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含反思.doc

合集下载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指导要求,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围绕“会蹦的豆子”展开。

主要涉及豆子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的实验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认识到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豆子生长过程的理解、种子发芽实验的操作。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观察和记录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花盆、泥土、浇水壶、尺子、记录表、画笔。

学具:每组一份豆子、花盆、泥土、浇水壶、尺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豆子生长的故事,引发幼儿对豆子生长的兴趣。

提问:“豆子为什么会蹦?”,让幼儿猜想并展开讨论。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豆子的生长过程图片,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水分、阳光、空气、温度)。

演示种子发芽实验的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豆子生长过程。

指导幼儿使用尺子测量豆子的高度,用画笔记录在记录表上。

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引导他们发现豆子生长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1. 《会蹦的豆子》2. 内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水分、阳光、空气、温度种子发芽实验步骤:播种、浇水、观察、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或校园内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2. 答案示例:记录一种植物的名称、生长高度、生长周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种植豆子,观察并记录生长过程,与家人分享成果。

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种植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4. 随堂练习的指导与互动5.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豆子的生长过程。

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课选用的是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以《会蹦的豆子》为主题,内容涵盖了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具体涉及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植物种子的发芽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豆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以及发芽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幼儿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豆子发芽的基本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豆子发芽的基本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水、盆栽土、透明的塑料容器、温度计、湿度计等。

学具:每个幼儿一个透明塑料容器,一把小铲子,一份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起幼儿对豆子的兴趣,“绿衣小豆豆,洗澡水中游,太阳晒晒晒,换了新发型。

”2. 讲解:讲解豆子发芽的过程,包括种子吸水、生根、发芽等。

3. 实验:让每个幼儿拿一个透明塑料容器,加入适量的水,再放入两颗豆子,观察豆子在水中浸泡的过程。

4. 观察:让幼儿观察豆子在水中的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5. 操作:让幼儿用小铲子在盆栽土中挖一个小坑,将浸泡过的豆子放入坑中,轻轻埋上土,浇水。

6. 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豆子发芽的四个过程:吸水、生根、发芽、生长。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继续观察自己的豆子,记录豆子的生长过程,并和家长一起讨论豆子生长需要的条件。

答案:豆子的生长过程包括吸水、生根、发芽、生长。

豆子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豆子的生长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幼儿对豆子的生长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会蹦的豆子”。

通过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豆子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基本结构。

难点: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子、花盆、土壤、浇水工具、放大镜、图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去植物园观察植物,让幼儿注意观察豆子的生长情况。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豆子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2)讲解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花盆里的豆子,尝试描述豆子的生长情况。

4. 互动环节(5分钟)分组讨论:豆子为什么能蹦出来?引导幼儿思考、表达。

6.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豆子的生长过程。

7. 展示与评价(10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会蹦的豆子》2. 内容:(1)豆子的生长过程(2)植物的基本结构(3)观察、思考、表达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2. 答案:例:我观察了家里的仙人掌,它的生长过程是这样的:开始是一个小球,然后慢慢长大,变成了一个柱子形状,上面长满了刺。

它不需要很多水,但是要经常晒太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种植豆子,观察其生长过程。

(2)开展“我家的植物”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跳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跳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跳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会跳的豆子》。

通过观察豆子的生长变化,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等条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豆子生长过程中对水分、阳光和空气的需求。

重点:观察豆子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花盆、泥土、浇水壶、放大镜、尺子、记录本、画笔等。

学具:每组一份豆子、花盆、泥土、浇水壶、放大镜、尺子、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颗已经发芽的豆子,引导幼儿观察豆子的样子,激发幼儿对豆子生长的兴趣。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中种植植物的经历,让幼儿了解到植物生长需要照顾。

2.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示范种植豆子的过程,讲解豆子生长的条件。

(2)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豆子会跳?”引导幼儿思考。

3. 观察与实验(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豆子的形态,记录观察结果。

(2)每组幼儿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种植豆子,并记录生长过程。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提问:“豆子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让幼儿回答。

(2)幼儿用尺子测量豆子的生长高度,记录在记录本上。

(1)每组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会跳的豆子》2. 内容:(1)豆子的生长过程(2)豆子生长的条件(3)观察与实验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用自己的话向家长解释豆子为什么会跳。

