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地质资料
地质学沉积岩部分复习资料
以粉砂、细砂、泥沉积为主。有小型交错层理及水平层理。有冲刷构造,含有一些植物化石碎片。
(三)、河漫亚相
位于天然堤亚相的外侧,在河谷后总地势偏高。主要是粉砂岩和粘土岩。具有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
1、 河漫滩微相
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和粘土岩沉积为主。具有层理构造以水平层理为主。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中含有炭屑,有时可见炭质页岩。化石很少,一般见植物碎片。
(一)盆地边缘 (相当于X带)
2、 河漫湖泊微相
沿河漫分布的呈串珠状的小型常年的蓄水洼地。以黏土沉积为主,其次是粉砂。水平层理发育,泥岩红中含有泥裂、干裂等。可出现淡水生物化石,干旱地区课形成盐湖。
3、 河漫沼泽微相
在河漫湖泊后期充填淤塞满பைடு நூலகம்后形成的。
以泥炭沉积为主具有水平层理,炭屑、植物化石丰富。
七、鲍马序列及其沉积特征(由下到上)
A段 (底部递变层段)
是经直接悬浮沉积作用由高密度的浊流堆积成的。下粗上细由砾、砂组成的韵律层。具有递变层理,底部具有冲刷界面。岩层呈块状。
B段 (下平行纹层段)
二、影响沉积机械分异作用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颗粒大小、颗粒形状、相对密度、以及搬运介质的性质和速度。(1)沉积物按照颗粒大小和相对密度发生分异,使相对密度大的体积小的物质与相对密度小的体积大的物质堆积在一起。(2)颗粒形状也影响着物质分异,片状矿物医悬浮而搬运得远,等轴粒状搬运至近处;作滚动搬运的颗粒,圆度球度高者易滚动而有利于被搬运。(3)颗粒的相对密度和形状与矿物成分密切相关,大小与矿物物理性质有关,因此机械沉积分异在一定程度上是依矿物的成分分异的。(悬浮状态是片状的物质易沉积,滚动状态粒状物质易沉积)。
9、交错层理形成与(介质运动多变的环境)
地质资料
• 张节理一般短促而稀疏,裂隙面弯曲粗
糙,无擦痕,呈开口状易被后期产物充 填。剪节理一般伸展而较密集,裂隙面 平直光滑,通常闭合。
错失矿体寻找
• 1、根据标志层的位移估计断层错移的方向和距离。
• 2、根据断层产生的牵引褶曲,以及被错断岩层或矿石
碎块的拖移情况估计断层错移的方向。 • 3、根据矿层上下盘蚀变矿化特点的对比判断矿体错移 方向。 • 4、根据断层面上擦痕和擦阶的光滑方向估计断层错移 的方向。 • 5、根据断层旁侧派生裂隙和劈理的分布估计断层错移 方向。
倾角﹤45度。
• 按断层群的组合方式
• 地堑:相向或向背的正或逆断层间出现下降断块的构
造。 • 地垒:相向或向背的正或逆断层间出现上升断块的构 造。 • 阶梯式断层:产状一致的正断层群,上盘梯式下降。 • 叠瓦状断层:产状一致的逆断层群,上盘叠瓦状上升 。
节理
• 按力学成因:张节理、剪节理。
• 按与岩层产状关系: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
地质资料
一、岩石
• 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二、地质构造
• 地质构造:地壳受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组成地壳的岩
层倾斜、弯曲和断裂,这样的岩层存在状态称为地质 构造。 • 这里指的地质构造是指影响矿体位置和形态的中小型 地质构造。
1、褶皱构造
• 褶皱包含有众多的岩层弯曲,其中的单
小构造判识与错失矿体的寻找
• 判别褶皱构造的基础是正确确定地层的
层序和产状。此外轴面劈理及塑性岩层 内的小褶和层间劈理可以帮助确定大褶 曲轴的位置,和在褶皱时上下岩层的相 对滑动方向。
• 断层主要按其对地质体的错移进行判识
。视断层发生的环境不同,断层面(或 带)可分别伴有擦痕、擦沟、牵引褶曲 、摩擦泥、角砾层、破碎带、劈理带、 片理化带。在地表断层线常表现为沟谷 ,在井下断层带常常是漏水带。
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学复习资料⽬录第⼀章地质学概论 (2)第⼆章地球的基本特征 (4)第三章矿物与岩⽯ (8)第四章⽕成岩 (11)第五章沉积岩 (16)第六章变质岩 (20)第七章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 (21)第⼋章地槽与地台 (30)第九章地球演化 (31)地质学复习资料第⼀章地质学概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化的⼀门⾃然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
其研究对象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圈、⽔圈、⽣物圈、岩⽯圈等)。
由于受现阶段观测研究条件的限制,当前的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约厚70~150km),特别是平均厚度约20km的地壳部分。
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①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阔的空间。
②地质现象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③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④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3、地质学研究⽅法主要有哪些?地质学的研究⽅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运⽤演绎(⼀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或归纳(⼀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般原理)的⽅法进⾏推理论证。
①野外调查—岩⽯、沉积物等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剖⾯描述、样品采集等。
②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岩⽯矿物的鉴定、化⽯的鉴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各种理化指标(粒度、化学元素、碳酸钙、有机质、磁化率、碳氧同位素等)测试和现代地表过程或地理环境的室内模拟。
③历史⽐较法(现实类⽐法)—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采⽤“以今证古”、“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的原理,同时考虑到地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历史地、辩证地和综合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灾变论与均变论的代表⼈物(很⼤机会考)及其主要思想(不考)?灾变论:地球上的绝⼤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的。
代表⼈物:法国地质学家、古⽣物学家居维叶均变论:地球表⾯的所有特征都是由难以觉察的、作⽤时间较长的⾃然过程形成的。
地质资料
