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性质说课稿
初中初三化学说课稿(5篇)
初中初三化学说课稿(5篇)初中初三化学说课稿(精选5篇)其次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
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初三化学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初中初三化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㈡能力目标: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情意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
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㈠总体思路:⑴导入→⑵回忆已学知识→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巩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应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应→⑽金属活动性顺序→⑾本质→⑿巩固迁移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思想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根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基本模式构建的。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实习报告、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浓硫酸说课教案》
教案名称:《浓硫酸说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浓硫酸的定义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浓硫酸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浓硫酸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浓硫酸的好奇心。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浓硫酸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浓硫酸的好奇心。
第二章:浓硫酸的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对浓硫酸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2.2 教学内容介绍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强调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腐蚀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浓硫酸的性质。
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加深学生对浓硫酸性质的记忆。
第三章:浓硫酸的制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浓硫酸的制备方法。
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注意事项。
3.2 教学内容介绍浓硫酸的制备方法,如氧化法、吸收法等。
强调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制备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和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第四章:浓硫酸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浓硫酸的应用领域。
培养学生对浓硫酸实际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介绍浓硫酸在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
强调浓硫酸的实际应用和作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浓硫酸的实际应用。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浓硫酸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第五章:浓硫酸的安全使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浓硫酸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对浓硫酸安全使用的意识和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浓硫酸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如防护措施、泄漏处理等。
强调浓硫酸的腐蚀性和危险性。
5.3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浓硫酸的安全使用。
通过情景模拟和应急处理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浓硫酸的化学反应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浓硫酸参与的化学反应。
培养学生对浓硫酸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碱与酸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碱与酸的性质教案
主题:碱与酸的性质
目标:学生能够区分碱和酸的性质,理解其常见的性质和应用。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
2. 提出一个问题:碱和酸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学习(20分钟)
1. 理解碱的性质:
- 碱的定义及常见的碱物质有哪些?
- 碱的性质有哪些?如碱性、电解质等。
- 碱的应用:肥皂、清洁剂等。
2. 理解酸的性质:
- 酸的定义及常见的酸物质有哪些?
- 酸的性质有哪些?如酸性、电解质等。
- 酸的应用:食品添加剂、电池等。
三、实践(15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用酚酞指示剂测试酸碱性质。
2.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碱和酸性质的小册子。
四、总结(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酸碱性质。
五、作业(5分钟)
1. 完成小册子的设计。
2. 思考并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酸碱性质及其应用。
六、拓展
1. 学生可自行探索更多酸碱性质的实验。
2. 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
初中化学酸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酸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的定义和常见的酸的性质;
2. 能够区分强酸和弱酸;
3. 能够简单地进行酸和碱的实验性质鉴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酸的性质及其实验性质鉴别;
难点:强酸和弱酸的区分。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乙醇、蓝石蕊指示剂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与酸有关的实际生活课例,引导学生思考酸是什么以及它们可能具有的性质。
二、展示
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酸的定义和常见的酸的性质,让学生对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实验操作
1. 实验一:酸与金属的反应
将少量的盐酸滴入试管中,然后将锌片放入试管中,观察两者之间的反应现象。
2. 实验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并加入酚酞指示剂,再滴入适量的盐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酸的性质,包括:有酸味、能导电、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等。
五、强化训练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区分强酸和弱酸,探讨其在实验中的表现。
六、课堂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就酸和碱的实验性质鉴别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七、课堂小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酸的性质和实验鉴别方法。
八、布置作业
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加强学生对酸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酸的性质和实验鉴别方法,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优秀说课稿(优秀8篇)
优秀说课稿(优秀8篇)优秀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本单元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从整章的内容来看,都围绕着酸和碱这两种物质来学习的,所以能够清楚认识酸碱对学好本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而酸和碱在初中学生的概念中还比较陌生,同时新课改的教材中不对酸碱下定义,仅需要通过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和变色情况来进行判断酸碱。
所以对指示剂的认识也犹为重要。
