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游奇绝冠平生——说东坡谪居海南的诗作
海南样本:苏东坡的生活小史2771字
海南样本:苏东坡的生活小史安频01朝中的奸臣将苏东坡赶到儋州,目的就是让他在那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死去。
《儋州志》云:“盖地极炎热,而海风甚寒,山中多雨多雾,林木荫翳,燥湿之气郁不能达,蒸而为云,停而在水,莫不有毒”,“风之寒者,侵入肌窍;气之浊者,吸入口鼻;水之毒者,灌于胸腹肺腑,其不死者几稀矣。
”那时苏东坡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恐怕情况堪忧。
苏东坡刚来时,写信给友人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
惟有一幸,无甚瘴也。
”可见情况很糟糕,与软禁没有什么区别。
苏东坡的官职为“琼州别驾”,然而来自官府的应发薪水,直到他离开海南,都没有收到过一文钱。
儋州的当地官员有一个叫张中的人,早就知晓苏东坡的名声,知道他来到了本地,便热情招待、密切来往,但消息不胫而走,最后张中被免官。
这就是整人者的卑鄙伎俩。
02海南当地有许多耕田,但当地人懒惰,不愿意开荒耕种。
没有粮食怎么生活呢?当地人等广东商船来,拿出椰子、咸鱼、沉香木与米商进行交换。
苏东坡父子靠着带来的一点积蓄,买一点米吃。
有时候,风浪太大或者遇上了其它情况,商船不到,就没有米吃,只能挖芋头吃。
苏东坡曾写诗感叹:“北船不到米如珠”。
但这也仅仅是感叹而已。
他有饱腹之策:“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初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
”从诗中可知,他可能吃过癞蛤蟆、烧蝙蝠和蜜唧。
蜜唧是什么呢?据说是以蜜饲的初生鼠,当地人以为佳肴,用筷子夹着塞进嘴里,在牙齿间咀嚼会发出“唧”的一声,故名。
我品味出了这诗里苦中作乐的辛酸与无奈。
有时候,连这些野物都弄不到的时候,苏东坡就采取食阳光止饿的办法。
却不知能否抹去肚中的饥饿感。
03《论语》上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意思是说,君子可以安于困厄,小人遭受困厄就会胡作非为。
要了解一个人的人格是高尚还是卑鄙,看看他在困顿中的言行就知道了。
苏东坡自有他独特的视角,会在平淡的生活里咂摸出滋味来。
诗词鉴赏: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诗词鉴赏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代: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成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注释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
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
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鲁叟:指孔子。
乘桴(fú):乘船。
桴,小筏子。
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
也隐指老庄玄理。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轩辕,即黄帝。
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
恨:悔恨。
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赏析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8)兹游奇绝冠平生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十八、兹游奇绝冠平生前导言:屡遭贬谪的苏轼已经渐渐老去,东坡精神却越来越坚韧旷达,历经磨难,他终于踏上了回归之路,但他却又染病不起,他还能不能再见到最亲爱的弟弟苏辙,敬请关注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十八集《兹游奇绝冠平生》。
画外音:在六十多岁的时候,老年的苏轼又被贬到了儋州,是公认的蛮荒凶险之地。
虽然在海南生活困顿、缺吃少穿,但苏轼却淡然处之、以苦为乐、苦中作乐,三年后他接到召唤返回内地。
此时的他仍然对前景充满信心,苏轼期待与弟弟苏辙的重逢,期待与友人的诗词唱和,也期待更多的美食,然而,返回内地不久,一代文豪苏东坡就一病不起。
那么,苏轼还能不能见到最知心、最亲密的弟弟苏辙?他最后的一段生命旅途究竟是怎样走过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继续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十八集《兹游奇绝冠平生》,敬请关注。
康震:苏轼这一生被贬过三次,黄州、惠州、儋州,一次比一次贬得远,一次比一次贬得惨,一次贬得比一次冷酷。
在黄州的时候苏轼是有点办法的,什么办法呢?黄州它是在长江边上,还是在中原地区,他开了一块地叫“东坡”,给自己取了个号叫东坡居士,带着家里头人种大麦、种蔬菜、收割、吃粮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还做东坡肉,做东坡羹,参与生活、热爱生活,恢复他的生命力。
他何以能如此呢?在黄州?其实原因也是很明显的,因为这时候的苏轼还不到五十岁,他的精力和体力都使他能够重新来过,朝廷也没打算这次就把他整死,神宗皇帝只是想把他放在火上烤一烤,但没打算把他烤焦,也没打算把他烤糊了,只是烤一烤,让他知道疼,以后说话要注意,所以在黄州的时候,苏轼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来反省自己、来恢复自己。
