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校系所评鉴活动观感

合集下载

台湾《大学评鉴办法》述评及系所评鉴

台湾《大学评鉴办法》述评及系所评鉴

台湾《大学评鉴办法》述评及系所评鉴
金诚
【期刊名称】《高教探索》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本文主要就台湾2007年颁布的<大学评鉴办法>并结合台湾大学院校评鉴的发展概况,作一个简要的述评,以期借鉴其制度化评鉴的有益做法.同时,概述台湾大学院校新近的评鉴活动——系所评鉴.指出大学之旨归就在于向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教学品质;强调教育"品质保证",是大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共同追求的目标,是提升大学院校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
【总页数】4页(P58-61)
【作者】金诚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台湾地区大学两个周期系所评鉴的比较与启示 [J], 廖莉萍
2.落实评鉴制度提升大学竞争力——台湾大学教育评鉴制度发展的新动向 [J], 郭凯杰
3.依台湾《大学评鉴办法》省思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 [J], 吴开俊;王一博
4.台湾大学院校评鉴的新进展与新挑战--2004~2005年台湾大学院校评鉴借镜
[J], 金诚
5.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与制度化大学院校评鉴 [J], 伊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湾“大学评鉴”述评

台湾“大学评鉴”述评

提供评 鉴服务 ;
接 受评 鉴委托 ;
发展 各类学 门国际认 证机 制; 办理台湾大学暨技专校 院各类 评鉴及考核工作 ; 其 它符合本 中心设立 宗 旨之 相关公益性教育事 务 ; 执行 政府委 办评鉴工作 ,提 升高教质量 ; 结合 产官学资源和力量 ,开 发评 鉴业务 ;
“ 师资、教 学、研 究”进行评鉴 。校务评鉴 的整个组织架构如 图11 .。
大学 ( 学术版) 20年第1期 09 0
8 3
教育行 政部 门

I社团 法人台 湾评鉴协会 I

指导委员会

评鉴委 员会



策略 识 ;
提 供评 鉴咨询服务及办 理评 鉴事务 ; 举办有关 评鉴之学术及研讨会 议; 办理相关 评鉴执行辅导事项 ; 从事其 它有关评鉴 的事项 ; 由台湾学 术界、企业界从事相 关事务人 士共 同组 成,致力发展 公开、透明、合
界公信力 的专业 评鉴 团队来辅 导并鼓 励
图1 2台湾大学 系所评鉴组织架构 —
两次 不 同类 型的评 估 ,除内容 各有侧重外 ,其 主要不 同处在 于组织 实施 者分别 是
2 0年 8 03 月成立 的社 团法人 台湾评鉴协 会 ̄2o 年1月成 立的财 团法人形式的 “ Do 5 2 高等教
育评鉴 中心基 金会 ” 。后者代 表 台湾教 育行 政部 门负责制 定大 学评鉴 的规划 及实施 计 划 ,并提供相应 的经 费支 持 ,而前者则负 责大 学评鉴的具体工作 。他们 的性质、职 能分 工和在高等教育评鉴 中的作用各有不 同 ,如表 11 -所示 。
等 ,其 中艺 体 组 又 分 为 艺术 分 组 和 体 育 分 组 。大 学校 务 综 合 评 鉴 从 师 资 、教 学 、

台湾地区系所评鉴中的自我评鉴研究

台湾地区系所评鉴中的自我评鉴研究

台湾地区系所评鉴中的自我评鉴研究在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领域,系所评鉴是保障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自我评鉴作为系所评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

自我评鉴是系所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发展、师资队伍、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自我检查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自我评鉴,系所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发展方向,制定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台湾地区系所评鉴中的自我评鉴通常涵盖多个方面。

首先是教育目标和课程设计。

系所需要明确自身的教育目标是否与学校的定位和社会需求相契合,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支撑教育目标的实现。

例如,某工程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师,那么其课程设置就应当包括相关的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师资队伍是自我评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系所需要评估教师的数量、学历、职称、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

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科研能力则关系到系所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比如,一个优秀的中文系,不仅要有资深的教授传授传统文化知识,还要有中青年教师在现代文学研究等领域有所建树。

学生培养也是自我评鉴的关键环节。

包括学生的招生质量、学习成果、就业情况等。

系所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毕业后的职业发展。

如果一个经济系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并取得良好的职业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系所学生培养工作的成效。

在研究发展方面,系所需要评估自身的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等。

科研水平是衡量系所学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提升系所的声誉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资源和设施的评估同样不容忽视。

包括教学实验室、图书馆资源、实习基地等。

充足和先进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台湾地区系所进行自我评鉴时,通常会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不一样的台湾高校给我们的新启示