本节作为该单元第一部分的第一课时,主要认识指示剂,并且能用指示剂来鉴别具有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实验方法,同时通过新课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物质区别的一般原理。
二、说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了解酸碱指示剂你酸碱作用的变化规律。
如何应用指示剂(代指示剂)区分酸碱性物质2、具体知识目标A 认识两种指示剂(酚酞和紫色石蕊试液)、B 、掌握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作用的变化规律、C 如何运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物质中存在的酸碱性D 、了解指示剂的发现、了解如何简单运用生活中的某些物质代替指示剂来鉴别物质的酸碱性。
E 简单了解物质酸碱性对工农业生产生活的意义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探究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作用的变色规律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的实质内容如何用指示剂来检验物质的酸碱性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自制指示剂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如何运用生活实际与化学学习相联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指示剂与酸碱变化规律过程中运用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观察物质外观性质——(利用旧知识)预测物质的性质(假设)——实验验证——观察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解释及结论)如何区分食醋和氢氧化钙两种物质从简单的物理方法——到化学方法多种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懂的区分物质的一般原理从两种物质的探究到多种物质的验证,让学生懂得研究物质从特殊(个别)物质为代表到一般(普遍)物质的研究方式在自制指示剂的探究问题上。
九年级化学下册7.1酸及其性质(第1课时)优秀教案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课标要求: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影响。
内容和学情分析:酸和碱是“课标”中“主题二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线索为H+和OH—,要求用微观构成和变化的观念认识酸和碱的组成和性质。
科学方法(概括、分类、演绎等)也是本单元的线索之一,也是重要学习内容。
通过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水及溶液、氧气、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等代表性物质,并以这些代表性物质为载体,分别从宏观组成、微观构成和符号表征三个领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学习了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初步认识了学化学知识及做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领悟到化学科学与其他科学的不同点及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起点,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酸碱世界”来系统地认识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类化合物酸和碱。
学习目标:1.单元目标,整体展示(以知识树的形式,见后)2.了解酸的概念。
能根据化学式指出哪些物质是酸。
3. 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知道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注意事项和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准备:多媒体、浓盐酸、浓硫酸、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胶头滴管、白纸、蒸馏水、橡胶手套、火柴梗、木片等。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一些常见的酸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难点:理解浓硫酸的吸水性和稀释时的注意事项。
酸与石蕊、酚酞试液的作用。
实验准备:多媒体;试管、试管架、玻璃棒、温度计、烧杯、镊子、药匙、浓盐酸、浓硫酸、稀盐酸、镁条、生锈铁钉、Na2CO3溶液、AgNO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
板书设计:一、酸的物理性质二、盐酸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作用2、与金属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 Fe + 2HCl = FeCl2 + H2↑师生互动活动意图【创设情境】投影展示几种常见食品的照片:提问:大家食用过这些物质吗?它们味道的有什么共同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常见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常见酸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2.掌握常见酸的酸味、酸黏性、导电性等性质。
3.学会使用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
二、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特征。
2.学会使用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不同酸的化学性质的差异。
2.学生学会使用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 学习常见酸的化学性质首先,老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什么是酸,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接着,教师通过板书展示、图片和视频示例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具体包括:•酸的酸味:让学生观察和嗅闻一些常见酸的物质,并描述它们的酸味。
•酸的酸黏性:学生可以自己尝试将一些常见酸滴在玻璃片上,并观察它们的酸黏性。
•酸的导电性: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酸的导电性,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验证该特性。
3. 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在学习了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示范,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酸的钙化:通过将酸与石灰石反应,产生气体的特点来鉴别常见酸。
•酸的蚀刻:通过将酸液滴在金属上,观察金属的变化来鉴别常见酸。
•酸的变色:通过将酸溶液与酸性指示剂接触,观察颜色的变化来鉴别常见酸。
4. 综合练习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可以利用选择题、填空题、实际操作等形式,考察学生对常见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5. 小结与反思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提醒学生课后需要复习的重点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提出自己对本节内容的思考和反思,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以常见酸的化学性质为主线,结合物理实验和学生的观察感受,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常见酸的特性。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说课稿4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4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放在金属和非金属的之后构成氧化还原与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氧化—还原原理对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节课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硫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4的性质作进一步的认识。
作为三大强酸之一的硫酸,从性质上来说,不但具有酸的通性,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让学生在已往知识的基础上对酸的性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间的关系。
另外,硫酸的通性和特性,尤其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为接下来HNo3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4、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已知的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能力目标:分为以下三点:①、通过浓硫酸性质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理论问题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回归理论的良好化学学习习惯。