结果没过几天好日子,元佑时期他回到了朝廷做大臣。
后来宋哲宗继位,新党的人物重新掌握了政权,他又被贬到了惠州。
惠州的概念跟黄州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它远离中原,虽然还在大陆,但是它远离中原,苏轼当时从河北的定州出发到惠州走了半年多的时间,所以到了惠州之后他知道,已经五十九岁的他断无可能再返回朝廷,更不可能回到中原地区了,怎么办呢?只让他的侍妾朝云并两个女仆,还有他的小儿子陪着他,其他的人,你们都住在江苏宜兴吧,别跟着我在这儿受罪了。
古人赞美海南的诗词
古人赞美海南的诗词
1、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出处: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译文: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2、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出处:宋·苏轼《别海南黎民表》
译文:我本来是海南人,寄居在蜀州的西部。
3、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出处:唐·李德裕《望阙亭》
译文: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遥望帝京,这是鸟儿也要飞上半年的路程。
连绵的青山似乎非要把我留住,百转千回层层围住这崖州郡城。
4、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出处:汉乐府·佚名《有所思》
译文: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
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簪,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
5、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出处:明·丘浚《题五指山》
译文:五指山就像翠绿的的手指一样,却掀起了炎热的海南的半边锅盖,所以海南才不会这么热。
但是这么一双手也需要保养,所以五指山经常在银河里洗手,兴致来的时候还会撩拨撩拨白云和水雾。
有时一场小雨过后,五指山又变成了美味的,哦不,青翠欲滴的竹笋,托着皎洁的明月。
五指山又像巨灵神的手臂,开始在中原的版图上比划了。
苏轼《定风波》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 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A“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 “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 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 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 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 我们。
下片小结
比“马”轻呢?你认为这里的“竹 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 吗? 轻 心情的轻松 无官一身轻 竹杖芒鞋 闲散 马 奔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起了强调作用。一语 “莫听”表明自己的态度: 双关,“烟雨”不仅指自然界 从容处之,悠闲自若。 “何妨”反映了苏轼在风 的风雨,更指人生的风雨。 “轻”字体现的是诗人 雨面前坦然处之,泰然自 “穿”和“打”都是很有力 一个“任”字,表现出苏轼要 内心的轻松。 度的,极言雨急雨大。 自若的旷达情怀。 面对风雨自信、自若的襟怀 。
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 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 如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 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 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 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 “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见苏 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旷 达的。
定风波
置之不理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9
雨大
挑 轻松 战 欢快
神态 自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 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 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 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莫 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 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竹杖芒鞋轻胜马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竹杖芒鞋”
