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气功学定义的了解

合集下载

中医气功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中医气功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中医气功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 气功:是指通过调节呼吸、意念集中和动作调节,来达到休
息身心、强身健体、治病延年的功法。

2. 气血: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气血,气为动力,血
为物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 气场:指人体周围的能量场,上下前后左右呈圆球形,直径
约一米。

人的气场会随着身体的变化、情感的波动而变化。

4. 活血化瘀:中医里的一种术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血液
循环,消除瘀血、淤血等现象,保证血液顺畅循环,保证身体健康。

5. 经络:中医学的经络是指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相互联结,贯穿全身,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气功?
答:气功是指通过调节呼吸、意念集中和动作调节,来达到休息身心、强身健体、治病延年的功法。

2. 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什么?
答: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气血。

气为动力,血为物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 什么是气功的气场?
答:气场指人体周围的能量场,上下前后左右呈圆球形,直径约一米。

人的气场会随着身体的变化、情感的波动而变化。

4. 什么是“活血化瘀”?
答:活血化瘀是中医里的一种术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淤血等现象,保证血液顺畅循环,保证身体健康。

5. 什么是中医经络?
答:中医学的经络是指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相互联结,贯穿全身,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我对气功的认识与思考

我对气功的认识与思考

我对气功的认识与思考上海水产大学章志强章志强男,1935年5月出生,安徽省绩溪县人。

毕业于北大生物系,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专业,原上海水产大学讲师。

现已退休。

1963年编写出理论概括与实验方法并列的比较全面的普通生理学实验课教材;1964年用1%的碳酸氢钠溶液作用于淡水鱼一定的胚胎发育期的实验证明:该法可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耐缺氧能力;1976年与组内另一位教师合编出本校首次按章节编排的、具有一定系统性的《鱼类生理学》教本;1976-1998年探索出对治疗某些疾病有显著疗效的系列中药方剂;2001年从现代科学角度写了《我对气功的认识与思考》一文;2002年又写了《模糊逻辑和它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一文(两者均为多种辞书所收编),前文曾获过一等奖,优秀科研、学术成果奖和特等奖、国际优秀论文奖。

后文亦得优秀论文奖、一等奖及国际优秀论文奖。

有关科学精神、伦理道德方面的部分观点分别被收编于《中国人才世纪献辞》和《人生感悟录》中。

2002年被北京人智素质教育研究所聘请为客座研究员、客座教授。

[摘要] 气功是人的意识对自身功能的调整,是由意念信息在丹田处引起的能量流和信息流对大脑百亿以上神经元的同时性冲击,这就是道家功法百日筑基的通督过程。

道家功法命功部分主要是炼气,即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出促使人体健康的信息和能量。

在众多的道家功法中,周壮武当太乙功这一由南宗始祖开创的性命双修法是值得重视的,它的命功部分可将人体练成风寒不入、单衣过冬的纯阳之体;其高级秘功可达抗衰、复壮和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国道家传统功法中的确蕴藏着珍宝,我们应当弘扬中华文化,发展气功科学。

[关键词] 意识意守负熵《有序性》信息流能量流反馈调整论文全文:<一>引言气功是人的意识对自身功能的调整,在科学上应有它的立足之地。

由于气功这个名词比较神秘而且又有假气功的存在,因此它被某些人士排斥于科学的大门之外是不足为奇的。

道家内丹功法流传历史悠久,派别甚多,自南宗始祖张伯端开创的先修命后修性的性命双修法以后,道家功法才归为一统。

气功

气功

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

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

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

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

练针灸的中医也常透过练习气功来增进疗效气功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调养身体的自我锻炼方法。

气功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健身术。

基本分两类,一类是静立、静坐、静卧,使精神集中,并用特殊的方式进行呼吸,促进循、消化等系统的机能。

另一类是用柔和的运动操、按摩等方法,坚持经常锻炼,以增强体制。

英语中对气功的解释为,qigong,a system of deep breathing exercises.本人多年前学过一点气功知识,感觉到对于放松自己,解除疲劳效果比较明显,最近身体不是很好,有时静坐、凝神聚气,配合呼吸练习一会,鼻子不透气、胃部不舒服这样的小毛病也就没有了,我认为气功还是人们应该研究的事情,我还没有挖掘出气功的太多功能,经常练习对神经衰弱这样的疾病也会有好处,有了病还应该到医院找医生,气功作为配合医院康复治疗的辅助手段还是可以采用的,总之,无论运动,还是静养只要对身体好就可以试试去做。