③、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掌握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1、原有认知情况:对酸的通性比较了解,了解浓硫酸的脱水性和稀释的方法。
但在课堂上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无接触。
2、学生认知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停留在表面的识记,未养成通过实验、逻辑思维分析物质性质的习惯。
3、探究能力:在前期的学习中做过几个探究实验,有一定的经验。
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设计: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此,我采用了学生实验探究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分为创设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归纳结论五个阶段,进行开放式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探索意识,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以激发学生主题性学习的兴趣,开拓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新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酸及其性质》说课稿
《酸及其性质》说课稿《酸及其性质》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某某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酸及其性质》,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酸及其性质》这节课是选自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常见酸(盐酸及硫酸)的物理性质及掌握酸的化学通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之后学习碱及其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节课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
(过渡:不仅要对教材非常的熟悉,同时对所教授的对象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化学学科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对反应中的实验现象兴趣更加浓厚,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兴趣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另外虽然已经积累一定的化学知识,但是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还相对较弱,所以教师要注意进行启发引导,同时也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了解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及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不断提升实验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逐步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广泛应用。
(过渡: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四、说教学重难点掌握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酸的化学性质。
(过渡: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五、说教学方法演示法、提问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习题巩固法。
初中化学酸碱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常见酸碱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
3. 能够区分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2. 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酸和碱,引出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习酸的性质(10分钟)
讲解酸的定义和性质,包括有酸味、酸会与碱中和、酸与碱反应会产生气体等。
3. 学习碱的性质(10分钟)
讲解碱的定义和性质,包括有碱味、碱会与酸中和、碱与酸反应会产生盐等。
4. 区分酸碱的鉴别方法(10分钟)
介绍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包括用pH试纸、酚酞指示剂、酚酞溶液等进行实验。
5. 实验操作(15分钟)
请学生进行酸碱溶液的鉴别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
6. 总结(5分钟)
让学生回答酸碱的性质和鉴别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
2. 思考生活中酸碱的应用,并写一篇小结。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主要围绕酸碱的定义、性质和鉴别方法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在实验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对酸碱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酸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常见的酸》说课稿
《常见的酸》说课稿特岗面试原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常见的酸》。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盐酸、硫酸,浓硫酸的腐蚀性和酸的化学性质几个部分。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
通过对酸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碱和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同时探究酸性质的学习方法,可以为碱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
本节课十分鲜明地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叙述文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常见的酸》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3)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对比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浓硫酸的腐蚀性及其稀释方法;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酸的化学性质的归纳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说教法《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实验探究为主线,采取讲演结合、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的参与到每一个教学过程中。
化学实验说课比赛说课稿
化学实验说课比赛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中化学教师,今天我为大家呈现一节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
本节课我的主题是“物质的构成与性质”,下面是我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物质的构成,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进步与发明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构成:原子、分子、离子2.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溶解性、挥发性、稳定性等3. 物质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物质的构成与性质。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反应的角色扮演中,加深他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构成与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
2. 难点: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书写。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室、化学药品、实验仪器、课件、PPT 等。
2. 学生准备:分组实验、预习报告、笔记本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构成。
(2) 新知识的传授:1 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
2 分子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
3 离子构成:离子是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的物质。
(3) 实验探究:1 酸的性质:教师演示酸的通性实验,学生观察酸的化学性质。
2 碱的性质:教师演示碱的通性实验,学生观察碱的化学性质。
3 氧化性:教师演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置换实验,学生观察氧化剂的氧化性质。
4 还原性:教师演示还原剂和氧化剂的还原实验,学生观察还原剂的还原性质。