苏东坡被贬儋州的往事
苏东坡被贬儋州的往事2019-04-25今天的海南岛,是座⽇渐崛起的具有独特热带风光的旅游胜地,每年迎接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来此旅游度假、休闲观光。
秀美的⾃然风光慰藉来者,湛蓝的海⽔淘洗疲惫的⼼灵。
在世⼈眼中,这俨然是⼀处度假天堂。
往事跨越近千年。
古时的海南不仅是⽂化荒凉⼤地还是⼀个徼边荒凉之地,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满门抄斩罪轻⼀等的处罚。
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蔡京、章之流执掌朝政,专整元v旧⾂;苏东坡更成了打击迫害的主要对象,⼀贬再贬,由英州⽽⾄惠州,最后远放儋州。
苏东坡被贬到海南之时,海南当时是什么情况?当然与现在的度假天堂相差太远。
唐代宰相杨炎在被贬海南途中写下诗句“⼀去⼀万⾥,千之千不还。
崖州在何处?⽣度⿁门关。
”⾃古很多流放海南的官员都死在了路途。
⽽当时的苏东坡已经六⼗岁,⽣还机会渺茫,他不仅落泪还带着棺⽊出发,可见其悲壮。
其实说起来,苏东坡在国家最⾼权⼒中⼼曾担任要职,被贬海南后竟只是⼀个⼩⼩的“秘书”,其中的落差巨⼤,他肯定也苦闷过。
⽽历史上因为挫折郁郁⽽终之⼈不少,贾谊、王安⽯、李商隐、杜牧⽆不如此,章更甚,⼀次打击流放就直接“郁郁⽽终”,相⽐之下,⼀⽣悲苦流离的苏东坡,其⾃我调节的乐观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当时的海南岛⽣存境况⽆⽐艰难,苏东坡给友⼈的信中⾃陈:此间⾷⽆⾁,病⽆药,居⽆室,出⽆友,冬⽆炭,夏⽆寒泉,然亦未易悉数,⼤率皆⽆⽿。
写给⼦由的诗中,苏东坡⾃我调侃说儋州⽣活极差,难得吃⾁,当地⼈以薰⿏和烧蝙蝠作菜。
⾯对绝境的东坡,⾃有苦中作乐的⾃我调节能⼒,他是绝不会长时间让⾃⼰呆在情绪的低⾕的。
苏东坡在海南条件是艰苦的,但他认真⾯对并且接受了,还找到了其中的意义: “九死蛮荒吾不悔,兹游奇绝慰平⽣”可见⼀斑。
现在儋州“东坡书院”的东坡雕像造型源⾃⼀个故事:⼀⽇,苏东坡穿着⽃笠⽊屐回家,⼀路上乘着酒意吟起诗来:“半醒半醉问诸黎,⽵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觅归路,家在⽜栏西复西。
诗词集苏轼《东坡乐府》
诗词集苏轼《东坡乐府》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唐诗宋词故事】苏轼——东坡不幸海南幸
苏东坡被贬海南3年时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东坡也遇赦北归,他要离开海南了。当他和儿子苏过离开儋州时, 当地许多老百姓担着酒水与干粮一路为他们送行。知道苏东坡和苏过登船漂浮而去,在大海里消失了踪影,老百姓们才转身含泪归去。 可以说,官场给苏轼的全是创伤与不幸,但是百姓给苏轼带来的都是感动与温暖。苏东坡在离开海南的最后一刻,也留下了他在海南的 最后一首诗歌,叫做《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因为他是在六月二十号这一天遇赦北归的。诗是这样写的。
《雨夜宿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院》
苏轼
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
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
可见苏轼对名利场官场已经深感厌倦和畏惧,他毅然决定 回归常州,远离官场。这就是苏轼为什么选择常州的原因。
当风烛残年的苏轼从海南儋州北归途经镇江时,在金山寺他看到了自 己的好朋友李公麟给自己画的一幅画像。于是他回顾一生,心潮难平, 感慨万千,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接着说,夜空下云彩散尽,一轮明月又有谁在点缀呢?这 青天和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呀,这就是“云散月明谁点 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其实苏轼就是在说自己的心性就如 同皓月般皎洁,就如同青天碧海般明澈,而政敌的诬陷攻击 则如同蔽月的浮云,连绵的风雨一样早晚都会消散。接下来 苏轼就想到了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在失意的时候曾经说过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其实和李白所说“明朝散发弄扁 舟”是一个意思,就是既然没办法实现理想,干脆就驾着一 叶偏舟出海去了。苏轼又想到五帝之首的黄帝,曾经在洞庭 湖的湖边演奏过《咸池》这首乐曲,并借着这首音乐说了一 番道理,所以苏轼他就说他和孔子一样,政治主张行不通就 算了,可以乘坐木筏漂到海上去,而此刻自己坐着船在海上 听到海涛的声音,就好像听到黄帝演奏的《咸池》乐曲一样。 他悟到了其中的忘得失与荣辱的道理,这就是“空余鲁叟乘 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所谓鲁叟当然就是春秋时期鲁国 的孔子。桴就指的是小船,而轩辕自然就指的是轩辕黄帝。 苏轼经历过几次被贬谪,他早已经具有了荣辱不惊的心态。 最后苏轼说,我在这僻远的南荒之地历尽磨难,纵是九死一 生也无所悔恨。因为这次南游实在是平生最奇妙的经历呀, 这就是“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新春佳节,苏轼在海南儋州写下一首词,成为海南的第一首新春贺词
新春佳节,苏轼在海南儋州写下一首词,成为海南的第一首新春贺词苏轼的一生是在宦游和贬谪经历中度过的,他的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
