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内皮细胞及内皮细胞微粒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合集下载

内皮细胞膜微粒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内皮细胞膜微粒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细胞膜微粒 可能的形 成机制 、 检测方法及在脑 血管疾病 中的主要作用 做一 概述 。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 R 9 6 3
Adv an c e s i n s t ud y o n e ndo t he l i a l mi c r o pa r t i c l e s i n c e r e br o va s c ul ar di s e as e


内皮细胞微粒是 内皮 细胞 活化或凋亡时 , 从其 表面释放 的小囊泡 , 近年来研究 发现在脑 血管疾 病 中内皮 细 内皮细胞微粒 , 脑血管疾病 , 内皮功能障碍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5 6 8 7 ( 2 0 1 3 ) 0 3 - 0 0 4 3 0 - 5
va s c u l a r di s e a s e .
KEY W ORDS e n d o t h e l i a l mi c r o p a r t i c l e s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e n d o t h e l i a l c e l l d y s f u n c t i o n
t o s i s .Re c e n t l y s o me s t u d i e s d e mo n s t r a t e d a n i n c r e a s e o f E MP l e v e l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T h i s r e v i e w w a s w r i t — t e n t o g i v e a n o u t l i n e a b o u t t h e p o s s i b l e f o m a r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t h e me t h o d s o f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t h e ma i n f u n c t i o n o f E MP s i n e e r e b r o —

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

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

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
内皮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内皮祖细胞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如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以及骨细胞等,并且这些分化的细胞具有功能性。

此外,内皮祖细胞还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和修复的能力。

这些特性使得内皮祖细胞在心血管疾病、组织损伤和器官再生方面具有潜力。

在临床应用方面,内皮祖细胞已经被用来治疗一些疾病,如冠心病和外周动脉疾病。

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的移植可以促进血管生成、改善血液循环,并且对于心肌再生和修复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内皮祖细胞还被应用于组织工程学中,用于构建人工血管和修复器官缺损。

然而,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目前对内皮祖细胞的分离、纯化和扩增方法仍然不够成熟。

其次,内皮祖细胞的命名和鉴定标准不统一,使得研究结果的复现性存在困难。

此外,内皮祖细胞的长期安全性和效力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内皮祖细胞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潜力。

尽管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内皮祖细胞更深入的研究,相信内皮祖细胞将在 regenerative medicine 和疾病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微粒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微粒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发生 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现将微粒 与脓毒症 的研究状 况作一
综述。
1 MP S概 述
菌导致 的脓 毒症患 者中 ,MP 及 E s P s MP 表达 的 T F已经被 证
M s P 主要是在 细胞活化或 凋亡过 实具有促 凝血活性 ¨ Wag等 研究认为 ,F阳性 的 MP 引; n T s 水平可作 为评价内毒素血症 中发生 D C危 险性的 一项生 物 I 学指标 。此外 , s 面还 可表达 一系列 黏 附分 子 , MP 表 如细胞 间黏附分 子.、 管细胞黏 附分子- 、 ・ 1血 1 E 选择 素等 , 这些 分子
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近年研究发现 , 粒 ( s 在脓 毒症 的 微 MP )
志愿者体内注入内毒素后 4h便可监测 到携带 T F的单核 细
胞微粒及 E P 水平 较正 常受试 者升 高 。在脓 毒症 患者 Ms 中表达 T F的 MP 水平是正常人群 的 8倍 多 , 脑膜炎球 s 在
山东 医药 2 1 第 5 0 0年 0卷

综述与讲座 ・
微 粒 与脓 毒症 的研 究 进 展
逯 峰。 吕长 俊
( 州 医学 院附属 医院 , 滨 山东滨 州 2 60 ) 563
关 键 词 : 粒 ; 毒 症 微 脓 中图分类号 :55 R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2 6 ( 00 0 -170 10 -6 X 2 1 ) 90 0 -2
问的相互作用及凝血 的进 一步激活。
22 M s 脓毒症炎症反应 . P 与 MP 在 脓 毒 症 炎 症 反 应 中 的 s 效应 是 主 要 通 过介 导产 生 炎 性 因 子 实 现 的 。P P 及 白细 胞 M s

