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27.2.1_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复习)
b 1 B
D
四、中考透视
1、如图正方形边长是2,BE=CE,MN=1。线段MN 的两端在CD、AD上滑动,当DM为多长时,△ABE 与以D、M、N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A
N
D
M
A
N
D
M
B
E
C
B
E
C
2、已知在△ABC中,∠C=90o ,AC=8cm,BC=6cm, 点P从点A出发,沿AC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点C移动, 点Q从点B出发,沿BA以4厘米/秒的速度向点A移动。 如果P、Q分别从A、B 同时出发,移动时间为t秒 (0<t<2.5)。 当t为何值时,以Q、A、P为顶点的三角 形与△ ABC相似?
1、已知如图,DC∥AB,AC、BD相交于点 O,AO=BO,DF=FB 求证:DE2=EC· EO 证明: ∵OA=OB ∴∠3=∠2 ∵DF=FB ∴∠1=∠2 ∵DC∥AB ∴∠3=∠4 ∴∠1=∠4 又∵∠DEO=∠DEC ∴△DEO∽ △CED ∴ DE/CE = EO/DE ∴DE2=EC· EO
B
E F C
O D
明理由。
A
巩固提高:
2.如图,在□ABCD中,已知E是 AB的中点,在AD上截取AF=FD, AG EF交AC于G,求 的值.
AC
A E B G
F
D
C
1 、 在△ ABC 与△ AB C 中,有下列条 件: BC AC AB BC ① AB B C ;② ; B C ③∠ AC A=∠ C ④∠ A C =∠ 。如果从中任取两个条件 组 成 一 组 , 那 么 能 判 断 △ ABC∽△ AB C 的共有( )组。 A、1 B 、2 C、3 D、4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AB=2,BC=2 2,AC=2 5,FE=2,DE= 2,
DF= 10,
∴
DABE=
2= 2
2,BECF=2 2 2=
2,DACF=2
5= 10
2.
∴ DABE=BECF=DACF,∴△ABC∽△DEF.
感悟新知
知识点 5 边角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定理
知5-讲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相似三角形
知1-讲
1. 定义:如果在两个三角形中,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 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感悟新知
如图27.2-1,在△ ABC 和△ A′B′C′中,
知1-讲
∠ A= ∠ A′,∠ B= ∠ B′,∠ C= ∠ C′, △ABC
AB BC AC k,
↔ ∽△A′B′C′.
感悟新知
知2-练
3-1. 如图,l1 ∥ l2 ∥ l3,AB=3,AD=2,DE=4,EF=9, 求BC,BF 的长.
感悟新知
解:∵ l1∥l2∥l3, ∴ ABBC=ADDE.
∵
AB=3,AD=2,DE=4,
∴
3 BC
=24,
解得 BC=6.
知2-练
∵ l1∥l2∥l3,
∴
BF EF
=
AB AC
第27章 相似
27.2 相似三角形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相似三角形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平行线截三角形相似的定理 三边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定理 边角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定理 角的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定理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27.2.1相似三角形判定(20141219 SSS、SAS)
A’B’=12cm,B’C’=18cm,A’C’=21cm.
AB BC AC = = , 例2.如图已知, AD DE AE
试说明∠BAD=∠CAE. A D B E C
1.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A C A1 B1C1和A C 1B 1和 2 B21 2, △A 它们相似吗?如果相似 ,求出相似比;如果 2B2C2,它们相似吗?如果相似,求 出相似比;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探究3
边S 角A 边S
A
AB AC 已知: A B AC k ,
∠A =∠A′ . 求证:△ABC∽△A′B′ C′. A′
B
C
你能证明吗? C′
B′
AB AC , A A '. 已知:在ABC和A' B' C '中, A' B ' A'C ' 求证: △ ABC ∽△ A ' B ' C '.
1.定义判定法 2.平行判定法 比较复杂,烦琐 只能在特定的图形里面使用
3.边边边判定法(SSS) 4.边角边判定法(SAS)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证明:在线段A ' B(或它的延长线 ' 上)截取A ' D AB,过点D再作 DE ∥ B' C ' 交A' C ' 交于点E,可得 B A' DE ∽A ' B ' C '.