2.2地层描述根据钻探揭露, 在勘探深度50.00m范围内, 拟建场地内的地层可分为九层,层号用①~⑨表示。
自上而下依次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2ml)、上更新统风积(Q32eol)黄土、残积(Q31el)古土壤及中更新统风积(Q2eol)黄土、残积(Q2el)古土壤及冲击(Q2al)粉土和粘性土构成。
将各地层的野外特征分别描述如下:1)①层素填土(Q42ml):黄褐色,主要由黄土组成,含少量砖瓦碎块、煤灰碴等,可见植物根须。
局部为杂填土。
土质不均匀且松散。
该层土分布连续,厚度为0.50~4.50m,层底埋深为0.50~4.50m, 层底标高介于414.36~419.06m之间。
2)②层黄土(Q32eol):褐黄色,具大孔、虫孔和植物根孔。
含零星蜗牛壳碎片及白色网状钙质条纹。
土质较均匀。
可塑,局部坚硬~硬塑。
该层土分布基本连续,仅3号孔缺失该层。
其它孔揭露厚度为1.40~4.70m, 层底埋深为 3.80~5.90m, 层底标高介于413.64~414.72m之间。
3)③层黄土(Q32eol):褐黄色, 可见虫孔及针状孔,含蜗牛壳碎片,底部可见白色钙质薄膜,零星可见钙质结核。
土质较均匀。
流塑,局部软塑。
该层土分布连续,厚度为 4.60~7.70m, 层底埋深为10.20~11.50m, 层底标高介于406.77~410.12m之间。
4)④层古土壤(Q31el):褐红色, 可见虫孔及针状孔,含钙质条纹及钙质结核。
底部钙质结核含量较多。
土质较均匀。
可塑,局部软塑。
该层土分布连续。
厚度为 3.20~4.30m, 层底埋深为14.10~15.00m, 层底标高介于403.44~406.12m之间。
5)⑤层黄土(Q2eol):褐黄色,具虫孔及针状孔,含蜗牛壳碎片,零星可见钙质结核。
土质较均匀。
可塑,局部软塑~流塑。
该层土分布连续,厚度为9.20~11.00m, 层底埋深为23.80~25.70m,层底标高介于393.01~396.31m之间。
煤矿常用地质图件
2.绘制水平标高线
• 按照图旳百分比尺,绘出现互平行、 等间距旳水平线,每条水平线旳两侧 均注明标高值。
• 一般1:2023,每50m一条;1:5000, 每100m一条,假如矿井旳开采水平不 是整倍数旳标高线,还要内插出各个 不同水平旳开采水平标高线。水平标 高线旳数量由剖面深度决定。
3.选定基准线
• 岩层倾向与地形坡 向相反时,地层界 线旳弯曲方向(“V” 字形弯曲尖端)和地 形等高线旳弯曲方 向相同,但地层界 线旳弯曲程度比地 形等高线旳弯曲度 小。 “V”字形露 头形态。如右图。
倾斜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旳旳体现(二)
• 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而且倾角不小于坡 角时,地层分界线旳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旳 弯曲方向相反。 “V”字形露头形态如下图。
图10-22.1 辅助剖面图
B4 二石门
-87 -100
图1-0-122.11 辅0助剖面图 -125
8.连接地质界线 将多种实际资料投绘到剖面图上后,将 剖面图上旳同一煤层、同一地层分界线、 断层,按分析旳构造形态进行连线。即 得到地质剖面图。 9、加工整顿 根据有关要求,对图件进行清绘、着色, 加工。去掉不必要旳标识。最终成图。
多种地质现象在地形地质图上旳体现
• 水平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旳旳体现
• 水平岩层或水平地质界面旳出露界线是水平面与地表面 旳交线。水平岩层旳露头形态与地形等高线一致或重叠。 地势高处,出露新地层,地势低洼处出露老地层。
直立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旳旳体现
• 直立岩层旳岩层面或 地质界线与地面旳交 线位于同一种铅直面 上,露头各点旳连线 旳水平投影都落在一 条直线上,所以不论 地形平坦还是起伏, 直立岩层旳地质界线 在地质图上是一条切 割等高线旳直线。
工程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资料是指用于研究和评价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关系的各种文献、图件、数据、样品等信息。
它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调查报告:一般由地质调查单位根据对地质情况的实地调查和研究编制而成,
包括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等内容。
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岩土工程勘察单位根据工程需要进行的勘察工作编制而成,
包括土层、岩层分布、土壤、岩石力学性质、地下水情况等。
3. 岩石和土壤样品分析报告:岩石和土壤样品在勘察中采集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和
测试,分析报告包括岩石和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等。
4. 地质地图:包括地质构造图、地质岩性图、地质应力分布图等,它们是地质调查的
成果之一,可以提供地质条件信息。
5. 监测数据: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地表沉降、地震活动等监测数据,用于评
估工程建设对地质条件的影响。
以上是常见的工程地质资料,通过分析这些资料可以评价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地质条件
和风险,为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依据。
普通地质知识点总结
普通地质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地质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地球内部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壳的质地比较坚硬,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壳的厚度随着地球表面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层,主要由硅氧化物和镁铁矿物组成,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的温度和压强都比较高,能够形成地幔柱流,驱动地球板块的运动。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组成,内核则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与一些小量的碳、硫等非金属元素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厚度约为2200公里。
地核的温度非常高,能够维持地球的内部温度,形成地球的磁场。
二、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板块构造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地球的外表面被划分成了若干块板块,而这些板块则以不同的速度在地球的表面上移动。
地球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地震的发生。
