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八年级数学下册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4《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4《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课案(教师用)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新授课)【理论支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叶澜教授认为,传统教学论从教的角度探讨问题,实用教学论则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在心理过程的分析,社会学的眼光集中在师生互动、课堂生活、人际关系等的描述上,他们都缺乏具有课堂教学本质的理性的认识.她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是他们生活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命.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只有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显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释一些现实现象,教材引用了大量的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本节的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一方面说明在现实世界反比例函数大量存在,另一方面说明如何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本节提供了大量的,学生身边的反比例函数的例子,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的重要性,提高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使学生会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可以看什么?”使学生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图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到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 难点:用反比例函数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1. 已知函数xy 6=,当x =2时,y = _;当y =2时,x = . 2. 对于函数x y 3=,当x >0时,y ,这部分图像在第 象限;对于函数x y 3-=, 当 x <0时,y ,这部分图像在第 象限.3. 结合一个反比例函数实例,说说反比例函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答案〗(1)3;3. (2)>0.;一;<0;三. (3)略.〖设计说明〗进一步熟悉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考察学生是否能结合实例,说明反比例函数两个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 (千帕)是气体v (立方米)的反比例函数,其图像如下图:(1)观察图像经过已知点 ,⑵求出它们的函数关系式,⑶ 当气球的体积是0.8立方米时,气球内的气压是多少千帕?师生行为: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探究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解答,教师点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探讨、交流,领会实际问题的数学意义,体会数与形的统一.教师可引导、启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①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的情况;②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方法;③过程中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设计说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探究讨论让学生体会问题解决得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总结】:从此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存在大量反比例函数的现实.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你会发现有了反比例函数,很多实际问题解决起来很方便.二、讲授新课【例1】 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 3的圆柱形储存室.(1) 储存室的底面积S (单位:m 2)与其深度(单位:m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 公司决定将储存室的底面积S 定为500m 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3) 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15m 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 ,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师生行为:先由学生识题,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此活动.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①能否建立问题情境,储存室的形状,大小是否清楚;②能否准确地分析问题,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③当深度受到限制时,学生是否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想到加大圆柱形煤气储藏室的底面积;④能否将三个问题的解答有机地联系起来;⑤对该题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引导.分析:我们知识圆柱的容积是底面积×深度,而现在容积一定为104m 3.所以S ·d =104.变形就可得到底面积S 与其深度d 的函数关系,即dS 410=. 所以储存室的底面积S 是其深度d 的反比例函数. 根据函数dS 410=,我们知道给出一个d 的值就有唯一的S 值和它相对应,反过来,知道S 的一个值,也可以求出的d 值.题中告诉我们“公司决定将储存室的底面积S 定为500m 2”,即,“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实际上就是求当时S=500m 2时,d=?.根据d S 410=得d 410500=,解得d=20.即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20米.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地下15m 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m ,即d=15m ,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即当d=15m ,S =?呢? 根据dS 410=,把d=15代入此式子,得67.66615104≈=S . 当储存室的深为15m 时,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666.67m 2才能满足需要.〖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对煤气储存室的形状,圆柱形底面积S {单位:m 2)与其深度d(单位:m )函数关系的研究,体会容积一定,当挖掘深度d 发生改变时圆柱形底面积s 应随之改变,使学生对利用发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利用发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目的.我们把这个“煤气公司修建地下煤气储存室”的问题转化成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时,后面的问题就变成了已知函数的数学模型求相应自变量的值或已知自变量的值求相应的函数值,借助于方程,问题变得迎刃而解.三、课堂反馈训练:1.(1)已知某矩形的面积为20cm 2,写出其长y 与宽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当矩形的长为12cm 时,求宽为多少?当矩形的宽为4cm ,求其长为多少?(3)如果要求矩形的长不小于8cm ,其宽至多要多少?〖参考答案〗(1)y =x 20;(2)35 cm ;5 cm ; (3)至多2.5 cm 〖讲评策略〗:由学生口答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评价2.如图,某玻璃器皿制造公司要制造一种容积为1升{1升=1立方分米}的圆锥漏斗.(1) 漏斗口的面积S 与漏斗的深d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 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厘米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参考答案〗(1)S =d3;(2)30厘米. 〖讲评策略〗由两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老师可巡视学生完成的情况,对“学困生”要提供一定的帮助.〖设计说明〗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这一环节的实施不但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和提升,同时又使得还存在模糊认识的学生得到进一步澄清,这就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时间得到最清晰的认识,这正是高效的价值所在.课后提升一、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李明计划在一定日期内读完200页的一本书,,读5天后改变了计划,每天多读5页,结果提前一天读完,求他的原计划平均每天读几页书?〖参考答案〗设李明原计划平均每天读书x 页,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1)李明原计划读完这本书需要用 天;(2)改变计划时,已读了 页,还剩 页;(3)读了5天后,每天多读5页,读完剩余部分还需 天;(4)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相应方程 ;(5)李明原计划平均每天读书 页.(用数字回答)(1)x200; (2)5x ,200-5x ; (3)55200+-x x ; (4)x200-(55200+-x x )=1; (5)20 2.某汽车油箱的容积为70升,小王把油箱注满后准备驾驶汽车从县城到300千米外的省城接客人,在接到客人后立即按原路返回,请回答下列问题:(1)油箱注满后,汽车能够行驶的总路程a (单位:千米)与平均耗油量b (单位:升/千米)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小王以平均每千米耗油0.1升的速度驾驶汽车到达省城,在返程时由于下雨,小王降低了车速,此时每行驶1千米的耗油量增加了一倍.如果小王一直以此速度行驶,油箱里的油是否够回到省城?如果不够用,至少还需加多少油?〖参考答案〗(1)a =b70; (2)不够,至少还需要加20升. 〖设计说明〗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一步掌握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八年级数学下册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课件 新人教版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八年级数学下册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课件 新人教版
交于A, B两点.求(1) A, B两点的坐标 ;(2)AOB的面积.

