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多儿童个性的影响
单亲子女更易出现双重性格_1
单亲子女更易出现双重性格
(1)对“家庭”敏感———封闭自锁
单身家庭中的子女对“家庭”这两个字非常敏感,生怕别人提到他们的家庭,谈到他们的父母,更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学校老师说,在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自卑感强,平时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
孩子在学校里,特别是面对来自完好家庭的同学,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防备他人而不愿意和老师和同学交流。
(2)缺少完整的爱———自暴自弃
父母“头破血流”的大战,自然给孩子的心灵上造成巨大的创伤,大大破坏了他们的心理和感情的平衡,甚至出现了行为的严重偏差。
在调查中发现,单亲家庭子女自暴自弃的占79.33%,完好家庭子女占20.67%。
在这些不幸的学生中,他们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完整家庭的子女。
胡慎之说,父母离婚之后,在最需要父母之爱的时候,难以得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
因而他们形成了一种特殊心理,特别容易自卑,情绪消极,自暴自弃,做了不光彩的事也不感到羞耻,而且易激动,喜欢骂人,甚至打架。
(3)自我平衡的能力差———双重人格1。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和分布,包括了夫妻关系、父母角色、子女地位等元素。
对于儿童个性的发展,家庭结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单亲家庭、核心家庭和大家庭三个角度分析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一、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是由一个父或母单独抚养子女的家庭。
由于单亲家庭存在较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因此家长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少,对于儿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一,单亲家庭容易导致儿童自闭、消沉。
由于缺少家庭温暖和亲子互动,儿童感到寂寞孤独,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同时,由于家长的经济压力较大,精神状态不佳,家庭环境也相对不稳定,使得儿童缺乏安全感。
第二,单亲家庭中孩子缺少与异性亲密接触,学会独立地去解决问题。
儿童在单亲家庭中需要学会自我保护,由于家长时间有限,儿童更多的是通过自我实践和错误尝试来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其更独立、坚强。
二、核心家庭核心家庭即核心成员为夫妻和子女的家庭。
核心家庭相对于传统家庭而言,家人的参与度和亲密度以及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程度更为紧密。
对于儿童的个性发展,本类型家庭结构提供了稳定而有力的支撑。
第一,核心家庭与传统家庭一样具有家庭成员数量的稳定性,加强了家庭成员的互动程度并增加了亲子关系的质量。
其中,夫妻间的互动往往会对儿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父母之间的感情稳定程度与子女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夫妻关系的稳定性能够给予子女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和必要的生活支持,以及更多的家庭温暖。
第二,核心家庭与孩子的关系会比较紧密和美好。
孩子可以和父母经常交流,以满足他们的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
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核心家庭中,孩子也更容易与父母形成较长久的关系。
这种关系建立在父母的爱和孩子主动的参与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可依赖的家庭支持,从而有助于其健康成长。
三、大家庭大家庭主要指包括祖辈、堂兄弟姐妹、亲戚等广泛的人群组成的家庭。
大家庭在某些方面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
单亲家庭对幼儿教育造成的影响
孤独是单亲家庭最明显感受。主要是因为父母陪孩子沟通的时间较少,与父母的关注相比,心灵深处有父母或一方不爱自己的感受。
(四)过度溺爱
对单亲孩子过度的爱有一种心痛,因为他们失去了母爱或父爱。为了弥补这一点,孩子太过宠爱,没有给予正常的纪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性和自私性都很差。
三、单亲家庭教育策略
(一)营造一种快乐、充满爱心的孩子气氛
单亲家庭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顾,特们的父母离婚。又或者吵吵闹闹这样环境中,必然会表现担惊受怕、提心吊胆的不良情绪,未能及时纠正将产生严重后果。我们必须本着敬业和耐心的精神,与家长的沟通,尽最大努力让家长与老师合作。另外,我们还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和父母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善良的环境,使孩子得以培养。