(4) 巩固练习: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鲁教版-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的实质,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难点:从离子的角度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 四、教学过秳:
情景创设:1、夏天被蚊虫戒蚂蚁叮咬后,为什么涂上肥皂水等碱性物质, 就可以减轻痛痒? 2、小明的妈妈夏天丌小心把面团发酸了,怎么办?你能帮帮 他吗?为什么加入面碱能去掉酸味?(以上面两个实例为契机引导学生从答案中 感知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并迚一步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流程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法
教学说明
1
环 1 通过短片引出学习主题 PH
抓住教材夯实基础,掌握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
节 2 按导学内容阅读课本内容,完成 1 至 6 题, 学习方法,
趣
1、 酸碱指示剂是用来测定溶液的( )PH 利 用 工 具 书 , 网 络 等 方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试纸用不测定溶液的( )PH 的范围是( ) 法,提前进行预习
酸反应,能不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可溶性碱能不可溶性盐反应。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对酸碱溶液的拓展和廷伸,对更深层理解酸碱盐溶液的性质及应用起着关建的
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会用 PH 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知道 PH 与生 命活动的关系,了解酸雨的知识 过程和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对 PH 的注意,利用所学知识理解中和反应及其在实 际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 PH 的测定实验,体会 PH 试纸的设计美,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现象 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PH 与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改变溶液 PH 的方法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实验、小组 评价等教学情境,配以点拨、讨论、归纳、实验、展示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2、学法分析: 组织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在活泼互动的气氛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互帮助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乐趣,增长能力。 三、教学过程
硝酸的性质说课稿
《硝酸的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硝酸的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反思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从历年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就可以看出硝酸性质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之一。
硝酸是三大强酸之一,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不仅具有酸的通性,也有其本身的特性,掌握它的性质、制造方法等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因此,必须要切实做好本节课的教学工作。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我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我确立的如下的学习目标⑴、知识与技能: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硝酸的工业生产流程和化学原理,了解硝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双线桥法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应用;⑵、过程与方法:通过与硫酸性质的比较,分析其可能具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通过观察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硝酸与工农业生产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技术的关系;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课本内容确立)重点:硝酸的性质和用途;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二、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分析:为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展开教学;引导过程则通过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具体方法是:⑴情境激学,即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⑵实验促学,通过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推理硝酸的性质。
2、学法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知道硝酸具有酸性和氧化性,也初步具备了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应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⑴知识迁移法:即由此及彼的方法,同类物质间在性质上可能具有相似性⑵观察法: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分析本质⑶对比法:通过对物质性质的分析对比,掌握浓稀硝酸性质的异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1 《酸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1 《酸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的性质,包括酸的味道、对蓝色石蕊试液的变化、与金属的反应等;–掌握酸的分类和常见的酸的名称、化学式;–掌握如何使用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观察和实验技巧;–促进学生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酸的性质,包括酸的味道、对蓝色石蕊试液的变化、与金属的反应等的介绍;–酸的分类和常见的酸的名称、化学式的掌握。
2.教学难点:–酸的性质的描述和观察;–酸的化学式的记忆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汁、醋、柠檬酸等,请学生尝试描述它们的味道,并与同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观察与实验(3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将几滴柠檬汁滴在蓝色石蕊试液上,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实验二:将锌片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并记录;•实验三:将铁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有无气体生成并记录。
–学生观察酸的性质,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知识总结(20分钟)–教师总结酸的性质,包括味道酸、蓝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与金属的反应等;–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总结酸的分类和常见酸的名称、化学式。
4.拓展与应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未知溶液,引导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测试,并判断它们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
5.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酸的性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与同桌的交流和课堂的讨论,学生也增强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初中化学面试酸的教案
初中化学面试酸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的定义及常见的酸性物质。
2. 掌握酸的特性及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3. 能够对不同物质进行酸碱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
1. 酸的定义及性质。
2.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3. 酸碱实验及结果分析。
教学难点:
1. 对不同物质进行酸碱实验,并解释实验结果。
2. 熟练运用酸碱指示剂。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酸的定义及性质。
2. 提出问题:酸的特点有哪些?