C D E A
A'
AB AC , A ' D AB. 又 A ' B ' A 'C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断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7.2.1相似三角形第1课时的内容,这是学生在学习相似图形和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后,开始对相似三角形判断方法展开深入研究。
本节内容,先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基本事实,然后在三角形中的转化运用,用来证明三角形相似。
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在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后面学习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石。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开始学习相似图形和相似多边形,对相似图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还处于感性阶段,能用来判定相似的方法只有定义法。
所以每一个知识要点的形成过程,学生必须参与,环环相扣,学生才能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从而来理解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基本事实.2.经历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证明过程,掌握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基本事实在三角形中的转化,体会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2.通过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及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直觉思维.2.探究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证明,培养学生合情分析及严谨推理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共同探究的合作意识及探索实践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2.能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难点探索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五.教学准备:三角板,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动画六.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什么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有什么性质?【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回答,教师点评.通过复习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及性质,让学生用类比法得到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一、认识相似三角形思考并回答:(1)类比相似多边形的概念,你能说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吗?(2)如果相似比是1,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什么关系?(3)△ABC与△A'B'C'的相似比为k,那么△A'B'C'与△ABC的相似比是多少?(4)类比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说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用几何语言表示.【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对每个问题点评后展示课件,规范数学语言. (课件展示)(1)定义: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成比例,我们就说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边的比就叫做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2)表示:△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B'C'”,读作“△ABC相似于△A'B'C'”.注意: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相似比为1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4)△ABC与△A'B'C'的相似比为k,那么△A'B'C'与△ABC的相似比是.(5)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几何语言】如图所示,△A1B1C1∽△ABC,∴∠A1=∠A,∠B1=∠B,∠C1=∠C;[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迁移到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体会类比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事物之间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之间的联系.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动手操作】任意画两条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l2都相交的平行线l3,l4,l5,分别度量l3,l4,l5在l1上截得的线段AB,BC,AC和在l2上截得的线段DE,EF,DF的长度.(1)根据度量的长度,你得到哪些成比例线段?尝试写出来.(2)这些成比例线段在图中的位置有什么关系?(3)对于任意一组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吗?(4)你能用语言概括你得到的结论吗?【师生活动】学生动手独自测量思考,写出比例式,小组合作交流答案,学生展示后教师点评.【课件展示】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测量或计算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基本事实,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转化到三角形中活动1如图所示,l1∥l2∥l3,当两条被截直线的交点在直线l1或l2上时,你能得到哪些比例式?(教师动画演示,将图(1)中的直线平移到图(2)的位置,让学生直观感受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仍然成立)【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动画,小组交流结果,教师点评结论.活动2(1)如图所示,△ABC中,DE∥BC,且DE分别交AB,AC(或AB,AC的反向延长线)于点D,E,那么比例式=成立吗?(2)你能用语言叙述图中的结论吗?(3)用几何语言如何描述这一结论?【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结论,教师及时点拨,师生共同归纳结论.【课件展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几何语言[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转化到三角形中,学生易直观形象地得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四、利用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似 问题如图所示,在△ABC 中,DE ∥BC ,且DE 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ADE 与△ABC 相似吗?如何证明?教师引导回答问题:(1)要证明三角形相似,需要哪些条件?(∠A =∠A ,∠ADE =∠B ,∠AED =∠C ,对应边成比例) (2)你能证明这些角对应相等吗? (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 (3)如何证明AD:AB=AE:AC 吗?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事实易得)(4)DE 不在BC 边上,用什么方法将DE 转化到BC 边上呢? (过E 作EF ∥AB,交BC 于点F) (5)你能证明DE :BC=AE:AC 吗?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事实易得)(6)你能写出△ADE ∽△ABC 的证明过程吗?(7)尝试用语言叙述上述结论,并用几何语言表示你的结论.