弄好单亲幼儿教育成为的社会的突出问题。单亲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容易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就非常重要。许多家庭都在不断寻找办法。然而,由于缺乏教育,不科学的,过早的在一些单亲家庭。多数单亲家庭不能缓解一定的心理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完整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据地,是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保护伞和摇篮。 然而,在一个单亲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它有一个严重的不同个性和创伤。因此,因此。要成为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有研究显示,在单亲家庭的心理存在以下问题: 1、人格缺陷 在单亲家庭中, 大多是由于父母离婚,形成一个家庭的缺陷。 因此,父母常常激怒他们,会把婚姻的失败迁怒于孩子,使他们缺乏宽容和爱,并产生许多不良情绪,使他们成为有缺陷的人
关键字 单亲家庭 幼儿教育 影响
一、单亲家庭对幼儿教育的影有两个父母,对于幼儿他们来说,他们心中会有一方抛弃的恐惧。
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相理解 的关 系。还要 调节好对 子女的期 望水平 ,确 立适度 的期 望值 ,把 生活 的支点放在 自己身上 ,而不是把所 有的 希望 寄托在 子女身上 ,这样才不 会让子 女感到压力 ,才 能
促进子女健康成长。 ( )加强亲 子沟通 ,增 强交往意识 。心理学家哈贝马 2 斯强调交往对人的社会性发展 的影响 ,所 以为了单亲家庭儿 童社会性 良好发展 ,必须重视家庭 内部成员的交往 。父母应 增加 与孩 子 的 沟 通 , 要 引 导 子女 说 出 自 己 内心 真 实 的 想 法 并 要乐 于 倾 听 。在 这 种平 等 基 础 的亲 子 沟通 中 。单 亲 家 长和 其 子女会更加理解对方 ,这样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改善,也有利 于单 亲 家 庭 儿 童 心 理 失 调 状 况 的 改 善 。 2 2 从 学校 角 度 . ( )学校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还应根据离异家庭子女 的 1 心理 变化特征 ,因材施 教 ,进行 强化教育 。如针对他 们 的 忧 郁 情 绪 ,通 过 开 展 多 种 文 体 活动 ,对 他 们 进 行 合理 的情 绪 疏导:针对他们 的家庭气氛疏淡或紧张 ,通过家访和 召开家
单 亲家庭是指 子女只能跟 随父母其 中一方 生活,另一 方 可 能 是 因 亡 故 或 离 异 等 原 因而 几 乎 完 全 放 弃 了对 子 女 的 监护和抚养义务的家庭 。生活在这类家庭 中的儿童 的处境较 完整家庭的儿童有很大差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问题 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 随着社会 的变迁 ,人 们观念趋 向宽容和理 性 ,中国的 传统婚 姻家庭关 系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离婚 、婚外恋 、婚 前性行 为等反传统 婚姻家庭观 念逐渐被 社会接 受,导致 单 亲家庭数量越来越多。从另一个角度 看,单亲家庭的增多也 是社会进步 的表现,如果选择 了单亲家庭 ,理想状态是带孩 子 的 一方 要 有 成 熟 的心 态 与 良好 的社 会 与 经 济 地 位 。现 代 社 会 发展 的多 样 性 , 正如 世 界 具有 多样 性 一 样 , 无 论是 单 亲 还 是双亲 ,都应 该从容面对 。一切 以孩子健康 心理发展 为主 要 出发 点 。 儿童时期 的心理健康 对今后 的全面发展 具有极其 重要 的影 响,这早 已成 为心理 学家们 的共识 。心里 不健康 的儿 童与 别人很难相 处、意志 薄弱 、在 困难 面前畏 缩不前 、不 能 遵 守 社 会 规 则 和 道 德 规 则 , 他 们 将 在 社 会 生 活 中 遇 到 很 大 的 困难 。 因 此 ,应 该 关 注 儿 童 的心 理 发 展 状 况 , 为 孩 子 们未来 的发展奠定 一个 良好 的基础 ,使 儿童能更加 顺利 的 融入社会 。 1 单亲家庭儿童可能存在 的心理问题 有研 究表 明离异 家庭 子女 的心理状 况和 问题行 为父母 与完整家庭 子女差距 巨大 :品德 方面存在 问题的 ,离异家 庭 子女为2 . 2 ,而 完整家庭子 女仅为6 8 ;性格方 面存 49% .% 在 问题的 ,离异家 庭子女 为2 . 2 ,远远 高于完整 家庭 子 12% 女 的平 均 值 5 8 % 学 习 方 面 存 在 问题 的 , 离异 家庭 子 女 为 .1: 2 . 8 ,也 大 大 高 于完 整 家 庭 子 女 的 平 均 值 8 O % 8 1% . 6 ;情 绪 方 面存在 问题的 ,离异家庭子 女为1 .3% 9 2 ,而完整家庭子 女 只有5 8 。 .5% 11 智力发展障碍 . 离异 家庭子女 的智力发展 明显落后 于完整家庭 子女 , 学习成绩也显著地差于完整家庭子女,而且这种差异在7 1 —3 岁的各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得十分显 著。在智力表现表达等级 及其条件的研 究中,发现家庭 关系 的紧张度与儿童智力发展 直接相关,即随智商降低 ,家庭关系呈现越来越差的趋势。 l2 情绪情感障碍 I 情 绪 和 情 感 是 人 对 客 观 事 物 是 否 满 足 需 要 而 产 生 的 一 种态度体验 ,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 同的侧面 。能够
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方法
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9(22).