二、探究活动(30分钟)
1. 实验一:酸碱测试纸实验
a. 学生将酸碱测试纸分别放入盛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容器中,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b.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解释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
2. 实验二:酸碱指示剂实验
a. 学生通过添加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b.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写下结论。
三、总结复习(10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酸的特性及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2. 学生讨论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检验自己的理解。
四、延伸活动(10分钟)
1. 学生自由探究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2. 学生尝试使用不同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实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酸的定义及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实验活动的参与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活动来巩固学生对酸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应用教案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了解酸和碱的常见应用;
(3)掌握一些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探究和实验的兴趣,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认识到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常见应用。
难点: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理解。
三、教学内容
1. 酸的定义和性质
2. 碱的定义和性质
3. 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题
教师出示一瓶醋和一瓶洗洁精,让学生分别闻一闻,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味道以及可能是什么物质,引出酸和碱。
2. 学习新知识
(1)介绍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酸味、碱味以及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2)讲解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肥皂、中和土壤酸碱度等。
(3)学生做实验,验证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用醋中和苏打粉。
3. 梳理总结
让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总结酸和碱的常见应用。
4. 练习应用
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讨论饮水机是酸性还是碱性,并给出理由。
五、教学反馈
1.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2. 给予学生鼓励,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教学设计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的性质说课稿(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探索酸的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酸、碱、盐”是初中科学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酸、碱、盐等几类重要的化合物的性质, 揭示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物质的相互反应规律。
本章是对前几章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知识的引证,也是对学过的化学用语、基本计算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获得无机物分类的系统初步知识,弄清过去所学的一些有关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酸的通性、酸的个性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考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在重点学习酸的通性、酸的个性同时,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并能较灵活的运用。
(2)能力目标:分为以下三点:①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酸的通性、酸的个性、推理及课堂练习的处理,教给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思路,了解外因与内因的辨证关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二、说程序、说教法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我设计了六步教学程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1、通过边实验,边观察,边提问的方法导入新课具体做法如下:从酸的概念入手,导出硫酸的电离方程式后,提问:“那位同学能以硫酸为例,指出酸通性的具体表现?”同学回答后,接着自己操作演示实验,让学生边观察边回答以下问题。
①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能否看到白色酸雾?②将打开瓶盖的浓硫酸在空气中久置,会出现什么变化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字迹会有什么变化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稀硫酸的通性,浓硫酸的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后,导出新课。
这样一开始就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活跃了课堂气氛。
2、讲授新课主要采用下列方法⑴用演示实验法和启发讲授法相结合,突出重点。
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成为该课的关键之一。
让学生自己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用新旧知识联系突破难点分析产生H+是酸的通性本质核心所在,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将本知识与七年级的知识相联系,这样既突破难点,又调动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总结酸的个性讲授完酸的个性后,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必要时老师给予指导),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理解酸的个性。
4、巩固练习5、布置作业及练习三、说学法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要看教师如何教,更要看如何组织学生更好地学,在这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常用方法。
1、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范围,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
2、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3、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及时纠正概念或思维上的漏洞。
4、课堂上倡导一种自主学习的气氛,扩大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以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本节通过巧妙设疑,演示实验,启发讲授,知识对比,归纳总结,指导学生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教学目标。
《探索酸的性质》说课稿北仑区顾国和中学毛开颜课题:浙教版《科学》第五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第二课时的内容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从第一册酸性物质的介绍,在酸的定义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探究酸的性质。
课程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入,以同类物质中典型物质盐酸为例,用实验进行探究,最后从特殊到一般,得出酸的通性。
本节内容在整个科学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学生通过对酸的共性的学习可以为学好碱的共性、盐的性质以及无机物之间相互关系打下基础,同时酸的共性的学习方法,可以为学习碱的通性提供借鉴,再者探索酸的性质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2、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方面:能通过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初步探究出酸的共性。