:
(1)
y
8 x
,
y x 2.
解得xy
4,2;或xy
2, 4.
A(2,4), B(4,2).
y A
N M
O
x
B
(2)解法一:
y x 2,当y 0时, x 2, M (2,0). y
A
OM 2.
N
作AC x轴于C, BD x轴于D. AC 4, BD 2,
MD
CO
x
B
SOMB
1 2
OM
BD
1 2
2
2
2,
1
1
SOMA 2 OM AC 2 2 4 4.
SAOB SOMB SOAM 2 4 6.
(2)解法二: y x 2,当x 0时, y 2, N(0,2).

ON 2.
y
作AC y轴于C, BD y轴于D. AC 2, BD 4,
挑战记忆:
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
反比例函数 y k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当k>0 x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 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少;当k<0时,两 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 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探究:
某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 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木 板,构筑了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 这样做的道理吗?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 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
才能正常R 工 作22,0 这2件20家用3电66器.7的电阻是多大? I 0.6

八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等奖说课稿3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八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等奖说课稿一、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二节的课题,是在前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的一节应用课。

体现反比例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数学模型,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杠杆原理”等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探究,使学生能够从函数的观点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对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函数模型,运用已学过的反比例函数知识加以解决,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和学以致用的'数学理念。

2、能力训练目标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进一步运用函数的图像、性质挖掘杠杆原理中蕴涵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利用函数探索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定律”,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再通过自己所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训练学生能把思考的结果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时要让学生很好地交流和合作.二、学习内容的基础以及其作用在17.1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基础上,《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这一节重点介绍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性,以及如何应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探究的例题和练习题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反映了数学与实际的关系,即数学理论来源于实际又发过来服务实际,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上涉及了物理学力学的实际问题,运用到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定理”,其本质体现的是力与力臂两个量的发比例关系,最后落实到运用数学来解决。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运用和理解,更深层次体会建立反比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八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 教案

八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 教案
教师出示题组三,引导学生探求解题策略。
[设计意图]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的应用过程中,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由已知一个变量求另一个变量。
[设计意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
活动四归纳小结,内化新知。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想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2.能和老师谈谈你们的困惑吗?愿意给其他同学以友情提示吗?
(1)漏斗口的面积S与漏斗的深d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厘米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
(2)d=30(cm)
教师出示题组一,提出答题要求,学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评价。
教师出示题组二1题,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问题,师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
[设计意图]
1、对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的方法进行巩固运用。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反比例函数求出问题中得值。
过程与方法
在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程序
问题与情境
师生互动
媒体使用与教学评价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
问题2:本节课学习目标: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3:你吃过拉面吗?你知道在做拉面的过程中渗透着数学知识吗?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八年级数学下册 反比例的函数和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八年级数学下册 反比例的函数和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反比例的函数和性质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其图像和性质的过程。