内皮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内皮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㊃综㊀述㊃内皮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牛宇,张丽晖∗,王静,秦俊楠(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白求恩医院综合医疗科,太原030000)ʌ摘㊀要ɔ㊀内皮细胞是上皮细胞的一种,广泛分布于心㊁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在人体生理稳态中参与止血㊁血管调节㊁血管生成等重要过程㊂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内皮细胞除上述作用外,还促进了缺血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病理进展,并且表现出独特的多向分化能力,其中内皮间质转分化能力与心肌纤维化及心力衰竭关系密切㊂本文主要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理特点及在缺血性心脏病㊁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㊂ʌ关键词ɔ㊀内皮细胞;内皮间质转分化;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ʌ中图分类号ɔ㊀R541㊀㊀㊀㊀㊀ʌ文献标志码ɔ㊀A㊀㊀㊀㊀ʌDOI ɔ㊀10.11915/j.issn.1671-5403.2021.03.051收稿日期:2020-02-20;接受日期:2020-04-03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01D121202)通信作者:张丽晖,E-mail:134****5229@Role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NIU Yu,ZHANG Li-Hui ∗,WANG Jing,QIN Jun-Nan(Department of General Medicine,Bethune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0,China)ʌAbstract ɔ㊀Endothelial cells are one kind of the epithelial cells that widely adhere to the lumen of the heart,blood vessels,andlymphatic vessels.They are involved in important processes such as hemostasis,regulation of blood vessels,and angiogenesis in humanphysiological homeostasis.In addition,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endothelial cells contribute to the pathological progress of various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also have unique capability of multi-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myocardial fibrosi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ainly exploring their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ole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ʌKey words ɔ㊀endothelial cells;endo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ischemic heart disease;heart failure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General Project of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xi Province (201801D121202).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Li-Hui ,E-mail :134****5229@㊀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此类疾病㊂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疾病的病理机制有助于早期实施医疗干预,改善预后㊂内皮细胞在人体心血管系统中广泛分布,在维持生理稳态中起重要作用㊂近年来研究发现,病理状态下内皮细胞可以促进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病情进展㊂关注并探究内皮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靶点,有望为此类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㊂本文就内皮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中的作用进行阐述㊂1㊀内皮细胞1.1㊀内皮细胞生理特点㊀㊀内皮细胞为鹅卵石状单层扁平上皮细胞,衬贴在心㊁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在不同组织中表现出相应的器官适应性,即具备特异的形态及功能㊂例如,内皮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血脑屏障,在子宫中表达雌激素受体,在血管系统则具备不同程度的出芽能力[1]㊂㊀㊀心脏中主要为心内膜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㊂前者位于心腔内侧,而后者位于心肌致密层㊂二者分别表达不同的特异性标志物,其中,apelin㊁细胞质1等为心内膜内皮细胞标志物,酸性结合蛋白4为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2-5]㊂内皮细胞是人体血管系统的核心部分,在人体生理稳态中起到保障运输㊁控制血管通透性和调节血管张力的重要作用[1],其损伤㊁过度活化和功能障碍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之一㊂1.2㊀内皮细胞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㊀㊀内皮细胞对血流量非常敏感,生理状态下可以适应不同的血流量条件并对其进行反应性调节,这一功能逐步丧失往往意味着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并且与心血管疾病的不良预后相关[6]㊂内皮细胞可以分泌内皮素,在心肌梗死区域观察到的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现象可能与内皮素的促炎症作用相关㊂同时,内皮素也能以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促使后者收缩,而这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局部炎症反应㊂内皮细胞还可以分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从而升高NO水平,抑制内皮素1,并且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7]㊂此外,内皮细胞还可以分泌前列环素㊁血栓素A2等多种活性物质参与血管生理的调节㊂2㊀内皮细胞与缺血性心脏病2.1㊀内皮细胞的影响因素㊀㊀内皮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较好,但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坏死的心肌细胞和缺氧都可以激活内皮细胞,使其被白细胞识别并攻击[8]㊂内皮细胞还容易受到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损害,研究表明,适度的ROS刺激对细胞生命活动有利,但长期线粒体ROS负荷可以促使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9]㊂脉动层流利于内皮细胞分泌eNOS㊁维持血清中NO水平,从而抑制内皮素1,而湍流及高剪切应力可以促进内皮细胞重塑,打破NO和内皮素1的平衡,进而促进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㊂高血糖也是激活内皮细胞的重要因素,通过TLR2和TLR4/MyD88/NF-kB/AP1等信号通路导致内皮细胞糖萼脱落,促进白细胞黏附和增加ROS负荷,使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损害㊂2.2㊀内皮细胞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影响㊀㊀内皮细胞参与了缺血性心脏病病理机制的多个环节,并对病情进展起到重要作用㊂心肌梗死区域微血管灌注不足是决定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键因素,而这一过程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密切相关㊂由于梗死区域的局部炎症作用,内皮细胞屏障功能丧失㊁糖萼损耗,加之离子泵丧失引起的电解质浓度变化,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㊁水肿形成,而局部压迫作用又进一步减少了微血管灌注[10]㊂此外,在梗死区域,内皮素作用更占优势,血管活动往往表现为过度收缩,进一步导致血管重塑㊁微循环障碍㊂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出现斑块脱落㊁或接受介入治疗后产生微量血栓栓塞时,这些栓子均可能因黏附分子表达增加而形成细胞聚集体,从而进一步减少微血管灌注[11]㊂㊀㊀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内皮细胞既是受损靶点,也是促进疾病进展的始动因素㊂病理状态下,内皮细胞促血管生成作用激活导致屏障功能丧失,水肿形成,促炎症作用激活增加了黏附分子表达,并引起白细胞大量浸润㊂过多的免疫细胞浸润进一步对已受损组织造成二次打击㊂内皮细胞合成NO的能力下降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血管闭塞㊂此外,内皮细胞活化有利于血栓形成㊂㊀㊀综上所述,大多数血管病变始于经典内皮功能破坏,加之内皮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核心作用,加剧了损伤㊂因此,有必要在心血管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案中加入靶向性内皮细胞治疗㊂有学者建议,在足够的侧支循环存活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心脏保护性干预措施来增加危险区域的微血管灌注[12]㊂目前,已有临床试验显示内皮祖细胞移植疗法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取得显著成效[13]㊂远端缺血预处理也在动物模型中体现出了心脏保护作用,并且涉及内皮细胞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这使得内皮细胞成为治疗缺血性疾病新的潜在靶标㊂3㊀内皮细胞与心力衰竭3.1㊀内皮间质转分化作用㊀㊀内皮间质转分化是指内皮细胞失去原有的细胞形态及紧密连接和特异性标志物,迁移到周围组织并获得间质细胞特征形态,表达间质细胞产物的分化过程㊂间质细胞呈星形或纺锤形,因缺乏细胞间黏附与紧密连接,可以自由迁移并通过细胞外基质,形成结缔组织并起到器官支持的作用[14],具有多向分化能力,也称为间充质干细胞㊂近年来在多种纤维化疾病中均发现间质细胞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生成的作用[15]㊂内皮细胞发生间质转分化后特异性标志物表达发生改变:内皮细胞标志物(如VE-钙粘蛋白㊁CD31)丢失,间质细胞标志物(如波形蛋白㊁前胶原I㊁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表达上调[16]㊂㊀㊀在心脏发育过程中,心内膜的内皮细胞也发生了内皮间质转分化,并进一步形成房室垫㊁瓣膜原发层及隔膜的基质㊂研究表明,这一过程也为成熟心脏瓣膜提供了多向分化的祖细胞储备,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多种细胞群㊂内皮间质转分化可能会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参与内皮细胞的修复和补充[17]㊂3.2㊀内皮间质转分化与心力衰竭㊀㊀近年来,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和生活模式的改变,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率显著升高等因素,全球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攀升㊂心力衰竭始于心肌损伤,导致病理性重塑,最终多种神经-体液机制激活诱发直接细胞毒性,引起心肌纤维化,导致心力衰竭㊂成纤维细胞通过促进心室重构,加速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功能丧失,在心肌纤维化及心力衰竭中起到重要作用㊂而内皮细胞可以通过内皮间质转分化参与成纤维细胞的形成,从而促进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18]㊂这一作用可能与内皮细胞多向分化能力㊁间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复杂的内分泌因子调节作用相关[19]㊂心肌纤维化的主要介导细胞为成纤维细胞㊂除了常驻间质成纤维细胞外,还可以由骨髓细胞或上皮细胞分化而来㊂Zeisberg等[20]利用谱系分析和免疫荧光双染技术确定了内皮细胞通过内皮间质转分化作用成为心脏成纤维细胞的来源之一,约占总数的1/3㊂并且这一过程在体内外均可发生㊂随着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目前可以确定成纤维细胞是异质群体,在纤维化疾病中具有多种来源㊂此外,内皮间质转分化不仅参与心肌纤维化,也可能参与狭窄血管中新内膜的形成㊂㊀㊀心肌纤维化过程会显著损害心脏功能,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心室壁弹性及收缩力下降,还会导致心脏电传导异常㊂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心肌纤维化,均与间质中成纤维细胞过度聚集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过量分泌有关㊂这些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依赖性过程由内皮细胞经过内皮间质转分化转化而来[21]㊂除涉及多种相关信号通路外,研究者还观察到,内皮间质转分化与表观遗传学关系密切,DNA甲基化㊁组蛋白修饰及一些调控因子有望成为阻断内皮间质转分化过程的潜在靶标[22]㊂也有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内源性Klotho丢失促进了TGF-β1信号转导增强,从而上调Wnt信号转导,促进心肌纤维化[23],也为阻断内皮间质转分化提供了有效途径㊂此外,目前已经观察到参与胚胎时期心内膜内皮间质转分化过程的多种信号通路与心血管疾病中涉及的信号通路一致,且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瓣膜疾病㊁心肌梗死㊁心力衰竭㊁