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上海卢湾区教材培智实用数学第十一册教案1+15课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分析,对教学 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提 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问题分析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谢谢聆听
0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一:直观演示法
பைடு நூலகம்总结词
通过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理解数学知识。
详细描述
本课将使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具体的实物、模型或图表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这种方法能够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二:小组合作探究法
提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认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02
教学内容
知识点一:分数加减法
总结词
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的原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总结词
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详细描述
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换关系,掌握将小数转换为分 数的方法,以及将分数转换为小数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转换技 巧。
知识点三: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应用
总结词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详细描述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加减法和小数与分数的转换等,来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海卢湾区教材培智 实用数学第十一册教
数学第十一册教案二、数的整除
二、数的整除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整数、约数、倍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2、掌握能被2、5、3整除数的特征。
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难点: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教学课时(26课时)1、约数和倍数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教材第45页的例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在复习整除的基础上学习约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约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约数和倍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复习用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1、下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23÷7=3……2 6÷5=1.215÷3=5 24÷2=122、结合第一题说一说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3、教师使学生明白:(1)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必须都是整数;(2)商是整数;(3)商后没有余数的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4、师指出:23÷7=3……2虽然都是整数,但商后有余数,不能说23能被7整除;6÷5=1.2商不是整数而是小数,也不能说6能被5整除。
二、新授:1、整数的概念。
(1)根据例子说明:15÷3=5中各个数都是整数,且没有余数,就可以说15能被3整除,24÷2=12可以说24能被2整除。
如果两个数用字母表示,可以表示成: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2)那么“15÷3=5”可以怎么说?指名学生说一说。
(3)练习:29和3 1.2和0.4 25和5哪组数中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为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11册《比的化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11册《比的化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比的化简》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比的认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比的化简部分,因此,在本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参差不齐。
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通过同学们自主探究,突出重点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铺垫,激趣引新1、什么叫比?请你举个生活中比的例子并说出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师:比的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提取有关信息板书揭示课题——《比的化简》。
生能准确地回答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探索新知活动一:学一学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的对话。
师:请同学们带着思考题,看书学习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讨论,待会儿根据思考题逐个汇报。
(课件出示思考题①有什么方法比较哪杯水更甜?②如何化简比?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生自己看书,小组讨论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看书,学习有目的性、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探索新知活动二:说一说。
(反馈看书、自学情况)1、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时教学比的化简的方法。
师:你认为哪杯水更甜?你用什么方法比较的?师:他的说法你赞成吗?他是把比化成(分数)的形式,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如40:360=40÷360=(40÷40)÷(360÷40)=1÷9=1:9这是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
11人教新课标第十一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1、教学例1(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
(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小结例1:(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3,0)(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投影讲评)三、练习1、练习一第4题(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设计
分数乘整数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61+62+63= 103+103+103=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同学之间交流想法:103+103+103=10333++= 3×103 103×3=109103×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103+103+103=103×3=109二、自主探索(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92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1.读题,说说92块是什么意思?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三、交流、质疑(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方法1:92+92+92=9222++=96=32(块)方法2:92×3=92+92+92=9222++=932⨯=96=32(块)(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教师板书:92+92+92=92×3(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加法表示3个92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四)92×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表示3个92的和是多少?92+92+92=9222++=932⨯=96=32,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四、归纳、概括:(一)结合10333++=103×3=109和92+92+92=92×3=32,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1.改写算式43+43+43+43=( )×( ) 85+85+85+85+85+85+85+85=(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101是多少? 5个103是多少?(二)巩固法则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73×4 125×6 143×21 152×4 152×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91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107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三)对比练习1.一条路,每天修61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61,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六、课后作业(一)74的3倍是多少?41的10倍是多少?(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7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254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七、板书设计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92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用加法算:92+92+92=9222++=96=32(块)用乘法算:92×3=92+92+92=9222++=932⨯=96=32(块)答:3人一共吃了32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反思:一个数乘分数教学目标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算理,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看到下面的分数,你都想到了什么?31 52瓶 43吨 85米二、新授(一)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1.出示一张1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的纸(1)列式计算:2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2=20)5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5=50) 8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8=80)(2)讨论:21张纸的面积是多少呢?表示什么意思? 10×21 表示求10的21是多少.(3)53张纸的面积又怎样求呢?43张纸的面积呢?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4)谁能说一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出示例2一个水杯装水54千克.