(本 文 系 2019 年 度 甘 肃 省“ 十 三 五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农 村 单 亲 家 庭 子 女 的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研 究》的 阶 段 性 研 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120)
编辑:郭裕嘉
甘肃教育 54
53 2021.11
五育融合
的自暴自弃的心理,使他们与同龄人一样得到教师的关爱,培 养其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2. 寻求家长帮助,增进亲子感。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 康教育,家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农村单亲家庭子女的心 理健康问题是由家长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要想让小学生获 得健康的心理状态,学生家长就必须要积极地行动起来,与 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从家校两个方面共同实施教 育[3]。家长必须要肩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学习方面,必 须要坚定立场,不允许孩子偷奸取巧,也不能够放弃学业,要 给予孩子一定的支持和鼓励,促使他们积极学习。在生活方 面,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够凭借物质的满足来代替家 长的陪伴。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面 谈,与家长分享单亲学生在学校的状况,听取家长的意见,从 多个角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农村单亲家庭的子女心里充 满阳光。对于无法到学校参加面谈的家长,心理健康教师也 可以给家长发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手册,家长通过对健康 手册的学习,也可以找到很多教育经验,并针对自己孩子的 问题进行心理辅导。此外,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还可以到单亲 家庭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小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从而采取针 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试析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试析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我个人就是一位单亲妈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要努力付出更多。
而且也深知,只有深入了解了单亲家庭孩子的学习心理,我们才能因材施教。
而面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怎样才能通过教育使他们重新找回自己,乐观自信的迎接生活的多姿多彩。
这是一个需要家长、孩子自身、学校以及多方面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守望孩子,我一直在路上摸索前进。
一、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家庭教育环境与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
单亲家庭的父母,常对孩子产生爱的极端,要么是溺爱有加,要么是爱的贫乏,这两种极端都会使孩子的情绪情感生活受到严重破坏,出现种种如自卑、孤独、抑郁、放任、暴躁等心理缺陷,造成身心不良发展。
2.亲子关系的失调第一,家庭的缺损意味着从此有一方要从家庭中退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上则会产生被双亲中的一方抛弃的担心。
也容易导致他们的监护者或者沉浸在悲痛之中,或者因忙于工作而无暇给孩子以温暖和爱护,从而忽略和孩子的交往,造成亲子关系冷淡,而作为孩子,当他们看到父(母)情绪不好时,他们也不敢贸然地与父母交流,这势必会影响亲子交往的数量和融洽程度。
更为极端的是,有的监护者根本就把孩子当作“累赘”、“包袱”,把孩子看作自己未来生活的绊脚石。
在这样的观念下,他们轻则对孩子冷眼相对,重则对孩子拳脚相加。
第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孩子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来应付家庭困扰带来的紧张,他们的心理调适受到家庭人际冲突的影响。
另外,离异的父母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孩子面前讲配偶的坏话,相互低毁,把孩子作为传递仇恨的工具。
二、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1.自卑自闭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
浅谈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转化措施
浅谈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转化措施近几年,小学教育阶段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离婚或父母某一方意外死亡是形成单亲家庭比较常见的原因。
虽然每个家庭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后果却相当一致——孩子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成为了家庭悲剧的牺牲者和承担者,被迫承受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
处在单亲家庭的孩子通常都处于感情的半饥渴状态。
他们通常表现在待人接物比较淡漠,一般不太主动与人交往,或桀骜不驯,或胆小怕事,心理脆弱,情绪波动较大,自控力差。
他们作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和整个社会的息息相关已经引起了很多教育界专家的高度重视。
在理论和实践配合的同时,如何有效地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一、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的成因单亲家庭是脆弱的,也是动荡不安的。
单亲家庭的最大受害者当然是失去父(或母)的孩子。
他们是弱小的,除了父母和家庭,他们一无所有。
所以失去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他们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具体表现如下:1.抑郁冷漠。
有的孩子对失去父或母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母)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甚至见到别的同学在父母面前非常欢乐,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
在学校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但几乎又是人人皆知,学校的人际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影响是难以想象的,在这个“小社会”中,长期怕接触,情感、意志、情绪脆弱,于是自我封闭,我行我素,以“自我中心”对周围的人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最严重的导致与集体不合。
2、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
这往往是一种由于家长本身有令人不能原谅的错误而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不信任、厌恶和消极的对抗情绪。
尤其是第三者插足而造成家庭离异的。
有这种心理的孩子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对老师和同学有着莫名的抵触情绪,很不合群。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过去,传统的家庭结构是以父母和子女为主体的核心家庭,而现在,单亲家庭、同性恋家庭和离婚家庭等不同的家庭结构也开始涌现。
