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心理因素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在发电企业的平安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员工不良心理现象,其行为轨迹直接或间接演化为事故,是一个极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为杜绝平安事故的发生,本文试就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缘由、如何实行预防措施,笔者进一步探讨。

一、影响平安生产不良心理的常见现象企业职工的心理现象,随着时代变迁而渐渐变化,它对平安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前,影响企业平安生产最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列举其中十种:1、疲惫心理。

疲惫是人体组织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工作力量临时降低的现象。

员工疲惫心理主要有:精神恍惚,工作失误。

人的疲惫使神经活动机能减退,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

员工带着疲惫心理,从事发电生产工作,存在平安隐患,简单发生事故。

2、厌烦心理。

厌烦是人的心情受到影响,大脑对工作失去爱好,兴奋程度降低的现象。

员工厌烦心理主要有:消极对待,抵触心情。

工作任凭,不细致,缺乏主动性,没有挑战性。

心情取代理智,埋怨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人为我解决的问题。

3、浮躁心理。

浮躁是人的心情轻浮急躁,内心焦躁担心的现象。

员工浮躁心理主要有:行为任凭,过者为灾。

担心心本职工作,片面追求荣誉、地位和待遇,缺乏踏实工作的耐性。

内心显得特别脆弱,心绪不宁而浮躁,表现为过急期望转变命运的欲望。

4、麻痹心理。

麻痹是人的神经系统引起的知觉力量降低的现象。

员工麻痹心理主要有:丢失警觉,事故频发。

麻痹心理者,对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的平安意识,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当回事,得过且过,凭自己过去习惯阅历去工作。

5、糊涂心理。

糊涂是对事物的熟悉模糊或混乱的现象。

员工糊涂心理主要有:盲目操作,造成事故。

工作关系糊涂不清,对工作任务不清晰,生产过程不熟识,我行我素,难于应付各种简单多变的状况。

6、侥幸心理。

侥幸是偶然的缘由,得到胜利或免去困苦的现象。

员工侥幸心理主要有:习惯违章,自演悲剧。

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一次违章不出事,再次故技重施,抱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心态,认为违章不肯定出事,出事不肯定伤人,伤人不肯定伤已。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因素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因素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因素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以及控制因素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

安全行为的正确性常常由人的行为决策和操作行为决定,这些决策和行为容易受到人的心理所影响。

因此,理解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以及其控制因素是确保安全管理成功的关键。

一.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人类的行为是由很多心理因素所决定的,这些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到人的安全行为。

1.态度态度是特定行为的心理倾向。

一些人表现出对安全的积极态度,另一些则表现出对安全不够重视的消极态度。

这种态度不仅是综合了传统观念、社会文化因素等的复杂心理反应,而且会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决策和执行。

2.认知认知是一个人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如果一个人不能完全认知危险环境,那么他的安全行为将会受到影响。

另外,认知偏差也会影响安全行为。

认知偏差是指人由于语言、文化、心理素质等原因而选择性地忽略或歪曲某些信息,从而导致判断错误产生不安全行为。

3.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安全行为。

当个人面临很大的压力或心理负荷时,可能无法集中精力和思维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执行安全行为,从而产生错误的行为。

二.影响安全行为的控制因素为了控制影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1.教育教育是影响形成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培养个人的安全意识和增强个人对安全的认知,引导个人正确了解和识别危险,从而形成安全的行为习惯。

2.约束在企业、社会等安全环境中,必须制定规章制度和安全标准,并强制执行。

这些规章制度和安全标准的执行可以限制人的行为,以确保人们在安全环境中执行安全行为。

3.奖惩制度在企业和社会中,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

通过奖励正确的安全行为,惩罚不良的安全行为,可以培养个人的安全意识和要求个人始终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标准。

4.安全设备在工作、生活等场所中,应该保证有适当的安全设备,例如:防护用品、消防设备、安全标识、报警器等。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三篇)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三篇)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安全生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对于安全生产问题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技术和管理层面的解决方法,还应当关注心理学的应用。