2. 答案:(1)观察记录表格(见附件)(2)豆子会跳是因为豆子吸收了水分,体积膨胀,从而跳出豆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豆子的生长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1)

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1)

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会蹦的豆子》。

通过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豆子的生长过程,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 能够观察、记录豆子的生长变化,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观察、记录豆子的生长变化。

重点:掌握豆子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花盆、泥土、水、种子生长观察记录表、图片等。

学具:小铲子、小水壶、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让幼儿说一说看到的植物生长情况。

(2)教师展示一颗豆子,引发幼儿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豆子是怎么生长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讲解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教师演示如何种植豆子,并带领幼儿一起动手操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种子生长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豆子的生长变化。

(2)幼儿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豆子生长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豆子能够生长?还有哪些植物的生长过程是相似的?六、板书设计1. 《会蹦的豆子》2. 内容:(1)豆子的生长过程(2)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3)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的植物生长变化。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豆子的生长过程,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观察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种植其他植物,观察生长过程。

(2)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共同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变化,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会蹦的豆子》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会蹦的豆子》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会蹦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会蹦的豆子”。

通过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认识种子、发芽、生长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豆子生长的过程,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重点:认识豆子的生长过程,学会观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豆子、豆芽、生长过程的图片、PPT、观察记录表。

2. 学具:放大镜、画笔、画纸、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师带来的实物豆子,激发兴趣。

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豆子,引导他们描述豆子的外观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生长等基本概念。

结合实物豆芽,让幼儿观察、触摸,加深对豆子生长过程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豆子的生长过程。

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成果,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豆子会蹦出来?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蹦的豆子2. 内容:豆子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豆子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观察记录表:包括日期、豆子生长情况、心情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PPT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豆子的生长过程。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带领幼儿参观农田,了解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豆子生长的过程,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彩教案《会蹦的豆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彩教案《会蹦的豆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彩教案《会蹦的豆子》一、教学内容《会蹦的豆子》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科学》。

本节课详细内容为通过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探索自然界中生命的奇妙。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子、花盆、泥土、水、放大镜、教学PPT等。

2. 学具:小铲子、浇水壶、观察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来一颗豆子,讲述豆子的故事,引发幼儿对豆子生长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豆子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3. 动手操作:幼儿分组进行种植豆子的活动,教师指导并解答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的疑问。

4. 随堂练习:幼儿用画笔和记录本记录豆子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会蹦的豆子》2. 内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豆子生长过程: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豆子生长的过程。

2. 答案:豆子生长过程包括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种植其他植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2. 动手操作:幼儿分组进行种植豆子的活动。

3. 随堂练习:幼儿用画笔和记录本记录豆子的生长过程。

4. 作业设计:观察并记录豆子生长的过程。

一、教学难点的解析1. 利用实物展示:将豆子、花盆、泥土等实物带到课堂上,让幼儿亲眼看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

2. 故事化讲解:以豆子的口吻讲述生长过程,如:“我是豆豆,我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才能健康成长。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会蹦的豆子”。

通过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等条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豆子生长的过程和条件。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花盆、水、阳光、空气、放大镜、投影仪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让他们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导幼儿关注豆子的生长。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一颗豆子,让幼儿观察其外观特征。

(2)教师讲解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观察豆子,并用放大镜观察豆子的细节。

(2)每组挑选一颗豆子,将其放入花盆,浇水、晒太阳,观察豆子的生长变化。

4. 课堂互动(1)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豆子生长的条件。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蹦的豆子2. 板书内容:豆子的外观特征豆子生长的条件豆子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和家长一起种植一颗豆子,记录豆子的生长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植物生长的持续关注,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其他植物,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幼儿合作交流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植物观察日记的活动,鼓励他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课堂互动的有效性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开放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豆子生长的过程和条件。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会蹦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会蹦的豆子”。

通过观察豆子的特性,让幼儿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豆子的基本特性,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豆子蹦跳的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豆子的特性,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盆子、卡片、实验器材。

学具:放大镜、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来一个盆子,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豆子。