这些不同的家庭结构会对儿童的个性产生影响,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的研究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篇文章将从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及其原因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单亲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单亲家庭指的是只有一位父母或监护人照顾孩子的家庭。
单亲家庭比较普遍,其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庭暴力、离婚、亲人去世等。
单亲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孩子的责任感与自我依赖性增加在单亲家庭中,父母通常都面临比双亲家庭更大的经济和时间压力。
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单亲父母需要更辛苦地工作,这就导致了孩子在生活中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
这种需要负责的经历可以让孩子在这一方面变得更加成熟、有责任心,同时也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因为他们会发现自己承担了自己的生活。
2. 自尊心减弱虽然孩子在单亲家庭中需要承担一些责任,但这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心理状态会有多好。
实际上,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会受到一些影响。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或者缺乏安全感。
由于缺乏另一位父母的关注和支持,不能跟父亲或母亲分享与对方的成长关键点,这可能会减弱孩子的自尊心。
二、同性恋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同性恋家庭指的是由同性恋恋人组成的家庭,他们可能选择了领养或人工授精来得到孩子。
在多数国家,同性恋家庭一直受到非议,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允许同性恋恋人合法收养孩子或者自然生育。
对于儿童个性的影响,同样也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1.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更为宽泛同性恋家庭的家长往往并不会试图把自己的孩子强制地归类为传统性别角色。
他们会纠正或扭转传统的性别与其他限制,透过他们的行为和言语来向孩子传达不同的值和观念,让孩子更为开放、自主,其性格会变得更为活泼开放、富有创意和自我表达能力。
单亲家庭对学前儿童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对学前儿童性格的影响
1.对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
之前生活在完整和睦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
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无法去体会父母离婚的原因,会认为他们不爱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自己是多余的,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自己不会排解,一旦受到影响,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
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
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王克利【摘要】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生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结构类型决定了家庭职能、家庭环境的各异,制约着家庭观念的变化。
不同家庭结构的家庭成员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长远和深远的。
深入分析各类家庭结构对儿童成长影响的特点,更好地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关键词】家庭结构、个性发展、家庭教育、儿童家庭社会学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由家庭成员构成。
在家庭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特定的角色和功能,他们彼此依赖、互相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家庭。
曾经在杂志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是其人生的奠基石;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家庭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
一个女孩名叫芳芳,她的父母三天两头的吵架,芳芳害怕看到爸爸妈妈吵架的日子。
有一天,芳芳生病了,她躺在床上,爸爸妈妈坐在她的床边,就连放一个杯子都轻轻的放,害怕吵醒她。
这时,她心中无比的高兴,甚至希望自己永远都能这样生病,那爸妈就不会再吵架了。
还记得2008年,那时由于金融危机,妈妈下岗了当时十分难过,我们看到妈妈愁眉苦脸的,我们那段时间也在为妈妈的事而苦恼。
后来,在爸爸和我们的鼓励下,她又找到了一份工作。
为此,我们全家都喜乐融融。
根据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来划分,我国的家庭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四种: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单亲家庭。
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及未结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又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
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是指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代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夫妻的家庭。
单亲家庭是由父亲或母亲单独和儿童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我国现在的家庭结构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单身家庭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类型,其中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流,单亲家庭数量有所增加,联合家庭的数量有所减少。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一、自卑心理由于家庭不完整,单亲家庭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气。
他们往往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拘谨、紧张、不自在,害怕被别人嘲笑或拒绝。
这种自卑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导致成绩下降、失去兴趣和动力。
二、孤独心理单亲家庭学生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因为他们缺少一个亲密的伴侣或亲人。
他们可能不愿意与同学交流或参加集体活动,导致社交圈子狭窄,缺乏支持系统。
长时间的孤独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变得敏感、多疑、易怒。
三、嫉妒心理由于家庭矛盾或父母关系不和,单亲家庭学生可能会产生嫉妒心理。
他们可能会嫉妒其他家庭完整的孩子,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从而产生不满和反感。
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紧张,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四、逆反心理单亲家庭学生可能会因为家庭的不完整而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或周围的人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意见或建议。
他们可能会故意违反规定,挑战权威,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