不一样的台湾高校给我们的新启示

不一样的台湾高校给我们的新启示12-9-161:45:59作者:刘峰——台湾建国科大的学科特点和优势专业学术报告一、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学科特点(一)、台湾的实践教学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学科特点最有嚼头的应该是实践教学,一个个都是从实际出发的设计项目,这一点比大陆要好很多我们比较偏向于“幻想”。

“纸上谈兵”,大陆的教学模式很大部分都是在纸上谈兵,严重缺乏实践、实际操作。

长时期的应试教育让大部分的孩子成了能考试、会考试的高手,很多公式、很多原理都熟记于心,可一到实际做实验都会忙的手足无措,各种捉襟见肘。

为什么说我们的动手能力很差,这与长时期的“纸上谈兵”是有很大关系的。

从现行的考学制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就可以看出来大陆现在的教育,很是偏向于理论、偏向于纸上谈兵,缺乏实践。

现在大部分的读书人可能一般都会读到研究生、博士生这一类实在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

李开复当年拒绝继续读博士学位,而是把他的研究成果都做成一个个很实际的东西。

国外很多大学都会教你一些必须的技能让你更好的为这个社会服务。

我们也在很充分的做这个方面的内容,只是没有那么充分或者说侧重点会有不同。

“我永远不承认学问好坏由博士硕士决定,我只看具体的人,如果你行,可以不用任何学位。

我认为,真正像样的只是极少数,所以我说大学毕业生有95%的废物,硕士毕业生有97%,博士毕业生有98%、99%的废物。

”虽然这句话比较极端,但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了大陆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缺失很严重。

对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更是最为凸显的一个拐点,理论再多、再高深都只是一堆废纸。

就像当初李开复的老师问他“你是要继续研究这对废纸就这样一直研究下出,要是能把这些研究真正的变成很实际的产品你到底想要怎么选?”。

后来李开复的选择是让很多人惊讶,但是他的产品做出来真正改变了他整个人生的轨迹。

实践教学也好、理论教学也好这都只是一种教育的方式、模式,而大陆现行教育模式的轨迹严重偏向于理论教学。

台湾教育考察观感

台湾教育考察观感
去后 留下 的碎纸 片正 随着 风飘 扬 , 些残 存 这
在接待过 程 中, 师大 附 中专 门为 我们 播
放了一部介绍学校情况 的短片 。这个 短片 由

个大男生 的介 绍开 始 , 以学 生 的视 角 讲述
的身躯好 像 还 在 顽 强地 表 达 着 自由呐 喊 的
声音 。
学校 的历 史沿 革 、 学特 色、 出校友 、 办 杰 学校
“ 火凤 凰 ” “ 凳 哥 ” 与 板
校长卓俊辰热情 接待 了我 们 。 卓校长 从
的介绍中 , 我们 了解 到 , 大 附 中以“ 风 自 师 校 由和多元发展” 驰名 台湾 , 台北男 生除 了建 是 国 中学之外 的首选 ( 国中毕业 生要 在 全 台北 市考进前 3/ 才有 可能进 入师大 附中) 9 6 。师大 附 中也是 台北 市 面积最 大 的完全 高 中 , 占地

活跃 的领域 , 大约近 30人 , 中既有 一些我 0 其
熟悉 的名 字 ( 连 战 、 伯雄 、 兆 玄 、 洪 如 吴 刘 张 亮、 古龙等)也有一些虽然 我并不 了解 , , 但却
是 台湾各行 各业 翘楚 的知 名人 士 ( 监察 院 如 长、 教育部 长、 军 司令 、 学 校长 、 家 、 海 大 作 歌 手等) 。在 6 4年 的办学 历 史 中, 一所 中学是 用什么样 的教育 培养 出如此 多 的优 秀 人才 ,
令人深思 。
个板凳 , 陪同我们 的台湾美 捷盟 公 司 的小
陈介绍说这大概是落款 , 的是 一位 叫“ 说 板凳 哥” 的学生 在感 谢一 位 姓谢 的同 学。左 下方 的一幅“ 霹雳袋戏 誓不运动 , 消极 颓废 以胖 为
美”也是对联式 , , 小陈说 , 这大概 是某个班 级