引导幼儿观察豆子的颜色、形状,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豆子。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一颗豆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然后,教师将豆子放入热水中,让幼儿观察豆子蹦跳的现象,并解释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颗豆子,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然后,将豆子放入热水中,观察蹦跳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观察结果,讨论豆子蹦跳的原理。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5. 创意表达(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豆子蹦跳场景。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会蹦的豆子》2. 内容:豆子的特征:颜色、形状、质地豆子蹦跳原理:遇热水膨胀,弹跳力增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豆子的生长过程。

2. 答案:观察豆子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水分、光照等。

记录豆子每天的生长变化,如高度、叶子数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幼儿的学习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豆子生长观察,增强家庭科学氛围。

开展科学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更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豆子蹦跳原理的讲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会蹦的豆子》。

通过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知道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豆子生长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教学重点:了解豆子的生长规律,学会基本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子、花盆、泥土、水、喷壶、记录表、画笔、尺子、放大镜等。

2. 学具:每人一份豆子、花盆、泥土、记录表、画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颗已经发芽的豆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长出来的呢?”(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种植豆子的经历,讨论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例题讲解(1)教师示范种植豆子的过程,讲解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2)引导幼儿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种植豆子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用尺子测量豆子的生长情况,用放大镜观察豆子的细节。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讨论豆子的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会蹦的豆子》2. 内容:(1)豆子的生长过程(2)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3)观察和记录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豆子的生长过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观察和记录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过程。

(2)开展“我的植物成长日记”主题活动,鼓励幼儿长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豆子生长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2.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发芽豆子,引导幼儿观察与讨论。

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

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

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第一篇: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及教学反思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在学习操作中,探究发现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小;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等不同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会蹦的豆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3.在学习操作中,探究发现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小;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等不同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红枣、米、汤匙、纸张、盘子等。

2.知识准备:幼儿对所提供的农作物已有认识,能说出名称;请家长与幼儿查阅资料或与幼儿一起做实验。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以问题“豆子装在瓶子里,为什么有的会响,有的不会呢?有的声音较大,有的声音较小呢?”引入,请幼儿谈谈自己在家寻找的答案。

二、基本部分(一)向幼儿介绍各种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操作,验证幼儿的答案。

1.介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感知豆子的软硬、大小。

2.根据幼儿提供的方法,请幼儿选择一种豆子进行操作。

师: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们一起来试试吧!3.重点在幼儿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软硬、大小、多少与在瓶子中产生声音大小的关系。

4.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豆子装到瓶子里,而不让豆子掉下来呢?(二)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1.请幼儿把自己装好的瓶子与同伴进行交换,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瓶子,试试对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实验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会蹦的豆子”。

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让幼儿了解豆子的基本结构和特性,以及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子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通过实验观察,使幼儿掌握物体弹跳的原理,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豆子弹跳的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豆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子、水、容器、放大镜、弹簧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豆子,邀请幼儿观察并描述其外观特征,引导幼儿关注豆子的结构。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豆子的结构。

(2)教师演示豆子弹跳的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豆子弹跳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每组派代表分享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4. 课堂小结(5分钟)5. 互动环节(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2)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创作关于豆子的画作。

六、板书设计1. 豆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芽、根、茎、叶。

2. 豆子弹跳原理:豆子吸收水分后,体积膨胀,释放能量,实现弹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豆子的生长过程。

答案示例:第一天:豆子刚刚泡水,种皮紧闭,无明显变化。

第二天:豆子种皮开始膨胀,颜色变浅。

第三天:豆子种皮破裂,胚芽露出,开始发芽。

……2. 作业题目:用画笔描绘豆子的生长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豆子的结构和弹跳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教案名称:会蹦的豆子适用年龄:幼儿园中班学科:科学教学目标:1. 学习豆子的种类和特点;2. 知道豆子的生长过程;3. 掌握豆子会蹦的原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豆子的不同种类,豆子的壳,豆子发芽的过程;2. 温水和一些豆子,如红豆、绿豆等。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豆子的种类和特点。

- 提问:你们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豆子呢?2. 导入(5分钟)-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些豆子,并请他们观察豆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点。