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五、冷漠心理由于家庭的冷漠或疏远,单亲家庭学生可能会产生冷漠心理,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和热情。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冷漠、麻木的态度,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关心和理解。
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到他们的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需要及时关注和治疗。
六、自私心理单亲家庭学生可能会因为家庭的特殊性而产生自私心理,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感受。
他们可能会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对他人的困难和痛苦视而不见。
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需要及时纠正和教育。
试探单亲孩子性格缺陷及成因
试探单亲孩子性格缺陷及成因作者:王睿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5期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变迁,人们对婚姻、家庭等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社会家庭的组合变化难免会影响到孩子们,学校作为学生人格塑造培养的地方,难免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因此,深入研究离异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掌握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我们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一、离异家庭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规律解释单亲家庭已成为一种具有相当规模的社会生活方式,因此研究单亲家庭的生活状况,研究单亲孩子的生活模式学术也蔚然壮观。
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单亲孩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性格孤僻、离群索居。
这是单亲孩子所表现出的最大特点。
由于家庭变故尤其是父母离异对未成年的孩子无疑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精神上的困扰,形成与一般家庭孩子不同的心态,其在认知水平及人格方面往往表现出较多的缺陷,其心理往往表现出一些消极的不良情绪和问题。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颜农秋副教授曾在佛山妇联的帮助下对珠三角地区的单亲家庭作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普遍存在性格孤僻、交往能力差的现象。
在其调查中发现,约2%入户调查小孩患有儿童孤僻症,有的小孩因为长期抑郁而逐渐形成孤僻、怯懦的性格,对社会、对他人都极端冷漠,缺乏信任感;有的孩子长期生活在争吵打骂中,性情也变得粗暴和蛮横,难以与人沟通;或者长期在恐惧中度日,变得神经质。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不良影响会越积越深,严重影响到与他人交往。
(二)信心不强,自卑严重。
人的信心是靠培养锻炼出来的,是靠对生活的感悟,从别人认可的反馈中得来。
在目前中国的现状下,离婚还是一件让人说三道四的事情,所以生长在父母离异环境下的小孩必然会面临着社会给与的压力,他们小小年纪必须承受很多不该让他们承担的东西。
并且在单亲家庭里,孩子必然会缺少父爱或者母爱。
这些正常情感诉求的缺失,会使孩子失去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人的成长过程中,财富无法弥补的东西。
浅谈家庭因素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浅谈家庭因素对儿童个性的影响作者:项波来源:《赢未来》2019年第07期摘要: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最重要的。
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性格等,都会对儿童的性格养成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结构;儿童;家庭教育1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影响在心理学中,家庭结构的定义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这种模式中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个家庭。
而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的任何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根据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来划分,我国的家庭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四种:1、主干家庭。
2、核心家庭。
3、联合家庭。
4、单亲家庭。
1.1主干家庭,即几代同堂的家庭这种家庭的特点就是人多,结构复杂。
这种几代人住在一起的家庭优点是孩子受到的爱多,受到大人的教育多。
缺点是会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及教育观念产生分歧,造成隔代溺爱,从而造成家庭矛盾,让孩子产生无所适从及恐惧的现象,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1.2核心家庭,即独生子女的家庭其特点是人口少,辈分少,家庭关系简单;这种家庭结构多集中在我国发达地区。
我国学者吴凤岗、日本梅田文绘等中外学者指出两代人家庭的儿童在独立性、自制力、敢为性、合群性等九个方面优于三代人家庭的儿童。
但是,也有相关研究表明,有些独生子女身上有任性、自私、放肆、怯懦等不良习性严重。
1.3联合家庭是由祖父母和兄弟姐妹婚后的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这种家庭的特点不仅是人口多,而且家庭关系复杂;这种家庭结构主要集中在我国农村地区。
这种家庭结构的优点是有一个宽松、快乐、而富有竞争性的学习环境,可以和兄弟姐妹进行学习交流、相互促进,有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缺点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差;还有就是孩子多容易被忽视,时间久了容易引起孩子的报复心理的产生。
1.4单亲家庭是由孩子跟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家庭这种家庭结构简单,家庭成员少。
谈不同单亲环境对幼儿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谈不同单亲环境对幼儿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及对策武汉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曾对千余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单亲孩子明显敏感而脆弱,三成以上的孩子对未来不抱希望,甚至希望自己从世界上消失。
广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促进会也在调查报告中显示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内向占人多数,情绪不正常的占73.58%一对于我国数目庞人而且日渐增多的单亲子女,帮助其行为和情绪的良性发展刻不容缓侧当然,单亲的情况分为几种:1.父母一方离世;2.父母离异,其中分为和平离婚和在矛盾中离婚;3.父母分居但未离异。
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及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内外在的资源不同,面对单亲的感受及调适也就有所不同侧一、不同单亲环境对幼儿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不同单亲环境主要是分为父母一方离世、父母离异、父母分居但未离异三种。
(一)父母一方离世我们这里只讨论因病或意外事故死亡,而不讨论蓄意谋杀而死亡的情况孩子突然失去了亲人,势必会哭闹不安,但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很久因为幼儿的需要人部分集中于吃、穿、玩的范畴,只要这些需要得到满足,他便会逐渐忘记失去至亲的痛苦,而把注意力转到另一个照顾他的亲人身上随着时问流逝,孩子已经习惯于只有一个家长的家庭,在衣食住行都正常的情况下,单亲环境对其生活影响程度较小。