本课时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要让学生经历列表、描点、画图的过程,并通过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计算函数与自变量的对应值、从表格中观察函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判断函数图像与坐标轴是否有交点,渗透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

通过操作、观察、概括和交流这些数学活动得到性质结论,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3.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反比例函数主要性质的发现过程;2.体会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数学的探索过程中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作图。

难点:反比例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五、教学媒体课件、直尺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画函数y=3x-1的图象;(2)求上述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

总结一次函数图象作法的基本步骤及其性质,为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作准备。

一次函数图象作法的基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师: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那么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亲自动手操作就会发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二)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揭示反比例函数的特点活动1例2 画出反比例函数6y x =与6y x =-的图象。

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0.我们利用列表、描点、连线,得到了6y x =与6y x =-的图象,那么(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图像为什么是断开的?是什么决定的?小组讨论得出:(1)它们都是由两条曲线组成,曲线都无限地接近x 、y 轴,但不会与x 轴、y 轴相交,也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七章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七章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教案新人教版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学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课本有关市煤气公司在地下修建煤气储存室等).2.学生准备:(1)复习已学过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尝试收集有关本节课的情境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问题: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的情境.(1)请你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2)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3)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合计600N,那么?①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②2时,压强是多少?③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④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⑤请利用图象对(2)(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交流.设计意图:展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师生行为:学生分四个小组进行探讨、交流.领会实际问题的数学煮义,体会数与形的统一.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①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②能积极地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③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生:在物理中,我们曾学过,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的增大,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 将减小.生:在(3)中,①p =600S (S >0)p 是S 的反比例函数;②2时.p =3000Pa ;③2;那么,为什么作图象在第一象限作呢?因为在物理学中,S >O ,p >0.师:从此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反比例函数的现实.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你会发现有了反比例函数,很多实际问题解决起来会很方便. 二、讲授新课 活动2[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 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 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 定为500m 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地下15m 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 ,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学会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如何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17.2节内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尝试解决教材中的例题。

3.2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引入一个实际问题:甲、乙、丙三个人分别用相同的时间完成一项工作,甲一人完成这项工作需要5天,乙一人完成需要6天,丙一人完成需要10天,问三人一起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3.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3 新知讲解和讨论1.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若量x与y成反比例关系,则函数$f(x)=\\dfrac{k}{x}$,其中k为常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2.列举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当x>0时,f(x)>0;当x<k时,f(x)>1等。

3.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模型:假设用t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则有$\\dfrac{5}{t}+\\dfrac{6}{t}+\\dfrac{10}{t}=1$,让学生通过等式解法,解得t=3。

4.让学生再从数据入手,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特点,探究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

3.4 练习和巩固1.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练习,再次巩固反比例函数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列举实例并解决问题。

3.5 总结和拓展1.帮助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强化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运用;2.引导学生拓展更广泛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初二下册数学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设计

初二下册数学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设计

初二下册数学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设计初二下册数学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设计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说课稿一. 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是新人教版初二下册第十七章第二节的课题,是在前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的一节应用课。

表现反比例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数学模型,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成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术目标:(1)通过对“杠杆原理”等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探讨,使学生能够从函数的观点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对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成立函数模型,运用已学过的反比例函数知识加以解决,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和学以致用的数学理念。

2.能力训练目标: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成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进一步运用函数的图像.性质挖掘杠杆原理中蕴涵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利用函数探讨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觉的“杠杆定律”,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取得激发,再通过自己所学知识解决了身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2)训练学生能把试探的结果用语言专门好地表达出来,同时要让学生专门好地交流和合作.二. 学习内容的基础和其作用在17.1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基础上,《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这一节重点介绍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和如何应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探讨的例题和练习题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反映了数学与实际的关系,即数学理论来源于实际又发过来效劳实际,如此有助于提高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上涉及了物理学力学的实际问题,运用到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觉的“杠杆定理”,其本质表现的是力与力臂两个量的发比例关系,最后落实到运用数学来解决。