台湾地区大学两个周期系所评鉴的比较与启示

台湾地区大学两个周期系所评鉴的比较与启示

台湾地区大学两个周期系所评鉴的比较与启示作者:廖莉萍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第3期摘要:台湾地区大学系所评鉴于2006年启动,已完成两个周期的评鉴工作,、通过对两个周期系所评鉴进行比较发现:第二周期系所评鉴较第一周期在评鉴宗旨与目的上更加凸显学生学习需要,在评鉴对象与范围上更加宽泛和多元.在评鉴项目和指标上突出特色和针对性,在评鉴办法与设计上更加彰显专业性和评鉴的科学性,在评鉴结果和导向作用上注重评鉴的纯粹性和发展性,台湾地区大学系所评鉴形成的可持续性与连贯性、突出多样化与专业性、更加凸显学生需要等特点值得大陆地区高校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台湾:系所评鉴:两个周期:比较1975 年,台湾地区大学在借鉴美国评鉴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大力推动高等教育评鉴工作,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评鉴体系。

进入21 世纪,为了建立完善的大学评鉴机制,促进大学评鉴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台湾于2006 年初启动“系所评鉴”[1]。

2017 年,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潘文忠宣布将简化各项教育评鉴工作,其中,“将停办与大学密切相关的系所评鉴”①[2]。

总体而言,系所评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台湾社会和学校的认可,形成了台湾高等教育评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3]。

截至2016年,台湾完成了两个周期的大学系所评鉴工作,本文通过比较两轮系所评鉴各维度的情况,窥探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系所评鉴工作的特点和经验,为大陆地区高等教育评鉴工作提供借鉴。

一、系所评鉴的内涵与动因台湾地区系所评鉴由校务评鉴发展而来。

校务评鉴主要是从宏观层面评估大学的办学水平,而系所评鉴则是从微观层面评估大学的办学情况,系所评鉴较校务评鉴更加深入和具体。

台湾2007 年公布的《大学评鉴办法》第四条规定,系所评鉴是指对大学学系和研究所的课程设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专业表现、图仪设备、行政管理及办理成效等项目进行评鉴,此规定为展开系所评鉴奠定了法源基础。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浅析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浅析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浅析
吴言荪
【期刊名称】《高教探索》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经费的缩减,台湾高等教育面对教育质量堪忧、水平下降的困境,开展了高等教育评鉴工作.高等教育评鉴可以使大学和其他评鉴机构定期对教学、研究、服务、辅导、校务行政及学生参与等事项进行自我评鉴和外部评鉴,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大学教学科研水平;大学评鉴的结果可作为政府教育经费补助及学校调整发展规模的参考.在评鉴过程中,评鉴工作应讲求公正和客观,从而有利于树立高等教育评鉴的社会可信度与公信力.
【总页数】3页(P77-79)
【作者】吴言荪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重庆,4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台湾高等教育评鉴的运行机制研究 [J], 马好;李晓波;
2.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与制度化大学院校评鉴 [J], 伊夫
3.浅析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 [J], 董宁然;黄云
4.台湾高等教育\"评鉴自主\"新走向 [J], 曹一红
5.从政府主导到自我评鉴: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评鉴新进展 [J], 刘晖; 何丽花; 邱若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湾《大学评鉴办法》述评及系所评鉴

台湾《大学评鉴办法》述评及系所评鉴
维普资讯
高 教 探 索
2 H8 0 年第 3期 D
Hi h r Edu a i n g e c to Ex l r to p o a i n
台湾 《 大学评鉴办法》述评及 系所评鉴
金 诚
摘 要 :本文 主要 就 台湾 2 0 0 7年颁 布 的 《 大学评 鉴 办法 》并 结合 台湾 大学 院校 评 鉴 的发展概 况 .作 一个
育 评 鉴 中 心 3 大 学评 鉴 之 类 别 ( 类 ) 四
台湾 “ 育 部 ” 承 担 大学 评 鉴 规划 职 责 。其 职 教
责是 : ( )规划 研 究 台湾大 学评 鉴制 度 ( 要时 得 1 必 由 “ 教育 部 ” 与 大学 共 同成 立 之 财 团法 人 高 等 教 育

需 经 费 ,由评鉴 中心 拟 订工 作 计 划报 “ 育 部 ” 核 教
( )校务 评 鉴 :对 各 大学 教 务 、学生 事 务 、总 1
定补 助之 ) ( )收集 分析 国外 大学 评 鉴相 关信 息 。 。 2
( )经核 准 立 案 的 台湾 学术 团体 或 经核 准 立 案且 设 1 立 宗 旨与大学 教育 相关 之 台湾 民间团体 或专 业机 构 。
法 》八 个 方 面 的 内容 ,并 结 合 近年 来 台湾 大 学 院校
的评鉴 活动评 述 《 办法 》 ;同时 ,阐释 台湾 大学 院校 评 鉴新 演 进—— 系所 评 鉴 的创 新 之 处 ,以期 为从 事 大学 院校评估 的学 人提供有 益 的启示
育 部 ”依 据 《 学 法 》制 定 并正 式 颁 布 了 《 大 大学 评 鉴办 法 》 ( 称 《 简 办法 》 。该 办法 将 大 学 院校 评 鉴 )