他的足迹走遍了90多座城市,可以说一生都在路上。
他读过万卷书、走过万里路,经历过荣耀与挫折,担任过知州、尚书,也曾经历过九死一生。
他从中国的最北端到中国的最南端,从寒冷气候带到海南岛的热带气候。
有人把苏东坡的一生总结为“八三四一”,当然这只是简单地勾勒了一下苏轼的足迹:“八”指的是眉州、密州、徐州、湖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这是苏轼担任过知州的地方;“三”指的是他担任过吏部、兵部和礼部这三部的尚书;“四”指的是黄州、汝州、惠州、儋州这几个人生驿站;“一”指的是苏轼仕途最为荣耀的时刻——翰林学士知制诰。
眉州是苏轼的故乡。
他青年时离开,之后的仕途之路身不由己,此后无论他在哪里赴任或是被贬居,都没能再次踏上故土。
他与儿时形影不离的兄弟苏辙各自漂泊,聚少离多,直到生命的终点,最终埋葬异乡。
眉州是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起点,也是他“夜来幽梦忽还乡”时的梦中归宿。
杭州是苏轼两次担任地方官的地方。
第一次是熙宁四年(1071),苏轼被任命为杭州通判;第二次则是在元祐四年(1089),出任杭州知州。
在这里,苏轼不仅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篇,还构建了水利工程、卫生设施与安全设施。
然而苏轼在晚年的《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是苏轼仕宦旅途上的最为重要的人生驿站。
可以确切地说,这三个地方是苏轼人生的低谷期,但恰恰是这三个地方成就了苏轼文学和功业的巅峰。
黄州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的低谷,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寓所虽然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但赤壁和东坡都有处寻觅。
只是赤壁附近,景观变化太大。
如果说千百年前,苏轼在赤壁只能怀想“樯橹灰飞烟灭”的古战场,今人在此也只能怀想“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赤壁之游了。
在谪居黄州的几年时间里,苏轼不光参透了人生,在文艺创作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是他在黄州时期的代表作。
苏东坡被贬海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东坡被贬海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公元1100年,遇赦的苏东坡即将离岛北归,感慨万千的他写下了这首《别海南黎民表》,表达了对这个流放之地的无限留恋和对友人的难舍之情,他甚至发自肺腑地将海南儋州称作自己的故乡。
而这一年,距离苏东坡被贬海南已有三年。
花甲之年被贬海南海南,这座崛起的热带岛屿,每年迎接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来此度假、旅游,秀美的自然风光慰藉来者,湛蓝的海水淘洗疲惫的心灵。
在世人眼中,这俨然是一处度假天堂。
而穿越千年到公元1097年的大宋,海南还是一块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光是天涯海角的流离就足以让人感到惶恐。
被贬海南,是生还是死,不得而知。
这时的苏东坡谪居惠州,晚年生活没有像以前常住黄州时,“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的风采与放浪;也没有了游历黄州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与激昂……在惠州,更多的是“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嗟叹与迷惘。
但也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乐观与豁达。
苦中作乐的苏东坡以为可以在惠州安居晚年,但当朝的政敌并没有放松对他的迫害。
有一回,苏东坡诗兴大发,写了一首《纵笔》小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写的是白发老头在春风吹拂的午后躺在藤椅上酣睡,一边听着房后寺院和尚的敲钟声。
此诗一出,朝野振动,苏东坡的政敌宰相章惇知道后,觉得苏东坡被贬惠州还过得这么舒服、快活,大发肝火,随即上奏宋哲宗,说苏东坡作诗讽刺朝政,请求再贬海南。
于是贬谪令再发,花甲之年的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州。
据林语堂《苏东坡传》,苏东坡从惠州到海南须要沿着西江而上,坐船走水路走数百里到梧州(宋朝广南西路,今广西梧州),然后南转,从雷州半岛渡海登岛。
“到梧州时,苏东坡通过当地百姓的口头描述,闻知被贬雷州半岛的弟弟苏辙经过这里,便写了‘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的诗句派人追上。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意思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意思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解释: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我也不遗憾,因为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赏析:“九死”写出词人在海南岛生活的艰辛,“不恨”却表达了词人对苦难挫折的超脱,显示出词人对困境处之泰然的生活态度和幽默的性格。
原文
苏轼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我也不遗憾,因为这次远游是我平生