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安全策略和管理措施。

下面,我将就安全生产中心理学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大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首先,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最重要的一点是了解人的心理状态。

人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心理状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注意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等方面。

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可以制定出与其心理状态相适应的工作安排和管理措施。

例如,在繁忙的工作期间,员工的压力可能会很大,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会紧张和焦虑。

这时候,管理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员工的压力,如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员工集体活动等,以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减少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

其次,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还包括对员工行为的预测和干预。

通过对员工行为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行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培训方案,以减少因员工行为不当导致的事故发生。

例如,在一些高危职业中,由于工作环境所限,员工容易出现疲劳、厌倦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

针对这一问题,管理者可以通过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状态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安全意识,减少因疲劳导致的事故风险。

再次,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还包括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是人们对工作和生活中潜在危险的感知能力,它直接关系到人们在面对危险时的反应和应对能力。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我们可以制定出一系列的方法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员工普及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潜在危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并培养他们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安全教育中的心理因素

安全教育中的心理因素

安全教育中的心理因素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安全教育中的心理因素国内外的事故统计表明: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中设备的因素、环境的因素、转岗分流的因素、规章制度的因素、人的因素等。

人的因素除了生理因素还有心理因素。

而人的心理因素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1安全教育中应注意的心理效应安全心理学研究表明: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中有如下几种心理效应即由于心理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的注意。

(1)优先效应,也称第一印象。

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初次接触所形成的印象、情景总是难以遗忘的。

因此,企业领导特别是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抓好新人员入厂后的三级安全教育,其中也包括由于竞争上岗末位淘汰新转岗的员工。

因为这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注意力比较集中,观察比较细致,因此,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2)近因效应。

即指最近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比较强烈。

这与优先效应的作用有所不同,前者在陌生情况下起作用,后者在熟练情况下起作用,因此,对员工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应贯穿于企业全过程的生产活动中,做到警钟长鸣。

(3)心理暗示。

即用含蓄的、间接的手法,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作用。

暗示需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

因此,在安全教育中,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运用现实中本企业和系统内外的典型和艺术中的典型感染力,使受教育的人获得现实真切的认识和感受。

(4)逆反心理。

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方在心灵深处产生和当事人意志及愿望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行为。

逆反心理往往是由厌倦、对立等原因所形成的。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企业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的警句或标语,如:“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违章操作是自杀”、“违章指挥是杀人”、“油区重地必须注意防火”、“驾驶室内不许与司机谈话”、“进入生产现场必须带安全帽”、“厂区内严禁流动吸烟”等。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安全生产是任何企业和组织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

无论是工厂、建筑工地还是交通运输等行业,都需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仅仅依靠物质设备和管理制度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关注到人的心理状态对于安全生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安全生产中心理学的应用。

一、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1.1员工心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员工的心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其对工作任务和安全规定的接受程度以及对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的拥有程度。

如果员工在心理上处于压力、疲劳或不安全感的状态下,他们容易出现疏忽大意、决策不当等问题,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员工正确地对待工作和安全生产,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1.2心理学在预防和管理安全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企事业单位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通过对员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心理学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计划,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方式2.1建立安全文化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意识培训等活动,增加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知和理解,培养积极的安全行为习惯,形成共同关注安全的氛围。

只有当企业内部形成了浓厚的安全文化,员工才能主动遵守安全规定,自觉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还包括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

企业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职业压力管理等手段,帮助员工缓解压力、消除情绪障碍,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只有员工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应对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减少错误决策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员工具备必要安全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安全生产三大心理

安全生产三大心理

安全生产三大心理安全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而安全生产则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但是,由于人们在安全生产中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导致了一些事故的发生。

因此,了解安全生产三大心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焦虑心理是在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