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㊁动脉粥样硬化和肺动脉高压)中发现有内皮间质转分化参与,例如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巨噬细胞可以促进内皮间质转分化,而这种改变可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24]㊂3.3㊀内皮间质转分化抑制因子㊀㊀内皮细胞可以经过内皮间质转分化成为成纤维细胞,但生理状态下这一过程在体内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㊂研究人员观察到,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中二尖瓣小叶增厚,内皮细胞发生内皮间质转分化,同时二尖瓣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分泌可溶性因子,分别抑制间质细胞激活以及TGF-β诱导的内皮间质转分化㊂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也能够抑制TGF-β诱导的瓣膜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研究者观察到这种细胞与间质细胞具有相同的特异性标志物㊂TGF-β以外的许多因素,例如不稳定剪切应力和振荡剪切应力㊁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㊁高糖等均可诱导内皮间质转分化,但尚未明确间质细胞分泌的这种可溶性因子是否能够预防由上述刺激因素所诱导的内皮间质转分化[25]㊂有人推测间质细胞产生的可溶性因子可能作用于生长因子的下游,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受体或下游信号分子来降低内皮细胞对TGF-β的反应能力㊂目前,该分泌因子的性质和特性以及它们阻止内皮间质转分化的机制尚未明确㊂㊀㊀内皮间质转分化在其他纤维化疾病(如肺纤维化和肾脏纤维化)以及癌症进展期,均表现出诱导成纤维细胞形成的作用[26]㊂明确内皮间质转分化抑制因子的生化性质及作用机制可能为多种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㊂4㊀结论与展望㊀㊀综上所述,内皮细胞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都不仅仅表现为静态的机械保护,而是动态的参与其中并发挥重要作用㊂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内皮细胞不仅是受害者,也是疾病的促发因素,其免疫作用和促血管生成作用的激活成为疾病进展的核心环节,并导致恶性循环㊂内皮细胞独特的内皮间质转分化作用不仅在心脏发育和瓣膜修复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参与了心力衰竭及其他多种纤维化性疾病的形成和进展,并且已发现体内存在内皮间质转分化抑制因子㊂在未来的研究当中应进一步探讨干预内皮细胞功能的有效靶点,这有望为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等纤维化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㊂ʌ参考文献ɔ[1]㊀Sattler S,Kennedy-Lydon T.The Immunology of CardiovascularHomeostasis and Pathology[M].Lydon: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7:17-118.[2]㊀Zhang H,Pu W,Liu Q,et al.Endocardium contributes to cardiacfat[J].Circ Res,2016,118(2):254-265.DOI:10.1161/CIRCRESAHA.115.307202.[3]㊀Zhang H,Pu W,Li G,et al.Endocardium minimally contributesto coronary endothelium in the embryonic ventricular free walls[J].Circ Res,2016,118(12):1880-1893.DOI:10.1161/CIR-CRESAHA.116.308749.[4]㊀He LJ,Tian XY,Zhang H,et al.BAF200is required for heartmorphogenesis and coronary artery development[J].PLoS One, 2014,9(10):e109493.DOI:10.1371/journal.pone.0109493.[5]㊀Sheikh AY,Chun HJ,Glassford AJ,et al.In vivo genetic pro-filing and 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apelin reveals a hypoxia-sensitive,endothelial-centered pathway activated in ischemic heart failure[J].Am J Physiol-Heart C,2008,294(1):H88-98.DOI:10.1152/ajpheart.00935.2007.[6]㊀Farzad M,Nizal S.The interplay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cardiovascular disease,and cancer:what we should know beyond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J].Eur J Prev Cardiol,2019, 1(18):2047-4873.DOI:10.1177/2047487319895415. [7]㊀Ellis KL,Pilbrow AP,Potter HC,et al.Association betweenendothelin type A receptor haplotypes and mortalit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J].Pers Med,2012,9(3):341-349.DOI:10.2217/pme.12.10.[8]㊀Wang Y,Hu Z,Sun B,et al.Ginsenoside Rg3attenuates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ia Akt/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signaling and the B cell lymphoma/B cell lymphoma associated X protein pathway[J].Mol Med Rep,2015,11(6): 4518-4524.DOI:10.3892/mmr.2015.3336.[9]㊀庄海舟,沈潞华,刘冲.曲美他嗪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自由基代谢心肌纤维化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1(9):541-544.DOI:10.3760/j:issn: 0253-3758.2003.z1.219.Zhuang HZ,Shen LH,Liu C.Effect of trimetazidine on cardiac function free radical metabolism myocardial fibrosis and myocardial ultrastructure in heart failure rats[J].J Clin Cardiol,2006, 21(9):541-544.DOI:10.3760/j:issn:0253-3758.2003.z1.219.[10]Wang W,Mckinnie SMK,Patel VB,et al.Loss of apelin exacer-bate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verse remodeling an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synthetic apelin analogues[J].J Am Heart Assoc,2013,2(4):2047-9980.DOI:10.1161/JAHA.113.000249.[11]吴小琳.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2):2007-2010.Wu XL.Research progress of reperfusion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Mod Pract Med,2019,30(12):2007-2010.[12]Hong L,Qiang L,Ningfu W,et al.Transplantation of 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s overexpressing miR-126-3p improves heart func-tion in ischemic cardiomyopathy[J].Circ J,2018,82(9): 2332-2341.DOI:10.1253/circj.CJ-17-1251. [13]Jie F,Yang G,Sheng T,et al.Autologous 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s transplantatio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a4-year follow-up study[J].Stem Cell Trans Med,2019,8(1):14-21.DOI:10.1002/sctm.18-0012.[14]Von Gise A,Pu WT.Endocardial and epicardial epithelial tomesenchymal transitions in heart development and disease[J].Circ Res,2012,110(12):1628-1645.DOI:10.1161/circresa-ha.111.259960.[15]Moore-Morris T,Guimarães-Camboa N,Banerjee I,et al.Residentfibroblast lineages mediate pressure overload-induced cardiacfibrosis[J].J Clin Invest,2014,124(7):2921-2934.DOI:10.1172/JCI74783.[16]尹玉洁,张倩,旷湘楠,等.内皮间质转分化在心肌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35(1):12-16.DOI:10.3969/j.issn.1001-1978.2019.01.004.Yin YJ,Zhang Q,Kuang XN,et al.Research progress of endo-thelial interstitial transdifferentiation in myocardial fibrosis[J].Chin Pharmacol Bull,2019,35(1):12-16.DOI:10.3969/j.issn.1001-1978.2019.01.004.[17]Douglas J,Poole TJ.Endothelial cell origin and migration inembryonic heart and cranial blood vessel development[J].AnatRec,1991,231(3):383-395.DOI:10.1002/ar.1092310312.[18]Piera-Velazquez S,Li Z,Jimenez SA.Role of 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oMT)in the pathogenesis of fibrotic disor-ders[J].Am J Pathol,2011,179(3):1074-1080.DOI:10.1016/j.ajpath.2011.06.001.[19]Charytan DM,Padera R,Helfand AM,et al.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circulating angiogenesis and nitric oxide inhibitors induces endo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myocardial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Int J Cardiol, 2014,176(1):99-109.DOI:10.1016/j.ijcard.2014.06.062.[20]Zeisberg EM,Tarnavski O,Zeisberg M,et al.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contributes to cardiac fibrosis[J].NatMed,2007,13(8):952-961.DOI:10.1038/nm1613. [21]Evangelia P,Gonzalo SD,Maria GP,et al.TGF-β-induced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fibrotic diseases[J].Int J Mol Sci,2017,18(10):1810-2157.DOI:10.3390/ijms18102157.[22]Melanie SH,Xingbo X,Guido K,et al.Epigenetic regulation of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chronic heart disease[J].Arterioscl Throm Vas,2018,38(9):1986-1996.DOI:10.1161/ATVBAHA.118.311276.[23]Qinghua L,Langjing Z,Ana Maria WG,et al.The axis of localcardiac endogenous Klotho-TGF-β1-Wnt signaling mediates cardiac fibrosis in human[J].J Mol Cell Cardiol,2019,136(1): 113-124.DOI:10.1016/j.yjmcc.2019.09.004. [24]Helmke A,Casper J,Nordlohne J,et al.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shapes th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modulates macrophage function[J].FASEB J,2019,33(2): 2278-2289.DOI:10.1096/fj.201801238R.[25]Chang W,Lajko M,Fawzi AA.Endothelin-1is associated withfibrosis i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membranes[J].PLoSOne,2018,13(1):1932-6203.DOI:10.1371/journal.pone.0191285.[26]Yi MX,Liu B,Tang Y,et al.Irradiated human umbilical veinendothelial cells undergo 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viathe snail/miR-199a-5p axis to promote the differentiation offibroblasts into myofibroblasts[J].Biomed Res Int,2018,2018: 4135806.DOI:10.1155/2018/4135806.(编辑:门可)。