一瓶桔汁53千克,3瓶、21瓶、43瓶分别多重? (1)学生分别说出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54×3 表示求3个54,也就是求54的3倍是多少. 54×21 表示求54的一半,也就是求54的21是多少. 54×43 表示求54的43是多少. (2)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巩固练习(1)一根木棒长32米,2根长多少米?21根长多少米?43根长多少米? (2)列出乘法算式:80厘米的61是多少? 149的43是多少?(二)推导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法则1.教学例3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21公顷,5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5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2.读题,说一说21公顷、51小时分别是什么意思?各表示什么? 3.怎样列式求51小时耕多少公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1×51 求5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21公顷的51是多少,把21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结果是52111521⨯⨯=⨯⨯. 计算:21×51=5211⨯⨯=101(公顷)4.5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呢?21×53求5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21公顷的53是多少,把21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三份,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三份,结果是52313521⨯⨯=⨯⨯. 计算:21×53=1035231=⨯⨯(公顷)答:51小时耕地101公顷,53小时耕地103公顷.5.练习: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43公顷,5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43×54=5443⨯⨯=2012=53(公顷) 6.根据刚才的计算,说一说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三、巩固练习 (一)做一做4131⨯ 151473⨯ 10398⨯ (二)计算75×4,6×1211,指名板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因此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与分数和整数相乘. (三)做一做 8×43 32×9 65×103四、布置作业(一)3275⨯ 8765⨯ 2143⨯ 32112⨯ (二)1.41吨的32是多少?2.83米的43是多少?3.65千克的103是多少?4.125公顷的53是多少?五、板书设计一个数乘分数例2、一个水杯装水54千克.一瓶桔汁53千 克,3瓶、21瓶、43瓶分别多重? 54×3 表示求3个54,也就是求54的3倍是多少.54×21 表示求54的一半,也就是例3、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21公顷,5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5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21×51=5211⨯⨯=101(公顷)21×53=1035231=⨯⨯(公顷)求54的21是多少.54×43 表示求54的43是多少. 答:51小时耕地101公顷,53小时耕地103公顷.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教学反思: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2153⨯、54100⨯、531米87⨯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51是多少?6的43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二、探索、质疑、悟理(一)教学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54,吃了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2.分析.教师提问: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54”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3.画图.(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1)画图说明:a .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b .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c .画图用尺子,用铅笔.4.尝试解答.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8045100=⨯÷(千克)解法二:(千克)805400154100102=/⨯///=⨯ 5.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二)巩固练习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112,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例2.小林身高531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87,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2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531米的87是多少。
比的应用教案九篇
比的应用教案九篇比的应用教案篇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1、问:我班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你能根据我班男女生人数用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知识来说一句话吗?学生汇报:(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口答应用题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口答:100÷2=50(平方米)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研究按比例分配问题。
(板书:按比例分配)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
二、讲授新课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 :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2、思考:由“如果按3 :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小组讨论)小组汇报:(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倍(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课件演示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请学生板演)方法一、3+2=5 100÷5=20(平方米)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方法二、3+2=5 100×=60(平方米)100×=40(平方米)5、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人教版小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数学教案
教案标题:人教版小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 能够正确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
(二)新课讲解
1. 比的意义
让学生理解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并且能用比来表示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2. 比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是比的基本性质。
3.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明确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关于比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检查和复习。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提问、讨论、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反馈和指导。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p ^p 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
难点:1、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p ^p 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p ^p1、认知情况经过前面5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
小学数学十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学内容:分数乘法地位作用: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分数乘法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百分数,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探索过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解答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计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1、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计算检查的学习习惯。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长方形的纸课时安排:分数乘整数1课时分数乘分数2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1课时分数连乘1课时倒数1课时探索规律1课时整理与复习2课时合计9课时1、分数乘整数 第一节 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猜测、推想、验证等方法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及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学具板,学生自己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1)13+13+13= (2)=++101101101 15+15+15+15+15+15=++=2、请同学们议一议做这两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小结:第(1)组算式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021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教案
2021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预设:(1)(个);(2)(个);(3)(个);(4)3个3.比较分析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
(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本单元知识说明: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倒数的认识。
这些知识是分数中的基础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及百分数的基础。
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时,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等活动,即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意义和算理。
教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重点是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步骤,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分数应用题教学时,主要是根据分数应用题的特点,通过对比的方法以及采用微机动画显示线段,师生共同画图、共同分析,从而弄清具体问题下的单位“1”,防止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使学生会解答一个书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①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②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定进行简单计算。
