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流动儿童心理世界 关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合集下载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流动儿童这一群体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他们跟随父母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面临着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和诸多挑战。

其中,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流动儿童通常指的是那些在义务教育阶段,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由于生活的变动,他们在心理上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流动儿童面临的首要心理问题之一是环境适应困难。

从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不同的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都可能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和同学,也可能给他们带来压力和不安。

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这些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缺乏稳定的社交关系也是流动儿童常见的心理困扰。

在流动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不断地失去原来的朋友,而在新的环境中又难以迅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这种社交关系的断裂和不稳定,容易让他们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没有可以倾诉和依靠的朋友,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会变得更加封闭,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流动儿童在教育方面也常常面临困境,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他们可能无法享受到与当地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在入学、升学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障碍,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也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同时,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往往相对较差,可能无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外辅导,导致他们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产生差距,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也是影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流动家庭的父母通常工作较为繁忙,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而且,流动家庭在经济上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父母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这些情绪也会传递给孩子,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此外,由于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观念的限制,可能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时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流动儿童的问题解决策略

流动儿童的问题解决策略

流动儿童的问题解决策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流动儿童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

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育、医疗、心理健康、社会融入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关注流动儿童的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流动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1、教育问题流动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往往难以在流入地享受到与本地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如优质的学校、优秀的教师等。

其次,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可能无法承担额外的教育费用,如课外辅导、兴趣班等。

此外,由于频繁的流动,他们的学习环境不稳定,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兴趣缺失等问题。

2、医疗问题流动儿童在医疗保障方面也存在着不足。

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或临时性工作,收入较低,难以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

另一方面,由于流动儿童的户籍不在流入地,他们在享受当地的医疗福利时可能会受到限制,如无法参加当地的医保等。

3、心理健康问题流动儿童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他们可能会因为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原因而难以融入当地的社会,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可能较为紧张。

此外,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不足,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4、社会融入问题流动儿童在社会融入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他们可能会因为口音、穿着等方面与本地儿童存在差异而受到歧视和排斥,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由于对城市的规则和文化不熟悉,他们在参与社会活动时也可能会遇到困难。

二、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策略1、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流动儿童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改革户籍制度,消除户籍对流动儿童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限制,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与本地儿童同等的公共服务。

其次,要加大对流动儿童教育的投入,改善流动儿童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素质。

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思考近年来,有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心理问题等诸多方面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学术界不同程度的关注。

我们随手翻阅或浏览一下期刊、报纸、网络,都不难发现有关“流动儿童”的研究资料,其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角度更是各有千秋。

然而,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这些问题依然悬而未绝,甚至有的地方还暴露出了有关“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的形式。

如果说“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关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的话,那么“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将决定孩子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将更值得引起重视。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身体生病了,只要对症下药,就可以解除病痛,而一个人心理生病了,却很难用药解除病痛,更多是需要靠自己的意志克服他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自己从心理阴霾中走出来,重塑新生。

所以,对于一个“流动儿童”而言,笔者认为如果要让他们顺利的“成才”,首先要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

本文将以一个“流动儿童”的特殊案例作为个案研究,来探析“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思考,以期引起共鸣。

一、流动儿童的界定根据《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本文所指的流动儿童是专指父母双方均不在孩子身边,并同祖辈或其他监护人一起在异地生活或学习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人群,他们既是“留守儿童”,又是“流动儿童”。

二、案例“妈妈与孩子的对话”的描述1、案例背景:.2、案例描述就在这个教师节的那个晚上,妈妈拨通了孩子的电话。

妈妈说“儿子你现在好吗?”,孩子说:“不好!”。

妈妈问“你为什么不好呀?我觉得我的儿子长大了,都上小学了,很能干呀?”孩子说:“妈妈,我就是不好嘛,因为这里的小朋友总是嘲笑我……”妈妈很是着急的问“儿子他们为什么要嘲笑你呀?”孩子说:“他们说我不是这里的孩子……”说到这里妈妈和儿子都哭着挂断了彼此的电话。

从微观环境系统中探索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从微观环境系统中探索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教育博览Education Expo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流动儿童所处的家庭、学校以及同伴关系属于其微观系统,作为对儿童影响最为直接的环境系统,其中不仅包含着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也蕴藏着对流动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数量逐渐增多,而在流动人口规模增大的同时,其流动结构也呈现出家庭化的倾向[1]。

这就意味着随父母来到城市的流动儿童数量也在增多,他们在其流入地必然需要面对全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适应与融入的问题。

