减少. 蒙代尔-弗莱明效应( 蒙代尔-弗莱明效应(Mundell— Fleming) . )
引入了价格因素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引入了价格因素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IS—LM模型坐落在 模型坐落在r 坐标中,总供给— IS—LM模型坐落在r-Y坐标中,总供给— 总需求模型坐落在P 坐标中. 总需求模型坐落在P—Y坐标中.
一,The Aggregate Demand
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总价格水平上 对商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 AD=C+I+G+(X-M),其中国内需求 =C+I+G,简称内需. 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社会中各行为主体的 总支出. 影响因素:价格水平,收入,预期,还有 税收花旗 集团 4.Google 谷歌 5.Benz 奔驰 6.Wal-Mart 沃尔玛 7.Microsoft 微软 8.Mcdonalds 麦当劳 9.IBM 国际商用机器 10.Apple 苹果电脑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略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解答: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
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解答: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
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
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能够得以出清,这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
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有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
由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
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黏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关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onomics 第十七章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周期第一节经济周期理论1、经济周期的含义2、经济周期的阶段萨缪尔森的乘数与加速数模型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总量沿着其自然趋势的波动,或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沿着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增长率的波动。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大阶段: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
扩张阶段由复苏、繁荣组成;收缩阶段则由衰退、萧条组成。
其中繁荣、萧条是经济周期的两个主要阶段,衰退和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
第一节经济周期理论1、长周期2、中周期3、短周期一、经济周期萨缪尔森的乘数与加速数模型长周期又称康德拉耶夫周期(Kondratieff cycle),平均长约50年。
中周期又称朱格拉周期(Juglar cycle),一般为9—10年。
短周期又称基钦周期(Kitchin cycle),即经济周期实际上有大小两种周期。
一个大周期(相当于朱格拉周期)通常包括2—3个小周期,小(短)周期平均为40个月左右。
第一节经济周期理论1、外生经济周期理论2、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周期萨缪尔森的乘数与加速数模型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体系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动。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包括创新理论、太阳黑子理论、心理理论、政治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经济波动是由经济体系内部的因素相起的,但并不否认外生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作用。
如消费不足论、投资过度论、乘数与加速数模型。
第一节经济周期理论1、乘数与加速数2、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假定3、乘数—加速数模型6、希克斯的修正7、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经济波动一、经济周期萨缪尔森的乘数与加速数模型(1)乘数:每增加一单位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称为投资乘数。
如果我们以△Y 表示收入的增量,用△I 表示投资增量,则投资乘数。
投资的变动会带来收入的多倍的变动。
(2)加速数A 、定义:加速数是指收入的变化所引起投资的变化程度。
B 、公式:,其中v 表示加速数、I t 表示t 时期投资的变化量、Y t 表示t 时期的收入、Y t-1表示上一期的收入。
C 、收入变动引起投资变动的机制:I Y K I ∆∆=↑↑→↑→↑→I AD C Y 1--=t t t Y Y I v—加速数模型的假定(1)为三部门经济,且税收等于零;(2)引入时间因素,本期收入由本期消费、本期投资与本期的政府购买组成,Y t =C t +I t +G t 。
(3)消费函数采取长期形式,且本期消费是上一期收入的函数,即C t =cY t-1。
(4)投资由自发投资与引致投资组成,即I t =I 0+I i 。
引致投资I i 由消费的变动量引起:I i =v △C =v (C t -C t-1)。
—加速数模型解此模型可得:Y t =c Y t-1+vc(Y t-1–Y t-2)+G t⎪⎪⎩⎪⎪⎨⎧=-+=-+=∆+==++=----0)()(02101001I Y Y vc I C C v I C v I I cY C G I C Y t t t t t t t t t t t(1)经济波动的上限经济波动的上限是充分就业收入界限。
它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和可利用的资源的数量。
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社会达到了充分就业,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都被充分有效地利用了,那么收入的增张就会减慢,收入增长的绝对量就会减少。
一旦收入增长的绝对量减少,根据加数速原理,投资就会减少(I=v△Y),引起收入下降。
(2)经济波动的下限经济活动的下限是指收入下降要求的投资减少量超过了资本的折旧量,加速器就不起作用(因为社会总投资最小等于0,不能小于0)时,投资不再减少,从而收入不再减少(△Y=K△I)。
I经济活动便达到下限。
乘数原理说明一定量的投资变动会引起多倍的△I)。
加速数原理说明一定量收入变动(△Y=KI的收入变动会引起更多的投资变动(I=v△Y)。
两者结合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可用来说明收入的周期性波动。
一、经济增长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1、经济增长的含义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多马模型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基础上的。
”经济增长这一定义有以下三个含义:第一,经济增长就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增加,经济增长就是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第三,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调整或变革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