目前,地球表面上有七大陆板块和十多个小板块。
地球板块的运动是由地球内部的地幔柱流所驱动的。
地幔柱流是地幔内部的热对流造成的,能够带动地球板块进行运动。
地球板块的运动也导致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地球历史与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地质学的一个基本知识点。
地球的形成日期约为46亿年前,而地球自然演化的过程则分为了四个主要的地质时期,分别为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每一个地质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地层和化石。
通过对地球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地质学家能够对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进行推断和研究。
地质时间尺度的建立也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是地球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能源和矿产等。
地质资源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矿产资源、水资源、燃料资源和地质遗迹等。
矿产资源是地球内部的各种矿物资源,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矿物资源等。
水资源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水等。
燃料资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地质概况内容
地质概况内容
地质概况是指某个地区或地理单位的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的总体描述,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组成、地貌形态、地质时代和地质事件等。
地质构造是地球内部构造与形态的总称,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分为洲壳和海洋壳;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部分,由上地幔、中地幔和下地幔组成;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分为外核和内核。
岩性组成是指地壳中的岩石的种类和特征。
常见的岩石类型包括火山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如玄武岩、安山岩等;沉积岩是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由旧有岩石在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改变而成,如片麻岩、页岩等。
地貌形态是地表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如山脉常常是由地壳运动造成的地皮隆起而形成的;平原则是沉积物堆积而成。
地质时代是指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划分。
地质时代的划分基于地质事件和化石的演化,如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
每个地质时代都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和化石记录。
地质事件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
地壳运动是地层的抬升或下沉等地壳变动,常常会导致山脉的形成;火山喷发
是地壳中岩浆的喷出,形成火山口和火山岩;地震是地壳的震动,常常与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有关。
地质概况的了解对于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预防和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地质科学研究的基础。
工程地质学 复习资料
第 2 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球的内部构造:依各圈层的特点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球的固体外壳叫做地壳。
地幔:处于地壳和地核中间,也称中间层或过渡层。
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两层:地幔上层和地幔下层地核: 主要化学成分是铁、镍,所以又称铁镍核心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结合体。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
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有: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和形态特征等。
(一)光学性质-颜色、光泽、条痕1.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波的吸收作用产生的。
2.光泽:矿物表面呈现的光亮程度,称为光泽。
它是矿物表面的反射率的表现。
按其反射强弱程度,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非金属光泽有:玻璃光泽、珍珠光泽、丝绢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
3.条痕: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它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二)力学性质1.硬度摩氏硬度计:是硬度对比的标准,从软到硬依次由下列10种矿物组成称为摩氏硬度计。
(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2.解理、断口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裂开的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
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破裂面,称为断口。
据解理的完全程度,可将解理分为以下几种:极完全解理:易裂开成薄片,解理面大而完整,平滑光亮,如云母。
完全解理:沿解理方向开裂成小块,解理面平整光亮,如方解石。
中等解理:既有解理面,又有断口,如正长石。
不完全解理:常出现断口,解理面很难出现,如磷灰石。
(三)形态特征1.单体矿物形态:单向延长类型、双向延长类型、三向延长类型。
2.集合体的形态有:晶簇、纤维状、粒状、鲕状、钟乳状、土状、块状。
(四)其他性质如滑石的滑腻感,方解石遇盐酸起泡等,都可作为鉴别这种矿物的特征。
03-地质资料
地层岩性:
b)及第四系覆盖层(Q)。