最奇绝的经历。
“兹游奇绝冠平生”
文本内外这段时间,每日照顾病重母亲而晚归的儿子,总坐卧不安,因分分钟牵挂而心神难宁。
我尝试了几种香,直到翻找出多年前友人寄赠的一盒沉香,一根未尽,他情绪稳定许多,抬头问,什么香?人生苦时,苏东坡的名字是最便捷的治愈良方。
特别近年,这个中国文化里最具韧性的失败者同时亦是巅峰之人被身处困境的人们屡屡念起。
我们也时而读之吟之,效用见著。
不久前因一份和气味相关的诗稿,我随机整理了家中饱含各路友人情谊、印记和特别时空的精油、香薰、线香、盘香(其中有友人用道家秘方自制的线香尤为宝贵)。
所以近日燃香如此自然。
此时沉香解郁,恍然:这沉香与东坡居士原本是缭绕一体的双重治愈啊。
苏东坡被放逐时的海南,被认为是穷山恶水,其至必死的荒蛮地。
但那时空的野生沉香像苏东坡的一个象征符号在等待着盛放“苏轼”。
心安海南时期的东坡居士至少寄赠过两个人沉香山子。
沉香山子像木头般矍铄也像玉石般温润,它细节活络又沉甸甸满盈情感,就我所感悟到其气味的特征是素洁且相对持久。
古人赋予并领悟梅兰竹菊与人的品格、节操共振的精神气息,在沉香这里亦是同理,不同的是沉香太稀罕,是天涯海角的独特之物。
李之仪就认其为石,作《东坡沉香石诗》答谢老师的寄赠,并叮嘱老师这美玉最好妥善收存,以防那些奸贼小人们觊觎。
弦外之意:就像他们觊觎苏轼的才华与能“兹游奇绝冠平生”宇 向诗歌原创力。
苏轼64岁那年寄沉香山子贺苏辙的60大寿,同样也饱含着担忧与牵挂,流传下来他当时的《沉香山子赋》,先是讲不同种类的香的特点,适用与避讳。
再讲自己尘根未尽,受六韵制约,沉迷于本该是陪衬修行的物事,心神走偏,反倒耽搁了清修。
随后道出,“独沉水为近正”,沉香如此不同,引人入正途。
况且“儋崖之异产,实超然而不群。
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
这是为逆境里的苏辙打气,希望弟弟在艰难中坚守信念,勿被击垮。
何止以物寄情与弟呢。
东坡居士更叹自身命途多舛且穷酸潦倒,时光倒流他早写过:“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
苏东坡在儋州写的著名诗句
苏东坡在儋州写的著名诗句以下是 8 条苏东坡在儋州写的著名诗句及运用例子:1.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哇塞,你想想,苏东坡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困苦被贬到儋州,但他却说不恨,反而觉得这次游历是一生中最奇特绝妙的,这是多么豁达的心境啊!就好像你在面对很多困难时,也能笑着说没啥大不了的!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诗句简直太美啦!那竹林外的桃花稀疏地开着几枝,鸭子最先知晓春天江水的暖和,多有画面感呀!就像你看到春天来临时,那一点点绽放的美好一样令人心动呢!3.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哎呀呀,每天吃三百颗荔枝都心甘情愿永远做岭南人,这对荔枝是有多热爱呀!就像你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简直爱不释手一样呢!4.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这话说得多有意境啊,云散了明月更加明亮,是谁在点缀呢,天空和大海本来就是清澈的呀!好比你面对那些纯粹美好的事物,心里也会有这般感叹吧!5.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哈哈,小孩子误以为他还年轻面色红润呢,一笑才知道那是喝酒后的脸红,多么有趣的场景啊!就如同我们生活中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小误会一样!6.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好一个寂寞的东坡老病翁,白胡须飘散在满是风霜的风中,这画面太有冲击力了!就和街边看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时的感觉一样。
7.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嘿,他把自己的一生功业就归结在这几个地方,是不是很特别!就像你回顾一生,有些特别的经历会格外深刻一样!8.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这比喻多精妙啊!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留下的那些或深或浅的痕迹一般。
我的观点结论是:苏东坡在儋州的这些诗句,充满了他独特的感悟和情感,让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他在困境中的达观与智慧,真的太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啦!。
苏轼被贬儋州时写的诗
苏轼被贬儋州时写的诗提起苏轼,大多数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诗人,但其实除了这个身份之外,他还有另一种身份,一个身有官职的朝廷官员,二十岁那年他就考中了进士,称得上是年少有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却并不平坦,做官期间他有过三次被贬的经历。
下面是苏轼被贬儋州时写的诗,欢迎参考阅读!一、《别海南黎民表》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二、《纵笔》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三、《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四、《椰子冠》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五、《出游纪游诗》半醒半醉问借黎,竹刺藤捎号号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附:苏轼如何被贬的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舛。
