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有时又称冠状动脉病(CAD)或缺血性心脏病(IHD),系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易患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吸烟、糖尿病、长期紧张、缺乏锻炼及遗传因素等。
由于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的不同,本病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一般可分为六型。
1.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图、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有关的主观症状。
2.心绞痛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3.心肌梗死症状严重,为冠状动脉阻塞、微血栓形成、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引起。
4.缺血性心肌病长期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肌逐渐纤维化,称为心肌纤维化或心肌硬化。
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或)心律失常。
5.猝死突发心脏停搏而死亡,多为心脏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电解质失衡及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所致。
6•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以是冠心病的唯一症状。
通常,人们所理解的冠心病,多指1、4型,最为常见,经有效治疗后,多可稳定。
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drome)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痉挛性变化、血流突然减少,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发病前,可能没有冠心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改变,心脏功能检查可能完全“正常"。
一旦发生过,应按冠心病诊治。
(一)心绞痛【诊断提示】7.临床表现(1)疼痛部位:在胸骨中上段(相当两侧乳房的水平线),为内里痛,而不是表皮痛。
疼痛为一片,而不是一点。
(2)疼痛的性质:为憋闷感、压榨感、紧缩感等异常感觉,少数表现为刺痛感和割痛感。
疼痛剧烈,多伴出汗,难以忍受。
(3)发作诱因:常见的诱因为劳累,发作于劳累当时,而不是劳累过后。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一、冠心病的概述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众多,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家族遗传等。
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早期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级诊疗的意义分级诊疗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状况的治疗,以实现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目标。
对于冠心病患者,分级诊疗可以确保轻症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规范的治疗和管理,重症患者能够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接受更专业的治疗,康复期患者则可以回到基层进行康复和随访,形成一个有序的医疗服务链条。
三、分级诊疗的具体内容1、基层医疗机构(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职责:负责冠心病的初步筛查、健康教育、危险因素控制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管理。
诊疗内容:为居民提供定期的健康体检,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
开展冠心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冠心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对确诊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并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二级医院职责:接收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病情不稳定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将病情复杂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
诊疗内容:对转诊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等),明确诊断。
对于病情较轻的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进行住院治疗,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病情稳定后转回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对病情较重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及时转诊至三级医院。
3、三级医院职责:承担疑难重症冠心病患者的诊治,开展复杂的手术和介入治疗,为基层和二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一、概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心病,有时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心病这一简称,目前虽被普遍应用,但它未表达出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病因,而有更广泛的含义。
因为是以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冠状动脉病,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一词事实上包括所有这些情况所引起的心脏病变。
但由于绝大多数(95%~99%)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因此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心病一词来代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虽然不甚确切,在临床上还是可行的。
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且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是工业发达国家流行病,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死因。
我国目前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较低发国家的行列,然而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样,近年有升高趋势。
二、诊断依据诊断冠心病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各项实验室检查资料,其中最肯定的客观诊断依据是发现心肌有缺血的表现,同时证明病人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阻塞性病变。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最常用的无创伤性方法。
如在静息状态中未见心肌缺血的表现时,还可进行动态心电图记录和(或)心脏负荷试验。
后者常用活动平板运动、踏车运动等动力性负荷试验,或心房调博、过度换气试验等非动力性负荷试验。
对不能急性运动试验的病人还可用药物负荷试验包括双嘧达莫(潘生丁)试验、腺苷试验、多巴酚丁胺试验和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麦角新碱诱发试验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痉挛。
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是无创性检查,主要包括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核素心室显像等。