本区域工程区出露地层,为三迭系中统第二岩组(T
2
区内断层主要以北西西向的压性断层为主,伴生有北东向扭性断层及近南北向张性断层。
区域内未发现挽近期活动性断裂构造,区域构造稳定。
依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区域内阶地下部砂卵砾石及上部砂壤土组成。
由于组成库盆的左右两岸为阶地,阶地下部砂卵砾石层厚约8.8~9.5m。
河床砂卵砾石层厚5~8m,结构为中密~密实状,无软弱夹层,其允许承载力0.40~0.45Mpa,抗剪强度f=0.45,可作为砼坝(闸)基础持力层,但须进行抗滑与变形稳定验算。
浅层抗滑稳定控制因素为坝体与砂卵砾石地基接触面,不存在深层滑移问题。
河漫滩岩性为冲洪积砂卵砾石层,厚度5~8m,下覆基岩岩性为三迭系中统泥质板岩、石英砂岩。
地层最外层岩性为冲积砂卵砾石层,厚约8.8~9.5m,下覆基岩岩性为三迭系中统泥质板岩、砂岩。
冲积砂卵砾石层的砾石成份主要为变质石英砂岩河床漫滩砂卵砾石层结构为中密~密实状,无软弱夹层。
总结:
b)及第四系覆盖层(Q)。
地该区域地层岩性主要为三迭系中统第二岩组(T
2
层最外层岩性为冲积砂卵砾石层,且无软弱夹层,重力坝对地基适应条件较好,具有较好的抗渗能力,承载能力强,同时在该地质条件下可以满足抗滑稳定的要求,综合考虑该地质条件宜建造重力坝为宜。
地质资料大全
地质资料大全下载作为找矿标志的围岩蚀变.pdf重砂测量与分析.pdf最新矿产普查找矿、勘探开发与预测、调查技术及经济评价实务全书(1).pdf 最新地质勘探技术手册.pdf找矿勘探地质学(侯德义_地质出版社).pdf找矿勘探3--成矿规律与预测.ppt找矿地质条件PPT(千金难求).pdf野外矿物鉴定手册.pdf野外地质描述第1册(共3册).pdf野外地质描述第2册(共3册).pdf野外地质工作实用手册(2009版).pdf野外地质工作参考资料.pdf野外地质工作参考手册.pdf遥感导论.pdf信息找矿战略与勘查百例.pdf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1-5分册)合集.pdf山地地球物理勘探技术.pdf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汇编.pdf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ppt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1集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样品分析.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2集金属矿床勘查地球化学研究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3集激发极化法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4集核地球物理勘查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5集物化探找矿案例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6集中国东部区域地球物理研究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7集中国地热物化探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8集航空物探(构造部分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9集成矿区带区域地球化学与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研究.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10集测井和井中物探.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11集化探找矿案例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12集湖南省物探化探找矿实例专辑-蔡家雄1991.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13集连云港市城市物探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14集区域与矿区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研究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15集煤田地球物理勘探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16集微机在物探化探工作中的开发与应用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17集区域化探找矿案例及样品测试.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18集遥感地质应用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19集湖南省香花岭地区1∶5万.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20集电法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21集浅层地震方法技术应用研究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22集区域重力调查专辑.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23集金(银)矿产化探找矿案例专.pdf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第24集隐伏矿地球物理研究.pdf地质矿产资源评价基本方法(薛春纪).pdf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pdf地质调查质量控制与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技术及规范化监督管理实用手册(主编李娜).pdf地质工作手册--清晰实用.pdf《矿产勘查学》(1997年版+长春地院).pdf大型超大型矿床勘查战略(施俊法研究员)(1).ppt常用地质图列及符号.pdf有色金属采矿设计手册.pdf现代矿山采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与强制性标准规范全书.pdf冶金矿山设计参考资料(上册).pdf冶金矿山设计参考资料(下册).pdf现代采矿工程设计全书.pdf矿山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实用手册.pdf 矿山开采十大关键技术.pdf黑色冶金矿山企业地质设计.pdf采矿手册第1卷.pdf采矿手册第2卷.pdf采矿手册第3卷.pdf采矿手册第4卷.pdf采矿手册第5卷.pdf采矿手册第6卷.pdf采矿手册第7卷.pdf矿山采矿手册.pdf采矿系统工程学.pdf采矿生产技术.pdf采矿学(徐永圻).pdf采矿设计手册_(1)_矿产地质卷_(上、下册).pdf采矿设计手册_(2)_矿床开采卷_(上、下册).pdf采矿设计手册_(3)_井巷工程卷.pdf采矿设计手册_(4)_矿山机械卷.pdf采矿设计指导.pdf采矿工程手册.pdf采矿工程师实务全书.pdf采矿工程设计手册(上册).pdf采矿工程设计手册(中册).pdf采矿工程设计手册(下册).pdf当代世界的选矿技术创新与装备.pdf选矿手册(8巻全).pdf最新中国选矿设备手册.pdf最新矿石精选、分离技术工艺与选矿.pdf重选技术.pdf重砂矿物分选及鉴定_任迎新_朱宝华编著..pdf重力选矿(东北工学院_孙玉波主编,1993).pdf 