与此同时,忙于工作的父母、受限的公共服务等各种各样的难题与挑战也出现在了他们的成长道路上。

那么,如何增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就成为了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得益于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的生态系统理论,我们能够从一种生态化的角度对该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探索。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的发展嵌套在一系列相互影响的环境系统之中,并以个体为圆心扩展开来。

而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对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这一系列的系统主要包括:微观系统(个体活动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学校、同伴等)、中间系统(各微观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外部系统(个体未直接参与却能够对个体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和宏观系统(存在于其他三个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环境)。

在所有系统中,个体受微观系统的影响最为直接[2]。

据此,本文尝试从微观环境系统的角度看待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并从中探索解决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途径。

一、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一)家庭因素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是流动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处于环境变动中的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起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流动儿童却常常要面对亲子关系生疏等家庭问题。

一方面,流动儿童的父母由于工作调动等原因,常常需要在不同的地区辗转。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城市流动儿童是指那些跟随家长外出务工或者流离失所在城市中流动居住的儿童。

他们往往在城市的边缘地带进行生活,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社会文化差异等原因,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入学难。

由于缺乏户口和相关证明文件,城市流动儿童往往难以顺利入学。

即使有学校愿意接收他们,也面临资金、师资、课程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学习条件差。

由于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困难,他们往往不能享受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学习资源、文化生活匮乏,许多学校甚至没有健康、安全、温暖的学习环境。

三是教育质量低下。

学校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教育质量较低,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教学目标不匹配,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

四是文化冲突。

城市流动儿童经常面临着家庭文化和城市文化之间的冲突,这种文化冲突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高对他们入学的容纳率,增加对他们的经济资助和教育资源的支援。

学校应该积极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社会应该积极提倡对城市流动儿童的包容和支持,尊重他们的不同文化背景,促进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融合,减少文化冲突带来的不利影响。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社会各方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促进城市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Let us love and care for our city's floating children together. Let us help them grow and develop in a more supportive and inclusive environment. This is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ach of us.。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摘要】城市流动儿童由于家庭迁移、务工等原因,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难以接受良好教育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发现他们普遍处于辍学、失学状态,面临知识水平低、接受教育机会有限等困境。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户籍限制、流动人口政策不完善等方面。

为改善这一情况,提出应增加流动儿童特殊教育资源,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立流动儿童教育援助机制等对策。

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确保流动儿童能够享有基本的教育权利。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有效解决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未来发展的机会。

【关键词】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现状分析、面临问题、原因探讨、对策、资源分配、不均衡、解决之道1. 引言1.1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城市流动儿童是指因家庭、经济等原因而没有固定居所,随父母或监护人在城市中不断流动的儿童。

这些孩子通常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之一便是教育问题。

在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教育现状,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各种教育挑战。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表明,他们往往无法获得稳定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许多流动儿童面临着学习机会不足、校园暴力、教育歧视等问题,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造成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贫困、社会歧视、政策不完善等因素。

这些因素使得这部分儿童难以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为了改善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制定更多精准的教育政策、加强学校的支持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等。

我们需要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确保城市流动儿童能够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为这些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美好的未来。

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仍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2. 正文2.1 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城市流动儿童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教育心理摘要改革开放后,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陆续涌入城市,农民工的子女也跟随其父母来到城市,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差距、文化差异等原因,流动儿童表现出孤独、焦虑、人际交往能力弱的心理问题,这对流动儿童成长极为不利。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有学校与家庭两个方面的原因,应从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为流动儿童家长发放指导手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流动儿童等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与流动儿童及家长的沟通与关怀等方面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A Study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Wang YuAbstrac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a large numb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poured into cities,migrant workers'chil-dren also follow their parents to cities,but because of economic conditions,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other reasons,migrant chil-dren are lonely,anxious,and weak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which is very unfavorable to the growth of them.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of migrant children are caused by the two aspects of school and family.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ers,actively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ctivities,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the community,give out guidance manuals to migrant chil-dren's parents,pay attention to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igrant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as well as the communication with migrant children's parents.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migrant childre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1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状况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17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大约有3581万。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儿童这一群体日益庞大。

流动儿童指的是那些由于父母工作、生活等原因,从农村或其他地区来到城市生活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心理健康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流动儿童的生活环境往往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

他们跟随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离开了熟悉的亲人和朋友,失去了原有的社交网络和支持系统。

新的环境可能让他们感到孤独、无助和迷茫。

城市与农村在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流动儿童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适应这些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学习困难等问题,从而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

家庭因素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流动儿童的父母在城市中从事着较为辛苦的工作,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需求。

有些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居住环境简陋,这也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

同时,由于父母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可能无法给予孩子有效的学习指导和情感支持,导致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