心肌灌注显像常用201TI或99mTc-MIBI静脉注射使正常心肌显影而缺血或坏死区不显影的“冷点”显像法和用99mTc焦磷酸盐静脉注射使新近坏死的心肌显影而正常心肌不显影的“热点”显像法。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冠心病,也称为冠状动脉心脏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心脏病。
冠心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增加。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大约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是主要死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管理冠心病患者,科学实施诊疗,国内外专家与学者联合制定了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指南。
一、诊断标准冠心病的主要诊断方式是经验性的,也就是根据症状、心电图和血液检测等综合表现进行诊断。
在确定诊断时,需要根据以下方面考虑。
1. 症状: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心慌、气促、乏力、晕厥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先进行详细询问并进行体格检查。
2. 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电图可以检测心律、心电轴、ST段变化、T波倒置和心脏扩大等情况。
一般情况下,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电图异常。
3. 血液检测:血液检测可以检测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BNP 等生化指标,以了解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程度。
二、分级标准根据患者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分级是诊治冠心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冠心病分级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CCS(加拿大心脏学会)分级标准:将心绞痛根据病情分为I-IV级。
其中,CCS-I级为轻度疾病,CCS-IV级为患者痛苦最重的一种状态。
2. NYHA(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将患者的心功能分为Ⅰ-Ⅳ级。
其中,Ⅰ级为轻度病情,Ⅳ级为最重度病情。
3. ACC/AHA(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联合会)变异分级: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层次。
以上三种分级标准都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们还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三、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分级,医生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具体的治疗方法介绍。
1. 病因治疗:这是治疗冠心病最根本的方法。
包括戒烟、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冠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范围广泛,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猝死。
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为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冠状动脉,随着胆固醇及其他沉积物组成的斑块在动脉壁积聚,会导致冠脉狭窄、闭塞,从而引起冠心病。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除了年龄、遗传因素等不可控的因素外,还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吸烟等可控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积极防控将有助于防治冠心病。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冠心病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而控制。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动脉损伤和狭窄的风险。
通常男性的冠心病风险要大于女性。
心脏病家族史与冠心病高风险相关,如果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前被诊断患有心脏病,那么此类人群风险最高。
无论是吸烟还是二手烟都会增加冠心病风险。
没有得到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和血管壁变厚,从而缩小血液流经的管腔。
血液中高水平的胆固醇会增加斑块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风险。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通常被称为“好”胆固醇。
“坏”胆固醇水平高和“好”胆固醇水平低,都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糖尿病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
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和高血压。
体重过重通常会加重其他危险因素。
缺乏运动也与冠心病及其一些危险因素有关。
生活中没有缓解的压力可能会损害动脉,并加重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吃太多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盐和糖的食物会增加冠心病风险。
大量饮酒会导致心肌损伤,还可以加重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而以上多个危险因素组合在一起时,可能存在累加效应,导致更高的冠心病风险。
此外,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可诱发冠心病发作,尤其是诱发出现胸痛症状,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也可诱发冠心病症状发作或加重。
冠心病是什么
冠心病是什么冠心病是什么?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由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完全阻塞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它常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群中也有日益增多的发病率。
冠心病是心脏病中的一种主要类型,病情严重,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果严重。
病因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当冠状动脉内的动脉壁因胆固醇、脂质、钙盐等囤积物质形成斑块,导致动脉腔狭窄或堵塞时,就会发生供血不足,引起冠心病。
此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因素也是冠心病的诱因。
症状冠心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胸痛,即心绞痛。
心绞痛通常为胸部或胸骨后部不适感,可以向左肩、左臂、颈部、下颌部等部位放射,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也可伴随出汗、头晕、呕吐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出冷汗等症状。
预防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预防至关重要。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
其次要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另外,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减少心脏负担,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治疗对于已经患上冠心病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管理。
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抗栓治疗、抗高血压、抗高血脂、抗糖尿病等治疗,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次数。