他出仕时,正赶上王安石变法。
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跟独立人格,不完全赞同王安石的观点,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
他因此不被变法派的赏识,被贬到外地做官。
数年后,变法派失败,司马光派执政。
按说苏轼可以鹞子翻身了。
可他的独立见解跟独立人格依然故我,又不赞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
于是他又不得司马光派的赏识,不曾飞黄腾达。
又过了数年,司马光派失势,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又被贬官。
司马光执政时宋哲宗的年号是“元祐”年号,这一时期的官员被称为“元祐党人”,被打入“另册”,苏轼自然也在册中。
此后苏轼被一贬再贬,直到贬到遥远的海南岛。
好在宋朝不杀文士,所以苏轼也只是被一贬再贬,而没有削职为民,更没有被杀。
官小了,俸禄低了,但温饱还是有保证的。
苏轼无论被贬到哪里,都仍然忘不了、放不下自己的文学生活,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写作。
苏轼在儋州写的著名诗
苏轼在儋州写的著名诗在艰苦环境里,东坡笔并没有停留,他以超然心态,以著书为乐,下面是小编整理苏轼被贬儋州写诗词,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别海南黎民表》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二、《纵笔》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三、《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四、《椰子冠》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五、《出游纪游诗》半醒半醉问借黎,竹刺藤捎号号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拓展:苏轼被贬儋州事迹儋州是苏轼生命中最艰难岁月。
那个时候海南岛还是一个蛮荒之地,是朝廷流放那些严重、死不改悔罪臣首选场地。
到了那里,真乃天高皇帝远,你造不了反,发点儿牢骚也没有人听得见。
家破人亡苏轼作好了死在海南心理准备。
“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
已经62岁苏轼,随他两位妻子先后去世,跟随他红颜知己王朝云也已在惠州离开了人间。
苏轼四月十七日接到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诰命,第三天就与家人痛苦诀别,他孤身携带着幼子乘船离开广东惠州,一代文豪又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经过两个多月行程终于到达贬所中和镇。
他曾将自己路线形象地描述为“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说是自己在海南西北部走了一个半月形弧线。
开初东坡在官府租了一间房子暂避风雨,没几天被政敌知道后,下令把东坡逐出官舍。
苏轼写到自己当年惨景:“此间居无室,食无肉、病无药。
”拓展:中国古代名人苏轼简介苏轼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有如铁与石相击的地方就迸出火花,奔流给磐石挡住了的地方那飞沫就现出虹采一样,两种的力一冲突,于是美丽的绚烂的人生的万花镜,生活的种种相就展开了。
——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苏轼去世前不久,好友李公麟给他画了一幅像。
苏轼亲自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诗人大概也预知大行之期不远,在为自己的一生做出总结吧。
黄州惠州儋州都是贬谪之所,但在苏轼心中却成了他一生最绚烂的最有成就感的最难忘怀的福地。
妄图用流放的手段置苏轼于死地的佞臣们没有料到,他们居心叵测设置的三座暗礁,不但没有遏住苏轼生命江流的奔涌,反而成就了他生命的激荡与辉煌。
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遭遇到一生最恶毒的迫害——放逐儋州(即海南的昌化军)。
迫害的原因很简单——写了一首诗。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这首写于惠州的诗与政治无关,不过是写春日里坡翁睡一懒觉而已,这何以会招致又一轮的迫害呢,细心一想也不难理解,人家放逐你到岭南的惠州不是让你去睡安稳觉的,而是要收汝骨瘴江边。
既然惠州治不了你,没关系,还有儋州。
迫害的构想很荒诞——与偏旁部首有关。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章惇把苏轼流放到儋州,仿佛是在做一个文字游戏。
“绍圣中贬元祐党人:苏子瞻儋州,子由雷州,刘莘老新州,皆戏其字之偏旁也,时相之忍忮如此”。
这不只是以文字为游戏,更是以当时最富才华最具正义感的名臣们的性命为游戏。
真不愧为大手笔。
迫害的目的很明确——整死你。
苏轼名满天下,一篇文章万民传诵,一纸奏折天子动容。
苏学士大腹便便,一肚子不合时宜,对改革事业颇有微词,东说西说,煽动朝野。
为了改革大业,为了我大宋,必须让你闭上嘴。
迫害的手段很卑鄙——无所不用其极。
儋州是当时最边远、最险恶的蛮荒之地,此地就是制裁苏轼的极致之一。
儋州,即今儋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
据《琼州府志》记载:“此地有黎母山,诸蛮环居其下,黎分生、熟。