愿天下朋友健康长寿,幸福永远、八段锦功法简介:八段锦功法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

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现代的八段锦在内容与名称上均有所改变,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练习无需器械,无需场地,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极其显著;效果适合于男女老少,可使瘦者健壮,肥者减肥。

定义气功

定义气功

中国气功源起于人体的自我本能反应,已有数千年历史,可惜至今仍存在着很多未能破解的谜团,以致众说纷纭,真伪难辨。

气功的正确起源时间并没有直接的文献记载,从一些间接数据佐证,气功的萌芽应可追溯到上古时代。

根据文献文物记载,气功是由人体的自我本能衍生而成。

人体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自我修复的本能反应,古人把这种对人体自我本能的体会,慢慢演变形成为一种自我的保健活动,这种保健活动可以说是气功的雏形。

后来再融入了自觉和意识的调控,逐渐形成一种锻炼身心的健康技能。

近数十年,由于西方医学和科技的发达,这种健康技能已随之进入科学年代,成为人体生命奥秘的探索和防治疾病上的另类疗法。

气功,即古代的“导引”、“吐纳”、“按跷”、“行气”。

据刘天君主编的《中医气功学》中记载,气功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晋代道士许逊著的《净明宗教录‧松沙记》,所以气功在那个年代只是道家一个修炼术语。

气功此词自面世后的千多年,一直没有被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古代修炼技术门派非常多,且各自有其本身的术语。

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气功疗法实践》和《内养功疗法》两书出版后,“气功”一词才开始被广泛应用,气功热潮在中国兴起,各派修炼技术纷纷以气功为名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一时百花齐放,“气功”一词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

近年,由于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推广和发展中国健身气功,并迈向世界,使“气功”这个名词更上一层楼。

若单从字面上演释,气功可定义为“以气练功”,即透过呼吸吐纳的锻炼,使身体产生某种功效,这是比较表面而显浅的理解。

在分类上,除历史创见的各大气功门派外,亦有人喜以外气功、内气功分之。

外气功,一般多指硬气功,以呼吸运气,使身体肌肉极限收缩,产生抗打能力,是外在功效的表现。

内气功,一般多指以内修为主的气功修炼方法,如“养生气功” ,便是透过自然呼吸去改善身体素质,达至益寿延年。

若从人体属性的角度去定义气功,气功应是一种能量,一种能配合大自然的生物能量,有助人体的生长和修复,而呼吸便是其中一个主要能量来源。

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

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

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气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健身方法,通过调整呼吸、运动身体和调和身心,来调整人体的气机,达到保健延年的作用。

气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下面我们将从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气功的相关知识。

一、功理气功的功理是以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理论和经络学说为基础,认为人体的气血循环和脏器功能都与经络有关。

通过气功的练习,可以有效促进经络的畅通,让气血得以调和流通,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1. 阴阳五行理论气功中的阴阳五行理论是指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脏的相互关系。

阴阳平衡是指人体内外、上下、左右、内外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必须达到的和谐状态。

而五行是指人体的五脏五腑与自然界的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气功的练习可以调节五脏的功能,从而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2. 经络学说二、功法气功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静功和动功两种。

1. 静功静功是指气功的静态练习方式,主要包括静坐、静行、静卧等方式。

通过静功的练习,可以使人体内部的气机得以调和,从而起到调节脏腑功能、强身健体的作用。

2. 动功三、诀窍气功的练习有一些要注意的诀窍,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诀窍。

1. 呼吸诀窍气功的呼吸诀窍可以概括为深呼吸、细熟呼吸和长呼吸三个方面。

深呼吸是指通过鼻子深吸气,使得气息进入到气海,然后慢慢地由口吐气。

细熟呼吸是指通过鼻孔吸气,使得气息细腻、柔和,然后由口息气。

长呼吸是指呼吸的过程要尽量细、慢、长,这样可以增加气血的循环,达到调和身心的作用。

2. 意念诀窍气功的练习需要有一个专注的意念,通过意念的调动可以使得气机得以调和,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在练习时,注意要集中精神,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练功当中。

