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6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政治必修四《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一.知识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知识梳理:(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的物质性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活动。

(2)实践是一种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征(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实践的和实践的。

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及其也具有客观性。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___ _____、___ ____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人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是(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__)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____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则会阻碍人的实践活动。

2.方法论:坚持第一的观点,重视指导作用。

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地统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三.易混易错点:1.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4.实践的历史性在于它是有目的的,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5.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

6.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人们的实践。

四、课堂练习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2.“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表明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4.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

(做、行动)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的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活动(观念变为现实)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的存在变为的存在,是人们把自己的思想、愿望、计划变成现实的活动。

实践活动的形式 P43(2)特点A (不是主观的思维活动)这首先是由决定的a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人(体力与脑力的结合体)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如仪器)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b实践的过程、结果具有客观性,受到的制约B (不是消极、本能活动)实践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本质的区别。

实践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C (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a社会性:实践活动不是,而是。

b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1)实践是认识的因为:(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因为: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3)实践是检验因为:(4)实践是认识的因为: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2008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物价涨幅目标控制在4、8%左右。

这个指标创出最近5年来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

2008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在8%左右。

这是我国连续第4年把这一目标定在8%左右。

这表明()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2、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A、①②③④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3、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⑥4、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

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

1.实际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2.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联系生活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重、难点】1.理解实践的含义特点2.说明时间是认识的基础【预习案】一、基础过关:请用8分钟时间根据以下导学路径,独立思考,完成课本知识勾画和背诵。

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42页段1)(2)实践的基本要素(42页段2)(3)实践的特点(42/43页)(4)人类基本的三种实践活动(43页小字)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44、45页)(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特别提醒(1)“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不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但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读书学习等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但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来自实践。

(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区别: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表现在: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联系: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

“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

但不可混淆搭配。

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

4.原理归纳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重点)(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的作用,积极参加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内容〗: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高中政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材料: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科研活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思考:人们获得对宇宙规律的认识的目的何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后来华佗听说吃了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会人事不醒。他找来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好大的毒性呀!经过不同配方炮制,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
教师提问:1、华佗对麻醉药的认识是怎么来的?2、从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
教学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学习时,学生容易产生这二者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是用一个特征否定另一个特征的看法。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第二个难点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问题。该难点难在实际生活中有的认识暂时不能被实践所证明,甚至长时间不能被实践所检验,能否说这个认识不科学。另外,学习实践标准也不仅限于懂得认识如何被检验证明的问题,而是要使学生树立解放思想的观念,破除思想束缚,不断打破陈腐的、过时的框框、条条,更新认识,树立新的思想,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

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考点及能级要求】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A)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学习目标】1、掌握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高效预习】1、实践的含义:。

它有两方面内容:(1)实践,都是以_________为主体,以__________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的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_性。

3、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_(即实践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____;(3)实践是检验认识________的________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和________。

【重难点剖析】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①实践对认识具有作用,实践是认识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2)方法论:【问题探讨】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吗?【课堂训练】一、判断题1、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认识来源于实践和学习。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存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

()4、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5、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二、单项选择题6、“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人能产生各种创意,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主动创造性 D.直接现实性7、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8、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9、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

第六课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第六课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自主学习篇】一、实践及其特点、基本形式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_____________的物质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________为主体、以________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_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______________。

2.实践的特征(1)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_________、实践的________和实践的________。

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2)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________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_________活动,而是处在一定_________中的人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3.实践的形式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1)改造自然的________(2)变革________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_______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__________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________和_________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__________的产物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___________的需要。

(2)________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__________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处在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_______的存在变为_________的存在(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_________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政治教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材分析《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第六课第一框题,此框题继第五课理解意识以及意识的能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引导学生理解认识从实践而来。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运用:结合生活实例阐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提问法•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前面我们讲了意识能够能动地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那么如何去认识世界呢?我们的认识从何而来呢?首先我们先看两则小故事:故事一西红柿酸甜可口、营养丰富,人们都喜欢吃,然而当初人们却不敢吃它。

原来西红柿生长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里,尽管它很讨人喜爱,但当地人认为它有剧毒,不用说吃,就连碰也不敢碰它,并给它起了个吓人的名字叫“狼桃”。