只是当他的同龄玩伴问到他问什么没有父亲或母亲,才会产生疑惑和焦虑;或是看到其他同龄人享有父母两个人的关爱时,会感到自卑和不平衡;以及当其他伙伴嘲笑自己被父亲或母亲嫌弃时,变得孤僻和压抑但是只要家长诚实地告诉孩子事实的真相,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意外的变故。
离开的亲人并不是抛弃他了,更不是不爱他了,只是由于一些原因不能陪在身边,但始终关心着孩子,希望他更坚强和独立。
这样持续而耐心的教导会平复孩子的情绪,并将孩子的悲伤转化为力量,甚至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努力、更强人(二)父母离异1.和平离婚对于和平离婚的夫妻,他们没有怨恨对方,甚至趁机报复。
也没有为财产问题纠缠不清,也不会因为其他原因而不愿意跟对方联系。
单亲家庭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单亲家庭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单亲家庭在哪些方面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使其人格偏离正常。
结果单亲家庭环境,父母一方的角色缺失,家庭的正常功能被破坏,缺少交流,儿童得不到必要的父母双方的情感安慰和支持,缺少适宜的成长教育环境,大多数孩子体验到悲哀、丧失感、被遗弃感、不安全感等,导致其智力发育低下、情绪情感障碍、对他人怀有敌意、偏执、性格孤僻、古怪、不适应周围人群。
其个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出现偏差。
结论单亲家庭的失功能状态及儿童本身的气质特征是导致儿童人格发展障碍的重要因素。
建议:为了减少和预防单亲家庭子女的人格偏离,培养健康的人格,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关键词】单亲家庭儿童人格心理问题【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131-02前言单亲家庭是指由丧偶\离异\分居,或者构成家庭主体的成员不齐全的家庭,由母亲或父亲单个抚养的孩子即为单亲家庭的子女。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最基本的生活单位,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有着其特殊的重要性。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对后来的教育具有奠定基础的作用[1],而单亲家庭环境,因为父母一方角色的缺失,家庭的正常功能遭到破坏,处于失功能状态。
父母之间及父母与子女之间因各种原因缺少交流沟通,及家庭经济条件骤然下降,各种家庭微环境均发生改变,这对于儿童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性刺激,若儿童的情绪情感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支持,儿童可能产生适应障碍,最终导致人格偏离正常。
本文就单亲家庭对儿童人格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1.我国单亲家庭的现状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婚姻与家庭的变化,可以看到,我国的离婚率(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粗离婚率界定为“某一时期离婚件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呈逐步缓慢上升趋势。
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的统计,我国离婚率已从1985年的0.9‰上升到2003年的2.5‰[2]。
家庭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家庭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摘要:家庭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关系着一个儿童今后的发展。
因此,对其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家庭因素分为家庭环境和家庭结构两大类,分别探讨家庭环境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环境;家庭结构;儿童个性;影响随着时代发展,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增高,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引起更多人的广泛关注。
我们都应该知道儿童的个性发展绝大部分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而家庭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心理的发展。
另外,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开始,儿童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最初的个性差异。
出于家庭因素对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幼儿阶段与个性形成的重大关系,本文将从家庭结构和家庭环境两大方面入手,探究家庭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家庭结构是家庭诸分子(即家庭成员)不同的层次和序列的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三种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残缺家庭。
而家庭结构对儿童的个性形成有什么重大的影响?下面对三种家庭结构进行分析:(一)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是我国现阶段儿童家庭的主要形式,它是由父母和子女两代人所组成的家庭。
在这类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发生互动的频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家庭更高、更多,更易建立亲子之间的感情。
家庭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意见易统一,关系比较简单,不会形成很大的矛盾,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间上和精力上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主干家庭主干家庭是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它是现阶段家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由三代人或三代以上的人组成的家庭。
在这种家庭中,祖辈虽然可以弥补父母在教育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缺憾,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但是由于父母和祖辈之间的年龄差距大、生活阅历不同、值观念不同、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不同等,在教育孩子时,容易产生矛盾和分歧从某种程度上削弱、抵消了家庭教育的力量,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者则会造成性格上的两面性。
关于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含5篇)
关于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含5篇)第一篇:关于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关于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摘要:在任何社会组织中,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最具影响力。
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功能,家庭的历史传承,家庭的种族民族背景,家庭的宗教信仰,家庭的时代地域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文化含量,家庭的人际关系,家长的综合素质及其教养态度、教育能力、教育方式等对儿童的心理行为的形成乃至人格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可以说,正是上述诸因素的混同效应在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在社会组织中大量存在的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结构残缺或家庭教育功能发生障碍,从而成为诸多儿童个性心理不健全以至发生畸变的根源。