焦虑是一种不安和紧张的情绪状态,当人们感到自身可能面临危险时,会产生一种无法承受的紧张感。

在工作中,员工可能会面临一些危险的任务或环境,他们对于这些任务或环境产生恐惧和担忧,并且觉得自己无法应对。

这种焦虑心理会干扰员工的正常工作状态,影响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

因此,员工和管理者应该通过培训和教育来减轻焦虑心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其次,冷漠心理也是安全生产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冷漠是指对于危险和事故的漠视和忽视,人们对于潜在的危险不予以重视。

一些员工可能对于警告标志、安全规定和安全培训等不屑一顾,认为这些都是多余的,因此经常会忽视危险的存在。

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很幸运,从来没有遇到过事故,自己永远不会成为事故的受害者。

然而,冷漠心理往往给员工带来了虚假的安全感,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员工和管理者应该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引起员工对于事故的重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最后,麻痹心理也是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

麻痹是指对于长期没有发生事故的现象产生的麻木和失去对于危险的敏感性。

一些员工可能会因为长期没有遇到事故而产生麻痹心理,认为自己的工作环境是相对安全的,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这种麻痹心理会使员工在工作中对于危险的存在漠不关心,导致他们忽视安全规定和流程,从而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

因此,员工和管理者应该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巡视来提醒员工危险的存在,从而减少员工的麻痹心理。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三大心理分别是焦虑心理、冷漠心理和麻痹心理。

这些心理问题在员工和管理者中都存在,但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宣传可以减轻和克服这些问题。

只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对于危险的敏感,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的发生。

安全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心理因素

安全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心理因素

安全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心理因素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安全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心理因素1.目标确定阶段。

安全目标的确定和设置是安全目标管理的中心内容,也是极其重要的阶段。

在此阶段应充分沟通信息、掌握信息,并在提高对企业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总的安全目标的拟定,再逐步确定各个分目标和个人目标。

还应注意下列问题:1)目标越具体,就越能给职工为完成目标而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就越能激励职工的积极性。

在制定安全目标时,应尽量做到量化,并确定明确的目标值,例如,工伤事故频率和严重率的数值水平、百日无事故等。

目标抽象化对职工的激励作用则不大。

2)所制定安全目标要合理适当,目标值太高,会使人感到“高不可攀”,目标值太低,则会使人感到“轻而易举”,激励作用均不会力大。

因此,应建立适宜的目标值,不仅可加大职工对完成安全目标的期望值,而且可对职工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具有挑战性,又具可接受性,从而易于最大限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3)要发动职工参与安全目标的设置,企业安全目标不应单纯由企业领导规定,更不应任意强加于职工,必须让广大职工参与,以增强职工对目标的理解和愿意接受的程度。

2.安全目标实施过程阶段此阶段应进一步制定为完成目标值的管理方法和要求,并采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如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等)和激励手段激励职工的意愿。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设置目标的效果,将会因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因此,定期反馈目标执行情况的信息,肯定已取得的成绩,可增加职工的信心,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安全动机,还可迅速发现问题,把矛盾和冲突解决在萌芽状态。

2)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企业各部门、各班组有关责、权、效、利相统一统的原则,以目标定岗、以岗定责、以责定人,以加强自我控制,从而可促使人们在实现目标中的协调性和主动性。

3)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要尽力满足职工的合理需要,并与企业的总目标协调一致。

煤炭安全管理中人的心理因素分析建议

煤炭安全管理中人的心理因素分析建议

煤炭安全管理中人的心理因素分析建议背景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来源,但随着煤炭采矿技术的进步,煤炭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在煤炭采矿过程中,人的因素是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矿工面临着很多身心挑战,如高空作业、密闭空间、物理疲劳、恶劣气候等,这些问题极易对矿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降低其对于安全问题的敏感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对煤炭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并分析煤炭安全管理中人的心理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对提高煤炭采矿生产的安全、稳定和高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因素分析1. 风险认知煤炭采矿是一项高风险工作,尤其是在一些高风险作业环境下进行工作的矿工,例如打眼、爆破等,他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高风险作业的危害,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

但是,由于矿工大多数都是普通劳动者,他们对于风险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所以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认知能力。