-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豆子的特点。

3. 学习豆子的生长过程(10分钟)- 给学生展示豆子发芽的过程,并解释每个阶段的变化。

-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豆子是如何从种子变成植物的?4. 学习豆子会蹦的原理(1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豆子的壳,并解释豆子会蹦的原理。

- 给学生展示豆子蹦的过程,并让他们亲自操作一次。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豆子会蹦起来?进而解释原理。

5. 操练与巩固(10分钟)- 让学生分组,每组给一些豆子和温水。

- 引导学生尝试用温水当作自然环境下的豆子的水源,观察并记录豆子蹦的情况。

- 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提问:温水对豆子的发芽和蹦的有哪些影响?6. 拓展延伸(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豆子外,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能够弹射出来?-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并与小伙伴分享。

7.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不同种类的豆子、豆子的生长过程以及豆子蹦的原理。

-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实验有什么新鲜有趣的发现吗?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豆子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对豆子产生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豆子的发芽过程以及学习豆子会蹦起来的原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与探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一、教学背景:幼儿园中班儿童的科学教育在日常教育中同样重要。

它是培养儿童观察、探索、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与环保、生产生活中各项活动的基础。

本次科学教学的主题为“会蹦的豆子”,旨在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孩子们了解了豆子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豆子的外貌特征和生长过程。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能力,增强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引入学生带着自己的种植盆和豆子进入幼儿园,展示豆子的外貌特征,向孩子们介绍它们的名字、所在的植物以及发芽的过程。

老师引导孩子们猜测哪些部位是豆子,及其如何发芽生长。

2、实验环节准备实验材料:豆子、保鲜膜、水杯、水。

步骤:①将水杯中放入一层保鲜膜。

②在保鲜膜上均匀放入豆子。

③在豆子上倒入足够的水。

④盖上保鲜膜。

⑤将水杯放在室温下,每天透过保鲜膜观察豆子的生长变化。

3、记载现象在实验中,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和变化。

例如:豆子的发芽过程、芽的大小变化、所在的位置、眼前的环境对豆子的影响等等。

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到环境对豆子的影响有多大,同时也了解了豆子的生长过程,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结论通过观察实验,孩子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出如下结论:①豆子具有特殊的生长过程,需要适当的水分和氧气才能顺利发芽;②在充足的光线下,豆子的生长更加兴旺;③当豆子扩大生长时,它的根系会不断扩充。

5、总结老师引导孩子们总结本次实验,将这次现象中的关键点梳理出来,加强孩子们对于豆子的认识,加深对实验结论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本次科学教育主要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进行,老师按照教学目标,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掌握本次实验的结论。

教师从孩子的回答、提问和表现等多个方面对本期教学进行评估,并寻找可改进之处。

五、教学体会:本次实验不仅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了豆子的生长过程,而且在操作步骤上也让孩子们了解到如何策划和完成一个实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豆子发芽的过程,认识豆子的生长变化。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探究和动手能力,掌握简单的科学知识。

3.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准备
1.豆子。

2.透明玻璃容器。

3.棉花。

4.水。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老师展示已经发芽的豆子,提问:“这是什么?”孩子们可以给出答案:“豆子。

”老师接着提问:“你们知道豆子是怎么来的吗?”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实验环节
1.观察豆子的外观:孩子们可以用手摸摸、看看这个豆子,了解它的颜色、形
状等基本特征。

2.豆子的发芽:从透明的玻璃容器中取出一颗豆子,将其放在棉花上,然后再
加入适量的水,用棉花将豆子包裹好,然后将豆子放回容器中。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豆子发芽的过程,看到根和芽的出现。

让孩子自己动手把棉花换掉或者加水等,让孩子亲自参与实验过程,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总结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了解了豆子的生长过程,并知道了豆子为什么会发芽,为
我们的往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堂活动,孩子们对于豆子的感性认识在良好的气氛下得到了培养,
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要让孩子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科学,营造严谨、好奇、探究的科学氛围,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激发幼儿自发自主、积极地学习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教学,学生将能够:1. 观察和描述豆子的特点;2. 知道豆子如何发芽;3. 理解发芽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豆子会蹦起来。

二、教学准备1. 豆子(红豆或绿豆);2. 滤纸或棉花;3. 小盘子或槽盘;4. 温水;5. 放大镜;6. 白板和黑板。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观察和描述豆子的特点(1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豆子的形状,并询问学生他们知道这种植物是什么。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讲解。