血管内皮细胞和临床

血管内皮细胞和临床

(2)纤溶酶原激活克制物(PAI):VEC能合成与分泌PAI-1和PAI-2, 但以PAI-1为主。内毒素、IL-1、TNFα、凝血酶及类固醇激素等 可刺激VEC合成PAI-1,分泌于血液和内皮细胞外基质中,与外 连素结合而得到稳定。
(3)凝血酶活化纤溶克制物(TAFI):新近发觉VEC表面旳凝血酶 调制蛋白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后,经过酰解,使羧肽酶原B激活, 强烈克制体内纤溶活性,所以羧肽酶原B又称TAFI。
(二)VEC合成与释放旳缩血管物质
1982年DeMey与Vanhoutte发觉,VEC还可产生使血管平滑肌 细 胞 收 缩 旳 物 质 , 即 血 管 内 皮 衍 生 旳 收 缩 因 子 (endothelium derived contracting factor,EDCF)。此类血管收缩物质比舒张 物质愈加复杂多样,至少有下列几种。
AngⅡ经过旁分泌作用于临近旳血管平滑肌细胞,引起血管 收缩;作用于支配血管旳交感神经突触前膜AngⅡ受体,增进 去甲肾上腺素(NA)旳释放,增强血管收缩作用。AngⅡ也能以 自分泌旳方式作用于内皮细胞旳本身受体,释放PGI2、EDRF /NO等舒血管因子,产生舒张血管旳作用,反馈性调整血管紧 张性。AngⅡ还有生长因子旳作用,诱导原癌基因c-fos与c-myc 旳体现,增进平滑细胞旳增生,增长蛋白质旳合成,使血管壁 增厚,增长血管阻力。另外,AngⅡ可诱导内皮细胞ET基因体 现增强,并增长血管旳反应性。
2、VEC旳抗凝血特征
(1)抗凝血酶Ⅲ(AT-Ⅲ):AT-Ⅲ及其辅助因子肝素是血浆中最 主要旳抗凝物质。AT-Ⅲ克制丝氨酸蛋白酶类,涉及凝血酶、 因子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ⅩⅢa、Ⅺa、Ⅸa等,也能克制纤溶酶原、尿激酶、 激肽释放酶等。肝素是AT-Ⅲ旳辅助因子,可增强AT-Ⅲ与凝 血酶旳亲和力。

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2009年第36卷第6期中国肿瘤临床・353・・综述。

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研究进展:l:摘要经典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主要包括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eulogenesis)、均依赖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的增殖、迁移、黏附而形成管腔。

CECs不仅与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播散有关,还可能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靶点和反映疗效的标志物。

循环内皮细胞膜上可表达多种表面分子,在从幼稚到成熟及活化过程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而不同阶段细胞表达的表面分子有所不同。

各表面分子在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监测可靠的分子标志物量化CECs尤其是活化血管内皮细胞(activatedcirculatingvascularendothelialcells。

aCECs),来判定肿瘤新生血管和血管靶向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且已成为临床上的迫切需要。

本文就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做一综述。

关键词血管生成血管发生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doi:10.3969/j.issn.1000-8179.2009.06.014RecentProgressinClassification.MarkersandFunctionofTumor-related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XUWenjing,LIKaiCorrespondingauthor:LIKai,E-mail:likai5@medmail.com.cnDepartmentofThoracicOncology,CancerInstituteandHospitalofTianjinMedicalUniversity,Tianjin300060,ChinaGrantsupport:WUJieping’sFoundationSpecialforClinicalResearch(No.04101002)AbstractTwomajorprocessesbywhichtumorbloodvesselsaredevelopedandremodeledarebasedontheproliferation,migration,andadhesionofcirculatingendothelialcalls(CECs).CECsthereforecontributetotumorneovasculogenesisandpossiblytotheprogressionandmetastasisoftumors.CECsarepossibletar-getsforantiangiogenictherapyandpredictorsoftreatmentefficacy.Inthisreview。

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n o
d p r e d ic t o

o
f tre

a
tm
e n
t
f f ic
a c
y
I n t h is
r e v ie w

w e
c u s s
the
c la s s

t io
m a rke rs
a n
d fu
A
n n
t io
f tu
m o r re
la t e d C E C s g
e n e s
( Cir c u la t in
g
e n
临床之 亟 需
1

do the lia l
c e
lls

CE Cs )

包括源 于现有
ito
成熟
CE Os
标 志物
呈 CD4 5

血 管 壁 的 成 熟 内 皮 细 胞 和 源 于 骨 髓 的 内皮 祖 细 胞
成熟
CD l l 7 CD34
FR

CE Cs
CD 3
2009
年第 3 6 卷第 6 期
中国 肿 瘤临 床

353


肿 瘤 相 关 循 环 内皮 细 胞 的 分 类 标 志 物 及 其 功 能研 究进 展 术
摘要
皮 细 胞 (c
ir c
u
经 典肿瘤新 生血
la tin g
e n
管 的 形 成 主 要 包括 血 管 生 成 ( a
c e
n
g io g e
s s
R
e c e n c u

循环内皮细胞的研究新进展

循环内皮细胞的研究新进展

循环内皮细胞的研究新进展马 倩,操乐杰(安徽省立医院呼吸内科,安徽合肥,230022) 关键词:循环内皮细胞;肿瘤;生物标记 中图分类号:R 73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Ο2353(2008)07Ο0008Ο04 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1]不仅是一个半透膜屏障,还具有很多复杂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