八年级数学下册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构造,掌握用反比例函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感受实际问题的探索方法,培养化归的数学思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函数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养成用数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构建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课时安排2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位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他以8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用6•小时到达目的地.(1)当他按原路匀速反回时,汽车的速度v与时间t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若该司机必须在4个小时内回到甲地,则返程的速度不能低于多少?(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探究(1)原路返回,说明路程不变,则80×6=480千米,因而速度v和时间t满足:vt=480或v=480t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2)若要在4小时内回到甲地(原路),则速度显然不能低于4804=120(千米/时).归纳常见的与实际相关的反比例(1)面积一定时,矩形的长与宽成反比例;(2)面积一定时,三角形的一边长与这边上的高成反比例;(3)体积一定时,柱(锥)体的底面积与高成反比例;(4)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例;(5)总价一定时,单价与商品的件数成反比例;(6)溶质一定时,溶液的浓度与质量成反比例.(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近视眼镜的度数y(度)与焦距x(m)成反比例,已知400•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5m.(1)试求眼镜度数y与镜片焦距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1 000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分析】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问题.解:(1)设y=kx,把x=0.25,y=400代入,得400=0.25k,所以,k=400×0.25=100,即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y=100x.(2)当y=1 000时,1000=100x,解得=0.1m.例2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小时的排水量V(m3/h)与排完水池中的水所用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1)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池的蓄水量;(2)写出此函数的解析式;(3)若要6h排完水池中的水,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应该是多少?(4)如果每小时排水量是5 000m3,那么水池中的水将要多少小时排完?【分析】当蓄水总量一定时,每小时的排水量与排水所用时间成反比例.解:(1)因为当蓄水总量一定时,每小时的排水量与排水所用时间成反比例,•所以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此蓄水池的蓄水量为:4 000×12=48 000(m3).(2)因为此函数为反比例函数,所以解析式为:V=48000t;(3)若要6h排完水池中的水,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为:V=480006=8000(m3);(4)如果每小时排水量是5 000m3,那么要排完水池中的水所需时间为:t= 480006=8000(m3)备选例题(2005年中考·四川)制作一种产品,需先将材料加热到达60℃后,再进行操作.设该材料温度为y(℃),从加热开始计算的时间为x(分钟).据了解,设该材料加热时,温度y与时间x完成一次函数关系;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温度y与时间x•成反比例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材料在操作加工前的温度为15℃,加热5•分钟后温度达到60℃.(1)分别求出将材料加热和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根据工艺要求,当材料的温度低于15℃时,须停止操作,那么从开始加热到停止操作,共经历了多少时间?【答案】(1)将材料加热时的关系式为:y=9x+15(0≤x≤5),•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的关系式为y=300x(x>5);(2)20分钟.(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充分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这一原理.2.能用函数的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让实际问题中的量的关系在数学模型中相互联系,并得到解决.(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A、B两城市相距720千米,一列火车从A城去B城.(1)火车的速度v(千米/时)和行驶的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v=720t.(2)若到达目的地后,按原路匀速原回,并要求在3小时内回到A城,则返回的速度不能低于 240千米/小时.2.有一面积为60的梯形,其上底长是下底长的13,若下底长为x,高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y=90x.3.(2005年中考·长沙)已知矩形的面积为10,则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用图象大致可表示为(A) 4.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C)A.小明完成100m赛跑时,时间t(s)与他跑步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菱形的面积为48cm2,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为y(cm)与x(cm)的关系C.一个玻璃容器的体积为30L时,所盛液体的质量m与所盛液体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D.压力为600N时,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提升能力5.面积为2的△ABC,一边长为x,这边上的高为y,则y与x•的变化规律用图象表示大致是(C)开放探究6.为了预防流行性感冒,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熏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x(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分钟燃毕,此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毫克,请你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药物燃烧时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34x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0<x<•8 ;药物燃烧后y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y=48x;(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毫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30 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分钟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答案】有效,因为燃烧时第4分钟含药量开始高于3毫克,当到第16分钟含药量开始低于3毫克,这样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的时间共有16-4=12分钟,故有效.第2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定律”:若两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反比于其重量,则杠杆平衡.也可这样描述: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为此,他留下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问题:小伟想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是1200N和0.5m.(1)动力F和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m时,•撬动石头至少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第(1)题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分析】(1)由杠杆定律有FL=1200×0.5,即F=600l,当L=1.5时,F=6001.5=400.(2)由(1)及题意,当F=12×400=200时,L=600200=3(m),∴要加长3-1.5=1.5(m).思考你能由此题,利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释:为什么使用撬棍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联想物理课本上的电学知识告诉我们:用电器的输出功率P(瓦)两端的电压U(伏)、用电器的电阻R(欧姆)有这样的关系PR= u2,也可写为P=2uR.(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在某一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电流I(A)与电阻R(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I与R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结合图象回答:当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12A时,电路中电阻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分析】由物理学知识我们知道:当电压一定时,电流强度与电阻成反比例关系.