【精品】2011海峡两岸青年学生领导力论坛-台湾交流学生心得感悟.doc32

【精品】2011海峡两岸青年学生领导力论坛-台湾交流学生心得感悟.doc32

2011海峡两岸青年学生领导力论坛台湾学生交流感悟天津大学研究生会二○一一年十一月台湾大学哲学系黄薏文身为在北京大学体验生活的交换生,就不能不造访天津这个美丽的邻居。

搭乘城际快车,只要三十分钟就可以从传统中国浩瀚气势,转而体验多样的异国情调。

在晚秋的十月里,欣赏海河的优雅、五大道的风华、天津之眼的艳丽、意式风情街的浪漫。

天津的每一个举手投足,都像极了漫步在金黄银杏树下的少妇,充满韵味。

让我在赞叹声中,开启了这段京津有味的旅程。

在我抵达酒店的第一天傍晚,非常荣幸地得知,论坛会议开始前,将与带队老师一同面会天津大学副校长钟登华院士;并且,身为台大博士生,我得到了代表台大进行论坛主题报告的机会,时间长达三十分钟。

虽然准备过程有点仓促,但是,心情是兴奋与期待的。

来到北京大学一个半月,从夏末走到晚秋,累积了很多的感受与想法。

论坛报告的主题由三校代表各自订定,我选择「两岸交流」这样的议题。

透过这个机会,能在天津大学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年学生交流论坛上,对着台湾与大陆的优秀青年,分享在「两岸交流」议题上的心得与反思,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早期的大陆与台湾之间,信息的相互流通与人们的互动接触上,机会很少。

但是这五年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举办了许多的交流活动。

媒体报导两岸新闻的篇幅增加,学校也开始提高交换生名额、招收对岸学生、承认双方学历。

你我都开始主动或是被动地经历「两岸交流」,但是到底什么是两岸交流?为什么两岸需要交流?真正的交流如何可能?我们这些新一代的两岸青年们,在参与相关的活动时,是否真的反思过这些问题?并且,进而知道自己在如此一个关键的时代,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双方投入大量人力与资金的交流互动,在我们眼中只有康熙来了、非诚勿扰、蚵仔煎、北京烤鸭、长城、日月潭,那真是令人失望!交流在于透过接触而了解彼此,是一段互惠、成长与回馈的过程。

我在北京当交换生、在天津参加两岸青年论坛,透过实际体会与他人的经验分享,看到两岸之间的差异、各自的优势,以及对彼此的误解。

台湾地区大学教师评鉴制度的实施分析

台湾地区大学教师评鉴制度的实施分析

%&
比较与借鉴
奖惩等依据+._/) 杨正诚分析*美国加州不同类型 过程中的量化指标进行反思# 都是主观分派数值#
的大学教师评鉴# 得出有关初任教师以及助理教授 尤其研究成果方面的评鉴# 需要超越字数( 篇数(
的教师评鉴是以教师专业发展和协助升等与专业发 期刊影响系数等形式特性+.WU/)
展作为目的# 并且具有升等和教师评鉴择一进行的 从以往研究可知大学教师评鉴目的提倡促进教
UVV_ 年修正通过的*大学法+ 第UW 条规定" *大 $一% 评鉴目的
学应建立教师评鉴制度# 对于教师之教学( 研究( 台湾学者对于大学教师评鉴目的持有两种观
辅导及服务成效进行评鉴# 作为教师升等( 续聘( 点" 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绩效责任的一种考
长期聘任( 停聘( 不续聘及奖励之重要参考)+ 于 虑) 一个是对于教师个人而言# 由内向外的接受评
服务( 校外服务和学生辅导等四个向度) 其中三者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对于大学教师自身在实
权重最重的是教学层面+ .[/ )
务受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
$三% 评鉴程序
入探究)
评鉴程序是指如何去评鉴# 教师评鉴是一个动 $二% 研究对象
态的过程# 其实施程序比较复杂) 台湾学者主要研 本研究以高雄市某公立大学为个案# 选取六位
究评鉴的方式# 包括教师自我评鉴( 同侪评鉴( 学 专任教师进行访谈# 详细数据如下"
生评鉴) 另外# 还有评鉴过程中带来的问题# 比如
表W!受访者基本数据
量化指标( 学生评鉴的片面等)
代码的视角切入# 了解其直接利益群体在接受评鉴中的真实感受# 从而分