2. 紧张情绪在高风险作业环境下工作,矿工难免遇到一些意外突发事件,比如巨大的噪声、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突如其来的塌方等,这些突发事件可能会导致矿工处于紧张、恐惧的情绪中,进而做出不理智的选择,从而放大风险事件的危害性。

因此,矿工们在工作时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要冷静,懂得正确处理。

3. 经验积累经验是矿工们工作中最宝贵的财富,久经沙场的矿工往往具有更加敏锐的危险感和分辨危险的能力。

因此,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工人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培养,鼓励矿工借鉴同事们的经验,将这些经验传统下去,积极培养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品质。

4. 机械反应速度煤炭采矿是一项机械化工作,工作人员操作的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复杂,需要矿工们掌握一系列技术技能,学习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

机械反应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矿工的反应速度慢,就只能处理比较简单的事件,对于复杂的意外事件处理能力较差,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管理建议1. 健康心理煤矿企业需要保障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鼓励矿工们进行体育活动和集体文化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让矿工们享受阳光、健康、充实的生活。

安全生产心理

安全生产心理

安全生产必须杜绝六种不安全心理安全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头等大事。

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生产经营的成果,甚至影响着生产经营活动能否持续正常地发展。

安全与生产可谓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在对员工日常安全培训中多次强调要杜绝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心理,笔者试就影响安全生产的有关心理因素及对策进行初探,望对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所裨益。

一、影响安全生产的六种心理状态从实际工作中职工的工作作风及工作表现以及身边所发生的大、小事故来看,主要有六种心理状态影响安全生产工作。

其具体表现如下:1、侥幸心理。

存在侥幸心理的人,主观上从图省事、走捷径出发。

这种人在工作中往往把安全操作规程、工艺规程视为多此一举,执行起来嫌繁琐,意愿上认为事故不会在他身上发生或不可能在他当班时发生,其结果则往往是事与愿违。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2、自我表现心理。

这种心理在青年工人的身上表现得较为突出。

一方面,青年工人上岗年限短,工作经验不足,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他们往往表现得很自信,常喜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出风头"露一手"。

如不懂装懂,盲目操作;一知半解,充当"内行";乱摸乱动,生硬作业等;更有甚者,连经常操作的设备部件名称都不知道,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急于表现自己,以自己或他人的痛苦验证安全制度的重要作用,用鲜血和生命证实安全规程的科学性。

3、经验心理。

持有这种心理的人多为参加工作年限较长的中老年职工。

这部分职工自以为已有多年本岗位、本工种的操作经验和作业实践经验,"过的桥比年青人走的路还长",于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表现得自傲。

或者,对他人合乎科学的道理和中肯的劝告麻木不仁,听不入耳,自认多年以来就是这么干的,从没出过事故;或者凭"老经验"办事,吃"经验"饭,习惯性违章等。

4、得过且过的心理。

抱有这种心理的干部、职工的特点是:工作低标准、马虎从事、办事凑合、敷衍塞责,缺乏主人翁意识、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安全心理及预防措施

安全心理及预防措施

安全心理及预防措施
每一起事故都发生在
不经意的一瞬间
每一起事故都触目惊心
他们本来可以好好地活着
只是因为他们习惯了那些违章行为
少戴了一顶安全帽
少系了一根安全带
少安了一张安全网
或者超了一点速
或者走了一会儿神
或者多看了一眼手机
……
人就这样残了、没了
为什么习惯性违章的人这么多
他们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呢
违章的人,他们一般抱着这样的心理
① 侥幸心理。

在实际操作中始终抱着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伤己不一定死人”。

② 经验心理。

在生活、工作中马马虎虎,大大咧咧,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

错误地认为安全规则是一种束缚,安全章程是领导用来卡人的。

③ 省事心理。

对安全问题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比起来不要,不把安全规定放眼里。

只为了贪图一时的方便和简单,在生活、工作中能少动就少动,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就将就。