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体内血管内皮损伤缺乏敏感的判定指标,并在对此的研究中发现了循环内皮细胞(CEC )。

目前,对于C EC 所达成的共识是,CEC 可作为一种灵敏的直接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指示物,并能通过对其体外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这些共识,使CEC 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 C EC 的概念及研究进展C EC 是指外周血中测得的血管内皮细胞(VEC ),其数量的变化可反映血管内皮受损的程度,是目前唯一可作为活体组织中反映VEC 损伤的直接而特异的标志物[2Ο3]。

目前较公认的循环内皮细胞的定义,就是在外周血中表达CD 146膜糖蛋白,在正常人血中数量极少,而在炎症、免疫应答、感染、肿瘤形成和心血管疾病等情况数量可明显增加的一类细胞。

李宏伟等[4]用免疫磁珠分离的方法检测了C EC ,他们分选的CECs 在镜下呈圆形、卵石形,体积显著大于其他血细胞。

在光镜下判断CECs 的标准,他们采用了Muti n 等[5]的标准并加以改进;Samaden 等[6]从患有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了具有活力的CECs 并在体外培养成功。

2001年,意大利的Bertolini 研究组提议把CEC 计数作为小鼠癌症模型的一个生物反应标志物[7]。

通过评定C EC 的动力和活力可以预测癌症病人“节拍器的”化疗的临床受益情况[8]。

陈亚宝等[9]选用CD 1462P E 、CD 32APC 对外周血中的内皮细胞进行标记,他们认为CD 146+CD 3-的细胞群,即为循环内皮细胞。

心血管领域十大进展

心血管领域十大进展

⼼⾎管领域⼗⼤进展2011年是⼼⾎管医学持续丰收和充满活⼒的⼀年。

全世界今年累计发表了约50000篇相关论⽂,约较2010年增长了6%。

这⼀年,在⼼⾎管研究领域虽然缺乏⼗分耀眼的明星分⼦和重⼤突破性的进展,但在⼼⾎管细胞⽣物学、分⼦⽣物学、⽣理病理学、转化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药学等⽅⾯,都在持续地深⼊和扩展,并且有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这⾥我们将着重介绍其中的⼗项主要进展和100项研究成果。

其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个⽅⾯:⼼⾎管⼲细胞和再⽣医学的研究主要包括⼼脏内在⾃⾝⼲细胞研究(Cell Stem Cell 9:527);⼼⾎管残存的前体细胞(JMCC 50:269;50:304);脂肪、系膜细胞和⽪肤细胞可诱导的⼼脏多能⼲细胞(Nature 2⽉;Circ Res 109:923),并成功地应⽤⼲细胞⼈⼯培养出⼼肌细胞、⾎⼩板、红细胞、起搏细胞、⾎管和⼼脏(Nature Cell Biol 13:215;Science TM 2⽉;Acta Biomaterial 1⽉,PLoS One 3⽉、Blood 11⽉);证明损伤⼼肌可以⾃我修复(Nature,6⽉;PNAS 5⽉;Cir Res 109:1415);现已将⼲细胞成功应⽤于临床治疗⼼梗(Lancet 378:1847)等等。

⼼⾎管全基因组相关联研究(GWAS)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房纤颤、脑卒中、⾼⾎压、糖尿病、⾎管硬化、⾎脂异常等多数⼼脑⾎管病均⼴泛地开展了GWAS的研究,发现了⼀系列疾病相关基因和遗传变异,包括⼼肌⽼化基因(JBC 2⽉、6⽉);肥胖基因(Nature Genet 5⽉);衰⽼基因(PLoS Gent 4⽉);ACD相关基因(Nat.Gent 6⽉);⾼⾎压相关基因(Nat.Gent. 6⽉)等等,为⼼⾎管病发病的遗传背景、表型差异、诊断和个体治疗提供了研究基础(Nature Genetics 3⽉、9⽉;Nature Doi :10.1038, Nature 12⽉等等)。

内皮细胞线粒体的研究进展

内皮细胞线粒体的研究进展

收缩舒 张功 能等 。 已有 的研究 表 明 , 内皮 细胞 功能 障 碍是 多 种 心 血 管 疾 病 发 病 的 始 动 因 素 或 促 进 因 素¨ 。越 来越 多 的研 究 结果 显 示 , 线 粒 体 在 维 持 内
皮细胞 功 能 中扮 演 了重 要 的角 色 ¨ 。 本 文 主 要 就 内皮 细胞 中线粒体 的特 征 , 包 括含量 、 亚 细胞定 位 、 生
成、 动 力学 以及 R O S 水平 , 线粒体 异 常状 态 对 内皮 细 胞功 能的影 响 , 以及针 对线粒 体 的改 善 内细胞 功能 的
相关 治疗做 一综 述 。

用: 线 粒体 生成 是 细胞 实 现 自我 更 新 和 调控 的过 程 , 受 多种关 键 因子 调控 。线 粒 体 生 物合 成 是 机 体需 求 的表 现 , 当机体 处 于 运动 、 寒冷、 氧 化应 激 等 条件 下 , 线粒 体会 进 行 分 裂 、 更 新 以及 分 化 等 。过 氧 化 物
酶体 增殖 物激 活受 体 辅 激 活 因子 一1 ( p e r o x i s o m e
p r o l i f e t a t o r— a c t i v a t e d r e c e p t o r g a mma c o— a c t i v a t o r ,

内皮细胞 线粒 体 的特点
线粒体核周 聚集会 导致 线粒体 R O S产生 的 累积 , 影 响 大 鼠肺 动 脉 内皮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 V E G F ) 基 因的转 录水平 。 2 . 内皮 细 胞 线 粒 体 的 生 成 以 及 P G C一1 0 【 的作

内皮祖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研究进展

内皮祖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研究进展

内皮祖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研究进展张小媚【摘要】内皮祖细胞(EPCs)是循环中特征性祖细胞,在血管新生和组织修复中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各类以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器官功能为治疗策略的疾病的\"种子\"细胞.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胞外囊泡(EVs)是细胞的重要旁分泌成分,其携带母细胞来源的蛋白质、mRNA、miRNA等生物活性物质,介导细胞通讯,是干/祖细胞功能的重要执行者.内皮祖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EPCs-EVs)在心血管、糖尿病、肾损伤修复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关注,文章主要就EVs的生物学特点、EPC-EVs在上述疾病中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8(031)011【总页数】6页(P1211-1216)【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胞外囊泡;生物学特点;应用及机制【作者】张小媚【作者单位】201102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 主要存在于骨髓、脐带血和外周血中,是一种内皮前体细胞,可在外周转分化为内皮细胞直接参与血管的修复,或通过旁分泌作用,间接影响血管生成,加速组织损伤修复,EPCs现正成为缺血性疾病治疗性血运重建和血管修复的新治疗策略[1-3]。

利用EPCs表面分子标记识别、分离纯化和鉴定EPCs的技术已渐趋成熟,当前比较公认的用于分离EPCs的表面标记为CD34+ CD133+ VEGFR2+,但是EPC的表型仍然存在很大争议,也被认为是各实验室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4]。