【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思考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板书过程,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板书点评,规范书写过程. 证明:在△ADE 和△ABC 中,∠A =∠A. ∵DE ∥BC,∴∠ADE=∠B,∠AED=∠C. 过E 作EF ∥AB,交BC 于点F,∵DE ∥BC,EF ∥AB,∴.AC AEABAD =BCBFAC AE =∵四边形DBFE 是平行四边形,∴DE=BF.BC DEAC AE AB AD ==∴∴△ADE ∽△ABC.【课件展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几何语言】如图所示,在△ABC 中,∵DE ∥BC ,∴△ADE ∽△ABC. 【追问】当DE 与BA 和CA 的延长线相交时,上述结论还成立吗?(教师总结归纳利用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A ”型和“X ”型)[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设计的小问题,层层深入,达到分析问题的目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对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的理解.[知识拓展](1)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全等三角形的大小相等,形状相同,而相似三角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等,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相似比是1∶1的两个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如果△ABC ∽△A'B'C',△A'B'C'∽△A ″B ″C ″,那么△ABC ∽△A ″B ″C ″.(3)在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个基本事实时,找准被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被截线段不一定平行,当“上比下”的值为1时,说明这些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4)符合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似的图形有两个,我们称为“A ”型和“X ”型,如图所示,若DE ∥BC ,则△ADE ∽△ABC.七、课堂检测如图,已知DE ∥ BC,AE=50cm,EC=30cm,BC=70cm, ∠BAC=450,∠ACB=400. (1)求∠AED 和∠ADE 的大小;(2)求DE 的长.八、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表示: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成比例,△ABC ∽△A'B'C'.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4.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似:“A ”型和“X ”型.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ADFER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方法小结1.通过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基本事实在三角形中的转化,体会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2.通过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及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探究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证明,培养自己合情推理及演绎推理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4.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己共同探究的合作意识及探索实践的良好习惯.九、板书设计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表示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3.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似:“A”型和“X”型十、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三角形的判定的第1课时,通过复习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学生用类比法易得到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降低了学习概念的难度.以动手操作为主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事实,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计算、比较、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人人参与课堂,积极展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积极思维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通过动画展示,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到这一基本事实在三角形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为平行线证明相似做好铺垫.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习精神.本节课在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后,将这一基本事实转化到三角形中应用,得到三角形中的两个推论,课容量较大,在前面概念及基本事实的探究活动中耽误时间长,后面的探究活动教师设计的小问题较多,造成完不成课时任务,后面的处理过于仓促,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把握不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时间的安排,突出课时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说课题目:三角形相似的判定1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7.2.1节的内容。
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平面几何中两个封闭图形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是在原来研究三角形全等基础上的深入。
它也是初中阶段遇到的比例式的主要途径,既是全等三角形研究的继续,也为后面测量和研究三角函数做了铺垫。
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学会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它在平面几何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第一课时,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及它的应用,为学生学习其它判定定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的探索及证明过程;能用定理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决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应用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渗透类比、化归的数学思想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探索与创造的快乐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定理1的重要地位及证明的复杂性,确定重难点为: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及应用。
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的证明。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问题、探究讨论、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直至布置作业,突出直线,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重难点。