④ 从众心理。

看到他人不安全的行为并未发生事故,就盲目跟从仿效。

如果不跟从仿效,有的同班组同事还嘲笑,还有可能被别人说技术不行或胆小鬼。

⑤ 恐慌心理。

有些人本来技术不熟练,平时又不开展应急演练,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就惊慌失措,无法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甚至在发生意外时胡乱操作错上加错,而导致酿成大祸。

既是个人平安
家庭幸福的支点
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支点
也是国家兴旺昌盛的支点如何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
01/
健全机制,规范管理。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

安全生产应讲点心理学安全生产一直被视为组织和个体的重要社会责任。

为了有效促进安全生产,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心理学在此方面的重要性。

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个体在工作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并深入探讨其中的原因和效果。

一、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1. 意识和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意识和认知对于工作环境的适应非常重要。

在安全生产中,个体的意识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其对危险情况的感知和对安全措施的接受程度。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对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认知水平,并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

2. 动机因素: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个体在工作中的动机对于安全生产的态度和行为起到了重要影响。

通过了解个体的动机因素,我们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激励措施,使他们主动关注和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奖励制度,激励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范,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沟通活动。

3. 压力管理:工作环境中的压力是导致员工安全意识和行为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研究发现,压力过大会使员工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从而影响对危险情况的及时反应。

通过了解员工所面对的压力源和应对策略,我们可以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4. 培训与教育:心理学在安全培训和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员工在安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和记忆规律,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方案,提高员工对安全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此外,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好的培训评估方式,评估培训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原因1. 个体特点: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个体在工作环境中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有所不同。

了解这些个体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管理安全事故。

安全员应懂点心理学

安全员应懂点心理学

安全员应懂点心理学
安全员应懂点心理学
在工程安全管理上,一般认为管理到位就不会出事故,如
对新来的工人已进行了进场安全教育,并且进行了相关的安全交底,施工现场的材料码放、机械设备、安全标牌等也安排的井井有条,按说这样的工地是不会出安全事故的,但就是这样的工地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故,让人是难以预料。

因此,一些亲身经历过这种现象的安全员都会有这样的感慨:“有的工地简直是乱的没法看,可就是没出事故,有的工地安全工作搞的没说的,甚至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就是死人了,你说邪门不邪门。

”事故出了总是有原因的,只是没有觉察到
而已。

人是有情感的,外界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施工人
员的心情,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到工作。

如果是一个心情郁闷的工人,所从事的工作如果很安全,大不了工作效
率低一些,而对从事危险性高的工人就有可能出事故,一旦出了事故,就连安全员也会感到很委屈,因为该做的工作都做了,但事故出了怎么辩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安全员尤其要注意情绪不稳的一线工人,如家庭发生巨大变故的、钱财被盗或丢失的、打架斗殴的弱方等,本来心情就郁闷,如果再遇上阴沉的天气,就难保不出事故了。

如果安全员要是懂点心理学,能对个别心理反常的人员进行疏导,或者让他们适当回避高危工作,就有可能把安全事故消灭于萌芽之中。

安全工作应重视心理作用

安全工作应重视心理作用

安全工作应重视心理作用安全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然而,安全工作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防护和控制,还需要重视心理作用。

心理作用指的是安全工作对于员工心理健康及员工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首先,安全工作的心理作用对员工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的平衡和稳定状态。

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和压力会给员工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长期处于高风险环境下的员工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因此,安全工作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其次,安全工作的心理作用对员工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员工的行为和决策是安全工作中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着事故和灾害的发生概率。

心理因素对员工行为和决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方面,员工在危险环境中受到的恐惧和压力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决策失误和不安全行为。

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支持可以提高员工的行为规范性和决策准确性。

因此,安全工作需要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提高员工的意识和能力,减少不安全行为和决策的发生。

此外,安全工作的心理作用还可以对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性产生积极影响。

安全工作需要多人协同努力,共同维护安全环境。

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团队关系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

相反,心理问题和紧张关系会阻碍团队成员的合作和协调。

因此,安全工作需要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促进员工之间的心理支持和配合,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性。