台湾地区大学评鉴的特点及对大陆本科教学评估的启示

台湾地区大学评鉴的特点及对大陆本科教学评估的启示
第 l 第 1期 3卷
21 0 1年 2 月
沈 阳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OF S HENYANG COL EGE 0F EDUCAT ON L I
V o . 3, 1 1 No. 1 Fe b. 2 0 1 1
文 章编 号 :10 .8 3 2 1 ) 1 0 80 0 836 (0 0 — 2 —3 1 0
b u l e y tm n O o . y q ai d s se a d S n i f
Ke r s y wo d :Tawa olg v lain i n c le ee au t ;man a d n e ga u t e c i ga s sme t ta h n u l y o i ln ;u d r r d ae ta h n se s n ; e c i gq ai t
v la in s se b u l c to ,it r ain l a in o v l ain b h v o n mp a ii g t e a p iain o ・ a u t y tm y q ai ain ne n to ai t fe au to e a ira d e h szn h p lc to fe o i f z o


词 : 台湾 大 学评 鉴 ; 陆 ; 科 教 学评 估 ; 学质 量 大 本 教 文 献标 识 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G 4 0 2
Fe t e o le e a ur s f Co lg Ev l to i Ta wa a En i htnm e t Und r aua i n n i n nd lg e nt o e-
v la in r s l.On t s b ss o a n h e ce c f u deg a u t e c ig a s s me t i ana d ti au t eut o hi a i,c mp r g t e d f in y o n r rd ae ta hn se s n n m il n ,i s i i p i td o tt a olg v lai n i h mp ra tme n t u rn e olg u l y a d i r e o e tb ih a d on e u h tc le e e au t ste i o tn a o g a a te c l eq ai n n od rt sa ls n o e t c n u mae t e u d rr d ae ta hn s e s n y tm n m ana d o sm t h n e g a u t e c ig a s s me ts se i il n ,Ch n h ul e r i n’ v lain i a s o d l a Tawa S e au to n

台湾高等教育系所评鉴实践探究

台湾高等教育系所评鉴实践探究

( 一) 第 一 期 系所 评 鉴概 述
第 一期 系所评 鉴 以“ 确保 系所 提供学 生 一 个优 质 学 习环 境 ” 作 为 考察 重 点 , 整个
流程为 : 前置 作业 阶段 、 自我评 鉴 阶段 、 实地 访 评 阶段 、 结 果决 定 阶段 、 自我 改 善 阶段
以及追 踪与再 评鉴 6个 阶段 。
2 0 1 4年 3月
高 教 发 展 与 评 估
Hi ghe r Edu c a t i on De ve l o pm e nt a nd Eva l ua t i o n
Ma r ., 2 01 4
第3 O卷 第 2期
NO. 2。V o 1 . 3 0
台湾高等教育系所评鉴 实践探究
的 高等 教 育评 估 工 作 。通 过 参 与 台湾 地 区 第二 期 系所评 鉴 实地 访 评 , 结合实践经历综述台湾
地 区 系所 评 鉴 开 展 情 况 , 归纳 台湾 评 鉴 工作 的 主 要 特 点 , 为进 一 步 提 升 高 等 教 育 评 估 工 作 的
水平提供借鉴 。
作者简介 : 陈佳 妮 ( 1 9 8 2 一 ) , 上 海人 , 助理研究员 , 硕士研究生, 研 究 方 向为 教 育 经 济 与管理 。
48
陈佳 妮 : 台湾 高 等 教 育 系所 评鉴 实 践 探 究
第 2期
台湾地 区高 等教 育系 所 评鉴 的专业 目前分 为 4 9个 学 门 , 每 一个学 门的认 可委员
陈佳 妮
( 上海 市教 育 评 估 院 高 等 教 育 评 估 所 , 上海 2 0 0 0 3 1 )

要: 高 等教 育评 估 是 用 来衡 量 高等 院校 绩 效 表 现 或 协 助 质 量 改 善 最 普 遍 的 手段 。 中

变革中的台湾大学校院系所评鉴

变革中的台湾大学校院系所评鉴

作者: 平古[1]
作者机构: [1]武汉理工大学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社,湖北武汉430063
出版物刊名: 高教发展与评估
页码: 17-2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台湾大学校院;系所评鉴;大学教育质量;大学发展
摘要:大学校院评鉴的受益者是多方面的,其核心受益者乃学生.2012年,台湾大学校院系所评鉴进入5年一轮的第二周期,其评鉴由教学导向转为学习导向,其目的在于评估学生的核心能力,确保学生学习之成效.回顾第一周期系所评鉴和大学校务评鉴之成效与得失,评介第二周期系所评鉴项目及指标之修订,试图概括变革中的台湾大学校院评鉴的三个特性:评鉴制度的连续性、评鉴行为的民主性和评鉴方向的发展性.。