在学校方面,流动儿童也可能面临一些不公平的待遇。

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他们在入学、升学等方面可能会遇到障碍。

在学校里,他们可能会因为口音、穿着等方面与城市孩子不同而受到歧视或排斥,难以融入班级集体,缺乏归属感。

此外,由于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差异,流动儿童在学习上可能会感到吃力,成绩不理想,这也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还可能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长期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行为问题,如逃学、打架等,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关注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干预和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改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逐步消除户籍制度等因素对流动儿童教育和发展的限制,保障他们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和社会资源。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流动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多。

城市流动儿童指的是因为父母务工、城市迁徙、离婚等原因而跟随父母到城市居住的儿童。

相比于户籍儿童,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教育问题。

城市流动儿童常常面临的问题是入学难。

由于父母的身份问题或者没有稳定的居住证明,城市流动儿童往往无法顺利入学。

即使有些地方允许城市流动儿童就近入学,但是由于学校资源不足,他们有时候也无法在附近的学校就读。

这就导致了城市流动儿童入学困难的问题。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资源匮乏。

城市中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一些重点学校之中,而城市流动儿童由于父母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的不稳定性,很难有机会选择就读这些学校。

相对而言,他们只能选择一些条件较为简陋的学校或者没有合适学校的情况下,选择在家中寻求自我学习。

城市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很难给予他们良好的家庭教育。

而且由于流动性大,他们可能需要频繁地转学,这对于学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加之流动儿童常常面临着适应新环境、新课程的困难,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不能和城市户籍儿童相比。

城市流动儿童的未来教育就业问题也需要关注。

由于户籍限制、学历差距和社会融入不足等原因,城市流动儿童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的工作,未来发展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从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多个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投入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入学,建立流动儿童教育援助机制,提供相应的补助和奖励措施。

学校应积极开展特殊教育工作,为城市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班级或者教学组织,为城市流动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针对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社会应加强对城市流动儿童的关注和支持。

社会组织可以成立义务教育辅导班,提供免费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服务,帮助城市流动儿童提升学习能力。

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

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

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随着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流动孩子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有关调查显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约有近2000万流动儿童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据流动儿童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有近四分之一的流动儿童因认为受歧视而自卑,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解决流动儿童心理问题,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心理问题的表现1.不愿学习。

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

表现为意志消沉、羞愧、焦虑等。

2.爱讲粗话。

孩子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家长形成的,由于一些农村家长不注重语言的文明,言行比较粗俗随便,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这就给孩子起到了不良的表率作用。

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的脏话粗话比较多,遇到一些摩擦就破口大骂。

3.不善言辞、不善交往。

有的大人、孩子看不起自己,别人有钱,自己没钱。

别人是城里人,自己是乡下人。

表现为被歧视感、对立感和自卑感等。

4.缺乏责任心。

由于家人的包办意识较浓,特别是爷爷奶奶一辈,为孩子打理一切生活起居,没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做事认真负责的习惯。

使得一些孩子做事总不能认真做完,不是虎头蛇尾,就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心安理得地把责任推掉了。

5.却乏生活磨练和挫折教育,意志比较薄弱,难以适应外部环境。

对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之间的反差、个性与现实的差距等方面,缺乏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孤独倔强,郁郁不乐,情绪极不稳定。

表现为孤僻、苦闷、忧郁等。

6.自私。

自私是儿童偏常人格中的不成熟行为。

由于农村父母为了生计奔波顾不上更好地管教孩子,放任自流或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容忍、迁就,使孩子缺乏正面引导,不关心他人利益,偏视公正权益,一切为己。

二、学校教育对策由于城乡差距的现实存在,特别是农村孩子来到大城市后,经济收入的悬殊、文化背景的差别。

强烈的反差让他们在心理上必然产生“不公平”的想法。

虽然这样的心理产生不可避免,但正确的教育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心理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流动儿童问题越来越凸显。

这些被称为“城市流动儿童”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是由于父母工作、生活等原因,不得不经常搬家、流动生活,无法安
定下来。

这样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和教育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那么,城市流动
儿童的教育问题如何应对和探索呢?
首先,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城市流动儿童的关注和支持。

很多城市流动儿童由于生活
不稳定,无法顺利地参加正常的学校教育。

因此,教育机构可以建立教育援助中心,为这
些孩子提供基础的学习资源和知识技能。

同时,可以为这些孩子提供课外活动,开设绘画、音乐等兴趣班,让他们有机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自
信心。

其次,教育资源应该更为平等。

不少城市流动儿童由于家庭贫困等原因,无法享受到
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此,可以增加政府投入,提高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保障水平,优
化教育环境和设施,营造更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加公平和平等的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问题,也关系到全
社会的未来和稳定发展。