最后,安全工作的心理作用还与员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满意度密切相关。

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满意度会受到其参与安全工作的心理作用的影响。

安全工作中的挑战和机遇可以激发员工的动力和积极性,促使他们提升自身能力并获得成就感。

相反,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压力和冲突可能影响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满意度。

因此,安全工作需要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职业满意度。

浅谈企业班组安全管理的心理因素

浅谈企业班组安全管理的心理因素

浅谈企业班组安全管理的心理因素摘要:安全就是生命,是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阐述了班组安全心理因素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提高班组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的看法,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员关心和支持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企业安全和财产不蒙受损失,维持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关键字:班组;心理因素;安全管理引言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心理活动制约。

在班组安全管理中,班组员工的心理状态、心理变化、情绪波动等因素,会对其安全警觉性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安全心理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班组来讲,学习和运用好安全心理因素能够化解员工的思想矛盾,促进心理和谐,矫正各种不良心理,纠正违章行为,增强班组的凝聚力,有利于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也有利于推进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1 班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不安全心理因素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心理活动必然影响个体行为,个体行为又与安全密切相关。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人的自身价值取向混乱、安全价值观不正确、安全意识淡化引起的,而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对安全工作的影响很大,人的心理变化与行为方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讲,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就容易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在班组生产作业中,会出现几种不安全心理状态:1.1.1、习以为常,思想麻痹,这种不良心理,往往反映在一些有一定经验的员工身上。

由于是经常做的工作,容易形成习惯性思维,所以在完成具体生产任务时,总是习以为常,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

1.1.2、受激情影响,思想不集中,这种情况多数是由于员工有特别高兴或生气的事情,引发情绪波动,进而影响到员工的行为。

1.1.3、不动装懂,自以为是。

这种情况的心理状态认为做法是正确的,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1.1.4、依赖别人,存在侥幸。

这种情况的心理状态是:在与别人共同作业或操作时,自己主观上不积极努力,不严格按照自己承担的作业项目和操作程序进行工作,而总是图省事、投机取巧。

消除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因素

消除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因素

消除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因素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人既是实施管理的主体,又是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主体,是构成安全管理工作中首要和决定的因素,也是决定安全管理工作是否科学有效的主要因素。

美国杜邦公司200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明确认定:引发事故的根源,96%来自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同时认真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故,大多都是由于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操作,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管理经验和事故明确告诉我们:要抓好安全管理,就首先要抓好每一个人的安全。

一、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和意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1、人的不安全心理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支持违章作业的主要心理因素,也是各种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有这种心态的人,大多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的原因,而是“明知故犯”。

例如,我们现场的“低、老、坏”现象反复出现,就是操作人员图省事不按章操作,当有人监督检查时,能够劳保穿戴齐全,检察人员一走,马上又会故伎重演。

在他们的思想中存在一种“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的侥幸心理。

(2)、麻痹大意,盲目自信麻痹大意是造成违章和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

在生产现场,劳保护具穿戴不齐全、不采取任何措施盲目进入大罐、高空作业不进行防护、坐岗观察不认真等行为都是盲目自信、麻痹大意的表现。

这种人平时操作时不认真,马马虎虎,时间久了形成“我经常这样干就没出过事”的想法,平时安全就只挂在嘴边,而心里却放松了警惕,觉得无所谓。

(3)、逞能心理和习惯、从众心理表现为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艺高人胆大”的能耐,往往会头脑发热,不遵守操作规程,干一些愚蠢和冒险的事。

例如:不系安全带上井架,安全设施不齐全、防范措施没有到位、不具备开工条件而盲目施工。

还有一些人,在日常工作中用经验代替标准、用习惯代替操作规程。

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明知不对,不仅不进行监督和制止,自己还照着做。

(4)、惰性心理一些员工在工作中总想省点事,偷点懒,为了少出力,常常简化程序,而忽视了安全。

安全教育中的心理因素.doc

安全教育中的心理因素.doc

安全教育中的心理因素国内外事故统计表明,事故原因很多,包括设备、环境、工作调动、规章制度、人为因素等。

人的因素不仅包括生理因素,还包括心理因素。

然而,人的心理因素往往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1安全教育中应注意的心理效应安全心理学研究表明,企业在员工安全教育中有以下几种心理效应,即心理效应产生的效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优越感,也称为第一印象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第一次接触所形成的印象和场景总是难以忘记。