介入治疗包括支架置入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等,可以有效扩张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
手术治疗可以考虑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以帮助患者改善心血管病变,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结语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危害巨大,预防至关重要。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潜在问题,积极治疗和管理疾病,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冠心病的防治科普
冠心病的防治科普冠状动脉给心脏供应血液,如果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了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得冠状动脉产生狭窄、闭塞,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
冠心病的致死率很高,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冠心病的方法以及冠心病预防,让人们可以更好的防治冠心病。
1.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心肌的血液供应主要是来自主动脉根部的左、右两支冠状动脉。
当冠心病患者这两条动脉和他的分支发生了粥样硬化、血管痉挛,就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管腔狭窄、闭塞。
如果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太多,就很容易出现冠状动脉循环障碍,从而导致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足,并且引起心肌氧供需不太平衡。
如果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管腔完全堵塞,出现了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病症,患者就会出现心肌梗死等问题。
2.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如果患者患有冠心病,会出现一些很明显的症状,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导致患者出现冠心病的临床症状。
如果患者过度劳累或紧张时,患者就会感到胸骨后或左胸部出现疼痛,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出汗的情况。
如果患者有冠心病,那么他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就会出现心慌、气短、疲劳、呼吸困难等情况。
如果患者在饱餐或看刺激性影片时,出现了心悸、胸痛的情况,就说明可能患上了冠心病。
在公共场所、上楼、爬山时,如果感觉到比以前更容易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的情况,就很可能是患上了冠心病。
患者在晚间睡眠时,如果枕头比较低时,就容易感到憋气。
熟睡或恶梦过程中,如果患者突然清醒,感到胸闷、心悸、呼吸不畅的情况,需要坐起后才可以缓解,就说明患者很可能有冠心病。
3.冠心病的治疗方法3.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基础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也是普遍应用于临床、且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采用药物治疗,患者需要根据自身具体病情合理使用药物,而且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的症状,并且可以稳定冠心病患者的病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本病出现症状或致残、致死后果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发病早于女性。
在欧美发达国家本病常见,美国约有700万人患本病,每年约50余万人死于本病,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
在我国,本病不如欧美多见,但近年来呈增长趋势。
20世纪7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本病的人口死亡率分别为21.7/10万、15.7/10万和4.1/10万;80年代分别增至62.O/10万、37.4/10万和19.8/10万;90年代我国城市男性本病死亡率为49.2/10万,女性为32.2/10万。
此外,在住院心脏病患者中本病所占比例,也随年代不断增加,以我国上海两所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资料为例,50年代为6.78%,60年代为15.71%,70年代为26.03%,80年代为26.80%,90年代为39.18%。
【分型】由于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同,本病有不同的临床表型。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将之分为5型。
近年临床医学家趋于将本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慢性冠脉病(chron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或称慢性缺血综合征chronic ischemic syndrome,CIS)两大类。
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也有将冠心病猝死也包括在内;后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如X综合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
冠心病的最新指南
冠心病的最新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也在不断完善。
为了更好地指导患者及医护人员对冠心病的管理,近期发布了最新的冠心病指南。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冠心病的最新指南内容。
一、冠心病的定义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血管疾病。
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是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持续高血压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罹患冠心病的风险。
2.高血脂: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过高易导致冠心病。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风险较一般人更高。
4.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也会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
三、冠心病的最新指南最新的冠心病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与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液检查、心脏彩超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明确诊断是否为冠心病。
2.治疗方案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3.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4.介入治疗:如冠脉支架植入、冠脉旁路手术等,对于严重冠心病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5.生活方式干预:通过定期运动、保持正常体重、戒烟限酒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心血管健康,延缓病情进展。
四、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性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预防远比治疗更为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
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压力等,都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五、总结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预防,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新的冠心病指南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冠心病。