为了让城市流动儿童得到更好的帮助和保障,教育机构应该多方
面出击,从政策、心理,各方面纵深实施,加强对这些孩子的关注和扶持,创造更好的教
育环境和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探析城市流动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工作、生活等原因而迁居到城市的儿童,他们成长环境相对不稳定,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儿童个体的发展造成影响,也对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对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探析,有助于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上。

由于流动儿童长期在城市内没有户籍,他们在就读学校时面临着进入困难、转学频繁等问题。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或者不重视儿童的教育问题,导致流动儿童在学校学习上得不到充分的支持和关注。

这些问题使得流动儿童的学习机会受到限制,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前景。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还表现在教育资源不均衡和差距扩大上。

城市内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和地区,而城市流动儿童通常集中在城市中的一些弱势社区或农民工集中区域,他们无法享受到这些优质教育资源。

由于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他们在课外辅导、文化活动等方面得到的支持和机会也较少,导致与城市内稳定居住儿童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还存在心理困扰和适应困难。

由于流动儿童长期在城市内没有固定住所,他们经历了离乡背井、适应新环境等过程,容易产生身份认同感的不稳定和归属感的缺失。

这给流动儿童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困扰,也影响了他们在学校中的学习和交流。

针对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城市流动儿童能够平等接受教育。

政府可以建立流动儿童学校或班级,提供适合他们特点的教育服务。

加大对流动儿童的教育经费投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学校和教师应关注城市流动儿童的特殊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加强与流动儿童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加强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力。

要加强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提高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会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为流动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文化体验,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

低龄流动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对策

低龄流动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对策

低龄流动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对策【摘要】低龄流动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心理与教育方面的种种问题。

在心理方面,他们可能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在教育方面,由于频繁的迁移使得他们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稳定的学习环境。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比如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和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同时加强流动儿童的教育保障和转学援助。

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低龄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加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共同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为低龄流动儿童带来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低龄流动儿童、心理问题、教育问题、对策、社会支持、关注、成长环境、发展方向1. 引言1.1 低龄流动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对策低龄流动儿童是指那些在幼儿园到小学阶段年龄段内,由于家庭或其他原因的变动而频繁搬迁的儿童。

这些儿童可能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工作变动或其他原因而需要频繁换校,导致他们缺乏稳定的成长环境。

低龄流动儿童面临着诸多心理和教育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在心理方面,低龄流动儿童常常感到孤独、焦虑和不安。

他们缺乏稳定的社交圈,难以建立友谊关系,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自我封闭。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支持。

在教育方面,低龄流动儿童面临着学习进度不稳定、学校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他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可能由于频繁换校而产生学习困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针对低龄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等方式来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建立自信。

学校和社会可以加强对低龄流动儿童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针对教育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特殊教育项目、提供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来帮助低龄流动儿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

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

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在城市的角落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跟随父母的脚步,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他们被称为流动儿童,在成长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健康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流动儿童的生活环境往往不稳定,频繁的迁移使得他们难以获得持续、系统的健康教育。

这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造成长期的影响。

首先,流动儿童在营养方面可能存在问题。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他们可能无法获得均衡的饮食。

有些孩子可能经常以便宜但不健康的食品充饥,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必要的营养元素。

这不仅会影响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生病。

其次,卫生习惯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流动儿童的居住环境可能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卫生设施和条件。

比如,他们可能没有固定的洗漱场所,不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不知道如何保持个人卫生。

这就增加了感染疾病的风险,像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肠道疾病等。

再者,心理健康同样值得关注。

流动儿童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和自卑。

由于经常更换学校和生活地点,他们很难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这种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缓解,可能会对他们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改善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状况,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当承担起健康教育的首要责任。

即使生活忙碌,也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教导他们基本的卫生知识,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学校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大纲,系统地传授营养知识、卫生习惯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

同时,老师应该关心流动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社区也可以积极参与进来。

可以组织一些针对流动儿童的健康讲座和活动,提供免费的体检和健康咨询服务。

还可以建立社区图书馆,提供相关的健康书籍和资料,让孩子们能够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 关注。
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对于提 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儿童的教育 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 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研究问题
针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相对较少, 且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户籍制度对流动儿童教育的影响
01
02
03
户籍限制
户籍制度限制了流动儿童 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权利, 导致他Βιβλιοθήκη 无法享受到与城 市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
学籍管理困难
由于户籍不在城市,流动 儿童的学籍管理存在诸多 困难,如转学、升学等问 题。
社会保障缺失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流动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知识和实 践能力的培养。
改进教学方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提高教学效果和 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家校合作
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
流动儿童在入学机会、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公 平现象。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包括深入探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比较分析不同地 区、不同类型学校的流动儿童教育情况,以及开展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合作等。此外,还需要关注 流动儿童教育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相关政策和措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心理压力大
流动儿童在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部分孩子可能会 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流动儿童性格-心理问题探析