登岳阳楼望君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岳阳楼望君山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岳阳楼望君山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岳阳楼望君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原文:【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翻译:①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下临洞庭湖。
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
②投荒:贬官到荒僻的地方。
③瞿塘:峡名,在四川省奉节县附近。
滟滪(音艳预)关:滟滪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
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带。
古代民谣有“滟滪大如襆(音浮),瞿塘不可触”的话。
因其险要,故称之为关。
生入……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一年,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
此用其语。
④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
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
⑤川:这里指洞庭湖。
⑥这句写风雨凭栏时所见君山。
绾(音晚)结:(将头发)向上束起。
湘蛾:《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相传即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
鬟:发髻。
十二鬟:是说君山丘陵起伏,有如女神各式各样的发髻。
⑦当:正对着,指在湖面上面对着湖水。
赏析:第一首诗写遇赦归来的欣悦之情。
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近六年后遇赦,在回故乡江西分宁老家的'途中,经过岳阳冒雨登楼,饱览湖光山色,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首句写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的喜悦。
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等回到了家乡,还不知该是如何的欣慰!此诗意兴洒脱,诗人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
映照出诗人不畏磨难、豁达洒脱的情怀。
全诗用语精当,感情表述真切。
第二首诗写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
“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
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困苦的环境中,他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足见其胸次之高。
次句写凭栏时所得印象,说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
苏轼被贬岭南写的诗词
苏轼被贬岭南写的诗词苏轼司马光执政时宋哲宗的年号是“元祐”年号,这一时期的官员被称为“元祐党人”,被打入“另册”,苏轼自然也在册中。
此后苏轼被一贬再贬,直到贬到遥远的海南岛。
好在宋朝不杀文士,所以苏轼也只是被一贬再贬,而没有削职为民,更没有被杀。
官小了,俸禄低了,但温饱还是有保证的。
苏轼无论被贬到哪里,都仍然忘不了、放不下自己的文学生活,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写作。
每到一地,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
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舛。
他出仕时,正赶上王安石变法。
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不完全赞同王安石的观点,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
他因此不被变法派的赏识,被贬到外地做官。
数年后,变法派失败,司马光派执政。
按说苏轼可以鹞子翻身了。
可他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依然故我,又不赞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
于是他又不得司马光派的赏识,不曾飞黄腾达。
又过了数年,司马光派失势,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又被贬官。
1、《守岁诗》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2、《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3、《上元侍宴》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4、《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5、《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7、《儋耳》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8、《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简 介 : 徐培均( 98一 ) 男 , 12 , 江苏建湖人 , 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词学 。