解:(1)设,根据题目条件知,当I=6时,R=6,所以,所以K=36,所以I与R的关系式为:I=36R.(2)电流不超过3A,即I=36R≥12,所以R≥3(Ω).注意因为R>0,所以由36R≤12,可得R≥3612.例2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千帕)是气球体积V(m3)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千帕是一种压强单位).(1)写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2)当气球体积为0.8m3时,气球内的气压是多少千帕?(3)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4千帕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完全起见,•气球的体积应不小于多少?【分析】在此题中,求出函数解析式是关键.解:设函数的解析式为P=kV,把点A(1.5,64)的坐标代入,得k=96,•所以所求的解析式为P=96V;(2)V=0.8m3时,P=960.8=120(千帕);(3)由题意P≤144(千帕),所以96V≤144,所以V≥96144=23(m3)即气体的体积应不小于23m3.备选例题1.(2005年中考变式·荆州)在某一电路中,电流I、电压U、电阻R三者之间满足关系I=UR.(1)当哪个量一定时,另两个量成反比例函数关系?(2)若I和R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试猜想这一电路的电压是______伏.2.(2005年中考·扬州)已知力F对一个物体作的功是15焦,则力F•与此物体在力在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大致是()【答案】 1.(1)当电压U一定时,电流I与电阻R成反比例函数关系,(2)10;2.B(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分析、转化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利用构建好的数学模型、函数的思想解决这类问题.3.注意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在一定的范围内,•某种物品的需求量与供应量成反比例.•现已知当需求量为500吨时,市场供应量为10 000吨,•试求当市场供应量为16 •000•吨时的需求量是 •312.5吨.2.某电厂有5 000吨电煤.(1)这些电煤能够使用的天数x(天)与该厂平均每天用煤吨数y(吨)•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y=5000x;(2)若平均每天用煤200吨,这批电煤能用是 25 天;(3)若该电厂前10天每天用200吨,后因各地用电紧张,每天用煤300吨,这批电煤共可用是 20 天.提升能力3.一种电器的使用寿命n(月)与平均每天使用时间t(小时)成反比例,•其关系如图所示.(1)求使用寿命n(月)与平均每天使用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n=480t• ;(2)当t=5小时时,电器的使用寿命是 96(月). 4.某人用50N的恒定压力用气筒给车胎打气.(1)打气所产生的压强P(帕)与受力面积S(米2)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P=50S.(2)若受力面积是100cm2,则产生的压强是 5 000P ;(3)你能根据这一知识解释:为什么刀刃越锋利,刀具就越好用吗?为什么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又宽又长的履带呢?【答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故刀具越好用,•反之可解释坦克装履带现象.开放探究5.一封闭电路中,当电压是6V时,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电路中的电流I(A)与电阻R(Ω)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I=6R.(2)画出该函数的图象.【答案】略(3)如果一个用电器的电阻是5Ω,其最大允许通过的电流为1A,那么只把这个用电器接在这个封闭电路中,会不会烧坏?试通过计算说明理由.【答案】可能烧坏6.如图所示是某个函数图象的一部分,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函数图象所反映的两个变量之间是怎样的函数关系?【答案】反比例函数(2)请你根据所给出的图象,举出一个合乎情理且符合图象所给出的情形的实际例子.【答案】如:电压一定时电流强度与电阻;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之间等.(3)写出你所举的例子中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答案】注意自变量的范围在1~6之间.(4)说出图象中A点在你所举例子中的实际意义.【答案】根据所举的例子,当自变量为2时,函数值为3即可.资料链接数学中的转折点在古希腊,人们十分重视几何学的研究,开始是测量土地的需要.•几何学这个名词在希腊文中就是“量地”的意思,后来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被誉为“理智的财富”.当时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几何学,就不能认为是有学问的人.哲学家柏拉图甚至说:“上帝也常常以几何学家自居”.但是当时的希腊对代数学的研究却很忽视.然后我们中国,还有阿拉伯和印度则与此相反,代数学有了高度发展,几何学却不很重视.以上两种偏向都影响了数学的进步.到了17世纪,法国杰出的数学家笛卡儿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缺陷后说:“我想应当去寻求另外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好处而没有它们特点的方法”.他真的找到了这种方法,就是代数学和几何学的统一──解析几何学,把形和数联系了起没有坐标系就没有解析几何,而坐标系的原始概念在古代航海、测量以至下棋中就产生了.另外,笛卡儿的坐标系统和方法当时并不是很完备的,后人又不断予以发展,才形成了今天的解析几何学.当然必须承认,笛卡儿所开创的解析几何方法,为解析几何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析几何方法建立后,它立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主要是使变量进入了数学,引起了数学的深刻革命.可以这样说,没有解析几何方法,微分法和积分法的建立是不可想象的,而这三门学科的发展,最后改变了整个数学的面貌.恩格斯指出,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而它们也就立即产生.笛卡儿,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已知正比例函数y =ax 和反比例函数xby =的图象相交于点(1,2),求两函数解析式.分析 根据题意可作出图象.点(1,2)在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点(1,2)代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中,求出a 和b .解 因为点(1,2)在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把x =1,y =2分别代入y =ax 和xby =中,得 2=a ,12b=,b =2. 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2x .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xy 2=. 二、探究归纳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题,一般先根据题意画出图象,借助图象和题目中提供的信息解题. 三、实践应用例1 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 (3,0),并与双曲线xky =的交点为B (-2,m )和C ,求k 、b 的值.解 点A (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 (-2,m )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 (-2,-5). 而点B (-2,-5)又在反比例函数xky =上,所以k =-2×(-5)=10.例2 已知反比例函数xky 1=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 (2,1).(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 (1)因为点A (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 1=2×1=2.1=2 k 2-1,k 2=1.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y 2=;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1. (2)点A (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 ′(-2,-1). 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112-=-=y ,所以点A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 =-2-1=-3,所以点A 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 四、交流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仍用待定系数法. 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五、检测反馈1.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过点A (0,1)和点B (a ,-3a )(a >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xy 3-=的图象上,求a 及一次函数式. 2.已知关于x 的一次函数y =mx +3n 和反比例函数xnm y 52+=图象都经过点(1,-2),求这个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后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课程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课程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课程设