流动儿童性格-心理问题探析

流动儿童性格\心理问题探析摘要:随着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加大、流动儿童数量逐渐增多,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在分析流动儿童性格、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探析造成流动儿童性格、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流动儿童性格心理特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落后地区的一亿多农民为了发家致富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形成“流动人口”。

在这些流动人口中,有数量颇多的“流动儿童”群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数量持续增长。

《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2》称,西部地区约9000万18岁以下儿童中,就有流动儿童2000多万。

随着流动儿童数量的增加,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突显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一、流动儿童性格特点与心理特征(一)流动儿童性格特点1. 冲动易怒流动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力相对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

占一半的流动儿童表现出冲动易怒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脾气不好,易动怒,动不动就和别人吵架等。

他们还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性行为。

例如: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2. 倔强要强另外也有部分流动儿童表现出倔强要强的特点。

但这样的性格特点也容易形成留守儿童自尊心过于强大,往往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遇事偏执。

性格倔强往往使得很多流动儿童习惯独自面对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表现出内心封闭的特点。

这种儿童表面给老师和家长以懂事的假象,其实不然,隐藏在性格中的偏差更容易被忽略。

3. 性格改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有时流动儿童的性格也会发生一定转变。

例如由以前的调皮捣蛋变得内向不爱说话,或者有的孩子因此变得成熟懂事。

但过早的心理成熟和压力,对孩子性格形成和人格的成长非常不利。

流动儿童的问题解决技巧

流动儿童的问题解决技巧

流动儿童的问题解决技巧在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流动儿童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他们跟随父母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面临着诸多独特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帮助流动儿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我们需要探讨并掌握一些有效的问题解决技巧。

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

首先,教育方面的困境是突出的。

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他们在入学、升学时可能会遭遇障碍,比如无法就读心仪的学校,或者在教学资源丰富度上与本地儿童存在差距。

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更可能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其次,生活环境的频繁变化让流动儿童难以建立稳定的社交圈子。

在新的社区和学校,他们往往需要重新适应人际关系,可能会感到孤独和不被接纳,导致社交能力发展受限。

再者,家庭经济状况不稳定也是常见问题。

父母为了生计奔波,可能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注,家庭的经济压力还可能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解决技巧呢?对于教育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保障流动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

同时,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辅导机制,为流动儿童提供学业上的帮助,比如组织课外辅导班、安排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等。

社会公益组织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开展支教活动、捐赠学习用品和图书,为流动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而流动儿童自身,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弥补知识漏洞。

在社交方面,家长要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结交朋友的机会。

流动儿童自身也要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从而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友谊。

家庭经济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协力。

家长要合理规划家庭收支,努力提高经济收入。

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024年流动儿童教导问题研讨论述

2024年流动儿童教导问题研讨论述

2024年流动儿童教导问题研讨论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随父母迁移到城市,成为了所谓的“流动儿童”。

这些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家庭教育角色与方法、学校教育与支持体系、社会融入与政策支持、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以及未来发展策略与建议等方面,对流动儿童教导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流动儿童教育现状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许多流动儿童难以享受到与本地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

他们在入学、升学、转学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导致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此外,流动儿童家庭的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很多家庭难以承担额外的教育费用,这使得他们的教育机会更加有限。

二、教育资源分配问题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是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

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十分明显。

城市学校通常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而农村学校则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使得流动儿童在接受教育时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

三、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社会适应的困难,流动儿童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焦虑、自卑等情绪问题,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同时,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流动儿童在社会适应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家庭教育角色与方法家庭教育在流动儿童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教育理念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流动儿童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一些家长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另一些家长则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无法有效地引导孩子成长。

因此,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成为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一环。

五、学校教育与支持体系学校是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然而,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和教育理念的差异,学校在为流动儿童提供教育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低龄流动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对策

低龄流动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低龄流动儿童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原因1.父母对儿童疏于管教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他们有了自己的交际圈,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但是在对大多数儿童来说,尤其是流动儿童,他们由于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不是很长,内心还是很依赖自己的家庭,他们渴望父母能够多一些时间来陪他们。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但是由于父母忙于赚钱而对孩子疏于管教,长期以来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还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伤害,使其没有归属感,甚至有一些流动儿童出现了自闭、悲观、消极等心理状况,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2.祖辈监护的失察许多流动儿童由于父母很忙,无暇照顾他们的日常饮食起居,就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抚养,大多数爷爷奶奶由于对孙子的溺爱和自身身体状况的限制而造成了对儿童监护失察的情况。