重力选矿.ppt选矿施工设计手册(上中下).pdf选矿设计手册.pdf选矿设计参考资料.pdf选矿机械安装调试运行维修全书.pdf选矿工艺学.pdf选矿厂生产技术经验.pdf选矿方法与工艺实践.pdf选矿厂设计完整.pdf选矿厂管理.pdf选矿操作技术解疑.pdf现代矿山选矿机械设备实用技术手册.pdf重力选矿.pdf稀有金属选矿.pdf最新矿山选矿手册.pdf物理选矿.pdf选矿学.pdf矿物原料选矿及深加工.pdf铜·铅·锌·钼选矿技术_..pdf矿石分选新技术新工艺与选矿过程控制检验标准及工艺设备选择计算实用手册.pdf 汉英-英汉图解矿物加工词典.pdf国外选矿设备上下册(全).pdf固体物料分选理论与工艺.pdf当代世界的矿物加工技术与装备.pdf单矿物分选.pdf重选原理.pdf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__第一卷.pdf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__第二卷.pdf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__第三卷.pdf层控矿床和层状矿床(第1卷_矿床分类及研究历史)(1).pdf层控矿床和层状矿床(第2卷_地球化学研究)(1).pdf层控矿床和层状矿床(第3卷__表生作用及表成矿床_结构和组构)(1).pdf层控矿床和层状矿床(第4卷_大地构造和变质作用)(1).pdf层控矿床和层状矿床(第5卷__区域研究)(1).pdf层控矿床和层状矿床(第6卷__铜、铅、锌及银矿床)(1).pdf层控矿床和层状矿床(第7卷_金、铀、铁、锰、汞、锑、钨及磷矿床)(1).pdf层控矿床和层状矿床(第9卷__区域研究及特定矿床)(1).pdf综合地质学.pdf重金属冶金学_(第2版)_彭容秋.pdf中国冶金百科全书.pdf中国地层典01:太古宇.pdf中国地层典02:古元古界.pdf中国地层典03:中元古界.pdf中国地层典04:新元古界.pdf中国地层典05:寒武系.pdf中国地层典06:奥陶系.pdf中国地层典07:志留系.pdf中国地层典08:泥盆系.pdf中国地层典09:石炭系.pdf中国地层典10:二叠系.pdf中国地层典11:三叠系.pdf中国地层典12:侏罗系.pdf中国地层典13:白垩系.pdf中国地层典14:第三系.pdf中国地层典15:第四系.pdf综合岩石.rar元素地球化学.pdf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手册_稀土金属.pdf岩石矿床地球化学[地大(北京).肖荣阁].pdf岩石矿床地球化学.pdf岩石学实验指导书.pdf岩石卡片集【三大岩类标本、薄片照片描述卡片合集】.pdf 岩石构造标本集(沉积岩类).pdf岩石地球化学找矿.ppt岩石地球化学.pdf岩浆岩石学上.pdf岩浆岩石学下.pdf系统矿物学_(上中下册).pdf铁合金冶金学_福尔克特1.pdf铁合金冶金学_福尔克特2.pdf铁合金冶金学_福尔克特3.pdf铁合金冶金学_福尔克特4.pdf铁合金冶金学_福尔克特5.pdf世界矿情_亚洲卷.pdf世界典型矿床发现史及启示.ppt深水异地沉积.rar普通地质学教案.rar普通地质学_夏邦栋.pdf普通地质学(俄).pdf普通地质学(北大_吴泰然).pdf陆源碎屑岩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冲积扇).pdf流体包裹体(上).pdf流体包裹体(下).pdf矿物岩石分析.rar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pdf各种矿物详细图文解析.pdf矿物与岩石(英佩兰特).pdf矿物岩石学.pdf矿物岩石标本收藏图册.doc矿物学.pdf矿物典(第五卷_盐类矿物).pdf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彩图).ppt层序地层学.rar矿田构造学.pdf矿石学教程.pdf矿山地质学.pdf矿石学基础06三版.pdf矿床学.pdf金属矿物显微镜鉴定手册(卢静文,2010).pdf矿床模式【高怀忠】.pdf交代热液成矿学说:热液矿床成因的佐证.pdf基础矿床学(薛春纪).pdf河流地貌学概论.pdf海滩过程与沉积作用.pdf贵金属冶金学_姚玉田.pdf硅卡岩金属矿床八十例.pdf硅卡岩和硅卡岩矿床.pdf矿物典(第3卷_氧化物,氢氧化物(羟化物)矿物).pdf矿物学(中国矿业大学).rarRock_Museum-岩石博物馆.chm《矿床模式》(美)考克斯_辛格着.pdf矿床学概论.pdf矿石构造、结构照片描述卡片合集【共257张】.pdf高级变质区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方法.pdf搞地质不得不看《海洋地质学》.pdf定量储层地质学.rar高等地球化学(中科院研究生教学用书)(1).pdf地质学与地貌学教程.pdf矿床学原理.pdf地质学基础.rar地质构造大全.pdf地球科学概论.rar地球化学基础.pdf地貌学(北京大学教案).pdf地科院_沉积学教案.rar火成岩.pdf火成岩石学(孙鼐.最终稿).pdf火成岩鉴定手册.pdf地大矿床学精品课程电子教材.pdf大地构造学原理简明教程.pdf矿床地球化学.pdf解析构造学.pdf成矿作用动力学(于崇文、岑况等,1998).pdf成矿地质研究分析与找矿预测普查及储量地质测量评审实用手册.pdf成因矿物学.rar成矿与找矿(涂光炽.2003).pdf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学.pdf沉积岩野外观察.pdf沉积岩手标本幻灯片.ppt沉积岩石学教案.rar沉积岩石学(第三版).pdf沉积岩沉积相.rar沉积学_姜在兴_高清晰版.pdf沉积岩标本彩图.pdf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pdf沉积盆地分析基础与应用.pdf沉积微相.ppt沉积相模式图集.rar沉积矿床学.pdf沉积矿床地球化学.pdf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pdf沉积地貌分析.pdf沉积环境的主要判别标志.pdf沉积岩石学(第二版)冯增昭.pdf沉积岩沉积相教案.rar沉积相综合解释技术.rar地质构造——珍贵图片49张.rar沉积盆地的成因地层分析.pdf矿床最低及工业品位.pdf铂族金属矿冶学_刘时杰.pdf各种矿物矿石标本.pdf变质岩鉴定手册.pdf变质岩卡片集【73张标本、薄片照片及描述卡片】.pdf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命名.ppt硅卡岩型矿床.pdf结晶学与矿物学教材.pdf矿石学基础__(第2版).pdf《世界地质、亚洲地质及中国地质》【中国地科院,2002】.pdf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樊光明).pdf《构造地质学》马杏垣.pdf《构造地质学》高教版.pdf《构造地质学(第二版_附本)》.pdf构造地质学(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rar构造地质与大地构造.rar构造地质学(课件).rar以上书籍下载地址到我的163博客里链接:/cf_mcc/blog/#m=0&t=1&c=fks_08407108508508406608608708509508108 3082075081083094067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精简版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1.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层圈互相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谁、生物因素引起,包括地质体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4.解理: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5.岩浆:地下高温熔融物质。