2. 将豆子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豆子,并描述豆子的外观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豆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步骤二:豆子发芽实验(20分钟)1. 教师解释豆子发芽的过程,告诉学生发芽需要一定的土壤、水分和适当的温度。

2. 教师将滤纸或棉花放在小盘子或槽盘中,让学生将豆子放在滤纸或棉花上。

然后,给每个学生一些温水,让他们用水滴在豆子上。

3. 学生们将豆子放在黑板或白板上,观察发芽的过程。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观察豆子的变化,例如根部的生长和幼苗的出现。

步骤三:豆子为什么会蹦起来(2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豆子为什么会蹦起来。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例如:“你们觉得豆子是怎么蹦起来的?”、“为什么蹦起来的豆子会从地面上弹起来?”等等。

2.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引导他们思考,并最终得出结论。

3. 教师解释豆子蹦起来的原理。

豆子发芽时,种子壳会被撑开,幼苗会挤破种子壳,而且幼苗会不断地往上生长。

当幼苗的生长速度超过了种子壳的抵抗力时,豆子就会蹦起来。

步骤四:总结和延伸(10分钟)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豆子的特点、发芽的过程以及豆子蹦起来的原理。

2. 鼓励学生思考其他种子是否也能蹦起来,以及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观察和研究种子发芽的过程。

3.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延伸活动,例如让学生观察其他种子的发芽过程,或者让学生制作一个“豆子蹦起来”的小实验,以进一步加深对豆子发芽和蹦起来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描述豆子在水中的运动状态;
2.知道豆子在水中运动时是受什么力的影响;
3.了解豆子运动的原理。

教学准备
1.纸杯、插花海绵、清水、一些豆子(种类随意)、吸管;
2.白板、马克笔。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向孩子们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我们要来观察一下小豆子在水里的运动情况,并学习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
2.给每个孩子发一杯清水,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纸杯里的水是什么状态。

实验环节
1.让孩子们将纸杯里的豆子倒进海绵里,用吸管吸取一些水分注入海绵,观察和描述海绵里的豆子的运动;
2.带领孩子们思考、发现海绵里的豆子为什么会蹦动,让孩子们表述自己的想法;
3.解释豆子在水中蹦动的原理:水分子不停地运动,撞击豆子,产生冲击力,推动豆子不断地蹦跳;
4.让孩子们通过实验验证水的冲击力:敲击放在手心上的纸杯,观察并描述杯中水的状态;
5.引导孩子们思考,将海绵插在大水杯中,让海绵自己发现一种可以让豆子蹦动的方法。

总结环节
1.用白板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分享给大家;
2.回顾并巩固孩子们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3.激发孩子们兴趣,让他们自己想象一下如果豆子变成足球或篮球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课程,孩子们可以观察和描述豆子在水中的运动状态,知道豆子在水中运动时是受什么力的影响,了解豆子运动的原理。

孩子们不仅在实验中学习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观察、描述、思考的能力,增强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对未来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会蹦的豆子”。

通过观察豆子的特性,让幼儿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子的基本特征,知道豆子会蹦的原因。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豆子会蹦的原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发现豆子会蹦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实验器材(如小苏打、醋、试管等)、展示图片。

学具:每组一份豆子、小苏打、醋、试管、漏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拿出一小袋豆子,让幼儿观察豆子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豆子会蹦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看豆子为什么会蹦。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实验步骤,引导幼儿观察实验过程中豆子的变化。

演示实验:将小苏打和醋混合,放入试管,然后将豆子放入试管中,观察豆子蹦跳的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豆子蹦跳的过程。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豆子会蹦?”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蹦跳,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六、板书设计1. 会蹦的豆子2. 内容:豆子的特征实验步骤豆子会蹦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可以蹦跳的物品,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实验,让幼儿了解了豆子会蹦的原因,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幼儿误食豆子。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尝试用其他物品进行实验,观察是否也会出现蹦跳的现象。

同时,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激发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关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安全性2. 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3. 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与互动4.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安全性1. 实验前,教师应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要触摸化学品、不要将豆子放入口中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会蹦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科学》,详细内容为“会蹦豆子”。