我们应该重视冠心病的预防,通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保护心脏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造成心脏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会从定义、发病原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内膜下脂质斑块逐渐增厚形成斑块,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病变。
二、发病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抽烟、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心理因素、遗传病变以及炎症反应等也可能对疾病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三、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动脉内膜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动脉壁钙化等方面。
在脂质代谢紊乱的情况下,脂质在血管内膜下积聚形成斑块,称为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逐渐增大,最终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从而妨碍了心肌的正常血液供应。
四、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无任何症状,重者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胸闷、心悸、气促、乏力、晕厥等。
心绞痛的发作多与活动、情绪激动等因素相关,常表现为胸前或胸骨后憋闷、压榨样疼痛,放射至左肩臂或颈部。
五、诊断方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液检查和心血管影像学等多种方法。
心电图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诊断工具,可用于评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情况。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血脂、血糖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等,辅助判断病情和预后。
心血管影像学包括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可直观地观察心脏结构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六、预防措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等。
冠心病知识百科
冠心病知识百科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症状。
它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壁发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过程包括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盐沉着等。
这些斑块会逐渐堆积在冠状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减少了心脏肌肉所需的血液和氧气供应。
当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时,就会出现心绞痛症状。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年龄、性别、家族史等。
这些因素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从而增加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
心绞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患者常感到胸闷、胸痛或胸部压迫感,可向左肩、左臂、颈部等放射。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常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导致猝死。
心力衰竭则是冠心病晚期的表现,患者会感到气短、乏力、心悸等症状。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情况,心肌酶谱可以检测心肌损伤的程度,冠状动脉造影则是最直接、准确的诊断方法。
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心绞痛药物、降脂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等,可以缓解症状、减少心肌损伤。
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扩张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改善血液供应,恢复心肌功能。
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适用于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
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
此外,定期体检和及早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了解冠心病的病因、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减少心梗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冠心病
冠心病概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其具体定义为:“由于冠状动脉循环改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
它包括急性或慢性疾病,也可由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
”引发冠心病的最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常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基本是“冠心病”的同义语。
因此人们把冠心病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它是由于供应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
因此,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是最严重的心脏病之一。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心血管病的死亡约占总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冠心病居首位,占心血管死亡的60%以上。
近40年,随着传染病的控制、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明显增高,成为首要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的40%以上,其中冠心病据各类心血管病的首位。
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正在急剧上升,冠心病在国内平均患病率约为8.39-24%,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发病年龄正呈日益下降的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到2020年左右,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会迎来冠心病的“流行顶峰”。
值得庆幸的是,冠心病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
许多医生把冠心病比喻成一颗埋在病人体内的“地雷”,其有两种含义:第一危险,不知病人什么时候会踩到这颗“地雷”,一旦踩到这颗“地雷”,即发生AMI或猝死,悲剧常常是无法挽回的;第二可治,冠心病的现代治疗手段可以成功地排除这颗“地雷”,解除其对病人的威胁。
病理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已被国际上公认为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因素。
另外高脂饮食、肥胖、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精神因素、家族性遗传因素也与冠心病有一定的关系,它们使发病年龄提前。
正常的动脉内膜附有一层内皮细胞,是非常光滑的。
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可见到微隆起或不隆起于内膜表面的黄色点状或条状病变,其主要成分是在细胞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下沉积的脂质。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左主干及其两个分支以及右冠脉的管壁超过2mm者为异常。