台湾大学系所评鉴

台湾大学系所评鉴

2016年9月第32卷第9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Sep.2016Vol.32No.9台湾大学系所评鉴*摘要:台湾在因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学评鉴体系。

系所评鉴是其重要的改革举措与成果之一。

对台湾大学系所评鉴的实施经验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总结其在国际化、去中心化、专业化、个性化及服务技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策略,对构建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台湾;大学系所评鉴;高职教育质量监控;思考;借鉴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9-0031-04洪丽*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2014年A 类社科研究项目(两岸职业教育专项)(JAS14596);福建省教育厅2014年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4851);黎明职业大学科研团队建设计划资助(LMTD2014111)洪丽/黎明职业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福建泉州362000)。

近年来,中央、地方接连出台一系列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指导政策和文件,意在新的五年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目标。

其中,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质量监控体系能够在高职教育发展目标与路径选择、政策跟进及效果监测之间建立起关联,使高职教育现代化这一目的由模糊变得清晰。

制定科学的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是高职教育以评促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台湾职业教育积极因应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纵横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在长期的高等教育办学实践和教育改革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大学系所评鉴制度。

海峡两岸一衣带水,同根同源,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教育交流活跃。

两岸高等教育具有相似的发展逻辑,从两岸高等教育评鉴现状比较来看,台湾大学评鉴的理论与实践改革颇值得大陆学习借鉴。

赴台研修总结学生

赴台研修总结学生

赴台研修总结学生研修期间,我选择了台湾知名的大学作为学习基地,专业课程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台湾的教育体系在某些方面与大陆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实践与创新。

在课堂上,教授们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参与小组项目和实地考察,我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除了专业学习,我还积极参与了学校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背景的朋友,我们分享了彼此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经验。

这些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也增进了我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台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利用假期,我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月潭、阿里山等著名景点。

这些地方不仅美丽迷人,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亲身体验,我对台湾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生活方面,台湾的便利和友好也让我印象深刻。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外出时,我都感受到了台湾人民的热情好客。

便利店、小吃摊和夜市的丰富多样,让我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台湾独特的生活方式。

当然,研修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语言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都曾给我带来挑战。

但正是这些挑战,锻炼了我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也让自己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

回顾这段研修经历,我感到无比珍贵。

它不仅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合作。

这些经验和能力,将伴随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成为我宝贵的财富。

对于即将赴台研修的同学们,我想说,这将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珍惜在台湾的每一刻,勇敢面对挑战,积极参与学习和交流,你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长和变化。

我要感谢台湾的老师们和同学们,是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让我的研修之旅充满了收获和快乐。

同时,也要感谢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没有他们的鼓励,我无法顺利完成这次研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高校系所评鉴活动观感刘振天(转引自《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6期)应财团法人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的邀请,笔者于 2009 年 12 月 3 日至5 日以观察员的身份,全程观摩了台湾私立华梵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系所评鉴工作。

这是两岸实现三通以来台湾第一次邀请大陆人员参观本地开展的系所评鉴活动。

通过实地观摩,对台湾系所评鉴工作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 收获不少,感受良多。

一、系所评鉴工作简要概况及其发展历程进入21世纪,伴随着台湾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至普及化进程的拓展,高等教育的品质问题引起了台湾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维持并提升高等教育水准,强化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计划和行动,其中高校评鉴工作最具代表性。

大学评鉴,主要有校务评鉴和系所评鉴两种。

校务评鉴是对大学教育教学工作整体的评价,系所评鉴相当于大陆的高校专业评估或认证。

2005年,台湾“教育部”委托高等教育学会对75所大学开展了校务评鉴。

从2006年开始,台湾规划并正式实施大学系所评鉴,计划用五年的时间 ( 即五年一个周期 ) 完成70所普通高校和9所军警院校的系所评鉴。

笔者所观摩的私立华梵大学 ( 为台湾佛教学会创办 ) 中文系评鉴,实际上是本周期普通高校系所评鉴的最后一批学校系所 , 因为从 2010年开始只对剩下的9所军警院校系所进行评鉴。

系所评鉴的对象是四年制本科高校的系与所,其中“系”专指本科院系及本科生培养;“所”指研究所及其研究生教育,也就是说,系所评鉴包括了一所高校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事实上,台湾高校系和所是合一的,高校单独设立研究所,设立研究所一定是要招收研究生的。

当然,有的系没有研究生教育任务,因此也就不设立研究所。

因此,系所评鉴往往合并在一起进行,既评鉴系的本科生教育,又评鉴系 ( 所 ) 的研究生教育,系所评鉴不是分开进行的。

系所评鉴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评鉴系所工作,全面了解各大学系所教学品质现状,促进大学系所建立品质改进机制,协助大学系所培植特色,追求卓越,并根据评鉴结果,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以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获得良好发展。