一、知识点概述
本节课主要涉及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实际应用问题。

反比例函数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在该函数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呈反比例关系,即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减少,当自变量减少时,因变量增加。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场景下都可用反比例函数进行建模,例如人口增长、电路电阻、每公里油耗等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够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4.能够通过反比例函数求解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四、教学过程设计
4.1 导入新知识
通过引入一个生活问题,例如公路上行车的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由此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新人教版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主要讨论了反比例函数在体积、面积这样的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五、教学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的特征我们都研究过了,那么,我们学习它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

(板书课题)请看下面的问题(媒体显示):问题: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的情境。

问题思考:(1)请你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

m)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2)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2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3)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合计600N,那么:①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m时,压强是多少?②当木板面积为0.22③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④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案 新人教版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表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数学知识是有联系的,逐步感受数学内容的系统性;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分组讨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什么叫正比例函数?它与算术中的正比例有怎样的关系?2.在上一学段,我们研究了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两个量,如:s=路程(s)一定,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例,表达式:vts=矩形的面积(s)一定,长(a)与宽(b)反比例,表达式:ab下面我就来一起研究有这种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构成的函数关系——反比例函数。

(二)知识新授活动1问题:出示教科书39页中的三个问题。

1.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 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3. 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式为:41463(1)t ;v 1000(2)y x1.6810(3)S n ==⨯= 其中v 是自变量,t 是v 的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n 是自变量,S 是n 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k y x =的形式,其中k 是常数。