到了16世纪,有一个英国的公爵,在旅行时发现了它,就带回了几株,将它栽种在皇家花园里供观赏。

直到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的精神,决心要尝试一下。

在吃之前,画家作好了牺牲的准备,吃完之后,就躺在床上等待“上帝的召见”。

可是时间过了很久,他不但没有死,而且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请思考:人们对于西红柿的认识从何而来呢?故事二夏天时西瓜我们解暑的好东西,有这样一则故事:夏天的路边有个卖西瓜的小贩在西瓜跟前立了块牌子,上面写着“西瓜特甜,不甜不要钱”的字样,旁边有个路过的人看到这样的标语准备听下来购买西瓜,这时另外一路过的人说了句光写没用,谁知道这西瓜甜不甜,于是刚准备购买的顾客犹豫了。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第1课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及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第1课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及答案
第 1 课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标要求】
内容目标 1.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 3.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学习建议 1.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确立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2.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 试着快速记忆。)
1.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基本形式分别怎样?
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自主探究二:
下列名言诗句分别体现了什么道理? 1.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1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 中的作用。
【总结提升】
4
参考答案 第 1 课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一:略 自主探究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2)(3)(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7)(8)(9);实践是人的目的:(10)(11) (12)。
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2
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注意:
1.要区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认识的唯一来源是 实践。
2.促进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多个,但根本动力是实践。 3.马克思主义等理论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4.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5.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缺乏意识指导的实践。 四.理解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主观与客观、、地点、条 件下的客观实际、社会实践相符合。 2.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或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 社会实践相适应。 五.原理总结 1.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 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 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 展。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方法论:坚持正确的认识,克服错误的认识,坚持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高中政治《第六课 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六课 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4高中政治《第六课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学习目标1、简述实践的含义2、列举实践的构成要素3、辨别实践的特点4、总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精华回放1、意识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如何?二、合作自学(在课本上划出或者总结并写出问题答案,合上课本在本案完成填空)1、什么是实践?2、实践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是。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和。

5、实践的三个特点是实践具有、、。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为四个方面,实践是。

实践是。

实践是。

实践是。

三、质疑解惑简要列出疑点,组内解决。

四、互动探究1、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课本P44)2、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课本P46)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如何?五、精彩展示请在组内展示你对本课掌握深刻的部分六、迁移运用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你认为正确的选项1、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人造或人为的世界”的事实说明()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才有人类实践活动D、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2、从“神一”到“神六”载人航天试验的过程中,直接参加的单位有近200个,涉及到的单位近4000家,参加试验的工程科技人员超过15万人。

这说明()A、实践具有社会性特点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4、“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 ( )A、认识来源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5、“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一框人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一框人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班级:姓名:学习目标⑴ 识记○ 实践的含义。

○ 实践的特点。

知识目标⑵ 理解○ 实践的基本形式。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⑶ 运用○ 列举生活实例,依照相关原理,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能力目标感情目标经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的确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见解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见解,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见解,初步拥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解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牢牢成立实践第一的见解。

所有知识本源于实践,所有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难点:实践的含义及特点学法指导讨论法研究法解说法知识链接从前,沧州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听闻是:“镇水”用的。

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庙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

庙僧一时力所不及,待到十年后募金重修庙门,才感觉那对石兽之不可以或缺,于是派人下河搜寻。

依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素来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以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

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

大家一下子全呆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说道:“我等长年保卫于此,深知河中形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必然向西倒去,掉进坑中。

这样年复一年地倒,就忧如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斗相同。

”大家听后,无有服膺。

搜寻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尊石兽。

基础梳理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客观世界的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活动,它可以把人们脑筋中的的存在变为的存在。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一、预习目标1、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

2、理解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3、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预习内容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三、提出疑惑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而自觉投入到实践之中去。

二、学习过程探究1、阅读分析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

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学道理的?探究2、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

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

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高中政治第六课第一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六课第一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六课第一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深刻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通过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自主先学及小组讨论:(基础知识梳理见《自主学习与测评》P25-26填空)交流展示:1.实践及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一: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奋力拼搏,完成了从“神一”到“神九”的研制,2012年6月首次实现了“神九”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这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据报道,此次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员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此基础上建立“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1)材料中的“相关空间科学实验”是实践活动吗?为什么?(2)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点?(3)有人认为:“蜜蜂酿蜜、鸟儿筑巢”说明动物能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这种观点对吗?试分析。

材料二: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始终坚守第一线,专心研究水稻。

他说:“书本上是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来的。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试验田”,“我们搞育种的就是要坚持在第一线,这样才会发现新苗头,才会接近灵感”。

他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正是在第一线的坚守,使杂交水稻这一创新性成果带来了全球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

(1)材料中袁隆平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在第一线?(2)“杂交水稻这一创新性成果带来了全球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质疑拓展: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