6.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
7.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
8.波痕: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按成因可分为浪成、流水成因和风成波痕三种类型。
9.搬运作用:指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他处的作用。
10.沉积作用:指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的作用。
11.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
1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从岩浆中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对围岩进行作用,导致围岩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产生大量新矿物,形成新的岩石和结构构造。
13.标准化石:对于确定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是在地质历史中具有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14.地质年代表:按年代先后把地质历史进行系统性编年列表。
15.震源:引发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16.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
17.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18.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千米到30-40千米深度。
地质地貌资料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综合性自然科学2.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3.根据莫氏面(在地下平均33km处)和古登堡面(在2900km处)两个界面把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4.地壳:指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A层),属于岩石圈的上部。
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中间被康拉德面所分开,但这一界面在海洋部分不明显或者根本不存在。
(1)上层地壳(即A层),其成分以O、Si、Al及K、Na等为主,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所以叫花岗岩层;此层又称为硅铝层(Sial)。
在这一层的表层部分常分布有0~10 km厚的沉积岩层。
地壳平均密度为2.6~2.7g/cm3。
(2)下层地壳(即A″),其成分虽然也以O、Si、Al等为,但Mg、Fe、Ca等成分则显著增加,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所以叫玄武岩层,又称为硅镁层(Sima)平均密度为2.9~3.0g/cm3。
5.地壳的类型:地壳可以分为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和大洋型地壳(简称洋壳)6.地幔:指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的圈层。
地幔还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7.软流层:在上地幔的中部(约50~250公里处),存在一个塑性层,叫软流层,软流层物质可以缓慢流动,岩浆主要发源于此层中。
8.岩石圈: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称为岩石圈9.地核:位于深2900km古登堡面以下直到地心部分称地核。
10.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面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11.地质作用根据能力的来源不同,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生物能等.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3.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在空间是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4.12.地层:地壳在发展过程中,经历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各种成层的和非成层的岩石总称。
地质资料
LG9-H5井:地质分层:白垩系(K)底界井深4329.00m。
井段:3644.00~4329.00m,钻厚685.00m。
录井井段4000.00~4329.00m,录井段厚度329.00m。
岩性特征:本层自中部开始录井,中下部岩性主要为中厚~巨厚层状棕红、浅棕红色中砂岩、含砾中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褐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且呈现出自上而下由粗到细的反韵律沉积特征。
分层依据:①底部棕红色泥质粉砂岩与下伏侏罗系褐红色泥岩分界清晰,且钻时明显增大,由1↑14min/m。
②白垩系底界井深与邻井LG41井基本吻合,对比性较好,与下伏侏罗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色接触。
油气显示综述:本层未见油气显示。
地质分层:侏罗系(J)底界井深4789.00m。
录井井段4329.00~4789.00m,录井段厚度460.00m。
岩性特征:中上部以褐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与棕红、浅棕红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中部为灰色、褐红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下部以灰色细砂岩、含砾细砂岩、砂砾岩为主夹黑色煤层,底部为一层灰色细砂岩与下伏三叠系深灰色泥岩分界。