心肌缺血的超声表现
二维超声可及时的发现心肌缺血,表现为室壁 发生节段性运动失调。
研究证明,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或心绞痛均 发生在二维显示的室壁运动失调之后,急性心 肌梗死发生数秒钟内,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失常 即可出现。二维显示的左室节段性运动异常与 缺血区相一致,只是范围略大于病理解剖学的 梗死面积,可能与梗死区周围境界不清有关。
部室壁变薄,向外膨隆、形成室壁瘤,内膜回声不 光滑,M型超声显示相应部位运动幅度、运动速度 及增厚率减低或消失。
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无特殊表现,可见瓣膜的返流。
频谱多普勒早期可见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通过二尖瓣 的血流E峰小于A峰,晚期左室收缩功能减退,主动脉 血流峰值速度降低,射血时间延长。
心肌梗死
当冠状动脉病变时,其管壁回声增强,不均匀, 不规则,内膜不光滑,有时可见粥样斑块回声, 管腔腔隙变小,甚至闭塞。
左冠状动脉
非标准心底短轴切面
显示左冠状动脉起始部,其内色彩充盈良好。
左、右冠状动脉
超声观察冠状动脉内容
1、确定左主干、右冠脉与主动脉的关系:
观察其起源是否异常。
2、确定冠状动脉的走行方向及屈度: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供应心 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这 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久而久之越 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了 心肌的血流量减少,供氧不足,使心脏的正常工作受到不 同程度的影响,由此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憋 气,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因此,冠心病又称缺 血性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如痉挛收缩)一 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 血管疾病。
冠心病资料
冠心病的定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guān xīn bìng),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IHD)。
CHD是多种冠状动脉病的结果,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95%-99%)。
因此,习惯上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 art disease)同义词。
冠心病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
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疾病别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属部位:胸部就诊科室:心血管内诊断检查(1)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
与其它诊断方法相比,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
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有其临床价值,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心电图负荷试验:主要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
心电图是临床观察心肌缺血最常用的简易方法。
当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以记录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异常表现。
但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经下降,通常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仍可维持正常,无心肌缺血表现,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
为揭示减少或相对固定的血流量,可通过运动或其它方法,给心脏以负荷,诱发心肌缺血,进而证实心绞痛的存在。
运动试验对于缺血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后的心功能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
(3)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
冠状动脉 诊断标准
冠状动脉诊断标准冠状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因此,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标准。
首先,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胸痛、心绞痛、呼吸困难、乏力等,其中以典型的心绞痛为主要表现。
心绞痛通常发作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饱餐后,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闷痛或压榨感,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也可放射至左肩、臂、颈部或下颌部。
此外,冠状动脉疾病还可表现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症状。
因此,对于有典型症状的患者,可初步怀疑为冠状动脉疾病。
其次,冠状动脉疾病的体征包括心脏听诊、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心脏听诊可发现心音异常、心脏杂音等,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心力衰竭可表现为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不全。
这些体征对于医生来说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最后,辅助检查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心电图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能够发现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病变,但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
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对于评估心功能和心肌梗死后的心肌收缩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最可靠的方法,能够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部位,对于指导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并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因此,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医生和患者都应该高度重视,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筒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临床分型: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冠心病。
【病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主要和下列因素有关: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缺少活动、家族史,其他如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或女性绝经后,进食许多的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钠盐,性情急躁竞争性过强,工作专心而不注意休息、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的A型性格者均易患冠心病。
一、心绞痛【概念】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最基本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和(或)痉挛,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缺氧时,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传至大脑,产生痛觉。