如有些流动儿童因为没有人管而跑去偷别人的东西、和别人打架,甚至还有些儿童因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被人贩子骗走,这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所在城市流动儿童保障体系不健全尽管一些大中城市按照国家颁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来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益,但是还有一些地方仍然没有重视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使得一些儿童不能按时上学,这就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伤害,使其内心充满了不平等感和对立感。

即使一些儿童上学了,由于身边一些本地学生的嘲笑,使其性格变得孤僻、不喜欢与人交流,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缺乏学习动机,导致他们创新意识的落后,不利于儿童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二、如何对低龄儿童实施教育的措施面对低龄流动儿童的心理特征,学校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低龄流动儿童的关注度,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1)在教育方面,了解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家庭情况,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

同时社区可以为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流动儿童在周末开设学科基础强化班、学前适应班,来增强流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还要为那些自理能力差、与父母没有生活在一起的流动儿童开设生存技能与安全知识普及班,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

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

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流动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孩子跟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面临着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他们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健康教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流动儿童在健康教育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往往不稳定。

由于父母工作的变动频繁,他们可能经常更换居住地点,导致孩子无法获得持续稳定的教育资源。

而且,父母可能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健康教育关注度不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其次,流动儿童所生活的社区环境通常较为复杂。

他们可能居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者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区域,周边的卫生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这无疑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再者,流动儿童在学校里也可能面临一些困难。

由于他们的流动性,可能会在融入新学校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比如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不畅,对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等。

而且,一些学校可能由于资源有限,无法为流动儿童提供足够全面和深入的健康教育课程。

为了改善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状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家庭方面,父母要提高对孩子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例如,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等。

同时,要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

学校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

要为流动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将他们纳入到正常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如开展健康主题的班会、举办健康知识竞赛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健康知识。

社会力量也不可或缺。

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为流动儿童和家长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体检服务。

公益组织可以为流动儿童捐赠健康书籍、体育器材等,丰富他们的健康生活。

在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要涵盖多个方面。

营养健康是基础。

要让流动儿童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学会合理搭配饮食,避免挑食和暴饮暴食。

同时,要让他们知道垃圾食品的危害,自觉抵制不良的饮食诱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微流动儿童心理世界,关注流动儿童教育状况——基于湖南湘西州七县乡流动儿童的调查研究摘要:通过对湘西州七县乡流动儿童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透析流动儿童深层内心世界,形成完备的调研结果和相关信息,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希冀社会关注流动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为相关单位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做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状况教育状况一、调研主题与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我国逐渐由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由封闭社会转变为开放社会。

在这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流动的规模愈来愈大。

在我国,社会流动的主要形式是从农村到城市,其目的是务工。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流动儿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1、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当前中国教育问题依然突出,其中在更加注重公平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流动儿童的教育成为了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

规模巨大的流动儿童能否顺利完成义务教育 ,直接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贯彻落实 ,更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

目前社会广泛关注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状况,国家相关部门有政策扶持,但是却普遍忽视了处在高中阶段的流动儿童教育状况,他们的教育状况压力更甚。

2、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流动儿童是中国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

相比普通城市家庭的儿童,特殊的环境使流动儿童产生了自卑、孤独和学习困难等心理问题。

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关注流动儿童的城市和教育心理情感体验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调研诉求与意义“让漂泊的心不再漂泊”的流动儿童计划是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中心调研主题。

1、本次调研活动希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在总体上减低了流动儿童的孤独感程度,提高流动儿童的自尊、自信心程度;2、提出帮助解决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措施,形成对流动儿童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合理化建议;3、引起社会媒体和社会群体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4、此次调研活动希望通过对湖南省湘西州流动儿童学校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形成完备的调研结果和相关信息,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相关单位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做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对象与资料对湖南湘西州七县乡流动儿童的调查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正在上高中的流动儿童人群,亲访30多家流动儿童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探微他们的心理世界,并且亲访所在高中学校了解学生的教育状况。