有研究者倾向于根据EPC的表面标记、扩增能力以及集落出现的时间,将EPCs分为两类,源于CD14+单核细胞的早期EPC和源于CD34+细胞的晚期EPC,也称作内皮集落形成细胞(endothelial colony-forming cells, ECFCs),均能促进血管的形成,参与血管损伤的修复[5]。

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

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

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位于血管内壁的重要细胞,它们在维持血管结构稳定、调控血管张力和血液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下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一、血管内皮细胞的来源:血管内皮细胞主要来源于人体的血管组织,通过合适的方法可以从血管中分离和提取。

通常来说,可以选择人体动脉、静脉等血管组织作为细胞来源,从中分离得到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

在实验动物中,也可以选择小鼠、大鼠等动物的血管组织来获取血管内皮细胞。

1. 血管组织的分离和处理:需要将血管组织从人体或动物中取出,并去除周围的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

然后,将血管组织切成小段,并用适当的消化酶进行消化处理,使内皮细胞从血管组织中释放出来。

2. 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和纯化:经过消化处理后,将获得的细胞悬液进行离心分层,采集含有内皮细胞的上清液。

然后,可以通过负性筛选或CD31抗体磁珠等方法将内皮细胞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

3. 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和传代:将得到的血管内皮细胞接种到预先涂有明胶或基底膜的培养皿中,加入适当的培养基和生长因子,将细胞放入细胞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随着细胞的增殖和扩张,可以进行细胞的传代,维持内皮细胞培养的稳定性。

4. 血管内皮细胞的鉴定与应用:在进行内皮细胞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细胞进行鉴定,确认其具有内皮细胞的特征和功能。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PCR检测等方法,可以检测内皮细胞表面标记物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也具有广泛的前景。

1. 培养环境的控制:血管内皮细胞对培养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并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等参数。

2. 培养基的选择:选择适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扩张的培养基是培养过程中的关键。

内皮细胞微粒miRNA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内皮细胞微粒miRNA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60076);自治区研究生创新项目(XJ2023G202)通信作者:穆叶赛·尼加提,E mail:muyassar11@aliyun.com内皮细胞微粒miRNA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马艺萍1 袁玉娟1 艾丽菲热·艾海提1 马清玉2 阿卜拉江·艾合麦提1 穆叶赛·尼加提3(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3;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早发现该疾病是风险管理和有效治疗的关键目标。

内皮细胞微粒(EMPs)是内皮细胞脱落的细胞外小囊泡,可以作为携带细胞因子、信号蛋白、miRNA等物质远距离传输生物学信息的载体,在调节内皮细胞功能、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

miRNA是一种含有约22个核苷酸的短链、内源性、非编码RNA,与靶mRNA特异性结合,导致翻译阻遏,调节转录后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等病理生理过程。

近年来研究显示EMPs可以借助miRNA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在AMI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现对EMPsmiRNA在AMI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内皮细胞微粒;微RNA;急性心肌梗死【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3 06 017EndothelialMicroparticlesmiRNAi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MAYiping1,YUANYujuan1,Ailifeire·Aihaiti1,MAQingyu2,Abulajiang·Aihemaiti1,Muyesai·Nijiati3(1.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qi830000,Xinjiang,China;2.ShiheziUniversity,Shihezi832003,Xinjiang,China;3.People’sHospitalof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Urumqi830000,Xinjiang,China)【Abstract】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istheleadingcauseofdeathworldwide,andearlydetectionofthisdiseaseisakeygoalforriskmanagementandeffectivetreatment.Endothelialmicroparticles(EMPs)areexfoliatedextracellularvesiclesofendothelialcells,whichcancarrycytokines,signalingproteins,miRNAandothersubstancestotransmitbiologicalinformationoverlongdistance,andplayakeyroleinregulatingendothelialcellfunction,inflammation,oxidativestressandangiogenesis.miRNAisakindofshortchain,endogenousandnon codingRNAcontainingabout22nucleotides.ItspecificallybindstotargetmRNA,leadstotranslationrepression,regulatestheexpressionofpost transcribedgenes,andthusparticipatesinthepathophysiologicalprocessesofcellgrowthanddifferentiation.Inrecentyears,studieshaveshownthatEMPscanregulateavarietyofsignalingpathwaysbymiRNA,which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AMIandhasgreatapplicationprospectsindiagnosisandtreatment.ThispaperwillbrieflyreviewtheresearchprogressofEMPsmiRNAinAMI.【Keywords】Endothelialmicroparticles;miRNA;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急诊形式,由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引发,导致冠状动脉闭塞和低灌注区细胞死亡[1 2]。

循环内皮细胞的检测及其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循环内皮细胞的检测及其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 bt c ] Cr lt ged te a cl C C)aem t ee dtei e ss uh do evse w la A s at r i uai n o l l e s( E c n h i l r a r n o l l l l g e f t esl a sa u h ac l o h l
C C与肿瘤血管发生密切相关 , E 可在 临床用于疗效监测 、 优化用药剂量 、 断预后 、 判 评估药物血管毒性 等。
【 关键词 】 循环 内皮细胞 ; 内皮祖 细胞 ; 血管发生 ; 流式细胞术
[ 中图分类号 ] R 3.3 702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0—192 1)5 53 4 08 9 (00 0- 4 - 8 0 0
r s l o a c l ri s ls Th r l e a in,m ir to n d so fCECsply a mp ra tr l n t e fr to e u t fv s u a n u t. epoi rt f o ga in a d a he in o a n i o tn oe i h o main
( R s r ntu l i l a oaoyMein , aj g U i r t Sh o o dc e/N ni ee l P e ac Istt o Ci c brtr dc e N n n n e i col Me in e h i ef na L i i v sy f i aj g G nr n a 10 2 J n s , hn ) o t aj gMitr o m n P pao f n i , n l g2 0 0 , i gu C ia a
医学研究 生学报 21 年 5 第 2 00 月 鲞 箜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郝晓娟【摘要】In the recent studies it is discovered that dysfunc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s one of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ic vascular lesion.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lay a vital role in maintaining and regulating the function of cells in body,not only as target cells induced by variety environments and mediums, but also with the active metabolism which can maintain the state of vessels systolic and diastolic function by secreting all kinds of active substance, regulating the blooding in organs meanwhil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lood clotting, whites activity, platelet aggregation, ischemia, inflammation, immune and so 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and its function,which can lead to diseases or even deterioration.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se factors in order to take measures for early intervention and identify the treatment target.%近年来研究发现,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病共同的始动环节之一.内皮细胞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平衡调节及细胞功能调控,既作为各种外界刺激和体液介质的靶细胞,本身又具有非常活跃的代谢功能,通过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维持血管的舒缩状态,调节器官血流的同时对血液凝固、白细胞活性及血小板聚集在脏器的缺血、炎症、免疫等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内皮细胞及其功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这种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而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的认识,有助于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早期的干预及明确的治疗靶点.【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20【总页数】4页(P3371-3374)【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调控;代谢;影响因素;机制【作者】郝晓娟【作者单位】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内分泌科,石家庄,05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R543自1865年首次提出内皮这一概念以来,人们开始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有了初步的认识,认为VEC是衬附在血管内壁,维持血管内膜的光滑,作为半透膜将血管内外分开。