常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也可在饱餐、寒冷、阴雨天气、吸烟酗酒时发病。
【临床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其特点是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肩、左譬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咽、颈、背、上囊部等。
胸痛常发生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煞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在停止诱发症状的举动后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缓解,可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也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临床上男性多与女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的女性,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肥胖、吸烟史者,发病率更高。
【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静息时,约半数患者为正常,也可出现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也可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
冠心病定义及判定标准
冠心病定义及判定标准
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冠状动脉是心脏主要的供血管,当它们受到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的影响时,血液流动受阻,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冠心病的判定标准通常包括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等多方面的评估。
临床症状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胸痛、气短、心悸等表现。
心电图检查可以观察到心脏的电活动情况,是否存在缺血性改变。
心肌酶学检查则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指标的升高可以提示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心脏超声、核素显像、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确定是否存在冠心病。
冠心病的判定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多种辅助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
总的来说,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和多种检查结果,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
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可
以帮助他们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一二三级的标准
冠心病一二三级的标准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所致。
根据心肌缺血的程度和严重程度,冠心病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级别的标准。
一级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相对较轻的情况。
它的主要特征是心肌供血不足,但心脏功能正常。
一级冠心病患者通常不会出现严重的心绞痛症状,可能只有轻度压榨感或不适感。
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病情,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少压力等。
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些检查,如心电图、血液检查等。
二级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明显加重的情况。
它的主要特征是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心肌缺氧明显。
二级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出现明显的心绞痛症状,如剧烈胸痛、气喘等。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以确定血管狭窄的程度和位置。
治疗方面,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以减轻心绞痛症状。
三级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非常严重的情况。
它的主要特征是心肌缺氧严重,导致心肌损伤和左心功能严重减退。
三级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严重的心绞痛症状,甚至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紧急的治疗,如血管成形术(PTCA)、冠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度,减轻心绞痛症状。
总结起来,冠心病的一二三级标准主要是根据心肌缺血的程度和严重程度来划分的。
一级冠心病是较轻度的心肌缺血,二级冠心病是心肌缺血明显加重,三级冠心病则是心肌缺血非常严重。
不同级别的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冠心病的治疗也需要患者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添加药物治疗,并在必要的情况下接受心血管手术。
冠心病健康宣教
冠心病健康宣教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痉挛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临床常见为心绞痛型与心肌梗塞型。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及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胸骨后部压榨性疼痛感觉,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为诱发因素。
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心肌坏死。
主要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烦燥不安等,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严重者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减少疾病复发与并发症的发生,请您注意以下几方面。
【心理指导】1、保持良好心态,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可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诱发与加重病情。
2、对心肌梗塞的病人,克服焦虑、恐惧等情绪更为重要,请您相信我们,把心情完全放松,配合治疗,以最佳心理状态,渡过危险期。
【饮食指导】1、心绞痛病人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2、心肌梗塞病人前三天进食流质,待症状减轻后逐渐改为半流、软食、普食,进食不宜过饱,因为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进食过多可增加胃肠道血流量而使心脏负担加重。
3、戒烟酒。
【休息、活动指导】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指导休息及活动:1、心绞痛发作时立刻休息,发作频繁者卧床休息。
2、心肌梗塞病人必须保持环境绝对安静,严格限制探视与不良刺激。
3、心肌梗塞后1周内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由他人护理。
以降低心脏耗氧,防梗塞范围扩大;无严重并发症者,第二周可在床上作肢体被动运动,第三周在床边活动,第四周可在室内活动。
【护理方法指导】保持大便通畅,不要用力排便,因用力排便时腹压增高,使回心血量增加,加之屏气、用力,使心脏耗氧量增加、负担加重。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冠心病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而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指南。