学生家庭基本调查情况如下:(以下内容经由学生本人同意,但是严禁外传和擅自使用。

)1、刘艳:家住古丈县古阳镇南山村,她家在南山村最大的寨子里。

这里离县城很近,大概是二十几分钟的车程,但路不是很好。

她的家就在公路边上,是一砖房,借钱所起。

父母现在都在浙江打工,所以平时房子是由她姨守着。

父亲前年检查出患有心脏病,并附带了很多的次生病,身体状况堪忧。

家里还有一个哥哥,今年参加高考,但是成绩不理想,不知道是否会选择复读。

刘艳每月的生活费大概在400-500左右。

2、吴康娟:家住吉首市小溪桥社区5组5号。

该同学现在广东,因送奶奶去广东舅舅打工处还未回来。

吴一家人现在寄住舅舅处,该房子为舅舅在州民中附近租的房子,居住环境不算很好,比较杂乱,舅舅去广东打工后,吴家才住进来的。

母亲因小时候生病成聋哑人,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有的时候会去扫大街挣点小钱。

父亲常年在工地上打工,以供家用。

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叫吴家辉,在上小学。

据了解,吴康娟上学期间一个月的生活费仅200元,可谓非常节省。

3、龚雪芬:家住吉首市双塘镇周家寨社区5组。

她们已经不在那里住了。

龚雪芬上学住学校,放假就回到她姨家,她姨在吉首火车站不远处租了两间破旧的房子居住,很矮旧,光线灰暗。

龚雪芬家是单亲家庭,龚母常年在武汉打工,收入来源主要靠此。

这次她也随母亲过武汉打工去了,在一家餐馆里做服务员,以挣取点生活费,她姨说她从很小开始就会在假期随母出去挣钱。

龚雪芬是个懂事的孩子,勤奋,成绩优秀,获奖很多,还过早地承担起家庭负担。

4、杨世怡:家住吉首市马颈坳镇合群村甲上组。

她们也不住那里了,而是在吉首煤炭局附近租了两间小小的房子,一间是厨房,一间是母女两的卧室,也是单亲家庭,由母亲抚养,母亲在吉首一家保险公司拉保险,收入不稳定。

母亲给她取了一个好名字,世怡,就是希望她一世快乐、自然。

世怡爱好美术、音乐,这方面有很高的天份,她从小就喜欢画画,但家庭条件差,不能进相关培训班学习,仅靠上学时的美术课和自学。

母亲反对她画画,但女儿从小的习作她都帮女儿保存着,杨母把这些一一找出来向我们展示,心情复杂。

她知道女儿喜欢这个,但反对女儿花时间在画画上,因为家里没有钱供她去学艺术,所以只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习,说到这些时,杨母泪盈满眶,充满无奈和心酸。

世怡也喜欢音乐、舞蹈,能自编自排舞蹈,对她的那架玩具小钢琴爱不释手,能弹出自己的心曲,并形成曲谱,还现场给我们演奏了一段,优美动听但伴随着丝丝忧愁。

世怡上高中后,学习成绩没有初中那么突出了,为此她和母亲都甚为担忧,但是如果她要是能学艺术,学美术或音乐之类的,考个不错的大学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惜家里没有钱。

世怡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两人相亲相爱,也充满欢乐,她们热爱生活、爱美,房子虽然破旧,但屋前的围栏上却摆满了她们种的各种花草,还有一丛她们从家乡带来的水稻,寄托着她们对家乡的情感和思恋。

5、张雨晴:家住古丈县红石林乡张家坡村下组。

这里离县城很远,从古丈县城去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进村的路很糟糕,颠簸异常。

张雨晴家也是单亲家庭,由父亲抚养,张还有一姐在外读职校,今暑假不回家。

她们家住一栋破旧的木屋,是祖上传下来的,已经将近百来年了,一直都没有得到修缮。

张父有眼疾,干活不便利,当地以烤烟为主要收入,但张父的眼睛和身体无法承受种烟的沉重劳动,又没有帮手,故没有种烟,就种些水稻、玉米和一些水果,附近有一个坐龙峡景区,所种的收获主要就到乡场、县里、景区变卖,这里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景区也因为道况差,游客不多,因而水果变卖不了多少钱,收入有限。

张雨晴成绩非常好,说话很少,放假也很少出去,平时无事就在家里做饭,看书,很懂事。

6、张子璐:家住古丈县山枣乡磨刀村花岩组。

她家也不住老家了,她们在城郊(老塘坊)租了间位于半山的一栋矮旧房子,阴暗而潮湿,里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

张父外出务工时落下残疾,所以不能做重活,只能在城里做点小买卖,收入很少;张母身体也不好,不能干重活,只能在家里收拾点药材,家里因为治病,欠下26万债务,所以张母甚为忧愁,说话的语调充满哀伤,对生活不断哀叹,家里希望张子璐去读小教大专班的免费师范,但张子璐希望能上大学,所以选择了读高中,并考上了湘西州最好的高中——州民中,家里支持她这样的选择,但感到非常吃力、为难,因为窘困,难以支撑。