(1)实际GDP的增长率超过各种投入的增长率,资本—产出比率下降,表明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资本存量的增长超过就业量的增加,导致人均资本占有量的增加;(3)实际工资明显上升;(4)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比较稳定;(5)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迅速改变。
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1、人力资源2、自然资源3、资本4、技术进步一、经济增长—多马模型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劳动力的质量或素质。
一般来说,在经济增长的开始阶段,人口增长率较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而经济增长到了一定阶段,人口增长率下降,劳动时间缩短,就要通过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或人力资本的积累来促进经济增长。
自然资源也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但当今,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并不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本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基础设施等存量。
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纪律性与健康状况等,已经包含在人力资源之中。
因此,这里的资本是指物质资本。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使得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
随着K、L、R投入的增加,产出虽然也增加,但由于其MP递减,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日益减慢。
而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一国的经济快速增长。
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1、假定2、基本公式3、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4、经济均衡增长的可能性与稳定性5、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经济6、与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的异同点一、经济增长—多马模型(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2)储蓄S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即S=sY,这里s表示社会不变的储蓄比例;(3)生产过程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4)资本折旧为0,即I=△K;(5)劳动力按照固定不变的速率n增长;(6)不存在技术进步;(7)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其中:V为资本—产量比;G 为经济增长率。
(1)实际增长率(G A ):是指实际发生的经济增长率。
公式为:,V A 为实际的资本—产量比。
(2)合意增长率(G W ):是指资本—产量比合乎厂商意愿时的收入增长率,即指使厂商感到满意并愿意继续维持下去的增长率。
合意增长率也常常被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
公式为:,V r 为合意的资本—产量比。
(3)自然增长率(G N ):是指技术进步与劳动力按一定比率增长条件下,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率。
从长期看,是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
r W V s G =A A V s G =(1)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哈罗德认为,在长期中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等,即:G A =G w =G n 。
(2)经济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极小的原因:因为三种增长率取决于各不相同的因素,很难相等。
A 、实际增长率取决于实际投资或实际的资本—产量比,从而取决于实际的产品供求状况;B 、合意增长率取决于意愿的投资或合意的资本—产量比,从而取决于一定的技术水平;C 、自然增长率在技术水平既定条件下取决于人口增长率与储蓄率。
(3)经济均衡增长的稳定性极差的原因A 、若G A >G w ,在既定的条件下,则V A <V r ,从而实际I 小于意愿I ,意味着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将增加投资以便将资本存量增加到意愿的水平。
投资的增加通过乘数与加速数机制,使收入或经济累积性地扩张:↑↑⇒∆↑⇒⇒>⇒∆<∆⇒<⇒>⇒>A W r A r A W A G Y I S I YI Y I V V V s V s G G(3)经济均衡增长的稳定性极差的原因B 、若G A <G W ,在既定的条件下,则V A >V r ,从而实际I 大于意愿I ,意味着产品供大于求,企业将减少投资以便将资本存量减少到意愿的水平。
投资的减少通过乘数与加速数机制,使收入或经济累积性地收缩:C 、有保证的增长率(G W )与自然增长率(G N )的不一致也会引起经济的剧烈的动荡:如果G W >G N ,经济在长期处于就业不足的萧条状态;如果G W <G N ,经济在长期处于过度繁荣的状态。
↓↓⇒∆↓⇒⇒>⇒∆>∆⇒>⇒<⇒<A W r A r A W A G Y I I S Y I Y I V V V s V s G G(1)当GA >GW即产品供不应求时,政府应采取紧性货币政策,以提高利率,减少投资,减少总需求:社会实际资本存量过少的解决方式是减少投资,即减少需求。
(2)当GA <GW即产品供大于求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以降低利率,增加投资,增加总需求;实际资本存量过多的解决方式是增加投资,即增加需求。
(1)相同点:收入由总需求决定,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收入就稳定下来。
(2)不同点第一、投资不仅增加需求而且还增加生产能力。
为了保证经济终沿着充分就业轨迹运行,投资必须增长,以便使新增加的投资能够吸纳上期投资所增加的生产能力,实现均衡增长。
第二,凯恩斯的收入决定模型是静态的、短期的、稳定的,而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是动态的、长期的、不稳定的。
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1、基本假定2、基本方程3、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及其稳定性4、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异同点5、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途径一、经济增长—多马模型(1)为两部门经济,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为:I=S ;(2)生产函数为Y=F (N ,K ),不存在技术进步;(3)规模报酬不变,由可得:令,得:,或:,即人均产量是人均资本的函数。
(4)劳动力按固定比率n 增长,即;(5)不存在资本折旧,即△K=I ;(6)储蓄函数采取长期形式,即S=sY ;)1,(1),(1)1,1(N K F N Y Y N K N F N K N N N F ⋅=⇒==N K k /=)(k f N Y =),(),(K N F K N F λλλ=)(k f N Y ⋅=n N N =∆(1)基本方程:(2)基本方程推导:(3)基本方程的含义:一个社会由人均储蓄sf (k )转化而来的新资本分为两个部分:nk 是为新增加的每个劳动力提供社会平均水平的资本量,称为“资本广化”;则用来增加人均资本拥有量,即为每个劳动力配备更多的资本品,称为“资本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