循环内皮细胞微粒

循环内皮细胞微粒

循环内皮细胞微粒----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标志各种心血管疾病都会引起循环微粒(MPS)水平升高,血浆中循环微粒(MPS)水平升高可以将其视为血管功能改变的生物标记。

内皮细胞激活或凋亡时,可以释放一种复杂的亚微米(0.1~1ΜM)小囊泡于血液中,临床上称之为循环微粒(MPS)。

内皮细胞微粒(EMP S)能引起生理和病理等变化,并且可以促进氧化应激和血管炎症等。

血管紧张素II,脂多糖,和过氧化氢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可以诱发内皮细胞微粒(EMP S)释放。

然而,内皮细胞微粒(EMP S)也可以通过多种生理学途径产生,例如NADPH氧化酶促进内皮形成ROS以及R HO激酶途径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等。

内皮功能障碍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键因素,而从破裂颈动脉斑块中释放的粥样硬化栓子,是中风的主要致病因子。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论是在病情恶化或触发修复反应过程中,内皮细胞微粒(EMP S)作为损伤标记物,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就这个方面来说,我们已经证实内皮细胞微粒(EMP S)具有潜在的充当疾病发展状态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

本文的目的就是提供有关内皮细胞微粒(EMP S)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病机制的最新信息。

1.什么是微粒?微粒(MPS)是细胞膜脱落的亚微米片段(0.1~1ΜM),其包含的信息有M RNA、MICRO RNA S、受体以及母细胞的特异蛋白,细胞应激和细胞活化过程中会产生微粒。

研究表明,微粒(MPS)是由血液中某些相关的细胞比如: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血小板、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的特异性表面蛋白释放的膜囊泡。

一直以来,微粒(MPS)都被视为“细胞垃圾或碎片”,因为对其形成的过程还未完全明确。

不过,微粒(MPS)的形成和脱落涉及到细胞膜磷脂结构的重组包括外小叶磷脂酰丝氨酸(PS)及细胞结构的改变与细胞骨架组织的破坏。

几项研究报告指出小囊泡中存在类似微粒(MPS)磷脂酰丝氨酸,但不会在外部小叶暴露磷脂酰丝氨酸。

内皮细胞与血管功能的关系研究

内皮细胞与血管功能的关系研究

内皮细胞与血管功能的关系研究在我们人体的血管内,有一种叫做内皮细胞的细胞贴着血管壁生长着。

这些内皮细胞的数量多寡和状态的好坏,与我们的血管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研究内皮细胞与血管功能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调节血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内皮细胞是一种单层扁平的细胞,贴在血管壁上。

它们生长在血管内皮层上,与血管的肌肉层和细胞外基质构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复合物,组成了血管壁。

内皮细胞是血管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很多重要的功能。

首先,内皮细胞可以调节血管的张力和扩张,调节血管内血流的速度,从而影响血压的高低。

其次,内皮细胞可以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有防治感染的作用。

第三,内皮细胞还可以参与调节内皮功能,增强补体功能,促进炎性细胞吞噬等。

第四,内皮细胞可以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的物质,如一氧化氮、内皮素、增殖剂等,参与了机体的调节平衡机制。

综合而言,内皮细胞在维持血管功能和机体的健康状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内皮细胞与血管功能内皮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血管的功能。

其重要的功能之一是维持血管系统的半透性和紧密性。

血管的半透性是指在物质交换方面的通透性。

内皮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管的通透性;而其他一些因素,如血小板聚集、血管紧张素2等,则可以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和紧密性。

因此,内皮细胞的功能会直接影响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对血液产生影响。

此外,内皮细胞还可以参与调节血管的张力。

它们具有调节血管的能力,可以通过调节血管的彼此压力和管壁弹性来控制血管的大小。

而血管的大小和张力,又对血液的循环和体内代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内皮细胞调节血管的张力,对于机体的健康维护至关重要。

三、内皮细胞的衰老和衰退内皮细胞的数量和功能被研究者发现和血管功能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内皮细胞会逐渐出现老化和衰退现象。

内皮细胞的减少和损伤,会加速血管的硬化和损伤,导致血管功能下降,从而出现高血压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内皮细胞的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内皮细胞的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内皮细胞的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吕宁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学术版)》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本文介绍了内皮细胞在胚胎发育、血管通透性以及肾脏滤过中的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总页数】1页(PI0362-I0362)
【作者】吕宁
【作者单位】山东万杰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25
【相关文献】
1.炎性因子调控1型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J], 李倩;刘纯华;王晨怡;谈娇娇;马玉萍;吕海宏
2.慢性肾脏病尿毒症毒素相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王晓娜;周芸
3.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研究进展 [J], 田晶;蔡欣池;任晶;石雨舒雅;任旷
4.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张洁晗
5.阻断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功能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J], 陈凯;张雁芳;汪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内皮细胞及内皮细胞微粒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摘要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是30多年前在外周血涂片标本中发现的,自此陆续出现了很多关于CECs的提取、计数及应用的研究,特别是免疫磁珠分离法及荧光激活细胞分离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对CECs进一步的了解。

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是在1990年Hamilton等将补体蛋白C5b-9和钙离子载体A23187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实验中第一次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出一种的微粒,至此开始陆续有很多实验对EMPs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证实在多种疾病中有明显升高。

本文中,我们通过总结CECs及EMPs的计数方法及临床意义,深入了解循环CECs及EMPs的临床应用发展。

关键词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细胞颗粒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是指能够在外周血中测得的血管内皮细胞VEC(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参与机体血管的舒缩、凝血、炎症、免疫、物质转运和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等多种生命活动。

正常状态下,内皮细胞的更新率很低(0–1%),正常人体内的CECs数量非常少(0-10个/ml),血管损伤或新血管形成时,CECs会显著增多,因此CECs可以评估血管的病变程度,可直接反映血管内皮损伤。

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是活化或凋亡的内皮细胞释放的直径﹤1微米级大小的囊泡,在反映内皮细胞的功能及血管生理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介导血管炎症、血栓形成,血管舒缩反应、血管生成等过程。

EMPs是评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标志物,在不同的疾病中有着不同的反映。

1、CECs及EMPs的来源CECs是继发于血管损伤后血管内皮脱落的成熟内皮细胞,然而细胞脱落的机制有多种可能,目前尚未有统一结论。

不同的实验模型研究报道主要考虑可能由于机械损伤、内皮细胞粘附性能缺失、蛋白酶或细胞因子介导、细胞程序性凋亡等触发内皮细胞的抗原暴露,从而逐步进展至内皮细胞损伤与功能障碍,直至细胞凋亡或坏死脱落[1; 2]。

CECs在活化或凋亡时释放EMPs,关于EMPs的形成机制至今仍未明确阐明,可能与细胞骨架的破坏、膜磷脂不对称分布消失等原因有关。

EMPs表面表达多种内皮细胞膜表面的蛋白抗原,包括成熟内皮细胞表达的特异性黏附分子,如ICAM-1 (CD54)、选择素 E (CD62E)、选择素P(CD62P)、PECAM (CD31)、VE钙粘蛋白(CD144)等,以及其他特异性抗原,如endoglin (CD105)、S-endo1 (CD146)等。