3. 姿势诀窍气功的姿势诀窍是指练功时要保持适当的身体姿势,尽量放松自己,使得气血得以畅通。

同时要保持舒缓、稳定的呼吸节奏,避免过度用力或者过度放松。

气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健身方法,通过调整呼吸、运动身体和调和身心,可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保健养生的目的。

中医知识:气功

中医知识:气功

中医知识:气功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

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

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气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呐、导引、行气、服气、炼丹、修道、坐禅等等。

在古书记载中很少有"气功"二字,直到本世纪50年代,刘贵珍在《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写到:“气”这个字,在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

一般认为"气功"二字从此被确定和传播开来。

国外有些资料将气功译为"深呼吸锻炼法",显然是未认识到气功的真谛,实际上气功锻炼包括呼吸、体势、意念三类手段,每一类手段又有多种锻炼方法,深呼吸只是众多呼吸锻炼方法中的一种。

可见,将气功的定义解释为"深呼吸锻炼方法",是过于片面了。

中医气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人体内部的经络系统是"气"的通道。

而"气"的流畅与否,可以通过心理;生理;形态反应进行自身调节。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影响人体生理功能这是一个早就被证明了的事实。

心理生理学、病理免疫学的研究也证实了人类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改变自身的生理、病理的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功的定义如果从中医学角度定义气功:气功是通过调神的自我锻炼,使自身气机变得协调的锻炼方法。

果从现代行为医学的角度看,气功锻炼是对一种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良性行为进行学习训练,最终以条件反射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疗法。

如果从气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学过程看的话,可将气功定义为:主要是通过使用自我暗示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识进入到自我催眠状态,通过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调整心身平衡,达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锻炼方法。

中医气功学

中医气功学

中医气功的作用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气功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 ,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 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气功注重意念的调节,可 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改 善睡眠、增强自信等,对 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 用。
气功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 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于 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 糖尿病等有一定的辅助治 疗作用。
03
中医气功的基本功法
静功
1 2
概念
静功是指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手段,使身 体各部位放松、入静,达到身心合一、阴阳平 衡的目的。
练习方法
静功的练习方法包括放松法、入静法、调息法 等,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3
功效
静功具有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等 多种功效。
动功
概念
01
动功是指通过身体运动、呼吸调节等手段,达到疏通经络、促
气功历史
气功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气功被广泛应用于保健、治 病、修行等方面。
中医气功的特点与作用
01
特点
02
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04
05
促进心理健康 防治疾病
中医气功强调整体观念和 辩证施治,注重内外环境 的协调和统一。其特点包 括调心、调息、调身三个 方面,强调通过意念、呼 吸和身体的综合调节来达 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06
中医气功学的未来发展
气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辅助治疗
中医气功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用于缓解多种慢性 疾病的症状,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症等。
康复治疗
中医气功对于康复治疗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促进伤口愈合, 提高生活质量。

气功与养生的奥秘

气功与养生的奥秘

气功与养生的奥秘一、气功的概念与历史1.1 气功的定义和特点气功,又称为“内家拳”,是一种中华传统的身心修炼方法,通过调整呼吸、运用动作和意念来锻炼身体和提高精神境界。

它注重内修养而非外发展,以强化人体生命能量为核心目标。

气功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1.2 气功的起源与发展气功起源于古代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的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气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当时许多武术家、道士和医师积极探索人体能量系统,并将这些经验总结为独特的修炼方法,并逐渐形成了气功系统。

二、养生与健康2.1 养生的含义与重要性养生即保持身体健康和促进身心平衡,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努力实践的原则。