③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④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同时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教学时数:12节机动2节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教学内容:教科书l-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l-7题。
圆的面积教案-1
圆的面积教案精选圆的面积教案3篇圆的面积教案篇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圆的面积》中的第一节课,数学 - 圆的面积(一)。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建立圆面积的概念,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圆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演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栓在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的情景。
(生看完提问题)生:1羊走一圈有多长?2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3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二、引导探究,构建模型A:启发猜想师: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最大是圆形:1、这个圆的面积有多大猜猜看;2、试想圆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3、怎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生试说)B:分组实验,发现模型学生分小组将平均分成16等分、32等分的圆放在桌上自由拼摆,拼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摆好后想一想: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2、你摆的图形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图形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4、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请小组长汇报拼摆的情况,鼓励学生拼摆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师课件展示动画效果)可以拼摆成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四种情况,小学数学教案《数学 - 圆的面积(一)》。
三、应用知识,拓展思维1师: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2 运用公式计算面积A完成羊吃草的面积B完成课后“做一做”C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D找出身边的圆,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径,算一算面积(完成实验报告单)测量物直径(厘米)半径(厘米)面积(平方厘米)3应用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知识应用)下面是一个体育场的平面图,请你算一算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长方形体育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校要请师傅给体育场铺草皮,已知每平方米的草皮是2.4元,学校一共要付多少钱才能完成?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今天学了什么,这些知识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来的,你懂得了什么?圆的面积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
北师大数学第十一册全册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
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
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5篇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5篇学校数学第十一册教案5篇通过引导同学在乐观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索,主动与他人合作沟通,自觉检验等习惯。
那么详细应当如何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学校数学第十一册教案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学校数学第十一册教案1教学要求:使同学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把握解答按比例安排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解答按比例安排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把握解题的关键。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爱好,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安排应用题的方法。
并培育他们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大家看老师给你们支配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纳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盼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才智,那么大家先商议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 ):( ),男生占( )份,女生占( )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我们小组调查的是( )和( )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 ):( ),其中( )量占( )份,( )量占( )份,( )量占两之和的( )/ ( ),( )量占两量之和的( )/( )。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斗,战斗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例2:依据伊拉克政府供应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斗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师读题,请小组成员争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假如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数学第十一册教案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和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3、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2、难点: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教学课时数(24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物体2——3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说的图形写在黑板上。
2、观察、分析。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识别,说一说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3、归纳。
二、新课。
1、教学例1。
让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1)认识长方体的面: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2)认识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教师: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教师指出:可以把这些棱分成3组,每组4条。
(教师用彩色粉笔画上标志)棱是直的,是线段,可以度量。
小结: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的棱互相平行,互相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一个有几个顶点?过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和高。
长、宽和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4)揭示长方体的特征。
有6个长方体(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北师大版6年级数学第11册第1单元《圆的认识》教案(优秀9篇)
北师大版6年级数学第11册第1单元《圆的认识》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北师大版6年级数学第11册第1单元《圆的认识》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同学间的和谐氛围。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2课时
位 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页例1
教学目标 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友爱精神。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般地我们把类似表格有规律排列的平面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
二、探索新知
⒈ 教学例
1
⑵ 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你能表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确定一个学生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几列,再表示几行。
练习:
用数对表示出你同桌的位置。
⒉ 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你能找出图中小动物居住的单元所对应的门牌号吗?
你是怎么找到的?
小结找门牌号的规律。
⑴ 你能指出哪个是张亮同学吗?
a 、 教师是如何确定张亮的位置的
b 、 确定列是从哪往哪数?确定行是从哪往哪数?
c 、 说说你所在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
四、作业
课本第4页。
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例2
教学目标: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⒈ 提问:确定一个位置需要几个数据?括号里,什么先写,什么后写? ⒉ 给所指定的同学标上位置的符号。
(教育学生友好相处)
二、探索新知
⒈教学例2
练习:
课本第5页第4题
⑴ 照样子写出下图中字母的位置。
A (5,8) B ( , ); C(, )D(
, )
⑵ 描出下列各点中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
A(5,9) B(2,1) C(9,6) D(1,6)
E(8,1)
⑴ 你能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⑵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 猩猩馆(0。
3)
狮虎山(4,3)
课本第6页第6题:
012345678910
12
3
4
5
6
7
8
9
10
A(1,1)B( , )C( , )
第8题,让学生用数对的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分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三、读一读:生活中的数学 优生跳一跳:
四、作业
课本第6页第7题。
教学反思: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
⑴ 先写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再分别画出向右和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的图形。
⑵ 写出所得图形顶点位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
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