系所评鉴采取认可制,即尊重大学系所自己制定的理念和目标,不用事先制定的统一评鉴标准尺度来衡量每一系所,同一学校不同系所之间或者不同学校的同一系所之间,并不作比较。

强调根据系所自设的理念和目标,分别就评鉴项目,由系所自主举证来说明理念、宗旨或目标的达成情况。

评鉴指标体系或标准有五大方面,具体内容是:目标、特色与自我改善;课程计划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学生事务;研究与专业表现;毕业生表现已每一指标下面,还包括若干不等的具体分项评鉴内容 ( 效标 ) , 总计43 个分项 ( 效标 ) , 相当于二级指标或考评观测点。

系所要围绕上述指标内容和项目,举证说明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的结果怎样,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如果发现未能很好达到目标 , 需要说明将如何改进,评鉴结果分为通过、待观察和不通过三种不同的结果,对系所今后发展有一定影响。

到去年年底,70 所普通高校系所评鉴结束 ,2010 年将开展 9 所军警学校的系所评鉴 ,2011 年拟完成新一期校务评鉴 ( 侧重评价学校行政 ) , 同时从 2011 年到2015 年将要开展第二期系所评鉴。

从评鉴结果看 ,2008 年上半年 , 已经完成 45 所高校 1480 个系所和班 ( 其中 , 系所 1111 个 ) 的评鉴工作。

通过者 1200 个,约占总数的81%; 待观察者 233 个,约占总数的16%;未通过者 45个,约占总数的 3% 。

二、系所评鉴步骤、过程与方法整个系所评鉴,分为前期准备、自我评鉴、实地访评、结论审议、申诉、结果公布等阶段。

1. 前期准备评鉴中心基金会 ( 全称“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基金会”,成立于2005年) 根据本评鉴周期内参评高校系所数量并考虑年度评鉴均衡性,做出整体规划。

接下来是一次性遴选出最近一个学期参评学校系所的实地访评委员。

为了搞好系所评鉴,提高评鉴质量,评鉴中心基金会专设 47 个学门规划委员会,每个学门下面包括若干个系所 ( 专业 ) 。

一般情况下,系所实地访评委员共5人 ( 包括召集人一名 ),是从若干提名专家中产生的。

评鉴中心基金会就某系所评鉴工作 , 先按照一比五的比例选择 25 位同行专家,并将这批专家名单下发给参评学校系所征求意见,主要是请系所说明哪些专家应该回避,或者列出不宜参加本系所评鉴的必要理由,但不可指名要求哪些委员可到校评鉴。

在此基础上,评鉴中心基金会为每一系所秘密择出 5 位实地访评委员。

5 位委员组成一组,每组委员可参加多个不同高校相同系所的实地访评工作。

评鉴中心基金会还要组织召开各组召集人培训会主要研习评鉴政策、评鉴方案、评鉴流程以及评鉴报告书的写法和要求等。

2. 系所自评自评的目的是按照评鉴指标体系的要求,全面检试系所自我工作目标、规划、措施、效果、改进、机制之间的适切性,总结成效与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善意愿。

自评时间通常为一年,并于 6 个月前向评鉴中心提交自评报告,同时收集积累相应的自评依据等材料。

据笔者现场观摩了解,学校系所非常重视自评工作,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 , 包括自评报告、自评依据材料。

尤其是那些办学时间较短的高校以及私立高校 , 总体办学实力不强,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准备能够顺利通过评鉴,以扩大自身影响。

所以,这些高校自评工作十分认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比如,我所观摩的私立华梵大学中文系,其自评报告就写了 25 万多字,辅助报告 40 多万字 , 还按照五大评鉴指标体系要求,分门别类地准备了相关资料,以至细化到系里每一教师的教学材料、研究材料、培训情况材料、辅导学生材料等,放了满满一屋子。

自评报告 ( 主报告 ) 按照五个一级指标和 43 个参考效标所提出的问题逐一回答 , 而每一个问题又分别从现况、优势与已取得的业绩、危机及存在的问题、拟改进的对策等四个方面展开,图文并茂,非常详尽。