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

良好的养生方法可以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并促进身心健康。

2.2 气功养生的原理与方式气功以调整呼吸和运用动作来锻炼身体。

它通过练习气功可以提高气血循环、增强肌肉和关节灵活性,同时帮助释放压力、提升精神状态。

气功是一种综合性修炼方法,包括各种内家拳术形式、静坐冥想和引导能量等练习方式。

三、气功与五脏六腑3.1 气功对五脏的影响及相关练习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肝、心、脾、肺和肾,这些器官代表了不同的功能系统。

根据气功理论,通过特定的呼吸方法和动作可以调整并加强这些器官的功能。

例如:通过练习“四平合一”的套路可以调整脑垂体以及主要内分泌器官,达到平衡机能的目的。

3.2 气功对六腑的影响及相关练习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它们负责消化、吸收和排泄等功能。

气功可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呼吸方法来调整六腑器官,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例如:通过练习“五龙高举天”套路可以调节肝脏,提高免疫力并改善消化问题。

四、气功与心理健康4.1 气功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心理健康是人们追求幸福和满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功作为一种身心修炼方法,通过调整呼吸和进行静坐冥想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和焦虑,促进内心平静,并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气功学定义的了解
对气功学定义过程的了解
张天戈
1982年,在钱信忠部长的关怀下,由全国许多有关单位开始组建《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分卷编写委员会,并立即开始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书稿。

由于气功分卷是开拓性工作,遇到很多复杂问题和困难。

从1982年,第一次北戴河编委会成立会后,相继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北戴河开会讨论编写工作。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会主任委员、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同志对气功卷编写不放心,多次参加“气功学”编委会会议,并且亲自参加了在上海医科大学留学生大楼召开的定稿会。

钱信忠部长在会上还介绍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写状况,钱部长说(大意),编写第一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共有90个分卷,后来由于科学的发展不得不增加几个分卷,比如由于原子武器的研制和使用,我们必须要有预防,所以增加了原子防护分卷,针灸和气功本来计划合并一起做一个分卷,由于医疗气功的发展很快,特别增加一个《气功学分卷》,这是很不容易的。

由于这个分卷属于中医范畴,又要用现代科学语言写出来,没有前车之鉴,写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不放心。

钱部长还说,如果我们写好了,成功了,我们又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但是写不好,气功分卷写的失败了,我们会“自我爆炸!
经过8年的编写工作,召开了大、小编委会、作者会、专家会、顾问会、审稿会、定稿会等30多次,终于在1988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

在此,特别指出,在编写医学气功学定义词条的时候,各位编委、专家、作者和有关领导都参与撰写定义词条,各抒己见。

在南京(白厦饭店)的会议上集中讨论时,最后选择了17条'气功学定义’(这17条'气功学定义’都用大字报形式写好粘贴在会议室),要大家一条、一条仔细研究。

经过几次讨论、争鸣后,把相同的合并为10条,经过
再次讨论后留下4条。

之后,又到北戴河、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北京等地,请法学专家(懂传统气功养生学)、西医学专家、中医学专家、中西医结合专家、史学专家、体育运动学专家、物理学专家、化学专家、生理学专家、心理学专家、考古学专家、佛学家、道学家、美术学家、翻译家等提出修改意见。

最后,由林雅谷教授(气功学编委会主编)、马济人研究员(气功学编委会副主编)整理本条稿件,可以说“气功学”已经达到了集思广益,我认为大家都可以接受的。

因为这一词条比较长,我摘录一点,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气功学
“气功学,是研究人体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与理论的科学。

气功锻炼能增强体内元气,提高身体素质,发挥人体机能潜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它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古老的养生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概括着我国古代医学中和神、调息和行气等重要理论和经验。

因此,气功学是一门涉及人体身心互相作用的复杂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人体科学。

我国古代,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以整体观点为基础,通过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以培育元气,从而促进其充身熏肤泽毛的效应;这样,身心正气得到疏发,体质得以增强,气功就是我国这种传统保健强身锻炼的功夫。

古今中外,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多种多样,诸如体育、武术等都是,而气功锻炼与这些锻炼的方法、作用不同,目的也不同。