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

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生:不行,实践是3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师:实际上本来“战神”号27号就试发了,后来推迟到28号,为什么?
天气原因。
师:由此可见,实践的过程与结果,也是?客观的,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
师:实践的构成要素,过程,结果都是客观的,因此实践的第一个特征?
客观物质性。
师:(2)回顾2000年来各国的探月之旅,为何各国纷纷探月?
这边就要注意个人活动与单个人的孤立活动是不一样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的3个特征,要在书上做好标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教学内容
教和学反馈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
宋代四川有个著名的书画收藏家杜处士,他非常爱好书画,家里收藏不少名贵书画。其中最珍贵的是唐朝大画家戴嵩画的一幅《斗牛图》。有一天,他发现画上出现了霉点,正巧当天天气很好,阳光灿烂,便把家中的画都搬到太阳底下去晾晒。
有一个牧童看到了戴嵩的《斗牛图》,拍着手大笑起来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吗?两只牛相斗的时候,它们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角上,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条后腿中间。现在这张画上的两条牛却摇着尾巴在相斗,这可画错了!”
6.狮子座流星雨(11月中旬)
生:1是,改造人类社会的实践。2不是,改造的是主观精神。3不是,主体是动物。4不是物质性活动,只是规划。5.是。6不是,主体不是人类。
师:那实践具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下2009年10月28号美国的“战神”号试发。
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美布什政府决定研究新的火箭,这次战神号的试发,揭开了美国重返月球甚至登火星的序幕。美国的计划里面有3个支柱:“战神”系列火箭、“奥赖恩”航天器、“牵牛星”月球登陆器,2014年,完整版“战神”号上天)

2022年 第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导学案:第六课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022年 第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导学案:第六课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习目标】1.背过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能够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

【学习重难点】重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难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预习案【知识梳理】〔要求:精读教材、勾画标注、记忆思考;方法: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的。

★注意:实践有两层根本含义:其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

明白: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称为人的实践活动。

②实践的对象不是整个世界,也不是主观世界,而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③实践活动不同于认识活动,认识活动的对象是主观世界。

★试一试1:想一想以下哪些活动是实践,为什么?①蜜蜂采蜜②学生思考问题③工人根据图纸盖房子④教师给学生上课〔2〕实践的特点第一,客观物质性①构成实践的根本要素:、、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受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第二,能动性实践是人、的活动。

★提示: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

后者受前者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第三,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强调实践不是的活动,而是处在的活动。

〔横向联系〕②历史性: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的。

〔纵向开展〕★注意:实践的三个根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表达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表达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3〕实践活动的根本形式一是,;〔最根本的实践活动〕二是,;2、实践是认识的根底〔1〕实践是认识的★区分:①“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②“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2〕实践是认识开展的理顺三个表现:①实践不断产生,推动人们进行。

②实践的开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促进了人类。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

高中政治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你来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基本特点(2)结合实例深入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的含义与基本特点【教法、学法】结合实例理解与把握实践的基本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完成基础训练第六课知识填充(课前完成)二、课堂学习:(一)实践的含义及特点:1、含义:实践是活动,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它可以把。

思考: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__________ (1)蜜蜂筑巢(2)教师讲课(3)学生学习(4)经济体制改革(5)争论克隆人(6)克隆羊问世(7)加入WTO谈判(8)辩论赛2、实践的基本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

(3)____________________:①社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历史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认识获得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但都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_______________:①实践产生新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践创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践提高认识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原因: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桥梁。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6第一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6第一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科学精神: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法治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反对实践与认识相互决定的错误观点。

公共参与:一切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政治认同: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1.识记并了解实践的含义。

2.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

(难点)3.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观念。

(重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一种②直接现实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③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④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2)能动性:实践是人有⑤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

人的实践活动是⑥历史的发展着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⑦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⑧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⑨需要。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⑩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⑪标准。

(1)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⑫现实的存在。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⑬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⑭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1.实践的含义及特点(1)实践的概念①实践的含义: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高中教案学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中教案学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中政治答题技巧政治作为文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知识点也是让同学们头疼的。

哲学,制度等知识点让同学们背坏了头。

但是一切学习都是有方法的,备考政治是要有“工巩固 拓展》中的练习,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对比答案、进行讨论第四层级 课堂总结 反思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P39《思维导图构建》,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构建》,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进行反思PPT 展示板书设计课后巩固 布置学生完成《固学案》P21~P22(必做1、2、3、4、5、8、9题,其余选做)匠精神”我们在学习中要注重积少成多,积累知识,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

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答题技巧及好用的教辅书。

1经济意义的题描述国内经济意义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4、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2政治意义的题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国内有关活动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交往活动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高中政治第6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1)理解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基本特点
(2)结合实例深入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的含义与基本特点
【教法、学法】结合实例理解与把握实践的基本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完成基础训练第六课知识填充(课前完成)
二、课堂学习:
(一)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1.实践是活动。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___________。

实践是一种。

2、实践的基本特点:
(1)____________: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实践的手段都是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

(3)______________:①社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历史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__________
①蜜蜂酿蜜②教师讲课③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④鹦鹉学舌
⑤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⑥经济体制改革⑦学生学习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认识获得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但都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_______________:①实践产生新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践创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践提高认识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原因: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桥梁。

②如何检验: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对照
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你来课内探究案
探究一:实践的含义及其特征
思考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实践活动吗?
探究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思考一:阅读教材P44,思考,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思考二:推动认识向前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如何推动认识发展?
思考三:阅读P45,庄子的观点,思考,检验认识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
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C、医生治病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2、2.人们常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这表明()
A、认识总是先于实践而产生的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C、认识决定并指导开展实践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
3.“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共同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