二、教法学法1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这为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另外,学生也具备了识别三角形全等的知识,通过类比和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经过一年多的几何学习,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
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2、教法分析:针对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初中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模式介绍: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这些数学学科素养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是利用设计好的核心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或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讲授,或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学习。
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能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能够发掘自身潜力,战胜学习数学中的困难,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设计思路说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在学习了相似图形之后,有了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的基础,学生不难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相似比的有关规定。
教学中结合相似多边形也不难知道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例相等。
在用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以便相对容易找出对应角和对应边。
全等是相似的特殊情形(相似比为1),这一点有必要让学生明白。
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三个定理之间有内在的关联。
于是我们用测量的方法来直接归纳出结论,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设计了几道题目进行巩固。
随后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引出其推论,进而得到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我们把重点放在证明预备定理上,因为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再总结结论,拓展练习,以巩固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图形与几何”,相似图形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探索并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初中数学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同步练习
ABDCHG EFADEEABDC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A组1.如图27-2-1,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的一点,连结AE交CD于F,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A.1对B.2对C.3对D.4对图27-2-1 图27-2-22.如图27-2-2,在△ABC中,DE//BC,且AD:DB=2:1,那么DE:BC等于()A.2:1B.1:2C.2:3D.3:23.如图27-2-3,在□ABCD中,F、H分别是BC、AD上任一点,EF平行AB,HG平行CD,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的对数是()A.2B.3C.4D.5图27-2-3 图27-2-44.如图27-2-4,在△ABC中,DE//BC,AD:CD=1:3,BE=6cm,则AE= cm.5.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连接AC、EF.求证:△BEF∽△ACD.6.已知:如图,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在△ABC内部作一个三角形,使其与△ABC相似,且相似比为14.7.如图,物AB与其所成像A’B’平行,孔心O到蜡烛头A的距离是36cm,到蜡烛头的像A’的距离是12cm,你知道像长是物长的几分之几吗?你是怎样知道的?8.如图,AD与BC交于点O,且AB ∥ CD。
①已知BO:OC=1:3,CD=6cm,求AB的长。
②已知BO:BC=1:3,CD=6cm,求AB的长。
③已知BO:OC=1:3,AD=8cm,求OA的长。
C DA BOOABB’A’PC AGFB 组1.如图27-2-5,已知DE ∥BC ,EF ∥AB ,则下列比例式,错误..的是 ( ) A.AD AE =ABACB.CE EA =CFFBC.DE AD =BC BD D.EF CF=AB CB图27-2-5 图27-2-62.如图27-2-6,在△ABC 中,DG ∥A C ,EF ∥BC ,则图中与△PDE 相似三角形的个数是( ) A.1B.2C.3D.43.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是圆上两点,且弧AC=弧BD ,射线AC 与射线BD 交于点E ,求证:△ECD∽△ABE.4.已知:如图,AB=AD ,AC=AE ,FG ∥DE.试说出与所有△ABC 相似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E OD C BADB CG FE5.如图,△ABC 中,AD ⊥BC ,D 是垂足,E 是BC 中点,FE ⊥BC 交AB 于F ,BD =6,DC =4,AB =8,求BF 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课件
∠BAD=20°,求∠CAE的度数.
AD DE AE
解:∵ AB BC AC ,
AD DE AE
∴△ABC∽△ADE(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BAC=∠DAE.
∴∠BAC - ∠DAC =∠DAE-∠DAC.
即 ∠BAD=∠CAE.
B
∵∠BAD=20°,
∴∠CAE=20°. D
A
C E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习目标
1.复习已经学过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2.掌握利用三边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重点、难点)
导入新课
回顾与思考
A
问题 如图,DE∥BC,△ADE∽△ABC?
D
E
B
C
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方法,我们能不能通过三边
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讲授新课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合作探究 问题:在下面两个三角形中,若 A' B' B' C' A' C' ,
AB BC AC
△ABC∽△A′B′C′?. A
A′
B′
C′
B
C
通过画图不难发现∠A=∠A',∠B=∠B',∠C=∠C'.
所以△ABC∽△A′B′C′.
试利用前面的定理证明该结论.
证明:在△ABC的边AB(或延长线)上截取AD=A′B′,
又∵AD=A′B′,∴AD:AB=A′B′:AB.
∴∠BAC=∠DAE.
(2)AB=4, ∴ △PAC ∽ △PDB
所以△ABC∽△A′B′C′. 证明:设____________= k . DE=20, EF=16, DF=8.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2.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如△ABC∽△A′B′C′的相似比 ,那么△A′B′C′∽△ABC的相似比就是 ,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
难点: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应用
教法与学法指导
一、自主预习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二 合作探究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ABC与△A′B′C′中,如果∠A=∠A′, ∠B=∠B′, ∠C=∠C′, 且 . 我们就说△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B′C′,k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A′B′C′,则有∠A=_____, ∠B=_____, ∠C=____, 且 .