总结出: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活动2 反比例函数的变形形式:(1)xy=k (2)y=kx 活动3问题1: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问题2:44页例3问题3: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八年级数学下册 17.2 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八年级数学下册 17.2 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教学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的特征我们都研究过了,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究竟反比例函数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问题1:(2011四川南充)小明乘车从南充到成都,行车的平均速度y (km/h)和行车时间x (h)之间的函数图象是()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两个变量,然后看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关系,若是则可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问题.(二)讲授新课(2)在对物体做功一定的情况下,力F(牛)与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米)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则当力达到20牛时,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________米.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两个变量,然后看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关系,若是则可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问题.例3: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消毒法进行消毒. 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 (毫克)与时间x (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完后,y与x 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分钟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毫克. 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①药物燃烧时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______,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药物燃烧后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②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毫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______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③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 分钟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例4: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E、F分别在BC、CD两边上,且E、F与BC、CD两边的端点不重合,的面积是1,设BE=x,DF=y.(1)求y关于x函数的解析式;(2)写出此函数自变量x的范围(三)巩固提高练习1:如下图,某玻璃器皿制造公司要制造一种容积为l升(1升=1立方分米)的圆锥形漏斗.(1)漏斗口的面积S与漏斗的深d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厘米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练习2:(1)已知某矩形的面积为20 cm2,写出其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当矩形的长为12 cm时,求宽为多少?当矩形的宽为4 cm,求其长为多少?(3)如果要求矩形的长不小于8 cm,其宽至多要多少?(四)小结本节课是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并且是蕴含着体积、面积这样的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可以是什么?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五)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思想物理学中的很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本节借助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即跨学科综合应用。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件 新人教版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件 新人教版

x2
5
做一做
1.一个矩形的面积是20cm2,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cm和y cm,那么变量y是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y 20 , 是; x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口数量n逐年发生变化,那 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 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m 346.2 , 是. n
问题3: 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 与y的一些值。

x
-2
1


10
40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1.定义:函数 y k (k x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x≠0
是常数 且 k≠0 ), ,其解析式通常还有两
种常见的写法:
(1)xy=k(k≠0)
(2)y=kx-1(k≠0)
2.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1)常数 k 称为比例系数,k 是非零常数; (2)自变量 x 次数不是 1; x 与 y 的积是非零常数,
即 xy = k,k = 0;
(3)除 k、x 、y三项以外,不含其他项。
3.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x
-3
-2
-1
-
1 2
1 2
1
Y2
3
1 24
-4 -2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解:∵
y是x的反比例函数,
y
k x
.
把x=-1,y=2代入上式得:
2
k
.
得k 2.
y 2. x
1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2 反比例函数图像及性质课件1 新人教版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2 反比例函数图像及性质课件1 新人教版

2. 双曲线 y =
1 3x
经过点(-3,- _19__)
3.函数
y
=
m-2 x
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则m的取
值范围是 m__<__2 .
y=
1 2x
减小
4.对于函数
,当 x<0时三,y 随x的_____
而5.已增知大反,比这例部函分数图经象过在点第 A_(__2_,__1__)象和限.B
(m,-1),则m= -2 ;
•性质 当k>0时, 双曲线的两支分
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 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 双曲线的两支分 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 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显身手
必答 抢答
说一说
根据下列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说出 k值的正负 及其性质。
y
y
(1)
(2)
x
x
y
y
(3)
(4)
x
x
1.反比例函数y= -
5 x
的图象大致是(
D

y
y
A
o
x
B
o
x
y
C
o
x
D
y
o x
2.如图,这是下列四个函数中,( c )的图象.
y
A.y=5x
B.y=2x+3
C.y=
4 x
D.y=- 3
x
x o
相信自己
1.函数 y =
5 x
的图象在第_二__,四__象限,在每
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_增__大__ .

1.2
1.5 2
3 6 -6 -3 -2 -1.5 -1.2 …

八年级数学下册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系,将石头的实际问题转
化为反比例函数问题
由抽象到具体,验证
几个具体的数值。
通过验证几个数值,进行
列表描点,作出图像观察
规律,进一步从图像的变化趋势上解释规律。
学生分组活动,完成测弹
簧秤示数的过程,并体会
弹簧秤示数就是距离的
。反比例函数。
教师展示练习,学生认真
审题,思考。
学生认真审题后自主探
究。
学生建立了反比例函数关系后求值。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
教师予以补充。
让学生了解到日常生
活中存在着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两个
量之间具有反比例关
系的例子,自然引入
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在数学课上引用一
个物理力学的实际问
题,抓住学生的猎奇
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最后落实到运用数学知识
来解决,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的基础性和重要
性,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活动1
如何打开一个未开封的奶粉桶?
活动2
问题:
几位同学玩撬石头的游戏,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是1200牛顿和0.5米,设动力为F,动力臂为L.回答下列问题:
(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小刚,小强,小明,小华分别选取了动力臂为1米,1.5米,2米,3米的撬棍,你能得出他们各自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吗?
题目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知识技能
通过“杠杆原理”等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的探究,使学生能够从函数的观点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通过对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函数模型,运用已学过的反比例函数知识加以解决,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和学以致用致用的数学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主要讨论了反比例函数在体积、面积这样的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五、教学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的特征我们都研究过了,那么,我们学习它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