分层依据:①本层下部浅灰色含砾砂岩、砂砾岩夹煤层为本区域侏罗系标志层,底部浅灰色细砂岩与下伏三叠系地层深灰色泥岩呈突变接触,且钻时明显增高,分界十分清楚;②岩性与轮古41井进行对比划分,层位相当,基本吻合,与下伏三叠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油气显示综述:侏罗系发现含气层2层,厚7.00m。
地质分层:三叠系(T)底界井深:5178.00m。
录井井段:4789.00~5178.00m,录井段厚度389.00m。
岩性特征:根据岩性组合特征,本层自上而下可分为三个半旋回:第一旋回:井段4789.00~4919.00m,钻厚130.00m。
上部以中厚~巨厚层状灰色、深灰色泥岩为主,夹少量灰色泥质粉砂岩;下部以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与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及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主要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6.重力异常:地球的重力一般指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力,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
分为正异常和负异常。
(重力勘探)。
7.校正方法:一:只考虑海平面与测点之间高差影响,而未考虑物质影响称为自由空气校正。
有自由空气异常。
二:将自由空气校正后的值减去岩石和地形产生的重力值,称为布格校正,有布格异常。
8: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夹角;磁倾角:磁针与所在地水平面夹角。
9:地磁特征: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磁极有向西缓慢移动的趋势;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他的磁偏角和磁倾角。
如两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地磁异常;地球磁场的磁力线由于太阳风的影响,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地球磁场形成的原因假说众说纷纭。
10:地热:地球内部储存的巨大热能。
(常温层,地热增温级与地热梯度)主要来源: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讲解
地质复习纲要第一篇地球概述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成因的学问。
1、海洋地形单元的划分(名称)三大单元:大路边缘,大陆盆地,洋中脊2、地球物理性质:地内温度的分层:外热层(变温层)——来自太阳辐射,向下递减,日、夜、四季、有变化。
常温层——与当地年平均温度大致相当,常年不变,其深度一般为20—40m增温层——地温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受地球内部热能影响。
3.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的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4.将今论古: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类比过去、认识过去。
★地温梯度——每深度增加100米,增加的地温值;地温级——每地温增加1摄氏度增加的深度。
地球内圈:划分原则--地震波在地内传播速度的变化★具体划分——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外核、过渡带、内核莫霍面——纵波到达这一界面后,波速突然增加。
地壳——由富铝镁的硅酸盐矿物的固体岩石组成地幔——由超基性岩类的岩石组成的。
地核——由铁和少量镍、硫混合物所组成。
古登堡面:横波变为零,纵波明显降低。
3、★岩石圈——地内软流圈以上、由地壳及上地幔上部的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
即固态的上地幔上部+地壳=“岩石圈”★矿物——由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构造的均匀固体.★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丰度,是地壳中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比。
★岩石概念——岩石是矿物集合体,是按一定的结构构造组成的固体物质。
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
类质同象: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的被性质相似得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
大气圈分层(具体特点不要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4、矿物的鉴定:形态——矿物的形状是指矿物的外貌特征,是矿物成分、晶体构造和生成环境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力学性质(解理、断口、硬度)硬度——指矿物抵抗摩擦或刻划的强度,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煤矿常用地质
05
煤矿资源地质
煤矿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煤炭分类
根据煤化程度、煤岩组成、煤中矿物成分等 特征,将煤炭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等类 型。
资源评价
评估煤炭资源的品质、储量、开采条件及经 济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煤矿资源的开采与利用
开采方式
根据矿井条件、煤层赋存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如露天开采、井工开采等。
矿井地温防治
研究矿井地温分布规律,采取合理通风、降温等 措施,预防矿工中暑等热害事故,保障矿工身体 健康。
04
煤矿环境地质
煤矿环境地质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煤矿环境地质是一门研究煤矿开采过程 中对地质环境影响的学科。它涉及到地 质构造、岩土工程、水文地质、环境科 学等多个领域,主要关注煤矿开采对地 下水、土壤、植被等环境要素的影响。
VS
特点
煤矿环境地质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和综 合性等特点。它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环 境科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以解决煤矿开采过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 同时,煤矿环境地质强调实践应用,需要 结合具体矿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深入细致 的研究工作。