探讨这类家庭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子女心理行为的形成特点及规律,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一个课题。
论文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行为儿童社会化进程社会组织历史传承宗教信仰地域环境一、单亲家庭的结构模式与功能特征在现实社会中至少存在着四种家庭结构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以及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大都是由核心家庭(即由丈夫、妻子和他们的亲生或领养的孩子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发生变故演变而来。
离婚、丧偶、一方被劳教、未婚先育后被一方遗弃都会制造出一系列单亲家庭。
近年来,特别由于离婚率、非正常死亡率、犯罪的增加,致使单亲家庭在家庭结构类型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单亲家庭可能是所有家庭结构中较多的一种模式。
本文只讨论“因离异而造成的”单亲家庭这一模式。
社会学研究表明,家庭主要为孩子承担两大职责:一要为孩子提供安全、健康成长的环境,保护孩子免受不良影响;二要为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有正当的行为并接受特定的社会文化做准备。
这也是家庭的两大实质性功能。
一般地说,核心家庭这两大功能的发挥较少存在什么障碍,且有“家庭自豪感、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支持,有凝聚力、适应性强、乐于交流、能融入社区社会并为之作贡献、有核心且目标一致的价值观,欢乐的家庭氛围等”这些表象呈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亲家庭对儿童个性影响的研究摘要: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功能,家庭的历史传承,家庭的种族民族背景,家庭的宗教信仰,家庭的时代地域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人际关系,家长的综合素质及其教养态度、教育能力、教育方式等对儿童的心理行为的形成乃至人格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而在社会组织中大量存在的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结构残缺或家庭教育功能发生障碍,从而成为诸多儿童个性心理不健全以至发生畸变的根源。
探讨这类家庭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子女心理行为的形成特点及规律,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一个课题。
Family structure, family functions, family history, family of racial ethnic heritage, family background, religious belief, the era of family regional environment of family economic status, family relationships, par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 and parenting attitude, ability, education mode for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behavior, such as the shape of the formation and personality plays a decisive significance. And i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single parent families, the family structure mutilation or family education function, thus become obstacles to many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unsound the root of that happen distortion. Explore this kind of family in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process the formation of their psychologic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is the mos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a project.关键字:溺爱,放任不管,期望过高儿童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随着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和挫折。
针对这一情况,①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建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该委员会主席雅克。
德洛尔发表文章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
”从这一新世纪教育理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未来的教育不是单一的、封闭式的,而是多样的、开放式的。
未来的社会不仅要求人要具备读写能力,而且要具有逻辑思维、实践能力和奋斗精神,特别是要学会合作,具有所谓的“团队精神”。
这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儿童的社会化教育。
究竟什么是儿童的社会化?美国心理学家墨森认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人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等。
②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系安娜·萨恩森博士认为,社会化就是指儿童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爱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爱。
这也就是在社会中生活、发展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儿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儿童社会化问题已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遍重视,儿童情感和社会化发展更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来抓。
从儿童出生起最先接触的就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
“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给予儿童最早的启蒙教育。
家庭便成为儿童最早和最直接的社会化场所,家庭因素也成为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儿童的个性化影响因素在以往对儿童发展的研究中,研究者对家庭教育方式有过不同解释: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把家庭关系概括为四种,即专制式的家庭关系,监护式的家庭关系,“和平共处”式的家庭关系与合作的家庭关系。
③台湾《社区青少年教育》一书在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时,将父母管教方式分为放任型、溺爱型、严格型、民主型、分歧型。
④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特(D.Baumrind)按照不同的教育方式把父母分为权威的、专制的、不负责任的三种类型。
⑤我国大陆学者有的把家庭教育方式归纳为溺爱骄纵型家长专制型启发引导型、放任自流型。
也有的表达为拒绝型、严厉型、溺爱型、期待型、矛盾型、分歧型,等等。
以上这些分类是通过不同角度进行的,如从亲子关系的角度、从孩子与环境关系的角度、从父母对孩子情感的角度、从父母态度的角度。