(板书课题)请看下面的问题(媒体显示):问题: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的情境。

问题思考:(1)请你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

m)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2)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2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3)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合计600N,那么:①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m时,压强是多少?②当木板面积为0.22③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④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⑤请利用图象对(2)和(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交流。

学生分四个小组进行探讨、交流.领会实际问题的数学意义,体会数与形的统一.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两个变量,然后看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关系,若是则可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问题.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①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②能积极地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③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从此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反比例函数的现实.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你会发现有了反比例函数,很多实际问题解决起来会很方便.(二)讲授新课例1 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 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地下15 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 15 m,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和学生最后合作完成此活动。

让学生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此活动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关键是充分运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并且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三)巩固提高练习1:如下图,某玻璃器皿制造公司要制造一种容积为l升(1升=1立方分米)的圆锥形漏斗.(1)漏斗口的面积S与漏斗的深d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厘米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由两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可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对“学困生”要提供一定的帮助。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更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练习2:(1)已知某矩形的面积为20 cm2,写出其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当矩形的长为12 cm时,求宽为多少?当矩形的宽为4 cm,求其长为多少?(3)如果要求矩形的长不小于8 cm,其宽至多要多少?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评价.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从实际问题中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即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然后用数学知识重新理解这是什么?可以看成什么?(四)小结本节课是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并且是蕴含着体积、面积这样的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可以是什么?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是继续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进一步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是什么?可以看作什么?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也要注意函数不等式、方程之间的联系.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工程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某商场出售一批进价为2元的贺卡,在市场营销中发现此商品的日销售单价x元与日销售量y之间有如下关系:(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实数对(x,y)的对应点;(2)猜测并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图象;(3)设经营此贺卡的销售利润为W元,试求出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若物价局规定此贺卡的售价最高不能超过10元/个,请你求出当日销售单价x定为多少元时,才能获得最大日销售利润?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巡视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②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③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④学生能否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看法.(二)讲授新课例2 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t (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日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少吨货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合作.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充分利用好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自己建构函数模型;②学生能否将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知识联系起来;③学生面对困难,有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以下结果解:(1)设轮船上的货物总量为k吨,则根据已知条件有k=3×80=240。

所以v与t的函数式为240vt(2)三种方法:①利用不等式;②借助于图像;③利用方程。

(三)巩固练习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之间,如果汽车以5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从甲地出发,则经过6小时可到达乙地.(1)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如果汽车把速度提高到v(千米/时)那么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t(小时)将怎样变化?(3)写出t与v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因某种原因,这辆汽车需在5小时内从甲地到达乙地,则此时汽车的平均速度至少应是多少?(5)已知汽车的平均速度最大可达80千米/时,那么它从甲地到乙地最快需要多长时间?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本题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以上问题,也可以根据函数的图象对问题进行解释,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可以加深对这类问题的理解.(四)小结本节课是继续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可以看到什么?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也要注意函数不等式、方程之间的联系.(五)板书设计第三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物理学中的很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本节借助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即跨学科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物理杠杆知识、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物理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从物理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在物理学中,有很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这也称为跨学科应用.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例1 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 (安培)和电阻R(欧姆)成反比例,当电阻 R=5欧姆时,电流I=2安培.(1)求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电流I=0.5时,求电阻R的值.可由学生独立思考,领会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综合应用.教师应给“学困生”一点物理学知识的引导.师:“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动.”这是哪一位科学家的名言?这里蕴涵着什么样的原理呢?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定律”;若两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反比于其重量,则杠杆平衡,通俗一点可以描述为: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如下图)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例子.(二)讲授新课例3 小伟欲用撬棍橇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 200牛顿和0.5米.(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米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先由学生根据“杠杆定律”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揭示“杠杆平衡”与“反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此活动中应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主动用“杠杆定律”中杠杆平衡的条件去理解实际问题,从而建立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②学生能否面对困难,认真思考,寻找解题的途径;③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和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