3. 实地访评实地访评的目的是了解系所评鉴过程的客观性与效果的可信度,并给出系所实地访评结果和工作改进建议。

实地访评以专家同行的访问调查为主。

实地访评委员每组为5人 , 另有一访评助理 ( 相当于大陆评估专家组秘书 )。

一般情况下 , 一所学校的系所必须在同一周内同时接受评鉴,分两批进行,每批两整天。

周一和周二进行第一批,周三休息一天,周四和周五进行完第二批。

如果一所大学系所较多,那么进校实地访评的专家也就较多。

比如台湾大学有 100 多个系所,在台湾大学接受系所评鉴的那一周,前后总计有五六百位评审委员先后进校进行评鉴,其规模相当浩大。

实地访评委员要提前两个月认真研读系所自评报告,并标出待考察的问题和重点。

现场作业的程序和方法,首先是5位委员现场宣读评鉴中心规定的委员评鉴伦理与纪律要求,接下来工作分工,每一位委员独立负责指标体系中的一个指标作重点考察,同时辅助考察另一指标,力求做到重点考察与兼顾全面相结合。

再接下来是听取系所主任报告 (40 分钟 ) ,然后是相对灵活地进行实地考察教学设施、个人访谈、座谈、现场观摩课程教学、查阅教学文件和材料、问卷调查等。

除了现场访谈为评审委员与访谈对象一对一个别行动外,其他均为集体活动 , 包括集体听课、考察、座谈等。

访谈内容主要是询问教师或学生对系所办学理念的理解与共识,对系所教学条件、师资、管理等的意见和建议。

我跟随5位委员随机听了4位老师的4门课,每一门课听不到10分钟,总计30分钟左右。

委员还召开了一次系所毕业生座谈会,时间大约半个小时,询问内容主要是系所是否注重与毕业生系友的联系,为其创造了什么条件,毕业生对系所有什么贡献和发展建议等。

第一天工作结束前,评审小组交流各自访评意见,并根据各自分工,指出需要进一步厘清的问题,评鉴助理加以记录和整理后,交系所负责人做相应准备 , 以便第二天上午面对评审小组进行公开答辩。

答辩是评鉴活动中很重要的环节 , 时间大约 50 分钟,系所主管要针对委员们提出的问题,逐一回答和交换意见。

整个过程有问有答,平等友好,气氛热烈。

之后,委员根据需要再行个别访谈、查阅材料,把现场访评工作,特别是把问题和建议落到实处。

委员还要初步准备个人主要负责的那个指标的评审意见,通常不少于 800 个字,也就是说,按照五大指标计算,评鉴专家组整个评鉴报告不少于4000字。

第二天下午,也就是实地考评工作的最后一个单元,委员们要坐下来一起交流考评意见,并商讨评鉴报告的写作。

5 位委员非常认真,务求所肯定的事项、所反映的问题都能够客观准确、公平公正能够让系所接受和认可,不出现模棱两可或者硬伤。

经反复斟酌后,完成评鉴报告,总体说明系所的现况、优势、特色、成就,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特别是评鉴委员以达成共识的方式作出该系所是否通过评鉴的决定。

如果多数委员认为系所在师资、课程等关键指标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就会提出“待观察”甚至“不通过”的结论建议各评鉴委员要在评鉴报告上签名,将评鉴报告 ( 包括结论建议 ) 当场放入评鉴中心基金会专用信封加以密封。

访评小组完成访评工作的同时,该小组召集人要和该系所主管确认完成两天之实地访评流程,并且一同签署访评工作完结书,由评审组助理封存好交至评鉴中心,5 位委员也同时撤离学校系所。

4. 结论宙议、中诉与公布评鉴中心在接到评审委员写好的评鉴报告后,要认真仔细阅读与审核,核稿完成后交实地访评小组召集人审查是否符合该评鉴小组的原意。

确认无误后再交受评系所,征求其意见。

如果系所无异义,则将报告递交学门规划委员会进行初审 ( 每一学门委员会由 5 位委员和 2 名专家学者组成 ,47 个学门规划委员会每年分别于 6 月和 12 月各召开一次会议,审议系所评鉴报告及结论 ), 委员会会议初审时,实地访评小组的召集人要到会说明本系所评鉴组的经过和意见,如果初审通过,再交认可审议委员会进行复审进行最后认可。

认可审议委员会由各学门召集人与“教育部”代表组成,如果一致通过,则形成“认可结果报告书”, 由评估中心基金会统一上报“教育部”备案 , 然后由评鉴中心面向高校和社会进行结论公布。

如果受评系所对实地访评小组结论有意见,可向评鉴中心基金会申诉委员会进行申诉,基金会将其提交学门规划委员会进行审议。

审议时有两种可能 , 一种是驳回系所的申诉 , 一种是接受申诉并修改实地访评小组的意见。

如果学校系所对认可委员会最后结论有意见 , 也可以进行申诉,这时,申诉委员会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维持原来结论或者修改原来结论的决定。

如果是修改最后结论,则要重新组织专家对系所进行实地评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