以下是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的简要介绍。
冠心病的分级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划分的,一般分为四个级别:0级、I级、II级和III级。
0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清晰,没有明显的异常。
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运动,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I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存在轻度狭窄或阻塞,但没有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状。
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风险因素,包括血压、血脂和血糖的控制,以及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II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有中度狭窄或阻塞,患者会出现劳力性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的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考虑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通手术(CABG)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症状。
III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或完全阻塞,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胸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肌缺血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常规的药物治疗往往无法缓解症状,因此需要考虑行PCI或CABG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的症状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除了上述的级别划分,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和控制其他慢性病等;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等;以及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总结起来,冠心病的分级诊疗指南是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引起的症状严重程度来划分的。
根据分级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以改善血流供应和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冠心病的治疗除了医疗干预外,患者还需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积极参与治疗,以便更好地防治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慢性肺心症:較常見,因肺循環血壓過高,加重 右心負擔而引起,死因多為心臟衰竭。 其原因如下:
» 瀰漫性的肺臟疾病。 » 肺臟的血管疾病。 » 慢性換氣不良(chronic alveolar hypoventilation)。
• 風濕性全心炎(Rheumatic Pancarditis)
– 指心包、心肌及心內膜同時發炎。
– 心包炎
– 發生在急性期,常引起心包膜積水。 – 屬急性維蛋白性炎症,又稱為纖維蛋白性心包炎 (fibrinous pericarditis)。 – 俗稱絨毛心(cor villosum)或多毛心(cor hirsutum)。
第十章 心臟血管疾病
(Diseases of Cardiovarscular System)
第二節 心臟疾病
• 壹、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又 稱缺血性心臟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冠 狀動脈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或冠心病, 最常造成死亡的心臟疾病。
圖10-8
• 貳、風濕性心臟病
– 發生在A群β溶血性釀膿鏈球菌感染 後2~4週,為一易復發的全身性結締組織 發炎疾病。
– 屬第三型之免疫複合體型過敏反應。
– 風濕熱的病程變化, 主要發生在膠原性結締組織:(圖10-9)
圖10-9
–1.初期為滲出性反應,並有酸黏多醣體 (acid mucopolysaccharide)的增加。 –2.之後膠原纖維會發生腫脹與類纖維蛋白變 性(fibrinoid degeneration),甚至壞死。 –3.增生期開始有組織球聚集形成微小肉芽腫, 並有多核巨細胞與少數淋巴球和漿細胞的浸 潤,在心肌形成阿孝夫氏小體(Aschoff’s body)。(圖10-10) –4.晚期因纖維化而老化、癒合。
表10-1
– 合併症
– 1.發生於數小時~3天內: »心律不整(arrhythmia):是最常見的症 狀。 »心因性休克。 »血栓形成。 – 2.發生於3~14天: »心臟破裂:(圖10-8)。 »急性心包膜炎(acute pericarditis)。 – 3.發生於數週以上: »慢性心臟衰竭。 »心臟動脈瘤(myocardial aneurysm)。
» 可聽診到連續性似機械聲的心雜音(continuous machinery-like murmur)。 » 如果超過3個月仍然開放,則需用藥物使之閉鎖或外科手術結紮。 (圖10-14)
– 4.肺動脈狹窄(pulmonary stenosis)(圖10-15)。 – 5.主動脈狹窄(coarctation of aorta)(圖10-16)。
• 肆、先天性心臟病 – 一、病因 – 懷孕的前3個月若受到各項因素 的影響,最易發生心臟畸形。
»1.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 »2.藥物:畸胎藥物。 »3.放射線。 »4.氧濃度。 »5.染色體。
– 二、分類
– 1.分流性(shunt):
» 左側血液流到右側之分流:最常見。 » 右側血液流到左側之分流:會引起發紺。
– 2.阻塞性(obstruction):
» 例如主動脈狹窄及主動脈瓣狹窄等。
– 另根據患者的皮膚和黏膜是否因缺氧而呈藍黑色, 即發紺(cyanosis),可將之分為非發紺性 (acyanotic) 及發紺性(cyanotic)先天性心臟病。
• 非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
– 1.心室中隔缺損(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最常見。(圖10-12) – 2.心房中隔缺損(atrial septal defect;ASD)。 (圖10-13) – 3.開放性動脈導管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 當炎症消退後,經機化、纖維化及疤痕化,此增殖體可引起瓣 膜的變形、黏連、並妨礙瓣膜之正常功能。
• 參、高血壓性心臟病
• 全身性高血壓 –會造成左心室肥大, –引起心臟擴大 –心肌功能降低 –心衰竭
• 肺動脈高血壓
– 會造成右心室肥大,引起心臟擴大,稱為肺性心臟病 (cor pulmonale),也稱肺心症。
– 其機轉是由於冠狀動脈發生阻塞或狹窄,使血流 不足,引起心肌的缺血及缺氧而壞死。
一、病因
–最常見的原因是冠狀動脈粥狀硬 化 (atherosclerosis)。 –漸進性阻塞必須超過管腔橫切面 積的70 %以上,才會造成其分布 組織的慢性缺血變化。(圖10-5)
圖10-5
• 心絞痛(Angina Pectoris)
– 心肌炎
– 除了典型位於血管周圍間質的阿孝夫氏小體,也常 見輕微的心肌壞死與炎症細胞浸潤。
• 風濕性心內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
– 主要是慢性纖維化,會引起瓣膜變形,妨礙心臟功能,最後造 成心衰竭。
– 風濕熱為造成二尖瓣狹窄(mitral stenosis)最常見的原因。 – 受傷的內皮細胞會引起血小板與纖維素的沈積,長久後將形成 疣狀增殖體(vegetation)(圖10-11)。
– 又稱為狹心症,是最常見的冠狀動脈疾病。 – 患者會出現胸痛、胸悶或胸部壓迫的症狀,特別是 在運動、用力、天氣寒冷或情緒激動的時候。 – 其原因是由於冠狀動脈痙攣而使心肌缺血。 – 可以舌下含三硝酸甘油酯(nitroglycerin;NTG)使痙 攣之冠狀動脈放鬆,紓解症狀,稱為穩定型心絞痛 (stable angina)。 – 若是患者的症狀持續惡化,則稱為不穩定型心絞痛 (unstable angina)。
•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
– 主要是因冠狀動脈粥狀硬化,部分是由於不穩 定型心絞痛持續進行,而引起冠狀動脈的完全 阻塞。 – 最常發生於左冠狀動脈的前降枝。
– 典型症狀為胸骨下的突然劇痛,並可放射至左 肩、頸部、下巴和背部等,通常無法以三硝酸 甘油酯來緩解。 – 類型(圖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