因此,企业领导,特别是教育培训部门,要一丝不苟,认真做好新员工进厂后的三级安全教育,包括淘汰新员工。

因为此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他们的观察更细致,因此,他们的印象更深刻。

(2)最近效应也就是说,人们最近留下的印象往往比较强烈。

这不同于优越感的作用。

前者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发挥作用,而后者在熟练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因此,应在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中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以使警钟长鸣。

(3)心理暗示也就是说,一种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隐性和间接的方法。

建议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艺术性。

因此,在安全教育中,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手段,要利用企业、制度和艺术的典型感染力,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正的理解和感受。

(4)逆反心理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对方会产生一种心理行为,这种心理行为违背了对方心中的意愿和愿望。

逆反心理通常是由厌倦、反对和其他原因形成的。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企业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警句或口号,如:“安全生产,生产必须安全”,“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违章作业必须自杀”,“违章指挥必须杀人”,“重要油料区必须注意防火”,“驾驶室内不得与司机交谈”,“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厂区内禁止移动吸烟”等。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些列出的口号或警句是严格管理工厂的具体表现。

从确保人身安全的角度出发,提醒人们注意安全是有道理的。

然而,安全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上述安全警句或口号具有强烈的强制性色彩,这使得人们本能地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心理因素
1.目标确定阶段。

安全目标的确定和设定是安全目标管理的核心
内容,也是极其重要的阶段。

在此阶段应充分沟通信息、掌握信息,
并在提高对企业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总的安全目
标的拟定,再逐步确定各个分目标和个人目标。

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目标越具体,可以为员工实现目标做更多的心理准备,就越能
激励职工的积极性。

在制定安全目标时,应尽量做到量化,并确定明
确的目标值,例如,工伤事故频率和严重率的数值水平、百日无事故等。

目标抽象化对职工的激励作用则不大。

2)所制定安全目标要合理适当,目标值太高,会使人感到“高不
可攀”,目标值太低,则会使人感到“轻而易举”,激励作用均不会
力大。

因此,应建立适宜的目标值,它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实现安全目
标的期望值,而且可对职工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具有挑战性,又具
可接受性,从而易于最大限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3)要发动职工参与安全目标的设置,企业安全目标不应单纯由企
业领导规定,更不应任意强加于职工,必须让广大职工参与,提高员
工对目标的理解和接受意愿。

2.安全目标实施过程阶段
在此阶段,应进一步制定实现目标价值的管理方法和要求,并采
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如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等)和激励手段激
励职工的意愿。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设置目标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逐渐减弱,因此,定期反馈目标执行情况的信息,肯定已取得的成绩,可增加职工的信心,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安全动机,还可迅速发现问题,把矛盾和冲突
解决在萌芽状态。

2)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企业各部门、各班组有关责、权、效、利相统一统的原则,以目标定岗、以岗定责、以责定人,以加强自我控制,因此,它可以促进人们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协调和主动性。

3)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力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并与企业的总目标协调一致。

4)在执行安全目标时,有必要激励和引导员工开展安全竞赛以实现目标,并对职工的绩效及时肯定,给予积极强化。

3.成果评估阶段
这是安全目标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目标实施期限结束时,根据安全目标值对企业、所属部门和员工的实施情况和业绩进行评价。

在评定时,要注重职工的各种心理需要,例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公平合理的心理状态。

因此,无论对企业、各部门或职工执行目标的评定,应尽量采取定量的方法进行考核评定,并充分考虑完成目标的难易程度、目标责任者的努力程度和绩效,对难以定量的指标,应慎重对待,以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