(2)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了解酸的共性,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归纳等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对酸的性质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原理的学习态度。
(4)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通过学习酸的性质,使学生了解酸的用途,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酸的共性因为酸的共性是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并且可以为学习碱的共性及无机物关系,打下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
教学难点:(1)有关酸的共性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因为当时学生接触的化学方程式不多,而且要达到举一反三,所以有一定的困难。
(2)在探究金属和酸的反应中,探究“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物质生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合理的假设有一定难度。
原因是其中涉及的物质比较多,而且气体到底是两种物体反应生成,还是多种物体共同作用生成,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疑惑。
三、教法、学法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认识。
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以及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最终做到实验引导和启迪思维相统一。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讨论,观察,归纳,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引入生活中的例子,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同时启发学生提出其它有关酸和其它物质反应的例子,如鸡蛋长时间地浸泡在食醋里变软的现象,以及用食醋除锈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新知:以盐酸为例,安排5个实验,以学生实验为主,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
由于考虑到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可以加以引导,使实验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1、酸和碱的反应(1)做一做:分组做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2)记一记: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3)想一想:为什么说这二种物质发生了反应学生不难回答,颜色发生了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
写出化学方程式。
思考: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归纳:酸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4)练一练:写出胃舒平(氢氧化铝)和胃酸(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2.酸和盐的反应出示:被食醋浸泡过蛋壳已经软化的鸡蛋,让学生猜测其中的原因。
学生很容易想到鸡蛋壳和醋发生了反应,引入到蛋壳能否和盐酸起反应呢演示蛋壳和盐酸的反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
讨论:为什么燃烧的木条会熄灭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酸能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
思考:为什么此现象要比蛋壳在醋中反应更快,现象更明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实验(一):盐酸除铁锈实验(二):盐酸和氧化铜的反应通过实验归纳出酸能和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同时使学生了解盐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4.探究盐酸除铁锈实验中,气体是由什么物质生成的。
设疑:在盐酸除铁锈实验中,引发了意外事件: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
探究气体是由什么物质反应生成的(1)比一比:哪一组提出的假设多,小组讨论。
如有困难,教师可作一定的提示,实验过程中存在哪几种物质。
建立假设: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发言,最后教师总结为有可能这么几种反应:(a)氧化铁和盐酸(b)铁和盐酸(c)氧化铁和水(d)铁和水设计实验方案:设置对照实验,分别做这四个反应,观察哪个反应能产生气体。
(2)做一做:四个小组分别做实验,由实验得出结论。
这是新旧课程的不同之处,更加注重探究,从实验中发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是铁和盐酸生成了气体,而且气体是氢气。
老师可向学生提问:①是否所有金属都能跟酸发生反应②起反应的金属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一样演示:①镁和稀盐酸反应;②铁和稀盐酸反应;③铜和稀盐酸反应。
进行对比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镁和稀盐酸,生成大量的气泡,反应剧烈;铁和稀盐酸反应缓慢;铜和稀盐酸不会反应。
(3)想一想:学生归纳出酸的性质酸和某些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4)练一练:写出镁和稀盐酸,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课后小结,布置作业小结:学生自主归纳出酸的五点共性。
学生练习:1.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酚酞试液遇酸变____。
2.酸+金属(活泼)→____+____。
3.酸+金属氧化物→____+____。
4.酸+盐→____+____。
5.酸+碱→____+____。
作业:作业本第一章第二节。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一、教学目标(一)过程、方法与能力1、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会使用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2、学会变量控制和对照实验设计等实验探究方法。
(二)科学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的主要性质;了解盐酸、硫酸、硝酸的个性;2、举例说明酸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了解酸的使用注意事项。
(三)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开展“自制酸碱指示剂”、“调查当地酸雨情况以及对农作物和建筑物的影响”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对实践活动的兴趣;2、通过认识酸的共性与个性,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学。
二、重点难点重点:酸的共性和三种常见酸的个性,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难点:酸的主要性质及其化学方程式三、课时安排共4课时,第1、2知识块1课时,第3知识块2课时(包括探究活动),第4知识块1课时。
四、教学建议第1课时内容1、什么是酸酸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列举“酸味”物质----认识“酸性”物质----介绍常见的“酸”----分析“符号“特征---抽象“酸”的概念建议:1、要充分体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注意“归类”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注意语言的科学性。
3、注意化学用语的教学。
(但对电离方程式不要深究)。
内容2、酸碱指示剂本块内容是通过酸使指示剂变色,进一步认识指示剂,后续学习关联性较大,因此建议:1、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相关操作技能是关键;(如玻璃棒、点滴板的使用)2、注意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如物质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出,再对这些不同pH(酸碱性)的物质用石蕊试液试验,即可得出石蕊试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显色变化结论。
这实际上是提供了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方法)3、鼓励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许多植物是天然的酸碱指示剂,如花、叶、水果的皮,教师可示范用酒精浸出的方法。
有关方案可见资料链接)第2、3课时内容1、酸有哪些性质教学策略:情景设置----实验研究----发现问题----科学探究----分析归纳因此,建议用可以用以下教学流程:创设生活情景---探究与“碱”反应---探究与“盐”反应----探究与“氧化物”的反应---产生新的问题----探究与“金属”的反应----归纳酸的共性(创设生活情景可从胃舒平药入手)建议:1、做好相关实验是学生认识酸的性质的关键,最好由学生亲手操作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