不同EMPs所表达的膜抗原会因其产生原因的不同(活化或凋亡)而有所不同[3]。

2、CECs及EMPs的测定最早CECs的测定是在显微镜下对其形态学检测来分离及计数,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着血小板或其他细胞的干扰、对检测人员的要求较高、且缺乏特异性等问题,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新的检测方法,如免疫磁珠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技术,这些技术准确性高,特异性强。

2.1 CECs的测定2.1.1免疫磁珠法(Immunomagnetic isolation)免疫磁珠法最早是在用于检测外周血中的罕见细胞(例如转移性癌细胞),CECs也是外周血中的罕见细胞,免疫磁珠法能较好的检测CECs的存在。

此技术现将抗内皮细胞抗体包被于顺磁性微粒(Dynabead TM)上,然后再从全血中分离这些顺磁性微粒结合的内皮细胞[1]。

由于CD146分子在活化淋巴细胞、滋养层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牙周组织及恶性肿瘤中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所以为了纯化CECs的提取,必须对细胞进行二次标记,即结合荆豆凝集素(Ulex Europaeus lectin1,UEA-1)标记,其在多种疾病的内皮细胞中有着稳定的阳性表达,例如,肝窦内皮细胞UEA-1标记阳性而vWF则鲜少或缺失,类似的情况在甲状腺肿瘤中亦有发现。

在免疫磁珠法应用中,需注意内皮祖细胞(EPCs)的存在,CECs及EPCs代表了血液中不同的两组非造血细胞,有着不同的来源,CECs来源于成熟内皮细胞,而EPCs来源于骨髓。

CD146、UEA-1在EPCs中均有表达,且Delorme等[4]在CD146标记的免疫磁珠法分离细胞中证实了有EPCs的存在,虽然他们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确证,且近年来已发现了EPCs的部分特异性分子表达[5; 6](如CD 34 +, FGFR+, VE-Cad he rin +, c-k it+ , KDR+ , CD1 33 +)但是仍希望有新的免疫磁珠分离法的方案来纯化CECs的提取及计数。

2.1.2 荧光激活细胞分离技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 )荧光激活细胞分离技术,亦称多参数流式细胞术,主要用于在附有重叠抗原的细胞中区分出内皮细胞。

因CD133不能再CECs及成熟内皮细胞内表达,所以其可用来鉴别EPCs,此外碘化丙啶、7-AAD也可用来识辨EPCs。

近期有很多研究发现了活化内皮细胞的标记物,如细胞粘附分子-1、选择素E、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及促凝活性标记物(如组织因子)。

Cortelezzi 等[7]及Mancuso等[8]在癌症患者中应用了四色流式细胞术方案来区分CECs及EPCs。

,FACS的细胞技术结果相较于免疫磁珠法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不同的方法学及没有统一的方案密切相关。

2.2 EMPs的测定近年来,EMPs作为诊断及研究工具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目前有多种方法用于检测EMPs,包括显微镜计数、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固相捕获(Solid-phase capture)。

2.2.1显微镜计数通常只能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能辨别到直径﹤1微米的微粒,目前已可以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中发现微粒[9],而在电子显微镜下,也可检测到微粒的存在,其内在的形态学特征是与其祖细胞相似的,但有着更复杂的细胞膜结构,在形态和大小方面与循环脂蛋白微粒相异[10]。

2.2.2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由于流式细胞术的使用周期快、可以同时检测EMPs上的多种抗原、计数方法简便,目前此技术已跃然成为微粒检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我们仍应了解它的不足之处,如直径﹤0.5微米的微粒在大多数流式细胞仪中很难被检测到,且不同的流式细胞仪存在不同的检测敏感性,对于标本处理中离心速度的要求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11]。

2.2.3 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固相捕获(Solid-phase capture)相较于流式细胞术,ELISA用于检测EMPs的实验开展较少,主要是通过annexin V 或细胞特异性抗体捕获微粒,固相捕获的优势在于可以检测任意大小的微粒,但局限性是可能会受到部分可溶性抗体或非特异性外切体(exosomes)的干扰,而且仅仅对于能表达磷脂酰丝氨酸的微粒有捕获作用[11]。

3、CECs及EMPs的临床应用进展3.1 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关系3.1.1 冠状动脉疾病EMPs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货凋亡后脱落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管损伤的程度,2010年Sinning等[12]研究提出了CD31+/Annexin V+微粒对冠状动脉疾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他们通过对200例稳定及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的血浆微粒进行测定,发现了微粒的升高与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升高相关。

2013年Chuanyin Li等[13]对CEC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检测61例AMI患者、45例健康志愿者、19例接受一个月治疗的AMI患者相应的血浆中CECs的水平,得出结论AMI患者中CECs的水平较健康志愿者明显升高,且经过一个月治疗后的AMI患者的CECs水平下降明显。

3.1.2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2009年Smadja等[14]研究发现循环中的内皮细胞计数可以做为区分可逆性肺高压(RPH reversible pulmonary hypertension)和不可逆性肺高压(IRPH irreversible pulmonary hypertension)的血清标志物。

该研究组共选取26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H患者,其中16例为RPH患者(平均年龄2岁),10例为IRPH患者(平均年龄9岁)。

结果RPH组CECs 的计数是RPH组的十倍多,明显高于IRPH组及正常对照组。

因此作者认为CECs计数有希望成为术前判断PH是否可逆的生化指标。

2010年该研究组继续对血栓调节蛋白、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胎盘生长因子进行了研究[15],但发现这些因子的水平在RPH组和IRPH组无显著差异,因此目前只有CECs计数可用来评估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

不过该实验的样本计数不够多,亟待有大样本实验进一步确定CECs及EMPs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及区分可逆性及不可逆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3.1.3 心力衰竭2005年李春盛等[16]在研究测定3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CECs、乳酸、NO的变化中发现,CHF患者的CEC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心输出量的绝对或相对不足,组织缺氧淤血,VEC进一步损伤,使CECs升高更明显。

CECs可以作为CHF发生时VEC损伤的标志物,而CECs的数量变化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程度。

2011年Martínez-Sales V等[17]研究CECs与心力衰竭的关系,通过比较32例心力衰竭患者及32例健康人血浆中的CECs计数及急性期与稳定期的心力衰竭患者的CECs计数,作者认为在心力衰竭患者中,CECs较健康人明显升高,且急性期时CECs计数升高更明显,此结果提示CECs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恶化进展的指标。

3.1.4 周围血管性疾病2011年门剑龙等[18]在研究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ASO)患者中发现ASO的CECs 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该研究组选取82例ASO患者,80例健康人,结果ASO患者的CEC 计数(176±62×103/L)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15±33×103/L)。

故作者认为CECs对于ASO有一定诊断意义。

3.1.5 瓣膜性疾病2013年Hong-Bo Ci等[19]对81名患有二尖瓣疾病的患者测定EMPs水平,发现与健康人对比,二尖瓣疾病患者的EMPs水平明显升高,且严重二尖瓣反流的患者的EMPs水平明显高于轻或中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EMPs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