2)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3) 活动1 (教材P40页 探究1)
(1) 如图27.2-1),任意画两条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l2相交的平行线l3,l4,l5.分别量度l3,l4,l5.在l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和在l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的长度, AB︰BC 与DE︰EF相等吗?任意平移l5, 再量度AB, BC, DE, EF的长度, AB︰BC 与DE︰EF相等吗?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
2.过程与方法:知道当△ABC与△ 的相似比为k时,△ 与△ABC的相似比为1/k.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相似三角形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①当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三条对应边的比相等时,这两个(或几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②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相等;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①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其相似比k=1.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其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比具有顺序性.例如△ABC∽△A′B′C′的对应边的比,即相似比为k,则△A′B′C′∽△ABC的相似比,当它们全等时,才有k=k′=1.③相似比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继学习时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实质它是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这一点借助相似三角形可观察得出.3、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①定理的基本图形有三种情况,如图其符号语言:∵DE∥BC,∴△ABC∽△ADE;(双A型)②这个定理是用相似三角形定义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它不但本身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证明相似三角形三个判定定理的基础,故把它称为“预备定理”;③有了预备定理后,在解题时不但要想到“见平行,想比例”,还要想到“见平行,想相似”.(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可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例1、已知:如图,∠1=∠2=∠3,求证:△ABC∽△ADE.例2、如图,E 、F 分别是△ABC 的边BC 上的点,DE ∥AB,DF ∥AC , 求证:△ABC ∽△DEF.判定定理2:如果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教案,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在△ABC与△A′B′C′中,如果∠A=∠A′,∠B=∠B′,∠C=∠C′,且 .我们就说△ABC与△A′B′C′,记作,它们的相似比为,△ 与△ABC的相似比为.
反之如果△ABC∽△A′B′C′,则有,且.
3.如图,(1)在∆ABC中,点D是边AB的中点,DE∥BC,DE交AC于点E,
课题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一课时)
鹤城中学 初三年级组(潘立新)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
(2)知道当△ABC与△ 的相似比为k时,△ 与△ABC的相似比为1/k.
(3)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解决问题:运用“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4.用几何语言描述上述三个定理
〖设计说明〗1.通过预习作业检查和师生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防差生出现
2.使学生加深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理解
2、 展示探究
例1如图△ABC∽△DCA,AD∥BC,∠B=∠DCA.
(1)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写出所有相等的角;
(3)若AB=10,BC=12,CA=6.求AD、DC的长.
〖设计说明〗通过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回顾和特殊情况三角形的中位线出发观察讨论两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的关系,两三角形形状关系,从而引伸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教学设计】
1.预习交流
1.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师生共同探讨预习作业的第2,3题
2.如图27.2-1),任意画两条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l2相交的平行线l3,l4,l5.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经历观察、类比、猜想过程,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会简单运用这三个定理.2.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2.难点: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1.填空: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定理:(1)如果两个三角形三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如果两个三角形两对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3)如果两个三角形两对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4)如果两个三角形两对应相等,并且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 (本课时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建议把本题提前留作作业)(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们知道,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做相似图形.那么什么叫相似三角形?(稍停)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师:对两个三角形来说,形状相同是什么意思?(稍停)就是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也相等.所以相似三角形还有一个更明确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师出示下图)师:譬如△ABC和△A ′B ′C ′,如果∠A=∠A ′,∠B=∠B ′,∠C=∠C ′(边讲边板书:如果∠A=∠A ′,∠B=∠B ′,∠C=∠C ′),ABBC CA A B B C C A (边讲边板书:AB BC CA A B B C C A),我们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边讲边板书: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边讲边板书:记作△ABC ∽△A ′B ′C ′). 