7、龙湖贵:老家在古丈县乡下,但已不住那里了,现在寄住在古丈县古阳镇老塘坊26号,是其姨的房子,他在老家上完村小就到县城姨这里来上学了,他姨是这里的初中英语老师。

父母都在浙江打工,母亲在厂里,父亲在那边一家农民工子弟学校教书。

龙湖贵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和妹妹在姨这边上学,弟弟随父母在浙江那边上学,他们家三个孩子齐同上学,负担重。

龙湖贵学过素描,希望将来学建筑,当个建筑师之类的,小伙机灵,懂事,有礼貌,挺精神。

8、吴向军:家住古丈县老农所宿舍22号,老家在红石林那边,吴在那里度过短暂的童年,对那边印象美好,后来随父母迁了出来,前些年才在这里买了个小小的旧二手房。

父母年迈,都是60岁以上的人,父亲有残疾,靠低保生活,母亲每月有500多的退休金,还经营一个小小的杂货店,收入有限,故供吴上学颇感吃力。

吴向军还有一个姐姐,已出嫁。

吴心思细腻,说话很少,但有双会说话的眼睛,有很好的写作能力。

9、鲁晓涵:家住永顺县高坪乡懂坪村三组86号,但她们已经不在那里住了。

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不回来也不负担她们,家由母亲一人在吉首打工支撑,另外就是亲戚的一些帮助,鲁晓涵回家的话就回到高坪外婆家,她还有一个弟弟,在读初中,我们访问时,鲁晓涵到吉首补课去了,在外婆家的是她弟弟,大家都弄不清鲁晓涵和她妈妈在吉首的具体的地址,故未能访到鲁晓涵本人。

10、黄莲:家住永顺县高坪乡西米村米寨组,但她们已不住那里。

我们走访到那里时,黄莲的堂弟和奶奶带我们到她老屋看了一下,早已废弃了,堂前的坪子杂草丛生。

他们家搬到颗砂乡去了,23日上午我们到颗砂找到他们家。

颗砂是永顺县较为发达的一个镇,黄莲外婆家就在这里,黄莲家在这里租住多年了。

黄父于93年在吉首卫校毕业,是一名医生,原在这里开一间私人诊所,但自实行农村医保来,因不是报销点,故生意惨淡,无法再经营下去,现已去吉首一家诊所为别人做事,月收入2000——3000,母亲原是这里的代课老师,后来被清退了,所以就只能在这里打些零工,另外家里还利用河边一些别人不要的荒地种些作物,以补家用。

黄莲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妹妹在读初中,弟弟读小学,黄父告诉我们,他们下半年可能要搬到吉首去,因为那边更好挣钱些,也为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11、向浩:家住永顺县抚志乡那必村向家组。

那必村离抚志乡大约有十来里路,且没有车进去,向浩家离那必村委会所在地又有7—8里山路,我们走到那块时,附近的老乡告诉我们,向浩家已经好多年没有人居住了,他父母都在永顺城里打工,向浩回家也是回到那里去,而且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打工的具体地点和联系方式,所以我们没能访问到向浩。

12、罗雪晴:家住永顺县砂坝镇官坝居委会。

砂坝离永顺很远,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了砂坝还要坐一辆从桑植到廖家村的车,到一个三叉路口下,又有半个小时的车程。

他们家住一栋二层砖房,这是她们家06年修建的。

那时老屋垮了不能居住,在修新屋时想修好一点,于是大量举债,修建了这栋房子,直到现在都还没能还清借款。

罗父会做木工,曾经是木匠,但后来腿脚不好了,还落下残疾,腿和腰使不上力,就不能再做木工,只能做些轻活,为营生家里又借了些钱买了一台收割机,准备在农忙时给别人收稻子赚些钱。

罗父曾在当地村委会干过,后因为超生便离开了那里。

罗母在当地做裁缝,现在很少人做衣服了,所以生意并不好,收入有限。

她们家三个孩子,老大罗雪晴,老二妹妹在上初中,弟弟在上小学,负担重。

罗雪晴成绩好,数理化尤其突出。

13、王梦菊:家住保靖县迁陵镇杨家村18号。

她们住在外婆这边,外婆家这边修房时出了一部分钱,便可以居住在这里。

王父在浙江打工,一个月2000多;王母在母家这边种些柑子,还有几分地种菜,拿到保靖城里去买,收入菲薄。

家里有3个孩子,王梦菊是老大,妹妹初中刚毕业,可能要去读职校,弟弟还在上小学,负担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