煤矿环境地质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矿区地质构造、岩土工程性质、地 下水运动规律、土壤和植被保护等方面的研 究。这些研究内容旨在揭示煤矿开采对地质 环境的破坏机理,预测未来环境变化趋势, 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矿井绘图
将矿井测量和勘探数据绘制成各种图件,如地形图、煤层分布图、采掘工程图等,为矿井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矿井地质的灾害防治
1 2 3
矿井水害防治
研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 理矿井突水、渗水等水害事故,保障矿井安全生 产。
地质行业资料有哪些类型
地质行业资料有哪些类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构成和内部结构、地球表面形态和地壳运动变化的科学。
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地质学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支撑研究和实践工作。
在地质行业中,有各种类型的资料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行业资料类型。
1. 勘探资料勘探资料是地质领域最重要的一种资料。
地质勘探是指利用一系列地质、地球物理、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等技术方法和手段,通过对地球表层和地下岩石、矿产资源、地下水等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以获取有关地质构造、矿产储量、地下水位、岩石组成等信息的科学活动。
勘探资料包括地质勘探报告、地质图、地球物理勘探数据、钻探岩芯、岩石化学分析结果等。
2. 地震资料地震资料是指通过地震仪等设备观测到的地震波传播信息。
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传播的方式和速度受到地下岩石的物理特性和构造状态的影响,因此通过分析地震资料可以获得地下岩石的某些性质,如速度结构、岩石类型等。
地震资料在地质勘探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识别地下构造、查找矿产资源、判断地下水位等。
3. 遥感影像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航空器等进行远距离、非接触式的地球观测,获取地表和大气等信息的技术手段。
地质行业中常用的遥感影像包括航空遥感影像和卫星遥感影像。
遥感影像能够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例如地表植被分布、地形、土壤类型等,对地质研究和资源调查具有重要价值。
4. 岩石样品岩石样品是地质学中重要的实物证据。
地质工作者通常通过野外采样、钻探等方式获取地下岩石或地表岩石样品,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和实验研究。
岩石样品包括岩芯、岩石薄片、化石等,通过对这些样品的观察和测试可以得出岩石成因、构造演化、地质历史等信息。
5. 地质文献地质文献是地质学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资料来源。
地质学家通过查阅和研究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地理志、地质调查报告等文献,可以了解到先前的研究成果、认识到问题和挑战,并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
地质文献的积累与传承是地质学乃至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地质条件资料
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是指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岩石构成、岩性分布、构造形态、地形地貌等因素,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着地表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灾害风险等诸多方面。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地质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表现为地壳中各种构造形态的存在和相互作用。
地质构造是地球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其中包括了断裂、褶皱、岩浆活动等多种构造形态。
不同地质构造会直接影响着地表形貌、地质资源分布和地震活动等。
岩石类型
岩石类型是地质条件中的重要因素,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地质条件产生着深远影响。
比如,火成岩在地形上常形成高原和山脉,沉积岩则广泛分布于平原和盆地。
地球活动
地球活动也是地质条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包括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事件。
这些地球活动常常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重大影响,如地震会引发山体滑坡、火山喷发会造成大面积灾害。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地质条件的直接表现,它反映了地质、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不同地形地貌对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具有重要影响。
如山地地貌常常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平原地貌则适合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
综上所述,地质条件是地球独特的自然环境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
了解地质条件,可以有效地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灾害防治等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D 土的分类
附录B 地层符号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年来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利东到晋宁。
注释: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在早生代,属加利东;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属加利东期,其余属晋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