师:(指准板书)相似三角形的这个定义,可以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但利用定义判定,既要证明三组对应角相等,又要证明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所以比较麻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稍停)(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学习三角形全等时,我们知道,除了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定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还有四个简便的判定方法.哪四个简便的判定方法?(稍停)就是SSS 、SAS 、ASA 、AAS.同样,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没有简便的判定方法?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生思考,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师:好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考虑这个问题.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SSS 是怎么说的?(稍停)如果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类似的,也有一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师出示下面的板书)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师:请大家把这个结论一起来读一遍.(生读)师:(指板书)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指图)结合这个图,这个结论的意思是说,如果ABBC CA A BB C C A ,那么△ABC ∽△A ′B ′C ′(边讲边作如下板书). AB BC CA A B B C C A△ABC ∽△A ′B ′C ′师:这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个判定定理,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判定定理. 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SAS 是怎么说的?(稍停)如果两个三角形A /B /BC A /C两边对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类似的,也有一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师出示下面的板书)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师:请大家把这个结论一起来读一遍.(生读)师:(指板书)如要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指图)结合这个图,这个结,夹角∠A=∠A′,那么△ABC∽△A′论的意思是说,如果AB ACA B A CB′C′(边讲边作如下板书).AB AC,∠A=∠A′A B A C△ABC∽△A′B′C′师:这是相似三角形的又一个判定定理,下面我们来看第三个判定定理.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AAS都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条件,对相似三角形来说,具备两个角对应相等的条件,有这样一个判定定理.(师出示下面的板书)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师:(指板书)如要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指图)结合这个图,这个结论的意思是说,如果∠A=∠A′,∠B=∠B′,那么△ABC~△A′B′C′(边讲边作如下板书).∠A=∠A′,∠B=∠B′△ABC∽△A′B′C′师:(指板书)这就是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之所以称它们为定理,是因为它们都是可以证明的.证明的过程比较复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课本,课堂上我们就不证明了,只要求大家能够理解这三个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它们.下面我们就来运用判定定理. (师出示例题)例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1)∠A=120°,AB=7,AC=14,∠A′=120°,A′B′=3,A′C′=6;(2)AB=4,BC=6,AC=8,A′B′=12,B′C′=18,A′C′=21;(3)∠A=70°,∠B=60°,∠A ′=70°,∠C ′=50°.(先让生尝试,然后师边讲解边板书,(1)(2)题解题过程如课本第44页所示,(3)题解题过程如下)(3)∠C=180°-∠A-∠B=180°-70°-60°=50°.∵∠A=∠A ′=70°,∠C=∠C ′=50°,∴△ABC ∽△A ′B ′C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2.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与△A ′B ′C ′是否相似.(1)∠B=100°,∠C=30°,∠A ′=50°,∠B ′=100°;(2)∠A=40°,AB=8,AC=15,∠A=40°,A ′B ′=16,A ′C ′=20;(3)AB=4,BC=2,CA=3,A ′B ′=6,B ′C ′=3,C ′A ′=4.5.(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指板书)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三个定理,并记住它们.(作业:P 54习题2) ////BC CA B C C A 就说△ABC 和△A ′B 记作△ABC ∽△A ′B。
27.2.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教案)
a.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可能相似,但不一定相等。
b.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可能相似,但还需满足对应角相等的条件。
c.判定相似三角形时,可先观察角度关系,再比较边长比例。
举例: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展示具体的相似三角形图形,强调以上重点内容,使学生深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对应角和对应边的关系:学生在判定相似三角形时,容易混淆对应角和对应边的关系,误以为只有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判定相似。
-应用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问题转化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问题,导致解题困难。
-突破以下难点内容:
a.对应角相等是相似三角形的必要条件,对应边成比例是相似三角形的充分条件。
27.2.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7章第二节的“27.2.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并且对应边的比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学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三角形的未知边长、证明线段比例关系等。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角形相似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三角形相似判定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ppt
3
B
A F C
D
E
典例:
例1、如图,△ABC中,DE∥BC, AB=8cm,AC=6cm,AE=4cm,DE=5cm, 求AD、BC的长。
A
D B
E
C
练习:
1、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 AC中点. AD DE (1)求证:
AB BC
A
(2)若AD=5,DE=7, 求BD与BC的长.
B C B′ C′
∴△ABC∽△A´B´C´
思考:
如图,在△ABC中, DE∥BC,DE分别 交AB、AC于点D、E, △ADE与△ABC有 A 什么关系?
D B
F
E C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 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符号语言:
A D B E C B
性!