从不同角度对家庭教育方式分类,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最佳的家庭教育方式产生有益的作用。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如溺爱、放任、打骂或期望过高都会使儿童产生叛逆心理,阻碍他们向期望的社会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溺爱单亲家庭中的父母忙于事业,因而无暇顾及孩子监护者心怀内疚,对子女过度溺爱。
离异单亲家庭中有的家长离婚后,对子女常有一种负罪感,将一切问题都归结在自己身上,无原则地一味满足子女、迁就子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子女进行补偿,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因此父母在精神上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满足的情况下给予孩子更多的物质的满足。
在这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或者性格脆弱;或者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或者好逸恶劳,贪图享受。
他们说一不二的个性,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认为自己都是对的这样不如社会生活中总是想着一味的索取而不思进取。
因此,他们无法形成社会所希望的性格取向,无法适应竞争化的社会。
⑥卢梭在其《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如果孩子想得到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的话,他就会自以为是天下的主人,而你在最后不得不拒绝给他某种东西的时候,他就会把你的拒绝看成是一种反叛......这样,当他踏入社会时就会觉得所有的人都在反抗他们。
(二)放任不管单身家庭忙于生计或缺乏责任感,对子女监管不力。
单亲家庭家庭在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子女,他们往往把子女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真空,甚至有的家长对子女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把子女遗弃。
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任性与孤避冷漠,不喜欢与外人交谈,总把话留在心里不由人倾诉。
又因为他们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造成子女和父母缺言语上的过多交流,子女心理上的迷惘和疑惑得不到父母的及时指点,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进而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因而不能很好的适应神会生活。
(三)期望过高单亲家庭中父母抚养孩子非常的艰辛,因而他们会把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追求而没有实现的梦想施加到孩子的身上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对子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护者把子女放在封闭的家庭中进行抚养,使子女缺乏社会交往。
单亲家庭中,很多单身父母亲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子女身上,与子女相依为命,老是把子女关在家里,以免受他人欺侮;他们按照自己给子女设计的“理想”的人生航线来对子女进行培养。
假期参加补习班或培训班,各种形式的辅导班,使子女感受不到童年的乐趣,也感受不到儿童因有的快乐。
而父母对的期望过高可是子女往往尽了最大的努力也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这是孩子就易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了逃避和逆反心理。
(四)猜疑单亲家庭中经常是一个人应付着家庭及生活中带了的总总重负因此难免会形成猜疑的性格。
父母的长时间的猜疑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这样就会使得子女不相信他人,不愿与人沟通总认为别人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这样会形成孤僻的性格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适应社会。
(五)嫉妒敌对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他们嫉妒同学谈自己的父母,谈自己温暖的家。
嫉妒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羞于启齿而又十分强烈的憎恨心态。
他们不相信周围的人,排斥周围的人,没有爱的情感,与周围人缺乏情感交流,常常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或好言相劝,看成是恶意的举动,他们轻则置若罔闻,重则寻机报复,经常挑起一些带有恶作剧色彩的事端,有的甚至以对他人的戏弄或殴打为乐。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家庭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是培养和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促使其学会各种社会生活知识和技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起点。
而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儿童的社会化必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次此,需要家庭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交往、自立的机会,使用正确有效的方式,以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影响并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相信儿童都会健康地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人完成社会交付的重要的任务。
另外单亲家庭产生的形式也对孩子的个性产生影响。
二.单亲家庭对儿童个性化的的影响1. 家庭的民族背景、父母的性格、父母的影响例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如果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刻苦钻研,家庭充满了工作和学习的气氛,紧张而快乐,孩子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就会产生向往父母职业的心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这不仅有利于儿童一般的健康性格的形成,且有助于相应职业品格的形成。
相反,如果家庭里酝酿出的氛围不是求和,而是怨声载道、世俗式谈话,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污染。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即使父母望子成龙,其效果也往往不佳;孩子甚至会因厌恶这样的家庭环境而厌恶读书,讨厌父母的职业,从而对儿童的社会化产生不良的影响。
2. 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单亲会更多地与孩子交流,更多地鼓励孩子,并赋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去探索世界。
当孩子长大以后,他们会更多采用关爱、说理、赞扬和纪律等方式来教育孩子。
相反,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父母更可能对孩子采取严厉的态度,有更多的体罚现象。
能力不济,在方法、精力等上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是好。
特别是一些农村家庭和一些离异方为下岗职工者,多属这一类。
3. 社会支持性。
社区、邻里、朋友、亲戚的物质、情感支持会大大缓解单亲家庭的压力和儿童心理调适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祖父母的介入。
反之,家庭与邻里以及社区关系的破裂容易导致少数儿童出现不良行为。
4.家庭教育的氛围。
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会给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提供有利的促进作用。
在韩国,人们周末爱举家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