我国传统的武术是将技击本能与自卫动作相结合的攻防技能演化形成的,虽然也是内外并炼的功夫,但它的点摔拿打,跑跳窜腾,跌打翻滚,投掷闪避等动作,都要求掌握搏击取胜,充分体现其技击法则和劲力规律,体育则明显地具有提高技击和竞赛的因素,因此他们除有增强体质的要求外,更具有明显的竞赛性质。

医疗体育,是应用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医疗手段,它主要是通过肌体的锻炼,以徒手体操和运用特殊器械的方法锻炼为主,也与气功锻炼不同。

所以,气功不是各种锻炼方法的总称。

气功的锻炼方法,可以分为静功和动功两大类。

”……
(摘录到此,有兴趣者请查阅原著《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各地图书馆都有此书)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198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附录《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编委名单:
主编:林雅谷(上海气功研究所研究员原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授2004年上海病逝)
副主编:马济人(上海气功研究所研究员辞书作家90年代慈溪老家病逝)
王卜雄(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主任 90年代移居美国)
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若水(上海中医学院原《上海中医药杂志》主编上海龙华寺居士隐居)
刘贵珍(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原北戴河气功疗养院院长1983年病逝)吴伯平(中国中医研究院原情报资料研究所所长杭州安度晚年)
张天戈(北戴河气功疗养院气功研究室原主任晚年退休在家养病)柴洪寿(上海气功研究所主任医师 90年代病逝)
学术秘书:张文江(上海气功研究所研究员过去曾任李嘉诚秘书90年代病逝)
沈再文(上海气功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编委会兼职秘书)客居日本
(这些人在2007年,活在世上的只有四人,其中一名隐居一名移居美国)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作者简介:(按书中出现先后排列)钱信忠(序言)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大主编、原卫生部部长
林雅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分卷》主编、上海市气功研究所生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上海中以药大学生理学教授、《中国气功大成》主编,气功科研成果曾受奖等
马济人上海市气功研究所研究员、著作颇丰如《实用中医气功学》、《实用医学气功》
张文江上海市气功研究所研究员,著作很多如《生命在于静止》观点独特
王卜雄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系主任、教授(客居美国)《中国气功发展历史》作者
吴伯平中国中医研究院情报资料研究所原所长、杭州《气功》杂志创办者、原主编
赵宝峰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原副院长、气功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气功杂志副主编、《气功疗法问题解答》作者等张天戈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气功研究室主任、国家医学气功教育基地主任、教授、中国气功杂志副主编(气功杂志创办者)、《中国气功大成》副主编、《太极养生内功》作者等
刘贵珍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原院长、主任医师、内养功挖掘实验者之一,著作有《气功疗法实践》等
柴宏寿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
黄健理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医师(客居日本)
李经梧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太极拳教师、针灸医师、国家体委武术二级裁判、省政协委员、河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秦皇岛市武术协会主席、陈、吴、杨等太极拳、太极内功传人……
田宏计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原副院长、副主任医师、气功病区主任、中国气功杂志副主编、《虚明功》作者
胡丽娟山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原北京市针灸门诊部主治医师胡耀贞的女儿
黄宗南待补入
李少波甘肃中医学院真气运行法研究室主任、教授真气运行法创编人、《真气运行法》作者
胡美成湖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省政协委员、气功研究者、亲身体验者、推广者
陶秉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管理系教授、气功热爱者、宣传普及者、气功研究者
焦国瑞北京中国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气功研究室主任、研究
员、主任医师
周巢父山西省中医研究院中医师周潜川(着有《峨眉十二桩释秘》、《气功药饵疗法及偏差救治手术》等)之子
周怀姜待补入
黄月庭河北省卫生厅顾问、河北职工医学院院长、教授最早(建国前)气功疗法挖掘、研究者、《大调手》作者
吴诚德待补入
阎海中国体育报、体育杂志记者、气功宣传普及者,着有《气功选集》
胡月仙山西待补入
沈再文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气功硕士、博士、心理学博士(客居日本宣传气功)、有成果并受国际奖励
黄骅上海市待补入
邝安堃上海医学院教授、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原所长气功支持并者、研究者
王崇行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气功研究者、支持者王若水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杂志》原主编、气功研究者、支持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