I
练习:
2、如图, 已知DE∥BC,DF∥AC,则 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有多少对?请写 出来。
1. DE∥BC 2.DF∥AC 3. Δ ADE∽Δ ABC Δ DBF∽Δ ABC Δ ADE∽Δ ABC
B F D
A
E
C
Δ DBF∽Δ ABC
三角形相似 具有传递
性!
Δ ADE∽Δ DBF
3、如图,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的延 长线上一点,连接AE交CD于F,图中的相似 三角形有多少对?请写出来。
B
D
E C
练习:
2、如图,AC⊥BC于点C,DE⊥AC于
点E. AD AE (1)求证:
AB
A
AC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
(2)若DE=10,BC=30,BD=8, 求AB的长.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相似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它在几何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相似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不仅加深了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还提高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观察到,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能够相互启发,共同克服难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显得不够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还不够自信。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我可以在下一次课中采取一些策略,比如提供更多的引导问题,或者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分享。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AA、SSS、SAS这三个判定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似三角形判定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原理。
-难点二: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学生可能难以从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相似三角形的模型,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几何建模能力。
-举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指导学生如何从给定的信息中识别出相似三角形的特征,例如在测量物体高度时,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计算。
-难点三: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对应角”和“对应边”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相似三角形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c.三角形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情况,要求学生掌握这一判定方法的运用。
-举例:给出具体三角形,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已知条件,运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方法判断三角形相似。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基本概念。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它们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难点突破:通过分析复杂图形中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并应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能力。
d.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
-难点突破:设计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学会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师应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以下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总第3课时】
新舟镇中学 冉瑞敏
教学目的:
(1) 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C B A ''';
(2) 知道当△ABC 与△C B A '''的相似比为k 时,△C B A '''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
(3) 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4) 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操作—比较—发现—归纳”分析
问题.
(5) 在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应用.
一. 创设情境
谈话复习引入课题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ABC 与△A ′B ′C ′中,
如果∠A=∠A ′, ∠B=∠B ′, ∠C=∠C ′, 且k A
C CA C B BC B A AB =''=''=''. 我们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 ∽△A ′B ′C ′,
则有∠A=∠A ′, ∠B=∠B ′, ∠C=∠C ′, 且A
C CA C B BC B A AB ''=''=''. (3)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活动:明确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2)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C B A ''';
(3)当△ABC 与△C B A '''的相似比为k 时,△C B A '''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 活动1 (教材P 40页 探究1)
如图27.2-1),任意画两条直线l 1 , l 2,再画三条与l 1 , l 2 相交的平行线l 3 , l 4, l 5.分别量度l 3 , l 4, l 5.在l 1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 和在l 2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 的长度, AB ︰B C 与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l 5 , 再量度AB, BC, DE, EF 的长度, AB ︰B C 与DE ︰EF 相等吗?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探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操作画图,量度AB, BC, DE, EF的长度并计算比值,小组讨论,共同交流,回答结果.
师生活动:提出问题,AB︰AC=DE︰(),BC︰AC=()︰DF,师生共同交流.强调“对应线段的比是否相等”
师生归纳总结:(板书并朗读)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在活动中,师生应重点关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相比线段同线;
活动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思考:1、如果把图27.2-1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3上,如图27.2-2(1),,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2、如果把图27.2-1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4上,如图27.2-2(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师生归纳总结:(板书并朗读)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二.通过练习巩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活动3
练习问题:如图,在△ABC中,DE∥BC,AC=4 ,AB=3,EC=1.求AD和BD.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阅题,小组讨论后解答问题.
教师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在练习中检查学生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理解
三. 小结巩固
活动4
(1)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
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2) 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
如△ABC ∽△A ′B ′C ′的相似比
k A
C CA C B BC B A AB =''=''='',那么△A ′B ′C ′∽△ABC 的相似比就是k 1CA A C BC C B AB B A =''=''='',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这一点在教学中科结合相似比“放大或缩小”的含义来让学生理解;
(3)作业
1.如图,△ABC ∽△AED, 其中DE ∥BC ,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如图,△ABC ∽△AED ,其中∠ADE=∠B ,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