2 2
虽 劳苦 万状 , 狈不 堪 , 然 胸 中 亦 自有 倚然 处 也 ” 狼 “ 。
漂流 四十年 , 今乃 言 卜居 。
之, 遂再贬儋耳 , 以为安稳 , 故再迁也。 章子厚 , ” 名 悖, 早年与苏轼 尚有友谊 。在苏轼初贬黄州前 , 他还 帮苏轼讲过好话。可是他作为新党 , 一旦上台执政 , 便不念 旧情 , 竭力 打击元 { 党人。苏轼是 旧党 , ; 占 在
诏命 , 名义是“ 琼州别驾, 吕化军安置” 虽有好听的 , 官衔 , 际上 只是一个 闲职 。四月十 九 日, 实 他带 着 儿
( 与杨济甫书》 可是与今 日 见《 ) 远谪琼州相 比, 却是 “ 墓单 外 , 之感 涕 ” 就 是 说 此 刻 他 一想 到 还 在 坟 念 , 四川彭山县可龙里 的父母和前妻 王弗 的坟墓 , 一腔 热 泪 , 不 禁潸 然而 下 。 便
然 而 苏轼性 格 豪放 , 胸怀 旷达 , 即使 碰 到千难 万 苦, 他也 能 自我 排 解 。此 时 他 在 给 弟弟 苏 辙 的诗 中 说 :莫 嫌琼 雷 隔云 海 , 恩 尚许 遥 相 望 。平 生 学 道 “ 圣
第2 6卷第 2期
21 0 2年 4月
中国韵文 学刊
J u a fC ieeVes tde o r lo hn s reSu is n
V 12 . . o . 6 No 2
Ap . 01 r2 2
兹游 奇 绝 冠 平 生
说 东坡 谪居 海 南的诗作
徐培均
( 海社科院 上 文学研 究所 。 上海 20 2 ) 00 0
元年更是被谪英州、 改惠州。而在海南惠州期间, 他创作 了非常多的诗歌。这些诗歌既描写 了海南的当地 自 然风 土 人情 , 更重 要 的是 反 映 了苏 轼贬谪 海南期 间的生活及 思想状 况 , 同时亦表 现 了他 那 旷达 的胸襟 。 关 键 词 苏轼 ; 贬谪 ; 南 ; 歌 ; 海 诗 旷达
二年罹乌台诗案 , 被谪黄州; 元祜八年, 被谪定州 ; 绍 圣 元 年 被 谪 英 州 、 惠州 。在 惠州 , 营 建 白鹤 新 改 他 居, 稍事喘息 , 情绪稳定 , 食荔支二首》 :罗浮 有《 云 “ 山下四时春 , 芦桔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 , 不 辞长作 岭南人 。他 不 以迁 谪 为苦 , 心 在 岭南 长 期 ” 决 居住 下 去 。可 是此 时执政 的新 党时 时监视 他 的一 举
一
惨酷无情 !我们这一代人 , 经过“ 十年文革” 对此 , 有深切的体验。那个时候 , 大多数人被分 为保皇派 和造 反 派 , 儿子 斗 老子 , 子 批 丈夫 , 比 皆是 。更 妻 比
何况 是朋 友和 同事 !历史往 往惊 人地 相似 。难 怪宋
代作为新党分子 的章悖会对 旧党苏轼 痛下毒手 了。 明乎此 , 我们对现在中央号召不搞 阶级斗争 , 共建和
中 图分类 号 : 0 .2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 号 :0 6— 4 1 2 1 ) 2— 0 2— 3 I 7 2 2 A 10 2 9 (0 2 0 0 2 0
苏东坡 是 一位 奇 才 , 在 诗词 文 赋 书 画方 面都 他 有 杰 出 的成就 , 不愧 为一 代 宗 师 , 在 政 治 方 面 , 但 虽 官至翰 林 学士 、 部 尚书 , 一 直 仕途 偃 蹇 , 坎 坷 礼 却 坎 坷 。在 北宋 党 争接 连不 断 的时期 , 常遭贬谪 : 丰 他 元
且 喜 天壤 间 , 一席 亦吾 庐 。
稍理 兰桂 丛 , 平狐 兔 墟 。 尽
黄橼 出旧挤 , 紫茗 抽新 畲 。
我本早 衰人 , 不谓 老更 劬 。
邦君 助畚锸 , 里通有 无 。 邻
竹屋从 低深 , 山窗 自明疏 。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饱便 终 日。 高眠忘 百须 。 自笑四壁 空 。 无妻 老相 如 。
用 调侃 的语气 说他 春 睡 正美 , 叫庙 中 的 和 尚钟 声 打
得轻一 些 , 不该 上 纲 上 线 。但 章 子 厚 听到 这 两 句 本 就感 到很不 舒服 , 他 日子过 得 太 安 逸 、 自在 了 , 说 太 要让他 再吃 吃苦 头 , 于是 就 下 令 把 他 贬 到 当时 称 为 蛮荒 之地 的儋 耳 ( 海南 儋 县 ) 可见 党 争 是 多 么 今 。
真实意 , 岂与穷达俱存亡。天其以我为箕子 , 要使此 意 留要 荒 。 他 年 谁 作 舆 地 志 , 南 万 里 真 吾 乡 ! 海 ” ( 吾 谪海 南 , 由雷 州 , 《 子 被命 即行 , 了不 相 知 。至 梧
子 苏过一 个人 离 开 惠州 , 中途 经 过广 州 。五 月 十 一
《 元桔党人碑》 , 中 名列侍从官之首( 虽是后事) 。因
此章悖对他的打击分外惨重。东坡在这首诗中只是
日, 在广西藤州与苏辙相遇 , 兄弟二人结伴南行 , 同 至雷州( 今广东海康) 。住 了两天, 从递角场坐船 便
摘 要 苏 东坡在诗 词 文赋 方 面都有 杰 出的成就 , 不愧 为一代 宗 师, 在政 治方 面 , 但 虽官 至翰林 学 士、 礼 部 尚书 ; 一直仕途 偃蹇 , 却 坎坎 坷坷 。在北 宋党争 接连 不 断 的时期 , 常遭 贬谪 。 元祜 八 年 , 他 被谪 定 州 ; 圣 绍
谐社 会 , 该感 到无 比荣幸 了 。 应
苏轼 于哲 宗绍圣 四年 ( 0 7) 1 9 四月 十七 日, 到 接
动。他因写 了一首《 纵笔》 , 诗 诗中说 : 白头萧散 “
满 霜风 , 阁藤床 寄病容 。为报先 生春 睡美 , 人轻 小 道 打五更 钟 。据 曾季 狸 《 斋 诗话 》 载 : 章子 厚 见 ” 艇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