通过观察豆子特性,让幼儿解简单物理现象,培养他们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解豆子基本特征,知道豆子会蹦原因。

2. 培养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豆子会蹦原因。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子、小鼓、塑料杯、气球等。

2. 学具:小碗、勺子、放大镜、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教具,引导他们发现豆子存在。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豆子为什会在小鼓上蹦来蹦去?”2. 例题讲解(10分钟)(1)演示豆子在小鼓上蹦跳现象,引导幼儿观察。

(2)讲解豆子蹦跳原因:当小鼓震动时,豆子受到力作用,从而产生蹦跳。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小鼓、一些豆子和塑料杯。

(2)引导幼儿用小鼓震动豆子,观察豆子蹦跳现象。

(3)鼓励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豆子,记录观察结果。

4. 团队协作(10分钟)(2)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观察结果和结论。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豆子蹦跳原因。

(2)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可以蹦跳?它们蹦跳原因是什?”六、板书设计1. 《会蹦豆子》2. 内容:(1)豆子基本特征(2)豆子蹦跳原因(3)观察和记录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物体,记录它们蹦跳现象和原因。

2. 答案示例:(1)物体:气球(2)蹦跳现象:气球在空中飘来飘去(3)原因:气球内充满气体,受到空气浮力作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解豆子蹦跳原因,培养他们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其他物理现象,如水沸腾、冰融化等,激发他们对科学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豆子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豆子的名称和外观。

2.通过实验观察,了解豆子在水中浸泡后的变化。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不同豆子,观察豆子在水中浸泡后的变化。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豆子蹦跳的秘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豆子(红豆、绿豆、黄豆等)、玻璃瓶、水、尺子、放大镜、记录表。

2.环境准备:干净整洁的实验桌、充足的光线。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豆子,说出它们的名字和外观特征。

2.提问:你们知道豆子有什么特点吗?它们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呢?(二)实验观察1.将各种豆子分别放入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密封好。

2.引导幼儿观察豆子在水中浸泡的过程,记录豆子的变化。

3.实验过程中,适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豆子有什么变化?(三)分析与讨论2.提问:为什么豆子会蹦跳呢?它们有什么秘密?3.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揭秘豆子蹦跳的秘密1.通过查阅资料,揭示豆子蹦跳的秘密:豆子在水中浸泡后,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气体,使豆子膨胀。

2.引导幼儿理解豆子膨胀后,内部气体压力增大,导致豆子蹦跳。

2.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实验有趣吗?你们还想知道关于豆子的哪些秘密?3.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观察和探究豆子的其他特点。

五、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了解豆子的营养价值。

2.环保教育:引导幼儿关注豆子的环保价值,倡导节约粮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豆子在水中浸泡后的变化,激发了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揭秘豆子蹦跳的秘密,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幼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教案《会蹦的豆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2. 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3. 在学习操作中,探究发现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小;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等不同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4.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红枣、米、汤匙、纸张、盘子等。

2.知识准备:幼儿对所提供的农作物已有认识,能说出名称;请家长与幼儿查阅资料或与幼儿一起做实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问题豆子装在瓶子里,为什么有的会响,有的不会呢?有的声音较大,有的声音较小呢?引入,请幼儿谈谈自己在家寻找的答案。

二、基本部分
向幼儿介绍各种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操作,验证幼儿的答案。

1.介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感知豆子的软硬、大小。

2.根据幼儿提供的方法,请幼儿选择一种豆子进行操作。

师: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3.重点在幼儿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软硬、大小、多少与在瓶子中产生声音大小的关系。

4.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豆子装到瓶子里,而不让豆子掉下来呢?
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1.请幼儿把自己装好的瓶子与同伴进行交换,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瓶子,试试对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实验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2.得出结论: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少;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3.针对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的问题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豆子才不容易掉出来呢?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
三、结束部分
幼儿利用手中的瓶子与老师一起随音乐起舞。

活动反思:
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教师并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小百科:豆主要是指豆科植物的种子或荚果。

豆类的正品有大豆、菜豆、绿豆、黄豆、蚕豆、红花菜豆、印度菜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